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對酒》詩詞鑒賞
《對酒》詩詞鑒賞
更新時間:2024-08-15 19:15:26
  • 相關推薦
《對酒》詩詞鑒賞

《對酒》詩詞鑒賞1

  正是上述的兩個原因,凡是遇到夫婦的分離,李清照就催生了思夫情愫。往往寄情于酒的詞人,在這種時候更是借酒澆愁,灑脫與詩詞與酒的奇妙境界。

  《醉花陰》這首詞寫于李清照婚后不久,夫婦兩地分居,時屆重九,思念之情尤其強烈,便寫了首詞寄給趙明誠!氨§F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把閨房中的生活情調,特別是當日如李清照身份的女子的寂寞的感情表現的很好。香煙裊裊消磨了長晝,說明了白天的寂寞!凹压澯种仃枺裾砑啓唬胍箾龀跬浮闭f明了晚上夜間的孤獨!凹藿佑种仃枴秉c出了季節,這里有佳節重陽為反襯。這樣的佳節,趙明誠不在,不能一起飲酒對詩,從早到晚都是孤寂的。“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皷|籬”出自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典故。東籬就暗示著菊花,說自己在種滿菊花的地方拿著酒杯,小口揠著酒,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黃昏后”說的正是最寂寞的時候?梢,她獨自一人在菊花前已經很久很久了。“有暗香盈袖”隱隱之間有陣陣菊花香氣飄到衣袖中。聞到花香想起思念的人,真想與他一起共同欣賞。可思念的人不在身邊,路途遙遠,采花送去又辦不到,惟有寫下我的思念。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幾句出人意外,又在人意之中。前面寫的思念寂寞之情已不少,這里筆鋒突轉,不再直說相思懷念,卻道菊花清瘦,簾內的人也一樣清瘦。

  由此以往,長亭邊,古道旁,安排酒宴夫妻二人把盞話別“陽關四疊,唱千千遍,淚濕羅衣脂粉滿。”可該走的還是要走;“惜別分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睆拇艘院,便是剪不斷的相思,澆不透的濃愁。獨守空閨時,酒是他暫時忘掉分別的寂寞和獨處的閨怨。

  李清照45歲時,趙明誠突犯急疾,不治身亡。為了驅除心靈的苦痛,打發苦悶的歲月,緩解濃郁的鄉愁,詞人更加沉醉于酒。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聲聲慢》。

  詞的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疊字,引進了無盡的悲涼,表達了詞人空虛迷惘、孤寂沉痛的心理狀況。經歷巨大的打擊,往日歡樂已成夢寐,丈夫已經去世,生活已經破碎,一切已消失。如今,她要尋找什么,似乎自己也說不清,想找一個可以寄托情感的對象。但,找來找去四周冷冷清清,就連飲下的酒,其味也淡薄乏味了。

  這里,酒慰藉了她的心靈,填補了她空虛迷茫孤寂的生活。同時,暮年生活的凄清落寞也在酒中浸出了況味。晚年的李清照帶著對往事的追憶,對歲月流逝的感嘆,以及哀怨、無奈、思國的情思走完了她曲折坎坷的一生。

  我們可以看到:在“但愿人醉不復醒”的背后,隱藏著李清照借酒澆愁的內心苦衷。她的詞,前期的芳馨俊逸,后期的飛揚健舉,用特有的女性視角和女性筆觸感知人生和書寫內心的情感世界,可以說,是酒引發了她的創作靈感,煥發了她的創作熱情。

《對酒》詩詞鑒賞2

  云安九日,鄭十八攜酒陪諸公宴

  [唐] 杜甫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地偏初衣夾,山擁更登危。萬國皆戎馬,酣歌淚欲垂。

  【鶴注】永泰元年八月,仆固懷恩及吐蕃、回統等人寇,故詩云“萬國皆戎馬。”

  【遠注】鄭十八,名賁,云安人。

  寒花開已盡①,菊蕊獨盈枝②。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地偏初衣挾③,..山擁更登危④。萬國皆戎馬,酣歌淚欲垂⑤。

 。ㄉ纤木湃,自傷飄蕩。下四云安,慨世亂離。人指諸公,曰頻異,憶去年也。鄭方攜酒,曰暫隨,念將來也。初衣夾,見地氣之暖。更登危,見山城之高。)

 、購堈娫姡骸八闩趴諗啵ㄓ橙挣r。”②沈佺期詩:“魏文頒菊蕊,漢武賜萸囊。”③陶潛詩:“心遠地自偏!薄墩f文》:“,無絮衣。”《秋興賦》:“藉莞蒻,御衣!雹堋讹L俗通》:“九日登高,以禳災厄。”《記》:“孝子不登危。”⑤《商書》:“酣歌于室!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對酒》詩詞鑒賞3

  對酒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翻譯

  不吝惜花費千金去買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換美酒也算得上豪邁。

  應該多珍惜這一腔革命的熱血,將來獻出它時,定能化成碧綠的波濤。

  注釋

  寶刀:吳芝瑛《記秋女俠遺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學時曾購一寶刀。

  貂裘換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換酒喝。多用來形容名士或富貴者的風流放誕和豪爽。

  勤:常常,多。

  珍重:珍惜重視。

  碧濤:血的波濤。

  濤:在此處意即掀起革命的風暴。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于1905年。詩人從日本回國后,曾在上海她的摯友吳芝瑛女士家中,拿出新購的一把倭刀給朋友看,幾人喝完酒后,詩人便撥刀起舞唱歌,吳女士命女兒用風琴伴奏,聲音悲壯動人。這首詩便是緣此而作。

  賞析

  秋瑾的小詩“對酒”作于1905年,即光緒三十一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入侵,國事板蕩,中華民族瀕臨滅絕的危險,而滿清王朝腐敗不堪,鑒湖女俠憤然而起,她本出身書香門第,卻不愿做嬌花弱柳,為探索救國救民的途徑于1904年變賣掉自己的全部首飾衣物東去日本留學。她說:“人生處世,當匡濟艱危,以吐報負,寧能米鹽瑣屑終其身乎?”在日本她以高價購得一柄寶刀,并學習劍擊和射擊技術。秋女俠是近代史上一位奇女子,擊劍,舞刀,豪飲,賦詩,俱能來得,盡顯巾幗豪氣。1905年從日本回國,走訪好友吳芝瑛,以所購寶刀相示,縱情豪飲,酒酣耳熱,拔刀起舞。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兩黃金去購買鋒利的寶刀起興,“千金”本是珍貴的錢財器物,而詩人卻毫不可惜地用來換取別人看來價值根本不足相當的東西。表現了詩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甚至不惜流血犧牲,表現出詩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與首句呼應,詩人愿意用名貴的貂裘去換酒喝,這些貴重的東西都毫不猶豫地舍棄,詩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語,顯示出詩人仗義疏財,不計較個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第吳芝瑛久知秋瑾有光復志,慮其事泄賈禍,屢示珍重。面對好友的提醒,這就有了本詩的第三,第四句,秋女俠的回答。借用周朝的忠臣萇弘鮮血化碧的典故闡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寶貴的,蠻強的熱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應當為了崇高的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只有這樣這輩子算是沒有白活。同時抒發詩人隨時準備為國捐軀的豪邁情感。

