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都迷於尋找奇蹟,因而停滯不前;縱使時間再多路再長,也了無用處,終無所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的靜思的語錄96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行忍辱的人,是一個最堅強的人,任何人與事都擊不倒他;能忍,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2、身外的環境,要天天整理,心地的風光,要常保清凈。
3、一個人不怕錯,就不怕改過,改過并不難。
4、是非當教育,贊美作警惕;嫌棄當反省,錯誤作經驗——任何批評,都是寶貴的一課。
5、有愿放在心里,沒有身體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種,皆是空過因緣。
6、培養好自己的氣質,不要爭面子,爭來的是假的,培養來的才是真的。
7、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
8、有了虛假的自我意識,必然就會萌生虛榮心。
9、給生命一個微笑的理由,別讓心承載太多的負重;給自己一個取暖的方式,以風的執念求索,以蓮的姿態恬淡,將歲月打磨成人生枝頭最美的風景。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
10、要批評別人時,要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
11、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棒。
12、難行能行,難舍能舍,難為能為,才能昇華自我的人格。
13、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14、我們要接受天下人、事、物的磨練,方能成為一個堅強的偉人。
15、人常在什么都可自由的時候,卻被這種隨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虛擲時光而不覺。
16、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央,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17、人如果沒有得的心理,就不會有失的煩惱。
18、服務人群是造福,從中學習是修慧;想造福修慧必須身體力行,才能有所收獲。
19、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心中常存善念,遇事逢兇化。
20、人無妄念是禪,坐中見性為定。
21、真正的人生要樂中能知苦,在苦中也能體會樂的甘美,不知苦的人,會因對苦難缺乏敏銳的感受力,而變得沒有人情味。
22、心靈的和平,須從教育開始;人受了教育才知道愛和福,才懂得發揮人生最寶貴的功能。
23、憤怒能剝奪一個人的洞察力及忍耐力,惹起一切的罪惡,吞服一切后果,像猛火一樣的毀滅一個玩火的人。
24、是非從人事中來,要把復雜的人事單純化,成為自我的教育。
25、命是可以改變的,掌握在自己手里。
26、并非有錢魷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
27、要做事,不要怕人事,事是人做出來的。
28、對別人不要計較,對自己要好好檢討。
29、煩惱是因別人無心的一句話,自己卻有意的接受。
30、得人尊重,必先自我尊重,啟發自我良知,發揮在人生最需要的地方。
31、存于心中自有的光明,就是慧命。
32、無論環境如何困難,都能保持奮斗勇氣的人,才能突破困境,掌握有利形勢。
33、人生世間,最苦的莫過于心病,病在不知足,在相互比較,在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須知不滿足的心是最痛苦的心。
34、無心去往壞處想,則任何話都是好話。
35、只怕力量不夠,不怕做的工作太多。
36、對社會與其擔心,不如化作信心,更要付出一份愛心。
37、一個人要點亮自己的心光,才能去引發別人。
38、擁有是負擔,不計較就自在;能放下煩惱才能快樂。
39、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40、感悟人生的靜思語錄: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41、教導別人也要分內外,對內要正,對外要柔。
42、歡喜心是良藥,不生氣是消業障。
43、什么人都可以原諒,唯有不誠實的人不可原諒。
44、佛教徒不怕做事,而且能積極投入人間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心靈不被環境所轉,能勇敢突破萬難,難行能行;做到別人不能忍而我能忍,別人不能捨而我能捨的地步,這才是「藉事練心」。
45、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緣,一旦因緣消逝,想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雖然想做好事,卻想等到有錢或有機會才去做,應知人生無常啊!只要有因緣,哪怕是一點一滴的力量,也要趕快去做。力量、因緣會合起來,就能成就無量功德。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莫輕小善而不為,更莫貪積財物而不捨。
46、如果人人都能「事忙而心閒」,并盡一已之力,投注於人群幸福之道,而且忙時不失道心,閒時不迷本性,就能達到人生快樂的境地。
47、忍字心上一把刀。能忍,就能納受人間一切的缺點——對任何人沒有一點怨恨,做任何事也沒有一個難字。
48、]人要學習經得起周圍人事的磨練而心不動搖,并學習在動中保持心的寧靜。
49、物質富有、地位崇高,都是空虛的架構;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富有愛、富有慈悲。真正的動力是心力;擁有這分愛心動力作基礎,還有什麼不能改革、不能引導的呢?
