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重陽節的古詩
重陽節的古詩
更新時間:2023-06-19 09:58:07
  • 相關推薦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精選1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重陽節的古詩,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1

  九日送別

  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毛澤東:《采桑子 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九日雨中

  【唐】徐鉉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國逢秋此恨稀。目極暫登臺上望,

  心遙長向夢中歸。荃蘪路遠愁霜早,兄弟鄉遙羨雁飛。

  唯有多情一枝菊,滿杯顏色自依依。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2

  1、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2、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3、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李白《九日龍山飲》

  4、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納蘭性德《采桑子?九日》

  5、年來飲興衰難強,漫有高吟力尚狂。——韓琦《九日水閣》

  6、強整帽檐欹側,曾經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7、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

  8、無限枝頭好顏色,可憐開不為重陽。——丘浚《詠菊》

  9、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0、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劉克莊《賀新郎?九日》

  11、南雁歸時更寂寥。——納蘭性德《采桑子?九日》

  12、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文森《九日》

  13、野曠云連樹,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14、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納蘭性德《采桑子?九日》

  15、出門復入門,兩腳但如舊。——杜甫《九日寄岑參》

  16、安得誅云師,疇能補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參》

  17、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韋安石《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

  18、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19、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文森《九日》

  20、重陽過后,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晏殊《少年游?重陽過后》

  21、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黃。——張可久《滿庭芳?客中九日》

  22、平原草枯矣,重陽后、黃葉樹騷騷。——納蘭性德《風流子?秋郊即事》

  23、岑生多新詩,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參》

  24、近重陽、偏多風雨,絕憐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25、今日潘懷縣,同時陸浚儀。——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26、中心愿,平虜保民安國。——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27、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28、金風飄菊蕊,玉露泫萸枝。——韋安石《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

  29、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參》

  30、天宇清霜凈,公堂宿霧披。——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3

  1、重陽節的詩句古詩鑒賞:九日齊山登高

  作者: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2、重陽節的詩句古詩鑒賞:滿江紅·喜遇重陽

  作者:宋江

  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

  見碧水丹山,黃蘆苦竹。

  頭上盡教添白發,鬢邊不可無黃菊。

  愿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

  3、重陽節的'詩句古詩鑒賞: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作者: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4、重陽節的詩句古詩鑒賞:九日龍山飲

  作者: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5、重陽節的詩句古詩鑒賞:九日五首·其一

  作者:杜甫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6、重陽節的詩句古詩鑒賞:秋登蘭山寄張五

  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飛逐鳥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7、重陽節的詩句古詩鑒賞: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

  作者:陸游

  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截虎平川。

  吹笳暮歸野帳,雪壓青氈。淋漓醉墨,看龍蛇飛落蠻箋。

  人誤許、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

  8、重陽節的詩句古詩鑒賞:采桑子·九日

  作者: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夢遙。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

  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4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重陽日寄上饒李明府》

  唐·劉商

  重陽秋雁未銜蘆,始覺他鄉節候殊。

  旅館但知聞蟋蟀,郵童不解獻茱萸。

  陶潛何處登高醉,倦客停橈一事無。

  來歲公田多種黍,莫教黃菊笑楊朱。

  九日感賦清代:秋瑾

  百結愁腸郁不開,此生惆悵異鄉來。

  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

  對菊難逢元亮酒,登樓愧乏仲宣才。

  良時佳節成辜負,舊日歡場半是苔。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5

  關于重陽節的詩詞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陽宴集作【唐】獨孤及

  萬峰蒼翠色,雙溪清淺流。已符東山趣,況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肅,黃花門館幽。山公惜美景,肯為芳樽留。

  五馬照池塘,繁弦催獻酬。臨風孟嘉帽,乘興李膺舟。

  騁望傲千古,當歌遺四愁。豈令永和人,獨擅山陰游。

  重陽日示舍弟【唐】趙嘏

  多少鄉心入酒杯,野塘今日菊花開。 新霜何處雁初下,故國窮秋首正回。

  漸老向人空感激,一生驅馬傍塵埃。 侯門無路提攜爾,虛共扁舟萬里來。

  旅中過重陽【唐】朱慶馀

  一歲重陽至,羈游在異鄉。登高思舊友,滿目是窮荒。

  草際飛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籬畔菊,今日為誰黃。

  九日登巴臺【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閑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蕭條巴子臺。

