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經典花的詩詞
經典花的詩詞
更新時間:2024-11-14 20:56:11
  • 相關推薦
經典花的詩詞

經典花的詩詞1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

  宋朝:吳文英

  門隔花深夢舊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古詩簡介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為宋代詞人吳文英所作。詞的上片寫夢游舊地而沒有與情人相見,下片用興、比并用的藝術手法,深入刻畫夢醒之后離別的痛苦。作者借夢寫情,更見情癡,從而使全詩籠罩著凄涼的情感。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翻譯/譯文

  我的夢魂總是在舊夢中尋游,夢境中我又來到當年的庭院,深深的花叢把院門遮掩住了。斜陽默默無言地漸漸向西邊沉下去,歸來的燕子也沉默無言,仿佛帶著萬般憂愁。一股幽香浮動,她那雙帶有香味的白皙的纖纖玉指,輕輕地拉開了小小的幕簾。

  悠悠的柳絮無聲墜落,那是老天爺為人世間的生離死別滴下的行行熱淚。月光被浮云輕輕地遮掩住,那是因為含羞而擋住了淚眼,料峭的春風吹拂臉面,凄涼冷清的勢頭簡直就像秋天一樣。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注釋

  ⑴門隔花深:即舊游之地,有“室邇人遠”意。夢魂牽繞卻比“憶”字更深一層。

  ⑵夕陽:連“燕”,用劉禹錫“烏衣巷口夕陽斜”詩意。燕子歸來,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覺燕亦然。且人有阻隔,而燕沒遮攔,與上句連;就上片結構來說,又只似一句插筆。

  ⑶玉纖:指女子的纖纖玉手。

  ⑷小簾鉤:指女子用手摘下簾鉤,放下簾子。

  ⑸臨夜:夜間來臨時。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賞析/鑒賞

  這首懷人感夢的詞,借夢寫情,更見情癡,寫得不落俗套。

  詞的上片寫夢游舊地而沒有與情人相見。詞作首先寫道:“門隔花深夢舊游。”“門隔花深”即舊游之地,有“室邇人遠”之意,即房屋就在近處,可是房屋的主人卻離得遠了,多用于思念遠別的'人。“夢舊游”就如“憶舊游”。這一句的意思是說,今夜入如夢,我又仿佛來到她那熟悉的而花團錦簇門前。詞人用夢境來寫,可以說,夢魂牽繞卻比“憶”和“想”更深一層,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同時,“門隔花深”有“庭院深深深幾許”(歐陽修《蝶戀花》)審美效果。接著寫道:“夕陽無語燕歸愁。”意思是說,西邊殘陽斜照庭院,靜悄悄的,燕子歸來也似憂愁。“夕陽”與“燕”相連,自然讓人想到劉禹錫《烏衣巷》中的:“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之語。劉禹錫在詩歌中表現了滄海桑田,人生多變的感慨。在吳文英的詞中,不能不也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的《武陵春》)的滄桑變化之感。而“燕歸愁”即燕子歸來,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感覺燕子也含愁。這一句與杜甫《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藝術手法上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人不寫不寫人的傷別,而寫慘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筆。接著寫道:“玉纖香動小簾約。”“玉纖”即女子纖細柔美的手指。這一句的意思是說,突然回首,看見情人芊芊玉手拉動窗簾的簾鉤。此句寫人,寫情人拔開簾子的神態——纖手分簾。詞人注重了細節描寫,通過動作描寫來表現出情人的美。

  下片是興、比并用的藝術手法。夢醒之后,詞人深入刻畫這種離別的痛苦。詞人首先寫道:“落絮無聲春墮淚。”意思是說,柳絮在暮春的夜色中無聲飄零,一點點都好似離人的眼淚。表面來看,這一句描寫了春夜月色朦朧,楊花飛舞,柳絮無聲地飄零,好像春在墮淚,實則是在寫人。詞人通過“春墮淚”比喻人流淚,并“無聲”,真有柳永在《雨霖鈴》中所說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的審美效果。接著寫道:“行云有影月含羞。”意思是說,天上一輪月亮高懸,行走的云朵經過而遮住月光,好似含羞的少女。這一句寫景,描寫了云彩移動,時時遮月,仿佛有影,好像月在含羞。這里,詞人通過擬人手法,表明寫景,實則寫人。詞人以景寫人,懷人感受不言而喻。最后寫道:“東風臨夜冷于秋。”“東風”即春風。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夜晚時分,一陣春風吹過,也感覺寒氣浸骨,甚至比秋風還要凄冷。這里,詞人在對比中,以景結情,不但突出了初春時節的自然狀況,而且在“景”和“境”中蘊含著深深的情感——思念之情,寂寞之緒,悲傷之感交織一體。同時,雖然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之說,但心中凄然,暖也如秋寒。詞人這樣寫,不但引發讀者思考,而且更好地提升了詞作的境界,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言近旨遠”的審美效果。“落絮無聲春墮淚”,兼有兩個方面一形象,一是寫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柳永《雨霖鈴》),寫離別時的吞聲飲泣。這里略去了。絮花從空中飄落,好象替人無聲墮淚,這是寫春的墮淚,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個形象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寫人,“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韋莊《女冠子》),是寫婦女言別時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為了掩淚,怕增加對方的悲傷。同時也是寫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襯出月含羞。劉熙載說:“詞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藝概·詞曲概》)此詞“落絮”、“行云”一聯正是“寄言”。表面是寫自然,其實是寫情。詞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當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墮淚”與“含羞”,也正表現了人的離別悲痛的深度,那說是說二人離別,連大自然也深深感動了。這兩句把離愁幻化成情天淚海,真乃廣深迷離的至美藝術境界。“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杜甫《夢李白》)。這種黯然神傷心折骨驚的離情別緒,怎么能忘懷呢!有所思,故有所夢;有所夢,更生思緒。無晝無夜,度日如年,這刻骨相思是夠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覺不到一絲春意,所以臨夜東風吹來,比蕭瑟凄冷的秋風更不堪忍受了。這是當日離別的情景,也是夢中的情景,同樣也是此日夢醒時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話,詞人因離愁的濃重,他的主觀感覺卻把它倒轉過來。語極警策。

  春夜風冷,是自然現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現象,二者交織融會,釀成“東風臨夜冷于秋”的蕭瑟凄冷景象,而且這種氛圍籠罩全篇,此為《浣溪沙》一調在結構上的得力之處。在藝術上,情景交融,提升審美意境。其次,擬人手法,增強抒情性。再次,比興手法,表現出含蓄性。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游幕終身。于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后“困躓以死”。 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經典花的詩詞2

