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別說誰是我的敵人,別說誰對我不友好,不友好也不要聲張,一聲張就造成裂痕。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禪意的語錄80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揮不去的是記憶,而你留不住的是年華,生命走過的旅程,就是自我調整的過程,既然無法抓住輪回的改變,但絕不能讓心情隨風沙走散;沒有人能避開世俗的冷涼,也沒有人能把馨香盡攬,那么就要拋開世俗的偏見,放手一份貪婪,回歸生命的坦然。
2、忙碌里,誰都有難處,現實中,誰都有苦楚,人生,總有太多的糾結,讓我們無助;總有太多的奈何,讓我們無可。所以,有些事,可以認真,但不要較真,心若輕松,路才順當。有些事想不通,就不去想;有些人猜不透,就不去猜;有些理悟不透,就不去悟;有些路走不通,就不去走。
3、生活中經過的故事,都是歷練心地的因緣,所以要清醒地認識,不被經過的煩惱牽絆,堅守信念的平和,生活原本如此,不管發生什么故事,重點都在面對處理它的方法和態度。
4、人只有感恩的本分,沒有埋怨的權利。
5、佛曰: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6、世界原本就不屬于你的,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7、要先認識佛,才能成佛。我們以正思維來探討,何者為"佛"?泥塑紙繪,被供奉的是佛嗎?那只是佛像而已。什么是佛?清凈心就是佛。一慧律法師
8、比如一個人人住高級酒店,房間里有各種豐盛的美食及飲品,他以為都是免費的,于是隨心所欲地享用,然而當他離開時才發現,這些享用都會從押金里扣除。同樣,在短暫的人生里,人們過度地開發資源,破壞大自然,肆意浪費食物,并心安理得,然而當他離開人世時才發現,這些奢侈都會從自己的福德里扣除。
9、只有真正從心靈深處將對事物的種種界定、分別、妄想掃除干凈,才能夠真正見到諸法實相。
10、憶念便是加持,蒙師友、佛菩薩的憶念,便是蒙師友、佛菩薩的加持。念佛、念法、念僧、念師、念父母、念有德之人,即是接受三寶、師尊、父母的加持。
11、勿以惡加人,但當自治心。《佛說華手經》卷六
12、造福人群,就是富有自己。
13、如來雖為一切眾生演說諸法,實無所說。何以故?有所說者名有為法,如來世尊非是有為,是故無說。《大般涅槃經》卷二十,嬰兒行品
14、時時虔誠,無不吉祥;日日好心,無不平安。
15、有所觀法,皆空皆寂,無有堅固,是觀亦空。
16、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直與水相通。——《宏智禪師》
17、貪婪的眼睛如果永遠不滿足,經久會被黃土封住。
18、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從哪里來,所以對過去迷惑;因為我們不曉得將往何處去,所以對未來茫然;因為我們不明白要活在當下,所以對現在沒有好好珍惜和把握……我們的"心"總是在回憶過去、盼望未來、隨從當下妄念的狀態里,這些都是對自心缺乏認識所導致的。
19、如法管理王為臣民主,常以慈愛下,身率以法戒,示之以休咎。《法句經》卷下,道利品
20、世尊上雪山,有誰為之說。仗此無情劍,便把青絲截。四相本來空,萬法一無得。解脫內外著,生死從茲歇。一虛云和尚
21、閑人無樂趣,忙人無是非。
22、古人云:"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人為了求名,相互傾軋,而人的智識就成了斗爭的工具。千百年來,讀書人為了金榜題名而發憤苦讀,除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之外,便是為了在官場賺取名利,光耀門楣,揚名天下。但是,人不應該為了求名、為了好勝而求知識,因為名心和利心都是殺人不見血的武器。
23、這樣的人其實從未走出過苦難的陰影,心靈依舊被苦難糾纏,還沒有 來得及為快樂騰出位置。有些人即使曾經的苦難再多,你也很難從他 們的口中聽到苦難二字,他們呈現給你的大多是由衷的快樂和幸福 感,因為他們已經將苦難變成了財富。
24、我們常常會陷入某種不能自拔的情緒之中,或者因為一片白云, 或者因為一縷清風。其實,不關清風白云的事,是云的自由、風的無羈 觸動了結滿塵垢的心靈,讓我們偶然瞥見了自己的本真。于是,借天上 的云路、風中的翅膀回歸靈魂的家園,便成為一種不可遏止的期盼!
