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寒》古詩
《寒》古詩
更新時間:2024-09-28 11:28:55
  • 相關推薦
《寒》古詩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寒》古詩,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寒》古詩1

  《更漏子·鐘鼓寒》

  鐘鼓寒,樓閣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閉,小庭空,落花香露紅。

  煙柳重,春霧薄,燈背水窗高閣。閑倚戶,暗沾衣,待郎郎不歸。

  古詩簡介

  《更漏子·鐘鼓寒》是晚唐五代詞人韋莊創作的一首小詞。全詞上下片各二十三字,寫一個女子終夜等待情人的情景。上片主要寫景,下片主要寫情。

  注釋

  ⑴暝(míng明):光暗淡。

  ⑵古桐:老桐。金井:井上設備富麗。

  ⑶燈背:意思是掩燈。水窗:臨水池之窗。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寫思婦懷人的小詞,寫女子終夜等待情人的情景。上片寫夜間小庭樓閣的景色。樓閣晦暗,鐘鼓聲寒,院門緊閉,小庭空蕩,梧桐孤影,露花凋落,這是一幅凄冷的春夜圖。雖是寫景,但在景中烘托出思婦的孤獨、寂寞和哀怨。

  下片繼續按時間的推移描寫凌晨春霧彌漫,繼續用景語來烘托思婦的.愁緒。最后才點出人物和情事。“燈背水窗高閣”,恰到好處地表現思婦幽居獨處而產生的孤獨黯傷的心理。這句與下句“閑倚戶”,既寫出人居高樓水閣,又從“倚”字看出長時間的等待情人而未眠。“暗沾衣”,直寫心情。“待郎郎不歸”寫哀怨的原由,是全詞點睛之筆。《白雨齋詞話》評:“落花五字,凄絕秀絕。結筆楚楚可憐。”

《寒》古詩2

  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況晚來,煙浪斜陽,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總一種凄涼,十分憔悴,尚有燕臺佳句。

  春日釀成秋日雨。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

  譯文翻譯

  挾來陣陣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陽光,投下慘淡的影子,漸漸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別的地方,你走了,一陣陣蕭索的風,帶來易水上的蒼涼。那風呵,又吹起來了,吹起河岸上的柳。受盡霜凍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黃葉,影子是這樣的孤單。還記得嗎,還得那飛絮如雪的時候?我久久瞭望你遠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臨,浪花飄起來了,是茫茫的煙霧,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陽。只有那孤苦柳樹,迎來匆忙的過客,扭動著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輕輕地舞動。

  春天里,我們彼此相愛,卻在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無數相思的落淚。回憶起攜手并肩時的親密,那份感傷,就象無數的細繩把我的心捆扎。笙歌勁舞的畫舫,依然繞著河岸緩緩地移動,可是我的心里卻是這樣的冷落,水在流,云還是那樣地飄,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兒,你在何處。想著那些相戀的日子,如同一陣吹來的東風,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風呵,吹不進重疊的窗簾,只是讓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間。我只能等待那個梅花的精靈,在夜闌人靜的時候,在月淡星稀的時候,我對她說出自己心中的苦悶,讓她傳達我對你深深的思念。

  注釋解釋

  金明池:詞牌名,秦觀創調,詞詠汴京金明池,故取以為名。

  悵:失意,懊惱。

  蕭蕭:風聲,草木經風搖落之聲。

  霜條:經霜的樹枝條。

  舊時飛絮:化用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之九:“春盡絮飛留不得,隨風好去落誰家”。

  晚來:夜晚來臨之際。

  行客:來往的行旅客人。

  燕臺佳句:燕臺,又指燕昭王延攬天下賢士的黃金臺。柳氏此處喻指幾社文人雅集賦詩的地方。

  春日釀成秋日雨:指當年幾社名流與柳氏交游,曾為她作春閨風雨的艷詞,競成為今日飄零秋雨的預兆。

  疇昔:過去,以前。

  如許:如此,此為概指之辭。

  繞堤畫舸:化用湯顯祖《紫釵記》中“河橋路,見了些無情畫舸,有恨香車”句意。

  憶從前:“憶”,回憶。此為回憶從前那些相戀的時光。

  眉兒愁苦:陸游《釵頭鳳》:“一杯愁緒,幾年離索”,表現詞人懷念戀人,柔腸寸斷的心緒。

  梅魂:化用蘇軾《復出東門詩》:“長與東風約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伊:彼,他或她。

  創作背景

  柳如是十五歲即落入風塵,成為歌妓。崇禎年間,和名士陳子龍相戀并同居,但陳子龍的祖母和嫡妻高氏均不相容,被逼迫離異。后來柳嫁錢謙益為妾。這首詞其為哀嘆自己身世之飄零和愛情的波折之作。

  詩文賞析

  這首《金明池·詠寒柳》是柳如是的長調代表作,詞中化用古人詞意錯綜用典,足見其學問博洽。所謂的詠柳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抒發柳如是自己的身世之感,這寒柳飛絮似乎就是詞人的化身。

  上闋明寫柳而暗寫人生的遭際。

  “有恨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開篇兩句便讓人感覺到陰冷蕭條的氣息, “有悵”、 “無情”用在了“寒潮”、 “殘照”上,實則是為這南浦的“寒柳”渲染處境,感慨自己的滿懷凄涼。此詞開頭便把地點定在這樣一個令人的情緒易較為之傷感的環境中,在這樣一個送別的地點,又是一個這樣的秋日的黃昏,殘陽西掛,滿目凄涼,伴隨著泠泠的寒風。

  “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一個“孤”字,更為這凄涼的環境平添一絲的無助、孤獨——在這寒潮、殘照中,秋風乍起,那本已蕭條冷落的柳樹枝條搖曳,在這搖曳中似乎還能看到當年柳絮紛飛、在春光中舞蹈的樣子。詞人的這一手法連悲秋帶傷春一股腦兒地全寫了出來,刻畫了一個凄涼暗淡之境,寫盡了柳如是人生的'孤獨、無奈的心境。詞人用了“柳絮”這一意象,“柳絮”無根無蒂任風吹落,隨意飄蕩,多令人產生憐憫之情,因詠《燕臺詩》而癡戀其人。此處的用典,言約而意豐,它既暗含了詞人與陳子龍通過詩詞唱和結為知音,又同松江名士詩酒集會度過了人生的一段美好的時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點亮色。

  “況晚來,煙浪斜陽,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總一種凄涼,十分憔悴,尚有燕臺佳句。”詩人筆鋒一轉,借柳自嘲,感慨流年,其心中自有百無聊賴,欲訴未訴。因為這段生活曾給她人生不少的慰藉,致使她多年后回憶起這段生活,仍不禁淚流涔涔。

  “春日釀成秋日雨。”一句,既承接了上闋的結句,又為下面的憶舊展開了鋪墊。與陳子龍的短暫的相識、相戀給詩人暗淡的生活帶來些許的慰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點亮色,但這短暫的歡娛卻為以后埋下了如此的苦楚。一句“秋日雨”寫盡了人生的變故。

  下闋主要是借回憶過去來寫對愛情的固貞執守。

  “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詞人想過去,痛惜今日,寫盡相思之苦,畫舸本是歡情之物,但即使擁有了它,自己依舊是先前的那個自己,或許更多了一點孤獨、寂寞,這一切都是因為沒有了情人的陪伴。此處詞人化用湯顯祖《紫釵記·折柳》中的唱詞,表明了詞人雖然身處煙花之地,卻志向高潔,不愿折腰的心氣。

  “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這里的“東風”二字暗指昔目的戀人陳子龍,而“眉兒愁苦”則表現了詞人懷念戀人,柔腸寸斷的心緒,“雖知己而必別”,互為知己的愛人卻注定無法終生廝守在一起,這又是何等的令人悵惘之事。

  “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詩人借用了湯顯祖的《紫釵記》的故事來向情人表明自己的心跡,心中的無盡煩悶該如何得解,恐怕還要向知心人訴說個明白。柳如是引用“梅魂”分別是把自己和情人設想為劇中人,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夠團圓,到那時“與伊深憐低語”。

  柳如是的詞“濃纖婉麗,極哀艷之情”,以柳自喻,故而真切感人,凄楚動人。她以一個女子的細膩的感觸來寫自己的情感經歷,表達對離人的思念與無法與愛人廝守的悵惘。她讓人洞察了她的不幸的人生遭際,以及在困境中她對愛情的固貞、執守和對命運的不屈從。

《寒》古詩3

  寒女吟 [唐] 李白 昔君布衣時,與妾同辛苦。

  一拜五官郎,便索邯鄲女。

  妾欲辭君去,君心便相許。

  妾讀蘼蕪書,悲歌淚如雨。

  憶昔嫁君時,曾無一夜樂。

  不是妾無堪,君家婦難作。

  起來強歌舞,縱好君嫌惡。

  下堂辭君去,去后悔遮莫。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寒》古詩4

  《臨江仙·寒柳》

  自別西風憔悴甚,凍云流水平橋。并無黃葉伴飄飄。亂鴉三四點,愁坐話無憀。

  云壓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燒。好留蠻樣到春宵。三眠明歲事,重斗小樓腰。

  《臨江仙·寒柳》注釋

  無憀:百無聊賴。

  榾柮(ɡǔ duò):柴疙瘩。

  蠻樣:白居易稱其家妓小蠻腰細、善舞,有“楊柳小蠻腰”句。故稱柳條為“蠻樣”。末句“腰”字,亦承此意。

  三眠:喻柳條在春風中起伏之狀。典出《三輔舊事》。

  《臨江仙·寒柳》鑒賞

  這是一首詠物詞,為詠柳之詞。此詞上片圍繞寒柳而寫景,用許多景物點綴秋。“凍云流水平橋”,“亂鴉三四點”,皆為寫景佳句。下片“精拙”與“蠻樣” 并列,化俗為雅,尤為可貴。詠物為古典詩詞之大宗,而原其宗旨,“物”本是外殼,是媒介,抒情才是本質,是核心。所以詠物之作要求摹寫神理而不能徒賦形體,同時還要不粘不離,保持一個恰好的分寸。此詞以“寒柳”為題,而通篇不出一個“柳”字,卻又處處詠柳、寫柳、移情于柳,足見作者手法之高妙。

