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驚蟄》古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驚蟄》古詩1
《春游即事》
清初 · 毛奇齡
江郭看新柳,山亭數落梅。
鳴蛙當晚日,驚蟄動春雷。
野氣蒸車幔,鄉心入酒杯。
津橋臨眺遠,燈火莫相催。
《花朝喜晴是日驚蟄》
清 · 吳綺
霽色佳辰好,山窗尚薄寒。
草痕將次第,花信已平安。
粉蝶經時見,銀蟾著意看。
欣欣應有望,春事待憑欄。
《上已日》
清 · 彭孫遹
落英細草滿沙汀,三月春殘柳未青。
裙屐久埋驚蟄雨,園林初展護花鈴。
祓除故事傳京洛,觴詠風流見典型。
今昔興懷多愴恨,不堪重問蕺山亭。
《春晚過滄浪亭四絕句 其四》
清 · 宋犖
虎丘歌板中秋夜,元墓梅花驚蟄時。
不似此亭多古意,到來先辦一篇詩。
《山中即事十二首 其四》
清 · 張英
烈侯祠畔酒旗斜,谷口深林處士家。
一雨才過驚蟄節,溪山到處是梅花。
《看耘》
清 · 姚燮
驚蟄聞早雷,碧川動蛙意。
晨立看野耘,闊天爽嵐氣。
新地如沐苔,穎發土膏膩。
亂后防歉年,農心有馀厲。
耕牛半入寇,人眾力難替。
荒荒附郡田,不止千頃廢。
把犁猶得勞,餓骨已免棄。
愿操十倍豐,儲償積逋稅。
《驚蟄出游見櫻桃盡開(辛亥)》
清 · 鄭珍
已見櫻桃發,仍餐苜蓿鮮。
我從何日到,記別菊花前。
去國無千里,辭山忽半年。
或應嘗野贈,還試顆勻圓。
《田家即事》
清 · 宋書升
春林帶殘照,歸鴉黑似漆。
田家風味清,家人聚其室。
共為生計謀,絮語何瑣悉。
今年較去年,驚蟄先五日。
明日早燒菑,種我三畝秫。
小兒方能言,牽衣還捉膝。
笑語阿爺看,屋角犁星出。
《二月初一日雪中作(癸丑)》
清末 · 鄭孝胥
驚蟄昨已過,草根青欲活。
北風忽一怒,作此漫天雪。
散花塞空際,著地亦不滅。
松竹各離披,殘梅亦妍絕。
樓窗明耀眼,終夜疑月出。
凍云壓曙光,日氣為之奪。
密林如蘸粉,淡墨妙新潑。
庭除止勿掃,獨賞留皓潔。
寒雀何毰毸,聚語俄驚瞥。
欲為體物語,鹽絮孰工拙?
不須效白戰,誰可假寸鐵?
《喝火令》
清·顧太清
己亥驚蟄后一日,雪中訪云林,歸途雪已深矣。遂拈小詞,書于燈下。
久別情尤熱,交深語更繁。故人留我飲芳樽。已到鴉棲時候,窗影漸黃昏。
拂面東風冷,漫天春雪翻。醉歸不怕閉城門。一路瓊瑤,一路沒車痕。一路遠山近樹,妝點玉乾坤。
《新筍出林為風所折》
明代:朱誠泳
籜龍驚蟄出墻東,一夜寒聲滿地空。
造化未應偏妒物,錦繃初脫不禁風。
《社日豋采石磯太白樓 其二》
近現代:吳世昌
隱隱雷驚蟄,蒼蒼霧掩洲。
土風恣野哭,社燕借歸舟。
不向高岑望,寧知天意愁。
作歌嗟逝水,豈獨供離憂。
《賀洪錦溪出世雁山能仁》
宋代:釋紹曇
冷泉二月雷驚蟄,燒尾金鱗化作龍。
拖去鼻頭涓滴水,洗清雁宕幾千峰。
《燕居十六首》
宋代:彭龜年
冬月不啟壁,深慮驚蟄蟲。
物方全性命,如我愛吾宮。
《城下種竹今春極有佳筍》
宋代:劉敞
環城密筱舊檀欒,春筍新成幾萬竿。池上龍蛇驚蟄起,軍中矛戟繞營看。
烏啼窈窈千重碧,風過蕭蕭五月寒。緩帶輕裘容自暇,屨綦多向此林端。
《秦樓月浮云集》
【宋代】范成大
浮云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
拂墻濃杏燕支濕。燕支濕。
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驚蟄日雷》
【宋代】仇遠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并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觀田家》
【唐代】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義雀行和朱評事》
【唐代】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云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答陳珽主簿》
【宋代】劉克莊
主簿佳公子,何曾染綺紈。
果能磨鐵硯,真可歃銅盤。
君壯雷驚蟄,吾衰月闕團。
家貧無寶貝,珍貺欲酬難。
《引退偶吟五首 其五》
清 · 張英
小庭風月喜無邊,芳序才過驚蟄天。
寄語梅花須晚放,君恩留與度寒年。
《將歸》
清 · 張英
松葉青青草放芽,山童相報客還家。
才過驚蟄無多日,猶有殘梅晚著花。
《摸魚兒四首 其一》
清 · 高士奇
怨東君掯晴勒暖,窗前梅信無耗。
非關節氣今年晚,正月匆匆過了。
頻問道,有幾處,橫梢低樹經春好。
蕊單萼小,縱翠羽難窺,
黃蜂怎逞,林下冷煙悄。
還立向,野岸溪橋懊惱,一枝臨水空照。
誰言驚蟄花期近,偏覺十分寒峭。
傾宿,又且自,殷勤相勸輕調笑。
瓶傾斝倒,倘杏靨調勻,
桃腮暈透,知爾恨多少。
《驚蟄前一夕大雪壓折庭梅一椏》
清初 · 查慎行
驚蟄庭梅發,方當爛熳期。
橫遭連夜雪,壓折近窗枝。
枯菀原關數,猗儺詎有知。
老翁為蚤起,惆悵獨移時。
《驚蟄后二日雷雨大作》
清初 · 查慎行
天地久閉藏,云雷動盈滿。
豈其震群蟄,端用起我懶。
晨興拓窗望,雨腳垂箭簳。
戶戶煙氣微,村村農事緩。
園中菜罕茁,野外麥猶短。
饑饉適薦臻,桑榆乏馀暖。
婢依懸釜立,童負濕薪返。
一老方坐慚,得餐寧論晚。
《夢橫塘·丁巳驚蟄日書感》
民國 · 周岸登
病余疏酒,夢里驚春,瑣窗塵暗瑤瑟。
短約無憑,悄不記銅駝坊陌。
神鏡霾云,藥娥歸海,晚煙愁碧。
但零歌剩舞,斷續猶聞,朝元路,層霄隔。
衡端燕雀爭平,聒羈人倦耳,冷淚偷滴。
怪煞東風,偏誤卻彩鸞消息。
更誰與敷紅寫翠。
斗草籌花競春色。
雁羽差池,子規啼恨,滿江南江北。
《人日驚蟄前數日大雪寄孫奇父韓叔夏》
宋代:胡寅
臘雪不溉旱,天公念嘉生。
稚春乃祁寒,號令如冬行。
栗烈鼓噫氣,碎訇動霆聲。
初疑雨翻盆,旋覺霰灑甍。
暫止俄并集,中宵遽開明。
衾裯起棱角,屏幌同戶楹。
淅淅紙窗戰,鐺鐺銅漏驚。
雞寒罷曉唱,雅凍猶晨鳴。
驚戒臧獲起,吹噓燎爐頳。
開關醉魂醒,倚杖詩思清。
便欲披鶴氅,豈思飲銀鐺。
空蒙勢轉盛,飛舞祥爭呈。
月池方漫汗,潮山天崢嶸。
詎應柳皆絮,卻訝梅始英。
荊璞羞處獻,藍田遣誰耕。
塵埃爭受洗,糞壤叨蒙榮。
《清溪松陰圖》
明代:唐寅
長松百尺蔭清溪,倒影波間勢轉低。
恰似春雷未驚蟄,髯龍頭角暫皤泥。
《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宋代: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云笈簽。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菩薩蠻(春雨)》
宋代:蕭漢杰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水龍吟 壽族父瑞 堂是日驚蟄》
【宋代】吳存
今朝蟄戶初開,一聲雷喚蒼龍起。
吾宗仙猛,當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頰銀須,胡麻飯飽,九霞觴醉。
愛青青門外,萬絲楊柳,都捻作,長生縷。
七十三年閑眼,閱人間幾多興廢。
酸堿嚼破,如今翻覺,淡中有味。
總把余年,載松長竹,種蘭培桂。
待與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霽。
《驚蟄》
春雷隆隆萬物長,黃鸝鳴柳壘高倉。
一片園地桃色紅,布谷聲聲茂綠濃。
《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宋 · 張元干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山房》
南宋 · 陳允平
軒窗四面開,風送海云來。
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
蝸涎明石凳,蟻陣繞山臺。
此際衣偏濕,熏籠著麝煤。
《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宋末· 舒岳祥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
《驚蟄后雪作未已阻之湖莊》
宋代:曹彥約
甲拆多應滿藥欄,跨騾心已拂輕鞍。正疑陰固仍飛雪,豈有春中卻冱寒。
啟蟄候蟲猶自閉,向陽梅子自能酸。誤成嚴冷非天意,說與人心作好看。
《冬夜觀樹影》
明代:邵寶
月樹影在地,橫斜復橫斜。
誰為水墨畫,老筆全無華。
又如春雷動,初驚蟄龍蛇。
因之得篆法,錐鐵行平沙。
海云漾雙玕,江風落孤楂。
玄冬萬景瑀,嘉此獨咨嗟。
他宵有繁陰,莫向時人夸。
《游玉泉 其一》
宋代:朱翌
坡陀石上大紳垂,踞石跏趺世慮微。奉引有春扶屐去,送歸生月帶星稀。
一時花木助歡笑,四顧風云入指揮。是日乃書驚蟄節,鳴蛙已傍小池歸。
《春分應世界漢詩同好會詩題韻限一東》
清代:陳忠平
又是一年花事好,半勻稚綠雜盈紅。梅時雨接杏林雨,破凍風催驚蟄風。
舞蝶游蜂俱綽約,漁汀鷗渚各蔥蘢。算來只有鄱湖月,落寞情懷與我同。
《冬至日聞雷》
宋代:楊時
土圭日已南,百年生有期。
新陽潛地脈,慘慘群陰微。
尚覺云氣昏,嚴飚弄寒威。
狂雷與驟雨,奔逐如喧鼙。
百蟲誤驚蟄,生理亦已虧。
向晚怒聲息,散雪交余輝。
凌寒山驛孤,持盃空自疑。
《九豐堂(戊申)》
清 · 錢載
款扉鄰曲日相陪,顧陸聞人自草萊。
西舍不遙東舍近,梅花初落杏花開。
罱泥擔糞看齊出,蔥本桑秧買旋栽。
將及春分前夜雪,早過驚蟄一聲雷。
《杏花天》
清 · 吳綃
今年一倍春光早。燕子話,杏園消耗。
馬啼踏遍青青草。惹袖東風偏好。
賀太廈羨伊飛繞。對美景歡情多少。
宵來驚蟄雷聲報。滿眼曲江花笑。
《鷓鴣天·筍》
清 · 劉琬懷
不待雷聲驚蟄過。烏鍵折土遍山阿。
青青未挺參差節,一捻春纖似琢磨。
穿石罅,渡泥窠。雞腔燕尾美如何。
只須玉版頻參透,便抵胸中成竹多。
《雨中花 出盆蘭就雨》
清 · 蔡翥
曾記去年冬日。怕煞朔風剪急。
裊裊芳蹤,退藏幽密,待取春消息。
愁里光陰容易失。轉眼又過驚蟄。
正微雨濛濛,倩人扶出,就沐猶無力。
《鷓鴣天二十二首 其十七》
清 · 奕繪
驚蟄先開薺菜花,一年春事漸繁奢。
相思河畔青青草,獨秀溪邊嫩嫩芽。
閑意態,野生涯。盈筐薦飯美無加。
世間一種甜滋味,留與高人子細夸。
《夜聞警》
【宋代】吳可
幾年官軍破郡邑,遠客孤村誰脫急。
臥聽鄰雞三鼓鳴,流言敵騎一宵及。
抱衾攜幼強趨走,復嶺重山且深入。
為聞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驚蟄。
長秋南奔苦嵐瘴,翠華連巡犯卑濕。
顧我飄零豈足念,注目寒江忘久立。
《春晴泛舟》
【宋代】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市飲》
【宋代】陸游
學道無多事,消陰服眾魔。
春雷驚蟄戶,海日浴鯨波。
大勇收全勝,靈襟襲太和。
何妨會稽市,取酒獨酣歌。
《聞蛙》
【宋代】趙蕃
驚蟄已數日,聞蛙初此時。
能如喜風月,不必問官私。
《游景仁東園》
【宋代】蘇轍
新春甫驚蟄,草木猶未知。
高人靜無事,頗怪春來遲。
肩輿出東郊,輕裘試朝曦。
百草招生意,喬松解寒姿。
尺書招友生,冠蓋溢通逵。
人生瞬息間,幸此休暇時。
濁酒論浮蟻,嘉蔬薦柔荑。
春來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
松筠自擁蔽,里巷得游嬉。
鄰家并侯伯,朱門掩芳菲。
畦花被錦繡,庭檜森旌旗。
華堂絢金碧,疊觀凝煙霏。
仿佛象宮禁,蕭條遠喧卑。
徐行日一至,何異已有之。
都城閉門早,眾客紛將歸。
垂楊返照下,歸騎紅塵飛。
但卜永日歡,未與清夜期。
人散眾囂絕,庭空星斗垂。
安眠萬物外,高世良在茲。
《驚蟄后雪訪徐孟堅不遇坐待甚久》
宋代:曹彥約
忽忽弄明珠,紛紛擁塞酥。
都忘春老大,復作冷工夫。
甲拆遲先達,芳菲約后圖。
興來還興盡,呵手復須臾。
《驟雨》
宋代:陸文圭
絳帳虛堂設,檐牙雨驟傾。
已過驚蟄日,未聽候蟲聲。
向晚飛蚊出,偏工傍耳鳴。
山靈戲窮士,邀喝夜相迎。
《魏倅同杜仲高游黃龍洞次韻》
宋代:王炎
風流別駕臨苕溪,行廚攜客尋幽奇。
五湖浩蕩三江永,綠凈不知凡幾頃。
憑高縱望心目開,便可一傾三百杯。
疑與塵寰不同宇,彈壓風光須妙語。
只恐揮毫驚蟄龍,金相玉質音玲瓏。
《次韻酬昌秋俠見貺之句》
宋代:孔武仲
讀君詩句骨毛寒,直恐吟來得意難。
劃若震雷驚蟄戶,爛如奎宿照云端。
鋒芒剸截昆山玉,意氣騰凌大海瀾。
欲識詞源最清處,露珠新滴水精盤。
《安濟橋》
宋代:杜德源
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
坦途箭直千人過,驛使馳驅萬國通。
云吐月輪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東。
休夸世俗遺仙跡,自古神丁役此工。
《三月二日過陳處士家為題眠松圖》
明初 · 宋禧
驚蟄已過寒食近,元龍樓上看眠松。
春來雷雨雜冰雪,凍合深山留臥龍。
作畫興隨陰壑迥,吟詩愁對暮云濃。
子規啼處同誰聽,花落芙蓉第一峰。
《驚蟄夜大風雪落驚寢》
明 · 胡儼
急霰灑窗紙,飆風翻竹枝。
劃然衾覺冷,正是夢醒時。
曉起瓦皆白,春回花不知。
老來肌骨瘦,無那被寒欺。
《贈戴竹堂》
明 · 陳鏊
瑯玕萬個繞堂前,開卷悠然勝輞川。
金影碎籠檐外月,玉聲清和石間泉。
翠禽啼處煙如錦,紫籜栽來雪尚鮮。
霹靂一聲驚蟄起,龍孫高插碧云邊。
《驚蟄前聞雷》
清初 · 彭孫貽
正月驕陽伏太陰,疾雷破壁下遙岑。