  張正義

  【唐】韓愈 木芙蓉

  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

  艷色寧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

  【唐】包何 闕下芙蓉

  一人理國致升平,萬物呈祥助圣明。

  天上河從闕下過,江南花向殿前生。

  廣云垂蔭開難落,湛露為珠滿不傾。

  更對樂懸張宴處,歌工欲奏采蓮聲。

  【唐】元稹 劉阮妻

  芙蓉脂肉綠云鬢,罨畫樓臺青黛山。

  【唐】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唐】高蟾下第后上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唐】 崔櫓 山路木芙蓉

  不向橫塘泥里栽,兩株晴笑碧巖隈。

  枉教絕世深紅色,只向深山僻處開。

  萬里王孫應有恨,三年賈傅惜無才。

  緣花更嘆人間事,半日江邊悵望回。

  【唐】劉兼 木芙蓉】

  素靈失律詐風流,強把芳菲半載偷。

  是葉葳蕤霜照夜,此花爛熳火燒秋。

  謝蓮色淡爭堪種,陶菊香秾亦合羞。

  誰道金風能肅物,因何厚薄不相侔。

  【唐】柳宗元 巽公院五詠·芙蓉亭】

  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

  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

  瀟灑出人世,低昂多異容。

  嘗聞色空喻,造物誰為工。

  留連秋月晏,迢遞來山鐘。

  【唐】李德裕思平泉樹石雜詠一十首·重臺芙蓉

  芙蓉含露時,秀色波中溢。

  玉女襲朱裳,重重映皓質。

  晨霞耀丹景,片片明秋日。

  蘭澤多眾芳,妍姿不相匹。

  【唐】陸龜蒙 白芙蓉】

  澹然相對卻成勞,月染風裁個個高。

  似說玉皇親謫墮,至今猶著水霜袍。

  【唐五代】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湘上陰云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鄉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誰肯重王孫。

  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

  【唐五代】黃滔 芙蓉

  須到露寒方有態,為經霜邑稍無香。

  移根若在秦宮里,多少佳人泣曉妝。

  【唐】白居易 木芙蓉下招客飲

  晚涼思欠兩三杯,召得江頭酒烙來。

  莫怕秋無伴醉物,水蓮花盡木蓮開。

  【唐】白居易 畫木蓮花圖寄元郎中

  花房膩似紅蓮朵,艷色鮮如紫牡丹。

  唯有詩人能解愛,丹青寫出與君看。

  【宋】王安石拒霜花

  落盡群花獨自芳,紅英渾欲拒嚴霜。

  開元天子千秋節,戚里人家承露囊。

  【宋】王安石 木芙蓉

  水邊無數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濃。

  正似美人初醉著,強抬青鏡欲妝慵。

  【宋】陸游 拒霜

  滿庭黃葉舞西風,天地方收肅殺功。

  何事獨蒙青女力,墻頭催放數苞紅。

  【宋】蘇軾 王伯揚所藏趙昌花四首·芙蓉

  溪邊野芙蓉,花水相媚好,

  坐看池蓮盡,獨伴霜菊槁。

  【宋】蘇軾 和陳述古拒霜花

  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喚作拒霜知未稱,看來卻是最宜霜。

  【宋】范成大 芙蓉

  艷粉發妝朝日麗,濕紅浮影晚波清。

  誰知搖落霜林畔,一段韶光畫不成。

  【南宋】 范成大

  洞戶掩秋深,畫橋橫晚靜。

  裊裊芙蓉風,池光弄花影。

  懷我白露邊,錦幛繞千頃。

  明湖拍岸平,紅綠染天鏡。

  【宋】陳與義 拒霜

  拒霜花已吐,吾宇不凄涼。

  天地雖肅殺,草木有芬芳。

  道人宴坐處,侍女古時妝。

  濃露濕丹臉,西風吹綠裳。

  宋范成大菩薩蠻

  冰明玉潤天然色,凄涼拼作西風客。

  不肯嫁東風,殷勤霜露中。

  綠窗梳洗晚,笑把玻璃盞。

  斜日上妝臺,酒紅和困來。

  【宋】白君瑞 滿江紅·木芙蓉

  木落林疏,秋漸冷、芙蓉新拆。

  傍碧水,

  曉妝初鑒,露勻妖色。

  故向霜前呈艷態,想應青女加憐惜。

  映朝陽、翠葉擁紅苞,閑庭側。

  巖桂香,隨飄泊。

  籬菊嫩,陪幽寂。

  笑春紅容易,被風吹落。

  滿眼炯然宮錦爛,一身如寄神仙宅。

  把綠尊、莫惜醉相酬,春工力。

  【宋】高觀國菩薩蠻·蘇堤芙蓉

  紅云半壓秋波碧。

  艷妝泣露嬌啼色。

  佳夢入仙城。

  風流石曼卿。

  宮袍呼醉醒。

  休卷西風歸。

  明日粉香殘。

  六朝煙水寒。

  【宋】蔣捷高陽臺·芙蓉

  霞鑠簾珠,云蒸篆玉,環樓婉婉飛鈴。

  天上王郎,飆輪此地曾停。

  秋香不斷臺隍遠,溢萬叢、錦艷鮮明。

  事成塵,鸞鳳簫中,空度歌聲。

  臞翁一點清寒髓,慣餐英菊嶼,飲露蘭汀。

  透屋高紅,新營小樣花城。

  霜濃月淡三更夢,夢曼仙、來倚吟屏。

  共襟期,不是瓊姬,不是芳卿。

  【宋】趙以夫芙蓉月

  黃葉舞碧空,臨水處、照眼紅苞齊吐。

  柔情媚態,佇立西風如訴。

  遙想仙家城闕,十萬綠衣童女。

  云縹緲,玉娉婷,隱隱彩鸞飛舞。

  樽前更風度。記天香國色,曾占春暮。

  依然好在,還伴清霜涼露。

  一曲闌干敲遍,悄無語。空相顧。

  殘月淡,酒闌時、滿城鐘鼓。

  【宋】舒岳祥平皋木芙蓉千株爛然

  云錦醉行其中如游芙蓉城

  牡丹一名木芍藥,拒霜也號木芙蓉。

  好花名盡多重疊,不取枝同取貌同。

  悲鴻一聲天雨血,落霞萬頃江飲虹。

  水花已盡岸花出,千朵萬朵能白紅。

  曾共鴛鴦登繡縟,也隨鸂鶒上屏風。

  金釵俗插嫌花重,玉手高攀與面重。

  弄色合歡無限思,九心千葉為誰容。

  朝看花開紅偏淡,暮見花斂紅轉濃。

  朝開夕斂如趨市,明日風光移別蘤。

  平生愛花入骨髓,白頭出沒與花似。

  老我逢花六十秋,花開花落水悠悠。

  未吃太平一杯酒,歲歲花開伴白頭。

  【宋】馮取洽 金菊對芙蓉

  (奉同劉篁<山栗>、魏菊莊、馮竹溪、呂柳溪、道士王溪云,賞西渚荷花,

  醉中走筆用篁<山栗>韻 庚寅)

