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黃鶴樓的古詩詞
黃鶴樓的古詩詞
更新時間:2024-10-24 16:06:27
  • 相關(guān)推薦
黃鶴樓的古詩詞

  在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鶴樓的古詩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黃鶴樓的古詩詞1

  閱讀《黃鶴樓》,完成8-9題。(共5分)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8. 詩歌頷聯(lián)、頸聯(lián)用精當(dāng)?shù)脑~語寫出了景物的特點: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飄蕩無定,用“ 歷歷 ”形容漢陽樹的清晰可數(shù),用“萋萋”形容 芳草的茂盛 。(2分)

  【解析】本題較為簡單,頸聯(lián)是實寫眼前所見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漢陽城清晰可見的樹木,鸚鵡洲上長勢茂盛的芳草,因此很容易就能找出答案。

  9.《藤野先生》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我就往仙臺的醫(yī)學(xué)專門學(xué)校去。從東京出發(fā),不久便到一處驛站,寫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這名目。”有人推測魯迅“還記得這名目”與本詩尾聯(lián)抒發(fā)的情感有關(guān),你認為這種推測合理嗎?請說明你的理由。(3分)

  答:合理。“日暮”時分萬物思歸,而詩人漂泊在外,產(chǎn)生了無限鄉(xiāng)思。求學(xué)途中的魯迅見到供人住宿的驛站名為“日暮里”,很可能聯(lián)想到“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生發(fā)了對家國的思念,所以“記得這名目”。

  【解析】本題考查得很有技巧,既要學(xué)生了解《藤野先生》又要熟悉對古詩常見景象的運用。在初中常見的古詩詞里面,“思鄉(xiāng)”是一大類,“日暮”是思鄉(xiāng)題材的.常見景象,用以表達對家鄉(xiāng)的思念。魯迅早年本著“醫(yī)學(xué)救國”的信念留學(xué)日本學(xué)醫(yī),遇見“日暮里”的驛站,很容易引發(fā)了對國家的思念,故兩者的關(guān)聯(lián)很合理。

黃鶴樓的古詩詞2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我奉命到邊防慰問,輕車簡從,行進在居延地區(qū)。隨風(fēng)而去的枯蓬飄出塞外,秋天歸來的大雁已飛入北方少數(shù)民族居住地的上空。

  烽火臺上燃起的一道孤煙在廣闊的沙漠上升起又高又直,蜿蜒曲折的黃河邊遠望一輪落日大而渾圓。在蕭關(guān)巧遇偵察騎兵,告知我都護正在遙遠的前線(大破敵軍)。

  【賞析】

  1.首聯(lián)敘事——出使邊塞。“單車”,寫其輕車簡從,表明慰問使團規(guī)模不大。開頭緊扣“使至塞上”,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經(jīng)過的地點。

  2.頷聯(lián)寫景——塞上秋景。緊承前句,既實寫塞上秋景,也是以征蓬、歸雁自比,暗寫詩人內(nèi)心的'激憤、苦悶、抑郁。

  3.頸聯(lián)繪景——塞外風(fēng)光。頸聯(lián)以十分工整的對仗,描繪出塞外雄奇壯觀的獨特風(fēng)光。“直”狀寫孤煙之高,“圓”狀寫落日之低。這兩個詞突出了大漠、長河地區(qū)的平曠。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

  4.尾聯(lián)敘事——途中得知軍情。顯示出一位使臣對邊疆戰(zhàn)事的關(guān)心。

  5.主題:作者通過敘述出使邊塞的經(jīng)歷,描寫沿途風(fēng)光,體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的激憤、苦悶和抑郁,對邊疆戰(zhàn)事的關(guān)心。

  6.全詩善于捕捉典型景物作精心刻畫,畫面奇麗壯美。以大漠、秋天為背景,用征蓬、歸雁、孤煙、長河、落日組成一幅塞外風(fēng)光圖,意境奇特,氣象博大。

  【原文】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

  仙人已經(jīng)騎著黃鶴離去,只留下一棟黃鶴樓在這個地方。

  黃鶴離去之后再也沒有回來過,而白云千年以來依然飄浮在空中(不因黃鶴的離去而有所改變)

