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蟬》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
賞析
虞世南的書法藝術(shù)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而對其詩歌成就則感到陌生。其實虞氏是一個多面手,其書法、文詞俱工,這首題名為《蟬》的詩就寫得有寄興,有韻味,別有理趣,清新可讀。
首句寫蟬生活習(xí)性。“緌”(ruí)是生長在蟬腹下的針狀嘴巴。“垂緌”置于“飲”前,狀其飲食時形態(tài);“清露”放在“飲”后,則說明其為飲食對象的清淡高潔。
次句寫蟬生活環(huán)境的高雅和叫聲的悅耳。“流響”,是說蟬的鳴叫聲如水波之流動,徐疾有致,瀏亮動聽。“疏桐”,有的研究者認為是指“稀疏的梧桐樹”。這是只從字面上理解,不僅過于刻板,而且失卻了詩的意境,很難給人以美的感受。其實所謂“疏桐”,就是梧桐樹枝葉間的空隙。人們歷來都把梧桐樹看作一種高雅的樹,而蟬選擇這樣的樹,飲其枝葉上的“清露”,棲其身肢,足可見其興趣和品性。
三、四兩句,詩人一改其前兩句的描述為議論,從正反兩個方面形象地說明,蟬鳴之聲之所以遠播四方,概因其所居之處既“高”且雅而并非是借助于外力“秋風(fēng)”所致。“藉”,通“借”。從而謳歌了蟬潔身自好,不肯與“秋風(fēng)”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這首詩實際是借詠蟬以自詠,是詩人自身人格的生動寫照。詩人用蟬低垂著嘴巴吸食晶瑩露珠,以喻自己專注攻讀典籍,從中汲取養(yǎng)分以加強自身修養(yǎng);又借蟬清亮婉轉(zhuǎn)叫聲從梧桐枝葉間傳出,以喻自己言行高尚;三、四句則借蟬棲身高雅,芳聲遠播,以喻自己其所以受人推崇,并非是由于他人的阿諛吹捧,而是立身凈潔、注重道德修養(yǎng)所致。
這首詩將描寫和議論融為一體,把自然之景和詩人主觀之情冶于一爐,所選題材雖小,其思想?yún)s蘊藉深沉,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虞世南《蟬》詩詞原文、賞析、解讀】相關(guān)文章:
《蟬》虞世南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5-04
呂本中《木芙蓉》詩詞原文、賞析、解讀10-11
古詩詞原文及賞析02-22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2-25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2-22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7-15
[必備]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9-15
古詩詞原文及賞析15篇02-23
卜居古詩詞原文及譯文賞析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