  寶鏡緣空,玉簪點水,蕩搖千頃寒光。

  正江妃月姊,斗理明妝。

  扶闌一笑開詩眼,少容我、吟諷其旁。

  一川風露,滿懷冰雪,云海彌茫。

  不妨倚醉乘狂。問天公覓取,

  幾曲漁鄉。聽小樓哀管,偷弄初涼。

  夜深歡極忘歸去,錦江釀透碧筒香。

  對花無語,花應笑我,不似張郎。

  【宋】無名氏金菊對芙蓉

  花則一名,種分三色,嫩紅妖白嬌黃。

  正清秋佳景,雨霽風涼。

  郊墟十里飄蘭麝,瀟灑處、旖旎非常。

  自然風韻,開時不惹,蝶亂蜂狂。

  攜酒獨揖蟾光。問花神何屬,離兌中央。

  引騷人乘興,廣賦詩章。

  幾多才子爭攀折,嫦娥道、三種深香、

  狀元紅是,黃為榜眼,白探花郎。

  【宋】趙師俠蝶戀花·癸卯信豐賦芙蓉

  剪剪西風催碧樹。亂菊殘荷,節物驚秋暮。

  綠葉紅苞迎曉露。錦屏繡幄圍芳圃。

  塵世鸞驂那肯駐。尚憶層城,仙苑飛瓊侶。

  能共牡丹爭幾許。惜花對景聊為主。

  【宋】康與之 金菊對芙蓉

  梧葉飄黃,萬山空翠,斷霞流水爭輝。

  正金風西起,海燕東歸。

  憑欄不見南來雁,望故人、消息遲遲。

  木樨開後,不應誤我,好景良時。

  只念獨守孤幃。把枕前囑付,一旦分飛。

  上秦樓游賞,酒殢花迷。

  誰知別後相思苦,悄為伊、瘦損香肌。

  花前月下,黃昏院落,珠淚偷垂。

  【宋】虞儔和耘老弟南坡芙蓉

  簇簇坡頭錦繡叢,幾番消息問來鴻。

  素商未遣先驚綠,青女何妨更染紅。

  向日壅培曾覆簣,有時灌溉亦連筒。

  年來羈宦成離索,卻欠看花一醉同。

  【南宋】呂本 木芙蓉)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紅。

  猶勝無言歸桃李,一生開落任春風。

  【金】黨懷英拒霜

  林飆振危柯,野露委荒蔓。

  孤芳為誰艷,一笑聊自獻。

  【元】蒲道源拒霜

  豐肌弱骨與秋宜,宿酒酣來不自持。

  豈為嚴霜成槁質,要憑初日發妍姿。

  【元】 蒲道源 芙蓉

  午醉未醒全帶艷,晨妝初罷尚含羞。

  未甘白貯居寒素,也著緋衣入品流。

  【清】趙執信題畫芙蓉

  江邊誰種木芙蓉,寂寞芳姿照水紅。

  莫怪秋來更多怨,年年不得見春風。

  【明】高啟 秋望

  霜后芙蓉落遠洲,雁行初過客等樓。

  荒煙平楚蒼茫處,極目江南總是秋。

  【明】申時行 拒霜

  群芳搖落后,秋色在林塘。

  艷態偏臨水,幽姿獨拒霜。

  徐鉉 庭下木芙蓉

  伶君庭下木芙蓉,裊裊纖枝淡淡紅。

  曉吐芳心零宿露,晚搖嬌影媚清風。

  芙蓉

  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

  芙蓉

  輕扶一婁春已過,霜打金穗又一秋。

  重陽無久煮傷悲,,孤燕無緣醪梁飛。

  芙蓉

  碧海蒼天尺為界,地球無邊足來量。

  歷代文豪埋伏筆,千年慧眼識真金。

經典花的詩詞3

  《贈花卿》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后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夸,是遐想。因實而虛,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贊譽到了極度。此詩有動有靜,婉轉含蓄,耐人尋味。

  《贈花卿》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原文為: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翻譯:美妙悠揚的樂曲,整日地飄散在錦城上空,輕輕的.蕩漾在錦江波上,悠悠地升騰進白云之間。如此美妙音樂,只應神仙享用,世間的平民百姓,一生能聽幾回?

  此詩約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過功,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贈此詩予以委婉的諷刺。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經典花的詩詞4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詞語釋義】

  1.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2.蹊(xī):小路。

  3.嬌:可愛的。

  4.恰恰:形容聲音和諧動聽。

  5.留連:即留戀,舍不得離去。本詩句用來形容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戀戀不舍的樣子

  6.江畔:江邊。

  【詩歌譯文】

  黃四娘家的周圍的小路上開滿了繽紛的鮮花,千朵萬朵的鮮花壓得枝條都低低彎下了身。

  嬉鬧的彩蝶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婉轉動人。

  【詩歌賞析】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蹊”是小路。“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

經典花的詩詞5

  謁金門·花過雨原文:

