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望廬山瀑布詩詞鑒賞
望廬山瀑布詩詞鑒賞
更新時間:2024-10-16 07:27:55
  • 相關推薦
望廬山瀑布詩詞鑒賞

望廬山瀑布詩詞鑒賞1

 望廬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注釋

  1.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的煙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廬山上與星斗連,日照香爐生紫煙”。

  2.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里指瀑布。

  3.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里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4.疑:懷疑。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

  賞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于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范例。

望廬山瀑布詩詞鑒賞2

  一、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賞析

  《望廬山瀑布》是詩人李白在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的高峻。

  之所以這樣寫因為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于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范例。

  二、登廬山五老峰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譯文

  五老峰坐落于廬山東南,聳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開的金色蓮花。

  登上峰頂可以攬取九江的秀麗景色,我將要在這里巢居,以云松為家。

  賞析

  《登廬山五老峰》首句是“廬山東南五老峰”,開門見山,緊扣詩題,先用樸素的語言、平緩的語調,介紹了五老峰在廬山所處的位置,點明是在廬山的東南面。緊接著,詩句如異軍突起,托出詩人望中所見之景,實為飛來之句。嶙峋峭拔的五老峰,氣勢磅礴,真如削出的金芙蓉,矗立在青天之上。“金芙蓉”,不但寫出了五老峰的秀麗形狀和金黃顏色,也道出了詩人寫作此詩的時間是在秋冬之際。以“金芙蓉”喻五老峰,而以“青天削出”四字作陪,點出了五老峰的真精神。“削”字也下得有力,它化靜為動,維妙維肖地表現出五老峰雄奇峭拔的視覺形象。“削”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神奇功力的贊頌。“青天削出金芙蓉”,從觀望角度而言,當為由下向上仰望所見,這是第一景。

  第三句“九江秀色可攬結”,是詩人轉換角度,從山上俯視山下時所見。登臨高入云端的五老峰上,九江一帶的秀美景色可盡收眼底,仿佛能夠隨手采取一樣。“攬結”這兩個字給靜景中加入了有生命的人,使得景色也親近了許多。九江在廬山下,這種由上望下所見的九江秀色,當為第二景。鏡頭的轉換,給人以新穎的感覺,也使得詩調由高轉低,詩人的情緒由漲到落。既然有如此美好的處所,那么,政治上處處碰壁,飽經磨難,倍受世人冷眼,壯志消沉,又素懷隱居之志的詩人自然就把它當成理想的棲息之地了。“吾將此地巢云松”一句也就隨手拈來,天衣無縫。相傳李白的書堂就在五老峰下的屏風疊,李白晚年時,很喜歡這里山勢嵯峨,環境優美,于是就在此修建了太白書堂,隱居讀書。以憂患意識作為主體人格固有特征的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在建功立業的政治理想破滅時,仿佛從希望的峰顛跌入失望的深淵,往往走向反面,隱身避世,斷塵出家。而生逢大唐帝國鼎盛時期,夙有“濟蒼生”、“安社稷”遠大抱負的李白,早年就接觸并信仰當時很盛行的道教,喜愛棲隱山林,求仙訪道,超凡脫俗。他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輔弼,一方面要做超凡的神仙,這樣就形成了他貫穿一生的入世與出世的矛盾。當他政治上受到挫折時,出世思想便占了上風。晚年李白在政治上已屢遭打擊,雖壯心未泯,但已心力交瘁,因而,隱居青松白云間,修道養性,終其天年便為晚年李白的主導思想。這實際上是時代給詩人釀就的悲劇。《登廬山五老峰》正反映了李白的這種思想傾向。

  與李白大刀闊斧、奔騰豪放、激情噴涌的詩風有所不同,這首七言絕句中雖然不乏矯健飛騰之句,但全詩是以平淡取勝的。詩中又很好地運用了比喻、夸張等藝術手法,真切自然、形象逼真。語言也含蓄凝煉,具有很大的藝術蘊量。

