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心正邪魔不侵;自作自受,無可怨之天,無可尤之人。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靜思的語錄75條,歡迎閱讀,希望能夠?qū)Υ蠹矣兴鶐椭?/p>
1、君子行事為目標(biāo),小人行事為目的。
2、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惡邪正;能謙虛才能建立美滿人生。
3、是非當(dāng)教育,贊美作警惕;嫌棄當(dāng)反省,錯誤作經(jīng)驗——任何批評,都是寶貴的一課。
4、是非當(dāng)教育,贊美作警惕;嫌棄當(dāng)反省,錯誤作經(jīng)驗。
5、知足常樂,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6、要批評別人時,要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
7、要批評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時否完美無缺。
8、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棒。
9、善用時間者,就能成就事功。
10、不要把能行善的身體,用在吃喝玩樂上,應(yīng)該身行好事。
11、服務(wù)人群是造福,從中學(xué)習(xí)是修慧;想造福修慧必須身體力行,才能有所收獲。
12、人生如蠟燭,即使有心,也要點燃,方能造福。
13、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心中常存善念,遇事逢兇化。
14、人無妄念是禪,坐中見性為定。
15、有愿放在心裡,沒有身體力行,正如耕田不播種,皆是空過因緣。
16、人人如果都能除去自私與小我,自然就會擴大心胸,培養(yǎng)出誠與正,大公無私的心態(tài)。
17、任何挫折困難,對有志學(xué)習(xí)的人而言,正是磨練的好機會。
18、愛的教育是愛他,教育他的同時,也要啟發(fā)他愛人的心。
19、圣人與凡夫的境界,最大的差異在于圣人可以自我掌握時空。
20、多為自己祝福就是往好處想,逆境即是增上緣。
21、努力去愛一個原本怨恨的人,是善待自己。
22、說話要謹(jǐn)慎、委婉,面對知音,不必說就懂;不是知音,說得再露骨也沒用。
23、心若開,運就通,運通福就來。
24、人生最踏實的事,是今日此時有多少力量,就盡快付出,去做利益人群的事,造福社會的工作。
25、克盡做人的本分,在工作中得到快樂喜悅,就是最踏實,最幸福的人生。
26、修養(yǎng)是從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累積而成。
27、方向正確即不再迷失,而心中自然產(chǎn)生一股永無休止不斷精進的意念。
28、存于心中自有的光明,就是慧命。
29、有人就有是非,要將是非當(dāng)教育,凡事善解。
30、人不能忘形,更不能喪志,寧愿被毀滅,不愿被擊敗。
31、哭泣不能消除昨日的哀傷,只能消減明日的銳氣。
32、做學(xué)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待人要在疑處不疑。
33、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quán)利。
34、塵世里最貴重的禮物,是原諒。
35、多一分善念,少一個惡念;多一分良知,少一分癡迷。
36、有哲理的靜思語錄:多一次原諒別人就多一次福,把量放大福就大。
37、人應(yīng)該走正路。如果正路不走,盡是走歹路,這種人比沒有腳的人還妻慘。
38、人之所以虛偽,只因貪欲心起。若能棄除貪欲煩惱,也無雜念,無欲無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樂。
39、人生有煩惱,皆源於人心有三毒。毒者,破壞也!世間之所以戰(zhàn)亂相連,國家動盪不安、社會奢靡不振、事業(yè)敗落、感情破裂,都是因貪、瞋、癡三毒所引起。
40、佛陀常教導(dǎo)我們: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凈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靜。心靜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過著和樂的日子。
41、人若能時時反觀自照,檢討心念是否貪著名聞利養(yǎng),久久之,心靈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諸風(fēng)靜,心持半偈萬緣空」的境界。
42、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有一處寶藏,與佛陀無異。只是佛陀的礦山寶藏經(jīng)過長期挖掘,已得寶石且不斷提煉琢磨,成就了狠多發(fā)亮發(fā)光的玉石寶物;而凡夫的礦山雖已開掙,卻尚未加以琢磨。
43、時時以清凈解脫的愛心,秉承過去生所播下的遠因,成就現(xiàn)在的近緣,更擴展長情於未來。
44、身軀乃「地水火風(fēng)」四大假合,既為物質(zhì)的組合,壞滅(病死)是正常的現(xiàn)象。然而肉體可能是單薄虛弱的,精神卻可以強壯康健。
45、想要家庭吉祥、和睦,就應(yīng)該常常起歡喜心,天天為自己的家庭祝福。
46、時時刻刻注意自己所說話,每一句話都要深思熟慮,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利益眾生,開導(dǎo)人心,使人開解煩惱?