  全詩句句鏗鏘有力,字字擲地有聲,借對酒所感抒發革命豪情,表達了詩人決心為革命奉獻一切的豪情壯志,充分表現了詩人的英雄氣概。

《對酒》詩詞鑒賞4

  《采桑子·畫船載酒西湖好》

  畫船載酒西湖好

  急管繁弦

  玉盞催傳

  穩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卻在行舟下

  空水澄鮮

  俯仰流連

  疑是湖中別有天

  西湖

  賞析/鑒賞

  【注釋】:

  這首詞,上片描繪載酒游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下片寫酒后醉眠船上,俯視湖中,但見行云在船下浮動,使人疑惑湖中別有天地。

  整首詞寓情于景,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脫情懷。

  下片寫醉后俯視湖水,只見白云朵朵,飄于船下。船在移動,云也在移動,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飄飛!翱账熙r”一句,本于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云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言天空與湖水同是澄清明凈。這一句是下片的關鍵。兼寫“空”、“水”,綰合上句的.“云”與“舟”。下兩句的“俯”與“仰”、“湖”與“天”,四照玲瓏,筆意俱妙,雖借用成句,而恰切現景,妥貼自然,如同己出。“俯仰留連”四字,又是承上啟下過渡之筆。從水中看到藍天白云的倒影,他一會兒舉頭望天,一會兒俯首看水,被這空闊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懷疑湖中別有一個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兩層天空之間。

  “疑是湖中別有天”,用“疑是”語,是就其形貌來說。說“疑”者非真,說“是”者誠是,“湖中別有天”的體會,自出心裁,給人以活潑清新之感。

《對酒》詩詞鑒賞5

  孟倉曹步趾領新酒醬二物滿器見遺老夫 [唐] 杜甫

  楚岸通秋屐,胡床面夕畦。藉糟分汁滓,甕醬落提攜。

  飯糲添香味,朋來有醉泥。理生那免俗,方法報山妻。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對酒》詩詞鑒賞6

  古詩原文

  新寒中酒敲窗雨,殘香細裊秋情緒。才道莫傷神,青衫濕一痕。

  無聊成獨臥,彈指韶光過。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

  譯文翻譯

  乍暖還寒的天氣下著小雨,酒醉后殘存的余香似乎也在模仿著秋天的傷感情緒。果然是在懷念遠方的人啊,連眼淚都把青衫濕潤了。

  相思之情不勝愁苦,我一個人孤枕而眠,更覺煩悶無聊。彈指間,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還記得當初和你分別時,桃花千樹、楊柳依依的畫面,這一切多么令人懷念又惆悵啊。

  注釋解釋

  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為雙調,四十四字,屬小令,以五七言組成。

  中酒:猶酒酣,非醉非醒之狀態。

  青衫:古代學子或官位卑微者所穿的衣服。

  彈指:極短的時間。本為佛家語!斗g名義集·時分》:“《僧祗》云,十二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

  韶(sháo)光:美好的時光,此處指春光。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康熙年間。納蘭在百無聊賴之時,回想起初戀的情景,感慨萬分,為了表達對戀人的思念之情,故作下此詞。

  詩文賞析

  這首詞寫思念之苦。

  詞先由凄苦情緒寫起。上片第一句,“新寒中酒敲窗雨”,“中酒”意思是喝醉酒,新寒是指寒冷冬季來臨前時期,即深秋時節。“殘香細裊秋情緒”,意思是說:悲秋的情緒,像一縷殘香,細裊如絲,縈繞心頭,窗外的秋雨,不斷地敲打著窗門,也敲打著他的心扉,這兩句表達了詞人當時凄苦的心境。他在周圍一片靜寂中,望著香爐里的殘煙,裊裊升起,滿腹愁思,只能以酒澆愁。秋風秋雨,蕭颯凄涼,攪得人愁懷似醉!安诺滥獋,青衫濕一痕”。道出了詞人心情凄苦惆悵的緣由,正是因為思念心上人。詩人以“酒”、“雨”、“煙”幾樣景物,構成一幅凄殘景象,把抒情主人公愁腸百結、淚灑衣衫的思念之苦,巧妙而又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下片“無聊成獨臥,彈指韶光過”。指的是盡管孤枕而眠,彈指間,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可是思念之心卻清清醒醒,他依然還清楚地回憶著春天分手時的情景。詞人在這里卻將筆鋒一轉:“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敝魅斯难劬σ涣镣蝗谎矍俺霈F一派春意融融、情意纏綿的幸福畫面。這桃紅柳綠的嫵媚景色,這如此美好的`幸;貞,與前面的“新寒”、“窗雨”、“淚痕”的慘淡孤寂的情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出人意外,令人回味。層層深入地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又以反常的出人意外的感受表現感情的起伏變化,是詞人最為熟悉,并且運用最多也最為成功的藝術手法。

  全詞情思翻轉跳宕,屈曲有致,相思之苦表現得哀婉曲折。非有切身的體會,不會寫得如此神采飄搖,真實細膩,令人感到一絲悵然。

《對酒》詩詞鑒賞7

  云破月來花弄影。出自宋代文學家張先的代表詞作《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此詞上闋寫春愁無限及人生遺憾,五句話寫五件傷怨的情事:《水調》歌怨聲哀切,醉醒愁未醒,送春歸去不知何時能回;臨鏡而傷年光飛逝,回憶往事歷歷,只有空懷舊夢;下闋通過“并禽”寫自己孤獨,月弄花影烘托出人生之無奈;以“落紅應滿徑”暗喻作者情緒的低落。全詞將作者慨嘆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與暮春之景有機地交融在一起,調子沉郁傷感,情蘊景中,用語精準,工于鍛煉字句,體現了張詞的主要藝術特色。其中“云破月來花弄影”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作品原文

  天仙子

  張先

  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境,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作品注釋

  ⑴天仙子,唐教坊舞曲,后用為詞牌。段安節《樂府雜錄》:“龜茲部,《萬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德裕)進。此曲名即《天仙子》是也!薄督饖Y集》入“歇指調”,所收為韋莊作五首,皆平韻或仄韻轉平韻體。《花間集》收皇甫松二首,皆仄韻單調小令,三十四字,五仄韻!稄堊右霸~》兼入“中呂”、“仙呂”兩調,并重疊一片為之。

 、萍螛沸y(cuì):嘉樂,秀州別稱,治所在今浙江省嘉興市。倅(cuì),副職,時張先任秀州通判。不赴府會:未去官府上班。

 、撬{:曲調名。唐杜牧《揚州》詩之一:“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弊宰ⅲ骸盁坭忋昵,自造《水調》!