  天氣晴好,遠遠望去,江北漢陽的樹木清晰分明,鸚鵡洲上的草長得繁茂濃綠。

  傍晚時分在暮色中眺望遠處,看不清故鄉(xiāng)在什么地方。看著遠方煙霧籠罩的江面,使人忍不住心生憂愁。

  【賞析】

  1.首聯(lián)以傳說寫起,給黃鶴樓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詩人借今昔變化之大,抒發(fā)了寂寞、惆悵之感。

  2.頸聯(lián)描寫了登樓所見實景。(漢陽與黃鶴樓隔江相望,所以景物歷歷在目,鸚鵡洲在漢陽西南長江之中)這兩句不是單純的寫景,而是為下文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作鋪墊。

  3.尾聯(lián)用煙波浩渺的長江烘托愁思,抒發(fā)了詩人強烈的思鄉(xiāng)情懷。

  4.主題:詩人描寫了登黃鶴樓的所見所感,抒發(fā)了詩人懷念家鄉(xiāng)的愁思。

  【當(dāng)堂訓(xùn)練】

  一、閱讀《使至塞上》,回答下列問題。

  1、詩人奉命出使邊塞慰軍,為什么寫“征蓬”、“歸雁”?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被王國維稱為千古奇觀,請自選角度,進行賞析。

  3、尾聯(lián)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業(yè)的心情。這個典故隱含在哪兩個字中?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全詩善于捕捉典型景物作精心刻畫,畫面奇麗壯美。以XX為背景,用XX組成一幅,意境奇特,氣象博大。

  二、閱讀《黃鶴樓》,回答下列問題。

  1、開端以傳說寫起,作用。詩人借今昔變化之大,抒發(fā)了之感。

  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所展現(xiàn)的景象。

  3、末句烘托,抒發(fā)了詩人。

  4、“此地空余黃鶴樓”和“白云千載空悠悠”中都有一個“空”字,試比較這兩個“空”字的意義作用有何不同。

黃鶴樓的古詩詞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黃鶴樓: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xiàn)存樓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

  之:往、到達。

  廣陵:即揚州。

  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辭:辭別。

  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景物,指艷麗的春景。

  下:順流向下而行。

  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

  盡:盡頭,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見:只看見。

  天際流:流向天邊。

  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譯文:

  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

  賞析:

  這首詩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種少年剛腸的,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而是表現(xiàn)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jié)、繁華的地區(qū)相聯(lián)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多了點詩意,少了份。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他當(dāng)快意的時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無不是愜意。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jié)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qū),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jīng)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guān)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nèi)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gòu)成一種聯(lián)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xiàn)了那暮春時節(jié)、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yōu)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詩的后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jié)。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jīng)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fēng)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之長。帆影已經(jīng)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xiàn)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fēng)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jié),極為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

  創(chuàng)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陸期間,結(jié)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摯友。公元730年(開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qū))相會。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古詩詞鑒賞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三國時期的費?在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最新一次修葺黃鶴樓,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達。廣陵:即揚州。

  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煙花: 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下:順流向下而行。

  碧空盡:在碧藍的天際消失。盡:沒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陸游的《 入蜀記》云:“八月二十八日訪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云:‘孤帆遠映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蓋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

  辭:辭別。

  譯文

  老朋友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鮮花爛漫的三月去往揚州。孤帆的影子遠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見浩浩蕩蕩的長江向天邊流去。

  賞析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diào)。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xiàn)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fēng)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jié)、繁華的地區(qū)相聯(lián)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dāng)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里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jīng)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jié)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qū),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shù)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jīng)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guān)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nèi)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gòu)成一種聯(lián)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huán)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xiàn)了那暮春時節(jié)、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yōu)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后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jié)。“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jīng)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fēng)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jīng)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惟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xiàn)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fēng)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jié),極為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

黃鶴樓的古詩詞4

  古詩原文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xué)飛術(shù)。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shù)。

