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黃鶴樓的古詩
黃鶴樓的古詩
更新時間:2024-08-18 09:05:48
  • 相關推薦
黃鶴樓的古詩(精品)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鶴樓的古詩,歡迎大家分享。

  黃鶴樓的古詩 篇1

  黃鶴樓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蛇山之上,以其雄偉的建筑風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我也有幸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參觀了黃鶴樓,與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筑親密接觸,不僅讓我更加了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讓我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以下是我對黃鶴樓的心得體會。

  首先,黃鶴樓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的建筑風格和結構。黃鶴樓是木結構建筑,建于公元223年,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雖然歷經多次的修復和重建,但它仍保持著當初的原貌和風采。黃鶴樓采用了經典的中國式建筑風格,其主體建筑是由三重檐式和四角樓組成。整個樓閣氣勢恢宏,層次分明,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登上樓頂,可以俯瞰整個武漢市,感受到了樓的崇高和氣勢。

  其次,黃鶴樓也給我帶來了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樓內保存了豐富的'歷史文物,其中最有名的要數一塊青石碑——黃鶴樓碑。這塊碑刻于公元725年,是唐代著名文學家杜甫為紀念黃鶴樓而題寫的。黃鶴樓碑上的字跡依舊清晰可見,字里行間透露出杜甫對黃鶴樓的熱愛和敬仰之情。這塊碑成為了黃鶴樓的標志之一,也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者,黃鶴樓還讓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參觀黃鶴樓時,我了解到了豐富的中國文化內涵。比如,黃鶴樓所在的地方是中國古代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許多著名文學家都曾在這里留下過不朽的作品。黃鶴樓的美景也激發了無數文人騷客的詩興,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黃鶴樓還是中國古代游覽勝地的代表,被譽為“江南第一勝地”。這里不僅有千年古樓的壯麗景觀,還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積淀,讓我更加珍惜中國的傳統文化。

  最后,黃鶴樓還給我帶來了心靈上的洗禮和啟發。在攀登黃鶴樓時,我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融合和和諧。從蛇山拾級而上,一路風景盡收眼底,讓我忘卻了塵世的紛擾。站在樓頂,遠眺長江之美,心神寧靜,仿佛置身于另一個世界。在這里,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寧靜和魅力,也找到了內心的平靜與從容。這種感受讓我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讓我更加珍視和尊重自然,更加積極向上地面對生活。

  總之,參觀黃鶴樓讓我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了解,也讓我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黃鶴樓承載著千年的文化,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啟迪和鼓舞。站在黃鶴樓的樓頂,感受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寶貴意義。黃鶴樓的美景和文化內涵讓我終身難忘,這次經歷將成為我人生旅程中的一片瑰寶。

  黃鶴樓的古詩 篇2

  詞句注釋

  ⑴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廣陵:即揚州。⑵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辭:辭別。⑶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指艷麗的春景。下:順流向下而行。⑷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⑸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白話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1、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最新一次修葺黃鶴樓,竣工于1985年。廣陵:即揚州。

  2、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辭:辭別。

  3、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下:順流向下而行。

  4、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

  5、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的盡頭譯文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春天去古揚州。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

  黃鶴樓的古詩 篇3

  在幼兒園的教學中,古詩黃鶴樓是一首常被教師引用的經典。它既富有教育意義,又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然而,對于我個人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和挑戰。通過反思,我可以更好地改進我的教學方法,使幼兒更好地理解古詩和培養他們的文學素養。

  一、教學目標的設定:

  在教學黃鶴樓這首古詩時,我首先要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通過學習這首古詩,我希望幼兒能夠:

  1、理解古詩的主題和意義;

  2、學會正確朗讀古詩;

  3、培養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興趣。

  二、教學方法的選擇:

  對于幼兒園的教學,我選擇了一些互動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首先,我會和幼兒一起朗讀古詩,讓他們感受到詩歌的韻律和美感。我會反復朗讀,逐句解讀,引導幼兒理解每一個字詞的含義。通過親身體驗,幼兒可以更好地記住和理解古詩。

  其次,我會設計一些與古詩相關的游戲和活動,以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例如,我會組織幼兒參觀一些名勝古跡,如黃鶴樓,讓他們親身感受到古詩中所描繪的景色和情感。

  此外,我還會和家長積極合作,鼓勵他們在家里與孩子一起朗讀古詩。這樣,幼兒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多次接觸古詩,鞏固和擴展他們的學習成果。

  三、教學反思和改進: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和挑戰。通過反思,我發現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改進:

  1、提供更多練習的機會:有些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一些困難。我應該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讓他們逐漸掌握正確的朗讀和理解技巧。