  花過雨。又是一番紅素。燕子歸來愁不語。舊巢無覓處。

  誰在玉關勞苦。誰在玉樓歌舞。若使胡塵吹得去。東風侯萬戶。

  謁金門·花過雨注釋

  紅素:指花色紅、白相間。

  覓:尋找。

  玉關:玉門關。借指南宋抗戰前線。

  玉樓:豪華的高樓大廈。

  胡塵:指蒙人發動的戰爭。

  侯萬戶:萬戶侯。

  謁金門·花過雨賞析

  在詩詞中常將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聯系起來。不過由于時間與氣候的變化,有的風雨是送春歸,有的風雨則是催春來。而李好古的這首詞說:“花過雨,又是一番紅素”。大概是屬于催春來。“燕子歸來愁不語”一句,承上啟下,春來燕歸,春色依舊,而歸來的燕子為什么卻悶悶無語呢?自然引出下文——“舊巢無覓處”。“舊巢無覓處”的原因,作者沒有直說,猶露猶藏發人深思。這首詞有的本調名下有題——《懷故居》,因而有人說,燕子舊巢,比喻自己故居,春來到來了,人無歸處,表現了一種無處可歸的飄泊之感。其中還寓有家國之感,所以把它理解為那個特定社會現象的典型概括,則更為合適。上片結句,就字面看補足了上文,完成了對“燕子”的描寫,就其喻意而言,則引向社會現實,這就為下片預作好了鋪奠。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百姓流離失所,在這樣艱難的時局里,“誰在玉關勞苦?誰在玉樓歌舞?”這句話深刻尖銳,咄咄逼人,“玉關(玉門關,這里泛指邊塞)勞苦”者,指的是那些守邊的士卒。而在玉樓上取樂的`,卻是那班不思抗敵、不恤士卒的將領,除此之外,當然還有一大批“渡江來,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顯官達貴。一苦一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使讀者從對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藝術力量!下文詞人沒有順著這個調子再把弦兒繃緊,也沒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別開生面,用假設和推想,從容作結:“若使胡塵吹得去,東風侯萬戶。”東風“吹去”胡塵“,已是一奇;再進一步,還要封”東風“為萬戶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則于不經意之中,用這種豐趣活潑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筆成趣。同時,它又在詼諧之中包含著某種莊重,其中隱含了一個重大的嚴肅的社會政治問題,即朝中無人抗金,而百姓則渴望統一。在天真之處展現真情,風趣之中包含著冷峻。

  春日,多有“東風”,“舊巢無覓”,才有“東風”吹去“胡塵”盼想,前后照應,此外,詞人兼用明快、嚴肅、含蓄、幽默的多種手法,渾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獨特之處。

經典花的詩詞6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

  莫看花兒遲遲開,守得真心第一懷。——揚過楊過《無題》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莊》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毛爺爺《卜算子詠梅》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墨梅》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毛爺爺《卜算子詠梅》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游《卜算子詠梅》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題菊花》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徐俯《春游湖》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白居易《池上》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朱敦儒《鷓鴣天西都作》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辛棄疾《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陸游《梅花絕句》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張旭《桃花溪》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毛爺爺《卜算子詠梅》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李商隱《憶梅》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戴叔倫《蘭溪棹歌》

  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早梅》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陶淵明《飲酒其四》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皇甫松《夢江南蘭燼落》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己《早梅》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李煜《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納蘭性德《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李白《子夜吳歌夏歌》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劉攽《雨后池上》

  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九》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李頎《古從軍行》

  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張道洽《嶺梅》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李存勖《如夢令曾宴桃源深洞》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張先《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王維《渭川田家》

經典花的詩詞7

  你見或是不見

  我就開在那里

  片片火紅的花蕊

  你愛或是不愛

  愛就在這里

  永遠的不增不減

  你念或是不念

  情就在這里

  不來亦不去

  你跟或是不跟我

  我仍牽著你的手

  輪回的`花葉交替

  你來到我的懷里

  我們緊緊相偎

  讓我融進你的心里

  黑暗里盛開

  黑暗里凋落

  花開世世交錯不見葉

  我是花亦是葉

  你是葉亦是花

  無情海吹不盡的情

  忘川河流不盡的忘

  一路的盛開

  只為那三生石前的癡情一人

  生生亦錯錯

  長路漫漫黑無岸

經典花的詩詞8

  1、馬上少年今健否,過瓜時見雁南歸。——賀鑄《夜搗衣/搗練子》

  釋義:此句中用了《左傳·莊公八年》里的一個典故:是年齊襄公派將軍連稱、管至父去戍守葵丘,當時正值瓜熟,襄公便許諾明年瓜熟之時派人去替換他們。誰知一年期滿,襄公卻自食其言,不準他們回來。用此典說明這一類言而無信、隨意延長戍卒役期的行徑尚在繼續。

  2、南鄰僅有瓜牛廬,轉盼卷去無遺余。——陸游《二月二十四日夜大風異常》

  釋義:南鄰僅有南瓜和牛的廬蓬。

  3、幼年挑逗南瓜蒂,還有長須卷卷簧。卻忘葉莖皆舉刺,全身道道刮痕癢。——甘露趙《南瓜》

  釋義:童年時去南瓜地理玩,回來時全身都是拉的傷口又紅又癢,現在想起來來覺得好笑。

  4、春栽玉籽近柴門,夏結金瓜似小盆。——夏園春曉《詠南瓜》

  釋義:春天栽南瓜籽,夏天南瓜結的`大小好像一個小盆。

  5、金黃點蔓綻籬門,幽境生香月舀盆。——蘭舟先生《詠南瓜花》

  釋義:金黃色的南瓜花纏繞著籬笆門,幽靜的環境下南瓜花散發幽香。

  6、金黃燦燦天雕琢,萬千寶藏地收獲。——佚名

  釋義:南瓜黃澄澄的好似天雕琢般美麗,在地里收獲千萬寶藏。

經典花的詩詞9

  《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譯文

  柳暝河橋,鶯晴臺苑,短策頻惹春香。當時夜泊,溫柔便入深鄉。詞韻窄,酒杯長。翦蠟花、壺箭催忙。共追游處,凌波翠陌,連棹橫塘。

  十年一夢凄涼。似西湖燕去,吳館巢荒。重來萬感,依前喚酒銀罌。溪雨急,岸花狂。趁殘鴉、飛過蒼茫。故人樓上,憑誰指與,芳草斜陽。

  《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譯文

  濃密的柳蔭把河橋遮藏,黃鶯在清靜的古臺舊苑中鳴囀,我曾多少次騎著駿馬到此處與你共度春光。還記得那次夜泊橋邊,很快便進入了溫柔之鄉。我的詞才顯得笨拙,只顧與你共飲清觴,共剪燈花,那一宵過得太快太匆忙。還記得與你嬉游之處,青草鋪就的小路上留下你輕盈的腳步,兩舟相并,我與你蕩漾于城南橫塘。

  十年如夢,夢醒后倍覺凄涼,恰似那西湖上燕子飛去,人去樓空燕巢已荒。今日我重到葑門,百感交集,像從前一樣喚酒品嘗。急雨拍打著溪面,岸上的落花輕狂。又見到幾只烏鴉掠過霧雨蒼茫。而今又來到故人的樓上,還有誰能與我憑欄遠眺,指點芳草斜陽?