  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

  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

  結(jié)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譯文翻譯

  向東眺望黃鶴山,只見黃鶴山威勢雄偉橫出于半空之中。

  山的四面環(huán)繞著白云,中間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陽。

  山巒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

  多次聽說過許多仙人在這里學(xué)習(xí)飛身升天之術(shù),一朝成仙飛間蓬萊仙境,流下的石室千年以來空空蕩蕩。

  丹灶早已生出塵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靜無聲,失去了先前的生氣。

  地宅荒古長滿了雜草,庭中苦寒,芝術(shù)之類的藥草皆已老去。

  我很想登臨此山,借以保有我的閑逸之致。觀覽奇異遍及各個名山,所見卻都不能與這座山匹敵。

  我寄心于山上青松,由此悟認不再會有客旅情懷了。

  注釋解釋

  雄雄:氣勢雄偉。

  彎跨:跨于空中。

  峰嶂:高峻的山峰。冥密:深幽茂密。

  飛術(shù):仙術(shù),求仙升天之術(shù)。

  蓬海:即蓬萊仙山,因位于海中故稱蓬海。

  金灶:即丹灶,道家煉取丹藥之灶。

  清謐:清靜、安寧。

  蹇:句首語助辭。

  躋:登。

  創(chuàng)作背景

  詩作于肅宗上元元年(760)春,其時李白自零陵歸至巴陵、江夏。黃鶴山,即黃鶴礬,又名黃鵠山,在鄂州江夏縣東九里,今武漢市長江大橋南首蛇山。傳說昔有仙人控黃鶴于此,故得名黃鶴山。詩中描繪了黃鶴山的雄偉氣勢與壯美景色。

  詩文賞析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李白以夸張的手法渲染黃鶴山的雄偉氣勢。開頭先寫山的高大:“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雄雄”二字,極力形容黃鶴山的威勢,只見整座山峰,凌空而上,直插云天。接二句又從側(cè)面加以烘托,“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遠看去,朵朵白云似乎從山的四周升騰而起,一輪紅日仿佛就跟山中的高峰相互依偶著。波浪般起伏、參差不齊的山巒,一排排凌空橫跨,寬闊無邊;高高聳起的、屏障一般的山蜂,稠密而又顯得幽深昏暗。

  前六句詩句,全由首句“東望”二字引出,其中有上望、縱望、側(cè)望、環(huán)望。整個黃鶴山幾乎全被詩人望遍了。可以看出,這首詩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xué)飛術(shù)”,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暗寓李白心向往之,因此山曾有仙人居住過。“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人去樓空,仙去室寂。如今山上只剩下仙人當(dāng)年煉丹的石室了。“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煉丹的“金灶”,已滿是煙塵和埃垢;注滿玉液之潭,如今已一無所有;整個黃鶴山似乎都被一種清幽寂靜的靜的氣氛所籠罩,一切是那樣的神秘。“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shù)。”一片荒涼冷寂的畫面展現(xiàn)于讀者面前:古老的荒地,草木叢生;庭園里,靈芝之類的藥草,已經(jīng)蒼老枯萎。

  從“頗聞列仙人”至“庭寒老芝術(shù)”是第二段,共八句。詩人扣緊有關(guān)黃鶴山的傳說,描繪仙人飛升后的荒涼景象。寫法仍從“望”字入筆,但卻已經(jīng)雜入許多虛無的`幻想,濃化了全詩的氣氛。

  從“蹇予羨攀躋”至篇終是第三段。這一段寫由黃鶴山的奇?zhèn)ズ陀嘘P(guān)仙人的傳說所引起的向往之情。“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兩句,毫無隱諱地抒寫自己的仰慕與欣羨,詩人很愿攀援而上。詩人之所以產(chǎn)生這種感情,原因在于“保閑逸”,亦即保持平靜的心理狀態(tài),過著閑逸的生活。“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兩句,與一、二兩段相呼應(yīng),說明,盡管詩人走遍了五岳名山,但黃鶴山卻是無與倫比、無可匹敵的。

  總體來說,此詩經(jīng)過實際的比較,詩人終于決定把黃鶴山做為自己感情寄托之所在,從此永遠結(jié)束作客他鄉(xiāng),寄人籬下的生活:“結(jié)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這里的“青松”代指黃鶴山,同時也象征看詩人堅韌不拔、冬夏常青的性格。“悟”,覺悟,醒悟。“客情”,暗指客居他鄉(xiāng)的思想情感,也包括了詩人奔波流浪,懷才不遇的一生。

