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所以,趁我們的父母還健在時,好好地孝敬他們,才能對得起我們的良心,才能為我們自身修德積福。以下是關于禪意的語錄80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人生的腳步常常走得太匆忙,所以我們要學會,停下來看風云,坐下來靜賞花開,沉下來平靜如海,定下來靜觀自在。心境平靜無瀾,萬物自然得映,心靈靜極而定,剎那便是永恒。人生不可能一塵不染,沒有一點雜質,就像水清則無魚。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嫌棄小事,大事是從小事做起,不要嫌棄走的慢,走的慢比不走要好;不要羨慕別人,羨慕的本身就是自己渺小,走自己的路,不東張西望,不要回頭,一直走下去;不要先問結果,要問自己的努力,要問自己的付出,這種人才有可能真正成為事業的成就者。
3、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理順了,目標確定了,我們才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活在當下,才會真正地得到幸福和自在。
4、我并不是一個純粹的嫉恨者,如果你是一名天才,那么我也會非常喜歡你的。
5、修養是一種美,是一種德.修養是智慧的心曲,是思想燈盞。修養是一杯溫馨的茶,你只有仔細地品嘗,才能欣賞到它的妙處。修養是隱藏的美,高貴典雅,又清新透明。它像有朦朧薄霧的清晨那樣令人遐恩,又像靜謐安逸的黃昏那樣讓人憧憬,認真體味,你就會感覺到它的濃郁和美好.
6、是什么讓我們躊躇不前,內心有力量的人不會輕易被失敗打倒,他們會在遭遇失敗時,繼續邁出嘗試的步伐。
7、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因為修行要有超越之心、承擔之心、轉化之心、和合之心。
8、禪思比丘無他想念,唯守一法,然后見心。
9、蠟燭說它比太陽更明亮,太陽不會為自己辯護。土塊說它比泰山更高大,泰山不會回應。
10、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六祖壇經·般若品》
11、現代人自我意識過度膨脹,缺乏自覺,只是把自己的心一味的向著外側,卻忘了覺悟出真正的自己!吩B愚禪師
12、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這些人或偶然或必然在你的生命中出現,是一種奇緣,你有責任珍惜。眾生多不勝數,能和你結緣的何其有限;即使人類,能在你短暫的一生中與你照面的也為數不多。你結下的每一個緣,都有各自不同的示現,喜歡或者不喜歡,你都不必掛心,人情世相越是紛紜,你的人生越是多彩。
13、路,坎坷難走,需學會擔當。心,人人都有,卻人人不識。喧嘩的世界,浮躁的時代,心底要淡泊沉香,不卑,不亢,真實淡定;不爭,不喧,平靜祥和;不攀,不比,淡然知足:不怒,不嗔,隨心隨緣;不艾,不怨,自在坦然。行,一定要有充足的能量;飛,一定要有堅實的翅膀。人生,不可無為;生活,不可無欲。但要懂得,辨別假與真,分辨錯與對,衡量輕與重,淡然成與敗,適應明與暗,選擇美與丑,忍受愛與恨,識得進與退。
14、學人用功,好比將一瓦片拋于深譚,直沉到底為止。
15、天下禾中生草,才敗禾實,人當誅拔草,去之,禾乃成好實。比丘惡者,不樂經、不持戒,壞敗善比丘,諸比丘當共逐出。
16、女人似水,男人似山,女人的愛柔情似水,綿長靈動;男人的愛卻是堅韌不拔,穩定如磐石。
17、生活充滿了煩惱,煩惱就是束縛,束縛一些有情眾生,使你不自在。 這個束縛是無形的,譬如你煩惱了,肯定是心里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 就不自在。只要有煩惱,你就沒有辦法離開生死輪回。
18、沒有人不想幸?鞓返鼗钪,然在現實生活中盡不如人意。我們經常不能左右幸福,因為痛苦煩惱往往不期而至。面對痛苦煩惱,我們也許無法逃避,但我們可以選擇善待自己;蛟S生活中的你正因在貧困中掙扎而痛苦,或許生活中的你正因富足中的孤寂而煩惱,或許生活中你因事業無成、愛情失敗,或許生活中的你覺得人情冷漠、金錢至上,而喪失生活的激情,面對這一切的一切,其結果到底會怎樣,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
