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墨梅》古詩
《墨梅》古詩
更新時間:2025-01-16 08:28:17
  • 相關推薦
《墨梅》古詩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墨梅》古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墨梅》古詩1

  師:同學們,石灰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吟,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我們背過《游子吟》、《暮江吟》。

  師:其實,這首詩我們在我年級的時候就學會了?誰來背一背?指名背。

  師:剛才他還是有點小小的緊張,就是粉骨碎身。跟我們生活中的習慣有點區別,請你做好記號。我們一起讀一讀這行:粉骨碎身全不怕。

  有一個字音讀得還不夠準去,痕,注意還有一個焚,你發準就可以了,再讀讀這兩首古詩。

  師:再請兩個同學,這次應該讀得正確、流利,注意讀詩跟我們平時讀書不一樣。

  師:你看她讀最后一句的時候,有點緩慢,留給大家學習體會。

  師: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來一起讀。

  齊讀。

  師:慢一些,只留流清氣滿乾坤。

  師: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一定查找了一些資料。誰來交流一些。

  于謙是民族英雄。

  他是一個位忠心的大臣,被冤殺。

  師:老師也查了一些資料,重復的部分就不讀了。

  師:于謙是個愛國詩人。王冕,他還寫了一首白梅,誰在查資料時查到的,沒有查到的同學下課再去查一查。

  師:出示:墨梅圖,這是一首題畫詩,同學們下課再來仔細看一看。

  我還查找了難讀的詞的意思。清白。表面指顏色,實際指操守。

  師:什么樣的操守?

  我覺得墨梅是他堅貞的操守。

  若等閑,在長征里面學過。就是好像平常事。

  乾坤,就是天地間。請大家將這個難讀的詞記在下面。

  清,清香之氣。表達了作者的志向。

  師:互相讀一讀這兩首詩。同桌推薦讀。

  讀《石灰吟》、《墨梅》。

  齊讀。

  師:同學們,讓我們首先把眼光放在《石灰吟》這首詩上。默讀,思考,你對石灰有什么了解?

  從千錘萬擊覺得開采石灰十分艱難。從第二句看出還要經歷焚燒。

  我從第三句看出還要將他粉骨碎身。

  他將是不是從12個字中體會石灰產生的過程。

  讀12個字。

  師:老師覺得,你們還沒體會出來。

  老師出示圖片,師:石灰采出來,要經歷一錘一錘的敲擊,讀第一句。

  師:看到這烈火焚燒的場面,你有什么想說的?讀第二句。

  師:在將他放入水中將他鑿成粉末,再讀。讀第三句。

  再次出示12個字,這次,同學們,一定會讀出自己的體會。

  看到這12個字,你有什么想說的'?

  覺得石灰命運多舛。

  師:于謙寫出來,不是想讓我們體會石灰多么不幸。再看,從若等閑、全不怕。

  師:你讀出了什么?

  很可貴。堅強不屈。堅忍不拔。無所畏懼。

  師:即使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他是為什么?

  供人們使用。

  師:僅僅是這些嗎?

  要留清白在人間。

  師:十二歲的于謙,看到這樣的景象,寫出了,引讀,最后一句。表達自己的志向,引讀。粉骨碎身全不怕

  板書:志向。

  不要和奸臣混在一起。

  他當時還小,是表達自己不同流合污。

  師:你猜猜于謙后來的經歷。

  出示:師讀,于青天、他兩袖清風。他被皇帝冤殺的時候,他家中只有書籍。

  師:你是否看出了,他十二歲時,留下的志向呢?

  原來,一個十二歲孩子立下的志向,會在他的人生中產生影響的。

  師:你想懷著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去讀。

  敬佩。

  師:還有嗎?看來表達了大家的志向。齊讀,能背的背下來。

  師:以后,你還會覺得生活中的石灰平凡,看到石灰你會想到誰?看到于謙你就會情不自禁地背起《石灰吟》,像于謙那樣將志向留在心中,孩子們,背吧。

  師:總結,看到了石灰我們就會想到于謙所表達的志向。板書物、志,這種寫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像這種聯系物來表達志向的詩就叫做就叫做詠物詩。

  師:你覺得學習詠物詩,有怎樣的一個過程。

  先讀詩中物地特點、品質。

  也可以先了解人物的資料,看他和物之間有沒有什么聯系。圈聯系。

  查背景,他當時的心情如何、背景如何?

  師:請同學用自己剛才梳理的方法來學習《墨梅》。

  不要人夸好顏色,不為別人開放,孤芳自賞。王冕是個好人,他好在不巴結權貴,情愿賣畫生活

  從淡墨痕,看出,她不妖艷,詩人不同流合污,淡泊名利。你們看出他現在出口成章,是因為他平時讀了很多書,將自己思考的過程寫在書上。、

  朱元璋曾經請王冕做軍師,他躲在山林中,看到他不想做官、不巴結權貴的志向。

  梅花本來就很高潔,從淡墨痕看出來,只愿意自己清廉,一身正氣。

  王冕和梅花的品質,不謀而合。

  師:總結:作者寫梅花,絕不僅僅是寫梅,也是寫自己,詩如其人。我們一起來背一背故事。

  注意到了嗎?在這首詩中,有一句詩直接點明了作者的志向。

  師:兩首詩中,都有留,但同音不同字,你品一品,這兩個字不同在哪里?

  流,是彌漫。

  留,唯一留下的是自己的清白。墨梅中香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這種氣節流芳百世。

  師:第一個留讀出決心,第二個流要讀出花香流動,彌漫天地之間。齊讀,這兩句。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首詠物詩,自從有了詠物詩,不僅是贊詠的是事物,看到背后所站立的詩人,再讀竹石、再讀

  師:到了初中以后,老師還會帶你們去學習,發現初中的教材中有三首詠物詩——蟬

《墨梅》古詩2

  一、說教材

  《墨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古詩三首》中的一首。這首詩是元代詩人、書畫家王冕的作品。作者善畫梅,也喜詠梅,這是他的一首題畫詩。詩人借墨梅為喻,在素潔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堅貞不屈的高尚情操和淡泊名利的胸襟。詩的前兩行寫實,強調“吾家”的梅花都是“淡墨痕”的,素凈雅潔;后兩行抒情言志,說明他畫梅花,不是為了讓人夸贊顏色好,只是要讓它的清香彌漫在天地之間。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精讀課文的要求以及學生學習古詩的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墨梅》。

  ★學會詩中“硯”這個生字,理解“墨梅、洗硯池、淡墨痕、好顏色、清氣、滿乾坤”等詞。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能聯系詩人的生平,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堅貞不屈的高尚品格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三、說重點、難點

