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李清照詩詞的抒情藝術
李清照詩詞的抒情藝術
更新時間:2024-12-30 07:03:05
  • 相關推薦
李清照詩詞的抒情藝術

李清照詩詞的抒情藝術1

  從前面的闡述可以看出,生活的變遷是影響李清照詞創作的主要因素,她的詞作由靖康年為界線分成的兩個階段。她前期詞作是在無憂無慮的童少年時期及美滿和諧的婚姻生活所影響下創作的,內容大多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幸福的向往。詞人用明快的語言、口語化的表達將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相思的刻骨銘心寫得樸素深刻。作品風格多為“綽約輕倩,自然嫵媚,清新俊秀”《中國古代文學史(二)》。南渡后,李清照嘗盡了國破家亡與顛沛流離的痛苦,其詞作多為訴說迭遭喪亂的凄慘心境,內容多為傷時念舊和對國破離亂的慨嘆。詞人用一個個充滿凄苦的意境,將故國之思、家亡之恨融入個人的愁思愁緒之中,形成了“易安體”的特殊格調。

  觀其一生的創作,李清照詞的藝術特點,在于她能夠在書寫語言和口語的基礎上鍛煉出優美、生動的文學語言,富有創造性地塑造鮮明、完美的藝術形象,集中地表現了作者的強烈感情。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語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音律聲調明白流暢。

  李清照的描寫本領,是能夠把那些用慣了的和用舊了的淺而俗的文字,綴成極清新鮮麗的詞句,以尋常語創造了不尋常的意境。這是李清照詞主要特色,用淺近易懂的“尋常語”來表達清新、深刻的情思。如她的《鳳凰臺上憶吹蕭》中“起來慵自梳頭”,“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等等,幾乎都是口語,不用譯讀,人人都可以讀得懂。在《一剪梅》中,“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沒有華麗的語言,但作者卻將相思之情演繹得如此耐人尋味。李清照詞善用“尋常語”,但這尋常語卻又不是柳永、黃庭堅詞中的俚語、俗語,而是從口語中提煉而來的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正是由于這些“淺俗”之語所包涵的無窮韻味與情思,使她的詞簡單易懂而不失清新工巧,所以才贏得了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們的青睞。

  李清照妙解音律,所作詞無一字不協律,而且能“化俗為雅”,以尋常語度入音律是“易安體”最突出的特點。如《永遇樂》中的詞句,語言也不是盡力織繡,開關對句可見工致,“染柳”二句,甚有氣象,而“次第”、“三五”、“濟楚”、“怕見”等語,“如今憔悴”直至結尾數句,不避方言俗語,如敘家常,平淡卻入律,通俗非陋,在宋詞中確是別具一格,“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清沈謙《填詞雜說》)不失為確評。

  (二)抒情曲折含蓄,于身世之感融入家國之痛,格調凄婉悲愴。

  李清照的大多數詞作,雖然我們都可以很容易讀懂,但是要真正透徹地理解其中所蘊藏的感情,不借助注釋,不借助于對詞人作詞時的處境、心境的了解,是很難做到的,這也就是李清照詞的又一特點:抒情曲折,講究委婉含蓄,蘊籍深遠。如《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

  從字面來看,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無端的愁緒,無法排解的憂傷,“欲語淚先流”,“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但那“愁”字的具體內容時什么,只有聯系作者當時的處境,才能知道此中的“愁”不僅含著對知己已逝的悼亡之悲,還有對物是人非的山河之痛。

  再如《醉花陰》,寫盡日閑愁,“人比黃花瘦”,而終不點破“愁”從何而來,表面上是寫詞人深秋時節的孤獨寂寞之感,實際上表現的是重陽節思念丈夫的心情,而成為傳世名篇。

  李清照有許多詞都很含蓄,用可感的景物來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但卻將其中的具體內容放在一個大的空間中,讓讀者去揣摩,在細細品味中去體會。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多將身世飄零的感慨與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融為一體,寫出了婉約詞的憂傷絕唱。這種憂傷是如此真切、深沉而又幽遠,因此這些并未點破的“愁”是如此地打動人們的心,讓人們自身的愁緒在詞的意境中得到釋放,找到落腳點,同時也在那“綿綿無絕期”的憂傷中尋求共鳴,在詞人永遠無法排解的愁思中撫平自己的傷痛。

