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游子吟古詩
游子吟古詩
更新時間:2024-07-30 07:58:04
  • 相關推薦
游子吟古詩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游子吟古詩,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游子:指詩人自己,離鄉遠游的人。

  臨:將要。

  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

  誰言:一作“難將”。言:說。

  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三春: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

  賞析

  先看題目。《游子吟》,當然是一首游子獻給母親的詩篇。事實上,游子對母愛的體會,本來也比一般人更深。每天生活在母親身邊的人,大概不免覺得母親太過多事嘮叨吧,總嫌你吃得少,穿得單薄,交的朋友不靠譜,總約束著你的少年心。可是,一旦離開母親去闖世界,才深深地體會到,除了母親,還有誰會真的關心你是不是吃飽了、穿暖了,是不是被人誆了騙了呢?這時候,你才會回過頭來,思念母親。

  中國古代的游子,不僅有背井離鄉的漂泊感,其實還有深深的愧疚感。因為對于中國人來講,奉養父母是基本的人生義務,所以《論語》才會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游子長年在外,不能侍奉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內心其實是非常糾結的。這種情況在孟郊身上格外突出。為什么呢?因為孟郊家里窮,本來需要他及早承擔起家庭責任,可孟郊偏偏仕途坎坷,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十歲才得到一個溧陽縣尉的小官,算是有了穩定的俸祿。

  想想看,這之前的歲月,他得多焦慮,多痛苦啊。正因如此,孟郊得到溧陽縣尉這個任命后,立刻就把老母接到溧陽奉養,算是盡一點遲到的孝心。同時,多年積攢的思念和愧疚也噴薄而出,于是就有了這首感人至深的《游子吟》。可能有人會問,你為什么這么肯定,說這首詩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寫的?因為在這首詩下,孟郊自己加了一個注釋:“迎母溧上作”。想想看,雖然我們今天常常讓小朋友背這首詩,但它可不是小朋友在向媽媽撒嬌,而是一個飽經滄桑、滿懷愧疚的游子的感嘆,這背后的感慨該多深,心情該多復雜。這樣的詩該怎么寫呢?

  看前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這是細節切入,一開始,就提供了一個人們最熟悉的生活細節,慈母在給遠行的游子縫衣服。這個切入點太漂亮了。漂亮在哪里?第一,它最符合母親的身份;第二,它最能牽動人心。怎么叫符合母親的身份呢?因為中國古代家庭分工,男耕女織,母親每天最重要的活動就是紡紗織布,縫補衣衫。因此,縫衣服的母親,本身就是最典型的母親。那為什么又說它最能牽動人心呢?因為母親挑燈縫衣,幾乎是最有可能定格在游子心中的場景了。

  給遠行的兒子準備行裝,這可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工作,厚的薄的,家常的正式的,母親都要考慮到,都要一針一線地縫出來。白天有那么多家務,哪有工夫做這樣的細致活兒!所以,母親只好挑燈夜戰。連續多少天,兒子睡覺之前看到的最后一個場景,大概都是媽媽在縫衣服吧;兒子醒來之后看到的第一個場景,可能還是媽媽在縫衣服。這當然會成為游子此后最深的記憶,多少次在異地他鄉,午夜夢回,媽媽仿佛還坐在旁邊,穿針引線。這樣的場景,哪個游子會不動容呢!“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一根線,把慈母和游子牢牢地牽在了一起。這根線,就是母子之間長長的情絲呀。

  從縫衣服的動作入手,下面該講心情了。什么心情呢?下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兩句話,真是體貼入骨。一針一線地縫衣服當然辛苦,但母親可絕不偷工減料,她會把針腳縫得比平時更細更密,幾乎讓衣服變成鎧甲。為什么?因為游子的行蹤哪能定得那么準呢?“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不是常有的事嗎?萬一兒子好幾年都不回來怎么辦?萬一他的衣服在外面破了,又沒人縫補怎么辦?孩子在母親的眼里永遠那么低能、那么無助,所以她愿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替他想在前頭,預防在前頭,這就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母親的牽掛,就在這千針萬線中啊。我們現代人,大概很少自己在家縫衣服了,但釘扣子的機會還是有的吧?從商場里買的衣服,扣子往往只有一針一線,那是商家為追求效率,穿不了幾天就掉了。所以媽媽們往往要重新釘一遍。只要經過了媽媽的手,你放心,就算衣服壞了,扣子也不會掉,這就是情義。這效率和情義之間,不就是商家和母親最大的區別嗎?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四句大白話,沒有典故,也沒有太多的修飾,就純粹是白描,慈母的形象已經躍然紙上,而且,還是那么栩栩如生,感人至深。以至于有人評論說,這首詩到這里已經很完美,可以結束了。如果到這里戛然而止,會顯得更加含蓄蘊藉,余韻悠長。真的是這樣嗎?我不同意。為什么?因為這不是一般人在寫詩,而是一個年過五十的游子在向垂垂老矣的母親傾訴,這不是在講技巧,而是多少年壓抑的感情噴薄而出。什么樣的感情呢?

  最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所謂三春,就是孟春、仲春和季春,也就是全部的春天。春天的陽光照耀著小草,讓小草發芽,成長。小草呢,也在努力向上,擁抱著陽光。可是,小草微弱的努力,怎么能夠報答太陽于萬一呢?這大概就是五十歲的孟郊最深沉的感喟了吧?他從小不羈,年輕的時候時而隱居,時而四處游歷;后來才在母親的敦促下去考科舉,不料又接連受挫,直到第三次才得中進士。又過了四年,才得到平生第一個官職——溧陽縣尉,終于能夠養家糊口。在這之前,母親為他發了多少愁,替他操了多少心!如今,他終于可以把母親接到自己的任上養老了,可是,年過半百的兒子遲到的孝養,又怎能抵得上母親此前幾十年辛苦的付出!慈母對游子的恩德,不正像春暉對小草的恩德嗎?同樣,游子對慈母的孺慕之情,也正像小草對春暉的依戀之意呀。可是,正如小草永遠也無法報答陽光一樣,游子如此微薄的心意,又怎能報答母親那么多年的牽掛和辛勞呢!如此形象的比喻,又是如此天懸地隔的對比,直接沖擊著我們的情感,讓每個人,特別是每個經歷過人生坎坷的成年人都產生深深的共鳴,恨不得立刻撲倒在母親面前;同時,它又是如此明白,如此溫暖,讓小朋友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孝敬之心油然而生。這樣看來,孟郊這兩句話絕不累贅,這是在替千古兒女抒情,這就是千古絕唱。

【游子吟古詩】相關文章:

游子吟古詩改寫12-30

《游子吟》古詩鑒賞11-23

游子吟古詩詞鑒賞02-02

《游子吟》古詩詞鑒賞02-15

幼兒園古詩游子吟教案02-02

《游子吟》古詩詞鑒賞5篇02-16

游子吟作文03-12

游子吟說課稿01-11

《游子吟》說課稿02-17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人成网大伊香蕉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 | 五月婷婷之五月婷婷 | 日韩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西西人体44rt高清大胆亚洲 |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