黃鶴樓的古詩詞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唐·

  注釋

  ①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之:往,到。廣陵:即江蘇省揚州市一帶。

  ②西辭:從西方離開。辭:辭別。黃鶴樓所在地武漢在揚州西方。

  ③煙花:指春天鮮花爛漫的景象。

  ④下:長江由西往東流,由武漢到揚州是順江流而下。

  ⑤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碧空:一座“碧山”。

  ⑥天際:天邊。

  解讀翻譯

  老朋友孟浩然在黃鶴樓上與我辭別,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他要順著江流東下去揚州。

  那遠去的孤帆漸漸的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水向著天邊滾滾奔流。

  賞析

  李白是一位喜歡交朋友,熱愛大自然的詩人,這首詩寫了詩人送別友人時依依惜別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前兩句交代老朋友即將離開黃鶴樓去揚州的事實,“煙花”兩字寫出了柳如煙、花似錦的一派春光,詩人送別朋友時的惆悵情緒也淡淡的寄托在里面。

  后兩句描寫朋友的一片孤帆漂向水天相連的遠方,直至帆影消失在天空盡頭,詩人仍佇立在樓頭,不愿離去,表明了詩人對朋友的真摯情感。

  詩中沒有一個字說道離愁別思,但字里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行的惆悵和留戀。全詩語言清理自然,畫面開闊,深厚的`感情隱藏在景物描繪之中,使人百讀不厭,從而千古傳誦。

  作業(yè)題

  請結(jié)合本文的注釋,想一想“唯見長江天際流”是什么意思?在下面的留言處寫下了。

  趣味閱讀

  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東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建樓的最初目的是東吳為了防御蜀漢劉備前來進犯,作為觀察瞭望之用。歷史上關(guān)于黃鶴樓有很多有趣的傳說,而且它也是文人墨客匯聚的場所,并留下了很多不朽名篇。但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黃鶴樓,并不是最初的那一座,而是1984年武漢市人民政府在它最后一次被燒毀(清光緒十年黃鶴樓因附近民房失火殃及而被混掉)的一百周年之際重新修建的。它現(xiàn)在是一座鋼筋混凝土仿木結(jié)構(gòu)的建筑,高51米,明面上看是5層,實際上還有五個夾層,總共十層,后來因為要修建武漢長江大橋,黃鶴樓就從原來的黃鵠磯移到了蛇山的高觀山上。黃鶴樓是現(xiàn)代武漢市的標志和象征。

黃鶴樓的古詩詞6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1.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廣陵:即揚州。

  5.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

  6.煙花:指艷麗的春景。

  7.盡:消失。

  8.唯見:只見。

  9.天際:天邊。

  古詩賞析

  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游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黃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guān)系。“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 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緊承首句,寫送 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季節(jié)。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 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lián)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 當(dāng)。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羨。“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愉快與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詩人,當(dāng)友人揚帆遠去 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里,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紅 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是多么敬佩,兩人的情誼是多么深厚。

  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 “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fēng) 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 意托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么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 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diào)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余音裊裊。這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 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tài)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shù)特色時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 有焉。”李太白的七絕在詩壇上的確是獨步了。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試中考察古詩的大體內(nèi)容,在準備考試時,可以做復(fù)習(xí)材料看看,有助于語文考試詩詞類題。

黃鶴樓的古詩詞7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黃鶴樓:故址在湖北武昌縣,民國初年被火焚毀,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文的仙人,在此乘鶴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遠的意思。

  3、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4、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jù)后漢書記載,漢黃祖擔(dān)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譯文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fù)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xiāng)?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fā)愁!

  賞析

  這首是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fēng)骨。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黃鶴樓的古詩詞8