50、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凈土——良善本性。若保持心田明凈無染,則雜草亂麻不生,常開智慧之花,永結菩提善果;如此不僅美化自我人生,也凈化社會人心。
51、佛陀一再教誡我們:要好好調節自心,把瞋恨、怨嫌之心轉化為愛心、寬心,時時刻刻寬恕別人,發揮愛念。
52、把貪念轉為滿足,把滿足化作慈悲;如此,不但能自我滿足,還可發揮「用慈施悲」的愛心。
53、時時以清凈解脫的愛心,秉承過去生所播下的遠因,成就現在的近緣,更擴展長情於未來。
54、身軀乃「地水火風」四大假合,既為物質的組合,壞滅(病死)是正常的現象。然而肉體可能是單薄虛弱的,精神卻可以強壯康健。
55、人若能發揮功能,才是「人生」;若沒有發揮功能,就是「眾生」。「眾生」才需要「佛」救濟,「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56、吃飽飯沒事做的人,固然不快樂;忙著應酬、打麻將、觀光旅游,一副無所事事忙的人,在飽樂之余的疲倦與空虛,又何嘗稱得上快樂?
57、不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頭來落得傷身敗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58、人時時刻刻都處在無常的流動中,也經常處在無明的風雨交加中;唯有時時自我警惕,才能安度人生之險境。
59、一個人的修養如何衡量?應是在誠于內,而形之于外。待人接物、言談舉止……一切行動都充分表現內在的修養。
60、時時刻刻注意自己所說話,每一句話都要深思熟慮,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利益眾生,開導人心,使人開解煩惱?
61、人往往為了愛自己而損害別人,所以佛陀教導我們:修養的第一個條件,就是不去傷害別人。
62、行重即行儀莊重,舉止有節;是故行重則有德。
63、學佛的修養,是要每個人保持平等心,看見任何人都能起歡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64、學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煩惱,以及善解別人的不悅與刻意傷害。
65、學佛所注重的不只是理論、學問,還要能身體力行。
66、年輕佛子常耽于文字般若中,若能將所學的文字應用于實相般若,以聲音唿出千眼,以行動引出千手,事理圓融,方是學佛的真諦。
67、面對業力不要埋怨,要用寬諒和樂的心來代替埋怨。
68、人生要為善競爭,分秒必爭。
69、時間對一個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鉆石般珍貴;但對愚人來說,卻像是一把泥土,一點價值也沒有。
70、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灰濛濛、氣冷冷的時侯,只要能將最終目標穩定住,就能像冬天的太陽一樣,感覺很溫暖。
71、人的生命,要永遠保持像春天一樣,不斷涌出生命力,不斷發揮它的功能,才是活著的人生!
72、發愿——必須發利益眾生的大愿,并且隨時隨地身體力行。
73、正信的佛教徒稱禮敬諸佛,不只是拜佛,而是要學佛陀的大慈悲和大智慧。
74、人人都有佛性,只要能發揮良知良能,沒有一個人不能去救人、去造福人群;這分救人之心,就是菩薩心。
75、人生的價值在于功能而不是形象,形象沒有價值。
76、人都有生老病死,有身體就有病痛。佛陀曾說: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既知有病,就應遵從良醫的診斷治療,免除身體苦患。
77、要突破小范圍的愛,將愛心普及一切眾生,視眾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這才是佛教所倡導的愛。
78、佛法要人間化,必須先凈化人間;要凈化人間,必須先身體力行凈化自己。如何凈化呢?就是培養清凈的法愛。所謂的法愛,就是對普天下眾生,都能心生敬愛、覺情,而且愛得無所求、愛得很普遍。
79、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求不得是苦;求得之后仍不滿足,禁不起愛欲的鼓動及外界的誘惑,繼續永無盡期地渴求,以致人生痛苦耐!
80、人有二耳、二眼、一口、雙手、雙腳,此中道理:是要人多聽、多看、少說話、多做事。修行貴在身體力行,說一丈不如行一寸。
81、一切的修行法門,如坐禪、念佛等,都是為了收攝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82、修行要繫緣修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
83、人若能啟發自我的本性與天職,自然做任何事都會覺得輕鬆而無怨言。
84、為人處世要細心,但不要小心眼。
85、為人處事要嚴格要求自己。
86、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自身的付出。
87、死亡不可怕,懼怕死亡的心情才可怕。
88、嘉言沒有行為相隨,就像風吹河邊蘆葦。
89、真正的智慧人生,必定有誠意、謙虛的態度。有智慧才能分辯善惡邪正,能謙虛才能建立美滿人生。
90、當你大便通暢的時候,心情會很好。
91、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
92、美的極致就是"安詳"。
93、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94、越難鍛煉的鐵,價值也較高。
95、有健全的家庭,才有好的社會,有好的社會才能有好的國家。
96、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求人痛苦。
【靜思的語錄96條】相關文章:
靜思的語錄220句08-04
靜思語錄240句10-24
精選靜思的語錄59句06-30
精選靜思的語錄96條09-30
靜思的語錄38句10-18
精選靜思的語錄46條12-29
精選靜思的語錄49句02-10
靜思的語錄39句02-13
精選靜思的語錄摘錄76句10-29
靜思的語錄摘錄90條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