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時候,杜甫不是還記錄時間嗎?唱"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的人,不是在記錄時間嗎?倫勃朗一年一年畫自畫像,從年少輕狂畫到滿目蒼涼— 他不是在記錄時間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龍應臺的語錄30句,歡迎閱讀借鑒。
1、追求個人的歡樂很好,最壯烈的革命、最偉大的理想,不就是為了讓最普通的人得到最尋常的歡樂嗎?但是任何一個歡樂派對結束后,總得有幾個不醉的人把朋友一個一個送回家。開車的人,決定方向,總得清醒。社會永遠需要清醒的人。每個社會都有它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發展階段衍生不同的痛苦。有些階段,需要火的熾熱和燒痛,才能覺醒;有些階段,需要的卻是水的清澈和溫柔,才能療愈一個隱忍不言的傷口。
2、某些人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機熱烈主張某一特定的正義,其中隱藏著深不可測的不正義。
3、怎么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長呢?時間才是最后的法官。 ——龍應臺 《目送》
4、幾流的人民就有幾流的政府 就有幾流的社會 幾流的環境 沉默不是美德 是恥辱 ——龍應臺《野火集》
5、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也不必了。 雖然心中有愛,但是愛,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 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著彼此卻互不認識,他們向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梁,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
6、大樹有大樹的長法;小草有小草的長法;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小草。你不是孤獨的。——《親愛的安德烈》
7、所以跨年的狂歡,聚焦,倒數,恐怕也是一種時間的集體儀式吧?都市里的人,燈火太亮,已經不再習慣看星星的移動和潮汐的漲落,他們只能抓住一個日期,在那一個晚上,用美酒,音樂和煙花,借著人群的吆喝彼此壯膽,在那看不見的門沿量尺上,刻下一刀。
8、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他人、對待自己、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在一個文化厚實深沉的社會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茍且,因為不茍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能。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積累的總和。
9、不知道是怎么來到這一片曠野的。天很黑,沒有星,辨別不出東西南北。沒有任何一點塵世的燈光能讓你感覺村子的存在。夜晚的草叢里應該有蟲鳴,側耳聽,卻是一片死寂。你在等,看是不是會聽見一雙翅膀的振動,或者蚯蚓的腹部爬過草葉的聲,也沒有。夜霧涼涼的,試探著伸手往虛空里一抓,只感覺手臂冰冷。
10、愛不等于喜歡,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愛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11、而民意的強權并不比政府的強權不危險。首先是民意本身的可疑及不可信賴。很大一部分的所謂民意由媒體形成。威權政府曾經是媒體的共同敵人,這個敵人沒有了,媒體在自由中很吊詭地成為自己的敵人:報紙老板以一己的政治立場控制言論,政治人物利用媒體操縱輿論,電視唯利是圖不設下限地自我庸俗化,媒體記者因素質不夠而提供半真半假的訊息,因判斷力不足而做出夸大或偏頗的評論。民意的形成過程中有太多太多操縱作假的空間,此其一。而民意即使是真實的,卻絕對未必是對的,此其二。
12、人生像條大河,可以風景清麗,更可能驚濤駭浪。你需要的伴侶,最好是那能夠和你并肩立在船頭,淺斟低唱兩岸風光,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換句話說,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須應付的驚濤駭浪。——龍應臺《親愛的安德烈》
13、那天黃昏,安安和弗瑞弟關在房里聽音樂、看圖畫書。錄音機放著一支安安非常喜愛的歌……神用他的手,撫摸著大地,春草深又深……——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
14、你可以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
15、你一震,醒來的時候,仍舊閉著眼,感覺光刺激著眼瞼,但是神智恍惚著,想不起自己是在哪里?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城市,自己是在生命的哪一段二十歲?四十歲?做什么工作,跟什么人在一起?開始隱約覺得,右邊,不遠的地方,應該有一條河,是,在一個有河的城里。你慢慢微調自己的知覺,可是,自己住過不止一個有河的城市河,從哪里來?
16、教育者所不自覺的矛盾是:他們在"智"育上希望學生像野兔一樣往前沖刺(當然也有為人師者希望學生在智育上也如烏龜);在所謂"德"育上,卻拼命把學生往后拉扯,用框框套住,以求控制。這兩者其實不能并存。有高壓式的"德"育,就不可能有自由開放的"智"育,換句話說,我們如果一心一意要培養規矩順從聽話的"乖"學生,就不要夢想教出什么智慧如天馬行空的優秀人才。"庸材"的"德"育之下不可能有真正的"智"育。出處:野火集
17、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出處:親愛的安德烈
18、要渺小的個人負起責任是不公平的,個人只是"制度"這巨大機器中一個看都看不見的螺絲釘,機器在制造殺人的武器還是救人的工具,不是螺絲釘的責任。出處:人在歐洲
19、仁民愛物是一種道德理想,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努力以赴,可是,你不能因為一個人做不到仁民愛物的標準而判他十年徒刑;仁民愛物是一個道德的上限,必須當他碰到下限——譬如殺人——的時候,你才能懲罰他。誤上了賊船的人,我們希望他有所覺醒,在"工作與良知"之間毅然有所抉擇,跳海也在所不惜,但這又是一個道德的期許,不是判罪的標準。把上限的道德期許拿來作為判罪懲處的下限標準,豈不失之太苛乎?人,沒有那么干凈吧?出處:人在歐洲
20、春節的爆竹在冷過頭的冬天有一下沒一下的,涼涼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出處:目送
21、才子當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徹: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出處:目送
22、只能想象,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出處:目送
23、所謂家嘛,就是一個能讓你懶惰、暈眩、瘋狂放松的地方。——安德烈出處:親愛的安德烈
24、在平凡和現實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25、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26、空蕩蕩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27、人跟人之間愿意花時間交流,坐下來為了喝咖啡而喝咖啡,為了聊天而聊天,在歐洲是生活里很大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一種生活藝術。香港沒有這樣的生活藝術。 ——《親愛的安德烈》
28、然而母親想念成長的孩子,總是單向的;充滿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熱切望著前方,母親只能在后頭張望他越來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線有多遠,有多長,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見了。 ——《親愛的安德烈》
29、十六歲的菲力普,在我們做過多次的實驗后,曾經下過這樣的觀察歸納,他說:"媽,我覺得,差別在于,歐洲人是看年齡的,譬如在德國學校里,你只要滿十四歲了,老師便要用‘您’來稱呼學生。 ——《親愛的安德烈》
30、為了你,孩子,不會有一天上了街就被逮捕或失蹤,我不得不盡一切的努力,防止國家變成殺人機器,不管我們在哪一個國家。
【龍應臺的語錄】相關文章:
有關龍應臺的語錄集錦65句06-27
精選龍應臺的語錄大合集60條06-29
2023年龍應臺的語錄錦集39句06-29
龍應臺目送經典句子03-10
龍應臺的《目送》讀書筆記10-27
龍應臺目送讀書筆記04-27
讀龍應臺《目送》有感09-25
《龍應臺目送》讀后感01-27
龍應臺《目送》讀后感03-11
龍應臺目送讀后感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