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古詩教學設計
古詩教學設計
更新時間:2024-11-06 14:09:21
  • 相關推薦
古詩教學設計(通用13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23課《古詩兩首》

 。ā读露呷胀䴓亲頃放c《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設計理念】

  1、借助專題網絡教學這一前瞻性的教學形式,整合課程資源,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整合中促進自主性,加強交互性,構建一種新型的語文課堂生活,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2、張揚語文味,充分凸顯網絡優勢,讓學生在研讀、品味中體會詩人的情感,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讓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用網絡搭建已知與未知溝通、衍化的橋梁,學會合理而有效地處理豐富的網絡資料。

  3、帶領學生抓詩眼,緊扣關鍵詞,咀嚼重點詩句,在想象中走進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4、在學習中有目的地指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形成必要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準備】

  準備網絡課件,與學生進行課前談話。

  【教學過程】

  一、簡言引入:

  1、導語: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的美美在園林,而杭州的美則美在西湖。今天我們將借助專題學習網站,品讀《古詩兩首》,欣賞西湖風光,走進美麗的杭州西湖。

  2、《古詩兩首》中收錄了兩位詩人寫西湖的作品,一位是楊萬里,一位是蘇軾。同學們還記得嗎,這學期我們就學過楊萬里的一首古詩——《宿新市徐公店》,一起來背一背。

  二、師生共品:

  1、導語:楊萬里眼中的春天很美,他眼中的西湖怎樣?讓我們進入專題學習網站,打開古詩,去讀一讀楊萬里筆下的西湖。

  2、學生試讀古詩,指名學生讀,從字音、停頓、節奏方面評,讓學生讀出詩歌特有的韻律來。(齊讀)

  3、課前同學們已經作了預習,關于這首詩,哪些字和詞你不大明白?

  4、不明白的地方網絡可以助我們一臂之力,已經明白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利用網絡驗證一下,說不定還會有新的發現。好,同學們借助網絡,去把這首詩的意思弄清楚、想明白。

  5、學生上網學習。

  6、能試著說一說詩的意思嗎?我們從題目開始。詩的一二兩句是什么意思?三四兩句的意思誰來說?(關鍵詞的點撥:畢竟、四時、接天、無窮、映日、別樣)

  7、自己連起來把整首詩的意思說一說。

  8、知道了詩的意思,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學生自己讀;

  9、指名讀,評價:(先讓學生評)更順暢了;越聽越有味道了。

  10、明白了詩的意思僅僅是得了詩的皮毛,我們知道,古人寫詩講究的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們學詩就應該找到那幅畫,成為畫中人。同學們想不想找到那幅畫,成為畫中人?()好,我們繼續!

  11、同學們輕輕讀這首詩,想想:六月的西湖跟其他時候有些什么不同?

  12、閉上眼睛想一想,那蓮葉是怎樣的蓮葉,那荷花又是怎樣的荷花?

  13、教師引導:滿湖都是荷花,擠擠挨挨的荷葉鋪在水面上,眼前是一片碧綠,遠處還是一片碧綠,這綠色還在不停地向前伸展著,似乎要把整個西湖變成它的世界。你瞧,無盡的綠色中夾雜著耀眼的紅色,朵朵荷花正在旭日中開放,有了陽光和荷葉的襯托,片片花瓣顯得更加嬌艷動人。

  14、同學們,你們說,這六月的荷花美不美?這六月的西湖美不美?怪不得詩中楊萬里不寫送林子方,而要寫這滿湖的荷花!

  15、讓我們再去讀這首詩,讀出對六月西湖荷花的深深眷戀!(讀、評)

  16、六月的西湖,因為有了荷花而獨具魅力;六月的荷花,也因為有了這首詩而倍增嬌艷!讓我們依次點擊“畫說詩境”和“西湖視頻”,去感受六月西湖的獨特魅力!

  17、看好了嗎?此時此刻,對六月的西湖、六月的荷花,你最想說什么?

  18、如此美的景色,如此美的詩句,需要我們一品再品,一讀再讀,戴上耳機,對著網頁上的配樂美讀,我們也去美美地讀這首詩!

  三、快樂自學:

  1、導語:借助網絡,同學們學得深入,讀得動情,老師相信大家完全可以用學習《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方法自己學習《六月二十七月望湖樓醉書》,對自己有沒有信心?

  2、好,打開“快樂自學”,先看“學法引路”,指名讀。剛才我們就是分這三步走的,同學們按照這樣的方法快樂自學《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3、學生自學;

  4、學生自學結束,指名學生讀古詩。

  5、在線測試、自評導航;

  6、大屏幕出示全體學生做題的正確率,講評錯誤率高的題目。

  四、對比賞讀:

  1、這兩首詩同是寫六月的西湖,哪里不一樣?學生輕聲讀這兩首詩;

  2、思考、交流;

  3、既然有如此的不同,我們就應該讀出它們的`不同來,自己試著讀一讀。

  4、指名讀,讓學生說兩首詩讀法上的不同,再讀;

  5、到“音樂選擇”中自己配上合適的音樂讀一讀,配樂誦讀。

  6、學生瀏覽網頁上對兩處名句的賞析。

  五、結束全課:

  西湖的美,美在自然,美在韻致;古詩的美,美在精巧,美在韻律。西湖,她就是一首詩,一首美麗動人、令人回味悠長的詩。在“更多資源”中還有關于西湖的詩詞、傳說、風味等,我們在課后可以去查閱。西湖這首詩,有待于我們每個人去慢慢品,細細品。

  網絡支持正好處,語文教學花更紅

  ——《古詩兩首》語文網絡課整合點闡述

  小學語文的教學,因為學科本身和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的語文課堂也應該充溢著朗朗的讀書味、靜靜的思考味和融融的對話味。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計算機已經可以從簡單的輔助教學發展到支撐我們的學科教學。對于語文學科,網絡平臺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朗讀思考、品詞析句、互動交流······可以說,一種新型的語文課堂正向我們撲面而來!

