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比毋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華,語錄30句,大家快來看看吧。
1、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 劉禹錫《陋室銘》
2、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
3、景行維賢,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千字文》
4、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弟子規》
5、孝悌為先務,本立而道生。尊師以重道,愛眾而親仁。 《增廣賢文》
6、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是日也,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王羲之《蘭亭集序》
7、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8、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離也。
9、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徳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徳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易經·系辭下傳》
10、君子之道也,貧則見廉,富則見義,生則見愛,死則見哀。墨子《修身》
11、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 墨子《親士》
12、教天下以義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墨子《魯問》
1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孟子·離婁下》
14、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睹献印じ孀酉隆
15、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縱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離婁下》
1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7、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1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9、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20、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2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其德乃長;修之于國,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22、"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大學》
23、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大學》
24、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庸》
25、誠之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知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中庸》
26、"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管子·牧民》
27、"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論語·子路》
28、"仁則榮,不仁則辱。" 《孟子·公孫丑上》
29、"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盡心上》
30、"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衛靈公》
【中華,語錄】相關文章:
中華,語錄錦集36條08-27
2023年中華,語錄39條07-19
2023年中華,語錄35句09-09
2024年中華,語錄36句01-25
2023年中華,語錄摘錄38條07-03
2023年中華,語錄集錦36句10-09
傳承中華作文02-28
錦繡中華作文03-19
中華孝道作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