  此詞詠寒柳而通篇不出一“柳”字,已覺難能;下闋“榾柮”與“蠻樣”并列,化俗為雅,尤為可貴。

《寒》古詩5

  左譽

  樓上黃昏杏花寒,斜月小欄桿。一雙燕子,兩行征雁,畫角聲殘。 綺窗人在東風里,灑淚對春閑。也應似舊,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賞析:這是一首寫思親念遠的別情詞,但寫作方法卻頗具特色。

  上片寫景,寫作者眼前的景色。“樓上黃昏杏花寒,斜月小欄桿。”在樓上,正是黃昏天晚的時刻,看到杏花在寒冷的氣候里開放。這是早春的景象。剛升起的月亮,照著小樓的欄桿。“一雙燕子,兩行征雁,畫角聲殘。”小燕、大雁都是候鳥,春秋兩季,南北徙遷,它們象征著出門在外的人的信息,引發人們思親念遠的感情。傍晚,報道時辰的號角聲,斷斷續續的殘留著,充滿著一派凄涼景象。畫角:古時候的軍號,用牛角做成,上面刻有花紋,所以叫畫角。“寒花”、“斜月”、“征雁”、“畫角”,勾勒出一幅早春黃昏圖。燕子是“一雙”,征雁是“兩行”,畫角“聲殘”,渲染出一種凄涼,令人思親念遠的氛圍,為下片作了充分的`鋪墊。語言清新、優美、婉麗。

  下片,寫想象中情人對作者本人的思念的情形,有如電影中化入的鏡頭。過片“綺窗人在東風里,灑淚對春閑。”把讀者由作者所生活的情境,引入作者想象的氛圍之中。人在窗前迎著東風眺望,對著春閑流淚。綺,本來是一種有花紋的綢子,這里形容窗子上的花格。春閑,春天的閑情,這里是指對出行遠方的親人的懷念。這里寫的是現在。下面,“也應似舊”,大概還是原來那樣吧,把讀者引入到當初兩人離別時的情形!“盈盈秋水,淡淡春山。”“綺窗人”,淚水盈盈,脈脈含情;她的眼眉,渾金仆玉,似春天的遠山。

  這是一種折射的寫法。一句中兼有人物、情態和背景,而意境深遠開闊,感情疏淡悠長。“盈盈秋水,淡淡春山”,因此成了膾炙人口的佳句。

《寒》古詩6

  白居易《寒閨怨》

  寒月沉沉洞房靜, 真珠簾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 燈底裁縫剪刀冷。

  問題:

  1, 詩中閨中女子心有何“怨”?請結合原詩簡要概括。

  天寒歲暮,征夫不歸,內心思念,寂寞孤獨。(2分)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慮。(3分)

  2, 從表達技巧看,此詩后兩句妙在哪里?請簡要賞析

  女子燈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連手也感覺冷了。(2)詩人于此不直接寫主人公的內心的凄涼之意,而捕捉這一絲細膩的心理感受,表達了女子的內心之怨,雖簡實豐,含蓄蘊藉,余味無窮。

  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景,洞房,猶言深屋,在很多進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貴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所以更見幽靜。簾子稱之為真珠簾,無非形容其華貴,與上洞房相稱,不可呆看。洞房、珠簾,都是通過描寫環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后兩句寫情。

  其寫情,是通過對事物的細致感受來表現的。“梧桐影”既與上文“寒月”相映,又暗示下文“秋霜”,因無月則無影,而到了秋天,樹中落葉最早的是梧桐,所謂“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前兩句把景寫得如此之冷清,人寫得如此之幽獨,就暗示了題中所謂寒閨之怨。

  在這冷清清的月光下,靜悄悄的房屋中,簾子里的人還沒有睡,手上拿著剪刀,在裁縫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涼,連手也覺得冷起來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隨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趕制寒衣,是這位閨中少婦要寄給遠方的征夫的'。(唐代的府兵制度規定,兵士自備甲仗、糧食和衣裝,存入官庫,行軍時領取備用。但征戌日久,衣服破損,就要由家中寄去補充更換,特別是需要御寒的冬衣。所以唐詩中常常有秋閨搗練、制衣和寄衣的描寫。在白居易的時代,府兵制已破壞,但家人為征夫寄寒衣,仍然是需要的。)天寒歲暮,征夫不歸,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親人不但難歸,而且還要受凍,豈能無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傳到了她手上,而且也傳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歡樂,離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齊涌上心來,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然而詩人.卻只寫到從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氣的變化為止,其余一概不提,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會。雖似簡單,實則豐富,這就是含蓄的妙處。這種對生活的感受是細致入微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對一些事物的變遷,習而不察,但敏感的詩人,卻能將它捕捉起來,描寫出來,使人感到既平凡又新鮮,這首詩藝術上就有這個特點。

《寒》古詩7

  古詩原文

  危樓古鏡影猶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識東西晉,想如今、也夢邯鄲。縹緲神仙海上,飄零圖畫人間。

  寶光丹氣共回環。水弱小舟閑。秋風難老三珠樹,尚依依、脆管清彈。說與霓裳莫舞,銀橋不到深山。

  譯文翻譯

  獨倚高樓,望鏡中身影猶感孤冷凄清寒。孤燈下形單影只,只能獨坐與孤影相看。桃花獨自開放不知朝代變更、人事變遷,離開故鄉已久很多年,什么時候才能再回去呢?海上那神仙住處虛無縹緲,只能在這人世間飄蕩流浪。

  霞光如錦與云霧共環繞,溪流淺淺、小舟悠閑的停靠在淺灘邊上。生命力強的珍木從不懼秋風蕭瑟,心中愁緒萬千,只能吹奏笛子以抒心中憂悶。那翻飛的霓裳舞曲不再有,通向月宮的銀橋也無法到達那遙遠的山嶺。

  注釋解釋

  危樓:高樓。

  倒景:一作“倒影”。

  寶光:神奇的光輝。

  丹氣:赤色的水氣。亦指彩霞。

  回環:環繞。

  水弱:水流細小。

  難老:猶長壽。多用作祝壽之辭。

  三珠樹:本作“三株樹”,出自《山海經·海外南經》,原指古代傳說中的.珍木,又是對唐初王勔、王勮、王勃兄弟三人的美稱,另還指王鐸、倪元璐與黃道周,他們均為明代重要的書法家。

  依依:留戀,不忍分離。

  脆管:笛的別稱。

  銀橋:傳說中仙杖變化而成的大橋。橋可通月宮。

《寒》古詩8

  暮寒

  [唐]杜甫

  霧隱平郊樹,風含廣岸波。沉沉春色靜,慘慘暮寒多。

  戍鼓猶長擊,林鶯遂不歌。忽思高宴會,朱袖拂云和。

  【鶴莊】當是廣德二年春在閬州作。閬與梓、利、巴、劍、果州為鄰,時吐蕃新陷松、維、保,故戍鼓未靜。

  霧隱平郊樹,風含廣岸波①。沉沉春色靜②,慘慘暮寒多③。戍鼓猶長擊,林鶯遂不歌。忽思高宴會④,朱袖拂云和⑤。

  (上四暮寒春景,下四暮寒有感。霧隱寫暮,風含寫寒,二句遠景。沉沉承霧,慘慘承風,二句近景。鳥避兵氣,故春鶯不歌。未從亂離中追想歡娛盛事也。)

  ①江淹詩:“素沙匝廣岸。”廣岸,遠岸也。②謝莊詩:“青浦正沉沉。”③王粲《登樓賦》:“天慘慘而無色。”④《漢書》:“置酒高會。”古詩:“今日良宴會。”⑤《周禮·大司樂》:“奏云和之琴瑟。”注:“云和,地名,產良材,中琴瑟。”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寒》古詩9

  古詩原文

  銀字笙寒調正長,水紋簟冷畫屏涼。玉腕重因金扼臂,淡梳妝。

  幾度試香纖手暖,一回嘗酒絳唇光。佯弄紅絲蠅拂子,打檀郎。

  譯文翻譯

  清寒的夜里,銀字笙吹出悠揚綿長的曲調,水紋竹席漸漸寒冷,畫屏也越來越涼。雪白的玉腕上帶著沉甸甸的金鐲子,她梳理起淡淡的妝容。

  幾次伸手試香,纖纖玉手又暖又香;一回嘗酒,臉龐像朱唇一樣泛起紅光。她假裝嗔怪,舞弄起紅絲蠅拂子,作勢要打她心愛的情郎。

  注釋解釋

  山花子: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此調在五代時為雜言《浣溪沙》之別名,即就《浣溪沙》的上下片中,各增添三個字的結句,故又名《攤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高麗史·樂志》名《感恩多令》。

