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文1
雪 魯迅 散文詩
一、字音
磬口(qìng) 忙碌(lù) 脂粉(zhī) 奩(Iián) 灼灼(zhuó) 嘻笑(xī) 褪盡(tuì) 朔方(shuò) 凜冽(lǐnliè)
二、詞義
博識:見識廣博。 凜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靈,魂靈。 消釋:消溶。
升騰:(火焰、氣體等)向上升起。
三、課文解析
江南的雪:一方面作者惋惜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另一方面暗示如江南的雪的美好事物經不起環境外了的打擊,不能過于眷戀。
北國的雪:用了一連串動詞,展現出北國的雪的奮斗和向上,決不妥協的個性,以及鋪天蓋地、橫掃千軍的氣勢。
北國的雪的環境:“無邊的曠野,凜冽的天宇”象征了當時極度黑暗和嚴酷的社會現實。
向上:指人身上向上的精神
但是:結構上承上啟下,內容上提示全文重點,表明作者的情感傾向,相較于優柔的江南的雪,作者更贊頌壯美的北國的`雪。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摒棄柔弱的部分,剩下堅強的部分,凝成雨的內核。
注解:1選自《野草》
魯迅詩:天地余一卒,荷戟獨彷徨
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文2
1. 《岳陽樓記》選自《 》,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昂卧眨 , ;居 ,處 。......其必曰: , !”
2. 《醉翁亭記》選自《 》,作者歐陽修,號醉翁,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 !,“ ,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善加之四時也!。
3. 《湖心亭看雪》選自《 》,作者張岱,明末清初文學家。
4. 《采薇》中說:“昔我往矣, 。今我來思, 。 ,載渴載饑!
5. 《十五從軍征》中說:“十五從軍征, 。”
6. 《訴衷情》選自《陸游集》,詞作抒發了作者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感慨。詞中說,“ , ,淚空流。此生誰料, , 。”
7. 《南鄉子。京口北固亭懷古》選自《稼軒長短句》,作者辛棄疾南宋豪放派愛國詞人。詞作抒發了作者收復中原,同一國家的強烈愿望。詞中說:“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
8. 《朝天子。詠喇叭》作者王磐,詩歌借物詠懷,揭露和諷刺了宦官狐假虎威,殘害百姓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人民的痛恨之情。詞中說:“喇叭,鎖哪,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 ,吹上了那家, !”
9. 《歸園田居》中說,“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 ,但使愿無違!
10.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作者孟浩然,詞中說,“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 !
11. 《終南別業》作者王維,詞中說,“.....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 。......”
12. 李清照,南宋婉約派詞人,自號易安居士!稘O家傲》選自《李清照集校注》,詞作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向往幸福、光明、自由的理想。詞中說,“我報路長嗟日暮,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 。”
13. 《長相思》作者納蘭性德,清代詞人。詞作抒發了作者孤寂傷感,無限思鄉的情感。詞中說,“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 。風一更,雪一更, ,故園無此聲。”
二、古詩文理解遷移填空:
14. 《歸園田居》表現詩人勞動艱辛的詩句是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該詩的主旨句是 衣沾不足惜 , 但使愿無違 ;作者陶淵明是東晉田園詩人。
15.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引用典故的兩句詩是 坐觀垂釣者 、 徒有羨魚情。 該詩的頷聯是 氣蒸云夢澤 , 波撼岳陽城 ;該詩的主旨句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寫詩人登上岳陽樓看到的'波瀾壯闊的畫面的句子是氣蒸云夢澤 , 波撼岳陽城 。 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想做官而沒人引薦,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為官,為民謀利,深感慚愧的句子是“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該兩句詩比喻了作者想做官卻沒有途徑。)作者孟浩然,與王維并稱“王孟”。
16. 《漁家傲》中流露詞人對現實不滿的詩句是 我報路長嗟日暮, 學詩謾有驚人句。 詩歌表達了作者感嘆自己空有一番才華,卻始終遭遇不幸而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向往光明世界,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作者李清照是南宋婉約派詞人。
17. 《終南別業》中最符合“詩中有畫”的特點的詩句是 行到水窮處 , 坐看云起時 ;它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在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不強求,“隨遇而安”,換一個角度便可能海闊天空。 作者王維是唐代山水詩人。
18. 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中懷念故鄉的詩句是聒碎鄉心夢不成 , 故園無此聲 。 詩歌運用白描手法,表露了作者孤獨、寂寞、悲傷的心情。
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文3
《赤壁》杜牧
⑴詩中蘊含機遇造人的哲理的詩句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過零丁洋》文天祥
、艑懗鰢液蛡人的境遇的詩句是: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聘爬▽懗鰞纱慰乖,遭受失敗后的心情句是: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⑶表現詩人愛國情懷與堅貞的民族氣節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旁~中寫由月光轉為思緒的過渡排比句是: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⑵表達了作者曠達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詞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峭ㄟ^寫明月來表達對人生美好祝愿句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取按耸鹿烹y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沤沂境鰵v史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傷心的句是: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⑵說明無論朝代的興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詩句是(主旨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恰朵P懷古》中從視覺和聽覺寫出其險要,并暗示它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的句子是: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課外古詩