  2、加強和家長的溝通:家長是幼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我應該與家長密切合作,與他們分享教學進展,并向他們提供一些建議和指導。

  3、設計更多個性化的教學活動: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興趣和特點。我應該根據每個幼兒的不同情況,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活動,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和學習。

  四、教學成果與總結:

  通過不斷地努力和改進,我的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幼兒們對于黃鶴樓這首古詩的理解和朗讀都有了顯著的提高。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興趣也得到了培養。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和資源,使每個幼兒都能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黃鶴樓的古詩 篇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你讓不認識的朋友了解我。你在你朋友的家里為我準備了一席座位。你縮短了我與陌生人的距離,你把你的朋友變成了我的兄弟。

  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里,你要去揚州遠游,我心里多么的不舍,局促不安;你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我忘了曾幾何時,和你在那里一同飲酒和詩,把酒問青天,好不快哉!

  無論生和死,無論今生或是來世,無論你帶領我到哪里,都是你,仍是你,我的無窮生命中最獨特的朋友和兄弟。人們一旦認識了你,世上就沒有陌生的人,也沒有了緊閉的.門戶。你永遠用歡樂的鎖扣,把我的心和陌生的人聯系在一起,讓我不再孤單。

  當你乘著那葉扁舟沿著長江東去,帆影越來越遠,漸漸地消失在碧空的盡頭,我只看見長長的一線江水,向著邈遠的天際奔流。呵,請允許我的祈求,使我在蕓蕓眾生之中,永不失去和你單獨接觸的福祉。

  黃鶴樓的古詩 篇5

  友人已經乘著黃鶴飛走,只孤零零的剩下黃鶴樓,我不禁思緒萬千,想到友人再也不會回來,以后也無法向他傾訴內心的煩惱,心中充滿了不舍與無限依戀。登上黃鶴樓悠悠的白云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覆蓋著碧綠的草地。漸漸天黑了,向遠處望去,我的.家鄉在哪里呢?

  黃鶴樓的古詩 篇6

  《黃鶴樓》

  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昔人:指傳說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駕鶴過黃鶴山〔又名蛇山〕,遂建樓。[2]

  2、乘:駕。

  3、去:離開。

  4、空:只。

  5、返:通返,返回。

  6、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7、悠悠:飄蕩的樣子。

  8、川:平原。

  9、歷歷:清楚可數。

  10、漢陽:地名,現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與黃鶴樓隔江相望。

  11、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

  12、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西南,根據后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

  上鸚鵡,故稱鸚鵡洲。唐朝時在漢陽西南長江中,后逐漸被水沖沒。

  13、鄉關:故鄉。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云。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

  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評析】: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歷代去寫黃鶴樓的詩很多,但崔顥的一首七律,人稱最佳,請看他是怎樣寫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這一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為他奠定了一世詩名的基礎。下這樣的結論絕不是哪一個人,更不是我硬要往開封人臉上貼金。《唐詩三百首》是后人對唐詩的選集,就把崔顥這首詩列為七律詩中的第一首。

  分聯詳析首聯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頷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是詩中頷聯。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云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是人非、鶴去樓空。人們留下什么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她不是別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也割舍不斷的綿綿鄉戀、悠悠鄉情。本句具有一種普遍包舉的意味,抒發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為下文寫鄉關難歸的無限愁思鋪墊,因而成為深值關注和反復品味的名句。詩中“黃鶴”所指甚明,除了實體“仙鶴”之外,它的指向應該是即“一切”之意。“不復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時、歲不待人的無盡感傷。“白云”變幻難測,寓托著作者世事難料的吁嗟嘆喟。如果說這個詞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間的廣袤,那么“千載”則使人看到了時間的無限性。時間和空間的組合產生了歷史的縱深感和空間的開闊感,更加催生了鄉愁。尾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太陽落山,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游子要歸鄉,然而天下游子的故鄉又在何處呢?江上的霧藹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濃濃迷霧,那是一種隱隱的淚花和心系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愁也無由。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余音。

  黃鶴樓的古詩 篇7

  傳說中的仙人——費祎早已經乘著黃鶴飛去,在這地方只留下了空蕩蕩的黃鶴樓。載著費祎的黃鶴再也不會復返了,唯有那悠悠白云的徒然千載依舊。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這古今前后巨大的差異令無數人心生感慨。使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面對煙波渺渺的大江令我鄉愁大發。