  《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注釋

  夜合花:詞牌名。調見《琴趣外篇》。按夜合花,合歡樹也,唐韋應物詩:“夜合花開香滿庭。”調名取此。

  鶴江:松江之別派。葑(fēnɡ)門:唐蘇州吳縣城東門。

  柳暝河橋:日暮時停舟于楊柳掩映的河橋之下。暝,日落黃昏之時。河橋,蘇州河上的小橋。

  鶯晴臺苑:晴日登上鶯聲婉轉的蘇州臺苑。臺苑,指蘇州姑蘇臺的苑圃。

  策:馬鞭。

  蠟花:蠟燭的火花。

  壺箭:古代的計時儀器。銅壺裝水滴漏,壺中有箭標識時辰。

  凌波翠陌:與美人在岸上遨游。凌波,女子步履輕盈貌。翠陌,長著青草的道路。

  連棹(zhào)橫塘:與美人在水上遨游。棹,船槳,指船。橫塘,一個連一個的池塘。

  似西湖燕去,吳館巢荒:形容人去樓空如燕去巢荒。西湖吳館,作者經常住宿的地方。此處指佳人離去。

  銀罌(yīnɡ):銀制的酒器。

  《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簡析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據楊鐵夫《吳夢窗詞箋釋》,作者曾在蘇州與一歌姬同居,此詞為姬去后,作者重來蘇州覓去不得,回杭州時所作。詞的上闋寫過去蘇州時的歡樂;下闋寫重來蘇州不見故人之凄涼。詞韻響亮、飛揚,表現了作者急狂、蒼茫的失落無依之情。

  《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賞析

  《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是宋代詞人吳文英的作品。此詞上片回憶過去,寫團聚的歡樂;下片寫愛妾離去后的悲感。全詞語言秾密,脈絡清晰,借景物渲染氣氛,余情無限。

  此詞上片回憶過去,寫團聚的歡樂。“柳暝河橋,鶯晴臺苑”,起兩句用秀麗工巧的對偶句描寫蘇州美麗的春景,一“暝”字寫盡河邊橋畔楊柳的濃密嬌柔之態;不直接說晴天臺苑中的黃鶯盡情啼囀,而徑稱之為“鶯晴”,遣詞造句極幽細。“短策頻惹春香”,不明點出游,而屢攜短策,自見作者多次出游;亦不正面寫花開,而短策在路上頻頻沾惹春香,自能表明沿途春花盛開之狀。上文寫柳,這里又寫花,豐富了春景,上文不點春字,這里補點,避免了重復。這一句從春景引出作者,又將由作者引出他所思念的人。

  “當時夜泊,溫柔便入深鄉”,時、空、人的關系更有一個跳躍:從蘇州較大的范圍陡然縮小到葑橋附近,從整個春日濃縮到一個夜晚,從獨游擴展到兩人同泊(或者竟是初次定情)。以“溫柔鄉”寫男女愛情,本是習用詞語,但用不好則容易落入陳套。高明的作者不連成一詞用,而是把它拆開分別用在句首、句末,中間插入“便入”二字,以見情急事諧,插了“深”字,以見情摯夢甜,便顯得精警有力,更能起化舊成新的作用。“詞韻窄,酒杯長。剪蠟花,壺箭催忙。”寫夜泊時的對飲。進入“溫柔深鄉”,這里不單指雙棲同宿,相對歡飲,也是情景之一。

  作者自是填詞老手,精于聲韻之學,卻忽然嫌詞的韻律狹窄束縛人,似乎不合常理,其實他并非真的感嘆詞體拘才難,而是強調兩情歡洽,一時無法盡情抒寫:燭花頻剪,良宵苦短,時光飛逝,夜已經很深了。記時的壺箭移動本有定時,原不能忙著相催,這也無非人因歡飲而忘卻時間流逝之快,從而才有此錯覺。這四句情節平常,但都曲一層說,便顯得不平常。

  “共追游處,凌波翠陌,連棹橫塘。”時、空關系又有變化,總憶兩人互相追隨的游蹤:或在陸上翠陌,看她綽約輕行,猶如洛妃的“凌波微步”;或兩人同舟連棹,游于蘇州城西南的橫塘一帶。內容擴大了,又用對偶句把它集中描寫,煉句與起筆當有異曲同工之妙。

  下片寫愛妾離去后的悲感。“十年一夢凄涼”,指出從歡聚到此時已過“十年”,舊事早已化成“一夢”,自然的由歡樂轉到“凄涼”。“似西湖燕去,吳館巢荒”,互文對偶,以西湖、吳館中的`燕去巢荒,比喻自己與蘇、杭二妾的生離死別,只有知道這些事情的才能明其所指。“重來萬感,依前喚酒很罌。”“重來”照應上片的“當時”,“喚酒”照應上片的“酒杯長”,著以“萬感”、“依前”,便覺今昔事雖略同而情迥異,沉吟嗚咽,凄怨欲絕。

  “溪雨急,岸花狂。趁殘鴉,飛過蒼茫”,是即目所見:急雨打擊著溪面,岸花隨風狂舞,無助的殘鴉飛過“蒼茫”的天空。眼中所見之景與心中之情同樣的凄迷。情緒由凄怨漸入激動,筆調也由吞咽轉為傾瀉;情之變由怨之極,辭之變與情變相適應。急雨、飛花,出現在春末或夏初:“花”字上片不用,留在這里用:“殘鴉”見出是黃昏而不是深夜,這些都是安排細致和不露針線痕跡之筆。

  “故人樓上,憑誰指與,芳草斜陽”,以景語結束敘事。在船上遠望她舊時曾居住過的房屋,已人去樓空,到這里才點出“故人”,點出二人曾同住之地。事與地皆已無人可與共同指點,所以只能孤獨自念,付諸痛嚙心胸的回憶:“芳草斜陽”,無形中更增添懷舊傷感之情,又更顯示季節、時候。情緒由激動重回凄怨,筆調也由傾瀉轉回吞咽,借景物渲染,余情無限。

  吳文英的詞一向以“秾密”著稱。這首詞時間和空間的變換較多,詞句問雖不明用轉接之辭,而脈絡極清晰密致。可見其慢詞風格也頗有特色。

  《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創作背景

  作者自鶴江(白鶴溪)坐船去南宋都城臨安,途徑蘇州東城的葑門,并在此停泊。葑門外的溪流附近,是作者和他的蘇州去妾曾經居住,同游之地,或許還是他們的定情之處,所以重經故地,喚起無限舊情,懷念之情無法自抑之中寫下了這首懷人詞。

