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覺得有件東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沒有任何動機的熱情。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克里希那穆提的語錄46句,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1、當我們找到了另一種能夠實現忘我境界的途徑時,我們就可以不再依賴性。等心念了解了它的全部過程,問題也就結束了。也就是說,當對性的過度思考停止時,心智就自然會有創造了,而正是這種創造使我們感到快樂。處在創造的狀態中是一種快樂,因為那也是一種忘我。
2、外在的種種權威和傷害扭曲了心靈,而且年紀越大,這些扭曲會變得越厲害。一個年輕人還沒有對家庭、工作、所有活動和苦難許下承諾,這時候,胸懷大志的他就可以播下會開一輩子花的種子,而不是每天迷失在所有無意義且荒謬的追求中。一個人不只應該覺察外在的事物,也應該覺察內心深處的欲望、追求、動機、恐懼、焦慮。只有在沖突被完全終止時,不被扭曲的心靈才會出現。
3、冥想的頭腦是沉靜的,當所有的思想都歸于沉靜時,我們的感知就進入一種冥想的狀態。
4、心能不能徹底安靜下來?我們的心永遠都在喋喋不休,永遠都在轉動不已。我們的思想也時刻都在回顧、記憶、累積知識,它總是不斷在改變,使自己積累越來越多的概念和名詞。我們的感知基于思想的記憶和經驗,如果我們說"我不知道",那就意味著盡管我們已經搜羅了頭腦中儲存的所有知識,但我們還是沒有感知到。
5、感知需要摒棄所有的語言。因為語言是思想,無法讓頭腦寧靜,在寧靜狀態下開始的行動完全不同于語言所引發的行動,敏感的覺知讓頭腦擺脫了一切語言、意象和記憶。如果我們把美麗和丑陋各自貼上"快樂的"和"痛苦的"兩種標簽,那并不意味著它們本身就是快樂的或痛苦的,語言將生活區分成了快樂和哀傷,這是一種分裂的活動,而全心全意地感知不是。
6、我們從小就接觸各種娛樂形式,早就學會了借助娛樂、宗教或其他什么來逃避自己。很多心理學家說我們應該表達自己的感受,因為任何形式的隱瞞或壓抑都是有害的,它們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神經過敏。于是,我們更自然而然地陷入體育、娛樂、歌舞、交際的世界中,以逃避我們內心的空虛、寂寞、孤獨和恐懼。然而,奇怪的是,人們從未意識到,無論我們多么努力地逃避自己,有意或無意,沖突、快樂、痛苦、恐懼等依然存在。也就是說,無論多么聲情并茂的娛樂形式和內容,都只能暫時麻醉我們的神經,而不能讓我們從孤獨、寂寞和不安全中真正解脫。
7、念頭、象征或見解都會阻礙我們去觀察。要認識自己,就不能有先入為主的想法、知識、象征或印象。這樣,就能在每個當下真實地覺知了。
8、要擺脫矛盾,我們必須無選擇地覺知現在。重要的是一刻接一刻地覺知,而且不積累任何覺知帶來的經驗,因為在積累的那一刻,我們只是在依據那個積累、那個模式、那個經驗在覺知。這樣,我們的覺知就會為我們的積累所制約,于是就不再有觀察而只有解釋。有解釋的地方就有選擇,有選擇就會產生沖突,而在沖突中就不可能有了解。
9、不滿足是必須持續燃燒的火焰。我們不能用某種興趣或活動來使它窒息。追求興趣或活動只是擺脫痛苦的反應,而不能真正消除不滿足。
10、尋找是一個動作,是一個對頭腦制造的想法的否定或肯定過程。被尋找的東西只是我們自己的欲望的反映罷了。如果我們要尋找上帝、快樂、安靜或者其他東西,那么我們就已經在腦海里構想過它們了。所謂的尋找總是尋找已知的東西,因為尋找的頭腦在等待、期盼、妄想時,找到的東西總是可以識別的。
11、概念即語言、觀念、理論。現實不是概念,而是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在一堆語言里打轉,不愿去面對生活中的事實。
12、生活和概念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日常生活是我們每天單調地去辦公室上班,不斷地被孤獨、痛苦、恐懼等折磨。那些事,是實實在在發生著的過程,是我們生活中每天在發生的事。如果我們的生活充滿痛苦,如果我們沒有東西吃,如果我們的親人死了,如果我們聾啞癡呆,那么這些痛苦、饑餓、死亡、生病和概念完全沒有任何關系。
13、一個概念化的世界就是觀念的世界、公式的世界、理論的世界、一個想象的意識形態構成的世界,一旦走進那個抽象的領域,我們將完全迷失自己。概念能幫我們解脫痛苦、擺脫恐懼嗎?不能。只有在完全拋開概念去生活時,我們才能真真切切地領悟到生活是什么。
14、現在的生活、每天的生活是活躍的當下。因此,如果我們試圖用過去的東西即思想來了解當下的行為,那我們就根本不會明白愛意味著什么。于是分裂就出現了,生活就變成了沖突。
15、幸福就是當下,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在每一個當下即刻享受幸福。我們無須到處尋找幸福,因為它不存在于過去,也無須寄存于將來。若想擁有一種持續的、永恒的幸福,那么我們就必須不斷在每一個當下體驗生活、覺知幸福。
16、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寫過一篇寓意深遠的文章——《生命的五種恩賜》。文章大意是,在生命的黎明時分,一位仁慈的仙女帶著她的籃子跑來,對一位少年說:"這些都是禮物,你挑一樣吧,而且只能帶走一樣,把其余的留下。小心些,做出明智的抉擇,因為這些禮物當中只有一樣是寶貴的。"