  旅鬢尋已白,鄉書久不來。 臨觴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重陽【唐】高適

  節物驚心兩鬢華,東籬空繞未開花。百年將半仕三已,五畝就荒天一涯。

  豈有白衣來剝啄,一從烏帽自欹斜。真成獨坐空搔首,門柳蕭蕭噪暮鴉。

  九日【唐】王勃

  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九月九日【唐】崔國輔

  江邊楓落菊花黃,少長登高一望鄉。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九日寄行簡【唐】白居易

  摘得菊花攜得酒,繞村騎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處登高望梓州?

  九日【唐】楊衡

  黃菊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九日【唐】李群玉

  年年羞見菊花開,十度悲秋上楚臺。半嶺殘陽銜樹落,一行斜雁向人來。

  行云永絕襄王夢,野水偏傷宋玉懷。絲管闌珊歸客盡,黃昏獨自詠詩回。

  九日言懷【唐】令狐楚

  二九即重陽,天清野菊黃。近來逢此日,多是在他鄉。

  晚色霞千片,秋聲雁一行。不能高處望,恐斷老人腸。

  九日得新字【唐】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陽即此晨。登高聞古事,載酒訪幽人。

  落帽恣歡飲,授衣同試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親。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6

  1. 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賦》

  2. 對菊難逢元亮酒,登樓愧乏仲宣才。——秋瑾《九日感賦》

  3. 舊知山里絕氛埃,登高日暮心悠哉。——王績《北山》

  4. 相思只傍花邊立,盡日吟君詠菊詩。——白居易《禁中九日對菊花酒憶元九》

  5. 登高復送遠,惆悵洞庭秋。——劉長卿《重陽日鄂城樓送屈突司直》

  6. 重九仍重歲漸闌,強開病眼更登攀。——司空圖《歌者十二首》

  7. 尉佗城下兩重陽,白酒黃雞意自長。——蘇轍《閏九月重九與父老小飲四絕·尉佗城下兩重陽》

  8. 家人欲釀重陽酒,香麴甘泉家自有。——蘇轍《釀重陽酒·家人欲釀重陽酒》

  9. 重陽試新釀,謂子當不速。——蘇轍《次韻王鞏見贈》

  10. 九日郊原望,平野遍霜威。——王勃《九日懷封元寂》

  11. 九月九日時,菊花空滿手。中心竊自思,儻有人送否。——王維《偶然作六首》

  12. 芍藥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王維《奉和圣制重陽節宰臣及群官上壽應制》

  13. 歲歲登高,年年落帽,物華依舊。——蘇軾《醉蓬萊·重九上君猷》

  14. 且餐山色飲湖光。 共挽朱轓留半日,強揉青蕊作重陽。不知明日為誰黃。——蘇軾《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

  15.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盧照鄰《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16.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盧照鄰《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17. 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辛棄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18. 旦夕是重陽,菊有黃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飲心先醉。——辛棄疾《生查子·和夏中玉》

  19. 謝公秋思渺天涯,蠟屐登高為菊花。——令狐楚《奉和嚴司空重陽日同崔常侍崔郎及諸公登龍山落帽臺佳宴》

  20. 良時佳節成辜負,舊日歡場半是苔。——秋瑾《九日感賦》

  21. 只愁風雨重陽,思君不見令人老。——辛棄疾《水龍吟·只愁風雨重陽》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7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他的還有:

  奉和圣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懷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慚弱質。幸逢良宴會,況是清秋日。

  遠岫對壺觴,澄瀾映簪紱。炮羔備豐膳,集鳳調鳴律。

  薄劣廁英豪,歡娛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雙鳧出。

  沙岸菊開花,霜枝果垂實。天文見成象,帝念資勤恤。

  探道得玄珠,齋心居特室。豈如橫汾唱,其事徒驕逸。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

  【唐】白行簡

  降虜意何如,窮荒九月初。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

  對酒情無極,開緘思有余。感時空寂寞,懷舊幾躊躇。

  雁盡平沙迥,煙銷大漠虛。登臺南望處,掩淚對雙魚。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陽宴集作

