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古詩,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古詩1
1、殘日半開一川,花影零亂。——《瑞龍吟·德清清明競渡》
2、燕簾鶯戶,云窗霧閣,酒醒啼鴉。——張炎《朝中措·清明時節》
3、丹心終不改,白發為誰新。——胡皓《和宋之問寒食題臨江驛》
4、窗外數修篁,寒相倚。——杜安世《鶴沖天·清明天氣》
5、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楊萬里《寒食上冢》
6、欲將詩句慰窮愁,眼中萬象皆相識。——鄭剛中《寒食》
7、闌風伏雨催寒食,櫻桃一夜花狼藉。——納蘭性德《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8、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彥《蘭陵王·柳》
9、剛與病相宜,鎖窗薰繡衣。——納蘭性德《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10、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11、漫見新柳嬌眼垂,疑君逸影踏風歸。——《清明祭詩》
12、春來春去何時盡,閑恨閑愁觸處生。——王禹偁《清明日獨酌》
13、大堤欲上誰相伴,馬踏春泥半是花。——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14、媼引濃妝女,兒扶爛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書事》
15、聞道山陰會,仍為火忌辰。——胡皓《和宋之問寒食題臨江驛》
16、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途中寒食》
17、西園日日掃林亭。——《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18、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宋·楊萬里《寒食上冢》
19、殘寒銷盡,疏雨過、清明后。——李之儀《謝池春·殘寒銷盡》
20、三年遇寒食,盡在洛陽城。——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21、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22、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裊間花鈿,卷簾直出畫堂前。——韋莊《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
23、晴日暖,淡煙浮。——仲殊《訴衷情·寒食》
24、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
25、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閭門即事》
26、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27、老慵雖省事,春誘尚多情。——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28、綠云蔽日樹輸囷。——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29、正笙簫競渡,綺羅爭路。——《掃花游·西湖寒食》
30、五更風雨斷遙岑。——陳子龍《唐多令·寒食》
31、不惜羅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陰移改。——晁沖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時》
32、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33、麥飯紙錢,只雞斗酒,幾誤林間噪喜鴉。——謝枋得《沁園春·寒食鄆州道中》
34、催趁戲旗游鼓,素瀾雪濺。——《瑞龍吟·德清清明競渡》
35、半園新杏連綿雨,送盡清明百姓家。——《清明祭詩》
36、直到城頭總是花。——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7、鼎中煉熟丹砂。——謝枋得《沁園春·寒食鄆州道中》
38、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閑。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悵望鶴飛還。——《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
39、連錢嚼金勒,鑿落寫銀罌。——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40、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4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唐·韓翃《寒食》
42、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喬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43、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春。——宋之問《寒食還陸渾別業》
44、地僻人稀到,檐虛燕未過。——張镃《寒食》
45、野店垂楊步,荒祠苦竹叢。——范成大《寒食郊行書事》
46、燕歸來,問彩繩纖手,如今何許。——《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游》
47、莫驚時節換,安分看如何。——張镃《寒食》
48、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清明》
49、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50、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唐·戴叔倫《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清明節古詩2
孟云卿(唐)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鄭準(唐)
吳山楚驛四年中,一見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風連夜起,韶光隨酒著人濃。
延興門外攀花別,采石江頭帶雨逢。
無限歸心何計是,路邊戈甲正重重。
孟浩然(唐)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張繼(唐)
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
鳥啼官路靜,花發毀垣空。
鳴玉慚時輩,垂絲學老翁。
舊游人不見,惆悵洛城東。
孫昌胤(唐)
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并羽儀。
張籍(唐)
郡內開新火,高齋雨氣清。
惜花邀客賞,勸酒促歌聲。
共醉移芳席,留歡閉暮城。
政閑方宴語,琴筑任遙情。
關于描寫清明節的古詩大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韓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戴叔倫
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
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清明節古詩3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3、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4、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唐)賈島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
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5、清明二絕·其一
(宋)陳與義
街頭女兒雙髻鴉,隨蜂趁蝶學夭邪。
東風也作清明節,開遍來禽一樹花。
6、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7、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8、清明
(唐)孫昌胤
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并羽儀。
清明節古詩4
1、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吳潛《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2、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3、驟卷風埃,半掩長蛾翠嫵。——吳文英《掃花游·西湖寒食》
4、舞煙眠雨過清明。——晏幾道《浣溪沙·二月和風到碧城》
5、東風惆悵欲清明,公子橋邊沉醉。——張泌《滿宮花·花正芳》
6、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吳潛《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7、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8、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謝枋得《沁園春·寒食鄆州道中》
