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雪古詩,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雪古詩1
在結了冰的江面上垂釣是多么不合情理,這恰恰是這首詩的精妙之筆。革新失敗,報國無門,有多少情感盡在一“釣”之中,于此之處設疑討論,無疑會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當學生的理解陷入困境時,再及時補充本詩的創作背景,豐富學生的儲備,為學生的進一步感悟鋪路搭橋。學生果然不負眾望,思維相互啟發,掀起課堂的.高潮。詩人在一“釣”中抒發著自己的情感,釣得苦悶,釣得清高,釣得希望;學生在一“釣”中發掘著詩文下豐厚的內涵,悟得投入,悟得深沉,悟得精彩。伴隨著感悟去誦讀,于誦讀中感悟,一步步走進詩人孤傲的心,對這看似不合情理的“寒江一釣”有了自己的思考。學生帶著個人的體驗去品讀古詩,必然會讀出不一樣的味道,必然會對詩情有著多元的理解。
一首好詩是值得細細咀嚼的,因為營養豐富,如《江雪》。抓住詩眼品讀全詩,通過文字感受詩情,只要我我們愿意去品味,古詩是可以上得深情一些,厚重一些。
上文當中我們給大家介紹了古詩誦讀江雪案例及反思。我認為同學們在背誦古詩的時候,通過背誦和朗讀,可以進一步增加你們對于古詩的理解和認識。
雪古詩2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軒轅臺: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唐李白《北風行》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回風:回旋的風。
唐杜甫《對雪》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云晴鷗更舞,風逆雁無行
無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寒天催日短,風浪與云平
唐杜甫《公安縣懷古》
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
唐韓翃《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一作張繼詩)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唐韓愈《李花二首》:;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
肅殺:嚴酷蕭瑟的樣子。
唐呂溫《孟冬蒲津關河亭作》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風聲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
雪古詩3
1、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作者:曹雪芹《殘菊》
2、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香割紫云來。作者:曹雪芹《訪妙玉乞紅梅》
3、瞧,冬姑娘把準備了一年禮物送給了我們。那潔白無暇六角片宛如一個個墜入人間精靈。它們那輕盈嬌小身軀,再配上雪白衣裳,好似一只只晶瑩蝴蝶于空中飛舞。它們以鋪天蓋地之勢迅速籠罩了整個大地。一切都被染白了。
4、雪,蓋滿了屋頂,馬路,壓斷了樹枝,隱沒了種種物體外表,阻塞了道路與交通,漫天飛舞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一體。
5、雪,于下著,飄飄揚揚地從天上落下,落到屋頂上,落到地上,很輕盈,如小貓腳步一般。雪中,有幾塊晶瑩冰塊,于閃閃發光。樹,被雪穿上了衣服,白帽子,白棉襖,白圍巾,好一個純白天地。
6、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觀獵》
7、花壇上,一片片枯葉落上面,雨后成了一碗碗甘甜的泉水。走在梧桐道上,一片片梧桐葉堆在地上,北風吹來,他們像一群調皮可愛的小人蹦蹦跳跳地跑到了大路上,北風也在我的衣服里躥來躥去。
8、殘雪樓臺,遲日園林。——韓疁《高陽臺·除夜》
9、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10、雪仍舊下著,卻越發細心溫柔了,連那輕紗摩挲似的細碎聲響都一概不聞,如傾沙一般,只管無聲無息地下著。地上雪積得愈厚,深一腳淺一腳,踩上去松軟而踏實。印下的腳印里,明明暗暗的,陰影的邊緣鑲滿了碎鉆般的金色細芒。
11、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作者:張謂《早梅》
12、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絕。作者:張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13、笙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作者:李煜《木蘭花·曉妝初了明肌雪》
14、雪終于停了,茫茫田野一片雪白,房舍、群山披上了銀裝。雪,似一團團松軟鵝毛,把白日中被攪得一片混亂沙灘,又鋪得格外平展。
15、春雪——這北國之春使者,你委實太美麗了,雖說冬雪潔白可愛,但哪抵得春雪瀟灑自然?冬雪太莊嚴了,是沉靜,又哪有春雪體柔骨凈呢?