久居壞戶隨蟲蟄,細檢農書禳歲祲。
柱礎出云屯宿雨,籜龍驅筍補疏林。
天威似欲祛魑魅,未許蛟螭遂陸沉。
《西江月(春雷)》
清初 · 陸求可
半夜雷車驚蟄,初春雨腳穿江。
梅花應已滿山香。急駕蘭橈畫槳。
一帶青山如沐,半灣綠水停航。
白云渺渺雪茫茫。明月天連紙帳。
《奉和御製中和》
宋代:楊億
佳節更春晦,長標令甲名。
天淵搖綠浪,仙杏吐丹榮。
連皷將驚蟄,高枝已變鶯。
云謠傳下土,漢曲被新聲。
《賦得將有事于西疇送王中丞致仕》
明代:邊貢
發春驚蟄始,土脈動淵泉。時雨宵既零,浮陽藹平阡。
夙興飾耒耜,驅牛登廣原。竭茲畎畝力,感彼農父言。
穡事依東作,天時易流愆。南鄰有逸夫,日晏高枕眠。
四體茍不勤,何以窮歲年。
《盧知州宜興秩滿以避》
元代:謝應芳
我思陽羨茶,初生如粟粒。州人歲入貢,雷霆未驚蟄。
天荒地老今幾年,春歸又聞啼杜鵑。山中靈草化荊棘,白蛇何處藏蜿蜒。
玉山先生一寸鐵,欲刳妖蟆救明月。丹霄路斷肝腸熱,還憶茶甌飲冰雪。
我思惠山泉,長流無古今。瓶罌走千里,煮茗清人心。
《詠廿四氣詩驚蟄二月節》
唐代:元稹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時候爭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春日雜興五首》
宋代:陳棣
料峭寒猶薄,陰云帶晚煙。
雨催驚蟄候,風作勒花開。
日永消香篆,愁濃逼酒船。
為君借余景,收拾賦新篇。
《驚蟄》古詩2
1、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
2、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
3、春雷已驚蟄,猶以寒自疑。
4、劃若震雷驚蟄戶,爛如奎宿照云端。
5、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6、又如春雷動,初驚蟄龍蛇。
7、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
8、雷雨還驚蟄,潛藏重發牙。
9、只恐揮毫驚蟄龍,金相玉質音玲瓏。
10、為聞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驚蟄。
11、百蟲誤驚蟄,生理亦已虧。
12、連皷將驚蟄,高枝已變鶯。
13、遲日照高嶺,新雷驚蟄龍。
14、驚蟄已數日,聞蛙初此時。
15、浮云集。輕雷隱隱初驚蟄。初驚蟄。
16、杏花驚蟄寒,唾壺敲欲破。
17、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18、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19、春雷驚蟄戶,海日浴鯨波。
20、新春一聲雷未聞,何得龍蛇已驚蟄。
21、春柳臥生根,早雷驚蟄戶。
22、恰似春雷未驚蟄,髯龍頭角暫皤泥。
23、新春甫驚蟄,草木猶未知。
24、雨催驚蟄候,風作勒花開。
25、君壯雷驚蟄,吾衰月闕團。
26、已過驚蟄日,未聽候蟲聲。
27、冬月不啟壁,深慮驚蟄蟲。
28、冷泉二月雷驚蟄,燒尾金鱗化作龍。
29、州人歲入貢,雷霆未驚蟄。
30、是日乃書驚蟄節,鳴蛙已傍歸
《驚蟄》古詩3
1、義雀行和朱評事
(唐)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云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2、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3、聞雷
白居易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4、初年樂城館中臥疾懷歸作
孟浩然
異縣天隅僻,孤帆海畔過。
往來鄉信斷,留滯客情多。
臘月聞雷震,東風感歲和。
蟄蟲驚戶穴,巢鵲眄庭柯。
徒對芳尊酒,其如伏枕何。
歸嶼理舟楫,江海正無波。
5、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云笈簽。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6、春晴泛舟
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7、擬古
陶淵明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8、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青郊迎神
唐樂府
緹幕移候,青郊啟蟄。
淑景遲遲,和風習習。
璧玉宵備,旌旄曙立。
張樂以迎,帝神其入。
9、春雨早雷
張說
東北春風至,飄飄帶雨來。
拂黃先變柳,點素早驚梅。
樹藹懸書閣,煙含作賦臺。
河魚未上凍,江蟄已聞雷。
美人宵夢著,金屏曙不開。
無緣一啟齒,空酌萬年杯。
10、《聞雷》
白居易(唐)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11、《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舒岳祥(宋)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
12、《驟雨》
陸文圭(宋)
絳帳虛堂設,檐牙雨驟傾。
已過驚蟄日,未聽候蟲聲。
向晚飛蚊出,偏工傍耳鳴。
山靈戲窮士,邀喝夜相迎。
13、《春晴泛舟》
陸游(宋)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14、游景仁東園(節選)
蘇轍(宋)
新春甫驚蟄,草木猶未知。
高人靜無事,頗怪春來遲。
肩輿出東郊,輕裘試朝曦。
百草招生意,喬松解寒姿。
尺書招友生,冠蓋溢通逵。
人生瞬息間,幸此休暇時。
15、《安濟橋》
宋代:杜德源
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
坦途箭直千人過,驛使馳驅萬國通。
云吐月輪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東。
休夸世俗遺仙跡,自古神丁役此工。
16、奉和御製中和
宋—楊億
佳節更春晦,長標令甲名。
天淵搖綠浪,仙杏吐丹榮。
連皷將驚蟄,高枝已變鶯。
云謠傳下土,漢曲被新聲。
17、蚊雷
宋—趙時韶
朝來伏地悄無聲,入夜轟轟屋底鳴。
堪笑不能驚蟄戶,空將胡蝶夢魂驚。
18、《春晴泛舟》
宋代: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19、《聞雷》
唐代:白居易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20、春游即事
清—毛奇齡
江郭看新柳,山亭數落梅。
鳴蛙當晚日,驚蟄動春雷。
野氣蒸車幔,鄉心入酒杯。
津橋臨眺遠,燈火莫相催。
《驚蟄》古詩4
《驚蟄二月節》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時候爭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驚蟄二月節》譯文
冬至之后,陽氣上升,剛到驚蟄,韶光顯現,彌漫大地。
看那桃花,就像蜀錦,多姿多彩,絢麗綻放。天空翱翔的老鷹,知趣地離開,取而代之的是樹梢上飛來的春鳩。
春日美好的時光,爭相催促著萬事萬物。草木已開始萌芽,甚至樹芽兒也似乎按著一定的規則修剪成長。
人們為了生計,走進田間地頭耕種,處處可見他們忙碌的身影。
《驚蟄二月節》注釋
韶光:指美好的時光,多指美麗的'春光。
蜀錦:四川傳統技藝,成都標志性技藝,織造工藝細膩嚴謹,配色典雅富麗,皆有寓意。
春鳩:春天的鳩鳥。我國有綠鳩、果鳩、火斑鳩、皇鳩、金鳩、鵑鳩和斑鳩等,其中有15種鳩是中國特有物種。
催迫:催促逼迫。
矩:規則,法則。
生事:指生計;境遇。
田疇:田地。
《驚蟄二月節》賞析
首聯, 一“初”字,道出了詩人對于驚蟄節氣的喜愛。初,意味著春天的初次相見,帶著期待與期盼,一切如納蘭容若所寫的那句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一切剛剛好,一切都重新開始,一切又孕育新的希望。
頷聯,桃花,鷹化為鳩,都屬于驚蟄的三候現象。一候,桃始華:桃,果名,花色紅,是月始開。二候,倉庚鳴:庚,亦作鹒,黃鸝也。《詩》所謂“有鳴倉庚”是也。《章龜經》曰:“倉,清也;庚,新也。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詩》曰“黃鳥”,齊人謂之“搏黍”,又謂之“黃袍”,僧家謂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黃,又名鵹黃,諺曰:“黃栗留黃鶯”,鶯兒皆一種也。三候,鷹化為鳩:鷹,蟄鳥也,鷂鹯之屬;鳩,即今之布谷。“桃花”本來是為了對仗“老鷹”,為了照顧平仄,將“老鷹”對調成“鷹老”。于文義并無大害。“開”對“化”,“蜀錦”對“春鳩”,都是很工整的。
頷聯的春意是濃烈的,自古吟詠桃花的詩作,是令人驚嘆的。前有《詩經》,“桃花夭夭,灼灼其華”;唐有張志和,“桃花流水鱖魚肥”;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宋有東坡居士,“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明有唐寅,“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當酒錢”等等。千古以來,桃花就代表了春的使者,令無數詩人靈感乍現,佳作迭起。驚蟄,不但叫醒沉睡的小動物們,也喚醒詩人們的靈感與才情。這大概就是驚蟄的魅力吧。除了一候桃花,驚蟄節氣的另外兩候信使也一并到來:“二候杏花,三候薔薇”。因而,杏花春雨江南;滿苑薔薇香伏虎,半池檉柳水生魂,這些優美的詞句,都是為了贊美驚蟄時節的春天。有桃花,杏花,薔薇三君,春天就足以驚艷天下了。
頸聯,充滿生機與禪意。這時候,萬事萬物都拼命生長,正如老子《道德經》所說:萬物并作。萬物生長的季節,給了老子思考的空間,孕育了他道家哲學的“無、有”思想。恒有欲,以觀其繳;恒無欲,以觀其妙。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我們人類,也應該按照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的現象,來看待處理我們身邊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草木有萌發,就會有枯萎。所以,這樣一個催迫萬物生長的季節,給予老子提供了新的哲學概念。而無數文人墨客,也在這變化之中,期待著生命里的一場浪漫之旅。事實上,萌發的豈止是草木,更有一顆顆渴望自由的心靈。當詩人看到這些萌芽兒,一個個都長得整整齊齊,仿佛在互相打招呼,一切就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驚蟄》古詩5
驚蟄
春雷隆隆萬物長,黃鸝鳴柳壘高倉。
一片園地桃色紅,布谷聲聲茂綠濃。
這個節氣表示“立春”以后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里的各種冬眠動物將蘇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驚蟄沒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
驚蟄
一聲霹靂醒蛇蟲,幾陣瀟瀟染紫紅。
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
一聲春雷驚醒在冬眠的蛇蟲,幾場瀟瀟春雨把花兒染紅。春風給偌大一個江南送來融融暖意,翠綠的原野昭示著春耕即將開始。
菩薩蠻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春天里,突然有些莫名的愁緒,昏睡似醉一直不清醒。驚蟄已經到了,杏花初開,煙雨濕欄桿。唾壺敲破,無人能和,心中寥落。今晚需加衣,不知那人知不知道。
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
半夜時分,松樹濤濤作響如瀑布傾流而下,回憶起以前坐在西齋一起秉夜讀書。驚蟄節氣的雷聲中,細雨蒙蒙,伴著落梅,那情形,好像被篩子篩下來的一樣。送朋友上船的時候還微笑,送朋友回來之后就有些失落了。合上書卷,心意無人知曉,從窗子里望去,外面一片新綠春意,等待杜鵑鳥的啼叫。
驚蟄日雷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并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半夜一聲雷響,早上的時候,蟄蟲的.洞穴和花房都已經打開。原野遼闊,風毫無阻礙直沖進來吹滅燭火,緊接著雷電閃耀,雨勢迅猛,打在窗戶上。草木的精神馬上煥然一新,和冬天的時候完全不同。只有院中的石龜和房上木雕的大雁對春天的回歸毫無反應。
