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世界上的強盜,再沒有比劫奪我們思想自由的罪惡更大的了。如果我們失掉了思想自由,那還不如匍匐而行,承認兩足走路是一個錯誤,而回返到三萬多年前的原來姿勢。——林語堂《論近人情》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林語堂的語錄49條,一起來看一下吧。
1、理想的人并不是完美的人,通常只是受人喜愛,并且通情達理的人,而我只是發(fā)奮去接近于此罷了。
2、你知道不明了的事會使你夜夜睡不著。
3、因為恨別人,是自己無能的表現(xiàn)。
4、人生真正的目的,中國人用一種單純而顯明的態(tài)度決定了,它存在于樂天知命以享受樸素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與和諧的社會關系。
5、人生世上,他的問題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樣去實現(xiàn)這目的,而是怎樣去應付此生,怎樣消遣這五六十年天賦給他的光陰。他應該把生活加以調(diào)整,在生活中獲得最大的快樂,這個問題跟如何去享受周末那一天的快樂一樣實際,而不是形而上的問題。
6、但不論理由怎樣,其最大的原因,還是他們?nèi)鄙俳∪膽B(tài)度,使他們不能迎合結(jié)婚的理想。他們對于婚姻應負的責任,懷有恐懼,且不愿妥協(xié);但結(jié)婚正如合伙事業(yè)一樣,是必須各自協(xié)調(diào),犧牲自我,謀取共同利益的,而他們卻不能負起與婚姻而俱來的責任。
7、我記得我聽過他那深沉、洪亮的聲音,那帶著北京口音的抑揚頓挫的韻律,其中還夾雜幾段適時的、有節(jié)奏感的笑聲。能再聽到這樣純正的官話死也心甘!如果那些官僚也掠奪人民,那么他們的掠奪則是文質(zhì)彬彬,謙謙有禮,整個過程使掠奪者和被掠奪者都感到溫和爾雅。現(xiàn)在的情形不同了。我們現(xiàn)在的官吏只會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他們粗野如牛,笨拙似豬,厚顏無恥,荒淫無度。如果我們必須被掠奪,至少也要掠奪得我們愉快一些。
8、只有快樂的哲學,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學;西方那些嚴肅的哲學理論,我想還不曾開始了解人生的真義哩。
9、此處,高在山巔,天與地互相接觸,風與云交互鼓蕩,陰陽雌雄之氣,獲得會合凝聚,是以"巫山云雨"一詞,至今還留為男女交歡之稱。
10、中國的農(nóng)民和生意人都落入王安石新政的陷阱里了。他們只有兩條路走:一是遇歉年,忍饑挨餓;一是遇豐年,鋃鐺入獄。
11、蘇東坡能夠到處快樂滿足,就是因為他持這種幽默的看法。后來他被貶謫到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當?shù)責o醫(yī)無藥,他告訴朋友說:"每念京師無數(shù)人喪生于醫(y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
12、人本過客來無處,休說故里在何方。 隨遇而安無不可,人間到處有芳香。
13、科學無非是對于生命的好奇心,宗教是對于生命的崇敬心,文學是對于生命的嘆賞,藝術是對于生命的欣賞;根據(jù)個人對于宇宙之了解所生的對于人生之態(tài)度,是為哲學。
14、人生所需的一切不貴豪華,貴簡潔;不貴富麗,貴高雅;不貴昂貴,貴合適。
15、如果我自已可以自選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話,我頗愿做個安徒生。能夠?qū)懪唆~的故事,想著那女人魚的思想,渴望著到了長大的時候到水面上來,那真是人類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樂了。——《生活的藝術》
16、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優(yōu)閑陶醉于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么輕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生活的藝術》