47、年輕佛子常耽于文字般若中,若能將所學(xué)的文字應(yīng)用于實相般若,以聲音唿出千眼,以行動引出千手,事理圓融,方是學(xué)佛的真諦。
48、還未學(xué)佛以前,我們經(jīng)常被渴愛所役使,心里老是有欠缺的感覺;縱使有時好像捕捉到什么,卻總是無法安定落實。這就好像在干旱的沙漠里灑上一滴水,仍舊干燥如初,絲毫起不了滋潤的作用。如今我們有幸學(xué)佛,就要少欲知足,放下物欲的執(zhí)迷,積極節(jié)省有用的時間和精力,充實自己的良能與學(xué)養(yǎng),朝真正有意義的人生正路邁進。
49、過去宿業(yè)所帶來的業(yè)障,如能以歡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業(yè)輕受。
50、時間對一個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鉆石般珍貴;但對愚人來說,卻像是一把泥土,一點價值也沒有。
51、怕時間消逝,花了許多心血,想盡各式方法要遮擋時間,結(jié)果是:浪費了更多時間,且一無所成!
52、我們到哪裡都應(yīng)該有一個目標(biāo)、起點,要朝目標(biāo)往前走到底;不要停在半路,停在半路比走到目標(biāo)還辛苦。就好像爬山的人,要不就留在山下,要不就一鼓作氣到山頂上。否則停在半山腰中,石頭若滾下來,豈不是很危險?
53、佛法是救世的良藥——因為世間的眾生,常處于病與貧的狀態(tài)中。無論天然災(zāi)害或人為禍亂,都是因為不調(diào)和而引起的病態(tài);既然產(chǎn)生病態(tài),即需治世的良藥,佛法就是最好的良藥。
54、菩薩行者心懷慈悲,常起利益眾生的念頭,無論到任何地方,心都無畏懼。因此,若能做到以愛待人、以慈對人,則不惹人怨,亦能結(jié)好緣。
55、人人都有佛性,只要能發(fā)揮良知良能,沒有一個人不能去救人、去造福人群;這分救人之心,就是菩薩心。
56、要做菩薩,就要發(fā)恒常心。菩薩決不把付出當(dāng)成苦事,而是抱持游戲人間的歡喜心去付出。
57、身為佛弟子,就應(yīng)學(xué)習(xí)佛陀的精神,為需要幫助的人服務(wù),并與眾生同苦樂。能做到人我一體,就是成功的人生,亦可稱為有意義、有感情,真正活生生的人生。
58、愛本來就無窮無盡,擴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長慧命;縮小則成自私自利,增長惡業(yè)。
59、有些人的愛只執(zhí)著於自己的眷屬,倘若眷屬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產(chǎn)生怨恨。
60、凡夫的愛欲及渴望永無止境。不斷地追求物質(zhì)享受與聲色逸樂,有如洶渙的波濤,一波未平!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61、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求不得是苦;求得之后仍不滿足,禁不起愛欲的鼓動及外界的誘惑,繼續(xù)永無盡期地渴求,以致人生痛苦耐!
62、人有二耳、二眼、一口、雙手、雙腳,此中道理:是要人多聽、多看、少說話、多做事。修行貴在身體力行,說一丈不如行一寸。
63、一切的修行法門,如坐禪、念佛等,都是為了收攝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64、勿以小嫌疏至親,勿以新怨忘舊恩。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65、找人好處是聚靈,看人缺點是收臟。
66、為人處世要細心,但不要小心眼。
67、用智慧探討人生真義,用毅力安排人生時間。
68、爭,只能"為善競爭"、"與時日競爭"——一旦爭的對像從自我投射到別人身上時,爭就成為一個很不安的字,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69、身心不健康的人,是社會一種負擔(dān)。
70、嘉言沒有行為相隨,就像風(fēng)吹河邊蘆葦。
71、競爭蘊藏了傷害的因子。只要有競爭,就有前后之分、上下之別、得失之念頭、取舍之難,世事也就不得安寧了。
72、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會事久落空。
73、虛空有書,我愿無窮,發(fā)愿容易行愿難。
74、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求人痛苦。
75、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