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石灰吟詩詞賞析1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骨碎身渾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詩詞賞析2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
提起明朝的一代名臣于謙,人們總不禁想到他這首著名的《石灰吟》。
于謙,字廷益,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永樂十九年進士,歷任山西、河南、江西等地巡撫,官至兵部尚書。在各地方官任上,他積極有為,興利除弊,因此享有極高威望。當時,北方蒙古族瓦剌部屢次威脅邊關及首都地區。英宗正統十四年,瓦剌部首領也先侵擾大同,英宗親征,在土木堡兵敗被俘,一時京師震動,朝野不安。面對當時放棄北京南遷的主張,于謙堅決反對,果斷地擁立英宗弟為景帝,同時主持軍務,調集重兵,親自督戰,擊退也先軍,使局勢轉危為安。不幸的是八年后英宗復辟,于兼竟以“謀逆罪”被誣殺,直到萬歷年間始昭雪,追謚“忠肅”。
《石灰吟》是于謙青年時代的詩作,是一首詠物詩,歷來詩人多借此形式托物詠志。令人感佩的是,青年時代的于謙,就懷有崇尚信念,并為之不惜犧牲的抱負,他后來的生活道路,恰恰實踐了青年時代所立的.立向。“言為心聲”,正是由于正氣凜然,忠義之情,發自肺腑,《石灰吟》雖短短四句,卻字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久為傳誦。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擊”字一作“鑿”、都是敲擊、掘的意思。用作燒煉的石灰石,采自深山,必須由采石工人用錘子、鑿子經過千百次的敲擊,方能挖掘到,挖掘到的石灰石,又要花費千辛萬苦,歷盡艱難,才能從深山中運出來,以便進一步煉制。若,如。等閑,平常。石頭經開采運出來,還要堆放到石灰窯里,經受烈火高溫的燒煉,才能化為雪白的石灰,為人所用。詩人賦予在烈火中被焚燒的石灰以人格:為了最后造就自己,達到為人所用的價值,所以面對烈焰的燎燒,也覺得心甘情愿,視同平常。
“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全不惜”,又作“渾不怕”。詩人承上兩句,對石灰的品格作進一步的揭示:烈火焚燒的結果使自己粉身碎骨,失卻原來的面貌,化為粉末,但是雜質盡去,雪白無瑕,用于人間,正可使自己清白的本色長留世上。石灰開采煉制的過程,在詩人的心目中,具有嚴肅的象征意義。詩人贊美石灰的品格,旨在表達自己的人生信念,“要留清白在人間”既是石灰形象的寫照,又是詩人立志為了理想的實現甘愿承受一切痛苦磨煉的誓言。
全詩一氣呵成,直抒胸臆。作為一首詠物詩,詩人通篇不離對石灰吟詠,“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身碎骨”,說的都是石灰煉制過程中的情形;而字里行間又無處不流露著青年于謙熾熱的報國熱忱,閃耀著忠貞不移的人格光輝。聯系詩人在民族危亡之際,不避艱險,力挽狂瀾的作為,以及終不見容于殘暴、多疑的封建君主和群小,以至最后被害的悲劇命運,吟哦“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鏗鏘詩句,但覺浩然正氣蕩氣回腸,英靈不滅,永勵后人。
石灰吟詩詞賞析3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
注釋:(1)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
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指撞擊次數多,不是實指一千一萬。錘,錘打。鑿,開鑿。
(3)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平常,輕松。
(4)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人間:人世間。
譯文:(石頭)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賞析: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渾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詩詞賞析】相關文章:
石灰吟詩詞賞析01-20
石灰吟于謙07-29
《石灰吟》教學反思03-06
石灰吟教學反思04-07
石灰吟詩詞06-04
古詩石灰吟評課稿05-09
古詩兩首石灰吟、墨梅教案03-07
《白頭吟》詩詞鑒賞11-04
《白頭吟》古詩詞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