25、不論球場內還是球場外,既要有一腳破門的精彩,也要有—無所獲的承擔。
26、一坐禪的時候,你看到的是別人的悲傷,一微笑的時候,你解釋的是它的富貴,一流淚的時候,你拿出了全部的心聲微笑,駕馭的時間是錯在了別人的世界,還是摻雜了很多錯誤,是你走出的靈魂,是你付出的等待,不是別人回饋的無助,在你失敗的時候繼續流淚,你在坐禪的時候渴望成功,也許這不是你看到的風景,但是不得不承認,那是一道無情的夢。
27、若以造罪者即是"我",不僅懺悔無力,還很可能造成心靈的壓抑,人格的扭曲,精神上的創傷及病障。一般人為了自我保護,便本能地回避罪、遺忘罪,但這并不是解決的辦法。唯有跳出罪的魔圈,才談得上真懺悔,真平安,真清凈,真慈悲。這只有念佛,仰靠佛力才能,所以善導大師說:"念念稱名常懺悔。"
28、不要害怕失敗,不要害怕前路上的困難。內心時刻充滿希望的人擁有力量,這種自信充足的力量會讓他們一刻不停地去開拓。內心有力量的人不會輕易被失敗打倒,他們會在遭遇失敗時,繼續邁出嘗試的步伐。在挫折中不退縮,再堅持一下,或許下一刻就能完成征程。
29、偶爾說蠢話做蠢事,是人都在所難免。但說過做過之后必須自覺,能夠反思,爭取今后少犯點蠢,才是人生要義。
30、當我們處于順境的時候,不應該得意忘形、心存僥幸,而應該懷有感恩之心;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不應該灰心喪氣、怨天尤人,而應該懷有懺悔之心。
31、我們都無法忘懷初次相遇時的心動,那回眸時驚心動魄的一瞬間,在多年以后還能讓你悸動。你如果能時時保持新鮮感,讓他常常感覺你的不同,他會重新認識你身上的閃光點。
32、從古到今,蕓蕓眾生都是忙碌不已,為衣食、為名利、為自己、為子 孫……哪里有人肯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忙來忙去為什么?多少人是直到生 命的終點才明白,自己的生命浪費太多在無用的方面,而如今卻已沒有時 間和精力去體會生命的真諦了。
33、無論你的心再浮躁、再焦慮和煩惱,都請你不要絕望,也不要過度的沮喪。因為你心的本質仍是如此的純潔、安寧、光明、慈愛和智慧。若明白其道理,并能做到發揮潛能的話,那么我們的一切煩惱和痛苦會從中自然消融,所有的問題和麻煩也會自然化解,并能離苦得樂、寂靜自在。這就是所謂的解脫,也是證得涅槃。
34、我們活著就是為了修煉人生,也就是改善思想與行為,提高素質和道德。人生的旅途上,在生活的點滴中,滿懷愛心服務一切眾生,讓福德資糧更加增上圓滿;覺悟宇宙生命的真理,讓智慧資糧更加明亮觀照。人生的修煉成功,就是成就;人生的道德圓滿,就是成佛。
35、學佛是為了覺悟宇宙人生的真諦,長養慈悲與了達智慧的真理。學佛不是注重表相的東西,更不是沉迷在修學佛法的表面形式上。作為一個佛弟子,做人的修養、品格要一天比一天提升,自己內心的煩惱、妄想要一天比一天減少,斷除煩惱與增上功德,這才是修行的目的。
36、以大乘大菩薩戒,謂觀唯心,本無外色,無色可破,相空亦無,離取相過,故名持戒。又云:一切凡圣戒,盡心為體。
37、佛言:若有菩薩以勝意樂,能于我所起于父想,彼人當得入如來數,如我無異。
38、若能一切隨它去,便是世間自在人隨緣是人生拼搏的另一種境界,它不是消極的承受,也絕非放棄人生應有的追求。隨緣是無為而有為,是無欲而有欲,是成熟的一種標志,是成功者的一種素養。
39、男人愛你的時候總會覺得你笨,處處要他擔心;反之,他不愛你的時候,會覺得你聰明伶俐,不勞任何人操心……心中有礙才有愛,心無掛礙哪有愛?愛,就是懂了也要裝作不懂,讓男人我見猶憐,不娶了你就不放心。
40、一位哲人說,世界上最大的悲劇和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人給過我任何東西。"許多人都抱怨過處境艱難,有人抱怨之后,著手改變現狀,有人卻在抱怨之后放棄了,而放棄便意味著屈服于現狀。