  《古詩兩首》(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23課)包含了兩首描寫西湖美景的詩,怎樣進行基于網絡教室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實現古詩教學的目標與任務?在充分研讀教材、分析學生和思考網絡利弊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幾點作為本課的整合點:

  一、根據詩文的特點,用網絡引撥學生逐步感悟:

  在古詩的教學中,理解和感悟是關鍵。在呈現詩文的同時,我配插進相關而豐富的資料,有詩人的介紹,有關鍵詞的意思,還有了解性的常識等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和學習情況自主選擇,自主查閱,在最短的時間里弄明白古詩的大意。這種集中性的呈現和翻頁式的查閱,簡單并不復雜,覆蓋面廣又易于操作。

  對于古詩情境的體悟,如何讓網絡平臺中豐富而鮮活的圖片、視頻更好地啟發學生想象與體驗,走進詩中的境界?在設計教學時考慮到圖片和視頻等資料的過早呈現會“先入為主”,對學生的想象和感受提前抑制,禁錮他們的思維。我讓學生先根據詩句閉上眼睛,想象“那蓮葉是怎樣的蓮葉,那荷花又是怎樣的荷花”。此時,學生的想象根在文本,想象的主動權在他自己手中,他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進行獨具個性的認知活動。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利用網絡平臺看“畫說詩境”,觀“西湖視頻”,證明自己的猜想,強化自己的感知,豐富自己的體驗。此時,這些教學環節的進行就顯得十分自然,這種自然是充分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必然,也是教學程序合理推進的必然。

  二、運用方法的遷移,讓網絡引領學生循法自得:

  在短短一節課中,帶領學生對網絡平臺中豐富的資源全部涉及是不可能的事。對于《古詩兩首》,一節課教兩首詩,要么急急忙忙難免蜻蜓點水浮于表面,要么按部就班可時間有限只得作罷。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考慮到網絡教學的優勢,抓住兩首古詩之間的聯系(同是寫六月的西湖),大膽地將兩首古詩并到一節課來教。一首精講,提煉學法;還有一首放手自學,讓學生利用網絡平臺循法自得,形成能力。在指導自學時,先是“學法引路”,接下來是與“師生共品”板塊里相似的理解與品悟的學習程序,供學生按步進行學習。

  放手自學絕不是放任自流,為了讓教師明白也為了讓學生自己清楚這段時間的自學效果,在網絡平臺中我設置了“自評導航”板塊,“自評導航”主要由題目組成,按“讀書——理解——賞析”有層次地進行編排。學生自學結束,在網上提交練習答案,專題學習網站實時給學生反饋評判結果。沒有全部答對的學生,可以根據反饋結果的指引,重新思考后再做再提交直至全部答對。在這里,智能化的評價就像是一位無聲的老師,輕輕點撥,默默鼓勵,給課堂帶來了活力。與此同時,教師可利用大屏幕顯示出計算機網絡系統對全班同學答題情況的統計,對其中正確率較低的題目進行及時地講解與點撥。這樣的實時互動、反饋是平時的教學無法實現的,給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自學開辟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三、進行后續的延展,用網絡引導學生形成習慣:

  短短的一節課,帶領學生對網絡平臺中豐富的資源全部涉及是不可能的事。怎么辦,那只能進行后續的延展,告訴學生,這節課僅僅是一個開始。《古詩兩首》的網絡平臺在“更多資源”的欄目下有 “西湖詩詞”、“西湖傳說”、“西湖風味”以及互聯網上有關“西湖”和“西湖詩詞”的網址,利用這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的資源激發學生后續學習的興趣與動力。讓學生們在課后按課上學習古詩的方法用“百度”、“google”、“愛問”等搜索引擎去搜尋資料,查閱圖片,去學習和掌握更多的古詩......

  如此,當我們的學生面對一個課題,以后即使是離開課堂、老師和學校,他們也能夠利用網絡去學習,學會終身學習;這樣的意識,這樣的習慣現在我們就應該用網絡課去引導、去培養、去激發,讓學生更新學習理念,認識網絡學習的無限魅力!

  古詩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通過對古詩修辭手法的賞析,使學生體味詩句表達的精妙。

  3、通過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賞析,使學生明確做人的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由《夏日絕句》的賞析方法,延伸到其他的賞析方法,使學生能融會貫通。

  教學重點

  從修辭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進行賞析,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賞析詩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課前準備

  1、學生通過閱讀、上網等方式,搜集有關李清照、項羽和南宋的歷史資料。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1、播放“月滿西樓”,學生談感受。

  2、導入:剛才我們欣賞的“月滿西樓”柔美、清幽,這首詞的作者就是堪稱“婉約詞宗”的李清照。你對她有哪些了解,能介紹給大家嗎?

  指名交流,根據學生回答適時出示資料。

  李清照的詞成就最高,多是離愁別緒,婉約纏綿。今天,我們共同賞析她的一首詩:夏日絕句(板書課題)是否也是這種風格呢?

  二、初讀,感知古詩

  1、出示古詩朗讀,生談與《月滿西樓》的區別。

  2、生自由朗讀古詩,出示要求: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注意詩句的節奏和停頓。

  3、指名朗讀,糾正錯誤讀音。

  三、再讀,了解詩意。

  要求:結合注釋進行自學,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大意,有問題的可以標出。

  1、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2、全班交流、出示:人活著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到現在人們還在思念項羽,就是因為他不肯回到江東。

  3、學生質疑,可能會問“項羽是誰?他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出示項羽的資料)

  四、品讀,悟情入境

  1、師:現在你已經了解了詩的大意,能不能告訴老師你最喜歡哪一句?

  生自由談感受并說明理由。

  2、小結: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這位叱咤風云的西楚霸王,放棄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這就是“士可殺而不可辱”的英雄氣慨,這就是“死不懼而辱不受”的壯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贊頌他“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生讀)這兩句詩千百年來吸引著我們,激勵著我們,讓我們共同賞析,去感受它獨特的魅力吧!

  3、從修辭入手,體味詩句表達的精妙。

  思考:從字面上看,你有什么發現?

