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古詩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準備
古詩教學的自制PPT。
幼兒前期經驗準備:了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活動目標
能正確熟讀古詩。
通過欣賞古詩、觀察圖片,初步了解古詩大意。
了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清明節人們掃墓的心情。
活動過程
一、入場
聽《琵琶語》學古人漫步進場,感受古曲的氣氛。
教師:現在我們聽著優美的古曲,慢慢的進場,然后輕輕地找個座位坐下來。
二、了解清明節的風俗
教師:之前清明節,我們放了一個小長假,那請你們回憶一下,清明節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播放清明介紹PPT,教師做相應的小結。
教師:小朋友說了很多清明節做的事,我們看看其他人會做些什么呢?
教師:清明節這天,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帶著悲傷的表情,手捧著鮮花去祭拜去世的親人所以,清明節要去掃墓,是對已經去世的人的尊敬與懷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們的心情都比較難過和悲傷。
三、學習古詩,初步了解古詩大意
1、完整欣賞古詩兩遍。
教師:剛才我們了解了在清明節人們會做的事情,那古時候的詩人,在清明節這天會做些什么呢?
欣賞古詩朗誦。(播放課件)教師:請小朋友看大屏幕,剛才電腦里的老師已經把《清明》這首古詩誦讀了一遍,現在請你們跟著老師再來讀一遍,老師念一句小朋友跟一句。(播放古詩背景)幼兒跟著教師誦讀。
2、看背景圖,初步了解古詩大意。
幼兒看圖自由回答。
3、句卡配對,進一步了解古詩大意。
(1)出示圖卡,引導幼兒發現詩句與畫面的匹配關系(2)觀察圖片,幼兒為詩句匹配圖片。
教師:如果要給這些句卡寶寶找圖片朋友,你們認為應該怎么找。誰能為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詩句,找圖片朋友。
教師:誰能為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詩句,找圖片朋友?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誰來說一說。
教師:第三句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對應哪一幅畫面?
教師:那是誰回答老爺爺的?那個小孩。哦,最后一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對應的就是第四幅圖片了。
教師:現在你們知道古詩和這些圖畫的關系了嗎?原來圖片上的內容說的就是古詩中的內容。
四、朗誦古詩
1、幼兒整體誦讀。
教師:那這首古詩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寫這首詩的詩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詩人現在我們一起看著圖片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
2、記憶大考驗兩遍。
3、幼兒跟讀兩遍。
4、表演讀。
教師:你們讀得真好聽。那現在我們邊讀古詩邊做動作,我們來表演一下這首古詩吧!
5、古詩接龍。
五、認字活動
學習明字。
教師講述明的字源故事。
教師: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個日和一個月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釋為帶來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個窗形的結構組成,意思是月光照進窗內,表示光亮之意。現在的明字則確定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為光亮之義。
教師:我們今天學的這個字寶寶讀什么呀?(明)(六)結束活動:欣賞歌曲《清明》。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古詩《清明》,它還有一首好聽的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活動延伸
學習歌曲《清明》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古詩兩首教案11-22
小學古詩及教案11-12
小學古詩教案11-28
小學語文古詩詞05-24
小學古詩教學教案02-20
小學語文古詩知識點11-05
小學古詩微課教案11-01
小學古詩詞教案05-15
古詩兩首語文教案04-12
小學古詩詞教案(合集)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