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要讓自己活的快樂,下手處就是我們的內心。下面是小編給各位讀者分享的佛語的語錄55條,歡迎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1、人生要恒持當下這一刻,不要空談、妄想。
2、有苦不需向人訴,人間道路無坦途。即便有苦,那些能說出來的也不是苦,那些說不出來的才是真的苦。其實,所謂的苦也只是心里的感受,世界本如是,你感到苦了它才苦,你感受不到,哪來的苦?生活本身本沒有什么苦,而是你心里有了障礙。
3、所謂"難過",并非時間漫長難度,而是心念卡住過不去。
4、佛曾經毫不含糊地宣稱識蘊是依色、受、想、行四蘊而生起,不能離此四蘊而獨存。
5、識人識己識進退,知福惜福多培福。忙沒關系,不煩就好。放不下自己是不智慧,放不下別人是不慈悲。以關懷替代責備,以鼓勵替代輔導,以商量替代命令。清楚自己的需要,化解個人的欲望。私事用情,公事用理。心不隨境,是禪定,心不離境,是智慧。
6、應發欲心,超過有結,應發欲心,于無欲中,欲無欲事。《大威德陀羅尼經》卷五
7、常有人把修行誤認為是出家人的事,其實修行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應有的生活修養——"修"是修心養性,"行"是端正行為。——證嚴法師
8、愚者猶如半瓶水,智者猶如滿池水。《經集》第三品,第十一章《那羅迦經》
9、街頭巷尾是道場,好修行。
10、每個人都應該相信,自己就是一座寶藏,之所以沒有被人發現,是因 為埋藏得太久、太深。每個人都應該堅信,自己就是一顆鉆石,之所以沒 有被世人認可、發光,是因為沒有遇到鑒賞寶石的良師。每個人都應該自 信,自己就是一匹千里馬,到今天還沒有被伯樂發現,是因為伯樂太少、 太忙。每個人都應該要突破自己,去為個人的成功努力,努力一定會見證 自己的成長。
11、佛從心生,而心未嘗生于佛。亦如魚生于水,水不生于魚。欲觀于魚,未見魚而先見水。欲觀佛者,未見佛而先見心。即知已見魚者忘于水,已見佛者忘于心。——《達摩大師血脈論》
12、人生難免遭遇挫折,要經得起考驗,才能保住慧命,突破難關。
13、慈悲不只用口說,而是要身體力行,走入人群付出。
14、有福,應知福、知足。
15、何謂"少欲"?對未得之物不起貪欲,對已得之物不生厭憎,便是"少欲"。對自己的收獲,無論大小多少,都感到滿足;對自己的際遇,無論順境逆境,都隨遇而安,自然身心自在,生活快樂。
16、饑為大病,行為最苦,已諦知此,泥洹最樂。
17、以真誠之心待人,以責任之心做事,以無愧之心律己,乃是 處世正道。道正,行則不歪,心則不邪,天必助之,神必佑之,人必 敬之。久而久之,人亦會以誠待我,事亦會因我而功。
18、凡事善解,才能化嗔怒為柔與。
19、禪定是開啟自由心智的微妙法門,它的本質是幫人解脫,讓世人從對名利的追逐與占有中解脫出來,達到身心的徹底放松,既不為生老病死所困惑,也不被喜怒哀樂所糾纏。
20、佛語:"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后念不生,前念自滅。"迷惑的 起因在于二念,若在一念興起時,能如紅爐點雪,頓作消溶,就不會生起 迷執。所以,我們需要定期清理腦中的垃圾,心靈凈化了,自然就能透徹 天上地下的一切。心中明了了,一切也就順了。
21、多少人在今天已經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經成了殘廢, 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家破人亡。所以,你不 但非得接受平淡,還得為了天天擁有平淡而心存感激。因為使平淡消失 的,是唯恐避之不及的"不測風云"。事實上,你并未體悟到平淡的真味。
22、譬如失火家,焚燒于屋宅,宜急出財寶,以置無火處。生老病死火,焚燒于眾生,宜急修惠施,賑眾于貧窮。世間金寶等,王賊水火侵,死時悉舍離,無有隨人者。施逐人不舍,猶如堅牢藏,王賊及水火,無能侵奪者。
23、其師者,夫婦、六親,得互為師授。受戒者,入諸佛界菩薩數中,超過三劫生死之苦,是故應受。有而犯者,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薩,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戒。
24、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薩如是,于諸眾生愛之若子,眾生病則菩薩病,眾生病愈,菩薩亦愈。《維摩經》卷中,文殊師利問疾品
25、若能正住空平等者,是則名為真住戒學。
26、夫妻之間要比誰愛誰,不要比誰怕誰。
27、有適合的事做,跟適合的人相處,生存在適合的環境,是人 生的一大快慰。人之所以痛苦,便是世間這樣的快慰稀有,多數人一 生都體會不到。沒有快慰,人生豈不無趣?于是我們就自己尋找快 慰,把不適合的事做成適合的事,將不適合的人處成適合的人。這樣 做雖然很累,但可以讓你忘記許多痛苦。
28、凡夫追求財物,圣人追求真理。
29、細雨迷蒙,已不須記得是幾度秋涼。時光薄如云水,舊事且隨清風。既已從昨天的巷陌走出,再無謂那些擦肩的背影。以后的歲月,半爐香,一盞茶,幾卷經書。光年似水,日子如禪。
30、佛性對比天上的明月,文字就像我們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卻不是明月本身,看月亮也不一定非得通過手指。
31、實實在在的道不是看來的,也不是聽來的,而是要真正去做——確切去實踐,才能表達出真道。
32、文人、詩人、藝術家也是一樣,興之所至,鍥而不舍,久之,一如十月懷胎期滿的產婦,想不生都不行。
33、佛日:"放下對一切事物的觀念、成見和想法。如此一 來,法自然會顯現。"人生路上不可能沒有挫折和失敗,吃 虧上當亦在所難免。我們不要對此耿耿于懷,進而埋怨和憎 恨。坦然面對一切,用寬仁和退讓的心接納所有不幸和災 禍,厄運很快就會煙消云散。
34、做人必須念念分明,處處提起正見。
35、所謂"宿命通",就是洞悉過去,了解現在,預知未來?師言:"想知道過去、未來,其實現在就能一清二楚了。有句話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豈不是明顯地告訴我們過去和未來嗎?"
