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秋月詩詞鑒賞
秋月詩詞鑒賞
更新時間:2024-10-24 13:31:16
  • 相關推薦
秋月詩詞鑒賞

秋月詩詞鑒賞1

  中秋月

  宋代: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譯文及注釋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jī)人獨向隅(yú)。

  月光下梧桐樹影隨著時間推移,不知不覺的移動著,在這團圓夜仍是獨自面對著角落。

  羈人:旅人。隅:角落。

  未必素娥(é)無悵恨,玉蟾(chán)清冷桂花孤。

  月宮中的嫦娥現(xiàn)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宮和孤寂桂樹。

  素娥:指嫦娥。玉蟾:月亮的'別稱。

  譯文

  月光下梧桐樹影隨著時間推移,不知不覺的移動著,在這團圓夜仍是獨自面對著角落。

  月宮中的嫦娥現(xiàn)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宮和孤寂桂樹。

  注釋

  羈人:旅人。

  隅:角落。

  素娥:指嫦娥。

  玉蟾:月亮的別稱。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4

  中秋月·中秋月明朝徐有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jié)。好時節(jié),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中秋月·中秋月》譯文

  月亮到中秋節(jié)的時候顯得比其他時候更加明亮。更加明亮又如何呢?月亮經(jīng)歷的陰晴圓缺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算啦吧,不管什么陰晴圓缺,還是珍惜人世間的好時光吧!好時光呀好時光,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

  《中秋月·中秋月》注釋

  皎潔:形容月光明亮。

  《中秋月·中秋月》評解

  此詞之聲律,上片全同《憶秦娥》,下片只末句多一字。作者使下片首句與上片末句頂針,復以下片末句與上片首句銜接,往復回環(huán),有如回文。雖少傷纖巧,但亦頗見匠心。

  《中秋月·中秋月》賞析

  古來關于月的詩詞很多,有關陰晴圓缺的感慨也很多。徐有貞在中秋月的“皎潔”中想到了“陰晴圓缺”,但沒有沉迷于感傷之中,一句“且喜”很是灑脫,末句的常見中秋月更是體現(xiàn)了對中秋佳節(jié)的喜愛,比起大多數(shù)詩人最后落點于來年的悲傷更顯精妙,而從該詞的結構讀來很有趣,上片和下片中“偏皎潔”、“好時節(jié)”均有上下句頂針,并且下片首句“陰晴圓缺”與上片末句頂針下片末句“中秋月”與上片首句銜接,往復回環(huán),朗朗上口,十分有趣。

  各位小伙伴們,中秋節(jié)是團圓之日,多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團圓的時光吧!希望以后的每個中秋節(jié)我們都是開開心心。畢竟“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jié)。”

秋月詩詞鑒賞2

  【原文】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雕通:闌)

  【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注釋】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后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了:了結,完結。

  砌:臺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

  應猶:一作“依然”。

  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作者簡介】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

  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是時李煜歸宋已近三年。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

  【賞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絕命詞。相傳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xiàn)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么時候才能完結呢?“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據(jù)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茍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xiàn),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又”點明了“春花秋月”的時序變化,詞人降宋又茍活了一年,加重了上兩句流露的愁緒,也引出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盡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里暗含著李后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顏”一詞在這里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后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先用發(fā)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充分體現(xiàn)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詞以明凈、凝練、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難怪前人贊譽李煜的詞是“血淚之歌”,“一字一珠”。全詞虛設回答,在問答中又緊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寫得自然而一氣流注,最后進入語盡意不盡的境界,使詞顯得闊大雄偉。

秋月詩詞鑒賞3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

  ——朱熹 《秋月》

  鑒賞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前兩句借水中的倒影寫景。這兩句詩實際上化用了謝靈運《登江中孤嶼》中“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兩句詩的意境。因為清溪不可能流過碧山頭,所流過的只能是碧山頭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繞著碧綠的青山,緩緩流來,碧藍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樣澄明、純潔,兩者融為一色,渾然一體。如果沒有天地間彌漫著皎潔、明亮的月光,詩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賞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鮮了。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后兩句即景抒懷。詩人在靜觀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絲超塵脫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紅葉”,既是帶有象征意義的幻像,又是詩人在秋月下所見的.山林實景。從象征意義上說,這“白云”的任意漂游,“紅葉”的飄逸自得,更是詩人悠閑清靜心境的真實寫照。

  作品題為“秋月”,而筆墨卻始終集中在寫秋月籠罩下的山間小溪上,這就是構思的獨到之處。碧綠的山頭,碧藍澄靜的夜空,悠悠飄蕩的云朵,飄逸灑脫的楓葉,這些都是圍繞著緩緩流淌的小溪而寫的,但是卻無一不浸染著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無一筆寫月,卻又處處見月,可謂大家手筆。