  如《聲聲慢》,李清照為了強烈地渲染清凄悲涼的景況,一起頭就創造性的使用了三句十四字疊字,在音韻上加強了凄清情調的表現。在尋覓感情寄托而只能覓得“冷冷清清”之后,又特別點出秋涼季節,以淡酒驅寒,但“三杯兩盞”怎能抵得住寒風對多愁的閨中人的侵襲呢?大雁飛過,依稀是往年見過的,但丈夫已逝,自己的信又帶給誰呢?真是愁苦上更加重愁苦。下片更是深入地傾訴了心中的彷徨苦痛,并把自身遭遇與廣大人民的苦情結合起來,自然界的秋雨不過是打在梧桐樹上,還有一種比秋雨更令人心寒的無影無情的風雨吹打在人的心頭,這“點點滴滴”蘊含著沉痛的國仇家恨,遠不是一個“愁”字就能訴說盡的。層層寫愁,層層迭加,一個孤苦伶仃而又垂垂老矣的女詞人,將如何承受得了呢?這是李清照的苦情,也是當時千千萬萬戰亂流離中人民的共同苦情。李清照以獨到的'功力,把個人的愁思情緒與傷時傷亂的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融為一體,形成“易安體”的特殊格調,讀之令人凄愴欲絕,因而成為千古名篇 。

  (三)于平淡中見濃烈,于細微處見精神,倜儻有丈夫氣。

  許多詞人的作品中都會有若干點睛之筆,但相比之下,唯有李清照最適合這樣的評價:于平淡中見濃烈,于細微處見精神。李清照詞的這一獨特風格尤體現在《永遇樂.元宵》中。這首詞,寫的全是實景實事,唯其真實,才使人越發能體會到詞人那滿腹的心酸,深沉的悲哀。

  寫在早期的《點絳唇》中,用平平常常的動作將一個活潑中略帶矜持的少女的性格,復雜而微妙的內心活動,刻畫得淋漓盡致。而《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卻道海棠依舊”,一個“卻”字將作者憐花惜春的感情,卷簾人的漫不經心,詞人的出乎意料表現得活靈活現,清晰可見。詞中所敘述的事情不難理解,都在情理中,因為這的確是常見的事,但一個很普通的轉折詞卻能表現出如此豐富的內容來,也的確是“非易安不能為此”。

  李清照作詞,既有女性的溫柔明慧和細膩柔麗,又有一般女子所缺乏的俊爽開朗和貞剛氣質,她能把委婉的情思與超脫的襟懷融合在一起,婉約而不綺靡,柔中有剛,蘊含著激昂豪邁之氣,如《漁家傲》。所以“易安體”不同于一般婉約詞的地方,是溫婉中有俊逸之氣,追念往事的凄苦之詞,其中也流動著一種爽逸之氣,與一般流行的香軟詞風異趣而別樹一幟。無脂粉氣,無閨閣氣,就是有丈夫氣,就這一點而言,易安體的風格顯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婉約”所能概括的,她以其獨特的生活經歷和獨特的感情體驗,將婉約詞提高到新的境界。

李清照詩詞的抒情藝術2

  李清照在《詞論》中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觀點,她在創作上也實踐了自己的主張。其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多描寫閨情相思,明快妍麗,如《一剪梅》表達對愛情的追求;《醉花陰》表現了她對閉鎖的閨門生活的不滿,顯示了她的知識分子情懷。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刬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點絳唇》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優裕寧靜,這樣的環境把年輕時期的她培養成一個才華煥發、充滿理想和抱負、性格純真而豪爽的人。作品中這個天真、爽朗的年輕女子的形象,很可能就是她自己的寫照。

  可是,李清照生活在封建社會里,政治、經濟等方面都處于無權的地位,被剝奪了參預廣闊社會生活的機會;而且她所處的年代恰是理論學家們變本加厲地提倡封建禮教以控制女性的時代。因此,李清照不安于“寂寞深閨”的狹小樊籠,要求有更廣闊的生活和精神的活動世界的愿望不可能得到實現,也就迫使她把自己局限于對愛情的追求和對自然的喜愛上。所以,她前期創作的主要內容只有這兩個方面,且總帶有一些抑郁、傷感的成分。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傲》