  根據詩文的內容及本單元對學生的要求,我將本課的重點確定為:理解古詩,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堅貞不屈的高尚品格和淡泊名利的胸襟。本課的難點是能聯系詩人的生平,抓住一個“淡”字,一個“滿”字來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堅貞不屈的高尚品格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四、說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我主要運用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相機引導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學習,動用多種感官,進入到詩人描繪的情境中,體會詩句的意境美。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教會學生學習,寓學法指導于教學的全過程。

  五、說教學流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首先復習上節課所學的《石灰吟》這首古詩,并讓學生回憶學習古詩的三步驟,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二)運用學法,精讀感悟

  這部分按照古詩學習三步驟來進行教學,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相機引導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學習,動用多種感官,進入到詩人描繪的情境中,體會詩句的意境美。

  1、知詩人,解詩題。

  對于作者王冕我們曾經學過一篇《少年王冕》的'課文,我要求學生結合這篇課文來談談自己對王冕的了解,再補充一些資料,使學生對王冕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同時要求學生結合墨梅圖來理解詩題“墨梅”的意思,這樣就完成了古詩學習的第一步驟“知詩人,解詩題”。

  2、讀詩句,明詩意。

  這一步我要求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自主完成,在課堂上我主要是進行檢查,從而來了解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作為六年級的學生完全應該在課前做好朗讀以及查字典之類的預習工作,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放在課堂上完成,這樣也能提高在課堂效率。

  3、悟詩情,誦古詩。

  這一部分可以說是本文教學的重難點。我先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如果王冕就站在我們面前,你會有什么問題來問他呢?我預設的問題是:王冕,你為什么這么喜歡梅花呢?王冕,你為什么不畫有顏色的梅花而要畫墨梅呢?你寫這首詩為了表達什么呢?在學生提出了自己的問題之后,我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來品讀古詩。在品讀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抓住“淡”、“滿”這兩個字分別感悟墨梅的“樸素淡雅”和“清香四溢”,并指導讀好古詩。然后,我以這樣一個問題激起學生進一步感悟古詩:“王冕之所以寫《墨梅》這首詩,僅僅是為了表現梅花的樸素淡雅、清香四溢嗎?”我沒有要求學生馬上回答,給學生介紹了一段王冕的資料,讓學生對王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而真正感受到王冕就像這樸素淡雅的墨梅,不在意別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別人的奉承。他不計名利,把名和利看得很淡很淡,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淡泊名利”。王冕借墨梅為喻,在素潔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堅貞不屈的品格。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邊看圖邊吟誦古詩,在吟誦的過程中,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王冕借墨梅而抒發的情感,此時我對于“托物言志”這種手法進行小結,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從而能解決本課的難點。

  (三)拓展寫話,積累古詩

  在想象了詩的意境、體會了詩的情感之后,讓學生動筆寫一小段贊美墨梅的話,同時我提示學生可以根據詩句意思進行改寫,可以用上板書中的詞語,也可以用小詩的形式。我設計這個小練筆的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和領悟,同時結合所學到的詞句進行積累、運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也是落實我校的一個課題《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因為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設計一處小練筆,這種形式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最后我補充幾首有關梅花的詩讓學生進行積累、背誦,通過讓學生積累更多同一類的詩,激發學生學習、研究古詩的興趣。

  六、說板書

  我的板書抓住一個“淡”,一個“滿”字來展開,課堂上我就是這樣引導學生進行品讀感悟,而王冕借墨梅所抒發的情感也在我的板書中一目了然,所以我的板書很好地體現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墨梅》古詩3

  民族英雄于謙

  于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他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長大以后,他考中進士,做了幾任地方官,嚴格執法,廉潔奉公。后來擔任河南巡撫,獎勵生產,救濟災荒,比較關心人民疾苦。于謙前后在任十九年,威信很高。  于謙所生活的十五世紀中葉的明代,中國北方少數民族也先率領的瓦刺部族的騎兵,向明王朝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由于宦官把持朝政,腐敗無能,明朝五十萬大軍與也先騎兵在北京西北的土木堡一戰中大敗,督師親征的英宗皇帝也被敵軍俘擄。京師岌岌可危、朝廷惶惶不可終日,身為兵部左侍郎的于謙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他一方面另立英宗的弟弟為景帝,以安撫民心,另一方面鞏固京師的防務,并屢出奇兵挫敗也先騎兵。也先見挾英宗進攻北京的陰謀失敗,于是將英宗放回,與明王朝議和。   歷史的悲劇又重演了一次。于謙的功勞不僅未受到應得的酬謝,反而遭到了朝中邪惡勢力的嫉恨與迫害。他們發動宮廷政變,把受辱的英宗重新扶上皇位,并以叛逆的罪名將其殺害。  于謙死后葬于西湖西岸的'三臺山,與湖的北岸棲霞嶺下的岳飛墓遙遙相望。后人在詩中寫道:“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邕覺重西湖。”岳飛與于謙的悲壯事跡,給湖山增色不少。  于謙少年時博覽群書,十六歲時就讀于吳山三茅觀,寫下了有名的《石灰吟》:千錘百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詩如其人,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畫梅圣手”王冕

  王冕(1310—1359),字元章,又字元肅,號煮石山農。浙江諸暨人。出生貧寒,幼年替人放牛,自學成才。性格孤僻,鄙視權貴,應試不中后漫游吳楚、大都等地,晚年隱居會稽九里山。詩畫皆負盛名,尤擅畫梅。  相傳,他的父母單生王冕一人,視他如掌上明珠。他周歲就會說話,三歲能對答自如,到五六歲,認識能力更要比一般兒童高,八歲開始入學,成績優良,宗族大為驚奇,視為神童。王冕小的時候,求知欲很旺盛,好奇心也很強。有一天,他的父親叫他去放牛,他把牛放在草地上,自己溜到私塾里去聽村童讀書,傍晚回去時,牛不見了,被他父親狠狠地教訓了一頓。他還常常坐在廟里菩薩的膝上,借長明燈讀書認字。青年時代的王冕曾一度熱衷于功名事業,他專心研究孫吳兵法,學習擊劍,有澄清天下之志,常拿伊尹、呂尚、諸葛亮比喻自己,想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但是,元朝統治者歧視漢族知識分子的殘酷現實教育了他,他的仕途之夢很快就破滅了。他參加過進士考試,沒有考中,回來后,滿懷郁憤,就把所有的文章燒毀掉,以示永絕仕途。他知道功名已是鏡中花,水中月,便改途易轍,學南陽諸葛亮,隱居于九里山的水南村,白天耕作,晚上作畫,過著“淡泊以明志”的半饑不飽的生活。  王冕的詩,語言質樸,意境深遠,不拘于常格,大都收入在《竹齋集》里。王冕擅長畫梅,他的“墨梅”,可用“神韻秀逸”四字來概括。構圖密而不亂,繁而有韻。立如龍,勁似鐵;發梢如箭,短如戟,不止求形似,而且求神似,表現出或嬌艷,或清雅,或燦爛,或蕭疏等等姿態,被明代沈堯龍稱為“墨王”。

《墨梅》古詩4

  【原文】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版本二)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并不嬌艷,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不求功勛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仿佛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贊梅花的高風亮節,詩人也借物抒懷,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見認為,該題畫詩,點出創作意圖,強調操守志趣,在藝術史上甚至比《墨梅圖》本身還要出名。

《墨梅》古詩5

  希望我們準備的小升初語文古詩墨梅的賞析符合大家的實際需求,愿大家都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理想的重點初中院校!

