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賀知章的古詩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賀知章的古詩賞析1
年代:唐
作者:賀知章
江皋聞曙鐘,輕枻理還舼。海潮夜約約,川露晨溶溶。
始見沙上鳥,猶埋云外峰。故鄉(xiāng)杳無際,明發(fā)懷朋從。
作品賞析
從題意中可知,這是賀知章早晨離別故鄉(xiāng),出發(fā)去遠方之地的一首詩作。從賀知章的生平看,可能是年青時離開永興縣去長安趕考的一首詩。永興在越西的水網(wǎng)地帶,當年民間交通以小船為多,賀知章一早出發(fā)時坐的便是舟舡,先送到驛道上的一個渡頭,再轉(zhuǎn)入大道。從“江皋”、“海潮”兩句看,寫詩地應在海邊的浙江西陵渡一帶,對江便是杭州城的吳山和玉皇山。從晨露溶溶等描述看,賀知章故居到江皋的時間約行了一兩個小時,路程有二三十里,因中間隔著蕭然山,看不見故居,所以像似“故鄉(xiāng)杳無際”了。
由于賀知章青少年時離開了“思家橋村”,遷居至來蘇鄉(xiāng)潘水河邊,所以他是從來蘇鄉(xiāng)坐船出發(fā),經(jīng)官河或西城湖水道進入西陵驛的。全程約三十里。
首聯(lián)“江皋”是指錢塘江邊的西陵渡頭,賀知章及送行的親友們聽到了晨霧中傳來的.鐘聲。上岸后,船工開始整理船艙,用小木槳把船里的積水拋向外面,并準備回去,所以叫做“輕枻理還舡”。第二聯(lián)寫早晨江邊的光景,夜色未盡下的海潮還隱隱約約的起伏,但正在退去。而吳山下的晨霧一陣一陣地涌動著!按ā敝竷缮介g或山塢中的平地,山氣和地氣在這里大量交融,形成溶溶霧水。沙灘上已見到鳥兒在飛翔,尤其是北岸的諸多山峰,還像埋在云霧中一樣,縹緲難見。全詩表達了賀知章心向遠方求取功名的急切心情,也寫出了錢塘江畔的優(yōu)美景色。
最后一句“故鄉(xiāng)杳無際,明發(fā)懷朋從!敝乇磉_了他對故鄉(xiāng)的留戀,對親友的深情。當時,他回頭去看了一眼故里坊宅,只見到了蕭然山的外貌,而家鄉(xiāng)似乎已在無邊無際的地方了,潘水邊的云門寺等更是全無蹤影。再說親友們已經(jīng)回去了,這時懷鄉(xiāng)之情便油然而生。如果這次遠行是去長安應舉的話,那么賀知章五十年后寫《回鄉(xiāng)偶書》的意境正好與《曉發(fā)》相對應。
賀知章的古詩賞析2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注釋]
詠柳:一作《柳枝詞》。
碧玉:形容柳樹枝葉的顏色。這句說春天的新柳碧綠婆娑,如同玉樹一般。
妝:裝飾,打扮。
絲絳:絲帶。這里借以形容柳條的柔嫩輕盈。絳,用絲編成的繩帶。
二月:農(nóng)歷二月,正是仲春時節(jié)。
[譯詩、詩意]
春柳如同碧玉妝扮分外嬌嬈,
垂下的萬千枝條好象綠色的絲絳。
是誰把這柳葉裁得如此精致,
原來二月春風--它恰似一把靈巧的剪刀。
如玉雕一樣的新柳碧玉婆娑,無數(shù)柔嫩的柳條掛下來象絲帶一樣。細 長的柳葉是誰剪出來的呢?原來二月的春風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寫楊柳,該從哪兒著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tài)。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jīng)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zhuǎn)過來!氨逃駣y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xiàn);“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赌鲜贰氛f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shù)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饼R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里把柳條說成“綠絲絳”,可能是暗用這個關(guān)于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絳”,“綠絲絳”引出了“誰裁出”,最后,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制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藝術(shù)構(gòu)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里所出現(xiàn)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么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我想,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guān),“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fā)、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lián)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采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里,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C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lián)系的。
[作者簡介]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會稽永興(今浙江杭州市蕭山區(qū))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xiāng)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賀知章的古詩賞析3
古詩《送人之軍》
年代:唐
作者:賀知章
常經(jīng)絕脈塞,復見斷腸流。
送子成今別,令人起昔愁。
隴云晴半雨,邊草夏先秋。
萬里長城寄,無貽漢國憂。
作品賞析
詩寫送人之隴西臨洮戍邊,并寄以厚望。“常經(jīng)”應“昔愁”,“復見”應“今別”,是知所送之人乃兩度赴長城西段戍防也。頸聯(lián)之寫邊塞景物節(jié)候,是昔日所經(jīng)見,亦是今日將經(jīng)見。言外無限辛苦凄惻,然結(jié)聯(lián)猶致以勉勵之辭,寄望于國之長城!叭f里長城”,是景,亦典,妙在虛實之間。
注釋
、俳^脈塞:指長城險塞。《史記·蒙恬列傳》謂恬“筑長城,因地形,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馀里”;秦二世賜死,恬曰:“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馀里,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蹦送趟幾詺。絕脈,斷絕地脈。
、跀嗄c流:指隴頭流水!峨]頭歌辭》曰:“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腸斷絕!