9、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喬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0、春游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丘處機《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詞》
11、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2、更蕭蕭、隴頭人去。——吳文英《掃花游·西湖寒食》
13、殘日半開一川,花影零亂。——吳文英《瑞龍吟·德清清明競渡》
14、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5、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6、已放笙歌池院靜。——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17、茂才當時選,公子生人秀。——崔元翰《清明節郭侍御偶與李侍御》
18、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范成大《清明日貍渡道中》
19、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張繼《閭門即事》
20、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清明節古詩5
★《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醉,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清明日對酒》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清明日憶諸弟》 (唐)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有關描寫清明的詩詞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戴叔倫
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
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清明日曲江懷友》
【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游,我于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并羽儀。
★《長安清明》
【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
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有關清明節的`古詩2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歌,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
唐·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戴叔倫
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
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七律·清明憶》
清明節里憶江村,下葬當時欲斷魂。
一鏟一鍬揪肺肚,多人多助慰心痕。
嚴慈父母抽身去,盡孝兒孫系念存。
遠望家鄉身在外,清宵默念悼先尊。
《七律·清明》
一年一度又清明,祭掃先人永念情。
細雨紛紛思淚涌,菊花朵朵憶恩濃。
子孫興旺雙親佑,英魂激勵錦繡程。
兄妹相攜齊奮進,和諧康樂慰仙靈。
《七絕·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一束鮮花悼逝靈。
過去祭親煙霧繞,今天墓地變花叢。
《七律·清明祭》
生前父母受熬煎,吃苦活忙勿怨言。
上孝雙親謹慎事,下撫子女奮發艱。
一生苦難心操碎,五體辛勞肺用干。
逝后空留荒冢影,一生清白告人間。
《七律·清明抒懷》
每到清明掃墓田,緬懷親眷血滴然。
心隨鴻雁哀同伴,淚灑墳山啼杜鵑。
孤寂思親抒網上,歡愉念友坐屏前。
人生道路曲折走,順境情思如涌泉。
《七律·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故鄉回,煙霧燭光繞冢墳。
一把黃沙添寸土,千滴淚水念英魂。
母親生世貧寒苦,尊父諄諄教子孫。
句句哀聲心寸表,鮮花朵朵報情恩。
《七律·清明》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七律·清明抒懷》
遙望家鄉有墓田,無從祭掃淚潸然。
心隨鴻雁飛蝴蝶,淚染關山化杜鵑。
垂老思親留網上,還童念舊坐屏前。
人生坎坷須精進,晚照余輝慰九泉。
《七律·清明祭父母》
清明時日拜新墳,慈母安息兒斷魂。
二老雙親歸鶴去,陰陽兩界各離分。
恩威并重嚴家訓,甘苦同嘗益子孫。
一炷清香思不盡,兩行熱淚謝深恩。
有關清明節的古詩5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鞠將懷遠,萬里秋千習俗同。
旅雁上云歸紫塞,家人鉆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銹中。
春去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清明節古詩6
諺語:
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
清明難得晴,谷雨難得陰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魯)
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桂)
清明難得晴,谷雨難得陰(魯)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種田(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贛)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華東、華中、華南、四川及云貴高原)
清明斷雪不斷雪,谷雨斷霜不斷霜(冀、晉)
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蘇、鄂)
清明節氣的霜、霧、雷及寒暖與未來天氣均有一定預示,相關諺語有:
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蘇)
清明有霧,夏秋有雨(蘇、鄂)
清明霧濃,一日天晴(豫)
清明起塵,黃土埋人(晉、內蒙古)
清明響雷頭個梅(浙)
清明冷,好年景(遼、冀)
古詩:
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戴叔倫
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
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清明日曲江懷友-【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游,我于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清明-【唐】孫昌胤
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并羽儀。
清明日憶諸弟-【唐】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長安清明-【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
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清明-【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節古詩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的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點明詩人所置身的時間、氣象等自然條件。清明節為唐代的大節日之一,這一天,或合家團聚,或上墳掃墓,或郊游踏青,活動多樣。但是杜牧在池州所過的清明節卻不見陽光,只是“天街小雨潤如酥”,細雨紛紛。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斷魂”,由寫客觀轉入狀摹主觀,著重寫詩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見路上行人吊念逝去親人,傷心欲絕,悲思愁緒。“斷魂”,指內心十分凄迷哀傷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詩人為何“欲斷魂”呢?因為清明節照例該家人團聚,一起上墳祭掃,或踏青游春。現在詩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趕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濕,心境就更加凄迷紛亂了。
詩人融景傷懷至極,而又要冒雨趕路,雨濕衣衫、春寒料峭,不由得愁緒滿懷。如何排遣愁緒呢?詩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個酒家,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飲點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驅散心中的愁緒。于是他問路了:“借問酒家何處有?”