 、攘骶埃合袼粯拥哪耆A,逝去的光陰。景,日光。唐武平一《妾薄命》詩:“流景一何速,年華不可追。”

 、珊笃冢阂院蟮募s會。記。河浿臼∽R。記:思念。。▁ǐng):省悟。

 、什⑶荩撼蓪Φ镍B兒。這里指鴛鴦。瞑:天黑,暮色籠罩。

 、伺埃褐^物動使影子也隨著搖晃或移動。弄,擺弄。

 、搪浼t:落花。唐戴叔倫《相思曲》:“落紅亂逐東流水,一點芳心為君死!

  作品譯文

  手執酒杯細聽那《水調歌》聲聲,午間醉酒雖醒愁還沒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時再回來?臨近傍晚照鏡,感傷逝去的年景,如煙往事在日后空自讓人沉吟。

  鴛鴦于黃昏后在池邊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重簾幕密密地遮住燈光,風兒還沒有停,人聲已安靜,明日落花定然鋪滿園中小徑。

  創作背景

  根據詞前小序,作者寫這首詞的時候任嘉禾(今浙江省嘉興市)判官。按照沈祖棻《宋詞賞析》的說法,張先在嘉禾作判官,約在宋仁宗慶歷元年(1041年),年五十二。但詞中所寫情事,與小序內容很不相干。這個小序可能是時人偶記詞乃何地何時所作,被誤認為詞題,傳了下來。

  作品鑒賞

  這是北宋詞中名篇之一,也是張先享譽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則由于詞中有“云破月來花弄影”之句。據陳師道《后山詩話》及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所引各家評論,都說張先所創的詞中以三句帶有“影”字的佳句為世所稱,人們譽之為“張三影”。

  這首詞下有注云:“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說明詞人感到疲怠,百無聊賴,對酣歌妙舞的府會不敢興趣,這首詞寫的就是這種心情。

  作者未嘗不想借聽歌飲酒來解愁。但在這首詞里,作者卻寫他在家里品著酒聽了幾句曲子之后,不僅沒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煩了。于是在吃了幾杯悶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覺醒來,日已過午,醉意雖消,愁卻未曾稍減。馮延巳《鵲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边@同樣是寫“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的閑愁。只不過馮是在酒闌人散,舞休歌罷之后寫第二天的蕭索情懷,而張先則一想到笙歌散盡之后可能愁緒更多,所以根本連宴會也不去參加了。這就逼出了下一句“送春春去幾時回”的感嘆來。這首詞乃是臨老傷春之作,但傷春的內容卻依然是年輕時風流繾綣之事。理由是:一、從“往事后期空記省”一句微逗出個中消息;二、下片特意點明“沙上并禽池上暝”,意思說鴛鴦一類水鳥,天一黑就雙棲并宿,燕婉親昵,如有情人之終成眷屬。而自己則是形影相吊,索居塊處。因此,“送春春去幾時回”的上下兩個“春”字,也就有了不盡相同的涵義。上一個“春”指季節,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僅指年華的易逝,還蘊涵著對青春時期風流韻事的追憶和惋惜。這就與下文“往事后期空記省”一句緊密聯系起來。作者所“記省”的“往事”并非一般的嗟嘆流光的易逝,或傷人事之無憑,而是有其具體內容的。只是作者說得十分含蓄,在意境上留下很多余地讓讀者憑想象去補充。

  “臨晚鏡,傷流景”。杜牧《代吳興妓春初寄薛軍事》詩有句云:“自悲臨曉鏡,誰與惜流年?”張反用小杜詩句,以“晚”對“曉”,主要在于寫實。小杜是寫女子晨起梳妝,感嘆年華易逝,用“曉”字;而張先詞則于午醉之后,又倦臥半晌,此時已近黃昏,總躺在那兒仍不能消解憂愁,便起來“臨晚鏡”了。這個“晚”既是天晚之晚,當然也隱指晚年之晚,這同上文兩個“春”字各具不同涵義是一樣的,只是此處僅用了一個“晚”字,而把“晚年”的一層意思通過“傷流景”三字給補充出來了。

  “往事后期空記省”句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從詞意含蓄看,“悠悠”空靈而“后期”質實,前者自有其傳神入妙之處。但“后期”二字雖嫌樸拙,卻與上文“愁”、“傷”等詞語綰合得更緊密些。“后期”有兩層意思。一層說往事過了時,這就不得不感慨系之,故用了個“空”字;另一層意思則是指失去了機會或錯過了機緣。所謂“往事”,可以是甜蜜幸福的,也可以是辛酸哀怨的。前者在多年以后會引起人無限悵惘之情,后者則使人一想起來就加重思想負擔。這件“往事”,明明是可以成為好事的,卻由于自己錯過機緣,把一個預先定妥的期約給耽誤了(即所謂后期),這就使自己追悔莫及,正如李商隱說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隨著時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記省”中去尋求。但尋求到了,也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煩惱。這就是自己為什么連把酒聽歌也不能消愁,從而嗟老傷春,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會也不想去參加的原因了?墒亲髡邊s偏把這個原因放在上片的末尾用反繳的手法寫出,乍看起來竟像是事情的結果,這就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寫得格外惆悵動人,表面上卻又似含而不露,真是極盡婉約之能事了。

  上片寫作者的思想活動,是靜態;下片寫詞人即景生情,是動態。靜態得平淡之趣,而動態有空靈之美。作者未參加府會,便在暮色中將臨時到小園中閑步,借以排遣從午前一直滯留在心頭的愁悶。天很快就暗下來了,水禽已并眠在池邊沙岸上,夜幕逐漸籠罩著大地。這個晚上原應有月的,作者的初衷未嘗不想趁月色以賞夜景,才步入園中的。不料云滿夜空,并無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這時,意外的景色變化在眼前出現了。風起了,霎那間吹開了云層,月光透露出來了,而花被風所吹動,也竟自在月光臨照下婆娑弄影。這就給作者孤寂的情懷注入了暫時的欣慰。此句之所以傳誦千古,不僅在于修辭煉句的功夫,主要還在于詞人把經過整天的憂傷苦悶之后,在一天將盡品嘗到即將流逝的盎然春意這一曲折復雜的心情,通過生動嫵媚的形象給曲曲傳繪出來,讓讀者從而也分享到一點欣悅和無限美感。