  銀字:樂器名,管笛之屬。古人用銀作字,在笙管上標明音階的高低。

  水紋簟(diàn):水紋席。

  玉腕:潔白的手腕上帶著金圈。

  金扼(è)臂:手臂上所帶的金圈、金鐲之類的飾物。

  試香:以手試探香爐。

  絳(jiàng):深紅色。

  蠅拂子:撲打蠅蚊的器物,用絲或馬尾制成。

  檀郎:晉潘安小字檀奴,姿儀秀美。后以檀郎為美男子的代稱。

  創作背景

  史中記載,詞人少時即聰穎秀拔,十七歲之時便中進士。在奢靡的朝廷之中,免不了染些脂粉之氣,再加上他年少有為,且又善作風流之詞,身邊自然不乏鶯鶯燕燕的佳人。這首《山花子》可能也是實錄之作。

  詩文賞析

  這首詞描摹淡妝美人與心上人共度良宵的情景,上片寫其如怨如訴的彈奏,生動傳神的描繪出女子與情郎相見時的濃情愜意。用寒、冷、涼三個字,形容管笛聲與睡席、畫屏。因景及人將她對深秋環境的感受寫了出來,通過清涼環境的描寫,引出一位淡妝美人的婉雅形象。下片寫其強歡作樂的.痛苦。用幾度、一回、纖手暖、絳唇光來寫試香、嘗酒,頗為生動傳神,進行細膩的動作描寫,刻畫其嬌媚動人的情態。女子感覺到絲絲寒意,就幾次伸出纖手,試著在香爐上取暖;她還微微地嘗了一回酒,紅色的嘴唇上輕泛著醇酒的晶瑩光澤。然后,她玩起了愛情的小把戲,“佯弄”二句實則是愛意的流露和撩撥。細節刻畫極為生動、傳神,如此精細的觀察令人身臨其境,恍在目前,疑于化工之筆,從中我們也可以想見和凝填詞時的專情與興致。

《寒》古詩10

  古詩原文

  寒草煙光闊,渭水波聲咽。春潮雨霽輕塵歇。征鞍發。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動黯然,知有后會甚時節?

  更進一杯酒,歌一闋。嘆人生,最難歡聚易離別。且莫辭沉醉,聽取陽關徹。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首句描寫邊關壯闊的山河,早春煙草猶寒,渭水河水聲嗚咽,以愁心觀景,景物也仿佛凝愁一般。后面的幾句化用“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詩意,也就是說春雨漲潮,雨后出發時,馬蹄揚不起飛塵,(能見度很好)。柳與“留”音近,折柳贈別是古代常見習俗,折柳送人時黯然傷神,不知再次相逢是何年何月了。下闋寫餞別敬酒,繼續化用王維的`詩意,飲酒餞別,由眼前的離別,聯想到人生苦短,別時容易見時難,所以更要把握眼前相聚的時光,不要推辭說喝醉了,陽關就是《陽關三疊》,由王維的《渭城曲》改編的配樂歌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用《陽關三疊》曲子做勸酒之辭,讓朋友一定要喝盡興,今天聚過之后,以后只能對著明月思念遠方的朋友了。(后來蘇軾也以此意寫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知名度更高。)

《寒》古詩11

  石州引·薄雨收寒

  賀鑄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闊。長亭柳色才黃,遠客一枝先折。煙橫水際,映帶幾點歸鴻,東風銷盡龍沙雪。還記出關來,恰而今時節。將發。畫樓芳酒,紅淚清歌,頓成輕別。已是經年,杳杳音塵多絕。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結。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月。

  這首詞寫男女相思之情。據《能改齋漫錄》卷16記載,賀鑄曾眷戀一女子,久別后,這女子寄給賀鑄一首詩,“獨倚危欄淚滿襟,小園春色懶追尋。深恩縱似丁香結,難展芭蕉一寸心。”于是,賀鑄便寫了這首《石州引》。

  上片主要寫景。

  小雨初晴,天氣微寒,一抹斜陽映照大地,遼闊曠遠的天宇之間已春意彌漫。作者寫的是初春的景致。接下去“長亭”二句,用了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典。

  “柳”、“留”諧音,古人送別時多折楊相贈,以表依依相思之情。“長亭”指送別的地方。秦漢十里置亭,叫作長亭,其后五里有短亭,供行人休息,也是送別親友的餞別之處。

  “柳色才黃”是典型的初春景物,柳條剛剛吐芽,望去一派嫩黃。“柳色才黃”卻已“一枝先折”,這里“先”字是耐人品味的。它讓人感到主人公在隱隱約約地埋怨著什么,怨柳?怨人?或者都是。柳色才黃就已折柳相別了,實在是太急迫,太不顧及有情人的心緒了。

  “先”字傳導出的是遺憾,是無奈,是一種依依難舍的情愫。接下去“煙橫”三句依然寫景。“東風”即春風。“龍沙”是地名,泛指塞外。春風吹拂,融盡塞外積雪,遠望水天一色;水天交融之處,一片煙霧繚繞,在這樣的背景上,映襯點綴著幾只歸鴻。這樣的景致,讓人感到一種春歸人未歸,鴻歸人未歸的感慨。

  讀到上片結句“還記出關來,恰而今時節。”我們突然被點醒了什么,原來作者將眼前之景和當初與那位女子離別時的景致融為一體了。

  下片開首四句寫離別時的情景。

  “畫樓”,是雕飾華美的樓閣,這里指餞別之所。“紅淚”暗用薛靈蕓之事。

  《拾遺記》中說,魏文帝(曹丕)所愛的美人薛靈蕓離別父母登車上路之時,用玉唾壺承淚,壺呈紅色。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

  后世因而稱女子的眼淚為“紅淚”。畫樓之上,美酒佳肴,兩情相別,心上人垂淚清歌。這“頓成輕別”一句,向我們透露著無限的悔恨之意。接下去的詞句對這份悔恨、對無盡的相思表達得更為清晰、生動。“已是經年,杳杳音塵多絕。”“音塵”,原指聲音與塵埃,后借指信息。

  離別已久,音信全無,這之中的愁苦到底有多少?正是“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清愁?”作者告訴我們“芭蕉不展丁香結”。這一句是耐人品味的'。李商隱《代贈》詩云:“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丁香結是指丁香的花蕾。“芭蕉不展”與“丁香結”的外在形態有個相似之處,那就是不舒展。

  李詩正是借這相同而又相異的物象來寫有情人相思相憶而又不能相親相會的愁苦不堪。賀鑄情人的贈詩中也有句云:“深恩縱似丁香結,難展芭蕉一寸心。”賀鑄直用李商隱原句,同時又回應了情人的詩句,簡潔巧妙而又情深意切。

  “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月。”“厭厭”,愁苦的樣子。結句一筆寫出了兩地的苦苦相思。

  賀鑄不愧是個言情高手,這首愛情詩洋洋灑灑、款款道來,牽人心緒,令人回味無窮。

《寒》古詩12

  除夜太原寒甚

  朝代:明代

  作者:于謙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

  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

  譯文/注釋

  譯文

  請捎個信去告訴居住在遠方的友人,眼前盡管天氣寒冷,這點寒冷算不了什么,不必為它發愁。

  春風已經吹來,離我們不遠了,就在我們房屋的東頭

  注釋

  ①除夜:除夕之夜,農歷十二月最后一天的夜晚。

  ②太原:軍鎮名,又名三關鎮。防區在今山西內長城以南,西起黃河,東抵太行山,在今山西省。

  ③寒甚:即甚寒,很寒冷。

  ④寄語:傳話,告訴。

  ⑤天涯客:居住在遠方的人。

  ⑥輕寒:輕微的寒冷。

  ⑦底用:何用,底,猶“何”,漢以來詩文中多用其義。

  ⑧屋東頭:這里是說春天解凍的東風已經吹到屋東頭。意思是春天已來得很近了。

  全文賞析

  《除夜太原寒甚》是詩人客居太原,除夕夜天寒難耐時有感而作,除夕之夜本該合家團聚,然而,詩人卻棲身遠方,又恰逢大寒,確實令人寂寞難熬。環境雖然極其艱苦,但是詩人在寒冬之時想到春天很快就要來到,希望“天涯客”不必憂愁,表現出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詩的前兩句,“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出語卻極為平淡。舊的一年過去了,詩人未能返回溫暖的南方,與家人團圓.而是寄旅太原,滯留在寒冷的北方,在官舍度歲。遠客在外,難免鄉愁,況且舊年之中,詩人經受了諸多的艱難和勞累,但他鼓勵自己和同僚說:“流落天涯的他鄉之客們,不用為這一點輕微的寒冷發愁。句中的“輕寒”與詩題中的“寒甚”對比強烈,“寒甚”是客觀的存在,“輕寒"卻表現了詩人對嚴寒的藐視和對戰勝困難的信心,詩人深知只有蔑視它,才能戰勝它,以此鼓勵友人,激勵自己。

  詩的后兩句,“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指明前途,加強信心。和前兩句有同樣的鼓舞作用。在詩人眼中,盡管風寒冰堅,但除夜一過,新年即已開始,春天隨之來臨。溫暖的春天,正孕育在殘冬的嚴寒之中,和煦的.春風很快就要吹遍大地。春風是那么逼近,似乎就在屋子的東頭,只要側耳傾聽,即可捕捉到它那令人歡欣的聲音。隨著春風的來臨,大地回暖,萬木復蘇,新的一年開始了。詩人迫不及待地盼望著春天的到來,期待著在新的一年里進一步舒展自己的抱負,建立新的功業。