  三、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迥崖沓障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譯文

  我本是像那個接輿楚狂人,高聲唱著鳳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鑲綠玉的棍杖,大清早辭別著名的黃鶴樓。

  攀登五岳尋仙道不畏路遠,這一生就喜歡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斗旁,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鋪張,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闕巖前雙峰矗立入云端,三疊泉如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峰瀑布與它遙遙相望,重崖疊嶂聳云霄莽莽蒼蒼。

  翠云紅霞與朝陽相互輝映,鳥兒也飛不過吳天廣又長。

  登高遠望天地間壯觀景象,大江悠悠東流去永不回還。

  天上萬里黃云變動著風色,江流波濤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歡為雄偉的廬山歌唱,這興致因廬山風光而滋長。

  閑時觀看石鏡使心神清凈,謝靈運足跡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塵世情,修煉三丹和積學道已初成。

  遠遠望見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著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約好神仙在九天會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賞析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這首詩為寫景名篇。詩人李白以大手筆描繪了廬山雄奇壯麗的風光,可謂描寫廬山的千古絕唱。同時,此詩也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抒發了詩人寄情山水、縱情遨游、狂放不羈的情懷,表達了詩人想在名山勝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遙的愿望,流露了詩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憤世之情。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起句即用典,開宗明義表達胸襟:我本來就像楚狂接輿,高唱鳳歌嘲笑孔丘。孔子曾去楚國,游說楚王。接輿在他車旁唱道:“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嘲笑孔子迷于做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對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像楚狂那樣游諸名山去過隱居生活。“鳳歌”一典,用語精警,內容深刻,飽含身世之感。接著詩人寫他離開武昌到廬山:“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詩人以充滿神話傳說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著仙人所用的嵌有綠玉的手杖,于晨曦中離開黃鶴樓。為什么到廬山來呢?是因為“好入名山游。”后兩句詩,既可說是李白一生游蹤的形象寫照,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尋仙訪道的隱逸之心。

  以上是第一段,可謂序曲。然后轉入第二段,詩人以濃墨重彩,正面描繪廬山和長江的雄奇風光。先寫山景鳥瞰:“廬山秀出南斗旁,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古人認為天上星宿指配地上州域,廬山一帶正是南斗的分野。屏風九疊,指廬山五老峰東北的九疊云屏。三句意謂:廬山秀麗挺拔,高聳入云;樹木青翠,山花爛熳,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般展開;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綺麗。以上是粗繪,寫出廬山的雄奇瑰麗;下面,則是細描:“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金闕、三石梁、香爐、瀑布,都是廬山絕景。這四句是從仰視的角度來描寫:金闕巖前矗立著兩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銀河倒掛,飛瀉而下,和香爐峰瀑布遙遙相對,那里峻崖環繞,峰巒重疊,上凌蒼天。接著,筆姿忽又宕起,總攝全景:“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旭日初升,滿天紅霞與蒼翠山色相輝映;山勢峻高,連鳥也飛不到;站在峰頂東望吳天,真是寥廓無際。詩人用筆錯綜變化,迂回別致,層層寫來,把山的瑰瑋和秀麗,寫得淋漓盡致,引人入勝。