結句“牧童遙指杏花村”,“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語,又補充說明上句問的對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動代替語言,詩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在一片紅杏盛開的樹梢,隱隱約約露出了一個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標幟)。“牧童遙指”把讀者帶入了一個與前面哀愁悲慘迥異的煥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熱心甜潤的聲音,遠處杏花似錦,春意鬧枝,村頭酒旗飄飄,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韻致。詩到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聞訊而喜,興奮地趕上前去,找到酒店飲上幾杯,獲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滿足等等,都留待讀者去想象。
這首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明時節凄迷感傷的藝術畫面,后兩句則創造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前抑后揚,對比交錯,相映成趣。這種景象不僅與詩人的感情脈搏一致,更是表達了世人清明時節的思想情感,因而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使這首《清明》詩流傳甚廣,成為清明詩的代表作。
清明節古詩8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3、《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4、《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5、《清明》
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6、《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7、《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8、《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9、《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百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10、《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11、《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12、《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13、《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14、《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15、《清明日曲江懷友》
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游,我于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16、《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17、《清明日憶諸弟》
唐·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18、《長安清明》
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
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19、《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
唐·張繼
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
鳥啼官路靜,花發毀垣空。
鳴玉慚時輩,垂絲學老翁。
舊游人不見,惆悵洛城東。
20、《清明日》
唐·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描寫祖國山河的古詩
描寫大自然的古詩
描寫蓮花的`古詩詞
清明節古詩9
清明節的古詩賞析:清明日對酒
清明日對酒
朝代:宋代
作者:高翥
原文: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賞析
詩歌首聯兩句是遠景,一句寫物景,一句寫人景。據此,我們不妨這樣想,詩人在清明節這一天來祭掃,未到墳塋聚集之地,即以目睹此景,因墓地往往在深處,怕妨路徑,故一眼必是望到遠景。那么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場景呢?“南北山頭多墓田”,“南北”當是虛指,意即四面八方。是不是就可以解成“四面八方的山頭上有很多墓田”了呢?難道我們竟沒有體會出詩人說這句話時無限悲涼的口吻嗎:“(你看啊!)四面八方的山頭上竟然有這么多的墓田,(那些可都是死去的人啊!)”這樣解就豐滿得多了。下面人景也就很是順理成章了,墓地多,自然來祭掃的人也就多了:“清明祭掃各紛然”。可是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各”指每家祭掃每家的毫不相干,“紛然”則指人數眾多。那么既然人數眾多,何以“各人自掃門前雪”呢?難道不會出現相互幫助、相互勸慰的場景嗎?須知道,人們一般只有在什么情況下才會互不搭腔,就是已經痛苦難過到了極致,以致習慣成自然,各自心知肚明,無需多言。
頷聯兩句,詩人走上前去,鏡頭拉近,細節刻畫物景與人景:“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字面上很好說,就是說冥紙成灰,灰飛漫天,好似白色的蝴蝶;相思成淚,淚滴成血,仿佛紅色的杜鵑。可為什么要以紙灰作蝴蝶,淚血作杜鵑,而不是旁的什么?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美麗的神話中有莊周化蝶、杜鵑啼血的范式。那么就清楚了:原來蝴蝶是溝通陰陽二界的使者啊,冥紙當然就是起到這樣的作用;同樣的,相思要怎么樣來表達才最懇切,總不至于老是“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一類的吧,這樣就淺薄了。“我”要告訴陰間的人,“我們”想你想得都把眼淚哭干了,現在啼出來的是血啊!這種震撼力,實在是難以言表的。
