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詞原文、賞析、解讀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詞原文、賞析、解讀
更新時間:2024-10-11 11:33:41
  • 相關推薦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詞原文、賞析、解讀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是一首送別詩。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典詩歌中,送別詩多得難以數計,而這首詩卻最負盛名,一脫稿,就被配上樂曲(又稱《渭城曲》、《陽關曲》或《陽關三疊》),到處傳唱。白居易《晚春欲攜酒尋沈四著作》詩的“最憶《陽關》唱,真珠一串歌”,《對酒》詩的“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劉禹錫《與歌者何戡》詩的“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詞的“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都告訴我們這首送別詩的影響多么深遠。

  全詩四句。一、二兩句只寫地點、時間和景物,而送行之意,已躍然紙上。“渭城”,即秦時的咸陽城,漢代改稱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陽,乃是漢、唐時代從長安到祖國西北邊疆去的必經之地,因而那里就有供旅人寄宿的“客舍”。元二奉命出使安西,當然是從長安出發的;作者那時也在長安作官。詩人不寫長安,而寫“渭城”“客舍”,則送行之遠,情意之殷,都見于言外。那個“朝”(早晨)字也不宜輕易放過。從長安到“渭城”,很有一段距離。送行之地是“渭城”“客舍”,而時間則是早晨,表明詩人從長安送元二到渭城,還不忍分別,就在“客舍”里住了下來。住了多久,不得而知,但至少是一個夜晚;其依依惜別之情,見于言外。正像俗話所說,“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如今已是早晨,元二不得不趁早出發了!湊巧,一陣“朝雨”,壓下了“輕塵”;“客舍”外面的楊柳經過雨洗,一片青翠,道路干凈濕潤,景物清新可喜,朋友們不就可以高高興興地分手了嗎?可是不然。

  三、四兩句,抒寫好友之間依依惜別的真摯情誼:使命在身,勢難挽留,分手在即。此刻,詩人再也沒有旁的話可說了,只好又斟上一盅酒來勸慰行人:“老兄!再干一杯吧!”這兒妙在下了一個“勸”字和一個“更”字,說明對方早已推說不能再喝,而主人還在“勸”他喝,屢勸屢喝,最后,還“勸君更進一杯酒”。為什么?就因為“西出陽關無故人”啊!“陽關”,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元和郡縣志》說,因為它在玉門關之南,所以稱“陽關”,它既是古代自中原赴西北邊疆的必由之路,又是古人意念中的內地和邊疆的一個地理分界。詩題為《送元二使安西》,安西,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附近,遠在“陽關”之外。詩人不說“西至安西無故人”,卻說“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就留下一大段“潛臺詞”:老兄,一出陽關,你便再碰不到舊相識了;更何況你還要越走越遠,直到安西去呢……別離的凄苦,友誼的真摯,都得到了曲折的表現,令人回味無窮。

  現在,再回到一、二兩句上來。“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就景色而言,這是清新宜人的。表現離別的凄苦,一般用凄苦的景物加以烘托,杜甫的《新安吏》中的“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就是一例。王維在這里用了另外一種手法,即“以樂景寫哀”。王夫之在《姜齋詩話》里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他舉的“以樂景寫哀”的例子是《詩經》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王維此詩的一、二兩句,在藝術構思上也許受了“楊柳依依”的啟發,但又另有新意。“朝雨”初過,“輕塵”不起,柳色青青,景色如此清新宜人,那么朋友們在一起,該多好!然而元二卻要遠去,怎么能不平添惜別之情!這是一層意思。元二要到陽關之外的“安西”去,那里的景物又如何呢?王之渙的《涼州詞》里是這樣描寫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那么,元二“西出陽關”,不僅是“無故人”,就連“朝雨浥輕塵”,“青青柳色新”的自然美景,也無法看到了!這是又一層意思,很清楚,正因為有“樂景”的烘托,下面抒寫的惜別之情才格外感人。

  元二其人,我們連名字都不知道,但《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卻經歷了一千二百余年的考驗,至今還膾炙人口,說明它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這首送別詩究竟憑什么打動了當時以至爾后那么多讀者的心弦呢?明代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有段話可供我們參考。他說:“作詩不可以意循辭,而須以辭達意。辭能達意、可歌詠,則可以傳。王摩詰‘陽關無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辭一出,一時傳誦不足,至為三疊歌之,后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謂之達耳。”

  這里有兩層意思值得注意。

  一是作詩“以辭達意”,就可以流傳。“以辭達意”,就是語言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這首詩通俗如話,不事雕琢,表達了真摯的情感,就產生了動人的藝術魅力,試想,老朋友話別,如兩人都“以意循辭”,一味追求詞藻的華麗或典雅,肯定不是迂腐便是虛偽,怎么能以己之情動人之情呢?當然,李氏所說的“以辭達意”還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達”“前所未道”的“意”。人人有此“意”,但誰也沒有恰切地表達出來,一旦恰切地表達出來,就恰如人人所欲言,自然會引起心靈的共鳴,這“方可謂之達”。從漢代以來,祖國內地和西域的交往便日益頻繁,到了盛唐,西面邊疆遠伸到亞細亞西部,在如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設有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因而從中原到西域,不僅有許多商賈和軍士要通過陽關古道,而且政府官員和都護府幕下的工作人員也要通過陽關古道,奔赴自己的目的地。當他們出發之時,總不免要與親友話別。這一幕,在歷史上不知重演過多少次,而直到王維,才將這種情景提煉成一首語意新鮮、感情深透,能表達千百萬人共同思想情緒的絕句來。難怪“此辭一出,一時傳誦不足,至為三疊歌之”。后來有些詩人作的詠別詩,雖頗費心力,卻“不能出其意之外”,因而也沒有藝術生命力。這里的經驗和教訓,都值得記取。

  二是“可歌詠”。詩歌與散文不同,它應該有音樂性。可以譜曲歌唱。王維的這首詩就具有這樣的特點。它如果沒有音樂性,不適于配曲,就不可能到處傳唱,歷久不衰。

  最后還應該一提的是,由于古代交通困難和邊遠地區經濟文化落后,離開內地到安西那樣遼遠的地方去,人們便自然會產生特別強烈的惜別之情,就像王維在這首詩中表達的那樣。而現在,由于物質文明的進步,社會風貌的改變,那種“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情形已一去不復返了,《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所表現的凄涼情感已同我們產生了很大距離。但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總是有強大的生命力的,這首詩,仍將以它卓越的認識價值和美學價值永放光彩,為后代人所學習和傳誦。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詞原文、賞析、解讀】相關文章: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古詩原文意思賞析07-06

送元二使安西古詩原文01-28

送元二使安西古詩原文(精品)03-31

《送元二使安西》古詩詞鑒賞02-01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01-27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04-06

虞世南《蟬》詩詞原文、賞析、解讀08-16

王冕《白梅》詩詞原文、賞析、解讀09-22

王維詩詞的原文及鑒賞06-04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国产成在人网站天堂网 | 亚洲熟女aⅴ一区二区性色 中文字幕无线第一区 | 中文字幕一区跳转 | 亚洲另类中文日韩 | 五月丁香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 久久久人成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