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王維《送沈子歸江東》古詩原文意思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送沈子歸江東》
年代:唐
作者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唯有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作品賞析
大約在開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知南選,至襄陽(今屬湖北)。他集子里現存《漢江臨眺》、《曉行巴峽》等詩,可見他在江漢的行蹤不止襄陽一處。沈子福,不詳。從九江以下往東北方向流。江東,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看詩題和頭兩句的意思,這詩當是作者在長江上游送沈子福順流而下歸江東之作。
渡頭是送客之地,楊柳是渡頭現成之景。唐人有折柳送行的習俗。這里寫楊柳,不僅寫現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別氣氛。行客已稀,見境地的凄清,反襯出送別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一句點明送別之地。第二句醒出“歸江東”題意。罟(gǔ古)師,漁人,這里借指般夫。臨圻,當指友人所去之地。
友人乘船而去,詩人依依不舍,望著大江南北兩岸,春滿人間,春光蕩漾,桃紅柳綠,芳草萋萋。這時,詩人感覺到自己心中的無限依戀惜別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無邊無際。詩人忽發奇想:讓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這無處不在的春色,從江南江北,一起撲向你,跟隨著你歸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多么美麗的想象,多么蘊藉而深厚的感情!將自然界的春色比心靈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與景妙合無間,極其自然。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詩家能事。這里藉難寫之景以抒無形之情,功夫當然又深了一層。寫離情別緒哀而不傷,形象豐滿,基調明快,這是盛歌的特色。牛希濟的《生查子》有這樣的兩句:“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寫的是少婦對遠行人臨別的叮嚀:記住我的綠羅裙吧!你無論到哪里,那里的芳草都呈顯著我的裙色,都凝結著我對你的相思,你要憐惜它啊!──這話也講得非常之含蓄,非常之婉轉,非常之好。與王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詩句比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風格一渾成一婉約,各具姿態,而又同樣具有動人的藝術魅力。
【王維《送沈子歸江東》古詩原文意思賞析】相關文章:
《送沈子歸江東》王維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7-18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古詩原文意思賞析04-14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古詩原文意思賞析07-06
王維《不遇詠》古詩原文意思賞析04-14
王維《出塞作》古詩原文意思賞析04-15
王維《宿鄭州》古詩原文意思賞析04-14
王維《竹里館》古詩原文意思賞析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