17、一個女子最美麗的時候是在她立在搖籃的面前的時候;最懇切最莊嚴的時候是在她懷抱嬰兒或攙著四五歲小阿行走的時候;最快樂的時候則如我所看見的一幅西洋畫像中一般,是在擁抱一個嬰兒睡在枕上逗弄的時候。——《生活的藝術》
18、在很大程度上,人生僅僅是一場鬧劇,有時最好站在一旁,觀之笑之,這比一味介入要強得多。——林語堂《吾國與吾民》
19、你不知道落葉的歌是歡笑的歌唱,還是訣別的哀吟。因為這就是初秋的精神,就是平靜﹑智慧與成熟的精神,能夠以微笑面對悲哀,能夠贊賞那使人清醒的冷風——這就是秋之精神。
20、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旅行的要點在于無責任、無定時、無來往信札、無嚅嚅好問的鄰人、無來客和無目的地。一個好的旅行家決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而來。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姓名。
21、北方人基本算得上征服者,而南方人基本上是商人。 。
22、中國就是有這么一群人,為了幾個盧布,不惜出賣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在報紙上瘋狂叫賣自己的漢奸言論,武裝保衛(wèi)蘇聯(lián),支持外蒙人民自己當家做主,在動物世界里找這樣的動物幾乎不可能。《一夕話》
23、"讀書,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
24、短短橫墻,矮矮疏窗,花渣兒小小池塘。也有些風,有些月,有些涼。
25、人生譬如一場滑稽劇,有時還是靜觀而微笑,勝于參與其中一份子。
26、知道一個人,或是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對他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jié)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自己真正喜愛的人。
27、處貧濺易,處富貴難。安勞苦易,安閑散難。忍痛易,忍癢難。人能安閑散,耐富貴,忍癢,真有道之士也。"每一個革命在未得勢之前,能表現(xiàn)出最大的力量與團結(jié);但在既已得勢,既已清除反對力量之后,則開始由內(nèi)部的紛爭而分裂,終至崩潰。在力圖推翻別人時,人性中的精華發(fā)揮作用;在企圖控制別人時,則人性中之糟粕發(fā)揮作用。"天下之理,戒然后有慧,蓋慧性圓通,必從戒謹中入。未有天君不嚴而能圓通覺悟也。
28、在人的一生,有些細微之事,本身毫無意義可言,卻具有極大的重要性。事過境遷之后,回顧其因果關系,卻發(fā)現(xiàn)其影響之大,殊可驚人。——《京華煙云》
29、靈魂之自在確與身體之自在有關聯(lián)。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靈魂。——《蘇東坡傳》
30、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貴奢華,貴簡潔;不貴富麗,貴高雅;不貴昂貴,貴合適。
31、失去人間美好的東西之人,才有福氣!蘇東坡能夠到處快樂滿足,就是因為他持這種幽默的看法。后來他被貶謫到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當?shù)責o醫(yī)無藥,他告訴朋友說:"每念京師無數(shù)人喪生于醫(y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林語堂《蘇東坡傳》
32、蘇東坡說:"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這是孟子對孔夫子參政態(tài)度的概要結(jié)語。
33、對我自己而言,順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林語堂《一捆矛盾》
34、"何用之有?浪費每晚最寶貴的時光給一個什么都學不來的笨腦袋?就算多了一個這種人會讀會寫,對整個社會又有何益呢?"
35、如果咱們在世界里有了知識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么可憐的世界啊!