觀田家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春雨過后,所有的花卉都煥然一新。一聲春雷,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都被驚醒了。農民沒過幾天悠閑的日子,春耕就開始了。自驚蟄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農活了。健壯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門口的菜園子收拾收拾,準備種菜了。
他們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經很晚了,還得把牛牽到村子西邊的溪溝里讓它飲水。這樣又累又餓,他們自己卻不覺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潤過的禾苗心里就覺得很是歡喜。可是即使他們整日這樣忙碌,家里也沒有隔夜的糧食,而勞役卻是沒完沒了。看著這些,我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里,心中深感慚愧。
《驚蟄二月節》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時候爭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春天驚蟄到來,春光普照了大地。桃花開得正艷,老鷹化作春鳩。時間有些緊迫,嫩芽爭先恐后地冒出來,人間也開始忙忙碌碌,開始耕種了。
荊園雜詩
小園得雨蘚苔滋,不覺春來物候移。
昨夜新雷又驚蟄,百蟲悽抑助敲詩。
小園得雨苔蘚滋潤,不知不覺氣候已經變了,昨天聽到了新春的第一聲雷,無數的蟲鳴響起幫助我推敲詩歌。
驚蟄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滿前莫問名。
驚蟄未聞雷出地,豐收有望看春耕。
杏花盛開,村中自釀的薄酒和果實擺滿,一起祝福美好的前程。驚蟄還沒到雷聲已經響起,豐收的希望就看春耕。
春居雜興
一夜春雷百蟄空,山家籬落起蛇蟲。
無端蚯蚓爭頭角,觸破莓苔氣似虹。
一夜春雷震響,所有動物蟄伏的洞穴都空了。在山上居住的人家的籬笆附近有蛇蟲開始出沒。蚯蚓也開始爭先恐后,紛紛鉆破苔蘚地面,顯得氣勢如虹。
詩人通過對蚯蚓被春雷喚醒后,變得氣勢如虹的描寫,表達了對生命力和剛健精神的贊美。
《驚蟄》古詩6
1、驚 蟄
麥苗蔥綠日融融,柳醒桃萌吐煦風。
細雨潤滋蟲蚓動,紫燕歸返舊巢逢。
始雷驚蟄催農事,田陌機聲震碧空。
筑夢小康新景象,人勤春早兆年豐。
2、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云笈簽。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3、驚蟄日雷
作者:仇遠 朝代:宋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并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4、驚蟄后雪作未已陰之湖莊
作者:曹彥約 朝代:宋
甲拆多應滿藥欄,跨縲心已拂輕鞍。
正疑陰因仍飛雪,豈有春中卻沍寒。
啟蟄候蟲猶自閉,向陽梅子自能酸。
誤成嚴冷非天意,說與人心作好看。
5、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作者:張元干 朝代:宋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6、驚蟄
吳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滿前莫問名。
驚蟄未聞雷出地,豐收有望看春耕。
7、春晴泛舟
作者:陸游 朝代:宋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8、次韻王正之驚蟄有感言歸
史浩 〔宋代〕
聞說天家起阿香,攬桃催杏臉無央。
夜蟾不解照仙李,朝雨何妨夢楚王。
知買扁舟成折柳,剩哦佳句作甘棠。
故園風物雖云好,何必歸程遽許忙。
9、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宋)舒岳祥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
10、《苦雨》
【明】釋今帾
雷先驚蟄暗經春,野老傳聞果是真。
黑雨連旬復連月,綠莓侵榻又侵人。
靜煨牛火支寒骨,動借漁蓑覆病身。
最惜東溪老田父,杏花時節不成畇。
《驚蟄》古詩7
1
詠二四氣詩 · 驚蟄二月節
(唐)元稹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時候爭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2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3
聞蛙
(宋)趙蕃
驚蟄已數日,聞蛙初此時。
能如喜風月,不必問官私。
4
春晴泛舟
(宋)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5
山房
(宋)陳允平
軒窗四面開,風送海云來。
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
蝸涎明石凳,蟻陣繞山臺。
此際衣偏濕,熏籠著麝煤。
6
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宋)舒岳祥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
7
(晉)陶淵明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8
義雀行和朱評事
(唐)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云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9
憶秦娥 · 秦樓月
(宋)范成大
浮云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拂墻濃杏燕支濕。
燕支濕,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10
西江月 · 春雷
(清)陸求可
半夜雷車驚蟄,初春雨腳穿江。
梅花應已滿山香,急駕蘭橈畫槳。
一帶青山如沐,半灣綠水停航。
白云渺渺雪茫茫,明月天連紙帳。
《驚蟄》古詩8
1、《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舒岳祥(宋)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
2、《驟雨》
陸文圭(宋)
絳帳虛堂設,檐牙雨驟傾。
已過驚蟄日,未聽候蟲聲。
向晚飛蚊出,偏工傍耳鳴。
山靈戲窮士,邀喝夜相迎。
3、游景仁東園(節選)
蘇轍(宋)
新春甫驚蟄,草木猶未知。
高人靜無事,頗怪春來遲。
肩輿出東郊,輕裘試朝曦。
百草招生意,喬松解寒姿。
尺書招友生,冠蓋溢通逵。
人生瞬息間,幸此休暇時。
4、《奉和御製中和》
年代:宋作者:楊億
佳節更春晦,長標令甲名。
天淵搖綠浪,仙杏吐丹榮。
連皷將驚蟄,高枝已變鶯。
云謠傳下土,漢曲被新聲。
5、《觀田家》
【唐代】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6、《聞蛙》
年代:宋作者:趙蕃
驚蟄已數日,聞蛙初此時。
能如喜風月,不必問官私。
7、《蚊雷》
年代:宋作者:趙時韶
朝來伏地悄無聲,入夜轟轟屋底鳴。
堪笑不能驚蟄戶,空將胡蝶夢魂驚。
8、《游玉泉》
年代:宋作者:朱翌
坡陀石上大紳垂,踞石跏趺世慮微。
奉引有春扶屐去,送歸生月帶星稀。
一時花木助歡笑,四雇風云入指揮。
是日乃書驚蟄節,鳴蛙已傍小池歸。
9、驚 蟄
麥苗蔥綠日融融,柳醒桃萌吐煦風。
細雨潤滋蟲蚓動,紫燕歸返舊巢逢。
始雷驚蟄催農事,田陌機聲震碧空。
筑夢小康新景象,人勤春早兆年豐。
10、擬古·其三
魏晉·陶淵明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11、義雀行和朱評事
唐·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云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12、秦樓月
宋·范成大
浮云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拂墻濃杏燕支濕。
燕支濕。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13、菩薩蠻·春雨 宋·蕭漢杰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14、聞雷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15、春雨早雷
作者:張說 朝代:唐
東北春風至,飄飄帶雨來。
拂黃先變柳,點素早驚梅。
樹藹懸書閣,煙含作賦臺。
河魚未上凍,江蟄已聞雷。
美人宵夢著,金屏曙不開。
無緣一啟齒,空酌萬年杯。
16、觀田家
作者: 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17、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云笈簽。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18、觀田家
作者:韋應物 朝代:唐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19、水龍吟、驚蟄
(元)吳存
今朝蟄戶初開,一聲雷喚蒼龍起。
吾宗仙猛,當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頰銀須,胡麻飯飽,九霞觴醉。
愛青青門外,萬絲楊柳,都捻作,長生縷。
七十三年閑眼,閱人間幾多興廢。
酸堿嚼破,如今翻覺,淡中有味。
總把余年,載松長竹,種蘭培桂。
待與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霽。
20、驚蟄日雷
作者:仇遠 朝代:宋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并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21、驚蟄后雪作未已陰之湖莊
作者:曹彥約 朝代:宋
甲拆多應滿藥欄,跨縲心已拂輕鞍。
正疑陰因仍飛雪,豈有春中卻沍寒。
啟蟄候蟲猶自閉,向陽梅子自能酸。
誤成嚴冷非天意,說與人心作好看。
22、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作者:張元干 朝代:宋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23、人日驚蟄前數日大雪寄孫奇父韓叔夏
作者:胡寅 朝代:宋
臘雪不溉旱,天公念嘉生。稚春乃祁寒,號令如冬行。
栗烈鼓噫氣,碎訇動霆聲。初疑雨翻盆,旋覺霰灑甍。
暫止俄并集,中宵遽開明。衾裯起棱角,屏幌同戶楹。
淅淅紙窗戰,鐺鐺銅漏驚。雞寒罷曉唱,雅凍猶晨鳴。
驚戒臧獲起,吹噓燎爐頳。開關醉魂醒,倚杖詩思清。
便欲披鶴氅,豈思飲銀鐺。空蒙勢轉盛,飛舞祥爭呈。
月池方漫汗,潮山天崢嶸。詎應柳皆絮,卻訝梅始英。
荊璞羞處獻,藍田遣誰耕。塵埃爭受洗,糞壤叨蒙榮。
幸已陴巘崿,若為投澗坑。分功雨露澤,絢彩冰霜精。
良足潤麥麰,未能浹粱粳。經旬苦料峭,三日觀熒晶。
恍憶游汴洛,都忘在湘衡。瑤林鄙王衍,冠玉懷陳平。
亦念袁邵公,長安門自撐。更奇李侍中,淮蔡功先成。
漸喜云解駮,頻瞻日舒晴。昂然秀松出,倏爾危檐傾。
墻角僅委積,瓦溝好持盈。朝暾破凝沍,淑氣蘇鰥煢。
斷決岡隴色,斬余白蛇橫。泮流溪谷響,擊碎珊瑚琤。
瓶去蚌珠餐,庭空獅子獰。粉圖記姿態,不屑供使令。
陡覺時序正,不令寒溫爭。冰泥就涸澀,卉木紛勾萌。
蒨蒨弄池柳,煌煌然山櫻。了無半面妝,強學六出霙。
二老久不覿,千篇諒難評。羔醪忍獨酌,鳳茗宜同烹。
或且放筆快,敢言當敵勍。木桃得瓊玖,耳屬長謠賡。
24、驚蟄
吳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滿前莫問名。
驚蟄未聞雷出地,豐收有望看春耕。
25、春晴泛舟
作者:陸游 朝代:宋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26、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青郊迎神
作者:不詳 朝代:無
緹幕移候,青郊啟蟄。淑景遲遲,和風習習。
璧玉宵備,旌旄曙立。張樂以迎,帝神其入。
27、游景仁東園
作者:蘇轍 朝代:宋
新春甫驚蟄,草木猶未知。高人靜無事,頗怪春來遲。
肩輿出東郊,輕裘試朝曦。百草招生意,喬松解寒姿,
尺書招友生,冠蓋溢通逵。人生瞬息間,幸此休暇時。
濁酒論浮蟻,嘉蔬薦柔荑。春來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松筠自擁蔽,里巷得游嬉。