  然后,詩人登高遠眺,以如椽大筆,彩繪長江雄偉氣勢:“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這幾句意謂:登臨廬山高峰,放眼縱觀,只見長江浩浩蕩蕩,直瀉東海,一去不返;萬里黃云飄浮,天色瞬息變幻;茫茫九派,白波洶涌奔流,浪高如雪山。詩人豪情滿懷,筆墨酣暢,將長江景色寫得境界高遠,氣象萬千,雄偉壯美。大自然之美激發了大詩人的無限詩情:“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外蒼苔沒。”李白經過永王璘事件的挫折后,重登廬山,不禁感慨萬千。這四句意思是:愛作廬山歌謠,詩興因廬山而激發。從容自得地照照石鏡,心情為之清爽,謝靈運走過的地方,如今已為青苔所覆蓋。人生無常,盛事難再。李白不禁油然產生尋仙訪道思想,希望超脫現實,以求解決內心的矛盾。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還丹,道家所謂服后能“白日升天”的仙丹。琴心三疊,指道家修煉的功夫很深,達到心和神悅的境界。這兩句表明詩人想象著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煉升仙,以擺脫世俗之情,到那虛幻的神仙世界:“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詩人仿佛遠遠望見神仙在彩云里,手拿著蓮花飛向玉京。詩人非常向往這樣自由自在的.世界:“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此處用盧敖遇怪仙的典故。李白在這詩里反用其意,以怪仙自比,盧敖借指盧虛舟,邀盧共作神仙之游。兩句意謂:我李白已預先和不可知之神在九天之外約會,并愿接待盧敖共游仙境。詩人浮想聯翩,仿佛隨仙人飄飄然凌空而去。全詩戛然而止,余韻悠然。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此詩思想內容比較復雜,既有對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對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擺脫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戀現實,熱愛人間風物。詩的感情豪邁開朗,磅礴著一種震撼山岳的氣概。想象豐富,境界開闊,給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詩的韻律隨詩情變化而顯得跌宕多姿。開頭一段抒懷述志,用尤侯韻,自由舒展,音調平穩徐緩。第二段描寫廬山風景,轉唐陽韻,音韻較前提高,昂揚而圓潤。寫長江壯景則又換刪山韻,音響慷慨高亢。隨后,調子陡然降低,變為入聲月沒韻,表達歸隱求仙的閑情逸致,聲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調子恰好構成鮮明的對比,極富抑揚頓挫之妙。最后一段表現美麗的神仙世界,轉換庚清韻,音調又升高,悠長而舒暢,余音裊裊,令人神往。前人對這首詩的藝術性評價頗高:“太白天仙之詞,語多率然而成者,故樂府歌詞咸善。……今觀其……《廬山謠》等作,長篇短韻,驅駕氣勢,殆與南山秋氣并高可也。”

  四、望廬山瀑布水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譯文

  從西面登上香爐峰,向南望見瀑布高掛在山前。

  水流直下達三百丈,沿著山谷奔涌前行幾十里。

  速度快如風馳電掣,隱約之中宛如有白虹騰空。

  乍以為是銀河從天上落下,彌漫飄灑在半空中。

  仰觀瀑布那氣勢真雄奇啊,這是神靈造化之功!

  再大的海風也吹不斷,江上月光卻能直透其中。

  水流在空中任意飛濺,沖刷著兩側青色的石壁。

  飛騰的水珠散發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騰。

  我本來就最愛游賞名山,面對此景心胸更寬廣。

  不必像服瓊漿一樣成仙,此水已足以蕩滌塵俗。

  遁世歸隱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辭人間。

  賞析

  此詩共換四次韻,前八句為一韻;中間八句每四句各一韻;末六句為一韻。詩意也可按韻分為四層。前三層基本上是摹寫瀑布的壯觀奇姿,屬景語;只有末一層言志抒懷,屬情語。前三層也各有重點:第一層從正面描寫瀑布的主體實景;第二層從虛處更深更細地描繪瀑布;第三層,從上下四旁來烘托瀑布之動態。最后一層先擒后縱,收束得自然平易。首二句交待“望廬山瀑布水”的立足點和所“望”的方向。接著十四句用各種形象從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壯偉氣勢和詩人的贊嘆。所謂“掛流三百丈”,“初驚河漢落”,亦即第二首的“飛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后者的簡練和生動。末六句抒寫詩人的志趣和愿望。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面。