  1、黃鶴樓空馀鐵笛,青牛人遠剩瑤編。——鐘仕杰《超真觀

  2、鸚鵡洲前處士,黃鶴樓中仙客,拍手試招呼。——岳甫《水調(diào)歌頭

  3、黃鶴樓前一首詩,把將掃箒畫娥眉。——釋崇岳《惠康伯宣教請

  4、黃鶴樓前日欲低,漢陽城樹亂烏啼。——李夢陽《夏口夜泊別友人》

  5、落日青山亭,浮云黃鶴樓。——田錫《讀翰林集》

  6、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李白《江上吟》

  7、黃鶴樓前月滿川,抱關(guān)老卒饑不眠。——蘇軾《李公擇求黃鶴樓詩因記舊所聞于馮當(dāng)世者》

  8、送君遠作羊荊州,送君西上黃鶴樓。——戴雨耕《送趙侯之任》

  9、黃鶴樓前作重九,水精宮里過中秋。——楊萬里《送周元吉顯謨左司將漕湖北三首

  10、昔登江上黃鶴樓,遙愛江中鸚鵡洲。——孟浩然《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

  11、黃鶴樓高倚半天,樓中黃鶴去千年。——江萬里《題黃鶴樓》

  12、明朝解攜白鷺洲,後日相望黃鶴樓。——賀鑄《和別清涼和上人》

  13、有客欲登黃鶴樓,掛帆十月辭楊州。——文彭《楚江秋泛為吳子賦》

  14、張子別我黃鶴樓,飄然騎鶴歸揚州。——皇甫汸《送張子還廣陵》

  15、黃鶴樓頭玉笛吹,無緣得見藍橋嫗。——張鳳翔《紅梅》

  16、白鷺洲前煙草微,黃鶴樓外煙云外。——趙蕃《白鷺洲詞寄曾裘甫》

  17、扶醉曾登黃鶴樓,漢陽城對鸚鵡洲。——方孝孺《江山萬里圖》

  18、黃鶴磯頭,白鷺汀洲,煙水共悠悠。——張可久《寨兒令

  19、有酒如川容拍浮,但愿早登黃鶴樓。——章甫《采石》

  20、黃鶴樓東賣酒家,王孫清曉駐游車。——乃賢《京城春日二首

  21、白鷺洲邊住,黃鶴磯頭去,喚奚奴,鲙鱸魚,何必謀諸婦?——張可久《齊天樂帶紅衫兒

  22、漢陽樹遠江煙起,黃鶴樓空燕子歸。——曹勛《題俞

  23、他日上云去,茲為黃鶴樓。——范仲淹《贈都下隱者》

  24、如何萬卷樓上人,卻去黃鶴樓前作賓贊?——楊萬里《寄題邵武張漢杰運干萬卷樓》

  25、王船未過鸚鵡洲,紅旂已簇黃鶴樓。——郭鈺《悲武昌》

  26、黃鶴樓頭秋日陰,客中扶病強登臨。——吳炯《黃鶴樓》

  27、桃花江上雪霏霏。黃鶴樓中風(fēng)力微。——張詠《寄晁同年》

  28、黃鶴樓人,赤烏年事,江漢亭前路。——葛長庚《念奴嬌

  29、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毛澤東《菩薩蠻

  30、和我君山莫邪笛,與爾同登黃鶴樓。——楊維楨《篳篥吟》

  31、黃鶴樓前江水流,故人何處木蘭舟。——宋登春《秋日登黃鶴樓懷劉四皋》

  32、以我越鄉(xiāng)客,逢君謫居者。分飛黃鶴樓,流落蒼梧野。

  33、講易白牛谿上,題詩黃鶴樓中。——劉克莊《村居即事六言十首

  34、佛法一肩擔(dān)荷卻,黃鶴樓前第一尊。——賈似道《崇恩演福禪增偈》

  35、癭尊酒盡三百斛,大醉來題黃鶴樓。——沈周《題畫

  36、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李白《望黃鶴樓》

  37、黃鶴樓前江水平,鸚鵡洲邊春草青。——王炎《吊禰正平》

  38、黃鶴樓前吹笛時,白蘋紅蓼滿江湄。

  39、黃鶴樓前月,清輝千里寒。——張耒《贈楊念三道孚》

  40、便風(fēng)轉(zhuǎn)頭五百里,吟嘯已在黃鶴樓。——詹慥《客談荊渚武昌怪然有作》

  41、崔顥曾題黃鶴樓,長沙拈起當(dāng)風(fēng)流。——釋曇密《頌古

  42、江邊黃鶴古時樓,勞置華筵待我游。——白居易《盧侍御與崔評事為予于黃鶴樓置宴,宴罷同望》

  43、今夜素娥月,何年黃鶴樓。——劉淑柔《中秋夜泊武昌》

  44、悵黃鶴樓前,鸚鵡翔煙嶼。——馬熙《摸魚子

  45、黃鶴西樓月,長江萬里情。——李白《送儲邕之武昌》

  46、橫江醉騎白鶴下,愛爾黃鶴樓前歌。——劉崧《聞山西楊使君孟載作霽雪軒于公署之東慨想高致兼懷舊別因風(fēng)敘情有作奉寄》

  47、黃鶴樓頭葉亂飛,金沙洲上秋將老。——孫蕡《武昌別魯侍儀舍人文浚》

  48、不如黃鶴樓前換酒聽吹笛,與君醉殺湘江春。——王叔承《鐵笛歌》

  49、醉搥黃鶴樓,一擲財百萬。——劉過《湖學(xué)別蘇召叟》

  50、昔別黃鶴樓,蹉跎淮海秋。——李白《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fēng)疊》

  51、自從題入新詩后,黃鶴樓前忘卻歸。——釋道昌《頌古五十七首

  52、黃鶴樓頭猶是夢,桃花溪上未全貧。——陳洪謨《初度發(fā)夏口》

  53、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李白《江夏贈韋南陵冰》

  54、世人寐語不知意,黃鶴樓前一賞梅。——釋印肅《遍虛空界》

  55、暫泊漢陽岸,不登黃鶴樓。——曾鞏《漢陽泊舟》