秋月詩詞鑒賞4

  江神子慢·玉臺掛秋月

  玉臺掛秋月,鉛素淺、梅花傅香雪。冰姿拮,金蓮襯、小小凌波羅襪。雨初歇,樓外孤鴻聲漸遠,遠山外、行人音信絕。此恨對語猶難,那堪更寄書說。

  教人紅消翠減,覺衣寬金縷,都為輕別。太情切,消魂處、畫角黃昏時節(jié),聲嗚咽。落盡春花春去也,銀蟾迥,無情圓又缺。恨伊不似馀香,惹鴛鴦結。

  翻譯

  圓圓的玉鏡臺像掛著一輪秋月。淡淡的傅粉,修得容貌雅潔,額上點了梅花妝香粉白凈似雪。風姿綽約冰清玉潔。一對金蓮秀足,小小羅襪十分襯貼。一陣驟雨剛剛停歇。樓外漸飛漸遠的離群孤雁,那遙遠的山外,遠行的游子也音信絕斷。這愁恨對面訴說也難,更何況還要寄書信向他傾談,實在難堪。

  刻骨相思教我形容憔悴像紅花枯萎綠葉凋殘,只覺得金縷衣變得松寬,全都是為輕易的`離別所熬煎。太過凄切,令人傷神呵,是那黃昏的畫角吹響的時節(jié)。角聲嗚咽如泣如嗟。庭院紅花落盡春光消逝,遙遠的明月冷漠無情,剛圓滿又變成殘缺。恨他不知殘荷尚留余香,還能惹那鴛鴦結伴成雙。

  注釋

  江神子慢:由令曲《江神子》衍化而成長調,初始祭祀江神之曲。又名《江城子》。

  玉臺:精美的梳妝臺。或釋為精美的樓閣,與詞意不符。

  鉛素:鉛華。素白的容貌。

  梅花:指梅花妝。

  傅:通“附”,附著。

  冰姿:淡雅的姿態(tài)。

  金蓮:謂女子小腳。金蓮專指女子纖足。

  金縷:金線縫織的衣服。飾以金線的羅衣。

  嗚咽:形容低沉凄切的聲音。

  銀蟾:明月。傳說月宮中有蟾蜍。故稱。

  賞析

  這首詞寫離情相思,別具韻味。思婦久盼意中人音信不至,心中自然無限幽怨,可是卻以“此恨對語猶難,那堪更寄書說”自我安慰。詞的上片寫秋月高掛,冰汪玉潔的美人在月下漫步。滿腹心事,無法表達,欲托之于書信,怎奈孤鴻鳴聲漸遠,行人音信斷絕。“玉臺”四句描述思婦送別前著意梳妝飾容,表現(xiàn)出女為悅己者容的戀情和離別難合的心情。“雨初歇”三句寫送別后之茫然,借“孤鴻”樓外漸遠烘托行人已在山外失蹤,聲遠音絕。“此恨”二句以“對語”、“寄書”雙層遞進寫思婦離愁別恨郁結于心,難以傾訴的悲抑。

  詞的下片寫因相思而清瘦,遇黃昏尤覺消魂。花落春去,唯有明月缺而復圓,撩人情思。玉臺掛秋風,鉛素淺、梅花傅香雪。“玉臺掛秋月”各本多解釋為樓臺外面掛著明月,指為實景。“鉛素淺”和“傳香雪”見其美在素雅本色。“教人”三句總寫自己紅顏憔悴,金縷衣寬,怨行人之“輕別”,置自己于苦恨不可自拔。“太情切”三句描繪了令人消魂難過的環(huán)境氛圍,所見所聞皆備感孤獨、凄涼。“落盡”二句寫春花落盡,明月高遠、遂怨明月之圓缺無情,與“秋月”意象巧妙遙映。最后直接傾訴對行人的怨恨:恨他竟不如殘荷之余香尚惹鴛鴦結伴,反使自己落得孤單索寞。

  這是首寫閨怨的長調,末尾兩句以癡語顯深情,結句怨得無理,卻妙得癡情神理。全篇風格婉麗,情致纏綿。

【秋月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詩詞鑒賞05-27

《湖上》詩詞鑒賞01-31

王維的詩詞鑒賞01-04

《天門》詩詞鑒賞02-22

《烏衣巷》詩詞鑒賞02-22

冬至詩詞鑒賞01-20

思鄉(xiāng)詩詞鑒賞08-19

《對酒》詩詞鑒賞03-17

毛澤東詩詞鑒賞08-16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午夜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欧美日韩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 亚洲成AV人片女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到在线a国产4视频 | 亚洲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