  黃鶴樓的古詩 篇8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2、《送康太守》

  唐·王維

  城下滄江水,江邊黃鶴樓。

  朱欄將粉堞,江水映悠悠。

  鐃吹發夏口,使君居上頭。

  郭門隱楓岸,侯吏趨蘆洲。

  何異臨川郡,還勞康樂侯。

  3、《黃鶴樓》

  唐·盧郢

  黃鶴何年去杳冥,高樓十載倚江城。

  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傳三峽聲。

  柳暗西州供寫望,草芳南浦偏離情。

  登臨一向須回首,看卻鄉心萬感生。

  4、《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余槌碎黃鶴樓》

  唐·李白

  黃鶴高樓已槌碎,黃鶴仙人無所依。

  黃鶴上天訴玉帝,卻放黃鶴江南歸。

  神明太守再雕飾,新圖粉壁還芳菲。

  一州笑我為狂客,少年往往來相譏。

  君平簾下誰家子,云是遼東丁令威。

  作詩調我驚逸興,白云繞筆窗前飛。

  待取明朝酒醒罷,與君爛漫尋春暉。

  5、《黃鶴樓》

  宋·游景仁

  長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萬景收。

  漢水北吞云夢入,蜀江西帶洞庭流。

  角聲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兩岸秋。

  黃鶴樓高人不見,卻隨鸚鵡過汀洲。

  6、《菩薩蠻·黃鶴樓》

  毛澤東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游人處。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7、《江夏送友人》

  唐·李白

  雪點翠云裘,送君黃鶴樓。

  黃鶴振玉羽,西飛帝王州。

  鳳無瑯□實,何以贈遠游。

  徘徊相顧影,淚下漢江流。

  8、《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唐·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9、《望黃鶴樓》

  唐·李白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飛術。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

  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

  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

  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10、《黃鶴樓》

  唐·賈島

  高檻危檐勢若飛,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萬古長如舊,黃鶴何年去不歸?

  岸映西州城半出,煙生南浦樹將微。

  定知羽客無因見,空使含情對落暉!

  黃鶴樓的古詩 篇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你讓不認識的朋友了解我。你在你朋友的家里為我準備了一席座位。你縮短了我與陌生人的距離,你把你的朋友變成了我的兄弟。

  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里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后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

  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創作背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游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游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的古詩 篇10

  故人乘著黃鶴樓飛去,只剩下一座高大但空虛的`黃鶴樓。故人乘黃鶴樓而去再也沒有回來,只有白云在此飄蕩。在晴天時,漢陽的樹木看得清清楚楚,也能看到鸚鵡洲上大片大片茂盛草木。夕陽就快要落山了,煙雨籠罩在江面上,令人發愁。我的故鄉又在哪里呢?唉!什么時候才能回到那個熟悉的故鄉呀?

  黃鶴樓的古詩 篇11

  如今已是陽春三月,花兒競相開放,小草探出腦袋,一棵棵挺立的大樹蒼翠無比,生機勃勃,蜿蜒的河流上也有許多過往的'船只,一切甚是美好。

  這天,李白與孟浩然正在黃鶴樓飲酒作詩,好不快活。“太白兄,來一碗!”孟浩然舉起酒杯,李白立刻回應,舉杯痛飲。這時,孟浩然神情暗淡地說:“太白兄,有件事我不得不與你說,如今,我便要離別于你了,哎——”李白內心無限感傷,雙手顫抖起來,遠處果然有一條船只正在向他們靠近,李白頓時沒了飲酒時的笑容,他和孟浩然來到江邊,準備給孟浩然送行。

  這時,李白兩眼都濕潤了,他握著孟浩然的手說:“希望我們以后還能相見!”“一定會的,我雖然去了揚州,但我們永遠是最好的知己。”說著,便緩緩地走上船只,揮手告別,不舍地唱道:“古來何人無離別,請君莫為思我愁。”

  那一刻,李白真希望自己有雙翅膀去追孟浩然。他強忍著內心的悲痛,與孟浩然告別,在他眼中,即使陽春三月有許多的船只,可他仍覺得只有那一只孤單的小船在江中航行。夕陽西下,落日的余暉映照著長江,他們的友誼也好比這染得鮮紅的長江水一樣悠長,李白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個知己,不禁吟誦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又是一年陽春三月,桃花開了,大樹長出新芽了,小草也探出頭了,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可李白還在反復地吟誦著這首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的古詩 篇12

  huáng hè lóu

  黃鶴樓

  cuī hào

  崔顥

  xī rén yǐ chéng huáng hè qù , cǐ dì kōng yú huáng hè lóu 。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huáng hè yī qù bù fù fǎn , bái yún qiān zài kōng yōu yōu 。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qíng chuān lì lì hàn yáng shù , fāng cǎo qī qī yīng wǔ zhōu 。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rì mù xiāng guān hé chǔ shì ? yān bō jiāng shàng shǐ rén chóu 。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賞析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是一首登樓懷古思念鄉土的傳世佳作。首兩聯劈空寫來,發人去樓空、歲月不再之慨,寄托著詩人入世虛無的悲嘆,末兩聯以明麗之景寫江中景色之美,畫面頓生明暗對比,但隨即落筆暮靄煙波,景致陡暗,原來是樂景寫哀,歸思難收,令人讀罷,如幻如夢,愁緒無限。傳說李白登此樓,本欲作詩,見樓中題有此詩,自嘆不如,擱筆而去。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

  古詩黃鶴樓崔顥帶拼音版,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一起學習一下古詩黃鶴樓崔顥帶拼音版,古詩黃鶴樓崔顥賞析,古詩黃鶴樓崔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吧!

