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縱使那是一本關于現實事情的書,親眼看見那些事情或親歷其境,和在書中讀到那些事情,其間也有不同的地方,因為在書本里所敘述的事情往往變成一片景象,而讀者也變成一個冷眼旁觀的人。所以,最好的讀物是那種能夠帶我們到這種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讀物,而不是那種僅在報告事情的始末的讀物。我認為人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報紙,并不是讀書,因為一般閱報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發生或經過的情形的報告,完全沒有沉思默想的價值。——林語堂《林語堂經典作品選》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林語堂的語錄75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理想的人并不是完美的人,通常只是受人喜愛,并且通情達理的人,而我只是發奮去接近于此罷了。
2、大自然本身永遠是一個療養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別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類的自大狂癥。人類應被安置于適當的尺寸中,并須永遠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這就是中國山水畫中人物總被畫得極渺小的理由。
3、讀書沒有合宜的時間和地點。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讀書。如果他知道讀書的樂趣,他無論在學校內或學校外,都會讀書,無論世界有沒有學校,也都會讀書。他甚至在最優良的學校里也可以讀書。
4、人生世上,他的問題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樣去實現這目的,而是怎樣去應付此生,怎樣消遣這五六十年天賦給他的光陰。他應該把生活加以調整,在生活中獲得最大的快樂,這個問題跟如何去享受周末那一天的快樂一樣實際,而不是形而上的問題。
5、但不論理由怎樣,其最大的原因,還是他們缺少健全的態度,使他們不能迎合結婚的理想。他們對于婚姻應負的責任,懷有恐懼,且不愿妥協;但結婚正如合伙事業一樣,是必須各自協調,犧牲自我,謀取共同利益的,而他們卻不能負起與婚姻而俱來的責任。
6、理想人物,應屬一半有名,一半無名;懶惰中帶用功,在用功中偷懶;窮不至于窮到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于富到可以完全不做工;古玩也收藏一點,可是只夠擺滿屋里的壁爐架;書也讀讀,可是不很用功;學識頗廣博,可是不成為任何專家;我相信這種中等階級生活,是中國人所發現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7、我還想起來,我十幾歲時的頭腦,常常想到別人想不到的事。在很早的時候,我就問上帝是否是無所不在,若是的話,那一定是"頭上三尺有神明"還有,為什么我們每逢吃飯前先要感謝上帝。我很早就推出了結論,那就是,雖然我們吃的米不見得是上帝賜予的,我們總是要謝謝那位原始的賜予者,就猶如在歷史有一段太平的歲月時,老百姓要感謝皇帝一樣。
8、在我看來,哲學的唯一效用是叫我們對人生抱一種比一般人較輕松較快樂的態度。
9、此處,高在山巔,天與地互相接觸,風與云交互鼓蕩,陰陽雌雄之氣,獲得會合凝聚,是以"巫山云雨"一詞,至今還留為男女交歡之稱。
10、福氣不是自外而來的,而是自內而生的。一個人若享真正的福氣,或是人世間各式各樣兒的福氣,必須有享福的德性,才能持盈保泰。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會變成雪白的銀子;在不該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銀子也會變成一缸清水。——林語堂 《京華煙云》
11、讀書沒有合適的時間和地點,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讀書。
12、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賴著金錢。人應當享受財富,也要有隨時準備失去財富時應當怎么過日子。
13、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吾國吾民》
14、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我的話》
15、人生的盛宴已經擺在我們的面前,現在唯一的問題是我們的胃口怎么樣。——林語堂 《人生不過如此》
16、豁達的人生觀,率真無偽的態度,加上爐火純青的技巧,再以輕松愉快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便是幽默。——林語堂 《幽默大師》
17、如果在一個國家之中有份自由的刊物或議會,讓人們能夠自由發表意見,學生運動就絕對不會有什么重要性。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吾國與吾民》
18、如果我可以自選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話,我頗愿做個安徒生。能夠寫女人魚的故事,想著那女人魚的思想,渴望著到了長大的時候到水面上來,那真是人類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樂了。
19、演說要像迷你裙,愈短愈好。
20、人生在世,幼時認為什么都不懂,大學時以為什么都懂,畢業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時又以為什么都懂,到了晚年才覺悟一切都不懂。
21、我爸爸常常告訴我,他曾親眼看見多少貧窮之家興起來,多少富貴之家衰下去,他告訴我說,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賴著金錢,人應當享受財富,也要隨時準備失去了財富時應當怎么過日子。—— 林語堂《京華煙云》
22、要做作家,最要緊的,是要對人對四周的事物有興趣,要比別人有更深的感覺和了悟。要不然,誰要聽你的話?…我注意到你剛才在電車上,站在車廂后面,雨淋風吹,你那痛快的感受,全表露在你的臉上。你何不把那種感受寫下來?那種真的感覺如果能描寫出來,就是好文章。《林語堂傳》