16、雪仙子于盡情地揮舞著衣袖;于飄飄灑灑彈奏中,天、地、河、山,清純潔凈,沒有泥潭。
17、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梅》
18、雪大片地覆蓋著土地,同時也將屋頂、樹梢侵占為自己領土。可孩子們卻可以在雪地上無所顧忌地追逐嬉戲,唱啊,跳啊,撒下一串串清脆的笑聲。看啊!一個白絨團炸彈似的飛了過來,在一位小朋友身上綻開了花。此時,那銅鈴般響亮笑聲便在雪地上此起彼伏,瑟瑟寒風不但沒有吹散孩童的熱情與活力,反而將歡聲笑語帶到每個角落,吹得樓上小朋友心里也癢癢的。
19、大雪北風催,家家貧白屋。——環山樵《薛寶釵·雪竹》
20、如此凄美的雪景,如此嫵媚的月色,實在是使人難以忘懷。但也許是我太過于多情了。唉,殘雪化蝶入夢飛,夜盡天明幾時回。
21、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作者:祖詠《終南望馀雪》
22、已隨江令夸瓊樹,又入盧家妒玉堂。作者:李商隱《對雪二首》
23、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作者:李商隱《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
24、風越來越大了。那朵小云變成了一片白色濃云,慢慢地升了起來,擴大起來,漸漸遮滿了天空。下起小雪來了。陡然間,落起大塊雪片來了。風嗚嗚地吼了起來,暴風雪來了。一霎時,暗黑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見了。
25、我認出,那些雪地上凌亂閃爍腳印,是詩;而被踩得黯淡板結路,是散文。落于樹上雪,不是嫁接,而是塑造。披上雪紗世界,終于出現了輪廓。
26、雪,似柳絮一般雪,似蘆花一般雪,似蒲公英一般雪于空中舞,于隨風飛。
27、我讀此篇日,正當寒雪時。——《贈崔立之》
28、雪已落了兩天,上午剛停止,強烈的冰凍凝固了無限大的積雪面。在雪底下,二百四十個礦村偃臥著,仿佛已經消失了。沒有火的`房子,和路上的石塊一樣冷,不能融解屋瓦上的厚層的雪。在白色平原里,這只是一堆白礦石,看來很像死了的村莊,罩上它的殮尸布。
29、同為懶慢園林客,共對蕭條雨雪天。——白居易《雪夜小飲贈夢得》
30、冬天的雪掩蓋了世界的荒蕪,卻掩飾不住自己的蒼白冰冷。
31、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作者:王維《觀獵》
32、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作者:鄭燮《山中雪后》
33、云容冱雪,暮色添寒,樓臺共臨眺。作者:施岳《解語花·云容冱雪》
34、下雪了,先是小朵小朵雪花,柳絮般輕輕地飄揚;然后越下越大,一陣緊似一陣。
35、冬季殘歌,寒風蕭瑟,佇立落雪盼著你細步而來,待安好笑顏。聽,雪花飄零梅樹枝頭,傲骨寒梅正迎風雪笑,你是否會有幾絲欣慰吧。
36、雪,是從遙遠國度飛來白色精靈?是天使翅膀上落下來白絨毛?還是嚴冬特意為大地準備白被子?是,雪,似蘆花;似棉絮;似蒲公英那帶絨毛種子。她飄飄灑灑,她紛紛揚揚,她婀娜多姿……
37、色灑妝臺粉,花飄綺席衣。——《詠雪》
38、每天早晨推開門出去時,刺骨的寒風呼呼地吹著,不時地向我襲來。并且,偶爾會有頑皮的小雪花紛紛揚揚地落下來,就像跳舞一樣。六角形的雪花各式各樣:有的像銀針,有的像落葉,還有的像碎紙片…煞是好看。落在地上,仿佛給大地鋪上了厚厚的毛毯;落在樹上,像穿上了銀裝;落在汽車上,就像剛剛出爐的新鮮奶油蛋糕。這美麗的雪景使人們沉浸在清新的空氣里。到處銀裝素裹,美不勝收。
39、千尺陰崖塵不到,惟有層冰積雪。——辛棄疾《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40、天仙碧玉瓊瑤,點點揚花,片片鵝毛。——薛昂夫《蟾宮曲·雪》
雪古詩4
驚雪
作者:陸暢
怪得北風急,前庭如月輝。
天人寧許巧,剪水作花飛。
注釋:
1. 怪得:奇怪,怎么。
2. 暉:陽光,這里指月光照射。
3. 寧:難道。
4. 許:如此,這樣。
譯文:
北風怎么刮得這么猛烈呀,
屋前面的院子如同月光照射。
天上的仙人難道這么靈巧,竟然能夠把水剪成花,
然后散向人間,弄得滿天花飛。
雪梅·梅雪爭春未肯降
