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古詩杜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在清明時節到來之際,在細雨紛紛飄落之時,道路上的行人,也如詩人一樣落拓斷魂。請教當地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遠處的杏花山村。
注釋
斷魂:指愁苦極深。
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池州市貴池區秀山門外。
賞析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清明絕句。歷史上記錄下這幾個字:會昌四年(844)九月,杜牧遷池州刺史。
這一年杜牧42歲,依舊行走在被貶謫的人生道路上。距他離開人世也不過八年光陰。在這剩下不多的光陰里,依舊被落魄、清貧、失意所圍繞,“斷魂”成為杜牧生命的底色。但他卻不甘命運的安排,在逆境中尋找一顆自由的靈魂與生命的意義。他用無數絕美的詩句,書寫著失意而又詩意的人生,成為晚唐天空中最耀眼的那顆詩星。這首詩無疑是寫清明最絕妙的名篇佳作。其“斷魂”二字,可作全詩詩眼,亦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如果說李商隱的詩歌像一位小家碧玉,總是那么心思縝密,捉摸不定,深情綿邈;那么杜牧的詩歌就像一位大家閨秀,顯得大氣率真,明麗動人,曠達秀艷。
這首絕句,沒用一個生僻字,沒用一個典故,也沒有掩藏情緒,而是用直白的語言,寫出清明的時令特點與自己的人生落拓。
在清明時節到來之際,在細雨紛紛飄落之時,道路上的行人,也如詩人一樣落拓斷魂。這是寫“現實之落拓”。清明祭祖,乃民間習俗。《漢書·嚴延年傳》記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然而,詩人卻因被貶池州,不得回家祭祖,頗為愁苦。
人生種種不如意,匯聚成了一個憂傷明麗的清明。這些落拓的情緒,仿佛就寫在細雨之間,寫在每個行人的臉上,沒有一絲掩藏,沒有一絲猶豫,所有的情緒,在這一刻噴薄而出,完成杜牧生命意義中的一次思想的升華。
如果一直沉浸在落拓之中,可能杜牧就會變成另外一個李商隱。但詩人豪放不羈的性格,終究不會讓他陷入無盡的愁苦中去的。若你還記得“十年一覺揚州夢”的杜牧,還記得“二十四橋明月夜”的杜牧,還記得“春風十里揚州路”的杜牧,就知道他定然是不會的。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兩句是說,請教當地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遠處的杏花山村。這是寫“未來之美好”。在落拓之外,詩人因想借酒澆愁,而派生出一片詩意廣闊的天空。這里面有閑適、有逍遙、有狂放、還有無懼與凜然,壯闊與疏朗。
《新唐書》評價杜牧用了八個字:其通古今,善處成敗。杜牧這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定然與他尋找心中的桃源——“杏花村”有關。
“杏花村”,最后到底有沒有找到?詩人并沒有告訴我們答案,也許找到了,也許沒有。但這并不重要,王子猷“雪夜訪戴”的精神才重要。詩人想告訴我們的其實是生活的姿態。無論我們遭遇何種不幸,我們要永遠相信未來一定是美好的,也許下一個清明,就能遇見最美的“杏花村”。
【清明古詩杜牧】相關文章:
杜牧《江南春》古詩11-22
杜牧古詩《山行》教案11-21
關于清明的古詩04-25
有關清明的古詩01-29
憶清明的古詩01-05
古詩《清明》教案07-11
清明古詩教案06-03
形容清明古詩07-08
經典的清明古詩賞析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