 。1)生:“生”與“死”是一組反義詞!叭私堋焙汀肮硇邸薄

  (2)小結:“生”與“死”、“人杰”與“鬼雄”,就是這樣的對比,構成了對偶句,讓我們感受到詩句工整,富有音樂感。在我們學過的詩句中,有很多這樣的句子,你能舉出一個例子嗎?

  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3)生再讀這兩句詩,體會其語言美。

  4、從思想入手,理解詩人的感情。

  過渡:楚漢戰爭以項羽的失敗而告終,李清照,一個柔弱的女子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敗的英雄呢?這和她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有直接的關系,誰能簡單介紹一下當時情景?

 。1)生自由談,師補充“靖康之恥”資料。

 。2)國破家亡,風雨飄搖,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治者卻整日飲酒作樂,歌舞升平,不思恢復中原。面對這樣的統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她大聲呼喊“南宋的'統治者啊,你們面對金兵,為什么不能像項羽那樣……”,“祖國的大好河山已失,百姓的美好家園已毀,你們什么時候才能像項羽那樣……”(師生接讀進行語言訓練)

 。3)小結:“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標準,那就是:有正氣、有骨氣、有氣節。讓我們讀出她豪邁的情懷吧!

 。4)有感情地朗讀前兩句詩。

  五、研讀,融會貫通

  1、你還知道哪些有氣節的人,誰是你心目中的英雄?

  生自由談。

  2、根據生的回答,相機補充。

  3、共同欣賞名言警句,古詩。

  六、總結全詩,感情升華

  1、你想用哪句名言或詩句來激勵自己?

  2、小結: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有氣節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勤奮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別人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七、知識鏈接

  屏幕出示,詩歌賞析方法,推薦給大家。

  板書:

  夏日絕句

  (懷古詩)

  李清照

  生

  人杰

  有骨氣

  死

  鬼雄

  有氣節

  教學反思

  《夏日絕句》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詩的開頭兩句是針對那些貪生怕死,不思收復失地的南宋統治者而說的。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意思,舉一個歷史人物繼續發揮。李清照用項羽的骨氣來強調自己“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觀點。全詩圍繞一個“思”字,直抒胸懷,寫出了英雄對待生死的態度,特別是“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已經成為格言警句,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讀者。

  本節賞析課我主要采用:初讀,感知詩句;再讀,了解詩意;品讀,悟情入境;研讀,融會貫通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品詞析句中潛移默化地感受賞析詩歌的方法。課堂上我抓住“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兩句詩,從修辭手法和思想感情兩方面入手,進行深入賞析,體會項羽的英雄氣節,李清照的贊頌、悲憤、擔憂等復雜的感情。課堂上給孩子創設情境,出示李清照、項羽和南宋的歷史資料,從而使孩子們能融情于文本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讀中將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并能結合古詩賞析明白做人的價值取向:有正氣、有骨氣、有氣節。每個孩子心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也激勵自己努力去做這樣的英雄,預設的教學目標就完成了。最后通過欣賞名言警句、古詩,拓寬學生的視野,也感受到中華古詩詞的魅力。

  每節課都會有遺憾,我的這節賞析課也不例外。回顧整節課的教學,心中有一份失落感,因為教學效果沒有用自己班的孩子時好,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1、教師的激情沒有更好地帶動學生的激情,在情感上沒能產生理想化的共鳴。

  2、教師心情有些急躁,當學生的回答有些茫然時,沒有更好地去引導他們去思考,而是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

  3、課堂上有個別學生的回答中有錯誤時沒有及時糾錯。

  4、賞析方法的推薦只是泛泛而談沒有深入介紹。

  古詩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 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7個生字。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感受古詩的精練,喜歡讀古詩。

  重點難點:

  識字、朗讀、背誦古詩。感受項羽寧死不屈的品質和詩人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小小古詩朗誦家(背誦古詩,揭示課題)

  1、背誦自己知道的古詩,爭當小小古詩朗誦家、

  2、揭示課題,簡介詩人

  二、 合作學習,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我會讀

 。1) 學生自由讀

  (2) 同桌讀,你讀我認真聽,注意糾正字音

 。3) 請生讀,其余學生評一評,教師相機指導

 。4) 聽示范朗讀

  2、我會認

  (1) 自瀆古詩、勾畫生字、并讀一讀

 。2) 考考同桌

 。3) 匯報學習情況,游戲:讓美麗的星星出來吧

  3、我想問 學生自由質疑,感知古詩

  三、 讀中感悟

  1、學生自瀆古詩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2、匯報交流

  3、前兩句自由讀,抓住人杰、鬼雄體會詩句,舉例項羽,簡單介紹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機板書

  4、后兩句在反復朗讀中結合項羽的故事以及這首古詩的寫作背景感受項羽寧死不屈的精神和詩人的愛國情懷

  四、 深情朗讀,深入體會

  1、聽課件朗讀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首古詩,看誰讀得最好

  3、配樂朗讀,感受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4、多種形式賽讀,讀出感情。

  5、配樂齊讀

  五、熟讀成誦。

  六、拓展

  1、把這首詩有感情的背誦給父母聽

  2、把這首詩的意思講給同學聽。

  古詩教學設計 篇4

  【教材簡說】

  本課共有兩首古詩,這兩首詩言簡意賅,貼近兒童生活。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洞簳浴分性娙酥挥昧攘葦倒P就把瞬間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那聲聲鳥鳴、落地花瓣中,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也可以感受到詩人由喜而惜的陣陣情懷。在《村居》中千里鶯啼、花草楊柳、春風輕霧,令人陶醉;少年兒童在大好春光中盡情放飛、玩耍。在文字的引導下、在聲聲的誦讀中怎不叫人愛春和奮發!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春天,鶯歌燕舞、百花齊放,多么令人賞心悅目。使人從心底由衷地喜歡她。

 。病⒐糯娜税,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薄⒆杂勺x題。(區分“春”“村”的讀音)

 。、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 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⑵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師范讀:

  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场⒅该x。

 。、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

 。I讀)

