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詠竹的詩詞1
竹詩詞輯
【詠竹詩】
懷風枝轉弱。防露影逾濃。既來丹穴鳳。還作葛陂龍。
【詠竹詩】
竹生荒野外。梢云聳百尋。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誰能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宋.徐庭筠
不論臺閣與山林,愛爾豈惟千畝陰。
未出土時先有節,便凌云去也無心。
葛陂始與龍俱化,嶰谷聊同鳳一吟。
月朗風清良夜永,可憐王子獨知音。
【竹枝詞】李涉
十二山晴花盡開,楚宮雙闕對陽臺。
細腰爭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來。
【竹里】李涉
竹里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
閑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為掃門。
【竹】戴叔倫
卷籜正離披,新枝復蒙密。
翛翛月下聞,褭褭林際出。
豈獨對芳菲,終年色如一。
【詠竹詩】
窗前一叢行。青翠獨言奇。南條交北葉。新筍離故枝。月光疏已密。風來起復垂。青扈飛不礙。黃口得相窺。但恨從風籜。根株長別離。
【詠檐前竹詩】
萌開籜已垂。結葉始成枝。繁蔭上蓊茸。促節下離離。風動露滴瀝。月照影參差。得生郡戶牖。不愿夾華池。
【和黃門盧侍御詠竹】張九齡
清切紫庭垂,葳蕤防露枝。
色無玄月變,聲有惠風吹。
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
鳳凰佳可食,一去一來儀。
【嚴鄭公宅同詠竹(得香字)】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
【詠竹】唐彥謙
醉臥涼陰沁骨清,石床冰簟夢難成。
月明午夜生虛籟,誤聽風聲是雨聲。
【和度支兄詠竹】宋-陳宓
園竹今逾盛,壺山與遜青。
錦繃千稚子,雷甲萬夫丁。
聲入秋風遠,涼生午日亭。
栽培從此力,雨露正沾零。
【陳氏園詠竹】宋-黃庭堅
不問主人來看竹,小溪風物似家林。
春供饋婦幾番筍,夏與行人百畝陰。
直氣雖沖云漢上,高材終恐斧斤尋。
截竿可舉北溟釣,欲贈溪翁誰姓任。
【次韻子瞻題無咎所得與可竹二首粥字韻戲嘲無咎人字韻詠竹】
十字供籠餅,一水試茗粥。
忽憶故人來,壁間風動竹。
舍前粲戎葵,舍後荒苜蓿。
此郎如竹瘦,十飯九不肉。
【次韻子瞻題無咎所得與可竹二首粥字韻戲嘲無咎人字韻詠竹】
地下文夫子,風流絕此人。
能和晚煙色,幻出歲寒身。
馬鬣松成拱,鵝溪墨尚新。
應懷斲泥手,去作主林神。
【詠竹】宋-李覯
外邊雖節目,內里卻空虛。
從來汗流浹,只為寫經書。
【次韻拾青軒詠竹】宋-李彌遜
論詩遠到二南風,句里波濤得意濃。
我亦賡酬還自笑,真成魚目眩驪龍。
【醉中劉道叔尹嗣復李子先垂和予乙巳歲開元寺仁王院詠竹】宋-強至
憶弄吟毫倚翠陰,也應新筍更成林。
感君瀟灑賡詩句,不負凌虛一寸心。
【薦福寺次許師詠竹】宋-裘萬頃
浮云蹤跡任西東,翰墨場中且用功。
時對此君哦七字,也勝癡坐辯幡風。
【詠竹】宋-宋庠
嵇阮生平憶共游,此君高節最凌秋。
見童少作并門騎,千畝留封渭水侯。
【詠竹二首】宋-蘇轍
湖濱宜草木,修竹可三尋。
廛居多野思,移種近墻陰。
及爾迷未醒,方予熱正侵。
無嫌不逮本,地薄肯成林。
【詠竹二首】宋-蘇轍
南鄰竹甚茂,門巷不容賓。
懸印君當往,囊金我患貧。
翠旌稍亂起,犀角筍初勻。
不惜圖書賣,端來作主人。
【與舍弟華藏院忞君亭詠竹】宋-王安石
一逕森然四座涼,殘陰余韻去何長。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
會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煩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倫學鳳凰。
【詠竹】宋-袁燮
此君林下靜無塵,苗裔生來便逸群。
頭角嶄然圓玉峙,養成直節要凌云。
詠竹的詩詞2
古詩原文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
譯文翻譯
嫩綠的竹子有一半還包著筍殼,新長的枝梢剛伸出墻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書上,使人感到光線暗下來。竹影移過酒樽也覺得清涼。
竹經雨洗顯得秀麗而潔凈,微風吹來,可以聞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殘,一定可以看到它長到拂云之高。
注釋解釋
嚴鄭公:即嚴武,受封鄭國公
含籜(tuò):包有筍殼。籜:筍殼
書帙(zhì):書套。帙:包書的布套。
創作背景
這是杜甫赴好友嚴武家宴飲時同題之作。嚴武素與杜甫友善,字季鷹,華州華陰人,雖武夫,亦能詩,全唐詩中錄存六首。他性豪爽,讀書不甚究其義。至德后,歷劍南節度使,再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進檢校吏部尚書,封鄭國公。鎮劍南時,甫因避亂往依之。
詩文賞析
