- 相關推薦
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孟子的語錄39句,供各位參考。
1、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2、圣人之行不同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
3、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之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4、往者不追,來者不拒。
5、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6、古之君子,過則改之。
7、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8、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
9、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也。
10、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
11、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1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13、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
14、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15、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16、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17、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眾也。
18、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19、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20、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21、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 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
22、故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
23、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
24、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25、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
26、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
27、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28、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29、不以規距,無以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30、孟子曰:水性無分于東西,無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
31、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然,則過人遠矣。
32、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3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語錄
34、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離婁上》——孟子語錄
35、食色,性也。 ——孟子語錄
36、情至之語,自能感人。 孟子——孟子語錄
37、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孟子語錄
38、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39、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的語錄】相關文章:
孟子經典語錄01-31
孟子的語錄39條03-04
孟子的語錄47句01-28
孟子的語錄36句02-25
孟子的語錄46句01-11
孟子的語錄46條09-23
孟子的語錄摘錄44句07-01
孟子的語錄匯編35句10-17
孟子的語錄合集36條02-15
孟子的語錄匯編37句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