 。ㄗ⒁庾x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场⒁龑W生識記生字。

 、 自由記生字。

  ⑵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ū热纾骸凹右患印p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五、鞏固生字

 。、認讀生字卡片。

 。、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六、指導寫字

 。、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病⑷帻R讀《春曉》、《村居》。

 。场W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础⒔涣鲄R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背誦古詩

 。、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 師范讀。

 、 自愿讀。

  ⑶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场⒁髡b古詩、唱古詩。

  四、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 )( )( ) 聲( )( )( )

  多( )( )( ) 處( )( )( )

  知( )( )( ) 忙( )( )( )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擴展活動】

 。、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在春天里,約會古詩。

 。场⑿〗M合作,演繹《春曉》。

  古詩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了解李清照和項羽,體會其性格特點。

  3.通過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賞析,使學生明確做人的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喜歡聽歌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歌曲《月滿西樓》,可要認真聽哦!

  課件播放歌曲。

  歌曲聽完了,誰來說一說你的感受?指生交流。

  2、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詞是誰寫的嗎?

  這首詞的作者就是堪稱“婉約詞宗”的李清照。課前老師讓大家搜集了李清照的資料,誰來說一說你對她的了解?

  指名交流后,根據學生回答適時出示資料: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省濟南市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李清照的詞成就最高,多是離愁別緒,婉約纏綿。她也寫詩,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近她的這首千古絕唱:夏日絕句(板書課題)

  二、誦讀古詩,悟情入境

  課件展示: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詩的節奏和停頓。

  生自由練讀,指生展示讀。

  讀得流暢,字正腔圓,也讀出了節奏和美感。她之所以讀得這樣美,原來他注意了停頓。

  課件展示: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指生展讀。

  2、讀著讀著,在這首詩中有沒有一個人物躍入你的眼簾?

  生交流:項羽

  知道項羽這個人嗎?誰來談一談你的了解?指生交流。

  課件展示:

  項羽:秦朝末年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敗,不愿屈服投降、茍且偷生,在烏江邊自刎而死。

  3、在詩中,李清照用了一個字直接表達對項羽情感,我們看誰的`眼睛最亮能找出來,到底是哪一個字呢?

  生:思,李清照為什么“思”項羽?指生交流。

  誰能用詩句來回答?

  生: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4、項羽這位亂世英雄,一生有很多傳奇的故事呢?其中《霸王別姬》被拍成了電影,下面我們一起欣賞!

  課件播放:《霸王別姬》片段

  誰來談談自己的感受?指生交流。

  好一個“不肯過江東”!其實他本可以渡過烏江來逃生的,可是他不愿茍且偷生,最終選擇烏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慘烈。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這位叱咤風云的西楚霸王,放棄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這就是“士可殺而不可辱”的英雄氣概,這就是“死不懼而辱不受”的壯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贊頌他。來,咱們一起來贊頌項羽:齊讀古詩。

  5、楚漢戰爭以項羽的失敗而告終,李清照,一個柔弱的女子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敗的英雄呢?這和她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有直接的關系。下面我們回到民不聊生的南宋!

  課件展示: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擄走徽、欽二帝,正值國家危亡的時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身為知府,沒有奮勇抗敵,卻臨陣逃跑。李清照為丈夫的行為感到羞恥,同時腐敗無能的宋統治者也使李清照憤慨,于是在行至烏江時,有感于項羽的悲壯,寫下了這首詩。

  國破家亡,風雨飄搖,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治者卻整日飲酒作樂,歌舞升平,不思恢復中原。面對這樣的統治者,李清照,大聲呼喊:齊誦《夏日絕句》!

  短短的這么一首五言絕句,里面卻藏著三個典故呢?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以后再講。

  三、融會貫通感情升華

  看到北方大好河山淪落敵手,哪位愛國志士不想收復?陸游在生命彌留之際,還心系國家,他這樣寫:示兒(課件展示《示兒》,生齊讀);林升看到南宋統治者醉生夢死,他異憤慨地寫道:題臨安。ㄕn件展示《題臨安邸》,生齊讀);抗金名將岳飛,一天之內收到13道金牌未改精忠報國初衷,他寫道:滿江紅(課件展示《滿江紅》,生齊讀)……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標準,那就是:有正氣、有骨氣、有氣節。讓我們讀出她豪邁的情懷吧!

  古詩教學設計 篇6

  展示古詩:朱熹所作的《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2. 尋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4. 等閑:平常、輕易!暗乳e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 東風:春風。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般羲疄I”點明地點!皩し肌,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耙粫r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

  “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皷|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作者簡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各位老師可以作為參考使用。

  古詩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古詩的精練,喜歡讀古詩

  教學重點:識字、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感受項羽寧死不屈的品質和詩人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小小古詩朗誦家(背誦古詩,揭示課題)

  1、 背誦自身知道的古詩,爭當小小古詩朗誦家.

  2、 揭示課題,簡介詩人

  二、 合作學習,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我會讀

  (1) 同學自由讀

  (2) 同桌讀,你讀我認真聽,注意糾正字音

  (3) 請生讀,其余同學評一評,教師相機指導

  (4) 聽示范朗讀

  2、我會認

  (1) 自瀆古詩、勾畫生字、并讀一讀

  (2) 考考同桌

  (3) 匯報學習情況,游戲:讓美麗的星星出來吧

  3、 我想問

  同學自由質疑,感知古詩

  三、 讀中感悟

  1、同學自瀆古詩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2、匯報交流

  3、前兩句自由讀,抓住人杰、鬼雄體會詩句,舉例項羽,簡單介紹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機板書

  4、后兩句在反復朗讀中結合項羽的故事以和這首古詩的寫作背景感受項羽寧死不屈的精神和詩人的.愛國情懷

  四、 深情朗讀,深入體會

  1、 聽課件朗讀

  2、 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讀這首古詩,看誰讀得最好

  3、 配樂朗讀,感受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4、 多種形式賽讀,讀出感情。

  5、 配樂齊讀

  五、熟讀成誦。

  六、拓展

  1、把這首詩有感情的背誦給家長聽

  2、把這首詩的意思講給同學聽。

  古詩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認識“促、憶、異”等10個生字。

 。病⒄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設計理念】

  1、感受詩的韻律美,培養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以讀為本,熟讀成誦。

  【教學難、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感情。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1、課文朗讀磁帶、古箏樂曲。

 。、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3、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并書寫“促、深”兩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本詩,并能體會作者的心情。

  〖教學過程〗

  一、舊引新,激趣導入

 。薄⑶锾焓且粋美好的季節,還記得我們學習過哪些寫秋天的詩?