  這首詩寫的是除夜的寒冷,讀來卻給人以春天的喜悅和暖意,詩中用象征的手法,表現了詩人不畏任何艱難困苦,蔑視嚴酷的惡劣氣候,滿懷信心地和惡劣環境進行斗爭的樂觀精神。詩的語言淺顯,而寓意深刻。因此這首小詩有它的象征性,也含有一定的哲理,詩人以平白輕松的語氣,抒發激越豪情,顯示了詩人錚錚骨氣與剛毅果敢的上進精神。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于謙在正統初年任山西巡撫時所作。詩人自幼生活在風景秀麗、氣候溫暖的杭州。而太原地處北方,無論是氣候還是生活習慣,與故鄉都有很大差異。更何況詩人身為地方行政長官,公務繁重,終年忙碌。但詩人以他滿腔的報國熱忱,不辭勞苦,勵精圖治。除夕到了,天寒地凍,在這送舊迎新之際。詩人獨自一人,寒夜守歲,賦詩述懷,寄語新春,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寒》古詩13

  古詩原文

  出自 宋代 李清照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譯文翻譯

  深秋慘淡的陽光漸漸地照到鏤刻著花紋的窗子上,梧桐樹也應該怨恨夜晚來襲的寒霜。酒后更喜歡品嘗團茶的濃釅苦味,夢中醒來特別適宜嗅聞瑞腦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過去了,依然覺得白晝非常漫長。比起王粲《登樓賦》所抒發的懷鄉情,我覺得更加凄涼。不如學學陶淵明,沉醉酒中以擺脫憂愁,不要辜負東籬盛開的菊花。

  注釋解釋

  蕭蕭:凄清冷落的樣子。原為象聲詞,如風聲、雨聲、草木搖落聲、馬蹄聲。《詩經·小雅·車攻》有“蕭蕭馬鳴”,《楚辭·九懷·蓄英》有“秋風兮蕭蕭”,《史記·刺客列傳》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瑣窗:鏤刻連鎖紋飾之窗戶。多本作鎖窗,當以瑣窗為勝。

  酒闌:酒盡,酒酣。闌:殘,盡,晚。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有“酒闌”,裴骃集解曰“闌,言希也。謂飲酒者半罷半在,謂之闌。”文選·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有“白露凝兮歲將闌”,李善注曰“闌,猶晚也”。團茶:團片狀之茶餅,飲用時則碾碎之。宋代有龍團、鳳團、小龍團等多種品種,比較名貴。歐陽修《歸田錄》卷二:“茶之品,莫貴于龍鳳,謂之團茶,凡八餅重一斤。”

  瑞腦:即龍涎香,一名龍腦香。

  仲宣:王粲,字仲宣,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樓賦》抒寫去國懷鄉之思,馳名文壇。

  隨分:隨便,隨意。尊前:指宴席上。尊:同“樽”。

  東籬菊蕊黃:化用陶淵明《飲酒二十首》的'“采菊東籬下”句。

  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秋景,寄鄉愁,應是李清照晚期作品。依詞中“仲宣懷遠”和“莫負東籬”兩句,這首詞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時間大約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那時趙明誠正在江寧任知府。

  詩文賞析

  這首詞寫秋景,寄鄉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通篇從醉酒寫鄉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此詞開頭兩句寫寒日梧桐,透出無限凄涼。“蕭蕭”這里是蕭條、寂寞之意。“瑣窗”是雕有連瑣圖案的窗欞。“上”字寫出寒日漸漸升高,光線慢慢爬上窗欞,含著一個時間的過程,表明作者久久地觀看著日影,見出她的百無聊賴。梧桐早凋,入秋即落葉,“恨霜”即恨霜落其葉。草木本無知,所以,梧桐之恨,實為人之恨。從而借景,繪出了作者的孤獨和寂寥。因為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排遣,飲多而醉,不禁沉睡,醒來唯覺瑞胸熏香,沁人心脾。三、四兩句分別著一“喜”字“宜”字,似乎寫歡樂,實際它不是寫喜而是寫悲。“酒闌”謂飲酒結束的時候。“團茶”即茶餅,宋代有為進貢而特制的龍團、鳳團,印有龍鳳紋,最為名貴。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說明酒飲得特別多;酒飲得多,表明愁重。“瑞胸”,熏香名,又名龍腦,以龍腦木蒸餾而成。“宜”表面似乎是說香氣宜人,實則同首句的寒日一樣,是借香寫環境之清寂,因為只有清冷寂靜的環境中,熏香的香氣才更易散發,因而變得更深更濃,更能使人明顯感覺到。

  上片敘事,主寫飲酒之實“秋已盡,日猶長”寫作者個人對秋的感受。“仲宣”句用典,以王粲心情自況。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十七歲時因避戰亂,南至荊州依劉表,不受重視,曾登湖北當陽縣城樓,寫了著名的《賦》,抒發壯志未酬、懷歸的抑郁心情。這兩句透露出詞人孤身漂泊,思歸不得的幽怨之情。深秋本來使人感到凄清,加以思鄉之苦,心情自然更加凄涼。“猶”、“更”這兩個虛詞,一寫主觀錯覺,一寫內心實感,都是加重描寫鄉愁。結句是為超脫語。時當深秋,籬外叢菊盛開,金色的花瓣光彩奪目,使她不禁想起晉代詩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自我寬解起來:既是空想,不如對著尊中美酒,隨意痛飲,莫辜負了這籬菊笑傲的秋光。“隨分”猶云隨便、隨意。下片寫飲酒之因,是對上片醉酒的說明:本來是以酒澆愁,卻又故作達觀之想,而表面上的達觀,實際隱含著無限鄉愁。的這首詞是其晚年流寓越中所作,詞中表露的鄉愁因和故國淪喪,流離失所的悲苦結合起來,其中的憂憤更深。

《寒》古詩14

  原文:

  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況晚來,煙浪斜陽,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總一種凄涼,十分憔悴,尚有燕臺佳句。

  春日釀成秋日雨。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挾來陣陣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陽光,投下慘淡的影子,漸漸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別的地方,你走了,一陣陣蕭索的風,帶來易水上的蒼涼。那風呵,又吹起來了,吹起河岸上的柳。受盡霜凍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黃葉,影子是這樣的孤單。還記得嗎,還得那飛絮如雪的時候?我久久瞭望你遠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臨,浪花飄起來了,是茫茫的煙霧,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陽。只有那孤苦柳樹,迎來匆忙的過客,扭動著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輕輕地舞動。

  春天里,我們彼此相愛,卻在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無數相思的落淚。回憶起攜手并肩時的親密,那份感傷,就象無數的細繩把我的心捆扎。笙歌勁舞的畫舫,依然繞著河岸緩緩地移動,可是我的心里卻是這樣的冷落,水在流,云還是那樣地飄,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兒,你在何處。想著那些相戀的日子,如同一陣吹來的東風,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風呵,吹不進重疊的窗簾,只是讓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間。我只能等待那個梅花的精靈,在夜闌人靜的時候,在月淡星稀的時候,我對她說出自己心中的苦悶,讓她傳達我對你深深的思念。

  注釋

  ⑴金明池:詞牌名,秦觀創調,詞詠汴京金明池,故取以為名。

  ⑵悵:失意,懊惱。

  ⑶蕭蕭:風聲,草木經風搖落之聲。

  ⑷霜條:經霜的樹枝條。

  ⑸舊時飛絮:化用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之九:“春盡絮飛留不得,隨風好去落誰家”。

  ⑹晚來:夜晚來臨之際。

  ⑺行客:來往的行旅客人。

  ⑻燕臺佳句:燕臺,又指燕昭王延攬天下賢士的黃金臺。柳氏此處喻指幾社文人雅集賦詩的地方。

  ⑼春日釀成秋日雨:指當年幾社名流與柳氏交游,曾為她作春閨風雨的艷詞,競成為今日飄零秋雨的預兆。

  ⑽疇昔:過去,以前。

  ⑾如許:如此,此為概指之辭。

  ⑿繞堤畫舸:化用湯顯祖《紫釵記》中“河橋路,見了些無情畫舸,有恨香車”句意。

  ⒀憶從前:“憶”,回憶。此為回憶從前那些相戀的時光。

  ⒁眉兒愁苦:陸游《釵頭鳳》:“一杯愁緒,幾年離索”,表現詞人懷念戀人,柔腸寸斷的心緒。

  ⒂梅魂:化用蘇軾《復出東門詩》:“長與東風約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⒃伊:彼,他或她。

  賞析:

  作者:佚名

  《金明池·詠寒柳》中的柳具有獨立自主的自由心性與主體意識,不依附于某個實體,雖慨嘆凄涼的境遇,卻沒有失去自我的主體意識,期望與梅魂平等地對話。這一改柳往日柔弱不堪攀折的形象,為柳重塑了剛毅的品格,而這種剛性氣質則是來自于詩人主體的獨立人格意識與自由心性。

  上闋明寫柳而暗寫人生的遭際。“有恨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南浦”一詞緣于江淹的《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中國人喜聚不喜散,對于送別總是很敏感的,分別總會令人為之愁腸百轉,淚濕衫袖。此詞開頭便把地點定在這樣一個令人的情緒易較為之傷感的環境中,在這樣一個送別的地點,又是一個這樣的秋日的黃昏,殘陽西掛,滿目凄涼,伴隨著泠泠的寒風。