經典花的詩詞10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

  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陜西渭南人。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瑟瑟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 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云: “古歌舊曲君休聽, 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其中《花非花》一首,頗具朦朧之美,后世詞人如歐陽修、張先、楊慎,都極為贊賞。

經典花的詩詞11

  【年代】:唐

  【作者】:尹鶚——《滿宮花》

  【內容】:

  月沉沉,人悄悄,一炷后庭香裊。風流帝子不歸來,滿地禁花慵掃。離恨多,相見少,何處醉迷三島?漏清宮樹子規啼,愁鎖碧窗春曉。

  【作者】尹鶚,成都人。事前蜀王衍,為翰林校書,累官至參卿。與李珣友善。鶚性狡黠,工詩擅詞。其詞明淺動人,簡凈柔麗。亦《花間集》中之珍品。【注釋】:

  帝子:當指妃子言。風流帝子四字,《歷代詩余》作“草深輦路”。三島:泛指仙境。【賞析】沉沉月夜,悄無聲息。落花遍地而“帝子”不歸。使人愁鎖碧窗,離恨滿懷。又聽得杜鵑聲聲,隔窗傳來,更增人愁思。這首詞,抒寫了寂寞冷清的宮廷生活。詩人寫景抒懷,寄寓良深。《全唐詩話》:尹鶚工小詞,有《滿宮花》云“月沉沉,人悄悄”云云。蓋傷蜀之亡也。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寫宮怨。詩人身值亂離,懷人戀闕,每緣情托諷。宛轉、清麗。張叔夏《詞源》:參卿詞,以明淺動人,以簡凈成句者也。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綺麗風華,仿佛仲初宮詞。

經典花的詩詞12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

  長江東,長江西。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

  譯文

  看著花兒像你一樣,柳枝像你一樣;花兒柳枝已青的春天,人卻要別離,低下頭不禁流下兩行清淚。

  長江的東邊,還有那長江的西邊,兩岸的鴛鴦在東西兩處飛舞著,(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再次相逢呢?

  注釋⑴長相思:詞牌名。唐教坊曲。《古詩十九首》有“客從遠方來 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作者未知)得名。又名《雙紅豆》、《憶多嬌》。

  ⑵花柳:花和柳。《楚辭·九歌·少司命》:“悲奠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唐,杜甫《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步展隨春風,村村白花柳。唐,聶夷中《勸酒》詩之二:“人間榮樂少,四海別離多。”

  ⑶鴛鴦(yuān yāng):本鳥名,此比喻恩愛夫妻。漢·司馬相如《琴歌》之一:“室邇人遐獨我腸,何緣交頸為鴛鴦。”唐,溫庭筠《南歌子》:“不如從嫁與,作鴛鴦。”

  ⑷幾時:什么時候。唐·杜甫《天末懷李白》:“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宋·蘇軾《儋州》詩之二:“荔枝幾時熟,花頭今已繁。”

  賞析/鑒賞

  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詞人任夷陵縣令。時年歐陽修30歲,曾經洛陽的奢華生活與現實偏遠冷清的夷陵生活形成反差,而今又在長江邊送走心愛的人,兩地分離,不知何時相見,看著江邊的花兒和兩岸鴛鴦成雙地飛舞,被貶失意加上離別相思之情,于是作此《長相思·花似伊》以表。

  詞的上闋從眼前所見流水寫起,并且目送遠波,想象這流水將流到瓜洲渡和長江匯合,再想到吳中(江南)的山也面帶愁容,正是花繁柳茂的時節,花如人,柳如人,正在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卻要別離了。實則深切懷念遠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從吳地歸來,過瓜洲古渡,溯流北上與自己相會,但同樣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復回的,隨之南下的愛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樣,永遠離開了他。伊人面若桃花眉似柳,正楚楚可憐地低頭泣下,原來是因心上人即將離別而黯然神傷。

  于是就在下闋抒發了自己的相思之痛,戀人被大江分隔,一個住長江頭,一個在長江尾,仿佛是兩岸的鴛鴦兩處飛,相逢機會知道等到什么時候?這位“花柳青春”的妻子就只好“低頭雙淚垂”了。綿綿相思之情,盡在結句的設問之中。

  這是一首抒寫離別之情的.作品。描寫一對青春別離的夫婦,別后妻子會產生無窮無盡的思念,并亟盼早日與丈夫相逢團聚。短短幾句,把歸人行程和愁怨的焦點都簡括而又深沉地傳達了出來。盡管佳人已去,妝樓空空,可作者還是一片癡情,終難忘懷。 全詞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征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生的綿綿的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味,更加抒發悠悠不盡的“思”和“恨”。

經典花的詩詞13

  梔子花是原產于我國的一種常綠灌木,為重要的庭院觀賞植物。梔子花的花香芬芳馥郁,清馨雅致,為古代的文人所喜愛,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歌頌和贊美梔子花的瑰麗詩篇。在這梔子花吐香溢芳的日子里,讓我們捧讀詩書,吟誦一下跟梔子花有關的佳詞麗句,在古詩詞中去欣賞和領略一番古人是怎樣描繪梔子花的,倒不失為一樁樂事。

  唐代詩人王建在《雨過山村》一詩中寫道:“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詩人王建一生貧窮,沉淪困厄,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到社會最底層,了解當時社會底層人民喜怒哀樂的真實境況。整首詩通過對農村景物的“素描”來表達山村的動靜相宜之美。看似漫不經心,實為深入淺出的大家手筆,展現了一幅清新秀麗、真實自然的山村農忙景象,細細品味之,令人不禁拍手叫好。

  “蜀國花已盡,越桃今又開。色疑瓊樹倚,香似玉京來。且賞同心處,那憂別葉催。佳人如擬詠,何必待寒梅。”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的《詠梔子花》。梔子花輕輕舒展開白色的小花瓣,靜靜悄悄地散逸著既淡又濃的清香,就好像是初夏時節里乍然闖進視線的鄰家小姑娘,蹦蹦跳跳,美目顧盼生輝,笑容清麗可人。梔子花儼然是夏天裙角的精巧刺繡,嫻靜不失優雅,清淡不失高潔,宛若一幅描繪春天的中國工筆畫。

  這是明代詩人沈周的《梔子花詩》:“雪魄冰花涼氣清,曲欄深處艷精神。一鉤新月風牽影,暗送嬌香入畫庭。”詩人用生花之妙筆,從初夏最平常的景物著筆,起句即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貌似走馬觀花,恬淡無意,卻是由里及外、由深到淺,粗看是平鋪直敘,細瞧竟發現暗藏精妙,雖不敢說是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但也是平中見奇,奇從平出;令人委實不敢側目,更不敢小覷,只有嘖嘖稱奇的份了。

