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不應該鼓勵個人去附和社會,或與社會消極地和諧相處,而是要幫助個人去發(fā)現真正的價值:它是經由公正不偏的探討和自我覺悟而來!兑簧膶W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克里希那穆提的語錄37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會去幫助孩子尋求自由,使他們從自我的種種存在方式中解脫,而不是借由孩子使自己的野心獲得實現。
2、冥想的頭腦是沉靜的,當所有的思想都歸于沉靜時,我們的感知就進入一種冥想的狀態(tài)。
3、心能不能徹底安靜下來?我們的心永遠都在喋喋不休,永遠都在轉動不已。我們的思想也時刻都在回顧、記憶、累積知識,它總是不斷在改變,使自己積累越來越多的概念和名詞。我們的感知基于思想的記憶和經驗,如果我們說"我不知道",那就意味著盡管我們已經搜羅了頭腦中儲存的所有知識,但我們還是沒有感知到。
4、感知需要摒棄所有的語言。因為語言是思想,無法讓頭腦寧靜,在寧靜狀態(tài)下開始的行動完全不同于語言所引發(fā)的行動,敏感的覺知讓頭腦擺脫了一切語言、意象和記憶。如果我們把美麗和丑陋各自貼上"快樂的"和"痛苦的"兩種標簽,那并不意味著它們本身就是快樂的或痛苦的,語言將生活區(qū)分成了快樂和哀傷,這是一種分裂的活動,而全心全意地感知不是。
5、我們一旦進入全觀的覺知狀態(tài),自我感就不見了。由此可知,冥想匯集的能量不是由沖突的思想制造出來的,而是在;沖突徹底停止之后產生的。也就是說,真正處于冥想運動的心是精進不懈的,它充滿關懷、警覺性而又富有觀察力,而且在那份觀察力之中還蘊涵著熱情與慈悲。如果只知道專注于選擇、執(zhí)著和排斥,那么我們是不可能有這份覺察的。
6、冥想不是逃離這個世界,不是離群索居的自我封閉,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事,而是試圖理解世界及其運行方式,意在探求除了衣食住行和悲歡離合外,這個世界還能給予我們什么的思維活動。
7、娛樂是一種自我逃避的形式。在沒有曲解、沒有偏見、不抵觸自己究竟是什么的情況下,理解我們是什么的本質,才是樸素的開始。
8、尋找是一個動作,是一個對頭腦制造的想法的否定或肯定過程。被尋找的東西只是我們自己的欲望的反映罷了。如果我們要尋找上帝、快樂、安靜或者其他東西,那么我們就已經在腦海里構想過它們了。所謂的尋找總是尋找已知的東西,因為尋找的頭腦在等待、期盼、妄想時,找到的東西總是可以識別的。
9、生活和概念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日常生活是我們每天單調地去辦公室上班,不斷地被孤獨、痛苦、恐懼等折磨。那些事,是實實在在發(fā)生著的過程,是我們生活中每天在發(fā)生的事。如果我們的生活充滿痛苦,如果我們沒有東西吃,如果我們的親人死了,如果我們聾啞癡呆,那么這些痛苦、饑餓、死亡、生病和概念完全沒有任何關系。
10、快樂是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在尋找的一個東西。人類千萬年的歷史其實說起來也就是一部追求幸?鞓返臍v史,所有的宗教也無不把幸?鞓纷鳛閷θ说脑S諾。
11、也許我們會心生疑惑,他就要被老虎吃掉了或者即將掉入萬丈深淵,怎么還有心情吃野草莓?擺在他面前的似乎只有三種選擇:沿著藤條爬上去、掉下去或者懸掛在空中,但我們忘了,他當下立即能做的是吃野草莓。不用擔心爬上去被老虎吃掉,也不用擔心掉下去會粉身碎骨,更不用去想別的未知的事,就是先吃野草莓,或許等享受完野草莓之后老虎已經走了。這就是活在當下的心態(tài)。
12、對于每天反反復復的生活感到疲倦,厭倦過去的日常經驗,所以人們越老成、越聰明,就越只想活在當下,并發(fā)明了關于當下的哲學。不幸的是,過去的每個經驗都在我們的頭腦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記,快樂的或不快樂的,而且我們都想保留那些快樂的記憶或經驗。我們的思想總是懷舊的,而我們的欲望又想在未來獲得更多的快樂,所以我們的心被分裂成了兩部分:一部分用來回憶過去,另一部分用來幻想未來,唯獨沒有活在當下。
13、幸福不是感覺,不是一樣可以追求和尋找的東西。它會出現,但如果你尋求它,那么它就會躲避你。有一個人問一位老先生:"什么叫幸福?"老先生說:"幸福的福字就是一件衣服一口田,夠吃夠穿就行,知足常樂。"
14、幸福既然無處不在,那么我們?yōu)槭裁匆ふ倚腋,而覺知不到幸福呢?可以尋找的東西定然不是永恒的東西,而肯定是短暫的、易逝的。我們的頭腦也絕不可能找到幸福。幸福不是感覺,它也不像感覺一樣,是可以追求和尋找的東西。感覺可以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找到,但是幸福無法被找到。而且無論過去我們多么幸福,它永遠也不能保證我們現在的幸福。