  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

  黃鶴樓的古詩 篇13

  陽春三月,繁花盛開,萬紫千紅,這樣一個美麗動人的黃鶴樓里坐著兩位正在對酒暢飲,促促而談詩人,坐在東面的是詩人孟浩然,他雖然仕途不得意,但早已詩名滿天下了,坐在孟浩然對面的是詩人李白,李白比孟浩然小十幾歲,他剛離開四川不久,還未進入仕途,瀟瀟灑灑,自由自在。李白久聞孟浩然的大名,此次在湖北得以相見,特別高興。而孟浩然見到,詩才入仙,談吐非凡的.李白,也是相見恨晚,幾天來二人游遍了湖北的名勝。談詩情,談人生,十分投機,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孟浩然就要離開此地沿長江東下去揚州了,李白特意在這依山傍水的黃鶴樓為他仰慕的孟夫子踐行。

  船就要起航了,兩人戀戀不舍,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了船,船終于揚帆而去,李白還站在江邊,癡癡目送那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那孤獨的白帆,這時一首極為精彩的杰作在李白的腦海里誕生了;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的古詩 篇14

  黃鶴樓 / 登黃鶴樓

  唐代: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

  過去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蕩蕩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白云。

  陽光照耀下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芳草覆蓋。

  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愁緒。

  注釋

  1.黃鶴樓:故址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民國初年被火焚毀,1985年重建,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祎仙人,在此乘鶴登仙。

  2.昔人:指傳說中仙人子安。因其曾駕鶴過黃鶴山〔又名蛇山〕,遂建樓。

  3.乘:駕。

  4.去:離開。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意思

  8.悠悠:飄蕩樣子。

  9.川:平原。

  10.歷歷:清楚可數。

  11.漢陽:地名,現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與黃鶴樓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

  13.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西南,根據后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唐朝時在漢陽西南長江中,后逐漸被水沖沒。

  14.鄉關:故鄉。

  賞析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歷代黃鶴樓詩很多,但崔顥一首七律,人稱最佳,請看他是怎樣寫: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這一首詩不僅是崔顥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為他奠定了一世詩名基礎。下這樣結論絕不是哪一個人,更不是我硬要往開封人臉上貼金。《唐詩三百首》是后人對唐詩選集,就把崔顥這首詩列為七律詩中第一首。可見對此詩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有人說此說或出于后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為也決非全部子虛烏有,李白寫有關黃鶴樓詩,我手頭就有兩首:一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另一首為《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雖都與黃鶴樓有關,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寫景。同時他《鸚鵡洲》前四句“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與崔詩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鳳凰臺》詩亦如此,都有明顯仿崔詩格調痕跡。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兩句非李白之言,承認崔詩絕好,對于李白來說還是可以認定。《滄浪詩話》(嚴羽)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雖然有爭議,如胡應麟稱杜甫《登高》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確是代表大家意見中肯之語。這樣一來,崔顥《黃鶴樓》名氣就更大了。

  以豐富想象力將讀者引入遠古,又回到現實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誰能不感到它凄婉蒼涼。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推崇,被列為唐人七律之首。

  傳說李白壯年時到處游山玩水,在各處都留下了詩作。當他登上黃鶴樓時,被樓上樓下美景引得詩興大發,正想題詩留念時,忽然抬頭看見樓上崔顥題詩。

【黃鶴樓的古詩】相關文章:

黃鶴樓古詩07-11

黃鶴樓的古詩05-19

古詩黃鶴樓解析01-27

關于黃鶴樓古詩01-28

古詩崔顥《黃鶴樓》12-06

【通用】黃鶴樓古詩07-12

黃鶴樓的古詩【通用】05-19

登黃鶴樓古詩的原文01-22

黃鶴樓古詩崔顥詩意03-30

黃鶴樓古詩崔顥拼音03-31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中文在线欧美日韩视频 | 偷偷鲁2019丫丫久久好吊色 | 久久精品国产首页国产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 午夜热门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蜜桃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