  吾家洗硯池邊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顏色艷麗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并不嬌艷,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不求功勛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仿佛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希望為大家提供的墨梅的賞析,能夠對大家有用,更多相關內容,請及時關注我們!

《墨梅》古詩6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古詩大意】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夸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墨梅》參考注釋】

  ①墨梅:顏色艷麗的梅花。

  ②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③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墨梅古詩全文及賞析墨梅古詩全文及賞析。

  ④清氣:清香的氣味。

  ⑤乾坤:天地。

  【詩人介紹】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為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的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

  【《墨梅》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顏色艷麗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并不嬌艷,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

  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不求功勛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古詩7

  1、古詩教學的思路要簡約。

  在《古詩兩首》的教學中,我的教學思路力求簡約。從整體而言,整堂課的教學循著“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的教學思路進行,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從局部而言,每一個環節的教學沒有過多的繁瑣設問、條分縷析,在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中把古詩的解讀引向深入。如在對詩意的解讀中,我摒棄了傳統古詩教學中字字求解、句句設問、逐句串講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點、整體感悟的教學方式,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使詩意的解讀不支離破碎。

  2、古詩教學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教者把這兩首詩編排在一起,正是從它們相似的主題角度來安排的。因此在教學這兩首古詩時,我的教學設計中就凸顯了“整合”理念。“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均是從兩首詩的整體角度予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整合,使得教學節奏得到最有效的調控,使得教學內容得到最高效的組合,從而產生最佳的教學效率。如在“辨詩”教學環節中,通過引導學生比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處,了解這兩首詩“詠物抒懷”的寫法,并進而把物與人結合起來,由物及人地解讀詩中的深層次情感。

  3、教師教學的站位要下移。

  這是第九冊的第3課,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剛剛開學,這篇課文學生已經讀了許多遍;這兩首古詩的詩意較淺顯,且每首詩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圖助讀;學生們的手邊有不少學習資料,關于這兩首詩詩人簡介、詩意注解很多。上述種種因素,構成了教學這兩首古詩的潛在教學資源。教師若是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在教學中就必須調整好自己的教學位置。首先,教師需要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讀自悟、交流討論、反復誦讀;其次,教師需要耐心地傾聽每一位學生對字詞、詩句、詩意、問題所發表的意見,把學生發言中的每一個閃光的見解給予放大,并加以重復,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再次,教師需要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或在討論之初暗示思維的途徑,或在討論之中點撥思維的深度,或在討論之后即席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的平等參與絕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越俎代皰,要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師是在和我們一塊兒探討研究這兩首古詩,有時候甚至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知道的東西似乎并不比我多多少。教學中,教師的低站位,可以和學生平等相視,從而平等對話;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探究詩歌的欲望,從而激發起學生超越教師的信心;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課堂上師生彼此間的隔膜,使學生更容易親近教師,走近教師,從而坦然地走進詩歌的天地間。

《墨梅》古詩8

  1.《墨梅》元朝

  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2.《墨梅》宋朝

  張嵲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3.《暗香疏影·夾鐘宮賦墨梅》宋朝

  吳文英

  占春壓一。卷峭寒萬里,平沙飛雪。數點酥鈿,凌曉東風□吹裂。獨曳橫梢瘦影,入廣平、裁冰詞筆。記五湖、清夜推篷,臨水一痕月。 何遜揚州舊事,五更夢半醒,胡調吹徹。…

  4.《用楊誠齋韻再題歐陽長老墨梅·后來冰雪體》宋朝

  袁說友

  后來冰雪體,引墨為君開。寄語金鸞客,和羹人正來。

  5.《題墨梅風煙雪月水石蘭竹八軸》宋朝

  姚勉

  清晨有客南昌來,袖出數幅春風梅。芳根不種生綃上,安得的皪霜葩開。霜葩能開不能謝,始信筆端生造化。細看入趣直欲攀,亦復不知梢是畫。迎風冷笑斜窺檐,披煙淡竚拖輕縑。…

  6.《題墨梅·窮冬天地閉》宋朝

  王柏

  窮冬天地閉,萬物正雕殘。玉立清梢表,天然獨耐寒。

  7.《墨梅·其四》元朝

  王冕

  莫厭緇塵染素衣,山間林下自相宜。玉堂多少閑風月,老子熟眠殊不知。

  8.《墨梅》明朝

  李東陽

  碧溪寒水淡無痕,照見孤山處士魂。此夜獨吟應不寐,隔江清影未開門。

  9.《墨梅·才見花開似見春》元朝

  凌云翰

  才見花開似見春,江空歲晚寄何人。芳香只恐有消歇,憑伏金壺墨寫真。

  10.《墨梅四首·山邊幽谷水邊村》宋朝

  張嵲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11.《龍眠墨梅》宋朝

  張元干

  江南一枝春,歲久暗香滅。怪得深夜寒,荒村映殘雪。

  12.《墨梅》宋朝

  趙葵

  須知造物元無物,剛被花光強造端。認得色空都是幻,南枝非暖北枝寒。

  13.《題墨梅·冰蕤開雪穎》宋朝

  王柏

  冰蕤開雪穎,墨妙發孤香。不襲逃禪印,枝頭有異光。

  14.《墨梅三絕·筆端喚醒玉梅魂》宋朝

  張子文

  筆端喚醒玉梅魂,滿袖春風不見痕。未許卷簾新月上,卻教煙雨惱黃昏。

  15.《和衡侄題孫德明墨梅》宋朝

  慕容彥逢

  霜風栗烈砭人肌,又是江南梅發時。寫影尋真未端的,此心隱處是南枝。

  16.《墨梅和苗學士韻王牧之筆為謝景明題·其一》明朝

  倪謙

  姑射仙人去不還,臨風玉雪想容顏。王喬袖有長生術,喚醒冰魂楮墨間。

  17.《墨梅》明朝

  貝瓊

  雪后尋梅恐未真,花光一日寫花神。廣寒玉兔分秋穎,剪斷羅浮萬樹春。

  18.《題王楚皋墨梅歌》明朝

  劉崧

  江西寫梅誰最豪,近年亦數王楚皋。一枝半蕊忽落紙,已覺酒興生風濤。醉來據案急揮掃,欹樹崩崖雜枯槁。乃翁白發苦吟詩,自是長沙風格老。君藏此圖何清奇,昔所未逢今見之。…