15、如果你追問真相,你就會認清恐懼不是愛,依賴不是愛,嫉妒不是愛,占有控制不是愛,責任義務不是愛,自嘆自憐不是愛,不被人愛的痛苦不是愛。愛不是恨的另外一面,正如謙卑不是虛榮的反面一樣。如果你能毫不強制地,就像雨水洗去綠葉上的積塵一般除凈那些假象,也許你會突然見到那朵人們所渴望的奇葩。
16、你害怕接納自己,因為你對自己沒有信心,這就是你為何順應社會、父母以及宗教的原因。如果不能了解自己而只是一味的想改造自己,是毫無意義的,因此把所有的理想去除吧!然后從接納自己開始。
17、愛絕不是一種自我的活動,自我根本不認識愛。只要一說出愛這個字,你就會經驗到它,于是真正的愛就不見了,當你真的體認到愛的時候,自我已經消失了!渡畷
18、平靜的心不是一個被限制了的心,它不是通過紀律或訓練才變得靜寂!兑簧膶W習》
19、我們的心總是在依賴一些信念,修行體系或哲學系統(tǒng);我們依賴另一個人來指導我們如何行事;我們總想找到一個能帶給我們希望和快樂的老師。因為我們追求的只是一種安全感罷了。《生命之書》
20、心理上如果一直想得到確定感,就會助長恐懼。《生命之書》
21、智慧是對于根本事物、現在存在的事物的了解能力;而所謂教育,便是在自己以及別人身上喚醒這項能力。《一生的學習》
22、自我是由許多實體集合而成,每一個實體都和其他實體相抗衡。自我是種種互相沖突的欲望的戰(zhàn)場。《一生的學習》
23、自由并不在那些想把自己變成不同的人身上,也不存在于做你碰巧想做的事,更不是跟隨傳統(tǒng)、父母或上師,而是在每一個剎那了解你自己是什么。
24、年長的人對那些自己都不明白的事,就不該在孩子面前提起,相反的,他們應該制造一種氣氛,使孩子可以在其中自在而無懼地成長。
25、你的老師只能幫你準備參加考試,他們從不和你談生命的問題,而生命的問題卻是最重要的。
26、你一旦認為自己是快樂的,你就停止快樂了。
27、要得到內在美,你必須要放下一切,具有一種不被捆綁,沒有限制,防備或抵抗的感覺。
28、如果你的心能容納無限的經驗,雖然飽經世故,卻又能保持單純,這才是素樸。只有在你的心不想在歲月中得到或變成什么時,你才能達到這種境界。
29、如果父母真的愛他們的孩子,他們會希望你活在沒有恐懼的世界里,希望你是健康快樂的人,他們會在乎這個世界有沒有戰(zhàn)爭與貧窮,社會會不會把你或你周遭的人毀了,不論是什么人,他們都能平等地關懷。如果父母真的關心他們的孩子,社會會在隔夜之間改變,我們會有不同的教育,不同的家庭,會有一個沒有真正的世界。
30、我們都對別人有意見,我們說,他是好的,他是虛榮的,他是迷信的,我們與別人之間,永遠有意見的屏障,所以我們永遠看不到別人的真相。要永遠以清新的心去結識別人,而不是用你的偏見,你固定的想法和先入為主的觀念。
31、教育的目的不是讓你適應社會模式,相反,它是要幫助你完全地,深入地,充分地了解所有事物,然后從社會模式中突破,如此你就不會成為一個傲慢的人,因為你是真正天真的,所以你具有信心。
32、一個圓融的人,他的意識是自由的,但一個人圓融無礙時,他是沒有必要守規(guī)律的,園融意味著生命各個層面的統(tǒng)合。
33、你不只是順從父母及社會希望你做的事,而是真的想通責任的意義是什么,把真相看的非常清楚,并且在一生中堅持到底。你要明白,如果你護持父母只因為你認定那是你的責任,那么你護持只是市場上的交易行為,而沒有真實的意義,因為其中并沒有愛。
34、生命是很奇怪的,一旦你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許多事情就會發(fā)身,一切都會如愿。一旦你開始冒險,你的心及你的周遭就會發(fā)生變化,生命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滿足你的愿望。
35、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心沒有覺察的能力,不能了解內心微妙的活動,這樣的心才是庸懶的,無知的。
36、一個人如果能明白貪得無厭和野心是如何形成的,并且從其中抽離,這個人就是在不斷地革新,他的心智是博大精深而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因此就能像一粒投入止水中的石頭,造成一波波的浪潮,這些浪潮最后就會創(chuàng)造出完全不同的文明。
37、我們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規(guī)范,而它真的是非常復雜。你知道,社會認為它必須控制或規(guī)范它的公民,必須根據某些宗教、社會、道德及經濟的模式來塑造人們的思想。
【克里希那穆提的語錄37條】相關文章:
克里希那穆提的語錄34句07-02
克里希那穆提的語錄39句08-17
克里希那穆提的語錄35條10-15
克里希那穆提的語錄36條10-17
克里希那穆提的語錄摘錄38句07-30
克里希那穆提的語錄匯編37句08-27
克里希那穆提的語錄集錦39句09-27
克里希那穆提的語錄合集35條11-07
克里希那穆提的語錄錦集38條10-16
2023年克里希那穆提的語錄47條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