  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的《梔子》一詩是這樣寫的:“梔子比眾木,人間誠未多。于身色有用,與道氣傷和。紅取風霜實,青看雨露柯。無情移得汝,貴在映江波。”在這里,詩圣杜甫對梔子花進行了客觀中肯的思考與評價,并且對梔子花的美與實用性如數家珍一般娓娓道來,詩意清新,如梔子花的'清香撲面而來,使人甚感心情愉悅。

  “疑為霜裹葉,復類雪封枝。日斜光隱見,風還影合離。”清代詩人劉灝在《詠梔子花》一詩中選材精當,詩思亦不同凡響,將梔子花比喻為霜、為雪,而“裹葉”“封枝”可見梔子花開有多么茂盛與熱鬧,斜陽光影,風去風還,錯落有致,有動亦有靜,臨池恣意傾吐清香。無盡詩美遽然現,詩不醉人人自醉,詩情畫意兩成趣,不亦樂乎莫如此。

  古人贊頌梔子花的詩詞,還有許多,不勝枚舉。而且,風格迥異,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情懷。但都是風光無限,令人神往,可謂殊途同歸;甚至,可以說是各有各的精巧、別致與傳神之美。桃花、梨花、櫻花、杏花等各種花兒都一一謝了,不知不覺間,又該輪到梔子花登上舞臺表演了,我感覺梔子花真的就好像是連接著春天與夏天的一座橋梁,一座用花的色和香味搭建起來的橋梁,讓人們不會因為季節的更替而黯然神傷。梔子花開了,香飄溢遠,芬芳歷久彌新。也許,梔子花正是在用綻放生命的方式來答謝造物主與大自然的恩賜,從而在百花盛開的時節里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經典花的詩詞14

  《贈花卿

  作者:杜甫

  原文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注釋

  1、花卿: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花敬定,曾平定段子璋之亂。卿,當時對地位、年輩較低的人一種客氣的稱呼。

  2、錦城:即錦官城,此指成都。絲管:弦樂器和管樂器,這里泛指音樂。紛紛:繁多而雜亂,形容樂曲的輕柔悠揚。

  3、天上:雙關語,虛指天宮,實指皇宮。

  4、幾回聞:本意是聽到幾回。文中的意思是說人間很少聽到。

  詩意

  錦官城里的音樂聲輕柔悠揚,

  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云端。

  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

  人間里哪能聽見幾回?

  賞析

  這首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為它只是贊美樂曲,并無弦外之音;有人則認為它表面上看是在贊美樂曲,實際上卻含諷刺,勸誡的意味。

  說是語含諷刺,耐人尋味的是,作者并沒有對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語雙關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這儼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樂曲贊美詩。“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城,即成都;絲管,指弦樂器和管樂器;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的,這里卻用來比狀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樂曲,這就從人的聽覺和視覺的通感上,化無形為有形,極其準確、形象地描繪出弦管那種輕悠、柔靡,雜錯而又和諧的音樂效果。“半入江風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樣的寫法:那悠揚動聽的樂曲,從花卿家的宴席上飛出,隨風蕩漾在錦江上,冉冉飄入藍天白云間。這兩句詩,使讀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樂曲的那種“行云流水”般的美妙。兩個“半”字空靈活脫,給全詩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樂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嘆說:“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天上的仙樂,人間當然難得一聞,難得聞而竟聞,愈見其妙得出奇了。

  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后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夸,是遐想。因實而虛,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贊譽到了極度。

  然而這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長的。這可以從“天上”和“人間”兩詞看出端倪。“天上”,實際上指天子所居皇宮;“人間”,指皇宮之外。這是封建社會極常用的雙關語。說樂曲屬于“天上”,且加“只應”一詞限定,既然是“只應天上有”,那么,“人間”當然就不應“得聞”。不應“得聞”而竟然“得聞”,不僅“幾回聞”,而且“日紛紛”,于是,作者的諷刺之旨就從這種矛盾的對立中,既含蓄婉轉又確切有力地顯現出來了。

  宋人張天覺曾論詩文的諷刺說:“諷刺則不可怒張,怒張則筋骨露矣。”(《詩人玉屑》卷九引)杜甫這首詩柔中有剛,綿里藏針,寓諷于諛,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處。

經典花的詩詞15

  1、最美麗的地方就是花瓣和花蕊了,有些顏色是白色的,也有些顏色是粉色的,摸上去絲絲滑滑像剛出生的小寶寶的小臉蛋,花蕊的形狀像一根根黃色的小棒,被微風一吹,牡丹花左右搖晃,還招來了許多的蜜蜂和蝴蝶。

  2、屋外那一墻牡丹,今天依舊灼眼,她的色彩是血的殷紅,她千百年的象征。我從不愛它的美,只是驚訝于它生命的火熱。

  3、牡丹花,色香都絕。五彩繽紛的色澤,有紅、黃、藍、白、粉墨、綠、紫,超越百花。即使花色同為紅花,有的如似丹,有的像火,有的卻似紅瑪瑙那樣晶瑩;同為白花,有的似冰,有的若銀,有的宛如白玉。花香沁人肺腑,令人陶醉。牡丹被譽為“花中之王”。

  4、置身于這些雍容華貴的牡丹花叢中,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嬌艷的牡丹花,穿著紅艷艷的衣裳,站在陽光里,像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又似五月的石榴花,隨著微風翩翩起舞。這時,蜻蜓飛過來了,蝴蝶飛過來了,它們都在爭先恐后地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魚兒在我的腳下游走,悄悄地告訴我昨夜里所做的美夢……

  5、這么多的各種各樣的牡丹,一叢叢,一簇簇,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剛剛綻開,有紅色的、黃色的、黑色的等等。而最美的就是那名叫“火煉金丹”的紅牡丹了,那鮮艷的花朵似紅蓮映水,紅得耀眼。微風吹來,片片花瓣像是一只只美麗的蝴蝶,正在向世人炫耀著它們那千嬌百媚的姿容。那美啊,簡直醉酷了我的心。

  6、牡丹的花葉子像剛出生的寶寶的小手掌,幾棵牡丹盛開了,像粉紅的小碗。很多很多的花瓣一層一層的像沙裙。我湊上去,一股香味鉆進了鼻子里……啊——太香了!