  19.《為朱大理賦墨梅寓丹家意以大理明此故求正云·其一·》元朝

  凌云翰

  剝盡群陰見一陽,千花萬蕊總包藏。筆頭會得先天意,寫出寒花朵朵香。

  20.《為江浙宣使題補之墨梅·其一》元朝

  李士瞻

  羅浮山下梅梢月,素質湘裙淺淺妝。昨夜嫦娥初出浴,桂華不敢妒清香。

《墨梅》古詩9

  教養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認識乾坤兩個字。能正確講寫:焚燒、千磨萬擊、千錘萬鑿

  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背誦并默寫課文。

  體會作者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了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

  繼續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繼續發展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重難點

  在了解詩的大意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

  課前準備

  投影圖,練習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樂的課文朗誦錄音。

  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板書新課并指名讀。

  請學生結合以往的學習經驗,說說古詩的特點。

  檢查預習。

  分別指名讀三首詩,檢查字音是否準確以及讀得是否熟練。

  請學生為生字注音,并書寫。

  展示預習資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2)、其他的詩。

  講讀《墨梅》

  聽配樂課文朗讀。

  指名讀注釋,理解詩句。

  重點討論學生預習時提出的問題: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樣理解梅花開了,和淡墨痕的關系?

  (2)、顏色是指什么的顏色?一般會有什么顏色?

  (3)、清氣是什么?

  (4)、為什么作者說只留清氣滿乾坤?

  指導朗讀

  (1)、學生自練。

  (2)、教師指導練習。

  (3)、當堂背誦。

  檢查背誦,練習反饋。

  作者用梅花贊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背誦《墨梅》。

  第二課時:

  課前復習。

  背誦《墨梅》。

  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樣的人?

  回憶方法。

  講讀課文《竹石》、《石灰吟》。

  (一)、講讀《竹石》。

  聽配音朗誦。

  指名讀注釋,理解詩句。

  四人小組討論仍然沒弄懂的質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

  (2)、竹子為什么不生長在泥土里,而要立根于巖石中呢?

  (3)、東西南北風是什么風呢?

  重點討論,你覺得詩人寫竹石是不是只為了寫竹石呢?他其實是在寫誰?為什么他不直接寫呢?

  指導朗讀,背誦。

  (二)、講讀《石灰吟》

  聽指名朗讀。

  根據注釋,理解詩句。

  把仍未理解的詩句在小組中提出,共同解決。

  重點討論:

  (1)、石灰在成為建筑材料之前經歷了哪些考驗?

  (2)、作者寫石灰其實是想寫誰?寫什么品格?

  指導朗讀、背誦。

  第三課時:

  課前復習

  1、竹石的特性與人_____精神相近。

  石灰的特性與人_____精神相近。

  2、背誦《竹石》、《石灰吟》

  歸納總結。

  古詩除了第一節課所提到的特點,還具有哪些特點?

  這課書所學的三首古詩,都是明寫什么,暗寫什么?

  其共同特點都用物的什么特點贊美人的什么?

  運用特性比喻精神注意什么?

  能力訓練

  自學收集的其他托物言志的詩歌。

  分組向同學介紹。

  按詩意給《墨梅》配畫。

  連線:梅堅忍不拔

  竹忠貞不屈

  石灰凌霜傲雪

《墨梅》古詩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硯”、“乾”、“坤”三個字,了解古詩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會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教學重點:理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師生雙邊教學活動方案預設 預設修改或生成情況。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后你知道了什么?(這課書要學習墨梅這首古詩。)讀后你想到了什么?(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誰寫的'?詩的內容是什么?詩人想表達什么感情?)

  3.明任務:這三首古詩分別是唐代、唐代和元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王昌齡、盧綸和王冕。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洗硯池墨痕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系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三、檢查預習。

  以讀準字音、質疑為重點。

  四、學習古詩

  1.了解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么特點?詩人為什么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1)教師范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借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詞語,比如查資料,利用工具書,網上查詢等。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如下:

  (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

  (突出了它淡淡的彩。)

  E.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讀至此,產生疑問——難道梅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 教師點撥后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后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夸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

  墨梅還有什么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3.朗讀全詩。

  4.總結全詩:

  (1)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想象詩人在這樣的美景里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動作?

  5.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6.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

  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墨梅》這首古詩的?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

  背誦《墨梅》

  板書設計:

  墨梅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墨梅》古詩11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故事

  元朝的畫家王冕,很有才華,可是他卻不想當官。因為那時的元朝十分黑暗腐朽,他不想跟那些官員同流合污。當時有人舉薦他,他就說“我有田可以種,有書可以讀,為什么要整天在官署里,被人像奴隸一樣使來喚去呢?”后來,他干脆隱居到了山里,靠賣畫為生,院子里栽了很多梅花,自稱“梅花屋主”。

  這天,王冕穿的破衣爛衫的,拿著自己的畫到城里去賣。當地官員認出了他,看他窮成這樣,于是又想勸他去當官,就假裝在畫攤前看畫。當官的看到了一幅《墨梅圖》,就很好奇的說,“梅花不都是粉的,紅的嗎?怎么你的梅花好像有點黑啊?”

  王冕笑笑說,“那是因為我天天在池塘里洗我的硯臺,池塘邊的梅樹吸收了池塘里的墨水,所以開出的花就有了墨色。”“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當官的聽完,就說“那這樣的梅花好像不太漂亮吧,我覺得還是鮮艷的.更好一些。”

  王冕卻搖搖頭說,“我們家的這株梅花呀,它是不需要人家夸它顏色好的,它要的是把清香的氣息充滿天地之間啊!”“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官員這才明白,原來他還是不想當官。當官雖然可以錦衣玉食,但是他卻不稀罕,他想要的是清白高潔的人生呀。

  不久之后,腐朽的元朝就被鋪天蓋地的農民起義推翻了,而王冕清白高潔的精神卻跟他的詩畫一起流傳到今天。

  語言學習

  墨梅:用墨筆勾勒出來的梅花。

  我家:因王羲之與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認為王姓自是一家。

  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

  池頭:池邊。

  痕:痕跡。

  清氣:梅花的清香之氣。

  滿:彌漫。

  乾坤:天地間。

  歷史背景

  王冕字元章,是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

  此詩約作于元順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年—1350年)期間。王冕在長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紹興,在會稽九里山有一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此詩就作于此。當時正值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前夕,作者面對現實生活中無法解決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詩。

  常識積累

  洗硯池又叫“硯池”、“墨池”、“鵝池”,位于山東省臨沂市硯池街20號,王羲之故居內。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相傳王羲之幼年時刻苦練字后,經常到池中洗刷硯臺,長時間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們將這個池命名為“洗硯池”,古代文人也稱之為“墨池”。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詩句理解