  (引導學生回憶蘇軾的《贈劉景文》、杜牧的《山行》、李白的《靜夜思》。)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秋天的'古詩?

 。、教師引述:

  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天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板書課題,理解“書”的意思。

  從以前所學的古詩入手,讓學生對古詩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二、朗讀古詩,體會情感

 。、自由朗讀,把握字音:

  放聲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

  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由讀:

 、乓龑W生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菩〗M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⑶課堂交流:

  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問題,教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

 。ㄒ皇莿铀监l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聽課文朗讀磁帶:

 、胚吢犨呍谀X海中浮現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浦该枋霎嬅妫渌瑢W說說是詩中的哪一句,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⑶再聽錄音,體會情感:

  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⑴把握詩的節奏。

 、平處煼蹲x、領讀。(配古箏樂曲。)

 、菍W生自由讀、齊讀、小組競賽讀、個人表演讀。(配古箏樂曲。)

 、缺痴b古詩。

  各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將學生一步一步融入到詩句的意境中。

  三、指導寫字

 。、出示要寫的字。

 。病W生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四、拓展活動

 。薄⒛氵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能把這首詩畫成一幅畫嗎?

  鍛煉學生收集信息,積累語言,并培養他們的想象、繪畫的綜合能力。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薄⒄J識并書寫“憶、異、逢”等8個生字。

  2、通過反復吟誦至背誦,感受詩歌優美的音韻,完整的意境和蘊含其中美好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學生初步感知詩意

 。、復習《夜書所見》:

 、湃啾痴b、男女比賽背誦。

 、普l來表演一下詩人葉紹翁,吟一吟這首詩。

 。、教師表演:

  我是唐代詩人王維,今年17歲,正在長安謀取功名,今天是9月9日──重陽佳節,我卻一個人孤孤單單地漂泊在外,真想念我的親人。

  教師吟誦:“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同學們,你們喜歡這首詩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寫下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理解“憶”的意思。

  在這里,教師不僅是一名傳授知識的學者,更是一名演員。通過教師形象的表演,激發學生學習和表演的欲望,并初步感知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自主學習,深入體會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可輕聲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作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可以自學,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平涣鲗W習收獲。

 。ㄌ崾荆涸娋涞囊馑,詩人表達的情感。)

 、悄阏J為哪句寫得好?或哪個字用得特別好,為什么?

 、荣|疑:

  有什么不懂之處?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芍笇в懈星槔首x,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以學生為主導,尊重學生的學習和感受。

  三、趣味活動

 。、詩句連對:

  老師說詩句的意思,學生背相應的詩句。

 。、情境練背:

  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表演背誦。

  四、識字寫字

  1、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

  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書寫生字。

  五、拓展活動

  推薦相關的古詩:《舟夜書所見》、《泊船瓜洲》。

  古詩教學設計 篇9

  設計理念:

  《池上》一詩描寫了一個小孩“偷采白蓮”的妙趣情境,非常接近兒童的生活,符合兒童的心理,充滿了童真、童趣。本設計將“悟詩情,品畫意,解童趣”作為研讀目標。教學中努力體現“課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學思想。借助音樂、畫面等教學手段,帶領學生走進詩中,感受詩中兒童的快樂。

  教學目標:

  1、學生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體會詩中的童趣。

  2、學會詩中7個生字,理解“小艇、浮萍、蹤跡、不解”的含義。

  3、拓展閱讀有關荷花、池塘的詩文,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進一步感受詩中的童心之美。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童真童趣。感受古詩的藝術魅力。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入情入境,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

  2、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課件。

  學生:了解詩人詩作,收集有關描寫荷花、池塘的文學資料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形成期待。

  1、播放池塘景色錄像片,讓學生感受荷花的美,并用一個詞來形容你看到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羞羞答答的荷花!落落大方的荷花!爭奇斗艷的荷花!翩翩起舞的荷花!……)

  面對這美景,你想到了哪些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教師導言

  荷花是我國的名花之一,她的美令人心馳神往,心曠神怡。并以“出於泥而不染”的形象被人們譽為花中的君子,成為人品質高潔的象征。所以,荷花一直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吟詠對象。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也曾來到池塘邊,也領略到過這樣的美景。更有趣的是他還看到池上發生的一件有趣的事呢!并把這件事寫成了一首詩,它的題目就叫做《池上》(板書課題:《池上》)

  3、讀題解題

  齊讀詩題,并說題目的含義(池塘上發生的事)

  4、簡介作者白居易

  1學生匯報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教師梳理,補充資料。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亂,對社會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喻詩”。他熱愛自然,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人。

  二、自主讀詩,以讀悟意

  1、啟發學生根據預習,提出問題。(如對字、詞語、句子等方面提出質疑)

  2、自主讀詩,讀通讀順。

  1自由讀詩,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多種方式讀詩,生生交流評價,把詩句讀準讀通讀順。

 。ㄏ鄼C正音:撐、艇、萍;指導“艇”的寫法)

  3、由疑而入,感悟詩意。(再讀詩,邊讀邊把文中難理解的字、詞語或句子畫下來,試著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提出來共同討論、研究。)

  1學生帶著疑問,再讀詩句,利用各種資源試著釋疑。

 。üぞ邥、注釋、圖片等)

  2交流解決了哪些問題?