鄰家并侯伯,朱門掩芳菲。畦花被錦繡,庭檜森旌旗。
華堂絢金碧,疊觀凝煙霏。仿佛象宮禁,蕭條遠喧卑。
徐行日一至,何異已有之。都城閉門早,眾客紛將歸。
垂楊返照下,歸騎紅塵飛。但卜永日歡,未與清夜期。
人散眾囂絕,庭空星斗垂。安眠萬物外,高世良在茲。
28、驚蟄后雪訪徐孟堅不遇坐待甚久
作者:曹彥約 朝代:宋
忽忽弄明珠,紛紛擁塞酥。
都忘春老大,復作冷工夫。
甲拆遲先達,芳菲約后圖。
興來還興盡,呵手復須臾。
《驚蟄》古詩9
二十四節氣驚蟄古詩詞篇一
杏花村酒入新棚,香氣橫沖紫禁城。
驚蟄未聞雷斧響,田牛上套試春耕。
二十四節氣驚蟄古詩詞篇二
一通告示一通鼓,驚蟄猶驚癡夢人。
雨腳心頭方寸亂,參差詩意早春勻。
二十四節氣驚蟄古詩詞篇三
驚蟄天宇春雷震,
喚醒冬蟲百鳥鳴。
郭外桃林花正茂,
杏花煙雨享春耕。
二十四節氣驚蟄古詩詞篇四
春日雷驚蟄蟲動,平川雲白草芽蔥。
悠悠黃雀鳴枝上,朵朵桃花笑酒紅。
清逸已留孤鶴遠,寒煙漸去暖香融。
重逢故友千杯少,聲朗飛觴醉晚風。
二十四節氣驚蟄古詩詞篇五
驚,啟震春回醒夢聲,潛蟲動,搖青挐縱橫。
驚,獻艷桃花百媚生,含羞頰,風娑心愫呈。
驚,麗羽倉庚悅耳鳴,音波柳,絲掀情盡傾。
二十四節氣驚蟄古詩詞篇六
風雅雅,雨柔柔。
桃紅梨白艷,鶯燕賞蟲啾。
春雷悅耳驚天喜,欲動云開破郁憂。
二十四節氣驚蟄古詩詞篇七
昨夜聽春雨,今朝看眾勤。
施肥田野里,管理大棚深。
播撒豐收種,扎牢致富根。
澤人心體健,潤麥綠勃欣。
二十四節氣驚蟄古詩詞篇八
窗外群鴉吵,
明光照室和。
尋春春跡杳,
節氣已驚蟄。
二十四節氣驚蟄古詩詞篇九
嬌花猶俏臉,綠樹暖三江。
柳嫩池煙繞,芽尖玉露降。
老牛翻舊地,歸鳥換新腔。
入靜雷聲震,無眠雨敲窗。
二十四節氣驚蟄古詩詞篇十
乍暖還寒季,楊風裹雨來。
蟄居冬夢短,睜眼響春雷。
《驚蟄》古詩10
1、《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宋)舒岳祥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
2、《春晴泛舟》
作者:陸游朝代:宋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3、《安濟橋》
宋代:杜德源
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
坦途箭直千人過,驛使馳驅萬國通。
云吐月輪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東。
休夸世俗遺仙跡,自古神丁役此工。
4、《驚蟄日雷》
作者:仇遠朝代:宋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并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5、《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作者:范成大朝代:宋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云笈簽。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6、《觀田家》
作者:韋應物朝代:唐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7、《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作者:范成大朝代:宋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云笈簽。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8、《春雨早雷》
作者:張說朝代:唐
東北春風至,飄飄帶雨來。
拂黃先變柳,點素早驚梅。
樹藹懸書閣,煙含作賦臺。
河魚未上凍,江蟄已聞雷。
美人宵夢著,金屏曙不開。
無緣一啟齒,空酌萬年杯。
9、《聞雷》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10、《驟雨》
宋代:陸文圭
絳帳虛堂設,檐牙雨驟傾。
已過驚蟄日,未聽候蟲聲。
向晚飛蚊出,偏工傍耳鳴。
山靈戲窮士,邀喝夜相迎。
11、《驚蟄前一夕大雪壓折庭梅一椏》
清—查慎行
驚蟄庭梅發,方當爛熳期。
橫遭連夜雪,壓折近窗枝。
枯菀原關數,猗儺詎有知。
老翁為蚤起,惆悵獨移時。
12、《驚蟄后雪訪徐孟堅不遇坐待甚久》
作者:曹彥約朝代:宋
忽忽弄明珠,紛紛擁塞酥。
都忘春老大,復作冷工夫。
甲拆遲先達,芳菲約后圖。
興來還興盡,呵手復須臾。
13、《春游即事》
清—毛奇齡
江郭看新柳,山亭數落梅。
鳴蛙當晚日,驚蟄動春雷。
野氣蒸車幔,鄉心入酒杯。
津橋臨眺遠,燈火莫相催。
14、《春日雜興》
宋—陳棣
料峭寒猶薄,陰云帶晚煙。
雨催驚蟄候,風作勒花開。
日永消香篆,愁濃逼酒船。
為君借余景,收拾賦新篇。
15、《西江月—春雷》
清—陸求可
半夜雷車驚蟄,初春雨腳穿江。
梅花應已滿山香。急駕蘭橈畫槳。
一帶青山如沐,半灣綠水停航。
白云渺渺雪茫茫。明月天連紙帳。
16、《義雀行和朱評事》
唐·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云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17、《驚蟄》
吳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滿前莫問名。
驚蟄未聞雷出地,豐收有望看春耕。
18、《菩薩蠻·春雨》
宋·蕭漢杰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19、《幕客云日為驚蟄》
明—孫承宗
誰負旋乾手,當春起蟄蟲。
魚龍驚寂寞,天地喜昭融。
戶身方遠,昂霄意已雄。
俗聾誰與破,予欲問豐。
20、《春雷起蟄》
金—龐鑄
千梢萬葉玉玲瓏,枯槁叢邊綠轉濃。
待得春雷驚蟄起,此中應有葛陂龍。
21、《山房》
宋代:陳允平
軒窗四面開,風送海云來。
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
蝸涎明石凳,蟻陣繞山臺。
此際衣偏濕,熏籠著麝煤。
22、《憶秦娥·秦樓月》
(宋)范成大
浮云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爐煙重香羅浥。拂墻濃杏燕支濕。
燕支濕。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23、《驚蟄后雪作未已陰之湖莊》
作者:曹彥約朝代:宋
甲拆多應滿藥欄,跨縲心已拂輕鞍。
正疑陰因仍飛雪,豈有春中卻Z寒。
啟蟄候蟲猶自閉,向陽梅子自能酸。
誤成嚴冷非天意,說與人心作好看。
24、《人日驚蟄前數日大雪寄孫奇父韓叔夏》
作者:胡寅朝代:宋
臘雪不溉旱,天公念嘉生。稚春乃祁寒,號令如冬行。
栗烈鼓噫氣,碎訇動霆聲。初疑雨翻盆,旋覺霰灑甍。
暫止俄并集,中宵遽開明。衾起棱角,屏幌同戶楹。
淅淅紙窗戰,鐺鐺銅漏驚。雞寒罷曉唱,雅凍猶晨鳴。
驚戒臧獲起,吹噓燎爐。開關醉魂醒,倚杖詩思清。
便欲披鶴氅,豈思飲銀鐺。空蒙勢轉盛,飛舞祥爭呈。
月池方漫汗,潮山天崢嶸。詎應柳皆絮,卻訝梅始英。
荊璞羞處獻,藍田遣誰耕。塵埃爭受洗,糞壤叨蒙榮。
良足潤麥,未能浹粱粳。經旬苦料峭,三日觀熒晶。
恍憶游汴洛,都忘在湘衡。瑤林鄙王衍,冠玉懷陳平。
亦念袁邵公,長安門自撐。更奇李侍中,淮蔡功先成。
漸喜云解,頻瞻日舒晴。昂然秀松出,倏爾危檐傾。
墻角僅委積,瓦溝好持盈。朝暾破凝Z,淑氣蘇鰥煢。
斷決岡隴色,斬余白蛇橫。泮流溪谷響,擊碎珊瑚。
瓶去蚌珠餐,庭空獅子獰。粉圖記姿態,不屑供使令。
陡覺時序正,不令寒溫爭。冰泥就涸澀,卉木紛勾萌。
弄池柳,煌煌然山櫻。了無半面妝,強學六出。
二老久不覿,千篇諒難評。羔醪忍獨酌,鳳茗宜同烹。
25、《次韻王正之驚蟄有感言歸》
史浩〔宋代〕
聞說天家起阿香,攬桃催杏臉無央。
夜蟾不解照仙李,朝雨何妨夢楚王。
知買扁舟成折柳,剩哦佳句作甘棠。
故園風物雖云好,何必歸程遽許忙。
26、《苦雨》
【明】釋今
雷先驚蟄暗經春,野老傳聞果是真。
黑雨連旬復連月,綠莓侵榻又侵人。
靜煨牛火支寒骨,動借漁蓑覆病身。
最惜東溪老田父,杏花時節不成。
《驚蟄》古詩11
《驚蟄》
麥苗蔥綠日融融,柳醒桃萌吐煦風。
細雨潤滋蟲蚓動,紫燕歸返舊巢逢。
始雷驚蟄催農事,田陌機聲震碧空。
筑夢小康新景象,人勤春早兆年豐。
《擬古其三》
魏晉陶淵明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義雀行和朱評事》
唐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云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秦樓月》
宋范成大
浮云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擰7髑腳ㄐ友嘀濕。
燕支濕。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菩薩蠻春雨》
宋蕭漢杰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聞雷》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春雨早雷》
作者:張說朝代:唐
東北春風至,飄飄帶雨來。
拂黃先變柳,點素早驚梅。
樹藹懸書閣,煙含作賦臺。
河魚未上凍,江蟄已聞雷。
美人宵夢著,金屏曙不開。
無緣一啟齒,空酌萬年杯。
《觀田家》
作者: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作者:范成大朝代:宋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云笈簽。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觀田家》
作者:韋應物朝代:唐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水龍吟驚蟄》
(元)吳存
今朝蟄戶初開,一聲雷喚蒼龍起。
吾宗仙猛,當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頰銀須,胡麻飯飽,九霞觴醉。
愛青青門外,萬絲楊柳,都捻作,長生縷。
七十三年閑眼,閱人間幾多興廢。
酸堿嚼破,如今翻覺,淡中有味。
總把余年,載松長竹,種蘭培桂。
待與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霽。
《驚蟄日雷》
作者:仇遠朝代:宋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并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驚蟄后雪作未已陰之湖莊》
作者:曹彥約朝代:宋
甲拆多應滿藥欄,跨縲心已拂輕鞍。
正疑陰因仍飛雪,豈有春中卻Z寒。
啟蟄候蟲猶自閉,向陽梅子自能酸。
誤成嚴冷非天意,說與人心作好看。
《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作者:張元干朝代:宋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山房》
宋代:陳允平
軒窗四面開,風送海云來。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
蝸涎明石凳,蟻陣繞山臺。此際衣偏濕,熏籠著麝煤。
《春晴泛舟》
作者:陸游朝代:宋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青郊迎神》
作者:不詳朝代:無
緹幕移候,青郊啟蟄。淑景遲遲,和風習習。
璧玉宵備,旌旄曙立。張樂以迎,帝神其入。
《游景仁東園》
作者:蘇轍朝代:宋
新春甫驚蟄,草木猶未知。高人靜無事,頗怪春來遲。
肩輿出東郊,輕裘試朝曦。百草招生意,喬松解寒姿,尺書招友生,冠蓋溢通逵。人生瞬息間,幸此休暇時。
濁酒論浮蟻,嘉蔬薦柔荑。春來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松筠自擁蔽,里巷得游嬉。
鄰家并侯伯,朱門掩芳菲。畦花被錦繡,庭檜森旌旗。
華堂絢金碧,疊觀凝煙霏。仿佛象宮禁,蕭條遠喧卑。
徐行日一至,何異已有之。都城閉門早,眾客紛將歸。
垂楊返照下,歸騎紅塵飛。但卜永日歡,未與清夜期。
人散眾囂絕,庭空星斗垂。安眠萬物外,高世良在茲。
《驚蟄后雪訪徐孟堅不遇坐待甚久》
作者:曹彥約朝代:宋
忽忽弄明珠,紛紛擁塞酥。
都忘春老大,復作冷工夫。
甲拆遲先達,芳菲約后圖。
興來還興盡,呵手復須臾。
《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年代:宋作者:舒岳祥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
《燕居十六首》
年代:宋作者:彭龜年
冬月不啟壁,深慮驚蟄蟲。
物方全性命,如我愛吾宮。
《安濟橋》
年代:宋作者:杜德源