  【唐】獨孤及

  萬峰蒼翠色,雙溪清淺流。已符東山趣,況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肅,黃花門館幽。山公惜美景,肯為芳樽留。

  五馬照池塘,繁弦催獻酬。臨風孟嘉帽,乘興李膺舟。

  騁望傲千古,當歌遺四愁。豈令永和人,獨擅山陰游。

  重陽日有作

  【唐】杜荀鶴

  一為重陽上古臺,亂時誰見菊花開。偷撏白發真堪笑,

  牢鎖黃金實可哀。是個少年皆老去,爭知荒冢不榮來。

  大家拍手高聲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重陽

  【唐】高適

  節物驚心兩鬢華,東籬空繞未開花。百年將半仕三已,

  五畝就荒天一涯。豈有白衣來剝啄,一從烏帽自欹斜。

  真成獨坐空搔首,門柳蕭蕭噪暮鴉。

  重陽日酬李觀

  【唐】皇甫冉

  不見白衣來送酒,但令黃菊自開花。

  愁看日晚良辰過,步步行尋陶令家。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

  【唐】李嘉佑

  欲強登高無力去,籬邊黃菊為誰開。

  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

  重陽日上渚宮楊尚書

  【唐】李群玉

  落帽臺邊菊半黃,行人惆悵對重陽。

  荊州一見桓宣武,為趁悲秋入帝鄉。

  重陽日賜宴曲江亭,賦六韻詩用清字

  重陽日即事

  【唐】李適

  令節曉澄霽,四郊煙靄空。天清白露潔,菊散黃金叢。

  寡德荷天貺,順時休百工。豈懷歌鐘樂,思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資始終。未知康衢詠,所仰惟年豐。

  重陽日中外同歡,以詩言志,因示群官

  重陽夜集蘭陵居與宣上人聯句

  【唐】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燭刻,籬菊暗尋芳。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長。

  奉陪裴相公重陽日游安樂池亭

  【唐】李郢

  絳霄輕靄翊三臺,稽阮襟懷管樂才。蓮沼昔為王儉府,

  菊籬今作孟嘉杯。寧知北闕元勛在,卻引東山舊客來。

  自笑吐茵還酩酊,日斜空從絳衣回。

  重陽日寄浙東諸從事

  【唐】李郢

  野人多病門長掩,荒圃重陽菊自開。愁里又聞清笛怨,

  望中難見白衣來。元瑜正及從軍樂,甯戚誰憐叩角哀。

  紅旆紛紛碧江暮,知君醉下望鄉臺。

  重陽感懷

  【唐】劉兼

  重陽不忍上高樓,寒菊年年照暮秋。萬疊故山云總隔,

  兩行鄉淚血和流。黃茅莽莽連邊郡,紅葉紛紛落釣舟。

  歸計未成年漸老,茱萸羞戴雪霜頭。

  載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極寬。蜀國江山存不得,

  劉家豚犬取何難。張儀舊壁蒼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獨對斜陽更惆悵,錦江東注似波瀾。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8

  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應該是所有寫重陽節的詩詞中最為人熟知的一首了,寫這首詩的時候王維才17歲,當時的他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王維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

  二、《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這首詩的解析可參考下面的第三首《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兩首正好可以參讀。

  三、《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公元699年,時任沛王府修撰的王勃,因寫的《斗雞檄》觸怒高宗,被趕出沛王府,于是年六月遠游到了西蜀。同一年,盧照鄰來到益州新都任職,是年秋,盧照鄰從益州來到梓州,九月九日重陽節當天,在蜀地任官的邵大震與王勃、盧照鄰三人同游玄武山,互相酬唱。王、盧的這兩首《九日》詩,雖然構思相似,但王勃表達的是他對南方生活的厭倦,而盧照鄰表達的是人不可北歸的'鄉思。

  四、《浣溪沙·重九舊韻》(北宋·蘇軾)

  白雪清詞出坐間,愛君才器兩俱全。異鄉風景卻依然。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茱萸子細更重看。