  (交流詞語的意思,如:艇、浮萍、蹤跡、不解等;交流詩句的意思。)

  3通過讀詩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寫在空白處。

  三、感悟詩情,品賞畫意

 。ㄒ唬┭凶x前兩行——“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1、再次讀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ㄔ鯓拥暮商?怎樣的白蓮?用自己的話描述。)

  2、提問:假如你是詩中的小娃,你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讀出不同的感受)

  1高興。指導帶著高興的心情讀前兩行詩。

 。ㄖ该x,范讀,全班讀)

  2快樂。帶著快樂的心情讀前兩行詩。(指名讀,范讀,全班讀)3既高興又緊張。帶著高興、緊張的心情讀前兩行詩。(指名讀,范讀,全班讀,并體會“偷”字用字之妙。)

  3、想象畫面,帶著自己不同的感受有韻味的誦讀前兩行詩。

  (二)、品讀后兩行——“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1、請同學們加上動作讀后兩行詩,邊讀邊想畫面。(生自讀)

  2、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3、通過讀詩,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娃?(天真、頑皮等。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感受。)

  4、想象畫面,齊讀后兩行詩。

  四、由情導讀,由讀成誦

  1、哦!原來荷花池上發生的是這樣一件有趣的事情呀!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詩吧!

  (生齊讀全詩。)

  2、此時白居易自己來讀這首詩,我想他會這樣讀。◣煼蹲x。)

  3、誰想當白居易來吟誦這首詩?(指名讀詩。)

  4、播放多媒體課件,師生一起來給畫面和音樂配出朗誦。

  5、全班背誦古詩。(古箏音樂)

  五、練習鞏固,課外拓展剛才,我們吟誦了這首古詩,其實描寫荷花的古詩還有很多。(課件展示)

 。1)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樂府》

 。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李白

 。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4)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王昌齡《采蓮曲》

 。5)小船呀輕飄/楊柳呀風里顛搖;/荷葉呀翠蓋,/荷花呀人樣妖娃。/日落,/微波,/金絲閃動過小河。/左行,/右撐,/蓮舟上揚起歌聲!

  ——朱湘

  六、作業收集、朗誦展覽

  同學們如果感興趣和話,課外可以從網上收集一些與荷花有關的文章,并配上圖畫,在班里舉行一個朗誦會。板書設計:

  偷采白蓮回景美引人池上

  不解浮萍開童真童趣

  古詩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的: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大體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是重難點。

  教學準備:

  收集兩首古詩的有關資料;背誦春天的古詩。

  教學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W習《詠柳》)

  一、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師: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許多詩人通過詩歌來贊美它,誰來背背有關春天的詩歌?(指名背誦)今天我們還要隨著古代詩人賀知章和朱熹一起走進迷人的春天,看著他們分別贊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學習《詠柳》,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絳",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絳”“妝”“裁”

  3、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2)“綠絲絳”指什么?為什么說柳技是“綠絲絳”?(想象體會柳技的綿長和柔軟)

  (比喻修辭手法0

 。3)說說自己對“不知細葉誰裁出”的理解和體會(體會柳葉的小巧整齊,體會大自然的偉大神奇)

 。4)“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么比喻?

 。ㄔO問修辭手法)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你看那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真是青翠欲滴。∧谴箳煜聛淼腵萬千柳條,柔軟綿長,隨風搖曳,多像綠綠的絲帶!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師:再看那小巧的新長出來的柳葉,細細尖尖的,整整齊齊的,是誰裁剪出來的呢?

  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

  生: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4、悟詩情

 。1)寫作背景介紹。作者奉詔回鄉,百官送行,仕途順暢;丶铱吹酱肆鴺,滿目之景,皆欣欣向榮。

 。2)這首詩借歌頌柳樹來贊美春天的勃勃生機。

  四、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W習《春日》)

  一、復習導入

  指名背誦《詠柳》,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學習《春日》,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泗、濱”。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5、介紹朱熹是著名的理學家。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一二兩聲長,三四兩聲短)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不僅是尋找美景,還因為這里是孔子曾經講學的地方,朱熹也是來求圣人之道)能想象都有什么“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么?能具體說說嗎?(借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邊尋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煥然一新了,全沒了冬日的蒼白和蕭瑟。

  生:勝日尋芳漸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師: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到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艷,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生: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4、作者的寫作方法。

  1、2兩句寫景,34兩句明理。就像我們寫作文,1、2兩句敘述描寫,34兩句寫感受。

  5、拓展描寫春天的詩!洞喝铡、《送春》......

  四、背誦古詩。

  第三課時

  (復習舊知;指導書寫生字;交流古詩)

  一、指名背誦《春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識字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詠、碧、妝、裁、剪、濱、紫

  2、出主識記字形,集體交流:

  提醒: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絳,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裁,與衣服有關,里面是衣字: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妝,梳妝,女人常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3、先描寫觀察重點筆畫,再集體交流:

  “裁”是半包圍結構,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三、書寫練習。

  四、拓展閱讀: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互相交流,背誦。

  五、作業:

  背誦古詩給家人聽,默寫古詩。

  板書設計:

  2。古詩兩首

  高

  綠

  詠柳{多}二月春風似剪刀

  細

  春日

  ↓

  萬紫千紅總是春

  教學反思:

  一堂古詩課想要上得很豐滿,我覺得有兩點是必須的,一是寫作背景,一是同題材詩歌的拓展延伸。在這一刻的教學中我注重了這些方面。首先介紹賀知章寫作這首詩的背景,他奉召回鄉,百官相送,仕途順暢,所以整首詩飽含著欣欣向榮的贊美之情。第二首詩介紹“泗水濱”時,補充介紹此地是孔子弦歌講學之地,因此“尋芳”也是指他尋孔圣人之道。課后拓展環節結合“中華經典誦讀”讓學生學習了《春日》《送春》等詩歌。好的古詩課應橫有寬度,縱有深度,也許有些知識對孩子來說還稍顯難度,但能給他們自學詩歌一個指引。

  不足之處是應該在學習完古詩之后再整體總結一下古詩的學習方法,讀詩文、解詩題、知作者、明詩意、悟詩情,這樣的方法總結之后更有助于學生以后的古詩自學。

  古詩教學設計 篇11

  原文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時代背景。

  2、理解詞的意思,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并能背誦下來。

  教學重點:理解“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意思。

  教學難點:理解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了解歷史背景。

  二、出示全詩內容,指導朗讀。

  三、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ㄒ唬┠x這首詩,看看你能讀懂什么?尤其注意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詩句,想好之后,可以和小組同學說一說。

 。ǘ﹨R報。

  1、理解前兩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學生發言:活著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

  師指導朗讀:詩人用哪兩個詞來稱贊項羽?從古至今,還有哪些人可以稱得上是“人杰”“鬼雄”?這兩句應該怎樣讀?