這是杜甫赴好友嚴武家宴飲時同題之作。嚴武素與杜甫友善,字季鷹,華州華陰人,雖武夫,亦能詩,全唐詩中錄存六首。他性豪爽,讀書不甚究其義。八歲時,因其父挺之不答其母,乃手刃父妾英。其父屢禁其習武。后以蔭調太原府參軍,累遷殿中侍御史。玄宗入蜀,(公元七五六年)擢諫議大夫。至德后,歷劍南節度使,再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進檢校吏部尚書,封鄭國公。與杜甫最友善,鎮劍南時,甫因避亂往依之。
全詩清新雅致,風格與作者一貫詩風有異。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描寫了新發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筍蓬勃生長的典型過程。竹生長是看不見的,作者化靜為動,用“含”,“出”把竹的生長過程寫活了。
“色侵書帙晚”,竹的顏色綠得逼你的眼,綠色映照在書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來,“陰過酒樽涼”,竹影搖曳,竹色青蔥,晃動的'竹影移過酒器,顯得更加清涼了。頷聯選取竹“色”給人的感受,讓我們仿佛置身于竹蔭中,品著清涼的美酒。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細細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塵不染,微微的春風送來縷縷竹的清香。頸聯繼續從視覺和嗅覺來感觸竹。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尾聯作者展開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經伸入云端,輕輕的拂動著。
本詩是一首應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對主人的一番贊頌,以竹盛贊了嚴鄭公高潔的情操,杜甫雖然長嚴武十四歲,嚴武也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物,但作者后半生長期依賴嚴武接濟,出語自然更加謙恭。不過本詩也值得稱道,特別是“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與“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四句,后人單獨輯錄在一起,成了一首詠竹的絕佳之句。
詠竹的詩詞3
竹生荒野外,梢云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
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
誰能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詠竹》譯文
青翠的竹生長在荒野外,長長的竹梢高聳入云。
無人能欣賞它那高潔的節操,只自己抱有堅貞不變之心。
恥于做那染上湘妃淚的湘妃竹,也羞于做宮廷一流琴師彈奏的琴。
誰把竹子制成長長的竹笛,一經吹奏,便會發出龍鳴般的聲音。
《詠竹》注釋
梢云:指竹梢如云連成一片。
聳(sǒng):高起,矗立。
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徒:徒然。
抱貞心:懷抱堅貞的操守。
湘妃:傳說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淚灑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
上宮琴:宮廷一流琴師彈奏的琴。
《詠竹》鑒賞
詩歌的開篇,即以簡潔的語言刻畫出野竹的雄姿。它長達百尋(古八尺為一尋),又高又直,昂然挺立,上拂云霄,真可謂雄健剛勁、卓爾不凡。然而它卻不蒙人青睞,“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為何這氣概凌云的竹子,卻遭此冷遇呢?蓋其因在它生于荒郊野外,而非皇家苑囿、貴族庭院。三、四句承上作一逆轉,而首句實際是牽引脈絡。竹為多年生植物,莖桿有節,節間中空。曰“節”、曰“心”,均緊緊扣住了竹子的自然屬性,只能是詠竹,不能移之于其它草木,而冠以“高”、“貞”二字,則又突出其高潔清雅、耿介不隨的品性,令人自然聯想起高尚之士的節氣于操守。“徒自”一語,既傳達出未遇于時的嘆惋之情,更表白了堅貞自守的高潔情懷,言簡意賅,有無窮意味。是否沒有辦法自拔于逆境呢?辦法自然是有的,只是不屑為之罷了。“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五、六句再度一個逆轉。張華《博物志》曰:“舜死,二妃淚下,染竹即斑,妃死為湘水神,故曰湘妃竹。”竹是制作蕭管樂器的材料,為古代八音之一。琴,在此泛指樂器。那淚痕斑斑的湘妃竹,引發了人們多少繾綣情思;那華麗的堂樓館榭,更是絲竹管弦,徹夜笙歌。然而,這蒼勁的野竹卻既恥于僅僅作為纏綿情感的象征,更不屑于充當達官貴人娛樂遣興的工具。“恥”、“羞”二字下得沉重且有分量。在堅定的語氣中,我們不是隱約可見作者既不眷眷于兒女之情,更不愿趨時取巧、自媚求榮的高尚情懷嗎!