  這是蘇軾在九月九日與楊繪(字元素,蘇軾好友)分別時寫下的送別詞,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寫離愁別緒。可恨彼此相聚能有幾多時光,這一次分別之后,不知到哪一年才能重逢。字里行間充分表露了對相逢短暫、后會難期的悵恨。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9

  1.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2. 頭上盡教添白發,鬢邊不可無黃菊。——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3. 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晏幾道《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

  4.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蘇軾《定風波·重陽》

  5.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6. 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香。——蘇軾《捕蝗至浮云嶺山行疲苶有懷子由弟二首·其二》

  7.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8. 重陽過后,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晏殊《少年游·重陽過后》

  9. 凄涼不道身無壽,九日還無舊會人。——司空圖《歌者十二首》

  10. 老來不得登高看,更甚殘春惜歲華。——司空圖《九月八日》

  11. 重陽阻雨獨銜杯,移得山家菊未開。——司空圖《重陽阻雨》

  12. 晚節歡重九,高山上五千。——張說《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

  13. 乘時爭路只危身,經亂登高有幾人。——司空圖《旅中重陽》

  14.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15.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6.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

  17.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18.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晏殊《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19. 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呂本中《南歌子·驛路侵斜月》

  20. 欲強登高無力去,籬邊黃菊為誰開。 ——李嘉祐《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

  21. 重陽秋雁未銜蘆,始覺他鄉節候殊。——劉商《重陽日寄上饒李明府》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10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系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俗的組成部分。宋代《東京楚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

  明代,在《陶庵夢憶》中記載有:“兗州紹紳家風氣襲王府。賞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燈、其爐、其盤、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盤大觥、其壺、其幃、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樣,無不菊者夜燒燭照之,蒸蒸烘染,較日色更浮出數層。席散,撤葦簾以受繁露。”

  清代賞菊,如《燕京歲時記》:“九花者,菊花也。每屆重陽,富貴之家,以九花數百盆,架度廣廈中前軒后輕(軒輊,車前高后低叫軒,前低后高叫軒,比喻高低優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積者,曰‘九花塔’。”在《清嘉錄》中記蘇州賞菊活動說:“畦菊乍放,虎阜花農,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擔入城市。居人買為瓶洗供賞者,或五器七器為一臺,梗中置熟鐵絲,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廣庭大廈堆壘千百盆為玩者,縐紙為山,號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記》等書中也有賞菊之記載。至今,重陽節期間,各大公園也仍組織大型菊展,并將菊縛扎成各類動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觀。

  重陽節,亦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農歷九月九日。習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現時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

  重陽由來已久,《易經》載:“以陽爻為九。”

  曹丕《九日與鐘繇書》:“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傳說重陽節吃重陽糕可消災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惡。

  《齊人月令》:“重陽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遠。”

  唐代王維《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獨為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晉代陶淵明詩:“菊花如我心,九月九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京師謂重陽九月九日。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士提壺攜磕,出郭登高……賦詩飲酒,烤肉分糕,洵一時之快事也。”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11

  《九重陽偶成》

  秋高氣爽,

  北雁向南翔。

  塞外疆南綠洲里,

  今日又重陽。

  鮮花鋪紫漠,

  銀棉綻銀霜。

  葉水喧嘩稻粱熟,

  黃葉飛天一行行。

  最美應是夕陽紅,

  登高賦詩村酒香。

  遙望昆侖之巔慕士塔格,

  肅然起敬披銀裝。

  日曰壘成昌,

  九九迎重陽。

  邊陲風光旖旎秋風勁,

  一碧萬頃浮光掠影泛瓊漿。

  邀朋聚友,

  即興揮毫潑墨,

  圍棋調弦,

  放歌西域心歡暢。

  游歷無早晚,

  激情賞花黃。

  夢里吹簫逢仙子,

  花果山上爭為王。

  老翁趕上了好時代,

  看輕了利鎖與名韁。

  吃喝不用愁,

  歲宴有余糧。

  年年登高年年高,

  時時省心何憂傷。

  近朱近墨分涇渭,

  種菊東籬

  吟風賞月

  直到雄雞高唱紅日朗。

  關于重陽節的現代詩2

  父愛如山,母愛是河

  ----獻給九九重陽節

  假如有人問我、

  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哪一座?