  學生自讀后指名讀。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學生發言: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

  思考討論:

 。1)“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教師適時用多媒體出示項羽資料。

 。2)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是。№椨鸹钪俏鞒酝,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不肯茍且偷生(板書不肯),這樣的精神和氣節無愧于七尺男兒之身,無愧于江東父老。與項羽比起來,大敵當前,南宋的那些統治者卻在做什么呢?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多媒體播放一段有關的歷史資料)

 。3)看完這段介紹,你又有何感想?

  師小結:有一首詩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館墻壁上的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多媒體出示)反映的就是這種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師領讀全詩)

 四、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治者。∧銈優槭裁床荒芟耥椨鹉菢印鄙又f“南宋的統治者啊!你們為什么……”

  師再次領讀,過渡:此時此刻,詩人在贊頌項羽、思念項羽的同時,還表現了她怎樣的情感?(對南宋統治者的憤恨、失去家園的悲痛、為國家擔憂等等。)此時,詩人是怎樣的心情?(氣憤、悲傷……)

  師:把這種心情讀出來!

 五、總結全詩,朗讀升華

  1、師總結:李清照,一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2、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3、師小結: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練習題】

  一、讀拼音寫詞語。

  méi huā、huà fé、xiǎo mài、cài huā

 。 ) ( ) ( ) ?( )

  二、寫出下列字的偏旁部首。

  肥( )菜( )采( )杏( )

  惟( )籬( )蝶( )。 )

  三、填一填。

  ( )中生( ) 有( )無( ) ( )頭大耳

  四、填空并回答問題。

  夏日

 。 )( )金黃杏子( ),( )( )雪白( )( )稀。

  ( )( )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 )。

  1、把詩句中表示顏色的詞用畫出來。

  2、詩句中描寫了哪些植物?( )、( )、( )、( )。

  3、詩句中描寫了哪些昆蟲?( )、( )。

  古詩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古詩中重點字的意思和在詩中的含義。

  2、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

  3、通過熟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反復誦讀詩文,結合具體語境展開想象,從而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體會詩的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詩人寧死不屈的品質,感悟其強烈的愛國熱情。

  2、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體悟詩人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操。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詩人的相關資料及寫作背景,收集愛國的詩歌。

  教學過程:

  一、咀嚼詩句——溫情

  1、(投影出示)《靜夜思》

  學生齊讀

  2、提問: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學生: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3、引述:這淡淡的鄉愁讓我們為之動容,那你能不能再帶我們欣賞一首詩,借此來抒發思鄉之情呢?

  生答(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4、過渡:“詩中寓情,情中育詩”,我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李白和王唯那種淡淡的思鄉之愁,觸摸到了那細膩的情感。那再讓我們來感受一種濃烈的情感。

  5、板書:夏日絕句

  (設計意圖:“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以情感為突破口,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庫,讓他們在感受詩人情思的同時,激起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明白古詩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二、初讀尋疑——釀情

  1、(出示《夏日絕句》)學生齊讀

  2、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歸納并出示

  1、為什么詩命名為《夏日絕句》?

  2、我很想了解一下李清照。

  3、詩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首詩?

  4、詩人為什么會懷念項羽?這和她所要表達的感情有什么聯系?

  5、學生匯報交流,教師相機出示詩人和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積累在學語文的過程中是比較重要的,新課標中也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

  三、細讀品味——悟情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品讀3、4句

  a.提問:從哪兩句詩看出詩人懷念項羽?

  生答并出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學生齊讀

  b.引導:那從哪一個字可以看出詩人對項羽深深的懷念?

  重點理解“思”字后,指名讀。

  c.點撥:詩人為什么如此懷念他?誰能向我們介紹一下項羽這個人物?

  學生回答

  引述: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后自刎。這種寧死也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詩人深深地懷念呢?孩子們,讓我們把詩人這種深深的懷念之情讀出來吧!(齊讀)情感再濃烈一點(齊讀)。

  d.冥想:(播放音樂,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教師進行引述)

  點撥:此時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孩子們,請用你的聲音表現出對項羽這個英雄人物的懷念之情,請你聲情并茂地傳遞對他的崇敬。

  引讀: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引導過渡:站在英雄曾經慷慨就義的地方,看著眼前滾滾流淌著的江水,我們的李清照不禁高喊——

  a.生齊讀出示:生當作人杰,死亦當鬼雄。

  b.提問:“人杰”、“鬼雄”你是怎樣理解的?

  談談你這兩句詩的理解。

  c.指導朗讀:一個內斂、含蓄的女詩人卻有如此寬廣的胸襟,人們怎么不為之動容呢?所有的女生讓我們站起來,把這種氣魄讀出來。(女生讀)你們的`決心老師感受到了。來,男生們,拿出你們的男兒氣概。(男生讀)面對浩瀚的江水我們一起來吧!(師生齊讀)

  d.引述:我們的女詩人李清照,一個手無寸鐵的柔弱女子都愿意為國捐軀。而當時南宋統治者卻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這份愁,這份情,我們怎樣表現出來?

  指名讀,并請學生相互評價。引導“亦”應重讀。

  e.點撥:孩子們,我們的女詩人此時此刻想表達出一種什么情感?