  這首詩采用了借物抒懷的寫作手法。

  開頭兩句直接描寫墨梅,寫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后兩句“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不求人夸它艷麗的色彩,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作者借梅抒懷,表達自己獨善其身、不求功勛的人生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墨梅》古詩12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并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名句賞析——“朵朵花開淡墨痕。”

  這是一首語言質樸,不同一般的題畫詩。梅花本是彩色的,她不會因為墨池水的澆灌而變成黑色。顯然,這墨梅不是現實中所有,而是出自于詩人的畫筆之下;同時,這也不是對梅花外表之美的描摹,而是詩人對梅花品格的贊美。試想,那傲霜斗雪的梅花,即便沒有那嬌艷顏色,她那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凌寒獨開的高潔品格不照樣值得我們去歌唱、去贊美嗎?這同詩人自己不畏權貴、蔑視功名利祿的高潔情懷是多么一致。所以詩人看來,他畫筆之下的梅花不需要有美麗的顏色,只要能長久保留住她的清香之氣就足夠了。這是詩人對梅花精神的獨特體會,也是這首詩的高妙之處。

《墨梅》古詩13

  古詩原文

  夢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凜冰霜①。

  如今白黑渾休問,且作人間時世妝②。

  譯文翻譯

  睡夢中清江江畔的梅花正在散發著濃濃的香味,讓人陶醉不已,可是寒冷的花蕊和瘦削的枝干卻在經受著刺骨的冰霜。

  現在白霜黑梅,難以分清,都不要去追問了,暫且把這個看作是世間最美的妝扮吧。

  注釋解釋

  ①凜:嚴冷。兩句寫畫上墨梅表現出傲霜斗雪的風骨和神韻。

  ②渾:全。且:暫且。時世妝:世俗流行的裝扮。兩句借畫生感,抒寫對世俗的趨炎附勢者的嘲諷。

  創作背景

  《墨梅》是宋代詩人朱熹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對畫卷中的寒雪傲放的梅花進行了贊詠,寄寓了自己獨特的生命體悟,借助題畫詩抒發自己的主觀情感。

  《墨梅》是朱熹受到迫害的時候所作。梅代表的.是節操,風骨。作者真正要表達的是自己追尋的理想,是在一向講究文明禮儀的國度里倡導一種崇尚文人墨客涵養的浩然正氣。可是,遭遇一場政,治,迫,害的逆流,令人心寒,身心都受到摧殘。不要過問當今這黑白混淆的世,道,姑且把這個魚龍混雜的時代當做是一種潮流好了。

  賞析

  朱熹這首題寫墨梅的詩,好在立意超凡,情志高遠。詩的前兩句“夢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凜冰霜”,活畫出梅花蕊寒枝瘦、凜若冰霜的形象,一枝醉墨,夢里都感到香氣襲人,其勢可視、其氣可聞,形象生動、逼真,道出墨梅的高潔情操志趣。接著,筆鋒一轉,三四句“如今白黑渾休問,且作人間時世妝”,直刺人世間趨炎附勢、迎合時尚的丑惡行徑。這兩句詩貌似游離于墨梅之外,實則緊緊相扣。試看,“蕊寒枝瘦凜冰霜”,是說這枝墨梅是開白花的,否則,不能與冰霜作比。但白色花朵反用水墨來面,所以分不出個黑白來。如今色彩單調的墨梅,即使格高韻勝,也無人問津,所以,還是趕作世俗的打扮吧。此詩中轉合兩句,與李唐的“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兩句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墨梅》古詩14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練習。

  墨梅①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②邊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③滿乾坤④。

  [注釋]①墨梅:水墨堿的梅花。②洗硯池:洗硯臺的池塘。③清氣:清香的氣味。④乾坤:天地。

  1.寫出“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這兩句詩的意思。

  2.這首詩中寫墨梅色彩的詩句是;突出墨梅氣味的詩句是 。

  3.這首詩也運用了的`寫法,抒發詩人做一個高尚正直的人的堅定志向。[ ]

  A.詠物言志

  B.借景抒情?

  參考答案

  1.它不需要人夸贊它的顏色鮮艷,只求在天地間留下清香的正氣。

  2.朵朵花開淡墨痕 只留清氣滿乾坤

  3.A

《墨梅》古詩15

  謝阮儒隱為畫墨梅床屏

  宋代 王邁

  畸人平生偏愛奇,愛梅成癖不可醫。書帶堂前忽見之,相羊不去燃吟髭。

  今夕何夕秋為期,芙蓉映日紅葳蕤,籬菊傲霜紛離披。

  南枝春信未有涯,安得此粲對酒卮。元是大阮解作無聲詩,寫梅幻相為娛嬉。

  想當解衣盤礴下筆時,吸取清氣入肝脾。先融雪嶺作墨池,坐變秋陽成春暉。

  使我初見渾不疑,旋覺風骨全是顏容非。恍如胭支馬上坐明妃,緇塵生汗白玉肌。

  又如鴟夷船底載西子,煙波慘淡雙蛾眉。雪堂仙去渺莫追,補之位置傳者誰。

  君今此寶世間希,芒端寒燠巧推移。花神上訴真宰悲,何為苦泄造化機。

  我有東絹滑如脂,裝潢為屏作枕幃。平章眾畫何品宜,笑我嗜好與君相背馳,不愛崇桃積李斗芳菲。

  請君快掃橫斜竹外枝,歲寒心事正要渠相知。

《墨梅》古詩16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硯、冕、乾、坤”這四個生字,理解“墨梅、洗硯池、淡墨痕、

  好顏色、清氣、滿乾坤”等詞。

  2、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3、能聯系詩人的生平,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重難點:

  1、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2、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梅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傲冰斗雪。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眾花報春,寒氣越重,他的清香越芬芳。因此梅花歷來都是詩人們吟誦的對象。這節課,我們讀的就是元代著名畫家、詩人王冕的《墨梅》。

  補充板書:墨

  2、了解詩人

  說到王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已經學過的'課文《少年王冕》中我們就認識他了,誰可以向我們大家介紹介紹?

  (出示:王冕,字元章,號竹齋,元代著名畫家、詩人。他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畫梅。他曾在自己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別號“梅花屋主”。)

  3、如此愛梅的王冕,一生畫過許多幅墨梅,他不僅喜歡畫畫,還喜歡在畫面空白處題上詩,以留下當時的心情感受。今天我們要讀的就是王冕為這幅墨梅畫所提的詩

  4、解題

  看著這幅畫,想想詩題“墨梅”是什么意思?(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小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幅畫,學習這首詩。

  二、初讀古詩

  1、出示古詩,自讀

  我們知道,古人寫詩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標準的七言絕句,請同

  學們試著準確而有節奏地來讀這首詩。

  2、自由練習,再指讀,齊讀。

  三、解釋古詩

  1、同學們能把古詩讀得有節奏、有韻味,真棒!現在請你聯系古詩,想想、說說王冕筆下的這株梅花究竟有什么特點呢?