  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

  父親的愛,就像山峰,

  比喜馬拉雅更偉岸,

  比珠穆拉瑪更巍峨!

  假如有人問我、

  世界上最長的河是什么?

  我會滿懷深情地告訴他,

  母親的愛,就像大河,

  比黃河長江更長久,

  千年流淌博大的愛,萬世唱著甜美的歌。

  啊,父愛如山,母愛是河,

  沒有親愛的父母,世上哪里會有你和我?

  是父親,用大山的信念、石頭的剛毅

  塑造出我們韌性的筋脈、堅硬的骨骼;

  是母親,用似水的柔情、博愛的胸懷,

  輸送給我們鮮紅的血液、情感的火熱。

  世上的七尺男兒啊,莫要為自己的英俊和偉岸而驕傲,

  別忘記,當初躺在襁褓中的你,

  嗷嗷待哺,多像一只瘦弱的小貓;

  是母親,用雪白的乳汁喂養了你,

  是父親,用咸澀的汗水澆灌了你,

  今天的參天大樹,昨天都曾是弱小的幼苗。

  世上的漂亮女子啊,莫要為自己的年輕貌美而炫耀,

  別忘記,當初蹣跚學步的你,

  多像一只丑小鴨,走起路來晃晃搖搖。

  是母親,為你梳小辮,給你縫裙子,讓你像花蝴蝶一樣飄啊飄;

  是父親,讓你當馬騎,為你講故事,將掛著淚珠的小丫頭逗得咯咯笑……

  沒有父母的心血滋潤,哪有鮮花的開放,青春的自豪?

  所以,親愛的朋友們啊,

  無論我們今天是尊貴還是卑賤,職務是低還是高,

  在父母的眼里,我們永遠都是他們身上的肉、心上的寶;

  不管我們今天是窮還是富,掙錢是多還是少,

  只有父母對我們的愛永不會改變,

  親情的'泉水流不盡啊,就像大海的滾滾波濤!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應當感恩的人首先是父母,

  一個連父母也不愛的人,怎么可能將國家報效?

  看一個人良心有沒有,先看他對父母好不好;

  品一個人人品正不正,不在于他口吐蓮花唱高調;

  孝順父母,就是人世間一面神奇的鏡子

  能照出人心冷暖,是卑賤,還是崇高……

  歲月無情啊,我們的父母在一天天變老

  那滿頭的銀發,是時光的霜雪在飄舞,

  那臉上的皺紋,留下歲月的腳印一道道……

  兒女養大了,一個個成了遠走高飛的鳥,

  只留下年邁的父母陪伴著寂寞,

  天天盼兒女回家,有時還會絮絮叨叨……

  請不要嫌棄他們吧,

  就像當年父母不嫌棄你的頑皮和弱小;

  請不要以工作忙碌為理由,

  莫讓心中留下遺憾,盡孝也要趁早。

  工作哪有忙完的時候?

  有空常回家看看,沒空打一個電話也好。

  送上一顆孝心,

  勝過給他們一座金山銀山;

  幾句貼心問候,

  勝過無數靈丹妙藥;

  揉揉背,捏捏肩,在父親的心頭灑滿陽光;

  掃掃地,洗洗碗,讓母親的臉上溢滿歡笑。

  孝順,是兒女送給父母的最好禮物;

  孝順,是公民對社會的最佳回報;

  孝順是美德,平凡而又偉大,

  假如能做到,生活就會和諧美好;

  孝順,是人生的接力棒,只要你做出榜樣,

  你的兒孫,將來也會一代一代傳承仿效……

  啊,讓我們歌唱父親,

  讓父愛的山峰,在我們心中聳立得更高、更高……

  啊,讓我們熱愛母親,

  讓母愛的長河,在中華大地代代流淌,蕩起甜美的波濤……

  讓我們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健康長壽,快樂幸福,

  讓我們祝福中華民族的未來,更加燦爛,更加美好!

