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贊美牡丹花的古詩,歡迎閱讀與收藏。
贊美牡丹花的古詩1
水龍吟 同張大經御史賦牡丹
(元·劉敏中)
春風一尺紅云,粉蕤金粟重重起。
天香國色,宜教占斷,人間富貴。
最喜風流,妝臺卯酒,欲醒還醉。
算年年歲歲,花開依舊,問當日、人何似。
休說花開花謝,怕傷它、老來情味。
依稀病眼,故應猶識,舊家姚魏。
無語相看,一杯獨酌,幽懷如水。
料多情、笑我蒼顏白發,向風塵底。
水龍吟 牡丹
(宋·王沂孫)
曉寒慵揭珠簾,牡丹院落花開未。
玉欄干畔,柳絲一把,和風半倚。
國色微酣,天香乍染,扶春不起。
自真妃舞罷,謫仙賦后,繁華夢、如流水。
池館家家芳事。
記當時、買栽無地。
爭如一朵,幽人獨對,水邊竹際。
把酒花前,剩拚醉了,醒來還醉。
怕洛中、春色匆匆,又入杜鵑聲里。
念奴嬌 賦白牡丹和范廓之韻
(宋·辛棄疾)
對花何似,似吳宮初教,翠圍紅陣。
欲笑還愁羞不語,惟有傾城嬌韻。
翠蓋風流,牙簽名字,舊賞那堪省。
天香染露,曉來衣潤誰整。
最愛弄玉團酥,就中一朵,曾入揚州詠。
華屋金盤人未醒,燕子飛來春盡。
最憶當年,沈香亭北,無限春風恨。
醉中休問,夜深花睡香冷。
遍地錦 孫守席上詠牡丹
(宋·毛滂)
白玉闌邊自凝佇。
滿枝頭、彩云雕霧。
甚芳菲、繡得成團,砌合出、韶華好處。
暖風前、一笑盈盈,吐檀心、向誰分付。
莫與他、西子精神,不枉了、東君雨露。
喜遷鶯 賞牡丹
(元·沈禧)
春光無幾。
賴名花留得,一分余意。
獨殿群芳,特稱重貴,開向富家園地。
剩有天香國色,不藉粉勻脂膩。
倚風處,似真妃被酒,臉霞烘媚。
檻際施翠幄,密遮深護,怕省仙姝隊。
剪縠裁綃,披云卷霧,幻出許多纖麗。
幸遇清平時世,勝賞也成故事。
拚劇醉,任玉山敧倒,帽檐斜墜。
月華清 白牡丹
(明·高濂)
花剪云綃,種移兔窟,占得玉清瓊素。
一段蕭疏,傍夜來、簾箔香初吐。
雪魄蟾魂幽韻,別一種、風流天付。
看庭階弄影,光寒玉露。
怕教胭脂耽誤。
向風塵夸紅斗紫,撩云托雨。
一片冰心,甘冷澹,輕煙薄霧。
瀟然趣。
待托霓裳,天上曲、清揚歌句。
奈春為愛君開,恨搖落春還妒。
冉冉云牡丹盛開,招同官小飲,賦此
(宋·盧炳)
雨洗千紅又春晚。
留牡丹、倚闌初綻。
嬌婭姹、偏賦精神君看。
算費盡、工夫點染。
帶露天香最清遠。
太真妃、院妝體段。
拼對花、滿把流霞頻勸。
怕逐東風零亂。
天香 牡丹
(宋·趙以夫)
蜀錦移芳,巫云散彩,天孫剪取相寄。
金屋看承,玉臺凝盼,尚憶舊家風味。
生香絕艷,說不盡、天然富貴。
臉嫩渾疑看損,肌柔只愁吹起。
花神為誰著意。
把韶華、總歸姝麗。
可是老來心事,不成春思。
卻羨宮袍仙子。
調曲曲清平似翻水。
笑囑東風,殷勤勸醉。
念奴嬌 追和張巨山牡丹詞
(宋·毛幵)
倚風含露,似輕顰微笑,盈盈脈脈。
染素勻紅,知費盡,多少東君心力。
國艷酣晴,天香融暖,畫手爭傳得。
綠窗朱戶,曉妝誰見凝寂。
獨占三月芳菲,千花百卉,算難爭春色。
欲寄朝云無限意,回首京塵猶隔。
舞破霓裳,一枝渾似,醉倚香亭北。
舊歡如夢,老懷那更追惜。
漢宮春 夾鐘商追和尹梅津賦俞園牡丹
(宋·吳文英)
花姥來時,帶天香國艷,羞掩名姝。
日長半嬌半困,宿酒微蘇。
沈香檻北,比人間、風異煙殊。
春恨重,盤云墜髻,碧花翻吐瓊盂。
洛苑舊移仙譜,向吳娃深館,曾奉君娛。
猩唇露紅未洗,客鬢霜鋪。
蘭詞沁壁,過西園、重載雙壺。
休漫道,花扶人醉,醉花卻要人扶。
漢宮春 春苑賞牡丹
(宋末元初·汪元量)
玉砌雕欄。
見吳宮西子,一笑嫣然。
舞困人間半亸,艷粉爭妍。
珠簾盡卷,看人間、金屋神仙。
歌隊里,霞裾裊娜,百般嬌態堪憐。
別有一枝仙種,更同心并蒂,來奉君筵。
猩蜃若教解語,曲譜應傳。
柘黃獨步,晝籠睛,錦幄張天。
試剪插,金瓶千朵,醉時細看嬋娟。
天香 韻賦牡丹
(宋末元初·劉塤)
雨秀風明,煙柔霧滑,魏家初試嬌紫。