  生交流,出示:生長地點 —— 洗硯池頭

  形 態 —— 個個花開

  顏 色 —— 淡墨痕

  氣 味 —— 清氣

  交流提問:

  (1)王冕為什么要強調“吾家”呢? (驕傲自豪)

  生讀詩句

  (2)出示墨梅圖

  這淡淡的墨梅又給了你怎樣的感覺?(素潔、淡雅、不俗氣)

  (2)我想問問大家,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

  (3)請大家閉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個深呼吸,聞到那香氣了嗎?

  你現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

  2、這是一株什么樣的梅花呢?

  板書:(素潔淡雅、高潔不俗、不要稱贊、不計名利)

  現在你可以聯系古詩的內容,嘗試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說說這是一株什么樣的梅花嗎? (生說詩意)

  3、同學們真是了不起,在不知不覺中都已經能把整首古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了,而且還為我們大家解釋了古詩中的一些字詞。但是老師覺得有兩個詞是值得提出來和大家重點說說的,出示“流”“滿乾坤”

  流:流溢 滿:彌漫

  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4、自己試著聯系詩句,說說你眼前的這株梅花。

  5、齊讀古詩

  讓我們一起邊讀古詩邊想象這株“色淡氣清”的梅花。

  四、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1、同學們,王冕之所以寫《墨梅》這首詩,僅僅是為了表現梅花的色談氣清嗎?曾經有人用這樣的一句話來稱贊王冕:(出示)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可以聯系你預習時查找的資料,也可是借助老師提供的資料,同桌討論討論。

  色淡——清雅高潔

  氣清——淡泊清高、不計名利

  2、補充王冕的生平資料。

  3、讀著王冕的簡介,你是否對王冕,對這墨梅有了更深的體會?

  (王冕寫梅花色淡氣清,不在意別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別人的奉承。其實是在寫自己品行高潔,不計名利)

  4、王冕為何如此喜歡梅花呢?為何種梅三千株,還自稱為“梅花屋主”?學了這首詩,你知道原因了嗎?

  (王冕喜歡的是梅的高潔、清雅的品格,希望自己也能像梅花那樣)

  小結:對呀!(板書)王冕已與墨梅融為一體,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這首詩表面是在寫墨梅,其實講述的是詩人自己的志趣,志向。想想我們之前學習的《石灰吟》也是如此,像這一類的古詩就是就是“托物言志”。

  小結:一朵朵色淡氣清的梅花在詩人的筆下凝成的是一個個清雅高潔、淡泊清高、不計名利的人,我們喜歡梅花,就要學習梅花,像墨梅一樣只流清氣滿乾坤!讓我們記住“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最后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墨梅》古詩17

  課文簡析:

  這篇課文選取了于謙《石灰吟》和王冕的《墨梅》作為教學內容。詩人運用借物言志的方法,表現了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

  詩歌中充分地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來描寫梅花和石灰的外形、顏色,并賦予這些事物以人的精神,從而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焚、硯”兩個字。能正確講寫:焚燒、千磨萬擊、千錘萬擊

  2、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背誦并默寫課文。

  3、了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體會作者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4、繼續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繼續發展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

  在了解詩的大意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

  教學難點:

  能夠感悟詩歌寄托的情感,即:所托之物言之何志。

  課前準備

  投影圖,練習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樂的課文朗誦錄音。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新課并指名讀。

  請學生結合以往的'學習經驗,說說古詩的特點。

  二、檢查預習。

  分別指名讀兩首詩,檢查字音是否準確以及讀得是否熟練。

  請學生為生字注音,并書寫。

  展示預習資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2)、其他的詩。

  三、講讀《石灰吟》

  聽指名朗讀。

  根據注釋,理解詩句。

  把仍未理解的詩句在小組中提出,共同解決。

  重點討論:

  (1)、石灰在成為建筑材料之前經歷了哪些考驗?

  (2)、作者寫石灰其實是想寫誰?寫什么品格?

  四、指導朗讀

  (1)、學生自練。

  (2)、教師指導練習。

  (3)、當堂背誦。

  五、檢查背誦,練習反饋。

  作者贊美石灰,具有()精神。

  背誦《石灰吟》。

  第二課時:

  一、課前復習。

  背誦《石灰吟》。

  作者用石灰比喻什么樣的人?

  二、回憶方法。

  三、講讀《墨梅》

  聽配樂課文朗讀。

  指名讀注釋,理解詩句。

  重點討論學生預習時提出的問題: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樣理解“梅花”開了,和“淡墨痕”的關系?

  (2)、“顏色”是指什么的顏色?一般會有什么顏色?

  (3)、“清氣”是什么?

  (4)、為什么作者說“只留清氣滿乾坤”?

  作者贊美墨梅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四、指導朗讀、背誦。

  五、歸納總結。

  1、“墨梅”的特性與人_____精神相近。

  “石灰”的特性與人_____精神相近。

  2、背誦《石灰吟》、《墨梅》。

  3、古詩除了第一節課所提到的特點,還具有哪些特點?

  4、這課書所學的兩首古詩,都是明寫什么,暗寫什么?

  其共同特點都用物的什么特點贊美人的什么?

  運用特性比喻精神注意什么?

  六、能力訓練

  1、自學收集的其他托物言志的詩歌。分組向同學介紹。

  2、按詩意給《墨梅》配畫。

  3、連線:梅忠貞不屈

  石灰凌霜傲雪

《墨梅》古詩18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注釋】①墨梅:水墨畫的梅花。②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

  1、詩中的`梅花有哪些特點?

  2、詩人借墨梅要表達怎樣的思想品格?