  王國維《人間詞話》則就遣詞造句評論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边@已是權威性的評語。沈祖棻說:“其好處在于‘破’、‘弄’二字,下得極其生動細致。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動:都暗示有風,為以下‘遮燈’、‘滿徑’埋下伏線。”拈出“破”、“弄”兩字而不只談一“弄”字,確有過人之處,然還要注意到一句詩或詞中的某一個字與整個意境的聯系。即如王國維所舉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如果沒有“紅”、“春”二詞規定了當時當地情景,單憑一個“鬧”字是不足以見其“境界全出”的。張先的這句詞,沒有上面的“云破月來”(特別是“破”與“來”這兩個動詞),這個“弄”字就肯定不這么突出了!芭敝髡Z為“花”,賓語為“影”,特別是那個“影”字,也是不容任意更改的。其關鍵所在,除沈祖棻談到的起了風這一層意思外,還有好幾方面需要補充說明的。第一,當時所以無月,乃云層厚暗所致。而風之初起,自不可能頓掃沉霾而驟然出現晴空萬里,只能把厚暗的`云層吹破了一部分,在這罅隙處露出了碧天。但云破出未必正巧是月光所在,而是在過了一會兒之后月光才移到了云開之處。這樣,“破”與“來”這兩個字就不宜用別的字來代替了。在有月而多云到暮春之夜的特定情境下,由于白天作者并未出而賞花,后來雖到園中,又由于陰云籠罩,暮色迷茫,花的風姿神采也未必能盡情地表現出來。及至天色已暝,群動漸息,作者也意興闌珊,準備回到室內去了,忽然出人意表,云開天際,大地上頓時呈現皎潔的月光,再加上風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掃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嬌艷麗質一下子搖曳生姿,這自然給作者帶來了意外的欣慰。

  接下去詞人寫他進入室中,外面的風也更加緊了,大了。作者先寫“重重簾幕密遮燈”而后寫“風不定”,不是遷就詞譜的規定,而是說明作者體驗事物十分細致,外面有風而簾幕不施,燈自然就會被吹滅,所以作者進了屋子就趕快拉上簾幕,嚴密地遮住燈焰。但下文緊接著說“風不定”,是表示風更大了,縱使簾幕密遮而燈焰仍在搖擺,這個“不定”是包括燈焰“不定”的情景在內的。“人初靜”一句,也有三層意思。一是說由于夜深人靜,愈加顯得春夜的風勢迅猛;二則聯系到題目的“不赴府會”,這里的“人靜”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場面這時也已經散場了吧;三則結合末句,見出作者惜花(亦即惜春;憶往,甚且包括了懷人)的一片深情。好景無常,剛才還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紅,經過這場無情的春風,恐怕要片片飛落在園中的小徑上了。作者這末一句所蘊涵的心情是復雜的:首先是“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春天畢竟過去了;復次,自嗟遲暮的愁緒也更為濃烈了;然而,幸好今天沒有去赴府會,居然在園中還欣賞了片刻春光,否則錯過時機,在想見到“云破月來花弄影”的動人景象就不可能了。這正是用這末一句襯出了作者在流連光景不勝情的淡淡哀愁中所閃現出的一星晶瑩艷麗的火花——“云破月來花弄影”。

  詞牌簡介

  天仙子,唐教坊曲名用作詞調名,據唐人段安節《樂府雜錄》云:“《天仙子》本名《萬斯年》;李德裕進,屬龜茲部舞曲。因皇甫松詞有。懊惱天仙應有以’句,取以為名”。此調有單調、雙調,唐人用單調,宋以后始有雙調,雙調即依單調疊一遍成上下兩片68字,這里只列舉單調34字六句五仄韻一體。

  作品格律

  ⊙●⊙○○●▲,⊙●⊙○○●▲。

  ⊙○⊙●●○○,○⊙▲,○⊙▲,⊙●⊙○○●▲。

  注:雙調者,即單調的簡單重復,格律不變。

  符號:○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作者簡介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張先之父張維,好讀書,以吟詠詩詞為樂。張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進士。明道元年(1032年)為宿州掾?刀ㄔ辏1040年)以秘書丞知吳江縣,次年為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实v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辟為通判。四年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此后常往來于杭州、吳興之間,以垂釣和創作詩詞自娛,并與趙抃、蘇軾、蔡襄、鄭獬、李常諸名士登山臨水,吟唱往還。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端问贰窡o傳,《宋史翼》卷二六載其事。著有《張子野詞》(一名安陸詞),存詞一百八十多首。

《對酒》詩詞鑒賞8

  古詩原文

  去歲左遷夜郎道,琉璃硯水長枯槁。

  今年敕放巫山陽,蛟龍筆翰生輝光。

  圣主還聽子虛賦,相如卻與論文章。

  愿掃鸚鵡洲,與君醉百場。

  嘯起白云飛七澤,歌吟淥水動三湘。

  莫惜連船沽美酒,千金一擲買春芳。

  譯文翻譯

  我在流放去夜郎的道路上,基本沒有寫什么詩歌,琉璃硯中的墨水很長時間都是干枯的。

  現如今在巫山陽獲大赦歸還,我的.生花之筆又恢復了青春,宛如蛟龍一樣生氣勃勃。

  圣主一定還想聽聽《子虛賦》,司馬相如卻想與圣上論論文章的要詣。

  我愿掃蕩鸚鵡洲,與你大醉一百場。

  嘯聲激起白云,飄飛在云夢七大湖泊,歌吟聲震撼三湘的淥水。

  別可惜船只,拿它沽來美酒,咱們一船一船地喝,為買春芳,咱們千金一擲不為多。

  注釋解釋

  王明府:即漢陽縣令王某。

  去歲:即乾元元年(758)。

  巫山:在今四川巫山東。李白流放夜郎途經巫山時遇朝廷發布的赦免令而得釋。

  鸚鵡洲:原在湖北漢陽西南長江中,后淪于長江。東漢末年,禰衡作《鸚鵡賦》,是以得名。

  七澤:今湖北境內。

  三湘:指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一帶。

《對酒》詩詞鑒賞9

  《對酒行》原文

  唐代:李白

  松子棲金華,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電,倏忽變光彩。

  天地無凋換,容顏有遷改。

  對酒不肯飲,含情欲誰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赤松子棲息在金華山上,安期生居住在東海的蓬萊仙山。

  他們都是古代修煉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們是否還在?

  人生浮幻如夢,如奔流的閃電般轉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

  幾十年,天地并沒有多大的變化,改變的只有人的容顏。

  這樣人生的即逝,誰能不感慨萬千呢?眼前雖然有盛宴美酒,但歡飲不暢,沒有舉杯的心情。

  注釋

  對酒行:是樂府相和歌調名,內容多為君主歌功頌德。

  松子:即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金華山:在浙江金華縣北,即赤松子得道處。傳說赤松子游金華山,自焚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壇。

  安期:《抱樸子》載:安期先生(指安期生),在東海邊賣藥,已有千年之久。秦始皇請來與他談了三天三夜,言高旨遠,始皇感到奇怪,便賜給他價值數千萬的金璧。安期接受后,放置在阜鄉亭,并留下一封書信曰:“復數千歲,求我于蓬萊山!

