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gǔ lǎng yuè xing
古朗月行
xiǎo shí bú shí yuè ,hū zuò bái yù pán 。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yòu yí yáo tái jìng ,fēi zài qīng yún duān 。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xiān rén chuí liǎng zú ,guì shù hé tuán tuán 。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bái tù dǎo yào chéng ,wèn yán yǔ shuí cān ?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古朗月行全詩帶拼音 古朗月行古詩1
chán chú shí yuán yǐng ,dà míng yè yǐ cán 。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yì xī luò jiǔ wū ,tiān rén qīng qiě ān 。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yīn jīng cǐ lún huò ,qù qù bú zú guān 。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yōu lái qí rú hé ?qī chuàng cuī xīn gān 。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譯文: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它稱為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著雙腳嗎?月中的桂樹為什么長得圓圓的?
白兔搗成的仙藥,到底是給誰吃的呢?
蟾蜍把圓月啃食得殘缺不全,皎潔的月兒所以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天上人間免卻災難清明安寧。
月亮已經淪沒而迷惑不清,沒有什么可看的不如遠遠走開吧。
心懷憂慮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慘悲傷讓我肝腸寸斷。
注釋:
1、團團:圓圓的樣貌。
2、疑:懷疑。
3、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來源:《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于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武帝內傳》稱王母為“玄都阿母”。
4、凄愴:悲愁傷感。
5、去去:遠去,越去越遠。
6、呼作:稱為。
7、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白兔老是忙著搗藥,究竟是給誰吃呢?言外有批評長生不老藥之意。問言,問。言,語助詞,無實意。與誰,一作“誰與”
8、淪惑:沉淪迷惑。
9、天人:天上人間。
10、蟾蜍:《五經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蟾蜍,傳說月中有三條腿的蟾蜍,所以古詩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詩中蟾蜍則另有所指。
11、圓影:指月亮。
12、陰精:《史記·天官書》:“月者,天地之陰,金之精也。”陰精也指月。
13、羿:我國古代神話中射落九個太陽的英雄。《淮南子·本經訓》記載:堯時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頭的“烏”即日,《五經通義》:“日中有三足烏。”所以日又叫陽烏。
14、仙人垂兩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樹。當月亮初生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只腳,月亮漸漸圓起來,就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仙人,中國神話傳說中為月駕車之神,叫舒望,又名纖阿。
15、白玉盤:指晶瑩剔透的白盤子。
賞析一:
這首詩描述了李白小時候對月亮的理解。一方面,他覺得月亮上有桂樹與玉兔,有蟾蜍和后羿這些傳說,對月亮無限的向往;另一方面,他又擔心月亮會被傷害,憂心之余,卻不能做什么來挽救,不禁感到肝膽俱損,悲痛不已。“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簡單直白,道出了一顆天真的童心。
你小時候對月亮的理解是什么?你聽說過玉兔搗藥的故事么?我們已經講了很多關于月亮的詩了,想一想誰的詩句最讓你覺得月亮是美妙的呢?
有一個成語叫做“返老還童”,就是說人老之后,就會像童年時那樣簡單、心地純潔。很多人在成年之后,也都期望回到童年再去感受那種無憂無慮的時光,而很多大作家到了晚年,寫出來的作品都像李白的《古朗月行》一樣,淳樸真誠。難道人真的是從童年回到童年嗎?其實最值得珍惜的,是一種純正、簡單的生活態度,任何人在任何階段都能夠擁有。
賞析二:
趣味而又絕佳的詩作,莫過于李白的《古朗月行》,尤其是詩的前四句,生動幽默,浪漫神奇,入選小學語文教材,能引起孩童對古詩的熱愛。但賞析整首詩,卻是詩人憂國憂民的絕佳詩作。
詩人先是寫出少兒時期對月亮幼稚而又完美的認識。幼小的時候不明白明月為何物,便稱它為掛在天空中的白玉盤。懷疑它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云上邊。
前四句詩,把兒童的天真、好奇的特點生動地表現了出來,語言質樸,比喻趣味,充滿了神奇的遐想。
詩人繼續發揮神奇的想象力,嫦娥、玉兔、桂樹俱在明月上,悠閑自在,一句“誰與餐”又透出一絲寂寞。運用這一神話傳說,描繪出了月亮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隨即筆鋒轉折。自古“月有陰晴圓缺”,詩人認為月未盈滿,是被丑陋的蟾蜍吃掉了。誰能拯救受到傷害的月亮詩人想起了遠古英雄“后羿”。后羿曾力挽狂瀾,救人民于水火。
但英雄能來嗎
詩到結束,英雄沒有出現,月亮繼續被侵蝕,詩人無可奈何,失望至極。他想走,不想看著正在被傷害的月亮,但又不忍一走了之,內心矛盾重重,憂心如焚。
偉大的李白!憂國憂民的李白!他看到了大唐盛世下奸臣當道,貪官橫行,這些丑陋的蛀蟲正在腐蝕大唐的基石。
李白想化身成神話里的英雄,“萬里煙塵一劍掃”,可惜報國無門,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望月興嘆。
全詩以兒童趣味的想像開篇,以憂憤無奈之情結尾,清新俊逸,富有魅力,發人深思,是一篇絕佳的詩作。
賞析三:
這是一首樂府詩。“朗月行”,是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鮑照有《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李白采用這個題目,故稱《古朗月行》,但沒有因襲舊的資料。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經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
詩中前四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以“白玉盤”、“瑤臺鏡”作比喻,生動地表現出月亮的形狀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十分新穎趣味。“呼”、“疑”這兩個動詞,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這四句詩,看似信手寫來,卻是情采俱佳。
然后,又寫月亮的升起:“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古代神話說,月中有仙人、桂樹、白兔。當月亮初升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只腳,而后逐漸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看見一輪圓月,看見月中白兔在搗藥。詩人運用這一神話傳說,寫出了月亮初生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然而好景不長,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蟾蜍,俗稱癩蛤蟆;大明,指月亮。傳說月蝕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嚙食而殘損,變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表現出詩人的感慨和期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一個,使天、人都免除了災難。詩人在那里引出這樣的英雄來,既是為現實中缺少這樣的英雄而感慨,也是期望能有這樣的英雄來掃除天下。
然而,現實畢竟是現實,詩人深感失望:“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月亮既然已經淪沒而迷惑不清,就沒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開吧。這是無可奈何的辦法,心中的憂憤不僅僅僅沒有解除,反而加深了:“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詩人不忍一走了之,內心矛盾重重,憂心如焚。
這首詩,大概是李白針對當時朝政黑暗而發的。唐玄宗晚年沉湎聲色,寵幸楊貴妃,權奸、宦官、邊將擅權,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詩中“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似是諷刺這一昏暗局面。沈德潛說,這是“暗指貴妃能惑主聽”。(《唐詩別裁》)然而詩人的主旨卻不明說,而是通篇作隱語,化現實為幻景,以蟾蜍蝕月影射現實,說得十分深婉曲折。詩中一個又一個新穎奇妙的想象,展現出詩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辭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發人深思,體現出李白詩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風格。
【古朗月行】相關文章:
古朗月行古詩詞鑒賞01-25
《古朗月行》古詩詞鑒賞04-04
古銀杏作文04-03
古巷的作文06-05
古村游玩作文01-24
追憶古柳下04-14
古對今教學反思04-22
千古經典詩詞01-08
《古對今》優秀說課稿06-21
美麗的塘朗山作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