  這首詞通過浪漫的幻想,表現了她豪邁的抱負和對于自由、美好的理想的追尋。雖然她的抱負只是企求藝術上的成就;她所追尋的也不過是縹緲的神仙境界;但她那要求擺脫狹小、寂寞的生活樊籠而渴求著更壯麗更廣闊的精神世界的愿望是強烈的。

  李清照前期所作的描寫自然景物的詞,以女性獨有的敏銳感觸,描寫春花秋月等對人的影響,如《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宲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作者通過對海棠“綠肥紅瘦”的描寫,抒發了暮春時節的感傷情緒。這種感傷來自她對春光的留戀和惜別,也是對自己青春漸逝的煩悶與苦惱。詞的主題是“愁”,她通過一問一答把自己的情感含蓄地吐露出來!白蛞埂眱删,借酒消愁,但這里的“不消”并不僅僅指酒意未消,而是指消不盡的傷感和煩悶情緒?梢韵胍,詞人此時的心境是頗為抑郁的。“試問”兩句,寫惜春憐花的'心情,包含了她無盡的纏綿。“卻道海棠依舊”的“卻”字用的極好,它把卷簾人的冷淡和詞人感到回答出乎意料的神態一下子描繪出來了。“知否”兩句是對侍女說的,是反問,也是作者的自我感嘆。

  從她的詞的形象中表現出的李清照,不僅是天真、活潑、豪爽可愛的,而且也是一個深于情,專于情,而又勇于表露愛情、強烈地要求愛情的女子。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

  這首詞是李清照為懷念初婚不久離家遠行的丈夫趙明誠而作的,它集中抒發了夫婦各居一方的相思之苦。詞中用“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來描寫離別之情不能排遣,由外表而及內心,這就把詞人那種濃厚的情感作了進一步渲染。

  《一剪梅》是明顯地表現著愛情的作品,她還有更曲折更含蓄的表現手法,如《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以黃花來比人的瘦,用瘦來說明長時的痛苦的相思,不說破情而情更深。這首詞之所以被廣泛傳誦,是由于它的創造性和深刻性。

  李清照這樣熱烈地表露和歌唱愛情,她主觀上當然不會意識到這就是對封建禮教的沖擊,但在客觀上卻具有反對封建禮教束縛的意義。和她同時代的王灼,就已經在他所著的《碧雞漫志》中,詆毀她的作品說:“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藉也。”這正是她的愛情詞具有積極意義的最好的反證。

  李清照南渡后的詞作,表現了國破家亡所造成的種種人生苦難,將早年的閑情淺怨轉變為重愁深哀,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和相當大的普遍性,如《武陵春》,描寫“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苦境地,反映了她一連串的不幸遭遇;《永遇樂》通過中州盛日與茍安現實的對比,表達深沉的哀挽之情。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永遇樂》

  李清照寫這首詞時,金國占領了北宋都城汴梁與南宋對峙,詞人遠離家鄉獨自在金華避難,正逢元宵節,朋友們找她游玩,這引起了她國破家亡的愁思。她說:“如今憔悴………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別人的歡樂正襯托出她自己的愁緒。在朝廷茍安一隅仍醉生夢死的年代,她這種由個人生活的今昔之感所引起的深愁,也就蘊含著國家興衰的沉痛。這是一個具有愛國心的人所應有的沉痛,難怪宋末愛國詞人劉辰翁讀到此詞時要“為之涕下”。我們對李清照后期的大部分詞,都應該作這樣的看法。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

  這首詞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抒發了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從而塑造了處于“流蕩無依、孤苦凄涼”環境中的自我形象。先說風住,再說塵香,而花已盡,這樣的一句三折,可見細膩蘊藉。下闋則用“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起伏轉折的契機,一波三折,使雙溪尋春仍回到“愁”字上。

  尋尋覓覓,泠泠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最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之作,與早期作品的傷春悲愁,怨離恨別不同,它不是短暫的生離,而是已成永訣,并且喪夫之痛與國家殘破,故土難回的深切哀愁凝聚交織,文淺情深沉痛無比。

  南宋最高統治集團為了它本身的狹隘利益,對敵人采取了妥協的賣國政策,使大多數人民遭受了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大災難,李清照就是這千千萬萬受難者中的一個。她在南渡后所作的詞,由于被詞的流派風格所束縛,很少像她在詩歌作品里那樣表現出強烈而顯著的愛國思想,而更多的是表現她個人的深愁慘痛;但她個人的深愁慘痛正是統治集團賣國政策的產物,因而帶有時代和社會的因素,使得她的作品更具有深刻性。