  (生答)

  這份寧死不屈的愛國熱情真是蕩氣回腸呀!讓我們再次感受這份濃烈的情!(齊讀全詩)

  (設計意圖:以誦讀體味為主要的教學形式,注重在誦讀中涵泳、意會、體味。創設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轉化成豐富的形象,讓豐富的形象又生發出更為多彩的畫面,這樣靜態的閱讀中注入了動態的生成,使隱含的意境逐漸顯現。讓學生憑借意象的力量,超越時空,感受詩歌永恒的本色。)

  四、拓展延伸——釋情

  1、講述:在歷史長河中,又有多少文人過客如李清照一樣抒發著自己的愛國熱情,讓我們走近他們去感受那份摯熱的情感吧!

  學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愛國詩篇,并請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

  2、提問:那這一首首愛國詩篇,這一顆顆赤誠的心與你有什么關系呢?(生答)

  3、總結:是呀!愛國熱情是不會受空間限制,也不會隨時間而減少的。我們欣賞古人,我們佩服古人,我們會把他們傳承下來的愛國熱情繼續加溫,讓崛起的中國更加強大。

  (設計意圖:教師除了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還應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的獨特感受,引導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再通過聯系實際生活,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學生的骨血,為他們的生命著上民族的底色。)

  古詩教學設計 篇13

  詩歌是語言的精華,古詩詞更是文學藝術的魁寶。好的詩詞意境深遠,幽香怡人,閱讀古詩詞讓我們體會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更用以陶冶情操,提高審美的能力和文化修養!墩Z文課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這也是近年來古代詩詞鑒賞題在各地中考試卷中以不同形式紛紛出現,并奉行不衰的原因。古詩詞賞析是個極其廣泛的話題,中考詩詞復習第二課應該依據各地中考古詩詞鑒賞試題類型確定為景物描繪、意境體驗、作者情感三個方面,以景物描繪作為重點,以意境體驗作為難點,采用以重點突破難點的方式進行。

  中國詩學一向重視“情”和“景”的關系,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表達,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并且初中階段所選89首課內外古詩詞絕大部分選取自然景物,借以寄托作者的情思。因此,復習重點放在了“景物的描繪與概括”上,也嘗試通過景物的分析尋找一條行之有效的詩歌鑒賞之路,以“景物分析”為重點帶動難點——“意境體驗”的突破。在整節復習課的過程中依照的宗旨是“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強調共性。

  以“如何欣賞一幅畫”帶動學生欣賞古詩詞。學生第一遍閱讀詩詞,很少去直接的感受詩中具體景物特征和詩人的思想情感,卻可以直接感受到詩人用文字描繪的景物的冷暖色調。因此,復習中把冷暖兩色調作為大背景讓學生初步感受詩歌,這也是簡化詩歌鑒賞的第一步。

  冷暖色調的界定取決于詩人所選取的借以抒發情懷的`景物及其特征 ,也是我們鑒賞古詩的重要環節。帶領學生由初步感知進入詩中更深一步。其中,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景物畫面是近年來中考試題中出題頻率較高的題型,其分值與20xx年熱點題型“給定語句自選角度欣賞”分值相當。復習中,列舉到王維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作范例,意在讓學生抓個體景物掌握形容詞在描繪畫面中的使用,列舉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意在讓學生在描繪畫面時注意季節詞,色彩詞及填加動態詞的適用,再以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作鞏固訓練。

  中考試題中除對景物描繪的考查外,還涉及到畫面特點的概括能力的考查,這一環節的訓練仍建立在冷暖色調前提下進行規律性的歸納,尤其讓學生注意的是群體景物組成的畫面特點。例如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特點概括: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一股濃煙就是格外醒目,因此稱之為“孤煙”,它寫出了景物的單調,而一個“直”又體現出它的勁拔和堅毅之美!奥淙铡苯o人以傷感,一個“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蒼茫的感受。整個畫面給人雄偉之感,詩中景物畫面特點即可概括為“雄渾壯闊的大漠黃昏落日圖”。教師給學生分析后,尤其讓學生注意的是概括畫面特點的語句的構成特點,輔之以其他詩詞的訓練,爭取讓學生充分掌握這種結構的語句概括形式。

  按照常規訓練,景物及其特征分析結束后應為作者情感的分析,借于上一復習環節中群體景物特征的概括與意境的體驗有密切的關系,而且學生在冷暖色調的分析中已有揣摩作者情感的潛在意識在感受著畫面,所以在設想中將“意境體驗”作為第三個復習環節。意境是詩歌賞析中最難以把握的 ,在以往中,往往將詩詞作以內容上的細致劃分之后,再給學生傳授分析意境的方法,意境體驗上花費的時間多,學生對此理解卻如同霧里看花。在本節復習中,此環節仍是難點,但不作為詳細部分,只需給學生一個深刻的印象,即畫面概括的群體景物特征即可作為意境去理解,等于給學生體驗意境的一個清晰的框架、概括的程式,加之以具體的詩詞作口頭練習即可。

  在描繪畫面和概括畫面的重點訓練中,學生感受畫面已有潛在的情感意識,課堂第四個環節——“作者情感”的理解就容易的多。仍以冷暖色調為前提,以具體詩歌為例,歸納出冷暖色調下作者通常帶有的情感,如:愉悅、歡快、贊美、興奮、思念、惜別、悲涼、哀傷、惆悵等等。期間,劉禹錫的《揚州處逢席上見贈》、李白的《行路難》都屬于兩色調,學生體會其情感時也要從兩色調入手作為特例分析。這一環節的復習要強調中考試題中體會作者情感的簡答題的注意事項,如杜甫《望岳》中作者的情感分析簡答為:“詩人看到泰山高遠幽深,神奇秀麗美景的興奮激動的心情!

【古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精選]古詩教學設計07-01

古詩的教學設計06-04

古詩教學設計04-03

古詩教學設計06-06

古詩教學設計《春曉》04-03

古詩《清明》教學設計03-30

(優)古詩教學設計07-01

(優)古詩教學設計07-06

【優秀】古詩教學設計06-11

古詩《詠柳》教學設計12-06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本亚欧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午夜成人福利 | 午夜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 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专区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天天躁日日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