19、生活里或好或壞的境遇,是對我們人格與修養的考驗。一個貧窮的人,可以在這里學到悲觀、厭世、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也能夠學到豁達、通透、激勵、勤奮;而富人則可以在這里學到驕傲、自大、得意、粗俗,但也可以學到感恩、知足、回報、幸福。這其中的關鍵在于我們想怎么學,無論窮富都能保持恒定的心理狀態,就能大大地提高自己的教養。
20、自古以來,仕途多變,正所謂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丟掉 烏紗帽,甚至丟掉性命。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整日提心吊膽,這樣的人 生是毫無樂趣可言的。在今天,同樣如此。只有淡化利欲之心,才能積極 人世,超然出世。
21、一個人不懂禮數,沒有敬畏,缺失信仰,內心只有貪欲,那么,這個人就和一般的動物區別不大,他越強大,獵物的處境就越危險,叢林就越不安寧。
22、懂得示弱,是聰明女人的優點。弱為陰,女人原本為陰性屬性,這樣才會生理平衡;真正聰明的女人在職場叱咤風云,在家里依然可以風情萬種;真正聰明的女人沒有必要在任何人面前都表現得很強勢,那個需要你軟下來成為小女子的人,一定是今生最愛你的人。因為這世上,喜歡上你的人都是愛上你的靈魂,在真正愛你的人面前,你的缺點也是同樣熠熠生輝的。
23、生活的禪法,就在于清澈、溫與、客觀的認識自我,那么人生路上的所有煩惱,何嘗不是一種找找目標的線索與應該經過的途徑,有許多人害怕孤獨,那么心地的狹隘與挑剔,恰恰就活成了一種尷尬的孤獨,選擇快樂,是一種對命運的自信,更是一種誠實。
24、現在是電腦時代,人們習慣用腦,卻迷失了心。心勝過腦。心,極靈極妙;腦,卻呆頭呆腦。
25、人活著與死亡只是肉體的異化,死亡的實質是靈魂的新生。
26、[佛學人生感悟經典語錄]對人不宜求全責備,須考慮對方的接受程度怎樣使勸導和指教他人蠻得有效果?佛曰:一切聲聞,一切眾生,有宜制戒有不宜者。我知一切眾生心之所行,未作罪者我則不制,若已作過我則制戒,我若如此則世間不謗。一《文殊師利問經》
27、講道德、守法律、做好事,不僅是社會對個體的外在要求,同時也是個體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內在需要,是自覺自愿的,而非外在強制的。
28、人心貪婪不息,天災人禍不止。
29、相生,不一定就好。因為貪生緣于怕死,太弱才會求生,吃飽了不求食,只貪泄;相克,不一定就是壞事,因為能者多勞,沒有能量根本就無從折騰,對手對你的打擊大小取決于你的實力!
30、當我們愉快時,愉快的原因,并不意味著放棄了世間的鎖事,而是對它的看破與放下;當我們煩惱時,煩惱的原因,并不意味著現象對我們的干擾,而是對它的分別與執著。
31、發良知,才能發揮良能。
32、安逸快樂,雖然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也是每個人必須節制的?鞓 不可以過度,欲望也不可以放縱。孟子也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也是 告誡人民不要耽于安樂,尤其是過分的安樂,沒有節制。
33、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于六波羅蜜多。
34、人的品格猶如土壤,佛法就像種子,菩薩的功德就像苗芽,諸佛的境界就像果實。若沒有肥沃的土壤,即使播下優質的種子,也長不出挺拔的苗芽,更無法結出飽滿的果實。
35、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常常會遇到很多困難,這時我們的心里或多或少 會有一種尋求幫助的渴望。但是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是否會伸出援助 之手呢?或許此時我們心中的"小我"會說何苦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36、有愿望放在心里,而沒有身體力行,猶如耕田不播種,皆是空過因緣。
37、人生的旅途中,總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誘惑在等待著我們,使我們舉步維艱。越是目標遠大的人,面臨的誘惑也越多,因誘惑而喪失自我的人,說到底,是因為不夠堅定,或者只注重眼前的享受,而看不到長遠的利益。誘惑將人套住,讓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停滯不前。
