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你知道,沒有必要試圖讓別人了解你,知我者為我分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眼淚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帶來吵鬧,很多的事情,我們可以感動,卻不能流淚,因為一旦放任自己的感情,自己也許會泣不成聲!有些人的一生,是直達車。有些人卻是慢車,中間總要經過許多站,經歷許多人。有人總是下錯站,坐過頭,不是錯失了窗外的風景,就是錯過了身旁的人。沒有人知道,能陪自己坐到終點站的人,究竟會是誰。下面是小編搜索整理的哲理的語錄36句,歡迎閱讀與收藏。
1、我為什么不能像西克斯特五世那樣當教皇呢?他也放過豬呀。
2、敢講極猥褻的趣聞,而且是纖毫畢露,繪聲繪色,機制和才華都要貶值百分之二十。
3、堅持不懈不是一個長跑,而是一個接一個的短跑。
4、向往成功的桂冠,就別空費每一天。如果你能成功地選擇勞動,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會找到你。
5、貧困雖然可怕,但比貧困更可怕的是貪婪。
6、治人之道固然重要,然而為人之道才是根本。
7、保持名副其實的榮譽要奮斗一生,而失去則在一瞬之間。
8、最香甜的果實是灑著自己汗滴的。
9、英雄力挽狂瀾,狂瀾造就偉人。
10、女子的心思善變,如同她們所穿的衣服。
11、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國王幸福。
12、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完人;好人也有缺點。
13、表達能力不只是你的"口才",在表達自己思想的過程中,非語言表達方式和語言同樣重要,有時作用甚至更明顯。這里所講的非語言表達方式是指人的儀表、舉止、語氣、聲調和表情等。身邊總有些人,你看見他整天都開心,率真得像個小孩,人人都羨慕他;其實,你哪里知道:前一秒人后還傷心地流著淚的他,后一秒人前即刻洋溢燦爛笑容。他們其實沒有能力獨處,夜深人靜時,總坐在窗前對著夜空冥想失意的苦楚。
14、物質理想(譬如產品的極大豐富)和社會理想(譬如消滅階級)的實現必須用外在的可見事實來證明,而精神理想的實現方式只能是內在的心靈境界。有些人所說的理想,是指對于社會的一種不切實際的美好想像,一旦看到社會真相,這種想像當然就會破滅。我認為這不是理想這個概念的本義。理想應該是指那些值得追求的精神價值,例如作為社會理想的正義,作為人生理想的真、善、美,等等。這個意義:的理想是永遠不可能完全實現的,否則就不成其為理想了。
15、人們做的事往往相似,做的夢卻千差萬別,也許在夢中藏著每一個人的更獨特也更豐富的自我。
16、圣賢人的嘴里沒有放縱的語言,這是由于心中有想法的原因。所以說:修飾言辭可以表現人的真誠。沒有誠意用什么來修飾言辭呢?所以又說:人只要心靈不放縱就不會有差錯和過失,只要心靈不懶惰不大意就不會有遺忘。
17、生命就像是一場徒步旅行,穿越荊棘和沼澤,我們終將會迎來最美的風景。如果你想要什么,那就勇敢地去追求,不要管別人是怎么想的,因為這就是實現夢想的方式。
18、記住吧:我餓了,你有一個面包,你分我一半,這是朋友;你全給我,這是愛情;你把面包藏起來,告訴我說你也餓了,這就是社會。
19、我固執地相信,沒有集體回憶這回事。每一朵玫瑰所散發的幽香,都是你一人的事。
20、我知道這條路注定要我一個人走,我只是期待一個溫情的回眸,一個燦爛的微笑,或者是一次真誠的祝福!
21、學佛要以修為主,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口說心行,心口如一。
22、向他人哭訴比自己暗自哭泣更能療傷。
23、準備過后再隨波逐流。
24、一個人把能讓自己身敗名裂,遭人恥笑的事告訴你的一瞬間,一定是把你當作最親近的人。
25、后來我不再輕易許諾,可卻總惦記著別人的隨口一提。
26、對所有的人以誠相待,同多數人和睦相處,和少數人常來常往,只跟一個親密無間。 —— 喬納森·富蘭克林
27、我不接受年齡就像有時不接受我的面孔一樣。
28、做一個努力的人 —— 人生最美最不能遜色的風景應該是努力。努力是人生的一種精神狀態,是對生命的一種赤子之情。—— 努力是擁有之母,擁有是努力之子,一心努力可謂條條大路通羅馬。—— 所以,與其規定自己一定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物,獲得什么東西,不如磨練自己做一個努力的人
29、這個世上,誰都有私心,沒有一個人愿意委屈自己,去忍讓另一個人。所有的讓步都是因為在乎,所有的包容皆是因為看重。
30、那些你躲不掉的苦難,不要用來悲傷,而要用來修練;因為人生需要的是堅強,而不是可憐。任何不是要命的災難,都不是命運在嫌棄你,而是命運需要你強大起來,以便給你一個美好的未來。
31、火車站的人潮,每天都在換人,太平間也是抬進抬出,不知道那一天要輪到"我"。——慧律法師
32、"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其實,"大難不死"即福,又何需乎后福呢?
33、是!不知道的,你是絕對不能說知道的,我們那這是絕對不允許的。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的就不能瞎說。
34、君子以同道為友,小人以同利為友。
35、戀愛是容易被猜疑的幻覺,一旦被識破就自動灰飛煙滅。
36、語言無力時,讓沉默沉靜發聲。人生的答卷沒有橡皮擦,寫上去就無法再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