  “更吹起,霜條孤影。”一個“孤”字,更為這凄涼的環境平添一絲的無助、孤獨。起語全用冷色調的詞,刻畫了一個凄涼暗淡之境,寫盡了柳如是人生的孤獨、無奈的心境。“還記得,舊時飛絮”一句,把時間由現在推向過去,現今的生活是孤獨、無助的,那以前的生活呢?“舊時飛絮”便是最好的回答了。詞人在這里用了“柳絮”這一意象,“柳絮”無根無蒂任風吹落,隨意飄蕩,多令人產生憐憫之情,因詠《燕臺詩》而癡戀其人。又燕臺曾是當年燕昭王招攬賢士的黃金臺。此處的用典,言約而意豐,它既暗含了詞人與陳子龍通過詩詞唱和結為知音,又同松江名士詩酒集會度過了人生的一段美好的時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點亮色。

  詞人在上闋的最后用“尚有燕臺佳句”結尾,是因為這段生活曾給她人生不少的.慰藉,致使她多年后回憶起這段生活,仍不禁淚流涔涔。詞的下闋主要是借回憶過去來寫對愛情的固貞執守。換頭處,詞人用“春日釀成秋日雨”一句,既承接了上闋的結句,又為下面的憶舊展開了鋪墊。與陳子龍的短暫的相識、相戀給詩人暗淡的生活帶來些許的慰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點亮色,但這短暫的歡娛卻為以后埋下了如此的苦楚。一句“秋日雨”寫盡了人生的變故。

  “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詞人想過去,痛惜今日,寫盡相思之苦,“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畫舸本是歡情之物,但即使擁有了它,自己依舊是先前的那個自己,或許更多了一點孤獨、寂寞,這一切都是因為沒有了情人的陪伴。“一點東風”這里暗指陳子龍,沒有了他,致使詞人一生“眉兒愁苦”,“雖知己而必別”,互為知己的愛人卻注定無法終生廝守在一起,這又是何等的令人悵惘之事。

  下闋詞人以“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結句,這里是借用了湯顯祖的《紫釵記》的故事來向情人表明自己的心跡,也同時向迫使二人分手的勢力進行的堅強的反抗,但同時也對未來帶有些許的幻想與渴望。《紫釵記》中,霍小玉在微月半遮寒梅怒放下愛上了詩人李益,兩位有情人幾經困難落幕前終于在長時別離后團圓,此時的他們贈詩唱和,句中最讓人難忘的還是“淡月梅花”景,柳如是引用“梅魂”分別是把自己和情人設想為劇中人,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夠團圓,到那時“與伊深憐低語”。通過詞的下闋,可以看出,柳如是對愛情是忠貞的、執著的,她對陳子龍是有著刻骨銘心之情的。

  柳如是的詞“濃纖婉麗,極哀艷之情”,她以一個女子的細膩的感觸來寫自己的情感經歷,故而真切感人,她讓人洞察了她的不幸的人生遭際,以及在困境中她對愛情的固貞、執守和對命運的不屈從。

《寒》古詩15

  ●瑣窗寒

  周邦彥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

  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

  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

  似楚江瞑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

  遲暮,嬉游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

  想東西、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否?

  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周邦彥詞作鑒賞

  這首詞是敘寫羈客思歸的名作,全詞圍繞著一縷思鄉憶人的幽思而展開,把作者濃郁的情感寄托娓娓的敘寫中。上片由今日而轉入未來,再由未來轉入昔日;下片重寫遲暮之年的詞人對遠方故鄉及親人的懷念。作者采用對比手法和虛實結合法,將內心深處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開始先寫庭院小簾朱戶之地,柳暗桐陰鴉啼之時,單衣竚立獨對春雨之事,屬對雨起興。灑空階兩句,寫從聽雨感到孤獨。瀟瀟暮雨,客館孤燈,更添愁思。于是想起夜雨空階之時,簾內之地,與故人剪燭西窗之事。歇拍三句,從當前客窗孤獨,想到昔年楚江羈旅。少年羈旅與垂老形役,楚江瞑宿、風燈零亂和暗柳啼鴉、空階愁雨,這三句就是拓開一筆,寫楚江瞑宿之地,風燈零亂之時,少年羈旅之事。是同樣的心情和境界。

  過片六句,轉寫當前。這時作者已屆遲暮之年,還京華作客,孤館春寒,宦況寂寞。這幾句寫的`是禁城店。余嬉游之暮,百五無煙之時,不共高陽儔侶亭酒之事。想東園三句,從客舍遲暮,想到故園桃李,梓里美人。久客戀鄉,暮年感舊,節日思親,都是人生極自然的心理活動。這幾句專寫從故鄉東園之地,桃李花開之時,小唇秀靨何之事。從故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安,設想自己回去后的情況。人已遲暮,春已闌珊,花自零落,這樣情況下,縱然回到故里,情懷仍似客中,只能花下酩酊,聊以排解郁結。這幾句著重寫東園之地,殘英之景,歸客攜尊俎之事。

《寒》古詩16

  《初寒曲》[宋代]陸游

  金錢弄霜寒淺淺,小閣云簾朝不卷。

  飄風赴閨羅袂單,翠襖出箱香冉冉。

  薰爐試手龍媒溫,半床衾被愁黃昏。

  芙蓉落瓣荷干禿,幽鳧還傍南塘宿。

  《初寒》[宋代]陸游

  重簾御晚吹,密瓦護晨霜。

  焰焰磚爐火,霏霏石鼎香。

  行遲依木杖,坐久穴藜床。

  晝亦無聊甚,胡為厭夜長?

  《初寒》[宋代]陸游

  老遇初寒候,貧當絕祿時。

  衣裘俱在笥,薪炭不愆期。

  鶉滿群童綱,魚浮百石陂。

  比鄰每分餉,捫腹可無饑。

  《初寒》[宋代]陸游

  蚊蠅掃跡葉飛初,剩喜幽窗讀我書。

  墻角短檠真耐久,手中團扇又成疏。

  百年作夢行休去,九月無衣亦晏如。

  獨恨故人消息斷,寒江誰與倩雙魚?

  《初寒》[宋代]陸游

  逐祿天涯半此生,明時寬大許歸耕。

  山圍魚市寒無色,雨掠蓬窗夜有聲。

  白發青燈身潦倒,殘蕪落葉歲崢嶸。

  爾來有喜君知否,買得烏犍萬事輕。

  《初寒》[宋代]陸游

  新雁來時歲又殘,丹楓數樹照江干。

  前山云起忽成暝,陋屋雨來初變寒。

  身退已收清禁夢,里居終出上恩寬。

  作詩老恨無奇思,時取囊中斷稿看。

  《初寒》[宋代]陸游

  船尾寒風不滿旗,江邊叢祠常掩扉。

  行人畏虎少晨起,舟子捕魚多夜歸。

  茆葉翻翻帶宿雨,葦花漠漠弄斜暉。

  傷心到處聞堪杵,九月今年未授衣。

  《初寒》[宋代]陸游

  今日霜露冷,凜然悲暮秋。

  垂帷跨微火,發篋出輕裘。

  徂歲逝將換,殘生愈覺浮。

  一杯還自閔,小獵記梁州。

《寒》古詩17

  菩薩蠻·霧窗寒對遙天暮

  清代納蘭性德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

  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譯文

  滿天是霧花的寒窗對著天空漸暝的暮色,傍晚的天空遙遙對著寒窗的霧花。花兒凋零,啼鴉聲聲。烏鴉開始啼叫,正值落花時節。

  垂著羅袖的影子顯得清瘦不已。清瘦的身影正垂著羅袖。和風剪出一絲絲紅線,紅線似春風剪得整整齊齊。

  注釋

  菩薩蠻:詞牌,也用作曲牌。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雙調,四十四字,屬小令,以五七言組成。下片后二句與上片后二句字數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

  一絲紅:典出五代蜀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牽紅絲娶婦》:“郭元振少時,美風姿,有才藝……張曰:‘……吾欲令五女各持一絲,慢前使子取便牽之,得者為婚。’元振欣然從命。遂牽一紅絲線,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常用“紅絲”比喻姻緣巧合。

  暮天:傍晚的天空。

  風剪:即風吹。剪,有快速之意。

  賞析

  這首詞每兩句都是反復回文。“霧窗寒對遙天暮”,從最后一個字“暮”倒著往前讀,就是下一句“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倒過來也就是下一句“鴉啼正落花”,這就是回文詩的一種。一般的選本里很少會選這首詞,原囚很簡單:這是純粹的文字游戲,并沒有什么藝術價值和深刻內涵在里邊。這道理是完全正確的,回文詩大多都僅僅是文字游戲而已,就像廚師雕刻出來的一朵精美絕倫的蘿卜花,無論多漂亮,也只是正餐旁邊的一個裝飾。但是廚師愿意去雕刻蘿卜花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原因是要讓整桌菜賣出更貴的`價錢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炫技。這是人的天性,如果掌握了高于常人的技術,總忍不住會拿出來賣弄賣弄,沒機會賣弄的話,在受到環境的刺激后,就會“技癢”。