  答案:

  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墨梅》古詩19

  《墨梅》創作背景

  朝代:元代

  作者:王冕

  【原文】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版本二)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作者王冕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畫作為《墨梅圖》,紙本,墨筆,縱31.9cm,橫50.9cm。自題:“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元章為良佐作。”鈐“元章”、“文王子孫”。另有清乾隆皇帝御題詩及鑒藏印。畫面中一枝梅花橫出,枝干秀挺,花朵疏朗。以淡墨點染花瓣,再以濃墨勾點萼蕊,墨色清潤,高情逸趣溢于筆端。

《墨梅》古詩20

  北京教育科技中心的博士教授們到我們縣進行教育調研。我們學校接到教委下達的任務,要我們學校承上兩堂實錄公開課,一堂語文,一堂數學。校長把這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我,讓我備好一堂語文課。接到任務是在頭一天的晚上,按課程進度,第二天應該上古詩《墨梅》,以前上教研課、公開課、參加講課比賽從未嘗試過上古詩,怎么辦呢?時間緊迫,不容猶豫,于是,心一橫:沒什么!嘗試一下!家常課不更真實嗎?靜下心來備課吧。

  課堂如期而至,面對教室后面坐著的專家教授、教委領導,還有在教室里來回走動的攝像的老師,我心里邊既有些緊張又有些激動。課按照我精心設計的流程順利進行,師生激情高漲,我忐忑不安的心完全放開了,課到最后,心里邊居然還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當看到聽課人們贊許的目光和滿意的笑容,我心中暗喜:成功了!下來后,所有的人給予了我的課高度評價,學校領導的臉上也有了光彩!我想說,真的非常感謝學校領導給予了我這次難得的機會,無論成敗幾何,我都會倍受鼓舞,都能夠促進我在語文教學專業化道路上的成長!下來細思我的這節課,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

  1、教師飽含激情,以情激情。我喜歡激情飛揚的課堂,所以無論是課前的導入語還是激發學生感悟作者王冕的思想感情,我都精心設計了充滿激情的語言和提問,如:誰來給我們展示一下你背詩的風采?王冕僅僅是在贊頌梅花嗎?想想此是的王冕會是什么樣的神態?正是我的激情走進了學生的心靈,我用真情撥動了學生的“情感之弦”,學生為我的精彩而傾倒,更為詩人的傲氣所征服!就這樣,我便與學生一起,在課堂上生命互動,在我們的課堂上激情飛揚!

  2、指導學生朗讀有特色。竇桂梅老師指導學生朗讀要求上三個臺階,首先是要讀準確,其次是要有感情,最后要求讀出韻味,讀出個性體驗。詩歌是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文字雖少,但蘊涵的感情特別的深厚。于是,在設計指導朗讀《墨梅》時,我也借鑒了竇老師的做法,激發學生讀出內心的體驗,讀出古詩的韻味。如抓住梅花“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的特點讀出“淡淡的”“清香的”感覺,并把這種感覺通過朗讀傳達給其他同學,入情入景,使學生感受朗讀的無窮魅力!又如指導學生朗讀后兩句詩時,先讓學生了解詩人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想象詩人此時此刻的表情神態及內心情感,然后通過朗讀來表現詩人那種不貪圖虛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如梅花般高潔端莊的高貴品質。此時,學生都被詩人的那種傲氣所折服,他們激情高漲,當我鼓勵他們站起來朗誦時,他們個個都在座位上默默“醞釀”呢!見此景,我也有點情不自禁了,趁火打鐵,請求示范朗誦一遍,我的朗讀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整個課堂達到了高潮,教室里朗讀聲、掌聲響成一片。我想:此時后邊聽課的人們也在心里邊暗自默誦呢!

  當然,有成功也有遺憾。我覺得在揭示詩人高貴品質的時候沒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如果當時的問題設計為:這里的“氣”僅僅是說的氣味嗎?學生便自然會悟出這里暗含著的更深的含義,那就是詩人的傲氣、骨氣、正氣!這樣,效果會更佳。

《墨梅》古詩21

  原文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賞析

  詩的開篇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即我家洗硯池邊有一顆梅花樹,朵朵梅花的顏色就如洗筆后淡墨留下的痕跡。洗硯池,指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據記載,東晉王羲之曾“臨池學書,池水盡黑”。這里詩人化用典故,則與其另一個身份畫家有關。淡墨,是水墨畫中的四種墨色之一,即清墨、淡墨、濃墨、焦墨。

  由此可見,王冕這里盛贊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因此它的外表就不似真實的梅花那樣嬌艷,自然也就無法去夸它的外表如何吸引人了。即詩的最后兩句所說:“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即它并不需要別人夸許它的顏色,只是一心要把清淡的香氣留在這天地之間。顯然,王冕盛贊的是墨梅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

  而王冕自己就是一個如同墨梅一樣的人。據記載,王冕自幼家貧,只能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靠自學成才。但由于王冕性格孤傲,又鄙視權貴,最終決定放棄追求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以作畫易米為生。可見“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實際上就是他鄙視權貴,獨善其身,不求功勛的真實寫照。

  縱觀王冕的這首詩,墨梅的形象與詩人的形象,實際上早已巧妙地融為一體。王冕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亦是他自己堅貞不屈、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總的來說,《墨梅》不僅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還能給人以思想上的啟迪。

《墨梅》古詩22

  1、學會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乾坤、焚燒、千抹萬擊、千錘萬鑿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3、了解詩歌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活動重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理解梅、竹、石灰各自的特點,體會贊頌的精神品質。

  活動難點:

  理解梅、竹、石灰各自的特點,體會贊頌的`精神品質。

  活動準備:

  中號黑板

  小黑板

  活動時間:40×3

  課節一

  活動內容:

  學會《墨梅》

  活動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的品格。

  活動過程;

  活動一

  古詩擂臺賽

  T=7分鐘

  過程

  1、組織學生學習打擂方法及規則。

  同學們從一年級到現在已經記住了許多古詩,可以進行古詩輪背,看誰記住的多,爭當小擂主。

  2、組織比賽。

  3、小結、點評,獎勵獲獎者。

  活動二

  學習古詩《墨梅》

  T=25分鐘

  過程

  1、教師范讀古詩。

  2、領讀古詩,并讓學生畫出節奏。

  我家/洗硯池邊/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3、采用學習自由讀————指名試讀————指點示范—————再練讀—————再試讀的方式,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4、借助注釋再讀古詩,了解古詩大意。

  5、小組內討論,說一說每一句的意思。

  6、全班交流,小結。教師補充。

  7、讓學生一起說古詩大意。

  我平常畫畫洗硯的水池邊上有一棵梅樹,那一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點化而成,它不需要人們夸它的顏色鮮艷,只求在天地間留下清香的正氣。

  8、討論;本詩寫的物是什么?作者描寫它的什么特點,從這個物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9、引導、分析、小結。

  表現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的品格。

  活動三

  學習生詞

  T=7分鐘

  過程

  1、學會生字

  硯、乾、坤

  2、認讀詞語

  墨梅、乾坤

  3、指導背誦。

  4、小結。

  詩人是在借墨梅表達自己做人的理想;即使沒有那嬌艷的紅色,也要有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凌寒獨開的高尚品格。在詩人看來,他畫的梅不需要有美麗的顏色,只要能長久保留住她的清雅之氣就足夠了。