頸聯承接上句,依照時間發展續寫詩人的所見所想:“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出句當然是虛景,哪里會有這么巧讓詩人碰到狐貍在冢穴里面睡覺呢!不過是說,一天的祭掃結束了,日薄西山,人人各自歸家,但“我”知道,只有一種動物是不會離開的,那便是狐貍。你憑什么這么說?雖然“我”沒有看見,但“我”竟連“狐死必首丘”的'道理也不懂嗎?你們這些人,祭掃之時哭哭啼啼,平日里哪里見到你們有絲毫的傷心難過?狐貍卻不同,它們始終對同伴、對“家庭”忠誠無二,即使死了,也要將頭對準丘穴的方向!真是“狐猶如此,人何以堪”啊!這一層強烈的反差不經仔細的推敲是得不到的。
可是哪里知道反差更強烈的還在后頭:晚上回到家來,看到孩子們在燈前玩鬧嬉戲,他們怎么會知道“我”的心酸,怎么會知道生離死別的痛苦?這于我們來說,又是一個極大的沖擊。可是還不止如此,我們再挖掘下去就發現:這些孩子都還那樣弱小,是那么天真無邪,可是終歸要長大,終歸要衰老,終歸也要死去,這是天命所在,是多么得令人遺憾,令人神傷。你看,這里正好與首聯我們提到的詩人厭倦死亡的思想相照應了。是不是吃了一驚,短短十四個字,居然內涵多至如斯境地,且皆為感人心魄,發人深省之語。
尾聯詩人要總結了,也算是表達自己的態度:“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應當說這是比較易見的文人士大夫的心理常態,就是及時行樂。我們讀到這里,定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古詩十九首》里那么成系統地高唱“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或者會更直接想到“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但果真如此簡單嗎?我認為關于這一點我們存在一種認識上的誤區:即并未區分與判斷抒發及時行樂思想究竟是已臻化境,心本開闊,還是無奈愁極,故作曠達,這一點是極重要的問題,是可以作為專題來研究的。就高翥這首詩而言,顯然是故作曠達無疑。你看,詩人尚在陽間,就已經想到死后別人祭祀他的酒他一滴也嘗不到了,可見他對這個世界是何其留戀!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由此可見欲望能使人喪失本我,漸成依賴。
原本下面該是藝術手法的分析,因又要涉及理論,與我想要表達鑒賞的最初的心理流變旨趣不合,故略去。高翥是南宋后期江湖詩派的重要作家,且為寧波人,可以說,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與我近來研究的樓鑰有偶合之處。
清明節古詩10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2、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翃《寒食》
5、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陣子·春景》
6、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寒食》
7、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8、淡蕩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9、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10、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11、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12、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13、聽風聽雨過清明。——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14、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5、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16、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黃庭堅《清明》
17、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高翥《清明日對酒》
18、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19、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20、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清明節古詩11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韓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戴叔倫
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
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唐)韓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上子孫來?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節古詩12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心祭(節選)
甲戌歲末,丁丑己酉戊辰之時。炊煙裊裊,日影蹣跚。朔風起而復平,歲寒逼而化暖。天地之氣和兮,誰期霹靂以降。愴然悲夫,失我之“婆婆”;沖冠怒兮,天何奪我之親。思未曾片時斷兮,淚未曾一日干,魂牽夢縈,無日而已,剜心之痛,何以復加。時維乙亥清明,余于太原,難奠其瑩,五百里遠,香火何聞,紙灰隨風,遺于路中,惟焚我之心,攝我之魄,遙祭“婆婆”之慈靈于天界。是時父病急也,余與父俱在太原山醫一院。此序。(注:婆婆即外婆)
西望臨川,山脈高偉;
寄我魂魄,涉彼湫水;
懸壁仙徑,止于瑤池;
陰霾初霽,太陽其輝;
照我身者,萬道虹霓;
擁護婆婆,蓮花以見;
我心大喜,亦一何悲;
念此為幻,曷不心碎;
但睹慈容,宛若生時;
但聞教侮,如舊日聲;
婆婆之言,永難忽忘:
陰陽殊途,心無異路;
正善而已,誠能感天;
爾今爾后,汝自保全。
我聞此言,匍伏淚下;
知為夢境,愿不復醒;
聞此言也,淚復如雨;
若無婆婆,我早死矣;
婆婆之逝,心不甘也;
愿隨左右,結草銜環;
禱祈彌久,聞鐘鼓鳴;
蓮花又現,鳳鳥畢至;
視我婆婆,立花鳥間;
身赤金色,微笑不語。
我心喜極,無名狀者;
著急近前,舉步卻空;
更是一驚,覺時已醒。
枕邊濕透,夢何不永;
輾轉反側,憾也無窮:
我無怙者,賴婆婆生;
甘苦與共,何期其薨;
從今孤獨,豈千年哉!