17、正是因為你內心沒有愛,所以你不停地從外面尋找愛來填滿自己。
18、你害怕接納自己,因為你對自己沒有信心,這就是你為何順應社會、父母以及宗教的原因。如果不能了解自己而只是一味的想改造自己,是毫無意義的,因此把所有的理想去除吧!然后從接納自己開始。
19、教育,不應該鼓勵個人去附和社會,或與社會消極地和諧相處,而是要幫助個人去發現真正的價值:它是經由公正不偏的探討和自我覺悟而來。《一生的學習》
20、如果缺乏對人的尊重,知識只會導致毀滅和不幸。培養對他人的尊敬,是正確教育中主要的一部分,然而如果教育者自己缺乏這項品格,他便無法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生的學習》
21、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在意時,美麗細微的一切才慢慢浮現。《生命之書》
22、我認為一個人可以默默無聞地活在世界上,完全不被人知道,沒有名氣、野心和殘酷。如果一個人不認為自己有多么重要,他可以活得相當快樂。
23、越是能把一切聲音都聽進來,你的心就越安靜,而這種安靜的狀態是不會被噪音所破壞的。只有當你抗拒某個東西時,亦即在你和你不想聽的那個東西之間樹立起屏障時,心才會出現掙扎。《生命之書》
24、自由并不在那些想把自己變成不同的人身上,也不存在于做你碰巧想做的事,更不是跟隨傳統、父母或上師,而是在每一個剎那了解你自己是什么。
25、學校應該教育學生一輩子不滿、不輕易滿足。
26、順從,是沒有創造力的流露。
27、內心的富足比起外在的富足要困難多了。
28、如果我是愚笨的,而我想變得有智慧,這份想變得有智慧的努力,就是更大形式的愚蠢,因為最重要的是要去了解愚蠢是什么。不論我怎么嘗試去變得有智慧,我的愚蠢依然存在。
29、年長的人對那些自己都不明白的事,就不該在孩子面前提起,相反的,他們應該制造一種氣氛,使孩子可以在其中自在而無懼地成長。
30、大部分人都不快樂,他們不快樂,是因為他們心中沒有愛。如果你與別人之間沒有隔閡,對于相識的人你只觀察而不批判,愛就在你心中升起了。
31、你一旦認為自己是快樂的,你就停止快樂了。
32、我們都對別人有意見,我們說,他是好的,他是虛榮的,他是迷信的,我們與別人之間,永遠有意見的屏障,所以我們永遠看不到別人的真相。要永遠以清新的心去結識別人,而不是用你的偏見,你固定的想法和先入為主的觀念。
33、感受到美而不加入意見,是唯一真正對美的了悟。在印度,你能更清楚地看見世界的縮影,我們希望被愛,卻不知道愛是什么,我們不快樂,渴求真實的東西,我們轉向圣書,然后在語句中迷失與打轉。
34、教育的目的不是讓你適應社會模式,相反,它是要幫助你完全地,深入地,充分地了解所有事物,然后從社會模式中突破,如此你就不會成為一個傲慢的人,因為你是真正天真的,所以你具有信心。
35、你觀察你心智的障礙卻不去責難,你的心就可以超越它們,之中不尋常的超越行為就會帶領你抵達真理。
36、這種被特定的文化或文明所局限及牽引的整個過程,就可以稱為"命運"。
37、一個圓融的人,他的意識是自由的,但一個人圓融無礙時,他是沒有必要守規律的,園融意味著生命各個層面的統合。
38、真正的合作不僅是協議共同完成一項計劃,也是懷著愉悅和一體的感受。這份感覺中,沒有執著的個人理念或個人的意見。
39、你不只是順從父母及社會希望你做的事,而是真的想通責任的意義是什么,把真相看的非常清楚,并且在一生中堅持到底。你要明白,如果你護持父母只因為你認定那是你的責任,那么你護持只是市場上的交易行為,而沒有真實的意義,因為其中并沒有愛。
40、生命是很奇怪的,一旦你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許多事情就會發身,一切都會如愿。一旦你開始冒險,你的心及你的周遭就會發生變化,生命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滿足你的愿望。
41、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心沒有覺察的能力,不能了解內心微妙的活動,這樣的心才是庸懶的,無知的。
42、一個人如果能明白貪得無厭和野心是如何形成的,并且從其中抽離,這個人就是在不斷地革新,他的心智是博大精深而富有創造力的,因此就能像一粒投入止水中的石頭,造成一波波的浪潮,這些浪潮最后就會創造出完全不同的文明。
43、你是否可能沒有野心地活在這個世上,如果你能開始了解自己,不可以去改變而只是照著自己的本質活,那么你就會開始蛻變。我認為一個人可以默默無聞地活在世界上,完全不被人知道,沒有名氣。野心和殘酷。如果一個人不認為自己有多么重要,他可以活得非常快樂。這也是正確教育的一部分。
44、我們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規范,而它真的是非常復雜。你知道,社會認為它必須控制或規范它的公民,必須根據某些宗教、社會、道德及經濟的模式來塑造人們的思想。
45、當我們掙扎時,起因總是來自真實的自己和期望中的自己之間的沖突。
46、只要你還想得到安全感,也就是那些在婚姻、工作、地位、責任、理念、信仰以及與世界和神的關系中的安全感,你就有所恐懼。只要你心中存有任何形式及任何程度對安全感和滿足感的需求,你就必定有恐懼。重要的是,你必須對這個過程覺察并且了若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