  這就是墨梅的獨特之處。

  附板書設計

  3、古詩三首

  墨梅

  元

  王冕、詩人、畫家

  特點:淡淡的色彩

  清香的氣味

  贊頌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的品格。

《墨梅》古詩23

  古詩原文

  占春壓一。卷峭寒萬里,平沙飛雪。數點酥鈿,凌曉東風□吹裂。獨曳橫梢瘦影,入廣平、裁冰詞筆。記五湖、清夜推篷,臨水一痕月。

  何遜揚州舊事,五更夢半醒,胡調吹徹。若把南枝,圖入凌煙,香滿玉樓瓊闕。相將初試紅鹽味,到煙雨、青黃時節。想雁空、北落冬深,澹墨晚天云闊。

  詩文賞析

  “占春”三句。此言梅花乃是東風第一枝,獨占眾花之先,迎春而放。所以詞人觀賞畫中墨梅,感到猶如身處在寒風刺骨,莽莽飛雪的曠野上。以視覺轉化為感覺,是修辭中的通感手法,詞人運用自如,不愧為“空際轉身”的大家。“數點”兩句。“酥”,喻花之潤澤,光滑感。文同詩“新枝放花如點酥”可證之。“鈿”,本為黃金制的鈿花飾品,這里喻墨梅之形態。此言畫中墨梅,枝頭有數朵盛放,而樹下已是落英繽紛,像是被清晨的春風吹落的。“獨曳”句,化用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詩句意。“廣平”,漢時郡名,東漢吳漢封為廣平侯。在今河北省內。“獨曳”兩句言墨梅一枝斜展,其風韻,被廣平君所極力推崇、贊賞。“記五湖”兩句,回憶。此言詞人看著眼前的墨梅,就又激發起他對一段往事的回憶:當年他月下旅游途經太湖之時,掀篷觀賞沿岸景色,也曾在一個臨水之處,見到過那里有一株梅枝在朦朧的月光照映下,顯示出它如畫般的風景。這兩句也是點詞調意也。上片贊墨梅。

  “何遜”三句,追憶舊事。“何遜”,南朝梁詩人,曾為廣陵(揚州)王記室,其詩多為酬贈及紀行之作,較長于寫景及煉字,杜甫詩歌在藝術形式上曾受其影響。此處詞人是以何遜自喻也。此言自己正在睡夢中追憶舊事,卻被“胡調”聲擾亂清夢而驚醒過來。詞人憂國之心,由此可見一斑。“若把”三句。言如果把這幅墨梅圖搬進祭祀功臣的凌煙閣中,將能使閣中滿室生香,更加令人難忘。此既是稱贊墨梅圖之妙筆,也是企圖喚醒大家,必須記住功臣們抵御外敵的英雄業績,謹守國土。“相將”兩句。從眼前的.墨梅圖,聯想到在梅雨時節采摘梅子與鹽調拌,就可取來作宴席上的美味調料了。“相將”,這里可解釋為“如果取來”意。“想雁空”兩句,再賦墨梅風骨。言圖中墨梅如果處在彤云密布中的北地嚴冬晚天中,它也將會傲霜斗雪,淡然處之。結尾又暗示著在北方淪陷區的人民,他們也將會用梅花精神來激勵自己,與敵人抗衡到底的。下片重在寫墨梅的風骨,并示以不忘與外族抵抗的決心。

  全詞既是詠本調“暗香疏影”,也是詠詞題中“賦墨梅”,可說是內容緊扣詞調與詞題,夢窗不愧為填詞好手。

《墨梅》古詩24

  作品原文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6痕7

  字詞注釋

  墨梅:用水墨畫的梅花。也有作“淡墨色的梅,是梅花中的珍品”。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與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認為王姓自是一家。

  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一說三國時期是鐘瑤年輕的時候練字,經常用家旁邊的池子洗毛筆,以致整個池子最后都是墨色了。一說東晉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這里是化用典故自詡熱愛書畫藝術、熱愛文化。

  頭:邊上。

  個個:朵朵的意思。

  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四種,如,清墨、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

  痕:痕跡,留下的'印記。

  流:有流傳、流布之意。有很多版本皆作“留”。

  清氣:所謂的清氣,于梅花來說自然是清香之氣,但此處也暗喻人之清高自愛的精神,所謂清氣就是雅意,就是正見,就是和合之氣。

  滿乾坤:彌漫在天地間。滿:彌漫。乾坤:指人間天地間。

  譯文

  這畫仿佛是從我的洗硯池邊生長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筆后淡墨留下的痕跡而沒有鮮艷的顏色,因為它并不需要別人去夸許它的顏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氣充滿在天地之間。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詩人王冕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畫作為《墨梅圖》,紙本,墨筆,縱31.9cm,橫50.9cm。自題:“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元章為良佐作。”鈐“元章”、“文王子孫”。另有清乾隆皇帝御題詩及鑒藏印。畫面中一枝梅花橫出,枝干秀挺,花朵疏朗。以淡墨點染花瓣,再以濃墨勾點萼蕊,墨色清潤,高情逸趣溢于筆端。

《墨梅》古詩25

  《墨梅圖》

  作者

  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作者簡介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知名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放牛翁、會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浮萍軒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閑披發大夫、老龍、老村、梅翁等。浙江諸暨人。出身農家。幼年喪父,在秦家放牛,天天利用放牛的時間畫荷花,晚至寺院長明燈下讀書,學識深邃,能詩,青團墨梅。因不愿向統治者妥協,厭惡當時社會上的腐敗風氣,而隱居九里山,以賣畫為生。畫梅以胭脂作梅花骨體,或花密枝繁,別具風格,亦善寫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傳是他始創。著有《竹齋集》《墨梅圖題詩》等。

  注釋

  1、墨梅:用墨筆勾畫出來的梅花。

  2、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相傳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臨池學書,頻洗筆硯,池水竟為之黧黑。浙江會稽山下與江西臨川均有洗硯池遺跡,傳說均曾為王羲之洗硯處。作者是知名畫家,以淡墨清雅寫梅,因與王羲之同姓,故稱“吾家”,并暗喻其功底。

  3、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4、清氣:清香的氣息。(一語雙關:貞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5、乾坤:指天地人間。

  詩意

  一棵虬枝盤結的臘梅,正威端地生長在我家洗硯池旁;

  每朵梅花上都有淡淡的墨痕,每朵梅瓣都透出幽幽淡淡的花香。

  不需要別人夸它的顏色艷麗美妙;

  只愿它能披發發清香的氣息在這天地之間。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立場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絕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固然并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往吸惹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披發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恰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顯貴,于是盡意功名利祿,回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古詩】相關文章:

古詩兩首石灰吟、墨梅教案03-07

經典古詩 經典古詩詞02-05

經典的古詩06-11

古詩05-26

詠柳的古詩意思和古詩03-29

古詩的作文01-15

古詩的作文09-07

深院古詩08-15

冬至的古詩12-26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国产gⅴ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怮 | 日韩精品加勒比在线观看 | 五十路熟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看片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福利 |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