  56、黃鶴樓空人不還,斷腸聲里招神女。——錢惟善《湘淚竹管》

  57、百千諸佛居何士,崔顥曾題黃鶴樓。——釋文禮《頌古五十三首

  58、百千諸佛問來由,崔顥曾題黃鶴樓。——釋道樞《頌古三十九首

  59、時取黃鶴樓中老鐵笛,傍崖吹之,江神斂衽無人聽。——陳獻章《病中寄張廷實用杜子美韻》

  60、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61、譬如江夏黃鶴樓,既有崔顥無李白。——方回《題東平張智卿梅軒嘗以墨梅一幅自隨》

  62、愛君詩有春草句,使我神游黃鶴樓。——張耒《和陽念三自武昌至京師》

  63、紫薇省下迎周節(jié),黃鶴樓前返漢槎。——邵寶《送錢太常使畢還朝次韻》

  64、黃鶴樓高人不見,卻隨鸚鵡過汀洲。——游似《黃鶴樓》

黃鶴樓的古詩詞9

  黃鶴樓

  唐代: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釋

  1、黃鶴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為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俯見大江,面對大江彼岸的龜山。

  2、悠悠:飄蕩的樣子。

  3、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4、歷歷:清楚可數(shù)。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譯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千萬年來只有白云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xiāng)?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鑒賞

  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zhuǎn),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黃鶴,二宇再三出現(xiàn),卻因其氣勢奔騰直下,使讀者“手揮正弦,目送飛鴻”,急忙讀下去,無暇覺察到它的重疊出現(xiàn),而這是律詩格律上之大忌,詩人好象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后須切響”、宇宇皆有定聲的七律。

  試看:首聯(lián)的五、六字同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用厭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卒閱煞尾;亦不顧什么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這是因為七律在當(dāng)時尚未定型嗎?不是的,規(guī)范的七律旱就有了,崔顥自已也曾寫過。是詩人有意在寫拗律嗎?也未必。他跟后來杜甫的律詩有意自創(chuàng)別調(diào)的情況也不同。看來還是知之而不顧,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教人做詩時所說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在這里,崔頗是依據(jù)詩以立意為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去進行實踐的.,所以才寫出這樣七律中罕見的高唱入云的詩句。沈德潛評此詩,以為“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詩別裁》卷十三),也就是這個意思。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規(guī),不回到格律上來,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為七古了。此詩前后似成兩截,其實文勢是從頭一直貫注到底的,中間只不過是換了一口氣罷了。這種似斷實續(xù)的連接,從律詩的起、承、轉(zhuǎn)、合來看,也最有章法。元楊載《詩法家數(shù)》論律詩第二聯(lián)要緊承首聯(lián)時說:“此聯(lián)要接破題(首聯(lián)),要如騎龍之珠,抱而不脫。”此詩前因旬正是如此,敘仙人乘鶴傳說,額聯(lián)與破題相接相抱,渾然一體。楊載又論頸聯(lián)之“轉(zhuǎn)”說:“與前聯(lián)之意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疾雷之喻,意在說明章法上至五、六句應(yīng)有突變,出人意外。