詩歌于層層逆轉之后,于篇末唱出了最強音。“誰能制長笛,當為吐龍吟。”笛子本竹所制,此言“長笛”,卻不禁令人想起晉代伏濤的《長笛賦序》中提到的那支用“良竹”所制的“奇聲獨絕”的長笛。作者恐怕正是借此再度稱美竹質的`精良。以此優質之竹制為長笛,必發出龍吟虎嘯之聲。后漢馬融《長笛賦》就說過:“龍鳴水中不見己,截竹吹之聲相似。”七、八句二句,語氣一氣貫穿,語勢流轉自然。竹制為笛,笛音嘹亮若龍吟,暗用二典,妥切無痕。細加玩味,尤覺包蘊深廣,寄托了作者的高情遠致。
此詩緊扣竹的特征,而又不刻意求其形似,既有題中之精蘊,更有題外的遠致。用的皆是有關竹的典故,充分體現了作者不同凡響的性情于才能。《梁書》稱劉孝先“善五言詩,見重于世”,殆飛虛語。
六朝時期,矜尚數典隸事的風氣盛行,“指物呈形”的詠物詩應運而生。梁中葉后,詠物詩在蕭綱的倡導之下迅速發展。梁代詩人劉孝先以百尋之竹為題詠對象,借物言志,寄托遙深,詠物且不滯于物,算得上詠物詩中的上乘之作。
詠竹的詩詞4
古詩原文
萌開籜已垂,結葉始成枝。
繁蔭上蓊茸,促節下離離。
風動露滴瀝,月照影參差。
得生君戶牖,不愿夾華池。
詩文賞析
歲寒三友,竹居其中。人們之所以看重它,或者因為它“翠葉與飛雪爭采,貞柯與曾冰競鮮”的凌寒之質(齊·王儉《靈丘竹賦》);或者因為它“未出土時便已有節,直到凌云高處依然虛心”的君子之風(管樺《竹頌》)。傳說它的竹實只為鳳凰所食;竹竿又能制成簫笛橫吹。所以碰到豪爽之士,便以它的“所欣高蹈客,未待伶倫吹”慨然自許(陳·賀循《賦得夾池修竹》);遇上才高位卑者流,便又借它發出“誰能制長笛,當為吐龍吟”的孤傲嘯嘆(齊·劉孝先《竹詩》)。這樣詠竹自無不可,只是不免都帶有情隨境遷的主觀隨意性。以至于意有所譏,就嚴斥竹筍的“嘴尖皮厚腹中空”;愛有所偏,便厲聲揚言“惡竹應須斬萬竿”。這真教竹子左右為難了。
倘能摒棄這類借題發揮之習,僅把竹子當作客觀審美對象來觀賞,則它的“葳蕤青翠,風來動音”、“拂景云以容與,拊惠風而回縈”的清姿,也自有不同于蒼松、老梅的風神。沈約這首詩,大約就沒有深意的寄托,只是客觀地為檐前之竹畫了一幅動人的“肖像”。不過,這肖像帶有一種“生成”的動態,在詩人開筆時才正拔節抽枝:“萌開籜已垂,結葉始成枝”。“籜”指筍殼,當竹莖拔節而出時,它便已經垂脫;隨著細長竹葉的抽生,慢慢就長出了嫩枝。幾株幼嫩之竹,就這樣帶著清新的生氣,從詩人筆下鉆出。轉眼之間,它又挺拔直上:“繁蔭上蓊茸,促節下離離”,變得枝葉繁茂、亭亭如蓋了。“蓊茸”畫檐竹枝葉披離之態,使人簡直能感覺到,正有一片清蔭從高處淌下。“離離”狀竹節歷歷分明之貌,因為是在低處(下),竹節間距離較近,故又用“促節”形容。這四句描繪綠竹的生態,帶有強烈的動感。但沒有聲響,也不用濃彩。只見到詩人沾著蕭淡的水墨,疏疏落落地揮灑那么幾筆,數竿綠竹便無聲無息地拔節而出、由矮而高,終于英挺地站立“檐前”,甚至還帶來了一階清蔭。
畫成翠竹,這對詩人來說并不費力。但要表現它的風韻,光靠這平面的勾勒就不夠了。接著的“風動露滴瀝,月照影參差”兩句,著力的便是環境、音響的烘托映襯,于是這“畫”便有了“伴樂”和“燈光”:詩人選擇的是露水初凝之夜,因為是夜間,竹葉上那湛湛露珠就顯得朦朧不清。好在有風,詩人便讓讀者聽那靜夜中風動竹葉、露珠滴階的清韻,這可是異常動聽的。詩人還嫌不夠,又在烏藍的中天添上一輪明月,那月光灑在竹上,便在階前印下斑駁的竹影。前面說到“有風”,清風徐來,那地上的竹影便參差而動。這兩句妙在均不直接寫竹,只從露珠滴階、竹影參差中映襯、烘托,而檐竹之沾滿清露,在朗月清風中颯颯舞弄的美好風韻,已栩栩如在耳目之間。按照這一思緒寫下去,結句便該是詩人的贊美之語了。但沈約偏不這樣,他的結句正如蔡邕之詠“翠鳥”一樣,卻是被詠之物的深情傾訴:“得生君戶牖,不愿夾華池!”