  羽化:道家以仙去為羽化。

  浮生:人生。流電:形容人生短促,似流電。

  凋換:凋落變化。

  含情:形容心情不歡暢。

  賞析

  詩的前四句,追思仙人,提出疑問。詩人開篇便從古時仙人、仙境起筆,首先創造出迷離縹緲的意境,也凝聚著詩人一生求仙的曲折歷程和復雜心態。首二句仙人、仙境相應,山海對舉,“棲”、“入”二動詞鑲嵌句中,造成神妙飄逸的意境,字里行間蘊含著詩人景仰、追思的情感。后兩句則轉入疑問,這是經過一系列的艱苦探索之后的反思緒果,疑問中透露出詩人迷惘、惆悵的復雜心態。

  中間四句,感嘆時光倏忽,人生易老。這里,詩人為強調人生變化之迅速,用了夸張的藝術手法:“浮生”兩句中,“流電”的意象與“浮”、“速、‘倏忽”等詞語的交互作用,就凸現出其人生短促的意識。”天地”兩句又以永存的天地為反襯,來強化其人命不常的.意識,揭示出時間的無限、宇宙的永恒與人生有限、容顏易改的矛盾,傾瀉出詩人欲有為而不得,欲超脫而不能的內心矛盾與苦悶,流露出迷惘、倜悵又無可奈何的復雜心態。

  結尾兩句,緊扣詩題,揭出主旨。詩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滅、絕望的情境中,忽辟奇境,面對酒杯而產生種種聯想,在欲飲未飲的心靈搏斗中,以尾句中反詰的語氣透漏出他欲超脫而不能的復雜心態,也表達出更高遠的精神追求。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詩人內心情感流向變化來結構全詩。起筆是對古仙人思慕的情感基調,繼而轉入對仙人不復現的失望,對求仙追求的疑慮與悵惘。然后由上而下轉入對人世時光易逝的憂慮,對容顏日改的無可奈何,表達出一種失落、灰心和幻滅的情緒。至此,詩人的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境地。這時,詩人又以超然揮灑的筆觸,突然推開去,獨辟蹊徑,以面對酒杯的聯想、發問,表達了“含情”有待的高遠精神追求,從而創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這就形成了全詩看似漫不經心、跳蕩不羈,實則整然有序,渾然天成的藝術結構,顯示出這首詩“飄逸”的風格。

《對酒》詩詞鑒賞10

  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盞催傳,穩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留連,疑是湖中別有天。

  古詩簡介

  采桑子·畫船載酒西湖好是宋代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所做的一首詞,這首詞是作者十首《采桑子》聯章體中的一首,即事即目,觸景生情,信手拈來,不假雕琢,而詩情畫意卻油然而生!拔骱钡拇禾焓敲利惖模G水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湖水明凈澄鮮,白云倒影其中。游人沉醉在這琉璃般的世界中,榮辱皆忘,物我渾然一體。即使是群芳過后的暮春季節,詞人依然興致盎然。面對“狼藉殘紅,飛絮蒙蒙和細雨中歸來的雙燕,詞人從中另外尋覓到一種清幽靜謐的美感。

  譯文

  西湖風光好,乘畫船載著酒肴在湖中游賞,急促繁喧的樂聲中,不停地傳著酒杯。風平浪靜,緩緩前進的船兒中安睡著醉倒的客人。

  醉眼俯視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動,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無物。仰視藍天,俯視湖面,水天相映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個世界。

  注釋

 、偶惫埽褐腹軜分暤募贝。繁弦:指弦樂聲的繁雜。

 、朴癖K:酒杯。

  ⑶空水:是說湖水清澈的似乎了無一物,可以一望無阻地見到湖底。澄鮮,形容湖水的`瑩潔明澈。

  賞析/鑒賞

  這首詞表現的是飲酒游湖之樂。整首詞寓情于景,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脫情懷。

  上片描繪載酒游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與歡樂場面:畫船、美酒、管弦,微風習習,波光粼粼,詞人心情舒暢,與朋友無拘無束,開懷痛飲。湖面之上,歡笑聲、樂曲聲、劃船聲交織在一起。

  下片寫酒后醉眠船上,俯視湖中,但見行云在船下浮動,使人疑惑湖中別有天地,表現醉后的觀湖之樂:俯視江面,白云朵朵,船往前行,云兒陪伴;仰望天空,朵朵白云,云兒飄拂,小船緊跟。俯仰之間,天空與江水是一樣的澄清明凈、一塵不染!看著看著,微醉中的詞人覺得:這湖中另有一個青天在,而自己的小船簡直就是在白云之間穿行。“空水澄鮮”一句,本于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云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言天空與湖水同是澄清明凈。這一句是下片的關鍵。兼寫“空”、“水”,綰合上句的“云”與“舟”。下兩句的“俯”與“仰”、“湖”與“天”,四照玲瓏,筆意俱妙,雖借用成句,而恰切現景,妥貼自然,如同己出。“俯仰留連”四字,又是承上啟下過渡之筆。從水中看到藍天白云的倒影,他一會兒舉頭望天,一會兒俯首看水,被這空闊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懷疑湖中別有一個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兩層天空之間。

  “疑是湖中別有天”,用“疑是”語,是就其形貌來說。說“疑”者非真,說“是”者誠是,“湖中別有天”的體會,自出心裁,給人以活潑清新之感。

《對酒》詩詞鑒賞11

  秋浦清溪雪夜對酒,客有唱山鷓鴣者

  [唐]李白

  披君貂襜褕,對君白玉壺。雪花酒上滅,頓覺夜寒無。

  客有桂陽至,能吟山鷓鴣。清風動窗竹,越鳥起相呼。

  持此足為樂,何煩笙與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對酒》詩詞鑒賞12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對酒》譯文

  不吝惜花費千金去買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換美酒也算得上豪邁。

  應該多珍惜這一腔革命的熱血,將來獻出它時,定能化成碧綠的波濤。

  《對酒》注釋

  對酒:指此詩為對酒痛飲時所作。

  寶刀:吳芝瑛《記秋女俠遺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學時曾購一寶刀。

  貂裘換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換酒喝。多用來形容名士或富貴者的風流放誕和豪爽。

  勤,常常,多。珍重:珍惜重視。

  碧濤:血的波濤。用《莊子·外物》典:“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比O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國,遭奸臣陷害,自殺于蜀,當時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來,三年后化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鮮血。