38、只要覺呼吸,你就在修行。禪定無他,警醒與覺察而已。由觀察呼吸,觀生命無常,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保持正念,智慧就會生起。它很簡單,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要呼吸。當你躺下時,可以集中注意力直到睡著。這真的很簡單,它會讓心平靜下來,無論你是出家人在家人。
39、所謂歡樂,所謂痛苦,只是存在于自己的感覺之中。
40、發菩提心者,所謂發大悲心,普救一切眾生故;發大慈心,平等佑一切世間故;發安樂心,令一切眾生滅諸苦故;發饒益心,令一切眾生離惡法故;發哀愍心,有怖畏者咸守護故;發無礙心,舍離一切諸障礙故;發廣大心,一切法界咸遍滿故;發無邊心,等虛空界無不往故;發寬博心,悉見一切諸如來故;法清凈心,于三世法智無違故;發智慧心,普人一切智慧海故。
41、能升華人格的,不是威權,而是愛心的關懷。
42、你一念心疑,被地來礙;你一念心愛,被水來溺;你一念心瞋,被火來燒。你一念心喜,被風來飄。
43、當今時代的人們缺乏的并不是佛教的知識與理論,而真正缺乏的是對i寶的無偽信心與對因果的深信不疑。這才是我們無法成就的根本原因。
44、生命的字典,不要有"難"字;面對困難,要堅定信心努力克服。
45、禪門中有句話,叫做心空及第歸,說空并不是輕易的就能空,想空卻往往和空存在巨大距離,所以需要規范自己的那些矯情和強迫癥,生活需要從容,心地需要平和,但不是消極,而是用一種積極和樂觀去改變心態,觀察生活。#延參法師禪修講座#
46、我只想做一個平凡人,不想要那么多的負擔。不想經歷大喜大悲,不愿背負太多期盼,想讓生活變得簡單,想讓自己隨遇而安,偶爾悄悄幻想,偶爾淺淺浪漫?墒翘鄷r候,還是只能,承受負擔,獨自堅強。在這個匆忙的世界,沒人有時間照顧你。你若不堅強,誰替你勇敢?
47、唯有身,心,意,行與生活結合才會是如水的清澈,否則必會是各相不同的兩岸,素之與生,塵之以穩,亦當行之,才是坦然,清澈。琴里有禪,茶里有禪,墨里有禪,生活亦更是禪,亦是如禪,亦是花開如素,一切的奔波,不是為了脫離,而是在滾滾紅塵中,穩而妥帖的如素而生。合而為一,亦是無,亦是有,亦是亦無亦有!啬
48、為心無染,妄念不生,我人心滅,畢竟清凈。以清靜故,能生無量知見。
49、剪影亂,剪影亂,剪影一舞似當年。相思怨,相思怨,相思難盡空流連。
50、被瑣事纏身或者心情特別悶時,不要急著找人傾訴。朋友是你傾訴的對象,但你不能一味把他們當成你情緒的回收站。情緒會傳染,糟糕的心情會蔓延,你會放大自己的苦。大多時候你急著找出口會更苦悶,翻遍通訊錄才發現情緒無法表達。不如靜下來,聽歌深呼吸都會有幫助,學著自己去消化去化解。
51、生活中與他人之間的不快和誤解、不幸和悲傷,都會在海水漲潮的時候隨著潮水的逝去而消失。用心記住別人對自己的每次幫助,把心中的感激和彼此之間的快樂和友誼刻在石頭上,讓它和石頭一樣不朽。
52、忍辱修得很好的人,受到別人傷害時,他也能得到一種開心的感覺。
53、茫茫天涯,不羈風流,碧采簫云笙歌。
54、付出,福報就多;感恩,順利就多;助人,貴人就多;抱怨,煩惱就多;知足,快樂就多;逃避,失敗就多;分享,朋友就多;生氣,疾病就多;貪婪,貧窮就多;施財,富貴就多;享福,痛苦就多;學習,智慧就多;慈悲,吉祥就多;忍辱,平安就多。
55、要把心里的空間留出來,不要讓怨氣塞得滿滿當當;牢騷滿腹容易氣粗腸斷,怒氣沖天就會心痛肝傷。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寬容是用別人的成績來激勵自己。寬容是一種智慧和美德;寬容是一種修養和境界;寬容是一種心靈的解脫和升華。寬容就是不責人之小過、不揭人之隱私、不念人之舊惡。
56、適當的放下才會輕松;適當的留下,才會心安。放下:放下所有的冷漠與遺憾,放下所有的糾結與不足,放下浮躁的得失之心,因為,任憑你患得患失,一切皆不増不減。留下:留下那些令人溫暖的記憶,留下一份讀懂生活的智慧,留下一顆真誠待人,寬容處世,懂得感恩的心長長的一生,心安才是人生最大的福氣。
57、財富不是真正的福,法福才是真正的福,身心自在才是真正的解脫。
58、生命都是一樣的,再微小,它也是生命。你不尊重別的生命,他們一樣會不尊重你。許多流行病是因為不尊重動物帶來的結果。
59、當一個人放下恩恩怨怨或者種種事事非非的時候,他就會覺得:天底下沒有什么困難、沒有什么人可以妨礙我、打倒我。
60、感恩生活當中的一切,這一切就都變成了快樂的境界。
61、命如果待熟,?謺懵,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62、利行,就是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對別人有利的,絕對不做傷害別人的事情。
63、佛曰:所作福德,不應貪著。