23、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只要看他怎樣利用余暇時光就能夠了。
24、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念。
25、優雅不是標簽,而是實在的樂趣: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無聊。
26、中國就是有這么一群人,為了幾個盧布,不惜出賣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在報紙上瘋狂叫賣自己的漢奸言論,武裝保衛蘇聯,支持外蒙人民自己當家做主,在動物世界里找這樣的動物幾乎不可能。《一夕話》
27、如果我自己可以自選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話,我頗愿做個安徒生。能夠寫美人魚的故事,想著那女人魚的思想,渴望著到了長大的時候到水面上來,那真是人類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樂了。
28、現代的人們對人生過于嚴肅而充滿著煩擾和糾紛。
29、中國人"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不必逃避人類社會,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樂。因此,"城中隱士實是最偉大的隱士"。
30、所有的婚姻,任憑怎么安排,都是賭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險。
31、人世間如果有任何事值得我們慎重其事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學問,而是吃。
32、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33、男人就像是一本書,看看封面呢,金光閃爍,再看看序言,引人入勝,可等你拿到手,凈手焚香去讀,也許就讀不下去了。
34、向來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道教,所以來去出入,都有照例文章,嚴格地說,也不能算為真正的言志。
35、人們經常存在這樣的觀念:"女娼"與"男盜"相提并論,女人群中的淘金者卻不可與男人中的銀行家同日而語。我認為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因為盜賊無誤可賣,而淘金者有——她們的色相。
36、究而言之,一個人一生出發時所需要的,除了健康的身體和靈敏的感覺之外,只是一個快樂的孩童時期——充滿家庭的愛情和美麗的自然環境便夠了。在這條件之下生長起來,沒有人會走錯的。在童時我的居處靠近自然——有山、有水、有農家生活。因為我是個農家的兒子,我很以此自詡。這樣與自然得有密切的接觸,令我的心思和嗜好俱得十分簡樸。這一點,我視為極端重要,令我建樹一種立身處世的超然的觀點,而不致流為政治的、文藝的、學院的,和其他種種式式的騙子。
37、坂仔村之南,極目遙望,但見遠山綿亙,無論晴雨,皆掩映于云霧之間。北望,嘉溪山轟立如鋸齒狀,危崖高懸,塞天蔽日。冬日,風自極狹窄的狗牙谷呼嘯而過,置身此地,人幾乎可與天帝相接。接近東南敞亮處,有一帶橫嶺,家姐家兄即埋葬于斯。但愿他倆的墳墓今日仍然未遭毀壞。二姐之掙扎奮斗請求上學的經過,今日我依然記憶如新。
38、皇帝現在深悔對反對派的懲處。也許是命運對人的嘲弄吧,蘇東坡剛剛安定下來,過個隨從如意的隱居式的快樂生活,他又被沖激得要離開他安居之地,再度卷入政治的漩渦。螞蟻爬上了一個磨盤,以為這塊巨大的石頭是穩如泰山的,哪知道又開始轉動了。
39、靈魂之自在確與身體之自在有關聯。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靈魂。——《蘇東坡傳》
40、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一人讀書的目的并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凈盡了。——《生活的藝術》
41、福氣不是自外而來的,而是自內而生的。一個人若享正直的福氣,或是人間各式各樣的福氣,必須有享福的德性。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會變成雪白的銀子;在不該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銀子也會變成一缸清水。
42、我想蘇夫人的這種智慧是自"君子之交淡如水"得來的——水沒有刺激的味道,但是人永遠不會對之生厭。真誠的友誼永遠不會特別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為既是對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誰也不需要什么。一年分別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林語堂《蘇東坡傳》
43、最明亮時總是最迷茫,最繁華時也是最悲涼。——林語堂《京華煙云》
44、凡是談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損害了它;凡是企圖證明它的人,都反而傷殘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個標識和定出一個思想派別的人,都反而殺害了它:而凡是自稱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個真理,等到被豎立成為一個系統時,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45、今日蘇堤橫臥湖上,此一小小仙島投入水中的影子,構成了"三潭印月",湖邊垂柳成行,足以證明蘇東坡在設計風景方面的奇才。
46、蘇東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氣質像自由那樣恬淡沉靜,他必然會樂于接受的。但是問題不是他如何向,而是他如何感,不是理性的問題,而是感性的問題。
47、蘇東坡說:"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這是孟子對孔夫子參政態度的概要結語。
48、當面對生命的起起落落,保持心境平穩,不受動搖,沒有恨,不生不凈煩惱,總是覺得安定,這就是最大的快樂。