  濤:在此處意即掀起革命的風暴。

  《對酒》賞析

  秋瑾的小詩“對酒”作于1905年,即光緒三十一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入侵,國事板蕩,中華民族瀕臨滅絕的危險,而滿清王朝腐敗不堪,鑒湖女俠憤然而起,她本出身書香門第,卻不愿做嬌花弱柳,為探索救國救民的途徑于1904年變賣掉自己的全部首飾衣物東去日本留學。她說:“人生處世,當匡濟艱危,以吐報負,寧能米鹽瑣屑終其身乎?”在日本她以高價購得一柄寶刀,并學習劍擊和射擊技術。秋女俠是近代史上一位奇女子,擊劍,舞刀,豪飲,賦詩,俱能來得,盡顯巾幗豪氣。1905年從日本回國,走訪好友吳芝瑛,以所購寶刀相示,縱情豪飲,酒酣耳熱,拔刀起舞。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兩黃金去購買鋒利的寶刀起興,“千金”本是珍貴的錢財器物,而詩人卻毫不可惜地用來換取別人看來價值根本不足相當的東西。表現了詩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甚至不惜流血犧牲,表現出詩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與首句呼應,詩人愿意用名貴的貂裘去換酒喝,這些貴重的東西都毫不猶豫地舍棄,詩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語,顯示出詩人仗義疏財,不計較個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第吳芝瑛久知秋瑾有光復志,慮其事泄賈禍,屢示珍重。面對好友的提醒,這就有了本詩的第三,第四句,秋女俠的回答。借用周朝的.忠臣萇弘鮮血化碧的典故闡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寶貴的,蠻強的熱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應當為了崇高的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只有這樣這輩子算是沒有白活。同時抒發詩人隨時準備為國捐軀的豪邁情感。

  全詩句句鏗鏘有力,字字擲地有聲,借對酒所感抒發革命豪情,表達了詩人決心為革命奉獻一切的豪情壯志,充分表現了詩人的英雄氣概。

《對酒》詩詞鑒賞13

  古詩原文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以萬期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行無轍跡,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余?

  有貴介公子,搢紳處士,聞吾風聲,議其所以。乃奮袂攘襟,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鋒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銜杯漱醪;奮髯踑踞,枕麴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豁爾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二豪侍側焉,如蜾蠃之與螟蛉。

  譯文翻譯

  有一個大人先生,他把天地開辟以來的漫長時間看做是一朝,他把一萬年當做一眨眼工夫,他把天上的日月當做是自己屋子的門窗,他把遼闊的遠方當做是自己的庭院。他放曠不羈,以天為帳幕,以大地為臥席,他自由自在。停歇時,他便捧著卮子,端著酒杯;走動時,他也提著酒壺,他只以喝酒為要事,又怎肯理會酒以外的事!

  有尊貴的王孫公子和大帶的隱士,他倆聽到我這樣之后,便議論起我來。兩個人揎起袖子,撩起衣襟要動手,瞪大兩眼,咬牙切齒,陳說著世俗禮法,陳說是非,講個沒完。當他們講得正起勁時,大人先生卻捧起了酒器,把杯中美酒傾入口中,悠閑地擺動胡子,大為不敬地伸著兩腳坐地上,他枕著酒母,墊著酒糟,不思不想,陶陶然進入快樂鄉。他無知無覺地大醉,很久才醒酒,靜心聽時,他聽不到雷霆的巨聲;用心看時,他連泰山那么大也不看清;寒暑冷熱的變化,他感覺不到;利害欲望這些俗情,也不能讓他動心。他俯下身子看世間萬事萬物,見它們像江漢上的浮萍一般亂七八糟,不值得一顧;公子處士在他身邊,他認為自己與他們更像蜾蠃和螟蛉一樣。