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
坦途箭直千人過,驛使馳驅萬國通。
云吐月輪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東。
休夸世俗遺仙跡,自古神丁役此工。
《夜聞警》
年代:宋作者:吳可
幾年官軍破郡邑,遠客孤村誰脫急。
臥聽鄰雞三鼓鳴,流言敵騎一宵及。
抱衾攜幼強趨走,復嶺重山且深入。
為聞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驚蟄。
長秋南奔苦嵐瘴,翠華連巡犯卑濕。
顧我飄零豈足念,注目寒江忘久立。
《冬至日聞雷》
年代:宋作者:楊時
土圭日已南,百年生有期。
新陽潛地脈,慘慘群陰微。
尚覺云氣昏,嚴飚弄寒威。
狂雷與驟雨,奔逐如喧鼙。
百蟲誤驚蟄,生理亦已虧。
向晚怒聲息,散雪交余輝。
凌寒山驛孤,持空自疑。
《聞蛙》
年代:宋作者:趙蕃
驚蟄已數日,聞蛙初此時。
能如喜風月,不必問官私。
《冬夜觀樹影》
年代:明作者:邵寶
月樹影在地,橫斜復橫斜。
誰為水墨畫,老筆全無華。
又如春雷動,初驚蟄龍蛇。
因之得篆法,錐鐵行平沙。
海云漾雙,江風落孤楂。
玄冬萬景,嘉此獨咨嗟。
他宵有繁陰,莫向時人夸。
《游玉泉》
年代:宋作者:朱翌
坡陀石上大紳垂,踞石跏趺世慮微。
奉引有春扶屐去,送歸生月帶星稀。
一時花木助歡笑,四雇風云入指揮。
是日乃書驚蟄節,鳴蛙已傍小池歸。
《答陳E主簿》
年代:宋作者:劉克莊
主簿佳公子,何曾染綺紈。
果能磨鐵硯,真可歃銅盤。
君壯雷驚蟄,吾衰月闕團。
家貧無寶貝,珍貺欲酬難。
《清溪松陰圖》
年代:明作者:唐寅
長松百尺蔭清溪,倒影波間勢轉低。
恰似春雷未驚蟄,髯龍頭角暫皤泥。
《驚蟄二月節》
元稹〔唐代〕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時候爭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幕客云日》
孫承宗〔明代〕
誰負旋乾手,當春起蟄蟲。
魚龍驚寂寞,天地喜昭融。
戶身方遠,昂霄意已雄。
俗聾誰與破,予欲問豐。
《次韻王正之驚蟄有感言歸》
史浩〔宋代〕
聞說天家起阿香,攬桃催杏臉無央。夜蟾不解照仙李,朝雨何妨夢楚王。
知買扁舟成折柳,剩哦佳句作甘棠。故園風物雖云好,何必歸程遽許忙。
驚蟄夜大風雪落驚寢
胡儼〔明代〕
急霰灑窗紙,飆風翻竹枝。劃然衾覺冷,正是夢醒時。
曉起瓦皆白,春回花不知。老來肌骨瘦,無那被寒欺。
《驚蟄后雪作未已阻之湖莊》
曹彥約〔宋代〕
甲拆多應滿藥欄,跨騾心已拂輕鞍。正疑陰固仍飛雪,豈有春中卻冱寒。
啟蟄候蟲猶自閉,向陽梅子自能酸。誤成嚴冷非天意,說與人心作好看。
《過秦樓(壽建安使君謝右司)》
陳允平[北宋]
谷雨收寒,茶煙r曉,又是牡丹時候。浮龜碧水,聽鶴丹山,采屋幔亭依舊。和氣縹緲人間,滿谷紅云,德星呈秀。向東風種就,一亭蘭茁,玉香初茂。
遙想曲度嬌鶯,舞低輕燕,二十四簾芳晝。清溪九曲,上已風光,觴詠似山陰否。翠閣凝清,正宜淪茗銀罌,熨香金斗。看雙鶯飛下,長生殿里,賜薔薇酒。
《浣溪沙》
仇遠[北宋]
紅紫妝林綠滿池,游絲飛絮兩依依。正當谷雨弄晴時。
射鴨矮闌蒼蘚滑,畫眉小檻晚花遲。一年彈指又春歸。
《浣溪沙(雙筍)》
張炎[北宋]
空色莊嚴玉版師。老斑遮護錦繃兒。只愁一夜被風吹。
潤處似沾o谷雨,斫來如帶渭川泥。從空托出鎮帷犀。
《映山紅慢》
元絳[北宋]
谷雨風前,占淑景、名花獨秀。露國色仙姿,品流第一,春工成就。羅幃護日金泥皺。映霞腮動檀痕溜。長記得天上,瑤池閬苑曾有。
千匝繞、紅玉闌干,愁只恐、朝云難久。須款折、繡囊剩戴,細把蜂須頻嗅。佳人再拜抬嬌面,斂紅巾、捧金杯酒。獻千千壽。愿長恁、天香滿袖。
《點絳唇》
李銓[北宋]
一朵千金,帝城谷雨初晴后。粉拖香透。雅稱群芳首。
把酒題詩,遐想歡如舊。花知否。故人清瘦。長憶同攜手。
《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
范成大[南宋]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
《菩薩蠻春雨》
【宋代】蕭漢杰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市飲》
【宋代】陸游
學道無多事,消陰服眾魔。
春雷驚蟄戶,海日浴鯨波。
大勇收全勝,靈襟襲太和。
何妨會稽市,取酒獨酣歌。
奉和御u中和
宋―楊億
佳節更春晦,長標令甲名。
天淵搖綠浪,仙杏吐丹榮。
連將驚蟄,高枝已變鶯。
云謠傳下土,漢曲被新聲。
《蚊雷》
宋―趙時韶
朝來伏地悄無聲,入夜轟轟屋底鳴。
堪笑不能驚蟄戶,空將胡蝶夢魂驚。
《春游即事》
清―毛奇齡
江郭看新柳,山亭數落梅。
鳴蛙當晚日,驚蟄動春雷。
野氣蒸車幔,鄉心入酒杯。
津橋臨眺遠,燈火莫相催。
《春日雜興》
宋―陳棣
料峭寒猶薄,陰云帶晚煙。
雨催驚蟄候,風作勒花開。
日永消香篆,愁濃逼酒船。
為君借余景,收拾賦新篇。
《西江月―春雷》
清―陸求可
半夜雷車驚蟄,初春雨腳穿江。
梅花應已滿山香。急駕蘭橈畫槳。
一帶青山如沐,半灣綠水停航。
白云渺渺雪茫茫。明月天連紙帳。
《荊園雜詩》
近現代―李
小園得雨蘚苔滋,不覺春來物候移。
昨夜新雷又驚蟄,百蟲⒁種敲詩。
《夢橫塘―辛未驚蟄,金陵書感》
近現代―周岸登
斷云心遠,絲雨夢輕,晚來飛電虛掣。
殿角春雷,合皂出、憎寒羞熱。
嚴鼓欺花,冷煙籠水,壞陵彈雪。
認零金剩粉,乍澹翻浪,人天恨、空悲切。
都言雁足無憑,甚烹魚溉釜,也誤札。
嫩約鈿車,難領略、郊游風物。
更誰與、調鶯剪燕,染柳熏桃斗春色。
漫動愁吟,背人含淚,捻丁香千結。
《憶江南―桃花翠雀》
近現代―張采庵
驚蟄候,吹到十三風。
舊院歌辭紈扇冷,去年門巷美人紅。
春在鳥聲中。
《幕客云日為驚蟄》
明―孫承宗
誰負旋乾手,當春起蟄蟲。
魚龍驚寂寞,天地喜昭融。
戶身方遠,昂霄意已雄。
俗聾誰與破,予欲問豐。
《水調歌頭―晨見木稼作》
近現代―顧隨
橋下衛河水,此際未消融。
試燈早過,驚蟄將近,尚冰封。
前日晴天霏雪,紛似梨花飄落,撩亂夕陽紅。
昨夜結珠霰,瑟瑟下長空。
帶朝煙,拖宿霧。更迷鰲
一番浪子心計,枉是偏天工。
俯仰瓊樓玉宇,高下瓊林玉樹,人在玉壺中。
桃李豈沈默,著意待東風。
《春雷起蟄》
金―龐鑄
千梢萬葉玉玲瓏,枯槁叢邊綠轉濃。
待得春雷驚蟄起,此中應有葛陂龍。
《驚蟄》古詩12
(一)春居雜興
宋·王禹偁
一夜春雷百蟄空,山家籬落起蛇蟲。
無端蚯蚓爭頭角,觸破莓苔氣似虹。
賞析:一夜春雷震響,所有動物蟄伏的洞穴都空了。在山上居住的人家的籬笆附近有蛇蟲開始出沒。蚯蚓也開始爭先恐后,紛紛鉆破苔蘚地面,顯得氣勢如虹。
詩人通過對蚯蚓被春雷喚醒后,變得氣勢如虹的描寫,表達了對生命力和剛健精神的贊美。
(二)春日雜興
宋·陳棣
料峭寒猶薄,陰云帶晚煙。
雨催驚蟄候,風作勒花開。
日永消香篆,愁濃逼酒船。
為君借馀景,收拾賦新篇。
賞析:“日永”指夏至或者夏日白晝,這里代指白晝。“香篆”指篆文狀的盤香,點燃可用來計測時間。
還有點薄弱的料峭春寒,陰暗的云彩帶走傍晚的煙氣。春雨催來了驚蟄節氣,春風發作,逼迫著花兒開放。白晝感覺有點漫長,春愁使得酒船出現。為你借來這剩馀光景,讓你用來書寫新的詩篇。
這首詩使用擬人手法,使得時間和景物都有了情感,變得生動起來。驚蟄節氣的到來好像是受春雨的催促,花兒的開放好像是被春風的逼迫,酒船的出現好像是春愁召喚來的,讓你借酒消愁,而傍晚竟然也是從白晝借來的。
(三)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宋·舒岳祥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
賞析:半夜的松濤聲如同傾落的瀑布,回憶當初睡不著覺,一起相伴坐在西齋。驚蟄節氣的雷聲中,細雨蒙蒙,好像被篩子篩過一樣,伴著梅花落下。送朋友快要過河的時候還微笑,送走朋友回來才覺得失落。把手中的書卷合上,有誰能知道我現在的心意,從窗子里望去,外面一片新春綠意,等待著杜鵑啼叫。
這首詩寫景、懷人,對美景的欣喜和對友人離去的失落融合在一起,在茫茫春雨里如云如煙。“細篩微雨落梅天”一句極好,細雨之中,梅花輕落,一幅絕美的圖畫。
(四)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賞析:“景常晏”指天晚。“劬”是勞苦的意思。“膏澤”指指雨下到田里。“閭里”指民間、鄉里。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歷3月5-6日之間。
“蟄”是藏的意思,指冬天時動物入冬后藏伏土中,不飲不食,以等待春天到來,就是通常說的“冬眠”。“驚蟄”指冬眠的小動物被春雷聲驚動蘇醒。
到了驚蟄節氣時,天氣轉暖,漸漸有了春雷,所以詩中說:“一雷驚蟄始”。在春雷聲中,鉆在泥土里越冬的小動物感受到泥土的溫暖氣息,開始蘇醒,并出來活動,它們好像是被春雷震醒的,也就是諺語說的:“春雷驚百蟲。”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農耕開始,所以詩中說:“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起來。”
(五)驚蟄日雷
宋·仇遠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并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賞析:“坤宮”指大地。“蟄戶”指蟄蟲伏處的洞穴。“花房”指培養花草的溫室。“電明”指雷電閃耀。“寒暄”指寒冷和溫暖(今天已經衍化成應酬和應酬話的意思了)。
半夜里一聲雷響,早晨蟄蟲開始出洞,因為天氣變暖,花房也可以打開了。田野里風吹來,滅了房內的蠟燭;電閃雷鳴中,雨點急促地擊打窗戶。草木頓時生機勃勃,和冬天大不一樣,這自然是因為寒冷和溫暖不同的氣候催生的不同結果。只有院中的石龜和房上木雕的大雁對春天的回歸毫無反應。
這首詩描寫驚蟄時春雷隱隱,大地回春,春風春雨催生草木生長,透露出一股欣喜和爽朗的心情。
(六)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宋·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云笈簽。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賞析:“窮閻”指陋巷,窮人住的里巷。“滯淹”這里是閉塞,不通暢的意思。“惠風”指和暖的風。“云笈簽”即《云笈七簽》,道教典籍。
驚蟄節氣開始,天氣明顯變暖,所以驚蟄這一天,詩人的晚輩給他把冬天用的厚窗簾拿下來,換用春天用的“疏簾“(薄而疏松的窗簾)。
春風吹到陋巷,天氣變暖了,孩子們給我換上了薄而疏松的窗簾,讓我的房間變得空氣通暢。夜里雷聲撼動大地,蟄伏的生物被驚醒,早晨陽光透過篩子一樣的窗簾,使我精神爽朗。和暖的春風使硯池里的墨水解凍,清爽的白晝給我的輕快感覺勝過了道書給我的愉快。親朋好友不要怪罪我沒說多少感激的話語,那是因為我很長時間習慣了,冬日給我造成的,烏龜、蟾蜍一樣的屏聲息氣。
詩人盡情享受春天的美好氣息和晚輩孩子的孝心,最后用幽默的話語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感恩。
(七)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
來日驚蟄節
宋·張元干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賞析:元宵節撞上了驚蟄節,可能是閏月造成的。
人老了害怕過節,因為節日更容易讓人感到時間的流逝,引起傷感的情緒。在看花燈的半夜忽然聽到春雷震震。不禁想到驚蟄節氣到了,一聲春雷震響,驚醒蟄伏萬物,龍蛇奮起,蚯蚓和蛤蟆也會出來。
這首詩開頭詩人還有點感嘆時間流逝,但是最后想到春雷震醒萬物,龍蛇奮起的同時,蚯蚓和蛤蟆也出來走動,可見世間萬物都有安排,大自然對一切生靈同等看待,自己不如達觀看待生死,逍遙于天地之間。
(八)山房
宋·陳允平
軒窗四面開,風送海云來。
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
蝸涎明石凳,蟻陣繞山臺。
此際衣偏濕,熏籠著麝煤。
賞析:“熏籠”指一種籠罩在爐子上,用來熏香、烘物或取暖的竹籠。“麝煤”是一種制墨的原料,也用來代指墨。
窗子向四面展開,風把海上的云吹來,幾聲驚蟄的雷聲中,一陣春雨催促花兒開放。石凳上有蝸牛爬過留下的明亮的涎水,螞蟻排成隊列,圍住了山丘。這時候衣服被春雨打濕,用熏籠烘烤,熏籠上面又放了麝墨,是為了給衣服增添墨香。
這首詩寫景由遠及近,很有層次感,表現出安于平靜生活的情緒。
(九)游玉泉
宋·朱翌
坡陀石上大紳垂,踞石跏趺世慮微。
奉引有春扶屐去,送歸生月帶星稀。
一時花木助歡笑,四雇風云入指揮。
是日乃書驚蟄節,鳴蛙已傍小池歸。
賞析:“坡陀”即“陂陀”,是傾斜、不平坦的`意思。“大紳”就是腰帶。“跏趺”指打坐的姿勢。
在一塊不平坦的石頭上打坐,腰帶隨意地垂下,心中對俗世的思慮減少了很多。我被美麗的春色吸引著,穿著木屐來回走動,回去的時候,月亮出來了,使得星星顯得稀疏,一時間意氣風發,四周的風云被我雇用,指揮周圍的花木搖擺,來陪著我歡笑。這一天乃是驚蟄節,鳴叫的青蛙從洞中出來,結束蟄伏,回到池塘中。
這首詩體現了王國維所說的“有我之境”,在詩人狂放的眼里,風云受他指揮,花木陪他歡笑。
(十)水龍吟·驚蟄
元·吳存
今朝蟄戶初開,一聲雷喚蒼龍起。
