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詠花詩詞之《牡丹》全詩原文鑒賞
詠花詩詞之《牡丹》全詩原文鑒賞
更新時間:2024-11-28 08:09:30
  • 相關(guān)推薦
詠花詩詞之《牡丹》全詩原文鑒賞

  韓琮

  桃時杏日不爭濃,葉帳蔭成始放紅。

  曉艷遠(yuǎn)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fēng)。

  名移蘭杜千年后,貴擅笙歌百碎中。

  如夢如仙忽零落,暮霞何處綠屏空。

  韓琮曾先后寫過兩首牡丹詩,第一首專詠牡丹未開者,這一首則描寫盛開后的牡丹,堪稱為歌詠牡丹花的姊妹篇。這兩首詩盡管著眼點(diǎn)不同,寫法各異,但立意則是一脈相承的——都旨在借詠花以表現(xiàn)詩人對人生的看法。

  “桃時杏日不爭濃,葉帳成蔭始放紅。”起筆兩句巧妙地交待了牡丹的開花時間晚于桃杏。當(dāng)桃紅杏粉、爭妍斗艷、春風(fēng)得意之時,牡丹卻無意苦爭春色,只是默默地承受陽光,吸吮雨露,潛滋暗長;待到春深葉茂,百花盛開之后,它才開始含苞吐蕊,競相開放。詩人拈來“不爭”二字,賦予牡丹以人的高潔秉性,贊揚(yáng)了牡丹不慕虛榮,不圖名分的美好品格。牡丹的這種美德,曾經(jīng)贏得不少文人騷客的稱贊。據(jù)《事物記原》記載,武則天稱帝之后,曾詔游后苑,令百花俱開,以示歡迎。其它花神都唯命是從,提前開放,唯獨(dú)牡丹執(zhí)意不肯向這位女皇獻(xiàn)媚取寵,改變花期。則天皇帝一怒之下,將牡丹驅(qū)出長安,貶于洛陽。據(jù)說,從那以后,洛陽牡丹才名冠天下之首。可見,牡丹不僅芳姿艷色高出群葩,而且謙遜誠實(shí),勁骨剛心亦遠(yuǎn)甚萬卉之上。

  第三、四兩句,詩人運(yùn)用了擬人、夸張和反襯等多種寫法,盡力渲染牡丹色澤艷麗、馨香襲遠(yuǎn)的特點(diǎn)。“曉艷遠(yuǎn)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fēng)。”清晨,牡丹蓓露初綻,嬌艷瑰麗,露珠欲滴;而這滴滴露珠兒,竟來自遙遠(yuǎn)的金銅仙人仙掌上承露盤中! 當(dāng)夜暮降臨大地的時候,牡丹花醇香四溢,惹得陣陣晚風(fēng)襲來,把那濃郁的芬芳送進(jìn)了閨閣華堂深處。詩人運(yùn)用他那點(diǎn)石成金之筆,極力烘染,仿佛從天而降的晨露,穿堂而過的晚風(fēng),也被牡丹的香色攝去了魂魄,變得一往情深而不能自已,從而把牡丹的國色天香形容曲盡。

  牡丹被譽(yù)為國色天香,始于唐朝,并非古來如此。“名移蘭杜千年后”,一語道出了百花王國中歷史的衍變更替。“蘭杜”是我國古代人民對香草的總稱,從晚唐上溯千年的戰(zhàn)國時期,正是蘭杜名滿天下之時。據(jù)《左傳》記載:春秋末期,“以蘭有國香,人服而媚之。”鄭文公就曾用“蘭”給他的兒子命名。在屈原《離騷》中,蘭蕙,杜衡以芳香圣潔而贏得了詩人的贊譽(yù),成為美質(zhì)的象征。而牡丹最初只不過是一種荒山上的灌木,南北朝之前尚名不見詩辭文賦之中。北齊之后,才漸漸有人移植栽培牡丹,隋唐之后始盛行于天下。當(dāng)時,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嗜牡丹成癖。每至春杪,牡丹園內(nèi)、魏紫姚黃,競相開放,京洛一帶,車馬若狂,一株牡丹竟價值幾萬,真可謂“拔類萬倫,國香欺蘭”(唐舒元輿《牡丹賦》)了。從此,牡丹以其絕世色香取代了蘭杜的盛名,成為國人公認(rèn)的名貴花卉。