  此詩轉(zhuǎn)折處,格調(diào)上由變歸正,境界上與前聯(lián)截然異趣,恰好符合律法的這個要求。敘昔大黃鶴,否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忽一變而為睛川草樹,歷歷在目,妻妻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愁緒,也使女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楚辭·招隱士》曰:“王孫游分不歸,春草生分萋萋。”詩中“芳草萋萋”之語亦借此而逗出結(jié)尾鄉(xiāng)關(guān)何處、歸思難禁的意思。

  末聯(lián)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jié),使詩意重歸于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這樣能回應(yīng)前面,如豹尾之能繞額的“臺”,也是很符合律詩法度的。

  正是由于此詩藝術(shù)上出神入化,取得極大成功,它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黃鶴樓的古詩詞10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漢江。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位于長江、漢水夾角地帶,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鸚鵡洲:位于漢陽東南二里長江中,后漸被江水沖沒。東漢末年,黃祖殺禰衡而埋于洲上,禰衡曾作過《鸚鵡賦》,后人因稱其洲為鸚鵡洲。

  這首詩的意思是:過去的仙人已經(jīng)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云;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xiāng)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黃鶴樓的古詩詞11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題北榭碑

  唐代: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譯文

  一旦成為貶謫之人,就像賈誼到了長沙,日日西望,望不見長安,也望不見家。

  黃鶴樓上傳來了一聲聲《梅花落》的笛聲,使這五月的江城又見到紛落的梅花。

  注釋

  郎中:官名,為朝廷各部所屬的高級部員。欽:當(dāng)是史郎中名。一作“飲”。王琦《李太白全集》注本謂史欽,其生平不詳。黃鶴樓:古跡在今湖北武漢,今已在其址重建。

  遷客:被貶謫之人。去長沙:用漢代賈誼事。賈誼因受權(quán)臣讒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曾寫《吊屈原賦》以自傷。

  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長江、漢水濱,故稱江城。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賞析

  西漢的賈誼,因指責(zé)時政,受到權(quán)臣的讒毀,貶官長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詩人引賈誼為同調(diào)。“一為遷客去長沙”,就是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也含有他的自我辯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擊,并沒有使詩人忘懷國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長安”,這里有對往事的.回憶,有對國運的關(guān)切和對朝廷的眷戀。然而,長安萬里迢迢,對遷謫之人來說十分遙遠,充滿了隔膜。望而不見,詩人不免感到惆悵。聽到黃鶴樓上吹奏《梅花落》的笛聲,他感到格外凄涼,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

  詩人巧借笛聲來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樂府詩集》對此調(diào)的題解說:“《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當(dāng)初夏,當(dāng)然是沒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動聽,使詩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開放的,景象雖美,卻不免給人以凜然生寒的感覺,這正是詩人冷落心情的寫照。同時使詩人聯(lián)想到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的歷史傳說。由樂聲聯(lián)想到音樂形象的表現(xiàn)手法,就是詩論家所說的“通感”。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從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國懷鄉(xiāng)的悲愁情緒。所以《唐詩直解》評此詩“無限羈情笛里吹來”,是很有見解的。清代的沈德潛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唐詩別裁》卷二十)這首七言絕句,正是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見長,使讀者從“吹玉笛”、“落梅花”這些眼前景、口頭語,聽到了詩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這首詩還好在其獨特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詩寫聽笛之感,卻并沒按聞笛生情的順序去寫,而是先有情而后聞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動作加以描寫,傳神地表達了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后半部分才點出聞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涼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無垠。

【黃鶴樓的古詩詞】相關(guān)文章:

黃鶴樓古詩詞鑒賞02-07

黃鶴樓作文04-25

黃鶴樓詩句01-06

黃鶴樓的詩詞08-31

黃鶴樓的古詩05-19

黃鶴樓古詩07-11

黃鶴樓作文(熱門)01-29

《黃鶴樓》詩詞鑒賞01-05

古詩崔顥《黃鶴樓》12-06

黃鶴樓的古詩(精品)08-18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免费视频免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在线播放 | 午夜国产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 五月亚洲国产婷婷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一区 | 在线观看激情AV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