、垭]云:隴頭之云。隴,隴山,為陜甘要隘。
、苋f里長城:喻重要支柱,此以軍隊為長城。典出《南史·檀道濟傳》:宋文帝寢疾,彭城王劉義康矯詔收捕檀道濟。道濟盛怒飲酒一斛,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轁h國:指唐王朝。唐人多以漢喻唐。
賀知章的古詩賞析4
唐詩《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賞析
"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柳樹給人的總體印象。碧玉,既指真實的玉又含"碧玉小家女"(《碧玉歌》)中"碧玉"之意,指小戶人家岀身以年輕秀美的女子。
"萬條垂下綠絲絳",大意是:翠綠的柳枝紛紛柔軟地下垂著,仿佛是千萬條綠絲帶。絲帶的質(zhì)地光潔柔軟且有流動感,用它來比喻柳條,使人仿佛看到了柳枝的隨風搖曳,也使我們仿佛看到了那位裊裊婷婷的美人在風中纖腰款擺,脈脈地為我們展示她那動態(tài)的美。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兩句進一步細描細繪,刻畫柳樹的嫩葉。每一片樹葉都造形別致,紋理細膩,仿佛都是精心裁剪而出。詩人由驚嘆不禁發(fā)問:這滿樹的細葉到底岀自哪位高明的.裁縫之手?接下來詩人找到了答案:是大自然的杰作,她手持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了滿樹春色。綠葉好比美人衣裙上的花紋和圖案,至此,那位美人便形神畢現(xiàn)地躍然紙上了。
本詩立意高遠,比喻巧妙。題目是詠柳,更是詠春,歌詠自然造化。"二月春風似剪刀"這一新巧的比喻,把視之無形又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化地描繪出來。
賀知章的古詩賞析5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注釋]
1、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xiāng)。回鄉(xiāng)時已年逾八十。
2、無改:沒什么變化。一作“難改”。
3、衰:疏落。
4、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相見,即看見我;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5、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6、鄉(xiāng)音——家鄉(xiāng)的口音。
[譯文]
年少時離開家鄉(xiāng)老了才回來,家鄉(xiāng)的口音沒改而兩鬢的頭發(fā)已花白。
孩子們看見了個個都不認識,笑著問我這個遠方的客人是從哪里來?
[簡析]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縣)人。
這首詩寫自己回到久別家鄉(xiāng)時的'喜悅與感慨,寫得生動含蓄,富有生活情趣。賀知章是武后時進士,歷任太子賓客,秘書監(jiān)等職,唐玄宗時辭去官職,當時已是85歲的高齡,詩人離開家鄉(xiāng)幾十年,突然回到家鄉(xiāng)不被相認的境遇被刻畫得非常深刻。這首詩寫了作者年少離開家鄉(xiāng),到成為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翁才回到家鄉(xiāng)所遇到的家鄉(xiāng)的變化,一個“客”字刻畫了作者的失落和茫然,此情此景,看似可笑可悲,實際上是抒寫了歲月流逝,人世滄桑的深沉感情,十分真切地傳達了久客返鄉(xiāng)的人,豐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
首句點明是回鄉(xiāng)之作,“少小離家”與“老大回”句中自對,突出了詩人離鄉(xiāng)之久,回鄉(xiāng)之晚,概括地寫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鄉(xiāng)的事實。
次句“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承接上句,寫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長的歲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顏,然而鄉(xiāng)音仍然不改。詩人以不改的鄉(xiāng)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抒發(fā)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彌篤的鄉(xiāng)土之情。
三、四句“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寫兒童問話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面。由于久客他鄉(xiāng),家鄉(xiāng)的孩子都不認識他,把他當作遠方來的客人,圍上來有禮貌地加以詢問!靶柨蛷暮翁巵怼币痪錁O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兒童天真活潑的神態(tài)及詩人微微感到驚訝之后不覺有些好笑的感情變化,便會浮現(xiàn)在讀者眼前。
賀知章一生仕途順利,年逾八十告老還鄉(xiāng)時,玄宗皇帝親自作詩送別,還將鏡湖賜給他,太子和百官為他餞別,可以說是“衣錦榮歸”,但詩人沒有描寫那些為世俗所羨的情態(tài),只是刻劃一個久客回鄉(xiāng)的普通人的真情實感。這一點與史籍記載賀知章一生曠達豪邁、不慕榮利是一致的。
【賀知章的古詩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賀知章古詩《詠柳》賞析【精選】01-21
賀知章古詩《詠柳》賞析11-22
賀知章的古詩11-23
賀知章古詩01-21
賀知章《曉發(fā)》古詩原文意思賞析04-14
經(jīng)典古詩賞析11-15
古詩及賞析06-29
古詩《詠柳》賞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