作者: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注釋:
①盧梅坡,宋詩人。生卒年不詳。“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號為梅坡。
②降(xiáng),服輸。
③閣,同“擱”,放下。評章,評議的文章,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④騷人,文人。
翻譯: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
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
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雪古詩5
《南歸阻雪》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孟浩然。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我行滯宛許,日夕望京豫。
曠野莽茫茫,鄉山在何處。
孤煙村際起,歸雁天邊去。
積雪覆平皋,饑鷹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屬意在章句。
十上恥還家,裴回守歸路。
【前言】
《南歸阻雪》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詩前四句交代時地,表現出歸途悵惘的情懷;中間四句寫黃昏時茫茫雪原所見的荒涼景象,喻示出詩人的處境;后四句寫自己懷才不遇,仕途坎坷,落第還鄉的羞愧心理。全詩表現了詩人憂郁和冷漠的心情。
【注釋】
⑴南歸阻雪:《全唐詩》校:“一作南陽北阻雪。”
⑵滯:停留。宛:漢縣名,在今河南南陽。許:秦縣名,在今河南許昌東北。
⑶豫:古代豫州,主要指今河南一帶。或謂借指洛陽。按,作者此時滯于宛(南陽簡稱)、許,而長安、洛陽在北,日夕北望,不當生“鄉山在何處”之感嘆。孟浩然家鄉在南,故疑“京豫”為“荊豫”之誤。唐襄州,屬《禹貢》豫荊二州之域(參見《元和郡縣志·山南道·襄州》)。
⑷阮籍《詠懷》第十六:“曠野莽茫茫。”
⑸皋:水邊高地。《全唐詩》校:“一作湍。”
⑹屬意:專意。章句:章節與句子。此指詩賦等著作。
【鑒賞】
《南歸阻雪》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59卷第52首。前四句交代時間地點,對京豫的回顧和對鄉山的'渴望,表現出歸途悵惘的情懷。中間四句寫黃昏時茫茫雪原所見,“孤煙”、“歸雁”、“饑鷹捉寒兔”等,一片荒涼景象,喻示出詩人此時的處境。后四句寫自己懷才不遇,仕途坎坷,落第還鄉的羞愧心理。全詩表現了詩人心情的憂郁和冷漠。
雪古詩6
雪杭殺雞酌酒招書屏幅,因事不果,以詩志之
清代許傳霈
不愛家雞愛野鶩,王子當年誹癡腹。為愛野鶩殺家雞,陳子今朝見太奇。
我生少壯忘執筆,譴呵時聞趨庭日。稍知執筆喜大書,鉤銀畫鐵力不如。
學力未深見未廣,涂成墨豬空有象。象作秋蛇春蚓形,或文淺陋語不經。
何期索者集沓至,豈以此行為高致。無乃嗜好俗浮沈,非因換鵝寫來禽。
可憐刻楮年年苦,學書未就苦如許。呵凍寒天冷不知,揮毫夏暑汗下滋。
陳子本亦善點畫,聞我斯言齊蹙額。焚棄筆硯涉不情,奔走投好實自烹。
解人鮮不能解事,酒肴今非為君餌。得意濡首倍足豪,又非以書卜老饕。
二載心交見如此,實與此情類相似。不然退筆成冢亦何為,前賢多少快臨池,虞褚顏歐偶見之。
雪古詩7
[宋]蘇頌
北走出都門,寒坰冒初雪。
言瞻漢三公,嚴祠奉遺烈。
襜帷未行春,首茲薦腥血。
念昨冬愆陽,時風少凝冽。
長人惜熯災,坐合苦憂惙。
遣吏造靈宇,精心致蕭焫。
冥感不逾旬,同云寢融結。
甸畿千里間,滋液遍農畷。
兆為豐年祥,倉箱行可閱。
報祈禮則然,況乃人望觖。
前期告祝史,按令肄儀蕝。
俎豆載博肥,尊罍泲芳飶。
朱轓朝啟行,騎從紛交列。
雍容幕府盛,陪預愧蒙拙。
聯行趨閟宮,就位修罄折。
拜望已告虔,嘆詠想奇節。
惟昔漢之季,奸雄逞權譎。
公初任州郡,超然脫羈紲。
敢犯跋扈鋒,終正狡吏讞。
霽威遁世賢,先覺安民杰。
舉當仇無避,義在親則滅。
入朝掌武事,出塞受師孑。
胡塵息邊土,蠻貊竄巢穴。
屢進行惟危,保終名不缺。
世閥著廟鼎,庸勛刊冢碣。
清風邈千載,血祀豈嘗絕。
時其福善事,鄉人每談說。
水旱或榮雩,響應甚昭晰。