李清照詩詞的抒情藝術3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詞人,她的抒情詞感情細膩真摯,以婉約深沉見長,同時又以鮮明的形象傳情,語言清新自然,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著有《漱玉集》、《詞論》等。,她才華橫溢,她的詞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受到歷代文人的贊譽,被推為婉約派之正宗。

  一、感情細膩、真摯有倜儻丈夫氣

  李清照的詞,以1126年“靖康之變”為界,分為前后兩期,隨著時期的不同,詞的風格也有所不同。前期作品色彩明麗、細膩、寂寥,多是抒寫離愁別緒的閨怨詞。后期作品則沉郁、凄涼、悲蒼,主要是抒發了個人身世的哀痛和對山河破碎的感慨。關于她的詞,我們看得最多的還是一個“愁”字。

  李清照為人爽直、敢愛敢恨,感情細膩真摯,個性化色彩更為明顯和突出。她善于把女性的柔情美,詩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陽剛美融為一體,形成自已獨特的藝術個性:婉中見直,柔中有剛,最集中體現的是詞中的“倜儻丈夫氣”。在李清照詞之前,婉約詞人多以男性寫艷情閨怨,詞中的世界多屬于男人眼中的女性世界,而李清照則是以女子的身份寫自身感受,自然情真意切,這是很多男性詞人無法比擬的。例《一剪梅》(紅藕香殘)“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背钋殡y釋!眼里眉間都是愁。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很直白的描述夫妻間的相思深情真切動人。又如《鳳凰臺上憶吹蕭》(香冷金猊)“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滿懷至情,連篇癡語,充滿了女性自然率真、純誠細膩。以至于宋朝王灼曾評說:李清照“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籍也”(《碧雞漫志》卷二)這評論正說明了李清照的詞敢于流露真實感情,以至于在客觀上被當時的封建規范所不容,這正反映了李清照的為人和超邁塵俗。

  二、抒情技巧的多樣性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抽象感情形象化,這是抒情詞管用的手法,李清照善于言情,善于運用情與景、情與物、情與理之間的內在聯系來營造情景相融的意境,化景為情來表現她極為復雜的心情,使之達到渲染感情的良好效果。如:《醉花陰》(薄霧濃云)把主人公的抑郁的心情,無聊的心緒,自然的融入到陰沉的天氣,燃燒的瑞腦之中,又借佳節夜涼,敘寫孤寂思親之情,一個“涼”字表面象是指天氣,實際寫心情,寫其情緒的愁悶和心境的凄涼。思夫之愁情如此強烈,卻又寫得十分委婉、含蓄,詞人就是運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把抽象的不可捉摸的愁,變成一種具體可感的東西,并且使人感到,不僅人在愁,連物也在愁,天也在愁,地也在愁了。借酒澆愁愁更愁,最后又寫到西風卷簾,不解人意,使人目睹黃花更添思親之情,倍覺“人比黃花瘦”,這已分不出哪是物景,哪是心境,真是獨出機杼,妙手天成。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縱即逝的真切感受,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語言表達出來,使之成為具體、易于理解的東西。

  她既善于描繪實景寄托感情,又善于虛擬幻象表達感情,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度鐗袅睢(昨夜雨疏),這是一首小令,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字,卻寫得曲折委婉,生動活潑。作者借春夜里的一個自然現象,抒發青春易失的感慨。作者從“昨夜”寫起,通過“雨疏風驟”,先從聽覺上展開聯想,然后轉化為視覺形象“綠肥紅瘦”,因此,翌日清晨急切地向“卷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卷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個“應是”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人物的身份、性格、教養以及感情上的細微差別也都歷歷在目。這首詞的寫法別致,注重從聽覺到視覺,從內心到客觀現實的轉化過程,給觀眾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耐人咀嚼。