  關于重陽節的現代詩3

  作者、曹溪的佛唱

  那時

  鏡子里的風景已不再青驄

  我們從一個名詞出發

  秋天很深地漫過頭頂

  我們開始在一首詩里相互眺望

  在一個節日里登高

  望遠

  把前生的愿望走完

  那時

  一切都已釋然

  我們開始面對南山

  在東籬下種一盆菊

  日出時培土

  剪枝

  施肥且

  自言自語

  關于重陽節的詩6

  1、《重陽節感悟

  菊離枝頭,開進了你的眼眶

  今兒又重陽

  母親,你喜悅的眉梢告訴我

  還掛在父親嘴角上

  那滴醉人的桂花酒

  一定,一定是你親釀

  一定,一定是你親釀

  那滴醉人的桂花酒

  還掛在父親嘴角上

  母親,你喜悅的眉梢告訴我

  今兒又重陽

  菊離枝頭,開進了你的眼眶

  2、《重陽登高

  作者/劉炳亮

  生命的手,拉近了你我的距離

  靠近,熱談,朋友的心懷不負厚望

  獨受一方唯美的凈空

  會意的笑開放春花的燦爛

  相約重陽,登高望遠

  胸窩勃發一股朝氣

  意志的繩索仍舊堅硬如鋼

  啊,生命。啊,朋友

  我們因幻想的心態

  再給生命添幾多美麗

  秋陽溫馨胸懷,老淚灑向紅葉

  一聲仰天長嘆振奮你我

  踏著不老青春的火輪

  來年再叫江山多姿映眼簾

  3、《重陽節抒懷

  九九重陽志未銘,

  邀友結伴向山行。

  峻峭山嶺踩腳下,

  登高眺望眾山群。

  云海茫茫足下過,

  古木幽幽樹成林。

  滿山遍野紅爛漫,

  彤霞映水水自清。

  山間小路彎曲徑,

  曲橋入水見倩影。

  巨石醉臥于山澗,

  俯望天地鬼神驚。

  芳草綿綿綠茵茵,

  重陽秋游登山頂。

  上到山頂是好漢,

  暮色夕陽不老情。

  4、《今夜,重陽

  作者/黔山鳳雛

  蛻掉刺骨的寒衣

  在一塊綠茵上瘋跑

  經過一團火焰

  于驕陽里

  邂逅綻放微笑的蓮花

  四月的明眸深情了九月的悲涼

  我怎會不小心翼翼經營一段歷史

  讓你在一低頭的溫柔里

  種下我一生的憂傷

  今夜九月重陽

  借一壺懷想

  獨酌西窗

  不時與明月把盞

  同是金沙老窖

  卻難拾昔日的醬香

  惆悵

  惆悵

  誰會策馬

  趕走我貧瘠的荒涼

  5、《重陽

  作者/江玉中

  自從那次月圓之后

  你就是我

  在相思之河里的又一根稻草

  既然是草

  我就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但有希望

  我想還是比沒有的好

  村旁

  那座不算挺拔的山崗

  卻年年都有白發人

  在這一天眺望、眺望……

  也不知望穿了有多少秋水

  伊人,依舊在

  水一方

  6、《九月重陽

  作者/笑狂

  九月重陽

  思鄉的絲帶纏繞在枝頭

  黃葉的嘆息里

  是夢的惆悵

  登高望遠

  夕陽一臉的憂傷

  大雁的嗚咽

  把秋蟲的琴弦彈響

  千里的故土

  白發染霜的爹娘

  在菊花的笑顏里

  都演變成淚的瘋狂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12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注釋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于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佳節:美好的節日。

  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2、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譯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 約朋友攜酒壺共登峰巒翠微。

  塵世煩擾平生難逢開口一笑, 菊花盛開之時要插滿頭而歸。

  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 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

  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終歸如此, 何必像齊景公對著牛山流淚。

  注釋

  ⑴九日:舊歷九月九日重陽節,舊浴登高飲菊花酒。齊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帶。

  ⑵翠微:這里代指山。

  ⑶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這句暗用晉朝陶淵明典故。《藝文類聚·卷四引·續晉陽秋》:“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望,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歸。”

  ⑷登臨: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游覽山水。

  ⑸牛山:山名。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春秋時齊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3、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十日即事》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小詩。此詩完全洗盡了李白的豪邁之氣。詩中說菊花兩次遭到采擷,是在暗喻自己的從政經歷,以此表達內心的苦悶。