49、使我們悲哀,也使某些人感到一種詩意。它使我們能夠堅定意志,去想辦法過一種合理的真實的生活,它使我們心中感到平靜。一個人心中有了那種接受最壞遭遇的準備,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50、蘇東坡能夠到處愉悅滿足,就是正因他持這種幽默的看法。之后他被貶謫到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當地無醫無藥,他告訴兄弟姐妹說"每念京師無數人喪生于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林語堂《蘇東坡傳》
51、出外旅行的人,極其所能,也只有把自我的安危委諸天命,正因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林語堂《蘇東坡傳》
52、一個女子最美麗的時候是在她立在搖籃的面前的時候;最懇切最莊嚴的時候是在她懷抱嬰兒或攙著四五歲小孩行走的時候;最愉悅的時候則如我所看見的一幅西洋畫像中一般,是在擁抱一個嬰兒睡在枕上逗弄的時候。
53、古教堂舊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書籍,咱們是鐘愛的,但大多數的人忘卻了老年人的美。這種美是值得咱們欣賞,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為古老的東西,圓滿的東西,飽經世變的東西才是最美的東西。
54、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歷著流浪者的愉悅誘惑,和探險意念。旅行務必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旅行的要點在于無職責無定時無來往信札無嚅嚅好問的鄰人無來客和無目的地。一個好的旅行家決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而來。他甚至忘卻了自我的姓名。
55、文學上不朽的聲名要靠作品給讀者的樂趣而定,誰能說讀者要怎么樣才能滿意呢?文學和一般寫作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有取悅心靈的音律、感官和風格的魅力。名作能取悅千秋萬世的讀者,超越一時的文風而留傳下去,必定是基于一種所謂"真誠"的特質,就像真寶石能通過一切考驗。
56、我認為風味或嗜好是閱讀一切書籍的關鍵。這種嗜好跟對食物的嗜好一樣,必然是有選擇性的,屬于個人的。吃一個人所喜歡吃的東西終究是最合衛生的吃法,因為他知道吃這些東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順利。讀書跟吃東西一樣,"在一人吃來是補品,在他人吃來是毒質。"教師不能以其所好強迫學生去讀,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們一樣。如果讀者對他所讀的東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時間全都浪費了。
57、人的生活也就是心靈的生活,這種力量形成的人的事業人品,與生而俱來,由生活之遭遇而顯示其形態。
58、搔癢是人生一大樂趣,搔癢會感覺到說不出的舒服,有時真是爽快極了,爽快得使你不自覺的搔個不休。那猶如最好的幽默之特性。它像是星星火花般的閃耀,然而卻又遍布彌漫著舒爽的氣息,使你無法將你的指頭按住某一行文字上指出那是它的所在,你只覺得舒爽,但卻不知道舒爽在哪里以及為什么舒服,而知希望作者一直繼續下去。
59、社會十大俗氣:腰有十文必振衣作響;每與人言必談貴戚;遇美人必急索登床;見問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態;與朋友聚喋喋高吟其酸腐詩文;頭已花白卻喜唱艷曲;施人一小惠廣布于眾;與人交談借刁言以逞才;借人之債時其臉如丐,被人索償時其態如王;見人常多蜜語而背地卻常揭人短處。
60、中國人有一種輕視少年熱情的根性,也輕視改革社會的新企圖。——林語堂《吾國與吾民》
61、人生譬如一場滑稽劇,有時還是靜觀而微笑,勝于參與其中一份子。——林語堂
62、每個人都知道女人的美麗,是在她們予人一種莫名其妙遍尋不著的感覺,古老的城市如巴黎與維也納所以耐人尋味,是因為你在那里住了十年以后,也不確知某一個小巷會有什么東西出現。一個圖書室也是同樣的道理。——《林語堂散文》
63、世界上的強盜,再沒有比劫奪我們思想自由的罪惡更大的了。如果我們失掉了思想自由,那還不如匍匐而行,承認兩足走路是一個錯誤,而回返到三萬多年前的原來姿勢。——林語堂《論近人情》
64、誘惑和探險意志。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林語堂
65、更完美生活的人,是那些有著豐富的需求和欲望的人,而不是隨遇而安。
66、任何一個國家中,女人的幸福,非依賴乎她們所可能享受的社交機會之眾多,卻有賴乎跟她們終身作伴的男人的品質。——林語堂《吾國吾民》
67、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戲,只有落幕后才能判斷這出戲的好壞。——林語堂《蘇東坡傳》
68、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優閑陶醉于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么輕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69、一個人心中有了那種接受最壞遭遇的準備,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70、財富,在黑暗天空中放出的煙火,看來是霞光萬道,光彩耀目,結果只是煙消光散,黑灰飄落,地上留下些烏焦的泥巴煙花座子而已。——林語堂《京華煙云》
71、生育小孩,鞠之育之,訓之誨之,以其自己的智慧誘導之以達成人,這種任務,在開明的社會里,無論誰何都決非為輕松的工作。——林語堂《吾國吾民》
72、每個國家,都發展一種最適合于本國語言的文學作品。——林語堂《吾國吾民》
73、難怪你愛寫詩,都是被愛情折磨的。我也寫,只不過我不寫在紙上,我寫在心里。——林語堂《京華煙云》
74、西湖的詩情畫意,非蘇東坡的詩思不足以極其妙;蘇東坡的詩思,非遇西湖的詩情畫意不足以盡其才。一個城市,能得詩人發現其生活上復雜的地方性,并不容易;而詩人能在寥寥四行詩句中表現如此地的精粹、氣象、美麗,也頗不簡單。——林語堂《蘇東坡傳》
75、一個人并不是為了要使心智進步而讀書,因為讀書之時如懷著這個念頭,則讀書的一切樂趣便完全喪失了。——林語堂《生活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