  從詞的作法看,上片布景,下片說情,或者敘事、造理,這是宋詞基本結構模式。回文體的歌詞,大體上亦依此模式填寫。上片的相關物景,包括霧窗、暮天,花落、鴉啼,經過回環往復,變而成為窗霧、天暮,落花、啼鴉,其實際項目并不曾添加。下片通過人物形態的轉換,敘說故事。其之由袖羅、瘦影,風翦、紅絲,變而為羅袖、影瘦,翦風、絲紅,同樣也不曾添加。無非是一位女子,于花落、鴉啼的背景下,通過風翦、紅絲及翦風、絲紅的變換,以展現其婀娜多姿的身段而已。這就是回文的奧秘。

  這首詞描摹的是眼前風物,雖然意義不大,但是依舊不失雋永別致。從中更可看到詞人嫻熟的文字技巧。

  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的創作年代不詳。詩詞在清朝是是一種社交手段,文人士大夫社交活動聊天的主要內容。在詩詞游戲中大家也很容易融入交際圈,也不身份,都可以參與。作者在社交活動中寫下這首詞。

《寒》古詩18

  作品原文

  謝池春

  殘寒銷盡,疏雨過,清明后。花徑斂余紅,風沼縈新皺。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正佳時,仍晚晝。著人滋味,真個濃如酒。

  頻移帶眼,空只恁、厭厭瘦。不見又思量,見了還依舊。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

  作品注釋

  ⑴謝池春:詞牌名。

  ⑵清明:清明節,舊歷二十四節氣之一。

  ⑶花徑:花叢間的小徑。

  ⑷風沼:風中的池沼。新皺:指池沼水面皺起的新的波紋。

  ⑸仍:連續。

  ⑹著人:讓人感覺。

  ⑺頻移帶眼:皮帶老是移孔,形容日漸消瘦。

  ⑻恁:這樣,如此。

  ⑼厭厭:同“懨懨”,精神不振的樣子。

  ⑽分付:交托。

  作品譯文

  冬日的殘寒散盡,小雨過去,已到了清明之后。花間的小徑聚斂著殘余的落紅,微風吹過池沼縈繞起新的波縐,小燕子在庭院門窗間穿飛,飄飛的柳絮沾上了衣襟兩袖。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時候,夜晚連著白晝。令人感到滋味深厚,真個是濃似醇酒。

  頻繁地移動腰帶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著病懨懨地消瘦,不見她卻又相思,見了她卻還是分離,相思依舊。為此要問與其頻頻相見,何如永遠親密廝守?天公無情天不老,人有情卻落得孤獨無偶,這份相思別恨誰理解,姑且將它交托庭前的楊柳。

  作品鑒賞

  這首《謝池春》用通俗淺近的語言,寫離別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詞”的影響。

  開頭三句,點出節令,中間隔過四句之后,又說“正佳時,仍晚晝”,繼續點出黃昏時分。這樣,所謂“正佳時”的“佳”字,才算有著落,有根據。可見章法針腳之綿密。上片寫景,以“花徑斂余紅”等四個五言句子為主體的。這四句,筆鋒觸及了構成春天景物的眾多方面,又各用一個非常恰當的動詞把它們緊密相聯,點得活生,有聲有色,有動有靜。“飛絮沾襟袖”一句里,已經暗示了“人”的存,為過片處的“著人滋味,真個濃如酒”作一鋪敘。著人,是“讓人感覺到”的意思:“滋味”究竟是什么,卻不能說得具體,只好用酒來比喻,而且又用“濃”來形容,用“真個”來強調,以誘讀者盡量用自己的感受和經驗去理解那種“滋味”,從而把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變得可以體會、可以感悟。

  過片后的四個五言句,是這首詞抒情部分的核心內容了。這四句寫得深,寫得細,它把“不見”和“相見”、“相見”和“相守”逐對比較。冠以“為問”二字,表明這還只是一種認識,一種追求,只能祈之于天、謀之于人,可是“天不老,人未偶”,仍然不得解決。“天不老”,本于李賀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反過來說,天不老也就是天無情,不肯幫忙,于是“人未偶”,目前還處于離別相思的境地,實沒有辦法,只好“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分付,有交托之義。將相思別恨交付庭前垂柳,則留下了各式各樣的思索的余地,正所謂含蓄而雋永。

  詞牌簡介

  謝池春,詞牌名之一,又稱為《玉蓮花》、《怕春歸》、《風中柳》、《風可柳令》、《賣花聲》等。有多種格體,俱是雙調,上下片各六名。

  作品格律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上三下二)。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平仄(上三下二)。仄平平、仄平平仄。

  前后闋基本相同,只有前闋首句與后闋首句稍異。此調平仄較嚴。

  作者簡介

  李之儀(1048~1117)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漢族,滄州無棣(今屬山東省)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內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徽宗崇寧初提舉河東常平。后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涂),后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涂。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寒》古詩19

  古詩原文

  霜風漸緊寒侵被。聽孤雁、聲嘹唳。一聲聲送一聲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告語:雁兒略住,聽我些兒事。

  塔兒南畔城兒里,第三個、橋兒外,瀕河西岸小紅樓,門外梧桐雕砌。請教且與,低聲飛過,那里有、人人無寐。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代不可考,應為南宋初年。詞人客居異鄉,在秋夜聽見孤雁的悲鳴,懷念起不在身邊的親人,因而寫下了這首詞。

  詩文賞析

  這首托雁言情之作,表現客居異鄉的游子對親人的思念。內容在詩詞中屢見不鮮,但表現手法卻新穎,細膩,很能感人。

  上片先借秋夜景物渲染孤芳寂寞的感受。一句“霜風漸緊寒侵被”盡抒寒意,孤苦之情。而一聲聲孤雁的哀鳴又烘托游子的孤獨凄芳的情懷。“一聲聲送一聲悲”,用一聲聲孤雁的悲鳴傳達出一個悲痛的傾訴,一聲聲鳴叫牽動著主人公沉重凄苦的心情。

  “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形象地表現出他的急切的心情。“告雁略住,聽我些兒事。”語氣之柔軟和緩,神態之懇切誠摯,觸目可見。托雁傳情,本絕無可能,而如此設詞,異想天開,卻將游子深婉細膩的心理活動,表現得入木三分。

  下片全是游子對雁所說的話。其實質而言之,僅有一句話,即是說:你飛過我親人的居所,請千萬不要高聲鳴叫,以免驚動也是無眠的她。此處全用口語,雖無一字直敘人物,卻真切地表達了他內心的'思念,十分生動傳神。這里,“他”——游子不厭其煩,絮絮叨叨地向大雁詳細描述親人居住的具體住所,“城里”“橋外”“河西”“小樓”“門外”等分別用“塔兒南畔”,“第三個”“瀕河西岸”“梧桐雕砌”等詞清清楚楚、詳詳細細地描述出來。看似絮叨,實是殷勤。不僅表現出對大雁的真切希望,又生動表達了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這首詞題材極其普通,但特點鮮明。語言文字明白淺顯,質樸無華,卻生動形象,韻味雋永。可稱“凡情無奇而自佳,景不麗而自妙者”。(陸時維《詩境總論》)。這首詞口語化也極其鮮明,特別是那一長句“塔兒”直至“雕砌”。該詞是一首健康優美,生動活潑,美輪美奐的民間小調。

《寒》古詩20

  [唐]馮延巳

  窗外寒雞天欲曙,香印成灰,坐起渾無緒。

  庭際高梧凝宿霧,卷簾雙鵲驚飛去。

  屏上羅衣閑繡縷,一餉關情,憶遍江南路。

  夜夜夢魂休謾語,已知前事無尋處。

  注釋:

  【1】寒雞:因天寒而提早司晨的雞。鮑照《舞鶴賦》:“感寒雞之早晨。“雞覺得寒冷,不到天明就叫,所謂”夜半寒雞“。”早晨“,先于晨,亦此意。

  【2】香印:把香研成細末,印成回紋的圖案,然后點火,亦叫“香篆“。唐宋時用以記時辰。“香印成灰”表明香已燃盡,天將破曉。

  【3】渾無緒:全然沒有好情緒。

  【4】庭際高梧:房屋旁高大的梧桐樹。

  【5】宿霧:夜間下的霧。

  【6】“屏上”句:謂心情不好,懶動針錢,羅衣尚未繡完,即搭在屏風上。繡縷,刺繡用的彩線,此用作動詞,即拈針刺繡。

  【7】一餉:片刻、一會兒,通作晌。“一餉“,片刻,亦言”半晌“。

  【8】關情:感情有所牽系。

  【9】謾語:胡亂的話。謾,欺騙。夢魂謾語,即夢話,卻比囈語稍輕。“休“,休要,否定語。

  作品賞析:

  馮延巳描寫男女情事的詞約占集中半數,此類詞往往不注重人、事描述的具體、真切,而長于表達主人公的愁悶與思緒,這首[鵲踏枝]即是這樣。詞中側重寫閨中少婦思念的痛苦。她因相思情深,徹夜未眠,起床后亦慵懶無力,無心一切,未繡完的羅衣被擱置一邊,朦朧的'思緒飛到江南,昔日的歡聚如今已化為烏有,忽然醒悟,夢中的盟誓是那樣的虛假而不足憑信。詞中通過場景的變換,將恩婦無由排遣的悵惘與煩悶次第展現,情深筆婉,曲折含蓄,頗富情韻。