  “貴擅笙歌百醉中”。詩人運(yùn)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再現(xiàn)了牡丹“各移蘭杜”,成為“國色天香”之后,盡情歆享榮華富貴的盛況。“笙歌”也寫作“聲歌”,一般泛指歌舞升平景象。隋唐之后,帝王嬪妃,豪門顯貴,往往把牡丹花圃當(dāng)作他們歌舞醉酒的游樂場地。據(jù)《楊妃外傳》載:唐玄宗開元年間,這位風(fēng)流皇帝攜楊貴妃于沉香亭前置酒宴,賞牡丹,并詔令李白進(jìn)《清平調(diào)》,命李龜年率梨園子弟撫絲竹歌舞,可謂顯赫一時,盛況空前。李白詩中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的名句,從此,笙歌醉酒賞牡丹就成為達(dá)官顯宦們風(fēng)靡一時的雅好。唐代舒元輿寫的《牡丹賦》描寫這種景況時說:“有酒如澠,萬坐笙歌,一醉是競,莫知其它。”足見他們癲狂到何等地步。

  牡丹生性嬌乖,經(jīng)不得日曬雨淋,往往午前尚千姿百態(tài),午后就披離垂落了。“如夢如仙忽零落”,賞花之人正惝恍迷離,如癡如醉,仿佛置身于夢中仙境一般的時候,卻驀地發(fā)現(xiàn)牡丹花已零落凋謝了。“暮霞何處綠屏空”。收筆陡然跌落,使人讀了如入萬丈深淵,不禁悵惘凄然。“暮霞”詩中代指艷如晚霞的牡丹花。那風(fēng)姿綽約,香色迷人的牡丹花如今哪里去了?眼前怎么會突然變得綠肥紅瘦,樹叢空空?這最后兩句詩“點(diǎn)敘有景,寄托有情”(潘修輔《養(yǎng)一齋詩話》),不僅烘染出花落葉空、人去園寂的凄涼景象,也暗含著詩人對人間冷暖、世態(tài)炎涼的憤然不平,和前兩句詩形成了鮮明對比,暗示著牡丹雖然能“名移蘭杜”、“貴擅笙歌”,卻無法改變花開必落的自然法則,逃脫不了凋零飄落,遭到冷遇的凄慘結(jié)局。

  清人冐春榮在《葚原詩話》中說:寫詩要“以體近情遙,含吐不露為主,只眼前景,口頭話,而有弦外音,味外味,神氣超遠(yuǎn)。”韓琮這首詩雖只著筆于牡丹的花開花落,但詩的含義是深遠(yuǎn)的,留給人們的回味是無窮的。詩人的無限感慨豈止發(fā)自花鳥蟲魚?時間的流駛,觀念的更新,社會的滄桑變化,人生的浮沉升遷,都溢于言外而由讀者自己去聯(lián)想品味。而且,不同經(jīng)歷、不同身份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聯(lián)想:青年男女可以想到年華易逝,青春難駐,憂國志士可以想到國家興亡,亡國之君可以想到當(dāng)年的繁盛,國破后的凄惶,官宦之徒可以聯(lián)想到命運(yùn)多乖,仕途的坎坷。詩人韓琮雖有幸進(jìn)士及第,官至湖南觀察史,揚(yáng)名一時;但最終因?yàn)橥繉⒉缓?被排撻落魄,失官無聞。“人之境遇有窮通,而心之哀樂生焉”(吳喬《圍爐詩話》)。這首牡丹詩大約寫于韓琮失官之后,詩人由牡丹花開之繁盛,花落之凄楚想到自身官宦生涯中的榮辱得失,因而借詠花以抒發(fā)內(nèi)心久積的郁憤。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可以把這首詩看作是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在官場角逐中失意之后,不甘失敗又無可奈何的憂憤之作。

【詠花詩詞之《牡丹》全詩原文鑒賞】相關(guān)文章:

《詠萍詩》詩詞鑒賞02-27

詠牡丹的經(jīng)典詩詞07-04

《牡丹》詩詞鑒賞11-01

《木蘭詩》詩詞鑒賞11-25

王維詩詞的原文及鑒賞06-04

杜甫詩詞原文、鑒賞08-30

杜甫詩詞原文及鑒賞08-02

牡丹花的詩詞10-24

牡丹花詩詞10-2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 | 亚洲另类精品国产一级 | 天天在线天天看精品在线观看 | 鲁鲁天天在线视频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天堂色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