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草白居易古詩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草》
詩人: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注解
1、離離:歷歷,分明的樣子。
2、遠芳:伸展到遠處的草。
3、萋萋:茂盛的樣子。
譯文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春風一吹依舊蓬勃生長。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春綠草長又送游子遠去,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賞析
詩的第一句“離離原上草”中的“離離”是指風吹茂盛的草搖動的樣子,“又送王孫去”中的“王孫”泛指即將遠行的友人。《楚辭招隱士》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江淹《別賦》中也有“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應該說“古原草送別”雖是考試時出的詩題,但出得也是很好的,送別詩是算得上詩中一個大類的,并且“草”在古代描寫送別的詩歌中差不多一直是很常見的,所以詩題也可以說是一點都不偏。但即便如此,十六歲的白居易能夠在應考時寫出這樣一首能置于古往今來最優秀的送別詩之列而毫不遜色的作品,除了說年少的白居易富于詩人的天才外,只怕也找不到什么更好的解釋了。
全詩一開始就是一幅優美如畫的風景,古原之上,已長得很是繁茂的春草在陽光里輕風中不時搖動輕舞,而送別將要遠行的友人的詩人凝望著這風中生機勃勃的春草,想到它們生命雖然有限,卻也這般強韌與旺盛,心中先是升起些感慨,然后這感慨漸漸擴大開來,終于成為美好的贊頌。這是對于古原上的春草,又何嘗不是對于生命本身;也許在詩人的心中,它們已成為生命的象征。它們堅定從容樂觀自信青春洋溢,把它們仿佛無窮無盡的生命力向四下擴展開來,荒城、古道,古原的每一處都被它們染上青春的熱情、生命的芳
馨,連這友人即將遠行分別的時刻,在這仿佛無邊無際、無窮無盡地洋溢開來的生命的強韌、繁盛、美好和明朗里,也染上了一種明朗的色調。分別雖然還是讓人們、甚至是那古原的春草都心中充滿了離別之情,惆悵不舍,也不免別離的痛苦,但這離別之情卻已是多少變為明朗,帶著些從容自信樂觀的豪邁。
有的人解釋此詩說,當這樣的良辰美景之時,卻不得不分別,也就讓人感到分外的惆悵和悵恨,這樣的解釋大概也是說得通的。
別爾嘉耶夫說,對時間和空間中的一切離別的憂郁其實都是對死亡的憂郁。意識到離別和死亡是很接近的事情,古今中外的著作里也很多。李商隱的《離亭賦得折楊柳》詩有“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應該多少已經意識到這一點。而折柳贈別這一風俗本身,也頗耐人尋味。作為送別的一個象征性的儀式,折去柳樹的一根枝條豈非正意味著,每次離別都正是生命的一次損耗,都必然有一些生命隨之逝去。如果白居易也有與這些相同或接近的感悟,那么他筆下極力抒寫古原的春草那種超越生死榮枯的生命力的旺盛和生命的明朗,也就等于在努力使生命的心靈能夠超越那帶著生命損耗性質的離別帶來的悵恨與痛苦。就此點而言,歐陽修那首著名的《玉樓春》詞實可與此詩比較而觀。
【草白居易古詩翻譯】相關文章:
《草》白居易古詩翻譯08-20
《楊柳枝詞》白居易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8-04
白居易的古詩11-22
白居易的古詩【精品】01-21
古詩問劉十九意思原文翻譯-賞析-作者白居易〔唐代〕02-19
《憶江南》古詩白居易11-22
古詩夜雨唐白居易03-30
白居易白云泉古詩01-21
白居易古詩《池上》賞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