《寒》古詩21

  古詩原文

  月掛霜林寒欲墜。正門外、催人起。奈離別如今真個是。欲住也、留無計。欲去也、來無計。

  馬上離魂衣上淚。各自個、供憔悴。問江路梅花開也未?春到也、須頻寄。人到也、須頻寄。

  譯文翻譯

  經霜的樹林里充滿寒意,月兒掛在樹梢似乎飄飄欲墜。分別的人早起身來到正門之外,多么無可奈何,這傷心的別離。我真想留住你,但只是留你無計;你不得不離開,又擔心歸來無計。

  你騎馬而去,離愁聚積在心底;我佇立凝望,襟袖沾滿了眼淚。這一別雙雙憔悴情難言呵,不知那江路旁的梅花,是否已經吐蕊?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我一定折梅頻寄,當你到江南的時候,也請你折梅頻寄。

  注釋解釋

  酷相思:詞牌名。雙調,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韻,一疊韻。

  欲墜:指天上月輪西垂,黎明將至。

  奈離別:意思是說無法對付離別,不得不就此分手。奈:奈何,無奈。

  真個是:即真是,真的是。

  無計:沒有辦法。

  供憔悴:指雙方因離別都呈現出一副憔悴的面容。供:供奉,詞中引申為“呈現”。

  問江路梅花開也未?春到也、須頻寄 :化用陸凱寄范嘩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及《西洲曲》“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一類詩句,描寫女子的臨別叮嚀,意思是提醒對方別將自己遺忘,希望他看到梅開而想到自己,春天到來時要折梅相寄,人到目的地后也受折梅相寄。頻寄:頻繁地折梅相寄。

  詩文賞析

  這首詞,是程垓詞的代表作之一。在宋金元詞苑中,該詞牌僅此一篇,程垓的詞雖傳誦正文,又曾選入《花草粹編》,但因其是一種“僻調”,形式奧妙,寫作難度大,不易效仿,所以后人繼承這種詞風的很少。

  上片寫離情之苦,側重抒寫離別時欲留不得、欲去不舍的矛盾痛苦的心情。起調“月掛霜林寒欲墜”,是這首詞僅有的一句景語,創造了一種將明未明、寒氣襲人的環境氣氛。這本來應是夢鄉甜蜜的時刻。可是,這里卻正是門外催人啟程的時候。“奈離別如今真個是”乃“奈如今真個是離別”的倒裝語,意思是對這種即將離別的現實真是無可奈何。這種倒裝,既符合詞律的要求,又顯得新穎脫俗,突出強調了對離別的'無可奈何。這種無何奈何、無計可施的心情,通過下邊兩句更得以深刻表現:“欲住也、留無計;欲去也、來無計”兩句感情熾熱,纏綿悱惻,均直筆抒寫,略無掩飾。想不去卻找不到留下來的借口;還未去先想著重來,又想不出重來的辦法。鐵定地要分別了,又很難再見,當此時怎不黯然神傷,兩句寫盡天下離人情懷。

  下片寫別后相思之深。這層感情,詞人用“離魂”、“憔悴”作過一般表達之后,接著用折梅頻寄加以深化。“問江路”三句,化用南朝民歌“折梅寄江北”和陸凱寄范曄“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詩意,而表情達意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歇拍二句,以“春到”、“人到”復沓盤桓,又疊用“須頻寄”,超神入化,寫盡雙方感情之深,兩地相思之苦。

  這首詞中,寫景色的語言不多,較多地敘述離別的感情,語言樸實,不事夸張,卻能于娓娓敘述之中,表達出纏綿悱惻的感情,自具一種感人的力量。這樣的藝術效果,與詞人所使用的詞調的特殊形式、特殊筆法密切相關。其一,此詞上下片同格,在總體上形成一種回環復沓的格調;上片的結拍與下片的歇拍皆用疊韻,且句法結構相同,于是在上下片中又各自形成了回環復沓的格調。這樣,回環之中有回環,復沓之中又復沓,反復歌詠,自有一種回環往復音韻天成的韻致。其二,詞中多逗。全詞十句六逗,而且全是三字逗,音節短促,極造成哽哽咽咽如泣如訴的情調。其三,詞中還多用“也”字以舒緩語氣。全詞十句之中,有五句用語氣詞“也”,再配上多逗的特點,從而形成曼聲低語長吁短嘆的語氣。詞中的虛字向稱難用,既不可不用,又不可多用,同一首詞中,虛字用至二、三處,已是不好,故為詞家所忌。而這首詞中,僅“也”字就多達五處,其他如“正”、“奈”、“個”等,也屬詞中虛字,但讀起來卻并不覺其多,反覺姿態生動,抑郁婉轉,韻圓氣足。其關鍵在于,凡虛處皆有感情實之,故虛中有實,不覺其虛。凡此種種形式,皆是由“酷相思”這種特定內容所決定的,內容和形式在程垓的這首詞中做到了相當完美的統一。所以全詞句句本色,而其感情力量卻不是專事矯柔造作者所能望其項背的。

《寒》古詩22

  1. “寒食廬山吟”:清·袁枚

  “寒山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詩是袁枚于清乾隆初年所作,它以廬山的美景為背景,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之感。寒山寺,寒食節,讓詩人的內心更加孤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形象地表現了荒涼、寂寞、孤獨的景象。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表達了詩人離散的心情。整首詩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離別的痛苦。

  2. “寒夜”:唐·白居易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所作,寫的是一個老人在寒夜中獨自釣魚的場景。詩中的千山、萬徑、孤舟、蓑笠、獨釣等寥寥數語,卻能將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境地描繪得淋漓盡致。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現了一種淡泊寂寞、凄涼蕭瑟的意境,頗有東籬乘氣南窗立,病骨催秋夜月明的感覺。

  3. “寒食帖”:唐·韓愈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園雅望通侯宅,東郊寒食近王畿。白社稷,青梓泉,玉京群帝集同臣。憶昨宅,嵩陽險,厥有桐廬在其間。”

  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韓愈所作,寫的是寒食節的.時光,表現了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中豐富多彩的景象,使人們仿佛置身于詩人的故鄉中,感受深厚的親情和鄉土之愛。整首詩以平和的語調、詩句優美、意境深遠,是唐代寒食詩的代表作之一。

  4. “寒窗”:唐·鄭翼

  “抱犢寒窗夢不成,冬夜寒燈獨自明。身貧學淺欺師識,眼窮天涯路未明。孤枕難眠疑鬼哭,冷爐清火膝寒生。沉舟側畔輕帆過,燕子樓臺露薄情。”

  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鄭翼所作,表現了一個士子寒窗苦讀、奮斗求學的生活狀態。詩中的抱犢、寒燈、孤枕、冷爐、身貧、學淺等意象,都表現出了詩人艱難的求學日子以及充滿憂慮的內心世界。整首詩以流暢的語言、清新自然的意境,抒發了學子踏實求學、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5. “寒江獨釣”:唐·張志和

  “寒江獨釣寒江雪,江上寒山千古色。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寒》古詩23

  【原文】:

  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注釋】

  ⑴木落:樹木的葉子落下來。雁南度:大雁南飛。南:一作“初”。

  ⑵首二句從鮑照《登黃鶴磯》“木落江渡寒,雁還風送秋”句脫化而來。

  ⑶襄(xiāng)水曲(qū):在漢水的轉彎處。襄水,漢水流經襄陽(今屬湖北)境內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轉彎處,即河灣。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

  ⑷楚云端:長江中游一帶云的盡頭。云:一作“山”。

  ⑸鄉淚客中盡:思鄉眼淚已流盡,客旅生活無比辛酸。

  ⑹孤:一作“歸”。天際:天邊。一作“天外”。

  ⑺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⑻平海:寬廣平靜的江水。漫漫:水廣大貌。

  【翻譯】:

  草木枯黃凋零了,陣陣鴻雁飛向南,

  北風呼嘯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鄉是那鹿行山,茅廬就在襄水灣,

  遙望遠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鄉眼淚已流盡,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遠方在天際,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問一問,迷路渡口在哪邊?

  暮色蒼茫無所見,只見江海水漫漫。

  【賞析】:

  《早寒江上有懷》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懷鄉思歸的抒情詩。此詩以興開首,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最后寫欲歸不得的郁積之情。

  本詩從蕭索的秋景入手,寫出客居異地時對家鄉的無限思念,以及面對隱居與從政的抉擇時的迷茫心情。詩人在異鄉遙望故鄉,深深地眷念襄陽、襄水,但故鄉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鄉之淚、遙看天際孤帆。這一種飄零之感只有羈旅中人才能深切地體會到。這首詩透露出作者長安碰壁之后的牢騷和惘然,思鄉之情和寫景之句渾然一體,深沉含蓄。全詩情景交融,言淡而意遠。而發自內心對寒江的懷念之情,由此引發了首尾呼應。

  【閱讀訓練】:

  一、

  1.簡析“鄉淚客中盡”一句中,“盡”字的意蘊。(3分)

  2.閱讀全詩,簡要分析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3.從詩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寫此詩是在什么季節?(2分)

  4.“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一句中“遙隔”有什么內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4分)

  5.用簡潔的語言描繪“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的景象。(3分)

  6.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7.說說“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寫景的妙處。

  二、

  1、 本詩寫的是哪個季節?