  2、李清照的詞很擅于運用白描的手法抒發感情,即以直白之語,寫深濃之情,但又毫無淺易平直之跡,有場景,有人物,有襯映具有渾成、含蓄、宛曲的特點。她常以深入淺出的筆調,抒寫她歡樂或凄苦的情感,如《點絳唇》下片寫倚欄遠望:“倚遍欄桿,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睕]有堆砌詞匯,沒有雕飾句子,以白描的手法流露感情,很自然地表現出閨中少婦倚欄望遠的寂寞之感,和望斷歸路的惆悵之情,意味深長,咀嚼不盡。又如:《永遇樂。元宵》(落日熔金),作者表述了女主人情感上的一種尷尬,寫出了她內心世界的痛苦與矛盾。元霄佳節,女主人遠離香車寶馬之邀,不想出去,顯示了她孤苦感情與佳節的不協調,但她又不甘心于此,又希望能加入到他們中間,因此“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敝缓冒涯莻簾子挑起一角,在簾兒底下,聽他們的歡笑,只是用聽,這也就足夠了,抒發了作者遭受離亂、飽受憂患的愁憤情感和凄愴的心境。

  3、李清照很擅于運用比擬的手法抒發感情,如:《醉花陰?重陽》(薄霧濃云)作者以自甘素淡的菊花為比,即是重陽的當令風光,又象征著一種情操,“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個“瘦”字,即寫自己因相思而憔悴,又寫出簾外飄零的菊花景象,表現了深閨懷人在寂寞無語中的深深的思念,襯托出思婦回腸欲斷的情感。格外富有一種優美的情致,給人以特殊的美感。

  三、語言樸素、煉句精巧

  1、李清照是語言大師,詞語獨具風格,善于巧妙用典,自鑄偉詞。從她的詞中,看不出前人的影子,只有極少數詞句,可能脫胎于古人,把典故口語化,觸景生情,典故與詞境水乳交融,達到了“點鐵成金”的作用。作者受魏晉名士風流影響很大,陶淵明有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詞人有“東籬把灑黃昏后”(《醉花陰》),“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多麗?詠白菊》),“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鷓鴣天》);古代有“鴻雁傳書”的典故人人皆知,作者有“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把氵^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聲聲慢》)!罢鼬欉^盡,萬千心事難寄”(《念奴嬌》)。

  李清照又善于運用口語,市井俗語,使詞寫的明白而家常,樸素淡雅清新自然,極富表現力。如:《行香子》(草際鳴蛩)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全是口語,似信手拈來,但細細品味,卻又詞蘊深意、言外有情。又如《孤雁兒》寫孤獨惆悵之情:“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弊髡哂脴O淺俗的語言,寫極沉痛的心情,令人十分同情。另外詞人還特選用《孤雁兒》這個詞牌,象征自己就是一只孤獨空飛的鴻雁。

  2、韻律優美,富有音樂性。李清照在自己的《詞論》中說:“蓋詩分平仄,而歌分五音,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可見她自己既有高深的音律造詣,又特別注重語言的錘煉,講究語言的“音律”美。她用自己的創作實踐了自己的理論。在創作中,她特別擅長運用雙聲疊韻來創造語言的音韻美。最有代表性的要數《聲聲慢》,開頭連用十四個迭字,除了“覓覓”、“冷冷”之外,全是齒聲字,讀來齒牙敲擊,短促輕細,造成一種凄清的效果。這首詞就象一首急促的管弦演奏曲,漸入于凄楚幽咽之境,把一種強烈忍受煎熬的苦痛,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最后形容雨聲,又用“點點滴滴”四個疊字,在情意上纏綿婉轉,一唱三嘆,聲調上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極具音樂美感。加上整首詞句長短不一,變化繁多,配合有四聲的抑揚頓挫,使音樂性發揮到了極致,成為千古絕唱。讀起來,使人感覺到一種強烈的韻律美,或舒緩,或急促,皆聲情并茂,音律和諧。

  李清照以其真摯樸素的情感,多樣化的手法,創造性的語言,構成了李清照獨特的藝術特色。她以獨特的風格成為我國抒情文學園地的一朵絢麗奪目的奇葩,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系統,受到后人的喜愛,影響和沾溉了歷代無數作家和讀者。

【李清照詩詞的抒情藝術】相關文章:

《李清照》詩詞08-28

李清照詩詞12-07

李清照的詩詞11-22

李清照詩詞【必備】12-30

李清照的詩詞賞析01-22

【精品】李清照的詩詞05-28

【合集】李清照的詩詞05-21

[優]李清照的詩詞01-20

關于李清照的詩詞11-2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在线观看亚洲h视频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 五月婷婷88亚洲 | 中文字幕免费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对白国产 |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