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遇·其一》張九齡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品簡介:
《感遇十二首·其一》是唐代詩人張九齡所作的一首五言詩。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征。三、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五、六句以"誰知"急轉引出與蘭桂同調的山中隱者來。末兩句點出無心與物相競的情懷。全詩一面表達了恬淡從容超脫的襟懷,詩以草木照應,旨詣深刻,于詠物背后,寄寓著。本詩通篇結構安排緊而有序,敘述風格和緩、平靜,給人一種清心、恬淡的感覺。
作品原文:
感遇【其一】
[唐]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作品注釋:
1、感遇:題,用于寫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詩。
2、葳蕤(wēi ruí):草木枝葉茂盛的樣子。皎潔: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瑩、明亮。
3、蘭:此指蘭草。 葳蕤:枝葉茂盛而紛披
4、桂華:桂花,“華”同“花”。
5、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機的樣子。生意:生氣勃勃。
6、生意:生機勃勃
6、自爾:自然地 。佳節:美好的季節
7、林棲者:棲身于山林間的人,指隱士。聞風:指仰慕蘭桂芳潔的風尚。
8、坐:因而
9、本心:草木的根與心(莖干),指天性。
10、美人:指林棲者山林高士、隱士
11、聞風:聞到芳香。
12、坐:因為。
作品譯文:
春天里的幽蘭翠葉紛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潔清新。
世間的草木勃勃的生機,自然順應了美好的季節。
誰想到山林隱逸的高人,聞到芬芳因而滿懷喜悅。
草木散發香氣源于天性,怎么會求觀賞者攀折呢!
創作背景:
此詩系張九齡遭讒被貶為荊州長史時所作,開元末期,唐玄宗沉溺聲色,怠慢政事,寵仁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和專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結黨,把持朝政,排除異己,朝政更加腐敗。張九齡對此十分不滿,于是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詩人托物言志,以春蘭和秋桂的芳潔品質,來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節操;以春蘭和秋桂不因無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質,來比喻自己的志潔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懷。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征。三、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五、六句以"誰知"急轉引出與蘭桂同調的山中隱者來。末兩句點出無心與物相競的情懷。
全詩一面表達了恬淡從容超脫的襟懷,另一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詩以草木照應,旨詣深刻,于詠物背后,寄寓著生活。
作品鑒賞:
此詩系張九齡遭讒被貶為荊州長史時所作,開元末期,唐玄宗沉溺聲色,怠慢政事,寵信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和專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結黨,把持朝政,排除異己,朝政更加腐敗。張九齡對此十分不滿,于是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詩人托物言志,以春蘭和秋桂的芳潔品質,來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節操;以春蘭和秋桂不因無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質,來比喻自己的志潔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懷。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征。三、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五、六句以"誰知"急轉引出與蘭桂同調的山中隱者來。末兩句點出無心與物相競的情懷。
全詩一面表達了恬淡從容超脫的襟懷,另一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詩以草木照應,旨詣深刻,于詠物背后,寄寓著生活哲理。本詩通篇結構安排緊而有序,敘述風格和緩、平靜,給人一種清心、恬淡的感覺。
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景龍(唐中宗年號,707—710)初年進士。唐玄宗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是唐朝有名的賢相。公元736年(開元二十四年)為李林甫所譖,罷相。其《感遇詩》以格調剛健著稱。有《曲江集》。
【《感遇·其一》張九齡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相關文章:
《憫農·其一》李紳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5-01
《絕句》杜甫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2-11
《蟬》虞世南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5-04
《送友人》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11-29
《泊秦淮》杜牧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10-28
《紫薇花》白居易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11-30
《山行》杜牧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8-04
《風》李嶠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12-04
古詩原文及鑒賞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