  2、 簡要概括“木落雁南度”所描繪的兩個場面。

  3、 首聯“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4、 說說“鄉淚客中盡”中“盡”字的表達效果。

  5、“平湖夕漫漫”這一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

  一、

  1.盡:用完,沒有;(1分)思念家鄉的淚水已經在客鄉流完(1分);一個“盡”字道出了作者離家之遠,飄零之久。(1分)

  2.詩人描寫了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1分),異鄉漂泊的境遇(1分),抒發了旅人懷鄉,思歸不得的`悲戚(1分)和仕途不順,人生失意的落寞(1分)。

  3.作者捕捉了當時帶有典型性的事物,點明季節。從詩中木落葉、雁南度和北風吹,可知寫此詩時是在秋季。

  4.不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鄉遙遠,還表明兩地阻隔不能歸去。透露出了作者思鄉念親的心情。

  5、秋風乍起,樹葉紛紛飄零,大雁南飛,北風呼嘯,江上涌起層層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6、詩歌表達了詩人思歸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緒。思念家鄉、思念親人。

  7、作者捕捉了當時帶有典型性的事物,點明季節。樹葉

  漸落,北雁南飛,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作者又以“北風”呼嘯來渲染自然使人覺得寒冷,點出題目中的“早寒”。作者活畫出一副深秋景象,渲染了悲涼的氣氛。

  二、

  1、答:本詩寫的是深秋季節。

  2、答:樹葉凋零 大雁南飛

  3、答:落木蕭蕭,鴻雁南飛,北風呼嘯,天氣寒冷,作者活畫出一幅深秋蕭瑟凄清的景象。

  4、答:“盡”字夸張的寫出了詩人因思鄉而眼淚流干,淋漓盡致的抒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5、答:烘托出作者迷惘、茫然、苦悶和傍徨的心緒。

《寒》古詩24

  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此處是引用孔子使子路問津的典故,孔子想從政,在渡口向隱者問渡口的所在,隱者不說,嘲笑孔子棲棲遑遑奔走四方。

  (1)這首詩是怎樣寫出早寒特點的?(2分)

  (2)請賞析這首詩的頸聯。(4分)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2分)

  閱讀答案:

  (1)寫木葉漸脫,北雁南飛,表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秋季景象,又以北風呼嘯來渲染,自然使人覺得寒冷,這就點出了早寒的特點。

  (2)鄉淚客中盡不僅點明了思鄉,而且把這種情感一瀉無余,不僅自己這樣思鄉,而且家人也在想著自己的歸去,遙望著天際的歸帆。從而使思鄉的感情抒發得更為強烈了。

  (3)表達了作者既想隱居又想從政的矛盾迷茫的心情。

《寒》古詩25

  好事近·雨後曉寒輕魏夫人

  雨後曉寒輕,花外早鶯啼歇。愁聽隔溪殘漏,正一聲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賒,離腸萬回結。不似海棠陰下,按涼州時節。

  【評解】

  這是一首傷離之作。雨后輕寒,曉鶯啼歇,隔溪殘漏凄咽,撩人愁思。上片著重寫景,借景抒情。下片抒寫別后的相思。去路遙遠,不堪西望。離緒滿懷,柔腸百結。全詞清新雅麗,含蓄凄婉。

  這首詞圍繞“愁聽殘漏”這一生活細節,展現了幽閨夢醒的思婦懷念遠人的綿綿愁思和萬轉離腸。詞的上片由寫景到寫人,下片著重表現思婦的心理活動。整首詞熔抒情、敘事于一爐,用筆直中有曲。

  上片起首兩句為景語,既點明初春時節、夜雨過后的節令、時間,又描繪出一派略帶寒意、鶯倦停啼的清寂氣氛,為主人公布置了一個與情懷恰相契合的環境。“愁聽”反接“早鶯啼歇”,說明思婦醒來很早,因為她已經聽過了早鶯的歌唱,也許她的愁腸曾和著淅瀝的夜雨聲一起顫抖。天剛破曉,她就起身獨坐,隔溪傳來夜盡的更鼓聲,更添無限孤寂凄惻之感。“正一聲凄咽”與“愁聽”相應,更鼓聲染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使她回想起和情人離別的情景,這就暗中為下片寫懷遠人作了鋪墊。詞的上片,由寫景自然過渡到寫人。

  詞的下片進一步寫內心活動:親人西去,迢迢千里,分別時的繾綣、留戀、淚眼相看的`情景無不歷歷在目,直到如今,仍不堪回首,簡直不敢注目西去路。然而,她畢竟又不由自主地瞭望親人奔向他方的路衢。正因為“西望”,她才“不堪”,才惹起了“離腸萬回結”,“不堪”二句,寫出了左右為難的極端矛盾的心緒。“去程賒”說明與行人間隔之遠,“萬回結”極言離情愁苦之狀,重筆渲染,已把別離苦寫到極致。結拍二句宕開,追憶往日與親人相處時令人難忘的一個生活場景,以反襯今日獨處的悲涼,她想起了與親人團聚之日,兩人曾坐在海棠花下,演奏《涼州曲》時,彼時的心情較之今朝,真有天壤之別了。

  《涼州曲》,為唐代邊塞之樂,當時屬于新聲,聲情是比較悲涼的。不過,那時兩人都幸福地沉浸在藝術境界之中,如今卻是自己孤獨地承受著現實的孤獨的折磨,心中之苦不言而自現。

  朱熹曾將魏夫人與李清照并提,說是“本朝婦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者。”清人陳延焯也說:“魏夫人詞筆頗有超邁處,雖非易安之敵,亦未易才也。”從包括此詞在內的魏夫人作品來看,這些評價是頗為中肯的。

《寒》古詩26

  明代:于謙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

  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

  譯文

  請告訴居住在遠方的朋友,天氣雖有些微的寒冷,但不必為它發愁。

  春風吹來已經離我們不遠,已經吹到了屋東頭。

  注釋

  除夜:除夕之夜,農歷十二月最后一天的夜晚。

  太原:軍鎮名,又名三關鎮。防區在今山西內長城以南,西起黃河,東抵太行山,在今山西省。

  寒甚:即甚寒,很寒冷。

  寄語:傳話,告訴。

  天涯客:居住在遠方的人。

  輕寒:輕微的寒冷。

  底用:何用,底,猶“何”,漢以來詩文中多用其義。

  屋東頭:這里是說春天解凍的東風已經吹到屋東頭。意思是春天已來得很近了。

  賞析

  《除夜太原寒甚》是詩人客居太原,除夕夜天寒難耐時有感而作。除夕之夜本該合家團聚,然而,詩人卻棲身遠方,又恰逢大寒,確實令人寂寞難熬。環境雖然極其艱苦,但是詩人在寒冬之時想到春天很快就要來到,希望“天涯客”不必憂愁,表現出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出語卻極為平淡。舊的一年過去了,詩人未能返回溫暖的南方,與家人團圓。而是寄旅太原,滯留在寒冷的北方,在官舍度歲。遠客在外,難免鄉愁,況且舊年之中,詩人經受了諸多的艱難和勞累,但他鼓勵自己和同僚說:“流落天涯的他鄉之客們,不用為這一點輕微的寒冷發愁。句中的“輕寒”與詩題中的“寒甚”對比強烈,“寒甚”是客觀的存在,“輕寒"卻表現了詩人對嚴寒的藐視和對戰勝困難的信心,詩人深知只有蔑視它,才能戰勝它,以此鼓勵友人,激勵自己。

  “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指明前途,加強信心。和前兩句有同樣的鼓舞作用。在詩人眼中,盡管風寒冰堅,但除夜一過,新年即已開始,春天隨之來臨。溫暖的春天,正孕育在殘冬的嚴寒之中,和煦的春風很快就要吹遍大地。春風是那么逼近,似乎就在屋子的東頭,只要側耳傾聽,即可捕捉到它那令人歡欣的聲音。隨著春風的來臨,大地回暖,萬木復蘇,新的一年開始了。詩人迫不及待地盼望著春天的到來,期待著在新的一年里進一步舒展自己的抱負,建立新的功業。

  《除夜太原寒甚》這一富于哲理意蘊和人生體悟的'詩篇,深入淺出地告訴人們:像寒冷的天氣不會長久一樣,困難也只是一時的,應該振奮精神,看到困難后的光明前景。除夕雖然寒冷,詩人于謙又客居他鄉,但是詩人卻沒有天涯游子常有的孤獨和傷感,而是非常自信地告訴和自己有相同境況的天涯游子:“寒冷不足畏懼,春天即將來臨。”最壞的日子都會過去,否極泰來,事物的發展趨勢往往就是這樣富有哲理。

  這首詩寫的是除夜的寒冷,讀來卻給人以春天的喜悅和暖意,詩中用象征的手法,表現了詩人不畏任何艱難困苦,蔑視嚴酷的惡劣氣候,滿懷信心地和惡劣環境進行斗爭的樂觀精神。詩的語言淺顯,而寓意深刻。因此這首小詩有它的象征性,也含有一定的哲理,詩人以平白輕松的語氣,抒發激越豪情,顯示了詩人錚錚骨氣與剛毅果敢的上進精神。

【《寒》古詩】相關文章:

孟浩然《早寒有懷》古詩原文意思賞析04-14

廣寒宮作文04-04

2022大寒愛情文案03-26

2023大寒治愈文案02-10

經典古詩 經典古詩詞02-05

經典的古詩06-11

古詩05-26

2023大寒簡短文案01-06

詠柳的古詩意思和古詩03-29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婷婷色五月亚洲国产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 | 综合久久久久综合 | 偷偷做久久久久网 | 亚洲精品黄AV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