36、我以前說過,中國人對于愉悅概念是"溫暖飽滿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頓豐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覺的情景。一個中國詩人也曾說"腸滿誠好事;余者皆奢侈。"
37、歸根結(jié)底,咱們只能知道自我真正了解的人,咱們只能完全了解咱們真正喜愛的人。——林語堂《蘇東坡傳》
38、蘇堤和西湖之與杭州,正如美女花容月貌上的雙眸。我常想,倘若西湖之是空空的一片水——沒有蘇堤那秀美的修眉和虹彩般的仙島,一畫龍點睛增其神韻,那西湖該望之如何?幾百年來的中國游客,春季到來之時,向西湖蜂擁而至,度蜜月者,在湖上泛舟垂釣,或在垂楊之下的堤上散步,以消磨時光。有名的西湖十景包括東岸上的柳浪聞鶯;另一景是在湖上的小島上,由蘇東坡興建的,叫"三潭印月"。的確是,湖的四周沒一個角落不使游客覺得美麗出奇而感到蕩氣回腸的,晴天也好,在與眾也好。
39、人生譬如一出滑稽劇。有時還是做一個旁觀者,靜觀而微笑,勝如自身參與一份子。象一個清醒了的幻夢者,吾們的觀察人生,不是戴上隔夜夢景中的幻想的色彩,而是用較清明的眼力。吾們傾向于放棄不可捉摸的未來而同時把握住少數(shù)確定的事物,吾們所知道可以給予幸福于吾人者。吾們常常返求之于自然,以自然為真善美永久幸福的源泉。喪失了進步與國力,吾們還是很悠閑自得的生活著,軒窗敞啟,聽金蟬曼唱,微風落葉,愛籬菊之清芳,賞秋月之高朗,吾們便很感滿足。
40、搔癢是人生一大樂趣,搔癢會感覺到說不出的舒服,有時真是爽快極了,爽快得使你不自覺的搔個不休。那猶如最好的幽默之特性。它像是星星火花般的閃耀,然而卻又遍布彌漫著舒爽的氣息,使你無法將你的指頭按住某一行文字上指出那是它的所在,你只覺得舒爽,但卻不知道舒爽在哪里以及為什么舒服,而知希望作者一直繼續(xù)下去。
41、"聰明難,由聰明轉(zhuǎn)入糊涂為尤難",此絕對聰明語,有中國人之精微處世哲學在焉。蓋中國人之聰明達到極頂處,轉(zhuǎn)而見出聰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又因聰明絕頂,看破一切,知"為"與"不為"無別,與其為而無效,何如不為以養(yǎng)吾生。
42、人生譬如一場滑稽劇,有時還是靜觀而微笑,勝于參與其中一份子。——林語堂
43、教育或文化的目的不外是在發(fā)展知識上的鑒賞力和行為上的良好表現(xiàn)。有教養(yǎng)的人或受過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個博學的人,而是個知道何所愛何所惡的人。一個人能知道何所愛何所惡,便是嘗到了知識的滋味。——《人生的盛宴》
44、你只要說出你的真意,世界上似乎不會沒有與你同感的人。——林語堂
45、縱使那是一本關于現(xiàn)實事情的書,親眼看見那些事情或親歷其境,和在書中讀到那些事情,其間也有不同的地方,因為在書本里所敘述的事情往往變成一片景象,而讀者也變成一個冷眼旁觀的人。所以,最好的讀物是那種能夠帶我們到這種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讀物,而不是那種僅在報告事情的始末的讀物。我認為人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報紙,并不是讀書,因為一般閱報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發(fā)生或經(jīng)過的情形的報告,完全沒有沉思默想的價值。——林語堂《林語堂經(jīng)典作品選》
46、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戲,只有落幕后才能判斷這出戲的好壞。——林語堂《蘇東坡傳》
47、一方面固增進活潑之性狀,另一方面,他不難退化于無意義的裝飾而不具充實之內(nèi)容。——林語堂《吾國吾民》
48、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jīng)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念。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旅行的要點在于無責任、無定時、無來往信札、無嚅嚅好問的鄰人、無來客和無目的地。一個好的旅行家決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而來。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姓名。——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49、一個人并不是為了要使心智進步而讀書,因為讀書之時如懷著這個念頭,則讀書的一切樂趣便完全喪失了。——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林語堂的語錄49條】相關文章:
林語堂經(jīng)典語錄大全02-08
林語堂的語錄48句09-23
林語堂的語錄65條09-21
林語堂的語錄45句11-20
林語堂的語錄49條11-06
林語堂的語錄合集78條07-28
林語堂的語錄匯編55條07-29
林語堂的語錄集錦78條08-11
林語堂的語錄摘錄77句08-11
林語堂的語錄摘錄47句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