  注釋解釋

  酒德:飲酒的德性。頌:文體的一種。

  大人:古時用以指稱圣人或有道德的人。

  先生:對有德業者的尊稱。大人先生,此處作者用以自代。

  朝(zhāo):平旦至食時為朝。

  萬期(jī):萬年。期:周年。

  扃牖(jiōngyǒu):門窗。扃:門;牖:窗。

  八荒:四方與八隅合稱八方,八方極遠的地方為八荒。

  幕、席:都是意動用法,以……為幕,以……為席。

  如:往。

  卮(zhī):古時一種圓形盛酒器。

  觚(gū):古時一種飲酒器,長身,細腰,闊底,大口。

  挈(qiè):提。

  榼(kē):古時一種盛酒器。

  務:勉力從事。

  貴介:尊貴。

  搢 (jìn)紳:插芴于帶間。搢:插。紳,大帶。古時仕宦者垂紳插芴,故稱士大夫為搢紳。搢一作為縉。

  處士: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

  風聲:名聲。

  所以:所為之得失。

  奮袂(mèi)攘(rǎng)襟:揮動衣袖,捋起衣襟,形容激動的神態。奮:猛然用力。袂:衣袖。攘:揎,捋。襟:衣的交領,后指衣的前幅。

  切齒:咬牙。

  鋒起:齊起,謂來勢兇猛。鋒一作為蜂。

  于是:在這時。

  甖(yīng):大肚小口的陶制容器。甖一作為罌。

  槽:釀酒或注酒器。

  漱醪(láo):口中含著濁酒。漱:含著。醪:濁酒。

  奮髯:撩起胡子。髯:頰毛。

  箕踞(jījū):伸兩足,手據膝,若箕狀;釣閷θ瞬痪吹淖恕

  枕麴(qū)藉(jiè)糟:枕著酒麴,墊著酒糟。麴:酒母。藉:草墊。

  陶陶:和樂貌。

  兀然:無知覺的樣子。

  豁爾:此處指酒醒時深邃、空虛的樣子。

  切:接觸。

  感情,感于情,因所感而情動。

  擾擾焉:紛亂的樣子。

  二豪:指公子與處士。

  蜾蠃:青黑色細腰蜂。

  螟蛉:蛾的幼蟲。蜾贏捕捉螟蛉,存在窩里,留作它幼蟲的食物,然后產卵并封閉洞口。古人誤認為蜾贏養螟蛉為己子,螟蛉即變為蜾贏。此處以二蟲比處士與公子。

  詩文賞析

  這篇詩文可分為三層,起首至“惟酒是務,焉知其余”為第一層。作者以如椽之筆,勾勒了一位頂天立地、超時超空的“大人先生”形象。他,“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縮長為短,縮久遠為一瞬,比莊子筆下的“以久特聞”的彭祖和“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的大椿,越出幾萬倍。作者展開想像的翅膀,站在宇宙、天體的高度,俯視地球、人世的變幻,自然感覺渺小微末,那何必斤斤于一旦之交,汲汲于一夕之化。他,以“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縮大為小,縮曠遠為門庭,其胸懷之廣闊,其眼界之高遠,超塵拔俗,連莊子筆下的“絕云氣,負青天”“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之大鵬,亦不能望其項背。以上四句,既突出“大人先生”之高大無比,橫空出世,又為后文展示其“德”鋪設一幅特大的背景。接著敘寫“大人先生”的衣食住行,煢煢獨立,不同凡響:“行無轍跡,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既然日月、八方只像扃牖、庭衢那么可以自由出入,普通車馬何能載乘,普通室廬何能蓋蔽,他——大人先生,豪放、脫羈,天當幕被,地當茵席,縱意所如,隨心所欲,這可以說已達到莊子所論說、描敘的“逍遙游”境界了。至此,作者的筆觸由虛而實,由前四句的空靈,到此四句的概述,再具體延伸到大人先生的“動止”,從而引出“酒”字,切入正題。他已不是一般的痛飲,而是狂飲。無論是靜止時分還是行動時刻,不是“操卮執觚”,就是“挈榼提壺”,始終與酒為徒,“惟酒是務”。史載劉伶出門掛酒榼于車,令人荷鋤隨之,曰“死便掘地埋我”。這可以作為上面幾句話的注腳。可見這個“大人先生”既是劉伶所向往的傲然世俗、卓然迥立之理想人物,也蘊含著劉伶本人的性格和影子。而“惟酒是務,焉知其余”,看似超然物上,不屑與營營碌碌、爭名奪利之世人為伍,但是舉杯澆愁愁更愁,這里面卻也或多或少發泄了不滿現實的.牢騷,包藏著嫉世憤俗的情愫。

  第二層從“貴介公子”到“是非蜂起”,提出“大人先生”之對立面對其狂飲所作出的反響。圍繞“酒”字,展開了飲與反飲的矛盾沖突,使文章波折起伏,激蕩回轉!百F介公子”是既得利益者,無疑要維系其富貴利祿的名教禮法;而插笏系紳的官宦,作者稱其為隱居的“處士”,這里不無諷刺之意,他們自然也要捍衛其賴以進階的禮教法規。這些人不能容忍有近似瘋狂的酒徒在一旁破壞、藐視禮俗大法。因而,“聞吾風聲,議其所以”,一“聞”即“議”,顯示了這些人狹隘的心胸和饒舌的伎倆;“議”之不過癮,乃至于“奮袂攘襟,怒目切齒”,作者連下“奮”、“攘”、“怒”、“切”四個動詞,活畫出這批入圍而攻之、氣勢洶洶的猙獰面貌。他們“陳說”的核心,自然是“禮法”,一時間,唾沫橫飛,“是非”之說,蜂擁而起。根本沒有直率之人的立足之地,沒有耿介之士的容身之處。以上的描述,絕不是作者的隨意想像,而是對當時黑暗腐敗政治的一種概括和反映,真切而動人。

  第三層,寫“大人先生”對公子、處士攻擊的回答。如果據理力駁,對這批沉湎禮法之徒,無可理喻,反而有損“大人先生”之曠達本性,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以率真的行為來沖破他們的名教禮法,大人先生于是索性變本加厲,不是一杯接著一杯、文文雅雅地喝,而是“捧罌承槽,銜杯漱醪”,多么的粗魯狷狂,簡直是滿口滿臉、滿頭滿身都浸淫于酒了。不僅如此,飲酒的姿態也隨之而變,坐則“奮髯箕踞”,越禮犯分;臥則“枕曲藉糟”,無法無天。大人先生心安理得,“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這一系列倨傲不恭的行為,無疑是對那所謂的禮教的最大挑戰,也是對“公子”、“處士”的最大棒喝。別看這些正人君子似乎春風得意,日日奔走于利祿,汲汲鉆營于宦途,但神傷慮竭,爾虞吾詐,哪有先生那么陶然自樂。筆觸至此,已切入“德”字。接下去,作者借醉態進一步擴展、申發“酒德”。醉是醉得那么“兀然”,毫無知覺;醒是醒得那么“恍爾”,心朗胸清。這里雖醉猶有三分醒,已醒還帶三分醉。他的感官因此異于常人:聽覺是“靜聽不聞雷霆之聲”;視覺是“熟視無睹泰山之形”;觸覺是“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寫聽覺、視覺只是描繪醉態,是一種陪襯,目的是烘托出大人先生不為利欲撼情,甘居淡泊的高尚品德。《評注昭明文選》說:“酒中忘思慮,絕是非,不知寒暑利欲,此便是德!痹u得非常確切。作者筆下的“大人先生”于已是“不聞”“不睹”“不覺”,而對人卻看得異常透徹:“俯視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世上萬物是那么地亂七八糟漂泊無定,有什么可留戀一顧的。爾等公子、處士猶如蜾贏、螟蛉這樣渺小的東西,何能長久。既稱公子、處士為“二豪”,卻又比喻為蟲子,是極妙的諷刺,極度的蔑視。這一層的詞意似乎多為自我解嘲,不辨是非,而通觀全文,卻是嘻笑怒罵,痛快淋漓,涇渭分明,是非自辨。那位“大人先生”雖沉湎于酒,卻不沉湎其心,酒德由是而興;而那公子、處士雖不沉湎于酒,卻沉湎于札法,滿口的說教越顯示出他們的無德。所謂的“有德者”最無德,所謂的“無德者”最有德,正是這篇文章的題旨所在。

  這篇駢文全篇以一個虛擬的“大人先生”為主體,借飲酒表明了一種隨心所欲,縱意所如的生活態度,并對封建禮法和士大夫們作了辛辣的諷刺。語言形象生動,清逸超拔,音韻鏗鏘,主客對峙,鋪敘有致,文氣浩蕩,筆酣墨飽,有飄然出塵,凌云傲世之感。作者把那些“貴介公子”,“縉紳處士"們的丑態和“大人先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的悠然自在相對比,達到了鮮明的諷刺效果。作者極力渲染了酒醉后的怡然陶醉之感,視縉紳公子們如蟲豕一般,于不動聲色之中作了盡情的嘲諷。

《對酒》詩詞鑒賞14

  《千年調·卮酒向人時》原文

  卮酒向人時,和氣先傾倒。最要然然可可,萬事稱好。滑稽坐上,更對鴟夷笑。寒與熱,總隨人,甘國老。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個和合道理,近日方曉。學人言語,未會十分巧。看他們,得人憐,秦吉了。

  《千年調·卮酒向人時》譯文

  有些人就象那裝滿酒就傾斜的酒卮,處處是一副笑臉,見人就點頭哈腰。他們最要緊的是唯唯諾諾,對什么事都連聲說好。就象那筵席上滑稽對著鴟夷笑,它們都擅長整天旋轉把酒倒。不管是寒是熱,總有一味藥調和其中,這就是那號稱“國老”的甘草。

  我年輕時常常飲酒任性,說起話來剔人總嫌執拗。這個和稀泥的處世哲學直到近來我才慢慢知曉?上覍δ且惶讘暾Z言,還沒有學得十分巧妙。瞧他們真會討人喜歡,活象那跟人學舌的秦吉了!