  ①觴(shāng):盛著酒的`酒杯

  ②兩重陽:唐俗,京城的人們常在重陽后的一天再次宴會賞菊,故九月十日有“小重陽”之稱

  昨天剛登上龍山宴飲,今天又在這里舉起了酒杯。菊花為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采折之罪。

  此詩與《九日龍山飲》,同作于當涂。這首詩是李白歷盡人世滄桑之后的作品。

  在唐宋時代,九月十日被稱為“小重陽”,詩人從這一角度入手,說菊花在大小重陽兩天內連續遇到人們的登高、宴飲,兩次遭到采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澆愁,朦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這個朝廷“逐臣”,他痛苦地發問:菊花為什么要遭到“兩重陽”的重創?對于賞菊的人們來說,重陽節的歡樂情緒言猶未盡,所以九月十日還要繼續宴飲;但菊花作為一種生命的個體,卻要忍受兩遭采擷之苦。詩人以其極為敏感、幽微的靈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場上,發現了這一詩意的空間。實際上,詩人是借菊花之苦來寄托自己內心的極度苦悶。

  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譯文

  韻譯

  九月九日眺望那故鄉的山川,鄉思歸心飛越那隱約的風煙。

  遠在他鄉和大伙喝著菊花酒,身隔萬里傷心望著雁飛南天。

  散譯

  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遠望山河,回歸故鄉的心思、回歸故土的熱望,濃得如眼前聚集的風塵。

  身在別人的家鄉我們一起喝下這菊花酒,我們離家萬里,望著大雁飛過的天空,心中有著一樣的悲傷。

  注釋

  ⑴九月九日:即重陽節。玄武山:蜀地山名。

  ⑵積風煙:極言山川阻隔,風煙彌漫。

  ⑶金花酒:即菊花酒。菊花色黃,稱黃花,又稱金花。重陽節飲菊花酒,是傳統習俗。

  ⑷鴻雁天:鴻雁飛翔的天空。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13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于長安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南朝陳)江總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九日

  (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云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15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九日送別

  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九日龍山飲

  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14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注釋】

  1、九月九日:指重陽節。

  2、望鄉臺: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鄉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臺,眺望家鄉,這種臺稱為望鄉臺。

  3、他席:別人的酒席。這里指為友人送行的酒席。

  4、他鄉:異鄉。

  5、南中:南方,這里指四川一帶。

  6、那:為何。

  7、北地:北方。

  【翻譯】

  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回望故鄉,身處他鄉,設席送朋友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

  心中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我想北歸不得,鴻雁為何還要從北方來。

  【賞析】

  詩歌開頭就承題,九月九日望鄉臺,點明了時間是重陽節,地點是玄武山,此處將玄武山比作望鄉臺,以此來表達鄉愁,思鄉之情倍增。他席他鄉送客杯,點明了詩人當時是在異鄉的別宴上喝著送客的酒,倍感凄涼。詩歌的前兩句就勾勒出了一個易讓人傷感的環境,正逢重陽佳節,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濃郁的鄉愁,于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兩句對鴻雁看似無理之問: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北雁南飛本是自然現象,而王勃偏將自己的思鄉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鴻雁,我想北歸不得,你卻奈何非要從北方飛來,平添我北歸不能的愁思。這一問雖然毫無道理,卻在強烈的對比中烘托了真摯的感情,將思鄉的.愁緒推向了高峰。這兩句是這首詩中的名句,前人在評價這兩句詩時說:讀之,初似常語,久而自知其妙。的確,這一問雖貌似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實際上卻是詩人用心良苦、匠心獨具之處。詩人將其懷鄉之情融入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之中,借無情之景來抒發自己內心深沉的情感,開啟了唐人絕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這首詩的抒情手法亦變化多端,第一句用望鄉臺一詞突出了詩人鄉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異鄉的孤獨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強烈;第四句卻委婉別致,借景抒情,以鴻雁的不知南中之苦來反襯自己的思鄉之情,這樣反復地抒發更是突出了鄉愁之濃烈。語言簡潔亦是這首詩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語,如他席他鄉,那從北地來,顯得淺近親切,這也是這首詩流傳廣泛的原因之一。