吾宗仙猛,當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頰銀須,胡麻飯飽,九霞觴醉。
愛青青門外,萬絲楊柳,
都捻作,長生縷。
七十三年閑眼,閱人間幾多興廢。
酸堿嚼破,如今翻覺,淡中有味。
總把馀年,栽松長竹,種蘭培桂。
待與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霽。
賞析:今日驚蟄,爬蟲蟄伏的洞穴打開,一聲春雷,喚起蒼龍飛起,當年我們吳家的仙人吳猛,曾經乘龍遨游人間。仙人吳猛的臉頰像玉,胡須銀白,吃飽了仙人所吃的胡麻飯,喝多了仙人喝的九霞酒。他喜愛城門外,一片春綠中的楊柳垂條,就把它們捻成了長生縷。
我以七十三年的冷眼旁觀,看盡了多少人間興亡,把酸堿都嚼破后,如今覺得只有平淡最有味道,打算把我的馀生時光,用來種植花草樹木,和你老人家(指仙人吳猛)一起看這上元甲子六十年的時光,太平世界,春陽朗朗。
這首詞想像大膽奇特,上闕由驚蟄春雷喚醒蒼龍,聯想到吳猛仙人乘龍遨游;下闕寫自己看淡人世,歸隱以笑傲煙霞。以想像中仙人的生活來對比自己的歸隱生活,表現了作者逍遙人間的愿望。
《驚蟄》古詩13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宋)張元干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春晴泛舟
(宋)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游景仁東園
(宋)蘇轍
新春甫驚蟄,草木猶未知。
高人靜無事,頗怪春來遲。
肩輿出東郊,輕裘試朝曦。
百草招生意,喬松解寒姿,尺書招友生,冠蓋溢通逵。
人生瞬息間,幸此休暇時。
濁酒論浮蟻,嘉蔬薦柔荑。
春來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
松筠自擁蔽,里巷得游嬉。
鄰家并侯伯,朱門掩芳菲。
畦花被錦繡,庭檜森旌旗。
華堂絢金碧,疊觀凝煙霏。
仿佛象宮禁,蕭條遠喧卑。
徐行日一至,何異已有之。
都城閉門早,眾客紛將歸。
垂楊返照下,歸騎紅塵飛。
但卜永日歡,未與清夜期。
人散眾囂絕,庭空星斗垂。
安眠萬物外,高世良在茲。
義雀行和朱評事
(唐)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云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驚蟄
吳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滿前莫問名。
驚蟄未聞雷出地,豐收有望看春耕。
《聞雷》
白居易(唐)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舒岳祥(宋)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
《驟雨》
陸文圭(宋)
絳帳虛堂設,檐牙雨驟傾。
已過驚蟄日,未聽候蟲聲。
向晚飛蚊出,偏工傍耳鳴。
山靈戲窮士,邀喝夜相迎。
游景仁東園(節選)
蘇轍(宋)
新春甫驚蟄,草木猶未知。
高人靜無事,頗怪春來遲。
肩輿出東郊,輕裘試朝曦。
百草招生意,喬松解寒姿。
尺書招友生,冠蓋溢通逵。
人生瞬息間,幸此休暇時。
春居雜興
宋·王禹偁
一夜春雷百蟄空,山家籬落起蛇蟲。
無端蚯蚓爭頭角,觸破莓苔氣似虹。
春日雜興
宋·陳棣
料峭寒猶薄,陰云帶晚煙。
雨催驚蟄候,風作勒花開。
日永消香篆,愁濃逼酒船。
為君借馀景,收拾賦新篇。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驚蟄日雷
宋·仇遠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并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宋·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云笈簽。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山房
宋·陳允平
軒窗四面開,風送海云來。
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
蝸涎明石凳,蟻陣繞山臺。
此際衣偏濕,熏籠著麝煤。
游玉泉
宋·朱翌
坡陀石上大紳垂,踞石跏趺世慮微。
奉引有春扶屐去,送歸生月帶星稀。
一時花木助歡笑,四雇風云入指揮。
是日乃書驚蟄節,鳴蛙已傍小池歸。
水龍吟·驚蟄
元·吳存
今朝蟄戶初開,一聲雷喚蒼龍起。
吾宗仙猛,當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頰銀須,胡麻飯飽,九霞觴醉。
愛青青門外,萬絲楊柳,都捻作,長生縷。
七十三年閑眼,閱人間幾多興廢。
酸堿嚼破,如今翻覺,淡中有味。
總把馀年,栽松長竹,種蘭培桂。
待與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霽。
驚蟄
麥苗蔥綠日融融,柳醒桃萌吐煦風。
細雨潤滋蟲蚓動,紫燕歸返舊巢逢。
始雷驚蟄催農事,田陌機聲震碧空。
筑夢小康新景象,人勤春早兆年豐。
驚蟄夜大風雪落驚寢
明·胡儼
急霰灑窗紙,飆風翻竹枝。
劃然衾覺冷,正是夢醒時。
曉起瓦皆白,春回花不知。
老來肌骨瘦,無那被寒欺。
《觀田家》
【唐代】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驚蟄日雷》
宋仇遠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并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秦樓月浮云集
宋|范成大
浮云集。
輕雷隱隱初驚蟄。初驚蟄。
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
拂墻濃杏燕支濕。燕支濕。
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聞雷》
唐|白居易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春晴泛舟》
宋|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擬古·驚蟄》
東晉|陶淵明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奉和御製中和》
年代:宋作者:楊億
佳節更春晦,長標令甲名。
天淵搖綠浪,仙杏吐丹榮。
連皷將驚蟄,高枝已變鶯。
云謠傳下土,漢曲被新聲。
《驚蟄》
【晉陶淵明】
促春透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驚蟄日雷》
【宋仇遠】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詠廿四氣詩驚蟄二月節
【唐元稹】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時候爭催迫,萌芽互矩修。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驚蟄
麥苗蔥綠日融融,柳醒桃萌吐煦風。
細雨潤滋蟲蚓動,紫燕歸返舊巢逢。
始雷驚蟄催農事,田陌機聲震碧空。
筑夢小康新景象,人勤春早兆年豐。
義雀行和朱評事
唐·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云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秦樓月
宋·范成大
浮云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拂墻濃杏燕支濕。
燕支濕。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菩薩蠻·春雨宋·蕭漢杰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聞雷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春雨早雷
作者:張說朝代:唐
東北春風至,飄飄帶雨來。
拂黃先變柳,點素早驚梅。
樹藹懸書閣,煙含作賦臺。
河魚未上凍,江蟄已聞雷。
美人宵夢著,金屏曙不開。
無緣一啟齒,空酌萬年杯。
觀田家
作者: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作者:范成大朝代:宋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云笈簽。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觀田家
作者:韋應物朝代:唐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水龍吟、驚蟄
(元)吳存
今朝蟄戶初開,一聲雷喚蒼龍起。
吾宗仙猛,當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頰銀須,胡麻飯飽,九霞觴醉。
愛青青門外,萬絲楊柳,都捻作,長生縷。
七十三年閑眼,閱人間幾多興廢。
酸堿嚼破,如今翻覺,淡中有味。
總把余年,載松長竹,種蘭培桂。
待與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霽。
驚蟄日雷
作者:仇遠朝代:宋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并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驚蟄后雪作未已陰之湖莊
作者:曹彥約朝代:宋
甲拆多應滿藥欄,跨縲心已拂輕鞍。
正疑陰因仍飛雪,豈有春中卻沍寒。
啟蟄候蟲猶自閉,向陽梅子自能酸。
誤成嚴冷非天意,說與人心作好看。
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作者:張元干朝代:宋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人日驚蟄前數日大雪寄孫奇父韓叔夏
作者:胡寅朝代:宋
臘雪不溉旱,天公念嘉生。稚春乃祁寒,號令如冬行。
栗烈鼓噫氣,碎訇動霆聲。初疑雨翻盆,旋覺霰灑甍。
暫止俄并集,中宵遽開明。衾裯起棱角,屏幌同戶楹。
淅淅紙窗戰,鐺鐺銅漏驚。雞寒罷曉唱,雅凍猶晨鳴。
驚戒臧獲起,吹噓燎爐頳。開關醉魂醒,倚杖詩思清。
便欲披鶴氅,豈思飲銀鐺。空蒙勢轉盛,飛舞祥爭呈。
月池方漫汗,潮山天崢嶸。詎應柳皆絮,卻訝梅始英。
荊璞羞處獻,藍田遣誰耕。塵埃爭受洗,糞壤叨蒙榮。
幸已陴巘崿,若為投澗坑。分功雨露澤,絢彩冰霜精。
良足潤麥麰,未能浹粱粳。經旬苦料峭,三日觀熒晶。
恍憶游汴洛,都忘在湘衡。瑤林鄙王衍,冠玉懷陳平。
亦念袁邵公,長安門自撐。更奇李侍中,淮蔡功先成。
漸喜云解駮,頻瞻日舒晴。昂然秀松出,倏爾危檐傾。
墻角僅委積,瓦溝好持盈。朝暾破凝沍,淑氣蘇鰥煢。
斷決岡隴色,斬余白蛇橫。泮流溪谷響,擊碎珊瑚琤。
瓶去蚌珠餐,庭空獅子獰。粉圖記姿態,不屑供使令。
陡覺時序正,不令寒溫爭。冰泥就涸澀,卉木紛勾萌。
蒨蒨弄池柳,煌煌然山櫻。了無半面妝,強學六出霙。
二老久不覿,千篇諒難評。羔醪忍獨酌,鳳茗宜同烹。
或且放筆快,敢言當敵勍。木桃得瓊玖,耳屬長謠賡。
驚蟄
吳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滿前莫問名。
驚蟄未聞雷出地,豐收有望看春耕。
春晴泛舟
作者:陸游朝代:宋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青郊迎神
作者:不詳朝代:無
緹幕移候,青郊啟蟄。淑景遲遲,和風習習。
璧玉宵備,旌旄曙立。張樂以迎,帝神其入。
游景仁東園
作者:蘇轍朝代:宋
新春甫驚蟄,草木猶未知。高人靜無事,頗怪春來遲。
肩輿出東郊,輕裘試朝曦。百草招生意,喬松解寒姿,尺書招友生,冠蓋溢通逵。人生瞬息間,幸此休暇時。
濁酒論浮蟻,嘉蔬薦柔荑。春來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松筠自擁蔽,里巷得游嬉。
鄰家并侯伯,朱門掩芳菲。畦花被錦繡,庭檜森旌旗。
華堂絢金碧,疊觀凝煙霏。仿佛象宮禁,蕭條遠喧卑。
徐行日一至,何異已有之。都城閉門早,眾客紛將歸。
垂楊返照下,歸騎紅塵飛。但卜永日歡,未與清夜期。
人散眾囂絕,庭空星斗垂。安眠萬物外,高世良在茲。
驚蟄后雪訪徐孟堅不遇坐待甚久
作者:曹彥約朝代:宋
忽忽弄明珠,紛紛擁塞酥。
都忘春老大,復作冷工夫。
甲拆遲先達,芳菲約后圖。
興來還興盡,呵手復須臾。
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宋末·舒岳祥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
《驚蟄》古詩14
1.節氣驚蟄古詩
驚蟄
吳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滿前莫問名。
驚蟄未聞雷出地,豐收有望看春耕。
2.節氣驚蟄古詩
