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兩首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課程標準指出:古詩的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生命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和巨大潛能。”因此,古詩的教學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體驗。
本課教學,我從學生已有的基礎入手,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交流、背誦、畫畫,了解詩的意思,體驗詩的意境。注重個體差異,注重情感體驗,收到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對一年級的孩子而言,他們最喜歡的就是故事性強、有情節的內容。古詩的學習一般很難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而《所見》這首古詩恰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是故事,也是古詩。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個關系,引導學生快樂地學習。小孩子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愛動腦筋,因此,教學中設計了好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注重喚醒孩子的生活體驗,都是孩子感性區的話題,如:他捉蟬時的表情會怎么樣?他能捉到蟬嗎?讓他們從牧童身上發現自己身上活潑機靈的影子,從自己身上感受牧童機智可愛的形象。
在引導學生學習《小池》的時候,我充分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習的過程中,給學生一個獨立學習的空間,用撥動孩子心弦的話語激發情感,鼓勵他們主動地閱讀詩歌,積極地思考,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學生的發言及反復的誦讀中,能夠感受到學生對小詩以及詩歌所描繪的初夏景色的喜愛之情已經被調動了起來,他們用優美的語句描述著在閱讀、想象之后頭腦中所出現的美麗景象,這時學生的想象力及語感均能通過誦讀詩文盡情地表達。學生對詩歌的喜愛、對美好自然的喜愛之情也得到了陶冶。這樣的設計給“讀讀背背”這一貌似單調的訓練形式賦予了新的理念與教學方法,為學生在今后的閱讀中積累、感悟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古詩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古詩的教學反思07-18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08-30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11-02
《古詩》課后教學反思11-03
【精品】古詩的教學反思07-18
聽古詩教學反思02-17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02-18
乞巧古詩教學反思07-29
《古詩詞》教學反思09-20
(精選)古詩的教學反思15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