  初唐時絕句發展緩慢,其表現方式大體上沿襲漢魏和南朝傳統。而王勃的這首詩僅以四句來寫鄉思,卻將鄉愁抒發得淋漓盡致,突破了唐初宮廷絕句多借詠物寓干進之意的小格局;詩人在詩中還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調,以虛詞遞進的句式做結語,對絕句的發展起著重大作用。

  【作者介紹】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15

  1、采桑子重陽《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醉花蔭【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4、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6、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7、九日作【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8、九日【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9、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10、九日齊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11、于長安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南朝陳】江總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12、沉醉東風重九【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13、九日【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云連樹,天寒雁聚沙。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14、奉和圣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懷【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慚弱質。幸逢良宴會,況是清秋日。

  遠岫對壺觴,澄瀾映簪紱。炮羔備豐膳,集鳳調鳴律。

  薄劣廁英豪,歡娛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雙鳧出。

  沙岸菊開花,霜枝果垂實。天文見成象,帝念資勤恤。

  探道得玄珠,齋心居特室。豈如橫汾唱,其事徒驕逸。

  15、重陽席上賦白菊【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16、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唐】白行簡

  降虜意何如,窮荒九月初。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

  對酒情無極,開緘思有余。感時空寂寞,懷舊幾躊躇。

  雁盡平沙迥,煙銷大漠虛。登臺南望處,掩淚對雙魚。

  17、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陽宴集作【唐】獨孤及

  萬峰蒼翠色,雙溪清淺流。已符東山趣,況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肅,黃花門館幽。山公惜美景,肯為芳樽留。

  五馬照池塘,繁弦催獻酬。臨風孟嘉帽,乘興李膺舟。

  騁望傲千古,當歌遺四愁。豈令永和人,獨擅山陰游。

  18、重陽日有作【唐】杜荀鶴

  一為重陽上古臺,亂時誰見菊花開。偷撏白發真堪笑,牢鎖黃金實可哀。

  是個少年皆老去,爭知荒冢不榮來。大家拍手高聲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19、重陽【唐】高適

  節物驚心兩鬢華,東籬空繞未開花。百年將半仕三已,五畝就荒天一涯。

  豈有白衣來剝啄,一從烏帽自欹斜。真成獨坐空搔首,門柳蕭蕭噪暮鴉。

  20、重陽日酬李觀【唐】皇甫冉

  不見白衣來送酒,但令黃菊自開花。愁看日晚良辰過,步步行尋陶令家。

  21、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唐】李嘉佑

  欲強登高無力去,籬邊黃菊為誰開。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

  22、重陽日上渚宮楊尚書【唐】李群玉

  落帽臺邊菊半黃,行人惆悵對重陽。荊州一見桓宣武,為趁悲秋入帝鄉。

  23、重陽日賜宴曲江亭,賦六韻詩用清字【唐】李適

  早衣對庭燎,躬化勤意誠。時此萬機暇,適與佳節并。

  曲池潔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氣滿,臺殿秋光清。

  朝野慶年豐,高會多歡聲。永懷無荒戒,良士同斯情。

  24、重陽日即事【唐】李適

  令節曉澄霽,四郊煙靄空。天清白露潔,菊散黃金叢。

  寡德荷天貺,順時休百工。豈懷歌鐘樂,思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資始終。未知康衢詠,所仰惟年豐。

  25、重陽日中外同歡,以詩言志,因示群官【唐】李適

  炎節在重九,物華新雨余。清秋黃葉下,菊散金潭初。

  萬實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歡心暢遐邇,殊俗同車書。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鏘鏘間絲生,濟濟羅簪裾。

  此樂匪足耽,此誠期永孚。

【重陽節的古詩】相關文章:

重陽節的古詩06-13

重陽節古詩06-13

關于重陽節古詩04-01

與重陽節有關的古詩04-01

關于重陽節的古詩06-15

有關重陽節的古詩06-13

重陽節經典古詩詞12-27

有關重陽節的古詩【熱】06-17

【薦】有關重陽節的古詩06-17

【精】有關重陽節的古詩06-17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韩精品国产动漫欧美在线 | 亚洲美女自拍一区 |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在线视频男人的天堂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