、拧顿洀牡堋分忻鑼戯L狂的反復句是: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主旨句: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啤端投派俑问裰荨分袑捨坑讶,表達送別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勸慰友人不要做兒女之情句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恰兜怯闹菖_歌》中指生不逢時句: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描寫空間遼闊抒發悲哀苦悶心情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伞缎葜x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描摹愁緒的千古名句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運用想象寫作者壯志豪情的詩句是: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⑺描寫秋天的.古詩詞: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喂旁娫~中的愛國情懷: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26《小石潭記》柳宗元
(1)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如鳴珮環
(2)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怡然不動,俶爾遠逝
(4)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5)小石潭流水淙淙,樹蔓青翠,魚兒在清澈的潭水中暢游,面對如此美景,遭貶而游歷于此處的柳宗元卻感到: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6)課文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與朱元思書》一文中的“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寫出了水的清澈見底,透明可愛,魚兒自由游弋,似與人們相樂的情趣。
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文4
《小石潭記》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以后寫的《永州八記》的第四篇原題為《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先寫所見景物,然后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再寫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寫出了小石潭及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在寫景中傳達出他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資料】一、詞語: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道:道路見:出現
3. 為坻,為嶼,為嵁 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巖石 4. 潭中魚可百許頭 可:大約
5. 佁然不動 佁然:呆呆的.樣子 6.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7. 隸而從者 隸:跟從 8.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 下見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無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斗:像北斗星一樣蛇:像蛇那樣
13. 其岸勢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 14. 似與游者相樂 樂:逗樂
15.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凄:使凄涼寒:使寒冷 16. 記之而去 去:離開
二、句子翻譯
17.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 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珮、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 心里很是高興
18.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 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
19.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 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20.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 么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
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 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
22.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23. 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 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
24.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由于這地方過于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于是就把 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25. 課文按什么順序寫? 游覽順序
26. 課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點? 幽靜
27. 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涼悲哀深沉
28. 本文通過寫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從不同角度描繪小石潭的石、水魚、樹,著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了自己有寂寞處境中的悲涼、凄愴的情感
29. 文中的“對比”和“烘托” 點撥:①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②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
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文5
一、桃花源記(東晉)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huò)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zhòng)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xián)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二、小石潭記(唐)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pèi)環,心樂(lè)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màn),蒙絡(luò)搖綴(zhuì),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三、關雎《詩經》
關關雎鳩(jū jiū),在河之洲。
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hǎo qiú)。
參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wù mèi)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四、蒹葭(jiān ji。对娊洝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
五、北冥有魚《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六、馬說(唐)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七、雖有嘉肴《禮記》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其此之謂乎!