41、懷抱理想,不放棄任何機會,就能給自己帶來奇跡。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么,那么就在此刻,想好自己的目標,確定前進的方向。
42、人心是相通的,真理是相通的,佛性是相通的。如果對佛法有真實感悟,說出來自然能感動人;如果只是名相堆砌,那僅是知識,聽的人只會覺得累,不會有感動。
43、多少個五百年,我曾游離于離恨天外,為你撐一盞燈,燃亮赤瑕宮的經卷;食一粒蜜青果,為你吐一絲梵香,溫馨赤瑕宮里的金縷玉帳;也曾飲一口灌愁水,為你參悟一層禪心,撲滅了赤瑕宮里的明火。多少個五百年,尋你至人間煙火,深居瀟湘館,修竹擁翠。心行千年。
44、人們常說,知足常樂。知足是一種處世態度,常樂是一種釋然的情懷。知足常樂,貴在珍惜,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抱怨不貪求。知足能讓我們看清自己所擁有的真正財富,也能幫助我們找到近在眼前的幸福。
45、有苦的人走不過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過去。
46、人在病時塵心減,人將死時道念生。
47、這是一個被速度追趕的時代,我們無法不竭盡全力地奔跑。
48、人人皆以為王維只是在寫自然界景物的美麗,其實這首詩不只體現了自然界的美麗,更是詩人內心的寫照,體現了詩人心中禪心與禪境的完美結合。這首詩的境界之所以如此靜謐、寂遠,原因在于詩人心無掛礙,眼中只有山間花落、月出、鳥鳴融為一體的美麗,不見人生的煩惱。
49、在無知、貪婪心的驅使下,把心思、精力與錢財浪費在表面的虛榮上,到頭來自己不但沒有獲得多少實際的利益,反而在不知不覺間養成習慣性浪費的壞毛病,不僅給自己和家人造成不必要的經濟負擔,而且大量消耗社會寶貴的資源,是一種徹底的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值得人們去反思。我深信:就地球現有的資源而言,完全可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然而永遠無法滿足人心的貪婪、人性的虛榮與習慣性的浪費。
50、一個人如果連對手都沒有,是寂寞而可悲的;一個人如果樹敵太多,是 可悲而寂寞的。
51、佛說:厭苦欣樂是世間人的一個通病。平時只知道享受舒適安樂,卻不 知享受一份安樂,就增長一份貪戀。這一份貪戀,一定會使人在臨終時有一 個"戀"字。一念戀著婆娑,就不得往生。不但不得往生,還要輪回六道。
52、學佛的關鍵,首先是通過佛法的智慧認識白己,要明白自己處于什么狀態,是什么根器的弟子,然后對癥下藥,進一步實修,才能有實質性的功效。很多學佛人就像沒有經過診斷的情況下自己瞎服藥一樣,非常危險。自己明明是處于下等根器的人,卻自以為上等根器,藐視因果、毀壞戒律,最終誤入歧途、一無所成。
53、生命就是一場永無休止的苦役,不要懼怕和拒絕困苦。超越困苦,就是生活的強者。所以,在人生旅途上,橫的豎的都是路,苦的笑的都是歌。高山平地都要走,苦辣酸甜都要嘗。任何經歷都是一種積累,積累的越多,人越成熟。經歷過困苦的磨煉,生命有強度;經歷過挫折的考驗,生命有亮度。
54、佛說,你生氣,是因為自己不夠大度;你郁悶,是因為自己不夠豁達;你焦慮,是因為自己不夠從容;你悲傷,是因為自己不夠堅強。
55、云鄉禪師:我們越能夠讓自己安于當下自己"腳步所在",也就越清晰的看見自己"只能夠在當下之所在",如此我們的"當下感"就越來越存在并且沉重,而頭腦里的雜音就越來越輕,如是就自然靜了,直到有時候我們體驗到"一念不生",卻一切現成!
