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放松鉗制、美學觀略略放寬、創作格局稍許多元,是做文化起碼的前提。八十年代用過一個詞,叫做"松綁"——不少語言真形象,一不留神,實情給說出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陳丹青的語錄37句,歡迎閱讀與收藏。
1、農村還是那樣:你姓什么?你是外鄉人?去你媽,你等著吧,沒戲。
2、只是迄今為止,我們有沒有一首歌齡百年以上,幾代人耳熟能詳、同聲一唱的歌?
3、我們的欣賞西洋古典音樂,目下還是一種‘文藝活動’,在‘他們’,則就是‘生活’。
4、對于叫做‘風格’的那種東西,對于個人才情和表現手段刻意張揚凸顯的作品,我敬而遠之。
5、諸位要想"全面客觀"了解"那個時代",讀一個人的書,絕對做不到。最笨的辦法就是讀各種各樣的書。
6、今天,全國院校,全國的教育,大談"人文"——可是大家要知道,一個民族忽然要來大談"人文",不是好事情’正相反,它說明人文狀況出現了大問題。面對這樣的大問題,以我的看法,咱們先別奢談所謂"人文",我們要緊的是先來恢復常識和記憶。
7、我希望中國的有錢人穿的奇怪的要命,過非常奇怪的生活。大部分藝術是這樣出來的。中國必須有這么一群怪人,過非常不真實的生活。 我沒有錢,但我愿意做個怪人。
8、中國青年太小就生活在權力世界里頭,從他家里開始,從幼兒園開始,一切都在教他,這個人不能得罪,從小學到大學,一路所有大人都在提醒他權力是最重要的,有些話不能說,有些話必須說。這是很可怕的現象,這是毒藥。所有孩子都是吸權力的毒藥長大的。
9、無論繪畫還是寫作,我盡量不說假話。
10、我這一輩子最不喜歡人不講事實!背后的閑言閑語已經足夠我聽十輩子了。有本事你要說就在我面前對質!背后說人壞話有個蛋用啊!
11、我的父輩,全被糟蹋了。在他們的壯年,二十幾歲到將近五十歲,都在挨整,或者整人,都在荒謬的歲月中,荒廢一生。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仍在被糟蹋,他們還在考政治,考外語,就是不折不扣的被糟蹋。無可自救,只有熬。若干家伙可能會脫穎而出,大部分都給廢了。
12、中國的成年人的交往,即便藝術家,也是一套精致的"人際關系",夾纏著利益、謀算,陰晴不定。藝術本是無事之事,而在不少分明世故而習練瀟灑的中國同行面前,不知起于何時,我竟會覺得開口談論藝術怕是一件迂腐淺薄到近乎羞恥的事。
13、這 個民族窮得太久了,一切在告訴他,我們不再窮了,我們也有地位了,全中國都在過一種假想的西方生活。全中國陶醉在這個假想中,羅馬花園證實了這種假想。 這個民族需要一個夢,現在夢實現了。但這個夢是外國夢。夢中的景象全是外國。這一百年所有事情告訴你:我們以前的日子是不好的。不要再過那樣的日子了。 再一個原因是革命。階級滅掉了。中國地面上,士紳、精英、資產階級、貴族,絕了種了。
14、天地有大美,于簡單處得;人生有大疲憊,在復雜處藏。生活中常有大情趣,一定是日子過得很簡單;生命常得到愉悅,一定是心靈純凈到不復雜。
15、凡·高究竟為什么了斷生命,不重要的。那是神秘的事情。他只畫了十幾年畫。但他自我完成了。夭折的天才自有藝術生命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同年齡順序無關。有的花只盛開一天,一小時。有些真理只顯示給一個人。凡·高自己知道的。
16、我真想知道是什么因素在什么時刻他們的胡子開始"萌生",并"確認"為絡腮胡子,而我卻沒有。——回答記者問"什么時候萌生藝術年頭,并什么時候確認自我是藝術家"
17、全世界現代化就是指大家住在水泥森林里,水泥鴿子籠里,假裝種點樹,養點花,證明和自然還有聯系。——陳談現代化
18、異端是什么?不是唱反調,不是出偏鋒,不是走極端,要我說,異端的特質是不茍同,是大慈悲。——《笑談大先生》
19、吃飯要端碗,不要在盤子里挑揀,不要拿筷子敲碗。
20、聽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神不要游移,否則會顯得很沒禮貌。
21、真的美術史是什么,是一聲不響的大規模淘汰。