擬古·其三
魏晉 · 陶淵明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3.節氣驚蟄古詩
義雀行和朱評事
唐 · 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云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4.節氣驚蟄古詩
秦樓月
宋 · 范成大
浮云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擰7髑腳ㄐ友嘀/p>
燕支濕。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5.節氣驚蟄古詩
菩薩蠻·春雨
宋 · 蕭漢杰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6.節氣驚蟄古詩
驚蟄日雷
宋 · 仇遠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并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7.節氣驚蟄古詩
聞雷
唐 · 白居易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8.節氣驚蟄古詩
春雨早雷
唐 · 張說
東北春風至,飄飄帶雨來。
拂黃先變柳,點素早驚梅。
樹藹懸書閣,煙含作賦臺。
河魚未上凍,江蟄已聞雷。
美人宵夢著,金屏曙不開。
無緣一啟齒,空酌萬年杯。
9.節氣驚蟄古詩
觀田家
唐 · 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10.節氣驚蟄古詩
《聞蛙》
宋代:趙蕃
驚蟄已數日,聞蛙初此時。
能如喜風月,不必問官私。
《驚蟄》古詩15
1、《秦樓月浮云集》
宋·范成大
浮云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
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
拂墻濃杏燕支濕。燕支濕。
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綠楊隨風,濃杏拂墻,和著春風細雨,出去看看春日美景。
2、《聞雷》
唐·白居易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3、《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4、《菩薩蠻·春雨》
宋·蕭漢杰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5、《聞蛙》
宋·趙蕃
驚蟄已數日,聞蛙初此時。
能如喜風月,不必問官私。
6、《擬古·其三》
晉·陶淵明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7、《春晴泛舟》
宋·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窗外景色多么美妙,泛舟湖上,談笑間欣賞春的活力與絢爛。
8、《市飲》
宋·陸游
學道無多事,消陰服眾魔。
春雷驚蟄戶,海日浴鯨波。
大勇收全勝,靈襟襲太和。
何妨會稽市,取酒獨酣歌。
9、《春雨早雷》
唐·張說
東北春風至,飄飄帶雨來。
拂黃先變柳,點素早驚梅。
樹藹懸書閣,煙含作賦臺。
河魚未上凍,江蟄已聞雷。
美人宵夢著,金屏曙不開。
無緣一啟齒,空酌萬年杯。
《驚蟄》古詩16
1、《觀田家》
唐代: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2、《聞雷》
唐代:白居易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圖片
3、《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宋代:舒岳祥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
4、《驟雨》
宋代:陸文圭
絳帳虛堂設,檐牙雨驟傾。
已過驚蟄日,未聽候蟲聲。
向晚飛蚊出,偏工傍耳鳴。
山靈戲窮士,邀喝夜相迎。
5、《春晴泛舟》
宋代: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6、《秦樓月·浮云集》
宋代:范成大
浮云集。輕雷隱隱初驚蟄。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玉爐煙重香羅浥。拂墻濃杏燕支濕。燕支濕。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7、《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宋代: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云笈簽。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8、《安濟橋》
宋代:杜德源
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
坦途箭直千人過,驛使馳驅萬國通。
云吐月輪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東。
休夸世俗遺仙跡,自古神丁役此工。
9、《春日雜興》
宋代:陳棣
料峭寒猶薄,陰云帶晚煙。
雨催驚蟄候,風作勒花開。
日永消香篆,愁濃逼酒船。
為君借余景,收拾賦新篇。
10、《山房》
宋代:陳允平
軒窗四面開,風送海云來。
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
蝸涎明石凳,蟻陣繞山臺。
此際衣偏濕,熏籠著麝煤。
11、《擬古》
唐代:陶淵明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12、《春雨早雷》
唐代:張說
東北春風至,飄飄帶雨來。
拂黃先變柳,點素早驚梅。
樹藹懸書閣,煙含作賦臺。
河魚未上凍,江蟄已聞雷。
美人宵夢著,金屏曙不開。
無緣一啟齒,空酌萬年杯。
13、《初年樂城館中臥疾懷歸作》
唐代:孟浩然
異縣天隅僻,孤帆海畔過。
往來鄉信斷,留滯客情多。
臘月聞雷震,東風感歲和。
蟄蟲驚戶穴,巢鵲眄庭柯。
徒對芳尊酒,其如伏枕何。
歸嶼理舟楫,江海正無波。
14、《市飲》
宋代:陸游
學道無多事,消陰服眾魔。
春雷驚蟄戶,海日浴鯨波。
大勇收全勝,靈襟襲太和。
何妨會稽市,取酒獨酣歌。
15、《聞蛙》
宋代:趙蕃
驚蟄已數日,聞蛙初此時。
能如喜風月,不必問官私。
16、《游玉泉》
宋代:朱翌
坡陀石上大紳垂,踞石跏趺世慮微。
奉引有春扶屐去,送歸生月帶星稀。
一時花木助歡笑,四雇風云入指揮。
是日乃書驚蟄節,鳴蛙已傍小池歸。
《驚蟄》古詩17
1、擬 古
陶淵明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2、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青郊迎神
唐樂府
緹幕移候,青郊啟蟄。
淑景遲遲,和風習習。
璧玉宵備,旌旄曙立。
張樂以迎,帝神其入。
3、春雨早雷
張說
東北春風至,飄飄帶雨來。
拂黃先變柳,點素早驚梅。
樹藹懸書閣,煙含作賦臺。
河魚未上凍,江蟄已聞雷。
美人宵夢著,金屏曙不開。
無緣一啟齒,空酌萬年杯。
4、初年樂城館中臥疾懷歸作
孟浩然
異縣天隅僻,孤帆海畔過。
往來鄉信斷,留滯客情多。
臘月聞雷震,東風感歲和。
蟄蟲驚戶穴,巢鵲眄庭柯。
徒對芳尊酒,其如伏枕何。
歸嶼理舟楫,江海正無波。
5、觀田家
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6、義雀行和朱評事
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云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7、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云笈簽。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8、春晴泛舟
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9、市 飲
陸游
學道無多事,消陰服眾魔。
春雷驚蟄戶,海日浴鯨波。
大勇收全勝,靈襟襲太和。
何妨會稽市,取酒獨酣歌。
10、答陳珽主簿
劉克莊
主簿佳公子,何曾染綺紈。
果能磨鐵硯,真可歃銅盤。
君壯雷驚蟄,吾衰月闕團。
家貧無寶貝,珍貺欲酬難。
11、賀洪錦溪出世雁山能仁
釋紹曇
冷泉二月雷驚蟄,燒尾金鱗化作龍。
拖去鼻頭涓滴水,洗清雁宕幾千峰。
12、安濟橋
杜德源
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
坦途箭直千人過,驛使馳驅萬國通。
云吐月輪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東。
休夸世俗遺仙跡,自古神丁役此工。
13、驟 雨
陸文圭
絳帳虛堂設,檐牙雨驟傾。
已過驚蟄日,未聽候蟲聲。
向晚飛蚊出,偏工傍耳鳴。
山靈戲窮士,邀喝夜相迎。
14、春日雜興
陳棣
料峭寒猶薄,陰云帶晚煙。
雨催驚蟄候,風作勒花開。
日永消香篆,愁濃逼酒船。
為君借余景,收拾賦新篇。
15、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張元干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16、次韻酬昌秋俠見貺之句
孔武仲
讀君詩句骨毛寒,直恐吟來得意難。
劃若震雷驚蟄戶,爛如奎宿照云端。
鋒芒剸截昆山玉,意氣騰凌大海瀾。
欲識詞源最清處,露珠新滴水精盤。
17、驚蟄日雷
仇遠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并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18、游玉泉
朱翌
坡陀石上大紳垂,踞石跏趺世慮微。
奉引有春扶屐去,送歸生月帶星稀。
一時花木助歡笑,四雇風云入指揮。
是日乃書驚蟄節,鳴蛙已傍小池歸。
19、奉和御製中和
楊億
佳節更春晦,長標令甲名。
天淵搖綠浪,仙杏吐丹榮。
連皷將驚蟄,高枝已變鶯。
云謠傳下土,漢曲被新聲。
20、蚊 雷
趙時韶
朝來伏地悄無聲,入夜轟轟屋底鳴。
堪笑不能驚蟄戶,空將胡蝶夢魂驚。
《驚蟄》古詩18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賞析:“景常晏”指天晚。“劬”是勞苦的意思。“膏澤”指指雨下到田里。“閭里”指民間、鄉里。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歷3月5-6日之間。
“蟄”是藏的意思,指冬天時動物入冬后藏伏土中,不飲不食,以等待春天到來,就是通常說的“冬眠”。“驚蟄”指冬眠的小動物被春雷聲驚動蘇醒。
到了驚蟄節氣時,天氣轉暖,漸漸有了春雷,所以詩中說:“一雷驚蟄始”。在春雷聲中,鉆在泥土里越冬的小動物感受到泥土的'溫暖氣息,開始蘇醒,并出來活動,它們好像是被春雷震醒的,也就是諺語說的:“春雷驚百蟲。”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農耕開始,所以詩中說:“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起來。”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農家無閑時。
霹靂:指又急又響的雷,是云與地面之間發生的強烈雷電現象。如:(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又如:曹禺《雷雨》第三幕:“雷聲大作,一聲霹靂。”
醒:本義是“醉酒后神志由昏迷到清爽”,也指睡眠狀態結束或尚未睡著。本詩中是對冬眠也叫“冬蟄”物種而言的現象。某些動物在冬季時生命活動處于極度降低的狀態,是這些動物對冬季外界不良環境條件的一種適應。熊、蝙蝠、刺猬、極地松鼠、青蛙、蛇、蟲等都有冬眠的習慣和生理要求,到第二年春才“春雷驚百蟲”,即“一聲霹靂醒蛇蟲”。
瀟瀟:形容風雨急驟。如:《詩經.鄭風》:“風雨瀟瀟,雞鳴膠膠。”
染:是指把東西放在顏料里使之著色。如:染料,染色,染坊。也指感受疾病或沾上壞習慣或接觸到什么。如:染病,感染,傳染,沾染。本詩中喻指在驚蟄時節大地“春雷響,萬物長”,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陣陣春雨灑在上年寒冬時節枯萎凋零的各種草木上,使其枝葉返生,百花齊放,萬紫千紅;那春雨猶如染料般的神奇效果。
九九:是中國古代民間用來表示冬至后或夏至后八十一天日期的總稱。冬至后的八十一天為“冬九九”,夏至后的八十一天為“夏九九”。此處指的是冬九九,在冬九九之中“三九”最為寒冷,而“九九”已進入第二年春天的驚蟄時節,并在此節氣內整個冬九九結束。驚蟄節氣有“九九艷陽天”之稱。