八、大道之行也《禮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九、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十、賣炭翁(宋)歐陽修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文6
列夫·托爾斯泰 茨威格
一、字音
胡髭(zī) 長髯(rán) 鬈(quán)發
黝(yǒu)黑 滯(zhì)留 愚鈍(dùn)
禁錮(gù) 軒(xuān)昂 犀(xī)利
侏儒(rú) 酒肆(sì) 尷尬(gāngà)
锃(zèng)亮 甲胄(zhòu) 粲(càn)然
盎(àng)然
二、詞義
滯留:停留不動。
愚鈍: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犀利:鋒利;銳利。
侏儒:身材異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館。
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熾熱:極熱。
粗制濫造:指產品制作粗劣,不講究質量。
藏污納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郁郁寡歡:心情不舒暢,不快樂。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
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無可置疑:沒有什么可被懷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無光。
三、課文解析
本文結構:
一(1-5)托翁的外貌特征(比喻和夸張聯用,使得畫面氣韻生動,使人產生無窮的遐想。多用抑筆)
二(6-9)托翁非同尋常的眼睛(高度贊美)
托爾斯泰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段落大意:
1須發特征 2臉部輪廓結構 3面容表情 4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
5拜訪者對他的外貌表示失望 6犀利的目光 7富有感情 8眼睛的威力 9缺少幸福
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有深刻的洞察力
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夸張手法,寫出了托爾斯泰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觀察力
眼皮一睜開,這對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無情的追尋其獵物來:表現托爾斯泰用眼睛觀察社會、人生、時代,并揭示其本質。
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他們的主人事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指戳要害,真好刺中了他的心窩:作為現實主義作家,托爾斯泰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
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因為托爾斯泰看透了暴政、黑暗、虛偽和苦難,看清了造成痛苦的原因,盡自己的畢生努力去改變,但事與愿違,醫生處于痛苦之中。
介紹眼睛: 精細深刻 進步思想
廣闊高遠 腐朽思想
比喻:眼睛(本體) 喻體:珠寶、探照燈、獵鷹、晶體、匕首、獵人
目光(本體) 喻體:剛刀、手術刀、X射線、槍彈、金剛刀、黑豹、磁鐵
注解:
1節選自《三作家》 2髭(zī)
3髯(rǎn) 4鬈(quán)
5米開朗琪羅: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家、畫家、建筑師和詩人。
6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國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白夜》《罪與罰》《白癡》《卡拉瑪佐夫兄弟》等
7器宇:氣概,風度
8禁錮(gù):束縛,限制
9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10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11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12頷(hàn)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13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14锃(zèng)
15廣袤(mào)無垠:廣闊無邊。 綹(liǔ)
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文7
1、《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2、《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濉/p>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b。
3、《題破山寺后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4、《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5、《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6、《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7、《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8、《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文8
白楊禮贊
一、重點字詞 。
蜿蜒(wān yán) 黃綠錯綜(zōng) 氈子(zhān) 錘煉(chuí) 主宰(zǎi) 無邊無垠(yín)
坦蕩如砥(dǐ) 倦怠(dài) 倔強(ju jiàng) 婆娑(p suō)潛滋暗長(qián) 懨懨欲睡(yān)
旁逸斜出(yì) 不折不撓(náo) 虬枝(qiú) 暈圈(yùn) 挺拔(bá) 秀頎(qí) 鄙視(bǐ)
二、文學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茅盾(1896——1981)作家,社會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虹 》、《子夜》;中篇小說《路》、《三人行》;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國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里程碑,顯示了現代文學在長篇小說創作方面的實績。
三、課文內容
1. 全文抒情線索是什么?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
2. 白楊樹象征了什么? 白楊樹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3. “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寫它的目的是什么? “楠木”象征了賤視民眾,頑固倒退的人(諸如國民黨反動派),作者寫它的目的是為了以樹比樹(白楊樹和楠木),以人比人(北方農民和國民黨反動派),以達到藝術效果的一致、諧調和完整。
4. 把白楊樹和楠木進行對比用意如何? 這對比①表達了作者對賤視民眾的頑固倒退的國民黨反動派的憤慨、鄙棄之情②深化了散文的主題③以高昂的斗爭精神贊美白楊樹,形成首尾呼應,結束全文。
5.中心大意是: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楊樹的`外形特征,借白楊樹的不平凡的形象,贊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抗戰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質樸、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抒發作者對他們的崇敬和贊頌的感情。
【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文】相關文章:
中考語文古詩文04-15
高一下冊語文必背古詩文08-03
初中語文古詩文07-26
中高考語文古詩文05-26
中高考語文古詩文[通用]05-26
高考語文必背古詩文03-31
初中語文古詩文[熱]07-26
語文八年級下冊教學總結03-11
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必背篇目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