64、佛曰:修行善知識教,諸佛世尊悉皆歡喜;其有隨順善知識語,則得近于一切智地;其有能于善知識語無疑惑者,則常值遇一切善友;其有發心愿常不離善知識者,則得具足一切義利。
65、世尊所說三藏十二部經典,也是為了你我的貪嗔癡三毒。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內容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戒除貪欲,抱定慈悲喜舍,實行六度萬行,打破愚迷邪癡,圓滿智慧德相,莊嚴功德法身。若能依此處世為人,那真是處處總是華藏界了。
66、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
67、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情識霜雪,銷爍無余。
68、佛言——人隨情欲,求於聲名,聲名顯著,身已故矣,貪世常名,而不學道,枉功勞形。譬如燒香,雖人聞香,香之燼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69、凡是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學習自己。這個就是慈悲。
70、如如者,無心之心,離一切相,眾生諸佛更無差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
71、喜靜厭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靜,不知意在無人便成我相,心著于靜便是動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視,動靜兩忘的境界?
72、惟有能在生活中體會生命美好的特質,在愉快中慢慢體會出實質的美妙生命,這種頓悟覺知才能長久永存。
73、別人都互相結怨,而我無怨結,所以我安詳快樂。別人有苦惱,而我無苦惱,因此我安詳快樂。別人有貪欲,而我無貪欲,因而我安詳快樂。
74、如果有人毀謗我,毀謗我的教義或是毀謗我的弟子,千萬別因此而沮喪或心情煩亂。因為這樣的反應無濟于事,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害。
75、生命非常短暫,所以要加緊腳步,快速前進,不可拖泥帶水,切勿前腳已落地,后腳還不肯挪開。昨日的事就讓它過去,把心神專注在今天。
76、問南泉:"如何是道"?南泉曰:"平常心是道。"師曰:"還可趣向否?"南泉曰:"擬向即乖。"
77、信徒問:"師父!什么是開悟?"開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命。透視人生悟得真理,而能不迷惑,這就是個開悟的人。
78、不是要重續前緣,亦不是要和以前的舊情人怎么曖昧,我們只是看著外面春天的陽光,喝著菊花茶,說著與我們曾有關聯的人和事,也說著他新婚的妻子,好像我們是多年的舊友。想起張艾嘉唱的那首《愛的代價》"就把他當作老朋友吧,也讓我思念也讓我牽掛。"如此地心平氣和,甚至沒有一絲漣漪。當初的哭哭鬧鬧是因為愛情,如今的心靜如水是因為不再愛,所以,能平靜地談著過去。有的時候,喜劇收場,同樣讓人淚濕。
79、每個人都需要有信仰,無論你有無宗教背景或無神論者,信仰即是追求,促使人活下去的力量。生存是人類和所有生物在物質欲望上的本能。從生命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為了繼續存活下去而不斷掙扎努力。信仰,則是人類在精神欲望上的本能。有時候,甚至能超越肉體物欲上的本能,驅使人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80、寂靜不生,放曠縱橫,所作無滯,去住皆平。 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佛者,心清凈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凈光是。
【禪意的語錄80條】相關文章:
禪意的語錄46條11-30
精選禪意的語錄36句09-23
精選禪意的語錄49條07-20
禪意的語錄46句07-29
有關禪意的語錄36句08-14
【推薦】禪意的語錄35句11-30
通用禪意的語錄35句11-30
實用的禪意的語錄38條12-20
【必備】禪意的語錄46條12-09
【精華】禪意的語錄46條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