36、塵世走筆,淡品人生。淡是一種寧靜的飄逸;淡是一種大氣的胸襟;淡是一種鎮定的從容。淡由本互不相融的水火,相互滲透、平衡后構成;兩把火不及三滴水,才會讓此字有水之境。淡泊,不經心在意,卻是一種堅守。淡然無影無蹤,卻充滿大智慧。淡出名利、重權、世俗之外,卻在骨氣之內。
37、所有的人生,都是著眼于幸福,所有的生活,全是為了美好。成熟不是人的心變老,是淚在打轉還能微笑。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風景;傷得最深的,也總是那些最真的感情。收拾起心情,繼續走吧,錯過花,你將收獲雨,錯過雨,你會遇到彩虹。
38、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人性本善,上進之心,人皆有之。然人當有所必為,有所不為而后可以有為。不爭,非不進,而是不計較于蠅頭小利而失大體,不為眼前利益而失遠大,不鉆牛角尖而毀于必然。不爭,是低調,是遠見,是智慧。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不爭,正是最大程度避開絆腳石的最好方法。
39、清晨曙光初現,幸福在你身邊;中午艷陽高照,微笑在你心間;傍晚日落西山,快樂隨你一天;關心你的朋友,從早晨到晚上。念一聲阿彌陀佛!祝你快樂永遠!
40、蹦極的瞬間,就是仿佛失去一切又好像擁有一切的感覺。
41、雖然我們的很多煩惱不是惡的心,但如果不控制它們卻會引起眾多的病苦等過患。
42、學佛不分年齡大小,而是看你有沒有精進,有了精進你的智慧與福報必定會增長。
43、不為雞毛蒜皮的事情而斤斤計較。不執于苦時,苦就漸漸遠了。不執于樂時,樂就漸漸近了。明心了了,給世界一個微笑,一份善意,一份擔待,一份寬容!心寬了,路就寬了。趁歲月安好,種上一片福田,趁陽光溫暖,播撒福報的種子,就讓所有的相遇都是生命中沒有遺憾的永恒。
44、只要有疑、迷惑、意志不堅定,就不可能有進步。
45、晚上不要太常去買醉,工作做完了,最好就回家,安安靜靜地吃頓飯,喝杯茶或其他飲料,看本書,讓自己放松,然后懷著輕松的心情上床睡覺,早上早點起床。如果你是在神清氣爽的狀態下出門工作,我想你的生命一定會有所不同。
46、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緣。牽手是有一種緣,回眸是一種緣;生命是有一種緣,愛情是一種緣;假如還有來生,來生也是一種緣。組成人生的,就是那無數個緣;讓你去結,去解。惜緣,隨緣,才能以佛心看緣起緣落。
47、寬容既是福,度大心自安;常懷感恩情,心中自安樂;看透釋然,自在心安;隨緣而行,隨遇而安。
48、巨浪滔天,坐船的不怕,船外人倒怕得很;席間有人罵,席上人不在意,席外人卻咋舌。故君子身陷市,心也要超然事外。
49、出口即錯。人曰:說錯即對。
50、人在荊棘中,不動不刺。人曰:人在蓮臺上,不動即佛。
51、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高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52、大智度論有"以佛菩薩眼視眾生,一切眾生皆成佛菩薩,以牛羊眼視眾生,一切眾生皆成牛羊。"這便是有慈心與無慈心的用心不同。
53、一般人為什么會得不到幸福呢?因為他的感受是錯誤的,所以心很亂很苦,若事事懷疑,過度保護自己,扭曲別人的用意,幸福離他就很遙遠。
54、懈怠之人,猶如舂杵,有二種事,一者不能自使,日益損壞;二者不能自立,棄地即臥,漸不堪用。——《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
55、生活本來就是白開水,無色無味,我們要做的事就是如何把它調得有滋有味。經驗告訴我們,一學習,二用心,三平常心。
【佛語的語錄55條】相關文章:
經典佛語的語錄30條07-03
佛語的語錄38句06-27
經典佛語的語錄40句09-22
佛語經典語錄370句04-13
【精華】佛語的語錄30條09-04
通用佛語的語錄38句08-11
常用佛語的語錄39句06-27
經典佛語的語錄集合49條08-22
簡短的佛語的語錄匯編96條07-03
通用佛語的語錄匯編46條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