  7、又過了一個月,牡丹開放了,那粉色的花朵有小碗般大小,一朵花的直徑達到了十幾厘米,層層疊疊的花瓣簇擁在一起,讓人訝異它怎么就積蓄了那么多的熱情。誰能說它不是呢它積蓄了一秋,一冬的精氣,經歷了一春的努力,如今,它要轟轟烈烈地迸發出來,看哪,花朵縱情怒放,如排山倒海驚天動地,那么恣意,宏偉,那么壯麗,浩蕩。它不開則已,一開便傾其所有,開個傾國傾城,讓人面對牡丹,除了贊嘆,膜拜,都不知道該干什么了。

  8、轉眼間,春天到了,接受了春風的吹拂,春雨的滋潤后,那牡丹仿佛一夜間清醒過來,沒過一個月,那芽已脹了一倍有余,接著便抽枝長葉,以后它的生長速度更是驚人,葉子一片片長了出來,到三月份,滿樹綠油油的,而花苞也悄然挺立枝頭,鼓鼓的,傲傲的我仔細數了起來,可數了幾遍,結果都不相同。這時,公公走了過來:"不要這么數,牡丹的一個葉芽長出一個枝杈,一個枝杈只有一個花苞。"是嗎我半欣半疑,又數起來,果真如此!

  9、我跑過去一看,呀!它羞得垂下了頭,彎下了腰,如害羞的小姑娘,讓綠葉哥哥遮住它;旁邊還有一朵白牡丹,它傾斜著身體,高高的抬起頭,用白色的一個貼著一個的桃心花瓣向人們獻媚;對面還有一個瘦高瘦高的大個子,看,他多驕傲,直挺著腰,用淡黃色的花瓣花盤碩大的花,盡情地綻放著它的笑容:左面還有一朵金黃色的正在熟睡的“小寶寶”,讓綠葉保護著自己,害怕雨水和太陽傷及它的身體;緊挨它的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五顏六色,千姿百態的牡丹花讓我眼花繚亂,游客們的贊嘆聲更是不絕于耳。

  10、牡丹花沒有梅花那樣堅強,沒有菊花那樣楚楚動人,但它依然非常自信,它生長在百花齊放的春天,和其它花兒們爭奇斗艷。之所以牡丹是我們的花中皇后,是因為它有勇于挑戰的精神,才會成為花中皇后,它有一個信念,無論做什么事情必須要贏,不能輸。這樣的行為令我驚訝。

  11、是的,牡丹很嬌貴,必須要有適合的環境,才會開得很旺盛。可是,正因為這樣,牡丹才開得格外美麗,瞧,那一朵朵開得正艷的牡丹花,一片片花瓣緊湊地挨在一起,一層一層地,緊緊地裹住中間的花蕊。花的顏色也是多種多樣的,有黃的、紅的、白的、粉的、淡紫的、甚至還有墨綠色的。牡丹通常是在百花齊放的春天開放,它給人的感覺是十分自信,敢于和其他的花朵爭芳斗艷。因此才被人們稱贊為“國色天香”。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詩中也曾有過“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樣的感嘆。

  12、牡丹花的顏色特別吸引人!有大紅的,紅得像一團火;有水紅的,有粉紅的',它們都嬌艷艷的,像美麗的小姑娘。還有深紅的,紫紅的。最引人注目的要數紫紅的“黑牡丹”了,因為它紅得太深了,就像黑色的了,所以叫黑牡丹,這可是很名貴的花,是育花員精心培育出來的。

  13、牡丹的葉子是綠色的,形狀像楓樹葉,像大掌。幾場春雨過后,來到這里你會看見幾顆晶瑩的露珠靜靜地躺在葉子上,懶洋洋地曬太陽,被春風一吹,露珠從葉子上滑落下來,像小孩子在玩滑滑梯似的。

  14、牡丹的莖又細又短,老干可達3米,枝葉特別茂盛。它的葉子又扁又短,綠得好像就要底下來似的。每當到了百花盛開的四月份,杜丹就像成了花的海洋。那里的花顏色各異,花朵碩大,花瓣肥厚,花蕊也非常多。有紅色的、黃色的、白色的、粉色的……紅的似火,黃的似金,粉的似霞,白的似玉………

  15、牡丹不象梅花在冬天里一枝獨秀,也不象一些野花野草一樣默默無聞。她努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和其他的花兒組成一幅春天的畫卷。牡丹與百花一起爭芳斗艷,從眾花中脫穎而出,成了“花中之王”。牡丹花不是“矮子里面挑將軍”,她打敗了眾多有實力的對手,當之無愧地擁有“花中之王”這個稱號。她不象秋冬季節開放的花一樣,無法與春天的眾花一較高下。牡丹之所以沒有生長在秋冬季節是因為她相信自己比春天的百花都要優秀。她秉直著“要做就做最好”的信念。自己既然開了。就要開得漂亮,要展示出最好的一面,所以牡丹才為人們廣為傳頌。

  16、剛到牡丹園門口,遠遠的便看見一道五彩繽紛的云霞出現在眼前;再走近一些,那云霞又變成了一座座起伏的五彩山;走到跟前,才看清了,原來是好大的一片牡丹花。真美啊!

  17、一陣微風吹過,陣陣清香便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最綠的牡丹是“豆綠”,它的顏色近似葉綠;最黑的牡丹是“冠世黑玉”,它的顏色是深紫發黑;花瓣最多的牡丹要數“魏紫”,約有六七百片花瓣;最紅的牡丹是“火煉金丹”,它的顏色近似國旗紅;最藍的牡丹是“藍田玉”,是粉里透藍;最佳的間色牡丹是“二喬”,它一朵花上兩種顏色。

  18、牡丹花的姿態很多,有的花瓣兒才展開兩三片,小露珠正在它身上打滑梯;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燦爛的笑臉,好像在熱烈歡迎游客的到來;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就要破裂似的。

  好詞摘抄:

  國色天香,雍容華貴,姚黃魏紫,魏紫姚黃,富麗端莊、芳香濃郁,富貴吉祥,繁榮昌盛

【經典花的詩詞】相關文章:

經典花詩詞04-23

與花的詩詞05-15

描寫花的詩詞01-21

經典花唯美詩詞04-01

有關花的詩詞04-02

花的古典詩詞08-23

花的古典詩詞[精選]10-20

花唯美詩詞07-04

與花的詩詞[通用]05-1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婷婷丁香中文在线综合一区 | 午夜在线视频影院 | 了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 午夜福利亚洲一线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激情国产一区 |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