  《千年調·卮酒向人時》注釋

  蔗庵:指鄭汝諧,字舜舉,號東谷居士,浙江青田人。他力主抗金,稼軒稱他“老子胸中兵百萬”。鄭汝諧在信州建宅院,取名“蔗庵”,并以此為號。

  卮(zhī)言:沒有立場,人云亦云的話。

  卮:古時一種酒器,酒滿時就傾斜,無酒時就空仰著。

  然然:對對?煽桑汉煤谩

  滑稽、鴟(chī)夷:古時的酒器。楊雄《酒賦》:“滑稽鴟夷,腹如大壺!

  甘國老:指中藥甘草。《本草綱目》稱其性平味甘,能調和眾藥,治療百病,故享有“國老”之名。

  使酒:喝酒任性。

  拗(ào):別扭,指不合世俗。

  秦吉了:鳥名!短茣份d,林邑國有結遼鳥(秦吉了),能言尤勝鸚鵡,黑色,黃眉。

  《千年調·卮酒向人時》賞析

  開篇兩句,辛棄疾將人比作酒器,形象生動地描繪出那些見風使舵、阿諛奉承之人的可笑姿態。一個“先”字將官場小人低眉順目,爭先恐后吹捧的動作充分表現出來。接下來兩句,詞人進一步從語言上進行描寫官員們笑瞇瞇,點頭哈腰,順從統治者,凡事都說“好、好、好”的諂媚之態。

  “滑稽坐上,更對鴟夷笑。”這兩句描繪出腐敗官場上人們應酬中相互吹捧、言談虛情假意的場面。“寒與熱,總隨人,甘國老!痹~人在此用來指那些沒有原則,一味跟從,和稀泥的人。

  下闋開頭中的少年指詞人自己。史書記載,辛棄疾二十二歲就在抗金前線沖陣殺敵,可稱少年英雄,但因其為人正直,不善奉承而遭人排擠,正如其說的“出口人嫌拗”。“此個和合道理,近日方曉。學人言語,未會十會巧!痹诠賵鲋幸槒摹⑻搨尾拍苡懙镁鞯臍g心,這個道理,“我”現在才明白,但是要效仿這些人,“我”卻正好不擅長。詞人此處的自嘲和上文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形象形成鮮明對比,突出詞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高尚品格。

  結尾三句中,詞人以幽默的筆調調侃:看他們那些得寵的人,都是像學舌鳥一樣會唯命是從,攀附權勢。

  辛棄疾用詼諧的口吻描述了一場“物”的狂歡,這些物都有著南宋官場得寵之人相似的特質:隨人俯仰、圓滑虛偽、碌碌無為。當時南宋正處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時,可朝廷卻只一味偏安,寵信小人。詞人正是通過揭露當時朝廷官員的丑惡嘴臉來反襯自己的正直和有為,但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得不到重用,因而內心充滿悲痛與不甘。

  《千年調·卮酒向人時》賞析二

  在詞史上,這首詞無論從內容還是藝術上來看,都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在此之前,詞這種文學體裁大都不出抒情言志的范圍,很少有作者用幽默、諷刺的筆調,來揭露、抨擊丑惡的社會現象的。辛棄疾的這首詞,用三種盛酒的.器具、一種藥材與鳥,形象、幽默而又辛辣地揭露、諷刺了當時朝廷中那些隨人俯仰、趨炎附勢、不以國事為重的官僚們的丑態。

  此詞開頭“卮酒向人時,和氣先傾倒借”兩句,借“卮”這種形象,來比喻那些沒有固定信仰和主見,而俯仰隨人、應聲附和的人。接著以“然然可可,萬事稱好”補明前面的描寫,一個笑容可掬,隨著權勢者的話語,點頭哈腰,連稱“是、是,對、對,好、好”的可笑可憎的形象躍然紙上。“滑稽坐上,更對鴟夷笑!薄盎焙汀傍|夷”是兩種酒器。它們成天在酒席上忙乎不停,倒完酒又灌滿,灌滿又倒完,圓轉靈活。這使人自然地聯想起那些善于應酬,花言巧語之徒!盎稀,即“坐(同座)上滑稽”,“更對鴟夷笑”,一個“笑”字,將物寫活了,把那些如“滑稽”一般圓通自如而得意洋洋的小人的丑態,勾畫了出來!昂c熱,總隨人,甘國老!比匀皇且晕镉魅,以“甘國老”來諷刺那些不講是非原則,專和稀泥,欺世盜名的鄉愿。

  換頭忽插入詞人自己,與上片描述的丑類形成鮮明的對比!吧倌晔咕啤,乃是一種憤激之語,無非是說自己年少氣盛,借酒罵駕,不會察言觀色,總是直來直去,不懂逢迎拍馬,所以不討人喜歡。史書記載,詞人二十二歲就在抗金前線沖陣殺敵,可稱少年英雄,但因其為人正直,不善奉承而遭人排擠,正如其說的“出口人嫌拗”!按藗和合道理,近日方曉。學人言語,未會十會巧!边@是詞人在說反話。在官場中要順從、虛偽才能討得君主的歡心,這個道理,詞人現在才明白。但是要效仿這些人,詞人卻正好不擅長。詞人此處的自嘲和上文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形象形成鮮明對比,突出詞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高尚品格。結尾三句“看他們,得人憐,秦吉了!”詞人以幽默的筆調調侃,做人要隨和合俗的道理,只有那些像學舌鳥一樣專在附和權要上下功夫的人才能精通!扒丶恕闭窃~人用以痛罵鸚鵡學舌小人的又一比喻。

  這首詞最大的藝術特點,就是選取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來盡情描繪,多方比喻,辛辣諷刺,鞭撻世俗,達到了暢快淋漓的境地。詞人于諷刺中又表現自己的節操和態度,故它不僅僅止于諷刺,自己的形象也顯露了出來,起到了對比作用。這首詞比喻生動、貼切,不僅增加了詞的含蓄性,有利于引發更多的聯想,而且也增強了詞的形象性與幽默性,于幽默、嘲諷之中,透露出作者的憤激之情與鄙夷之色。

【《對酒》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詩詞鑒賞05-27

經典思鄉詩詞鑒賞12-06

古典詩詞鑒賞02-21

思鄉詩詞鑒賞08-19

思鄉的詩詞及鑒賞08-03

《湖上》詩詞鑒賞01-31

《牡丹》詩詞鑒賞11-01

《天門》詩詞鑒賞02-22

《烏衣巷》詩詞鑒賞02-22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欧美一级a毛无片在线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码按摩 | 中文字幕在线你懂的视频 | 久久免费丝袜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