風送暖:在我國的春天里,尤其是在驚蟄時節東南風壓倒西北風,由東南海面吹來的暖氣流使大地的溫度漸漸上升。如左河水《立春》:“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
融融:指暖暖的,暖融融的,尤指暖到一種溫和、舒適的程度。如:唐張籍《春日行》:“春日融融池上暖,竹牙出土蘭心短。”
翠野:一般指翠綠色的平原曠野。此處具體主要指在鄉村的野外所長出的青翠莊稼及田邊地頭的草木。
《驚蟄》古詩19
1、《安濟橋》
宋代:杜德源
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
坦途箭直千人過,驛使馳驅萬國通。
云吐月輪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東。
休夸世俗遺仙跡,自古神丁役此工。
2、奉和御製中和
宋—楊億
佳節更春晦,長標令甲名。
天淵搖綠浪,仙杏吐丹榮。
連皷將驚蟄,高枝已變鶯。
云謠傳下土,漢曲被新聲。
3、蚊雷
宋—趙時韶
朝來伏地悄無聲,入夜轟轟屋底鳴。
堪笑不能驚蟄戶,空將胡蝶夢魂驚。
4、《春晴泛舟》
宋代: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5、《聞雷》
唐代:白居易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6、春游即事
清—毛奇齡
江郭看新柳,山亭數落梅。
鳴蛙當晚日,驚蟄動春雷。
野氣蒸車幔,鄉心入酒杯。
津橋臨眺遠,燈火莫相催。
7、《觀田家》
唐代: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8、春日雜興
宋—陳棣
料峭寒猶薄,陰云帶晚煙。
雨催驚蟄候,風作勒花開。
日永消香篆,愁濃逼酒船。
為君借余景,收拾賦新篇。
9、西江月—春雷
清—陸求可
半夜雷車驚蟄,初春雨腳穿江。
梅花應已滿山香。急駕蘭橈畫槳。
一帶青山如沐,半灣綠水停航。
白云渺渺雪茫茫。明月天連紙帳。
10、荊園雜詩
近現代—李洸
小園得雨蘚苔滋,不覺春來物候移。
昨夜新雷又驚蟄,百蟲悽抑助敲詩。
11、驚蟄前一夕大雪壓折庭梅一椏
清—查慎行
驚蟄庭梅發,方當爛熳期。
橫遭連夜雪,壓折近窗枝。
枯菀原關數,猗儺詎有知。
老翁為蚤起,惆悵獨移時。
12、夢橫塘—辛未驚蟄,金陵書感
近現代—周岸登
斷云心遠,絲雨夢輕,晚來飛電虛掣。
殿角春雷,合皂出、憎寒羞熱。
嚴鼓欺花,冷煙籠水,壞陵彈雪。
認零金剩粉,乍澹翻浪,人天恨、空悲切。
都言雁足無憑,甚烹魚溉釜,也誤珰札。
嫩約鈿車,難領略、郊游風物。
更誰與、調鶯剪燕,染柳熏桃斗春色。
漫動愁吟,背人含淚,捻丁香千結。
13、《驟雨》
宋代:陸文圭
絳帳虛堂設,檐牙雨驟傾。
已過驚蟄日,未聽候蟲聲。
向晚飛蚊出,偏工傍耳鳴。
山靈戲窮士,邀喝夜相迎。
14、憶江南—桃花翠雀
近現代—張采庵
驚蟄候,吹到十三風。
舊院歌辭紈扇冷,去年門巷美人紅。
春在鳥聲中。
15、《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宋代:舒岳祥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
16、《秦樓月·浮云集》
宋代:范成大
浮云集。輕雷隱隱初驚蟄。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玉爐煙重香羅浥。拂墻濃杏燕支濕。燕支濕。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17、幕客云日為驚蟄
明—孫承宗
誰負旋乾手,當春起蟄蟲。
魚龍驚寂寞,天地喜昭融。
墐戶身方遠,昂霄意已雄。
俗聾誰與破,予欲問豐跂。
18、水調歌頭—晨見木稼作
近現代—顧隨
橋下衛河水,此際未消融。
試燈早過,驚蟄將近,尚冰封。
前日晴天霏雪,紛似梨花飄落,撩亂夕陽紅。
昨夜結珠霰,瑟瑟下長空。
帶朝煙,拖宿霧。更迷濛。
一番浪子心計,枉是偏天工。
俯仰瓊樓玉宇,高下瓊林玉樹,人在玉壺中。
桃李豈沈默,著意待東風。
19、春雷起蟄
金—龐鑄
千梢萬葉玉玲瓏,枯槁叢邊綠轉濃。
待得春雷驚蟄起,此中應有葛陂龍。
20、《山房》
宋代:陳允平
軒窗四面開,風送海云來。
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
蝸涎明石凳,蟻陣繞山臺。
此際衣偏濕,熏籠著麝煤。
21、《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宋代: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云笈簽。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22、《春日雜興》
宋代:陳棣
料峭寒猶薄,陰云帶晚煙。
雨催驚蟄候,風作勒花開。
日永消香篆,愁濃逼酒船。
為君借余景,收拾賦新篇。
《驚蟄》古詩20
《春晴泛舟》
宋代: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驚蟄這天,陸游泛舟游湖,春天來了,萬物一新,陸游感慨自己雖然年紀大了,卻也不想錯過這美麗的春日景色。
《驚蟄日雷》
宋代:仇元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并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春雷陣陣,花兒開放,野闊風高,電明雨急,這就是驚蟄春雷。
《驚蟄后雪訪徐孟堅不遇坐待甚久》
宋代:曹彥約
忽忽弄明珠,紛紛擁塞酥。
都忘春老大,復作冷工夫。
甲拆遲先達,芳菲約后圖。
興來還興盡,呵手復須臾。
這個驚蟄,很冷,還下雪了,詩人此時去拜訪友人,恰好友人不在,詩人在寒冷中等了好久,不得不時常呵手取暖。
《觀田家》
唐代: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驚蟄,是春耕的開始。俗語說:驚蟄春雷響,農夫閑轉忙。驚蟄,是播種希望的`時節。
《義雀行和朱評事》
唐代: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云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驚蟄時節,賈島記錄了一對仁義的雀鳥。它們勤勞捕食,養育著巢中的雛鳥。禽類雖小,卻也有德。
《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宋代:張元干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詩人形象地形容了驚蟄時鳥蟲萌動的現象:春雷乍響,龍蛇、蚯蚓、蝦蟆都跑出來了。
《菩薩蠻·春雨》
宋代:蕭漢杰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驚蟄是傷春的時節,乍暖還寒,記得添衣。
《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宋代:舒岳祥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
驚蟄雨天,詩人回想與友人共座,一夜未眠。掩卷深思,有誰知我此時所想呢?只有窗邊的綠枝等著杜鵑。
《山房》
宋代:陳允平
軒窗四面開,風送海云來。
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
蝸涎明石凳,蟻陣繞山臺。
此際衣偏濕,熏籠著麝煤。
山間的驚蟄,灑下花雨,螞蟻繞著山臺,衣服偏又濕了。
《憶秦娥》
宋代:范成大
浮云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拂墻濃杏燕支濕。
燕支濕。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驚蟄,輕雷滾滾,風吹起了楊樹。小樓上,房間里,熏著香料,女子倚樓而立,她在想念誰?
《水龍吟 壽族父瑞 堂是日驚蟄》
元代:吳存
今朝蟄戶初開,一聲雷喚蒼龍起。
吾宗仙猛,當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頰銀須,胡麻飯飽,九霞觴醉。
愛青青門外,萬絲楊柳,都捻作,長生縷。
七十三年閑眼,閱人間幾多興廢。
酸堿嚼破,如今翻覺,淡中有味。
總把余年,載松長竹,種蘭培桂。
待與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霽。
詩人的親人驚蟄日過生日,于是寫下此詩。七十三年的人間,看盡人生多少興廢,但愿此后余后,共看太平盛景。
《驚蟄夜大風雪落驚寢》
明代:胡儼
急霰灑窗紙,飆風翻竹枝。
劃然衾覺冷,正是夢醒時。
曉起瓦皆白,春回花不知。
老來肌骨瘦,無那被寒欺。
驚蟄下雪了,早起時,雪已把瓦都變白了。詩人感慨:春天來了,花兒也不知道。我又老又瘦,還要被寒風欺。
《幕客云日為驚蟄節然有作》
明代:孫承宗
誰負旋乾手,當春起蟄蟲。
魚龍驚寂寞,天地喜昭融。
墐戶身方遠,昂霄意已雄。
俗聾誰與破,予欲問豐跂。
誰的乾坤手,讓蟄蟲驚起,天地一片春意融融。驚蟄,是另一個希望的開始。
今天是驚蟄,一聲春雷,蟄蟲萌動,一切都預示著新的希望。
《驚蟄》古詩21
《答陳珽主簿》
【宋代】劉克莊
主簿佳公子,何曾染綺紈。
果能磨鐵硯,真可歃銅盤。
君壯雷驚蟄,吾衰月闕團。
家貧無寶貝,珍貺欲酬難。
《贈戴竹堂》
【明】陳鏊
瑯萬個繞堂前,開卷悠然勝輞川。
金影碎籠檐外月,玉聲清和石間泉。
翠禽啼處煙如錦,紫籜栽來雪尚鮮。
霹靂一聲驚蟄起,龍孫高插碧云邊。
《苦雨》
【明】釋今帾
雷先驚蟄暗經春,野老傳聞果是真。
黑雨連旬復連月,綠莓侵榻又侵人。
靜煨牛火支寒骨,動借漁蓑覆病身。
最惜東溪老田父,杏花時節不成畇。
《詠廿四氣詩·驚蟄二月節》
【唐】元稹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時候爭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春晴泛舟》
【宋代】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市飲》
【宋代】陸游
學道無多事,消陰服眾魔。
春雷驚蟄戶,海日浴鯨波。
大勇收全勝,靈襟襲太和。
何妨會稽市,取酒獨酣歌。
《次韻王正之驚蟄有感言歸》
【宋】史浩
聞說天家起阿香,攬桃催杏臉無央。
夜蟾不解照仙李,朝雨何妨夢楚王。
知買扁舟成折柳,剩哦佳句作甘棠。
故園風物雖云好,何必歸程遽許忙。
《聞蛙》
【宋代】趙蕃
驚蟄已數日,聞蛙初此時。
能如喜風月,不必問官私。
《驚蟄》古詩22
1、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并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元 仇元《驚蟄日雷》
2、《驟雨》
絳帳虛堂設,檐牙雨驟傾。
已過驚蟄日,未聽候蟲聲。
向晚飛蚊出,偏工傍耳鳴。
山靈戲窮士,邀喝夜相迎。
3、《聞雷》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4、《初年樂城館中臥疾懷歸作》
異縣天隅僻,孤帆海畔過。
往來鄉信斷,留滯客情多。
臘月聞雷震,東風感歲和。
蟄蟲驚戶穴,巢鵲眄庭柯。
徒對芳尊酒,其如伏枕何。
歸嶼理舟楫,江海正無波。
5、《聞蛙》
驚蟄已數日,聞蛙初此時。
能如喜風月,不必問官私。
6、《擬古》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7、軒窗四面開,風送海云來。
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
蝸涎明石凳,蟻陣繞山臺。
此際衣偏濕,熏籠著麝煤。——宋 陳允升《山房》
8、《山房》
軒窗四面開,風送海云來。
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
蝸涎明石凳,蟻陣繞山臺。
此際衣偏濕,熏籠著麝煤。
9、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時候爭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唐 元稹《詠廿四氣詩 驚蟄二月節》
10、《詠二四氣詩 · 驚蟄二月節》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時候爭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11、《觀田家》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驚蟄》古詩】相關文章:
驚蟄的古詩09-09
驚蟄最美古詩01-07
驚蟄古詩詞04-15
驚蟄節氣古詩07-27
關于驚蟄的古詩有哪些11-28
描寫驚蟄節氣的古詩07-31
驚蟄節氣的所有古詩優秀08-18
驚蟄節氣古詩(精選65首)02-26
驚蟄節氣的所有古詩優秀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