56、如果放下了,緣聚緣散很正常,緣來緣去很正常。
57、人為什么要有見識、格局、視野?這個話很對~"乞丐不一定會妒忌百萬富翁,但可能會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沒有更高的視野,你會糾結于現在的圈子;有了更高的視野,你會把身邊的人與事看淡。"
58、天下至為珍貴者,莫過于生命。最應珍惜者,亦莫過于生命。世間所有之艱難困苦,不過都是為了讓自己向生命靠攏,真正地與生命相融。傷與痛,需要自己的坦然面對,苦難之前,不是逃脫是超脫。用一種更為寬闊的視角和胸懷去超越自我的狹隘。唯有戰勝自我,才能真正找到活著的意義。
59、但離卻有無諸法,心如日輪常在虛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無棲泊處即是行諸佛行,亦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60、禪師在寺院空地上灑了些蜜,許多蒼蠅趕來,因舍不得走被蜜粘住了腳,再也飛不起來,禪師誡諭:貪婪是許多災禍的根源。
61、最痛苦的時候,可能是最開闊的時候;最脆弱的時候,也可能是最堅強的時候。告訴自己:"不要逃避痛苦,我要好好利用它,變得更具慈悲心和利他。"畢竟,痛苦能教導我們慈悲。若你曾經受苦,你會了解別人受苦的感覺。而如果你是在幫助別人,受苦可以讓你理解和產生慈悲心,裨益你幫助別人。
62、有一種幸福叫舍得。舍得拿出自己的真誠去面對所有人,用自己的誠心換得他人的信任和笑臉;舍得用最簡單的信任去面對所有的復雜,簡單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單純,更加純潔,從而省去了很多的煩心,獲得了內心的安寧;舍得展露微笑、釋放快樂,送給他人縷縷溫暖的陽光,美麗了自己也裝點了這個世界;舍得奉獻愛心,滿心歡快、不期回報地去耕耘,帶他人走進一片幸福的田野,自己也省卻了很多的煩惱。
63、在人生中,許多的沉浮與得失,并不是我們都能預料到的,很多的事情也并不是我們所能逃避的,無論是努力還是放棄,無論是愿意還是排斥,人生總會有許多的不盡人意,或多或少的遺憾點綴了生命旅途的風景。既然如此,我們還是坦然地面對為好,只要我們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那我們就已經享受了人生的樂趣!
64、勤奮和快樂是生命追求的永恒主題,每個人都渴望能夠更多地擁有快樂。然而,有些人卻活得很累,快樂不起來,他們常常怨天尤人,怪上天不偏愛自己,怪命運多舛,抱怨事業不順、家庭不和……其實這些都不是影響快樂的決定因素,真正決定你快樂與否的只是你自己——自己的胸懷,自己的豁達。
65、溫和地對待下人而不加體罰。
66、想要的得不到,覺得苦。得到的不珍惜,覺得苦……所有的患得患失,殫精竭慮所引發的煩惱皆因我們的修行不夠,要知道,一切來與去的背后皆有著不可思議的因緣,世界就那么客觀的存在著,命運一定是公平的,因為主宰苦樂的是我們自己。
67、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68、佛曰: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69、我從一份調查書上得知,大多數的美國人都宣稱自己苦于孤獨。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承認在過去兩周以來,曾經深深地感覺到孤單。這樣的情形好像非常地普遍。城里的街道上有幾千個人,但是不會看彼此一眼,就算眼光交接也不會笑,除非有人在中間幫他們正式介紹;在火車里,大家并排坐在一起好幾個小時,但是也不會互相交談。這不是很奇怪嗎?
70、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
71、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72、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73、愛要趁早,因為,沒有愛情會在原地等待你。 恨要趁晚,因為,能夠相愛一場就是緣分。 ——雪小禪 《賞心只有三兩枝》
74、一切皆為虛幻。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75、智慧的修行者們都知道守護自己的感官和知足,因此他的心遠離了痛苦。
76、非裸行結發,非涂泥絕食,臥地自塵身,非以蹲踞(住),不斷疑惑者,能令得清凈。以慚自禁者,世間所罕有,彼善避羞辱,如良馬避鞭。
77、佛典里說,慈,既是予樂。悲,既是拔苦。拔除眾生的痛苦,給眾生以快樂,就是慈悲!
78、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79、你要相信,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過著你想要的生活,既能夠朝九晚五又能夠浪跡天涯。
80、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禪意的語錄】相關文章:
禪意的語錄46句07-29
精選禪意的語錄36句09-23
禪意的語錄46條11-30
精選禪意的語錄49條07-20
【實用】禪意的語錄36句10-19
簡短的禪意的語錄36句10-28
有關禪意的語錄36句08-14
簡單的禪意的語錄35句11-09
實用的禪意的語錄45句11-06
【推薦】禪意的語錄35句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