這美好的`翠竹,本該生長在花草芳美的池畔,度那月下花前的風光才是哩。而今卻在詩人居處簡陋的檐前,伴著他度過清寂的晨昏。詩人在觀賞檐前之竹的深深憐愛之中,大約曾浮起過一種微微的惋惜和不安吧。而檐竹似乎有解人心意的靈性,立即前來安慰詩人:“我所仰慕的是君子的風儀,而不是花前月下的池畔風光;能夠生長在您的窗門前,正是我的心愿哪!”這兩句初看顯得突兀,但在詩人觀賞入神之際,將竹葉颯颯之音,想象為它的嫣然解人之語,也正符合情理。這話語之中所顯示的,正是檐竹那不慕風華、清心自守的高節,其實也還是詩人對檐竹的一種贊美。不過,采用檐竹自身傾訴的方式,既情意動人,又含蘊不露,較之于那種“唯有山中蘭與竹,經春歷夏又秋冬”的直贊之語,似乎有更多的情韻。
這就是沈約的《詠檐前竹》:詩中只把竹子作為客觀審美對象來觀照,形象地勾勒它的清姿,映襯它的風韻,別無政治上的寓意或個人身世的感慨。從詠物寄興的傳統眼光來看,這樣詠竹似乎“淺”了些。但讀夠了寄興、說教的詩作以后,吟誦—下這類美好單純而寓意不多的詠物詩,倒也可使耳目一新。
詠竹的詩詞5
一、詠竹(齊.謝眺)
窗前一叢竹,清翠獨言奇。
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枝。
月光疏已密,風聲起復垂。
青扈飛不礙,黃口獨相窺。
但恨從風籜,根株長相離。
二、竹(梁.劉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
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
誰人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三、賦得階前嫩竹(陳.張正見)
翠云梢云自結叢,輕花嫩筍欲凌空。
砌曲橫枝屢解籜,階來疏葉強來風。
欲知抱節成龍處,當于山路葛陂中。
四、詠竹(唐.李嶠)
高簳楚江濆,嬋娟含曙氣。
白花搖風影,青節動龍文。
葉掃東南日,枝捎西北云。
誰知湘水上,流淚獨思君。
五、郡齋左偏栽竹百余詩(唐.令狐楚)
齋居栽竹北窗邊,素壁新開映碧鮮。
青藹近當行藥處,綠陰深到臥帷前。
風驚曉葉如聞雨,月過春枝似帶煙。
老子憶山心暫緩,退公閑坐對嬋娟。
六、秋日白沙館對竹(唐.許渾)
蕭蕭凌雪霜,濃翠異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聲風滿堂。
卷簾秋更早,高枕夜偏長。
忽憶秦溪路,萬竿今正涼。
七、初食筍呈座中(唐.李商隱)
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云一寸金。
八、竹風(唐.唐彥謙)
竹映風窗數陣斜,旅人愁坐思無涯。
夜來留得江湖夢,全為乾聲似荻花。
九、詠竹(唐.張必)
樹色連云萬葉開,王孫不厭滿庭載。
凌霜盡節無人見,終日虛心待鳳來。
誰許風流添興詠,自憐瀟灑出塵埃。
朱門處處多閑地,正好移云撫翠苔。
十、霜筠亭(宋.蘇軾)
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
要看凜凜霜前意,須待秋風粉落時。
十一、野竹(元.吳鎮)
野竹野竹絕可愛,枝葉扶疏有真態。
生平素守遠荊榛,走壁懸崖穿石埭。
虛心抱節山之河,清風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將如何,渭川淇澳風煙多。
十二、竹石(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十三、初食筍呈座中(唐)李商隱
嫩籜香苞初出林,五陵論價重如金。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云一寸心?