  五言古詩講究興寄,直抒胸臆,質樸真切,氣象渾成。詩人的感情起伏與詩的節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于樂府和歌行,常以他橫空出世,駿馬絕塵的非凡才力,將樂府、歌行作為表達他飛騰的想象,縱橫的才思,不羈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適的藝術形式,這些詩寫得神識超邁,飄然而來,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勞勞于鏤心刻骨,自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這首五古正是如此。李白把廬山瀑布寫得壯美闊大。詩人寄情于山水,從“西登香爐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寫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風吹不斷,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說明詩人尋求的是一種“閑”情,也體現李白的飄逸之風。在廬山美景之下,詩人借景直抒胸臆,語言質樸真切,但仍能感染讀者。第一首雖是古詩,其中卻有不少對仗。古今讀者多謂此首不如第二首絕句寫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詩自有妙句。如《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四:“然余謂太白前篇古詩云:‘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磊落清壯,語簡而意盡,優于絕句多矣。”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二:“以余觀之,銀河一派,猶涉比類,未若白前篇云:‘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鑿空道出,為可喜也。”韋居安《梅硐詩話》亦謂此二句“語簡意足,優于絕句,真古今絕唱”,并認為“非歷覽此景,不足以見詩之妙”。

望廬山瀑布詩詞鑒賞3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膾炙人口的好詩。但好詩并不深奧。它雖然氣勢宏大,充滿美感,卻通俗易懂,自然流暢,所以被選在小學生教材里。

  “日照香爐生紫煙。”詩的第一句是對廬山總體概括。日出東方,朝霞四射,映襯著廬山,給升騰的云霧涂上了紫色。此時的廬山像披上了霓裳一樣美麗而神秘。這里的“香爐”是實寫又是虛寫。實寫者是說眼前的`廬山像個巨大的香爐,煙霧繚繞。虛寫者是借代,因為廬山主峰為香爐峰,此處以局部代整體,是說整個廬山都彌漫在紫色的云霧中。

  “遙看瀑布掛前川。”詩的第二句把著眼點從整體轉到局部,視線對準了廬山瀑布,點了文題。而一個“遙”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遠望。遠望可看到的瀑布可想而知其大。一個“掛”字,初點了瀑布之高,也把靜態的景物寫活了。那瀑布仿佛是被掛在遠處,猶如隨風飄蕩的白色飄帶。

  “飛流直下三千尺。”第三句進一步寫瀑布之高。“飛流”,描繪了水流之急,此處為虛寫,因為遙看的瀑布無法看清水流,只是作者感覺而已。“直下”寫出了山崖的陡峭。“三千尺”采用了夸張的手法,讓大家去想像瀑布之高。此句可以說是字字珠磯,無一虛設。

  “疑是銀河落九天。”第四句作者打了一個美好的比喻,比作銀河。這遠看的瀑布就像璀璨的云河從九天飄落下來。而此句讓讀者無限聯想,由飄落的銀河想到裊裊白云,想到隨風起舞的白練,想到騰云駕霧的白龍······本句是對第三句的深化,但并不重復。第三句只寫了廬山之高,只有氣勢,但并沒有形象。而第四句就有了形象和色彩,從而增加了美感。

  該詩虛實相間,動靜結合,既有對廬山如實的寫照,也采用了比喻、夸張、借代等方式間接描繪,使形象、色彩躍然紙上,渲染了廬山亦真亦幻的美景。

  此詩美在自然,美在恰如其分地運用詞語,運用修辭,沒有晦澀深奧之處,道出了“人人心里有,個個筆下無”的奧妙。

  通俗地把四句話譯成現代詩歌,當是:

  “被太陽照射的香爐峰啊生起紫色煙霧,

  遠遠看去瀑布像匹白練掛在山前。

  水流從萬丈懸崖直瀉下來,

  好像是璀璨的銀河水落自九天。”

【望廬山瀑布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望廬山瀑布01-20

望廬山瀑布古詩11-22

《望廬山瀑布》說課稿04-14

《望廬山瀑布》古詩賞析11-22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05-28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04-21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01-05

《望廬山瀑布》古詩解釋01-20

《望廬山瀑布二首》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10-0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观看 |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3d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天天更新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 |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a√午 | 亚洲精品91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