我有所愿,乞上蒼憐:
愿茲世界,鬼神存焉;
他年我死,共在黃泉。
清明節古詩13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賞析】清明時節本該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詩人卻獨自奔波在漫長的旅途上,孤單凄涼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詩人的焦慮和惆悵,遂向牧童打聽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點著遠處的杏花村。前兩句令人愁腸寸斷心神惻然,后兩句則開拓出廣闊的想象空間。全詩意境悠遠、清新明快,留韻邈然、耐人尋味。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賞析】寒食清明尤為崇尚的風俗是掃墓。寒食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詩描寫了掃墓情形。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從這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出掃墓的凄涼悲慘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掃墓習俗中寒食與清明是一回事。的確,每當此時,一些漂泊異鄉的詩人墨客,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賞析】整首詩妙在未寫清明之夜的清冷,卻有它的自成一格,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別有韻味,此詩取材,構思都別具一格;此詩也展現了詩人留戀美景,深恐春天將去的微妙心理,但無一字直抒胸懷,而詩人惜春之意無疑自顯。
清明日
唐·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賞析】詩人溫庭筠以旁觀的眼光寫了幾個場景:晨露末消,如畫美女便結隊春游,去時露水打濕了她們的衣裳,歸來已春風和煦,柳絲飄舞了;沿途達官貴人的馬車橫沖直撞地馳過;斗雞場上剮從籠中奔出來的斗雞急躁不安地呱呱亂叫;時而又從皇宮內苑飛出幾粒打鳥的彈子。在描繪官內、宮外一派游樂盛況時,溫庭筠對上層社會耽于游樂的侈靡風氣也略有微諷。全詩畫面轉換迅速,節奏明快,色彩秾麗。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賞析】這是詩人觸景生情之作,通篇運用對比手法,抒發了人生無常的慨嘆。首聯以清明節時桃李歡笑與荒冢生愁構成對比,流露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二聯筆鋒一轉,展現了自然界萬物復蘇的景象,正與后面兩聯的滿眼蓬蒿荒丘,構成了強烈的對比。由清明掃墓想到齊人乞食,由寒食禁煙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論賢愚,到頭來都是一杯黃土。詩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機,想到的卻是人世間不可逃脫的死亡的命運,表達了一種消極虛無的思想,悲涼的'情緒纏繞于詩行間。這與詩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禪宗思想的濃厚影響是分不開的。但作品體現了作者的人生價值取向,鞭撻了人生丑惡,看似消極,實則憤激。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賞析】融融春光下詩人抒寫了無盡的感慨,個中滋味令人咀嚼不盡。 詩人想入仕途卻又忐忑不安;欲走進無拘無束的大自然,卻又于心不甘。種種矛盾的情緒扭結在一起,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傳神地表達出詩人微妙、復雜的內心世界。
清明節古詩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翃《寒食》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陣子·春景》
清明節古詩15
1、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孟云卿《寒食》
2、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3、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4、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李清照《念奴嬌·春情》
5、清明時節雨聲嘩。——張炎《朝中措·清明時節》
6、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楊萬里《寒食上冢》
7、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楊萬里《寒食上冢》
8、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王安石《壬辰寒食》
9、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10、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1、寒食不多時,牡丹初賣。——晁沖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時》
12、夢回山枕隱花鈿。——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13、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張先《青門引·春思》
14、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賈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15、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16、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高啟《清明呈館中諸公》
17、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李冠《蝶戀花·春暮》
18、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19、困人天氣近清明。——蘇軾《浣溪沙·春情》
20、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清明節古詩】相關文章:
清明節的古詩03-31
清明節古詩06-19
清明節的古詩匯總04-07
關于清明節的古詩04-04
有關清明節的古詩06-14
清明節古詩詞11-29
清明節經典古詩詞01-06
清明節的古詩詞02-13
清明節的古詩15篇03-31
清明節的古詩(15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