詠竹的詩詞6
1.詠竹
南朝梁劉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聳百尋。無人賞高潔,徒自抱貞心。
2.詠竹(齊謝眺)
窗前一叢竹,清翠獨言奇。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枝。
月光疏已密,風聲起復垂。青扈飛不礙,黃口獨相窺。
但恨從風籜,根株長相離。
3.竹(梁劉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聳百尋。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
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誰人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4.賦得階前嫩竹(陳張正見)
翠云梢云自結叢,輕花嫩筍欲凌空。
砌曲橫枝屢解籜,階來疏葉強來風。
欲知抱節成龍處,當于山路葛陂中。
5.寄題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6.堂成
唐杜甫
背郭堂成蔭白茅,綠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呤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7.竹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晚,隱過酒罅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翦伐,會見拂云長。
8.食筍詩唐白居易
此處乃竹鄉,春筍滿山谷;山夫折盈把,把來早市鬻。
9.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0.長竹唐陳陶
青嵐帚亞君祖,綠潤高枝憶蔡邕。
長聽南園風雨夜,恐生鱗甲盡為龍。
11.竹里徑唐司空曙
幽徑行跡稀,清陰苔色古。蕭蕭風欲來,乍似蓬山雨。
13.宋范成大
臨分滿意說離愁,草草無言只淚流。
船尾竹林遮縣市,故人猶自立沙頭。
14.庭竹唐劉玉錫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15.斑竹唐元稹
一枝斑竹渡湘沅,萬里行人感別魂。
知是娥皇廟前物,遠隨風雨送帝痕。
16.郡齋左偏栽竹百余詩(唐令狐楚)
齋居栽竹北窗邊,素壁新開映碧鮮。
青藹近當行藥處,綠陰深到臥帷前。
風驚曉葉如聞雨,月過春枝似帶煙。
老子憶山心暫緩,退公閑坐對嬋娟。
17.秋日白沙館對竹(唐許渾)
蕭蕭凌雪霜,濃翠異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聲風滿堂。
卷簾秋更早,高枕夜偏長。
忽憶秦溪路,萬竿今正涼。
18.初食筍呈座中(唐李商隱)
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云一寸金。
19.詠竹(唐鄭谷)
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村復間松。
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疏凈見前峰。
侵階蘚拆春芽迸,繞徑莎微夏蔭濃。
誣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
20.竹風(唐唐彥謙)
竹映風窗數陣斜,---人愁坐思無涯。
夜來留得江湖夢,全為乾聲似荻花。
21.春日山中竹(唐裴說)
數竿蒼翠擬龍形,峭拔須教此地生。
無限野花開不得,半山寒色與春爭。
22.詠竹(唐張必)
樹色連云萬葉開,王孫不厭滿庭載。
凌霜盡節無人見,終日虛心待鳳來。
誰許風流添興詠,自憐瀟灑出塵埃。
朱門處處多閑地,正好移云撫翠苔。
23.于潛僧綠筠軒宋蘇軾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24.霜筠亭(宋蘇軾)
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
要看凜凜霜前意,須待秋風粉落時。
25.賦園中所有(宋蘇轍)
寒地竹不生,雖生常若病。?根種幽砌,開葉何已猛。
嬋娟冰雪姿,散亂風日影。繁華見孤深,一個敵千頃。
令人憶江上,森聳緣崖勁。無風籜自飄,策策鳴荒徑。
26.詠竹
宋黃庭堅
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
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27.謝劉仲行惠筍
宋朱子
誰寄寒林新屬筍,開奩喜見白參差。
知君調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28.江曉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詠竹的詩詞】相關文章:
詠牡丹的經典詩詞07-04
詠月亮的詩詞11-08
詠荷花的經典詩詞01-30
詠菊的古詩詞07-30
《詠萍詩》詩詞鑒賞02-27
詠西湖的古詩詞01-20
詠荷花的經典詩詞(通用2篇)10-23
詩詠新春的詩詞01-13
詠花詩詞之《牡丹》全詩原文鑒賞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