22、年輕人真的要很珍惜青春。二十歲到三十歲這段時間過了不會再有了。人的成長其實不是知識,所有的成長背后都有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他知道時間過去了。所以你想做什么,你就要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做到。二十五六歲以后其實已經晚了。"《微博》
23、我們太遲接觸現代藝術,又太早被現代藝術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攪擾不安。小至油畫,大到整個中國的文藝,都處于"更年期"。你看,傳統文學、戲劇、音樂、舞蹈,電影等等,都面臨持續變局。小說家要面對網絡文學,音樂家要面對流行音樂,電影導演更面對影視業、制片人制度、盜版DVD等等,如果還像從前,腦筋只繞著鏡頭、用光之類"影像風格"轉,你根本弄不到資金,干不成活兒。
24、松節油氣味仿佛催眠劑哄著我進入恒定的工作,工作專注到近于癡呆,快樂的癡呆以致忘記快樂。累了,醒過來,發現自己睡著了。畫室在日光燈下的寧靜呈現一片無聲的吵鬧:這里那里都是被燈光平均照亮的畫或畫冊,所有畫面搶著說話。美國的生活教會我如何同自己相處,教會我如何工作(倒不見得教會我如何畫畫)。每次當我買下做內框的成捆木杠背會畫室,心里就想,干什么?誰叫我畫這么多大而無用的大畫?每次辦展覽,搬運貨柜車停在樓下,幾條彪形大漢鋪一地家伙包裝,我就覺得闖了禍似的。
25、您是否害怕太有思想的女人?這樣的女人做老婆會怎么樣?陳:聽這意思,男人們以為自己很有思想么?我注意到,今天的許多女子要比男子有思想,因此問題可能是:"這樣的男人做老公會怎么樣?"
26、生態就是這樣:道旁垂柳和崖岸松柏不是相互喜歡彼此承認的關系。我常驚訝美國藝術家對所謂歐美藝壇的訊息所知很有限,后來我逐漸明白,他們不必太知道,他們自己就是"訊息",就同每一物種自我證明自在自為的道理一樣。
27、生命是無意義的,從來就是盲目的。上一代知識分子接受唯物論教育,進步論教育。它肯定人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世界是進步的,我們做的一切是必要的、應該如此的、向前進的——所有的苦惱、官司、狂妄、災難,都從這里來。
28、年輕人仍然所見極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訊息中。訊息不等于眼界。
29、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是從幼兒園就開始摧殘孩子。老師、家長,串通好了,細細的摧殘。
30、別談教育吧,現在哪有教育啊?
31、古人箭中靶心的一刻,每在心里叫聲"慚愧"為什么呢?因為此時是"在眾人里看見了自己"。
32、我說:"為人民服務"這句話是錯的,沒有主語:為人民服務?您是誰?
33、陳丹青:我絕對不希望"更多的"高中生或教師"沖破體制",不要夸張退學、辭職這類個例。我本來是個體畫家,獨自謀飯。今天的生存空間不容許使性子,除非你有能力自謀生路。改革開放的良性后果之一是部分人可以自謀生路,但絕大多數人,包括先進國家,都是上學上班過一輩子。
34、至于對"主流價值"的"反抗方式",免了吧,哪有這回事?就算有,我也不主張孩子們反抗。反抗的時代與文化過時了,全世界為"反抗文化"付夠了代價。不要反抗,也不要試圖改變社會,能一個個改變自己,就是功德無量。
35、后當年的焦慮不是升學和飯碗,而是去哪個省份的農村、干哪家工廠的工種。去是非得去的,苦是一定苦的,恐慌也沒用,全認了。部分后與我們命運相似,部分后的際遇和后相似,后的青春期堵在非常時期,不好跟今天比。
36、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然,那三分之一就是指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國人。我實在不忍享受"水淺"而"火不熱"的生活,遂毅然出國,"受苦"去了——真不好意思,今年年初,我又回來了。
37、世界上的重要藝術家都不是研究生學歷,也不是本科、美院附中,有的連高中都沒上。凡高就是個病人,畢加索也沒有大學文憑。當今中國,需要文憑,為了就業,得到社會的認可,你就得拿個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