翠羽低云,檀心暈粉,獨冠洛京新譜。
沈香醉墨,曾賦與、昭陽仙侶。
塵世幾經朝暮,花神豈知今古。
愁聽流鶯自語,嘆唐宮、草青如許。
空有天邊皓月,見霓裳舞。
更后百年人換,又誰記、今番看花處。
流水夕陽,斷魂鐘鼓。
牡丹花
(唐·羅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后,辜負秾華過此身。
牡丹
(唐·李商隱)
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細腰頻換郁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
楊妃牡丹
(宋·方岳)
馬嵬殘恨久銷沈,花撚妝痕尚不禁。
當日愿為連理木,春風不負合歡心。
病維摩減詩情盡,窮孟嘗添酒債深。
醉面欲醒如有舊,沈香亭北記曾吟。
贊美牡丹花的古詩2
《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詩的前兩句“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即庭院中的芍藥花雖然妖嬈美麗,但格調不高;池中的荷花雖然純潔、明凈,但缺少熱情。唐代鄭虔《胡本草》記載:芍藥,一名沒骨花。牡丹別名“木芍藥”,芍藥為草本,又稱“沒骨牡丹”,所以劉禹錫在這里稱芍藥“無格”。芙蕖,是荷花的別稱。周敦頤《愛蓮說》中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之句。
但如此純潔、明凈的荷花,在劉禹錫眼中卻因為“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多少顯得缺少熱情。當然這里劉禹錫沒有貶低芍藥和芙蕖的意思,反而準確說出了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從寫法上來看,這兩句詩則用了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即劉禹錫從側面寫牡丹,凸出牡丹兼具妖、凈、格、情四種品格,稱得上花中之美者。
而詩的后兩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則是劉禹錫正面對牡丹的贊頌。它的`意思是說,只有牡丹花才算是真正的國色,當它盛開的時候,盛況可以轟動整個京城。對于牡丹來說,它“百般顏色百般香”。雖然劉禹錫這里只字未提牡丹的色香,但是從他所描述的人們傾城而出,觀賞牡丹的熱鬧場面來看,牡丹定然是姿色超群,具有傾國之色的。
當然劉禹錫對牡丹的贊頌是懷著主觀感情的,并不代表所有人的看法。畢竟,芍藥與芙蕖也是為人所喜愛的花卉。據說在唐代武則天時期,牡丹才始盛而芍藥艷衰。不過作為一首牡丹詩來說,劉禹錫生動形象的表述,無疑為牡丹的風姿增色不少。一個“動”字,彷佛可以讓人夢回大唐,回到那個因觀賞牡丹而萬人空巷、人頭攢動的歷史時期。
綜上所述,雖然這首詩只有短短4句,但是可謂將牡丹的美寫到了極致。而從另一方面來看,盡管劉禹錫這首詩主旨在于贊頌牡丹,但又何嘗不是為我們展現了芍藥和芙蕖的魅力所在。三種名花,可以說是最大程度豐富了這首詩的審美意蘊,能夠給人極大的美的享受。最后,其實對花的喜愛因人而異,如陶淵明愛菊,王安石愛梅,溫庭筠愛蓮,黃庭堅愛水仙。如果是你,你最喜歡哪種花呢
【贊美牡丹花的古詩】相關文章:
牡丹花的古詩01-28
贊美母親的古詩02-02
贊美蜜蜂的古詩04-29
贊美祖國的古詩03-26
贊美水的古詩01-28
贊美長城的古詩03-28
贊美月亮的古詩08-15
贊美父親的古詩12-06
贊美長江古詩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