神實依于人,禱祀戒輕媟。
今茲罄誠禮,庶可消眚孽。
府公臺閣老,家聲繼皋契。
都圻出居留,條令見施設。
芘民慈惠師,事神粢盛潔。
威行肅群豪,政成除一切。
貳車實邦英,諸僚亦時哲。
儒雅資緣飾,吏治賴關決。
非才荷寬矜,幸免事卑屑。
方欣盍簪得,載詠嚶鳴闋。
期會間亦希,宴游時豈輟。
嘉此歲事和,樂哉民共悅。
覽古極優游,言歸日將昳。
雪古詩8
1、《白雪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賞析:它既是一首邊塞詩,又是一首送別詩,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雪與嚴寒,表現了送友惜別的深情。
2、《送盧員外》
唐·薛濤
玉壘山前風雪夜,錦官城外別離魂。
信陵公子如相問,長向夷門感舊恩。
賞析:其實,這是唐代盧象的作品殘句,是盧貶謫永州時的作品,已經散失不可考,只是在懷素自敘帖中留有上述一聯殘句。
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賞析:寒江上獨釣的情景,藝術地概括了當時他所處的政治環境的險惡,表現了他毫無畏懼、不向黑暗勢力屈服的堅強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
4、《南秦雪》
唐·元稹
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
賞析:本詩表達了路途艱險、前程未卜之心情。
5、《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賞析: 這首作于白居易貶謫江州司馬的任上的'五絕,就景寫景,又景中寓情,一切都應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言及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委婉傳出詩人被貶后的寂寞冷清之狀和無限感慨。
6、《苦寒吟》
唐·劉駕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賞析:孟郊一生生活貧困,詩多啼饑號寒、傾訴窮愁的不平之鳴。其代表作《苦寒吟》可以看作是詩人一生悲涼的形象寫照。
7、《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賞析:這首詩不僅是一幅優美的風雪夜歸圖,而且反映了詩人政治生涯的酸辣。
8、《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賞析:我們可以看出詩人意在言外,借雪和梅的爭春告誡人們世上萬物都各有千秋,無論何人都各有所長。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萬不可以己之長而輕人之短。
雪古詩9
1、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終南望余雪》
2、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銀。——《南秦雪》
3、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雪梅》
4、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冬日歸舊山》
5、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其一》
6、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別詩二首·其一》
7、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雪望》
8、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癸卯歲十二月中作》
9、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詠雪聯句》
10、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
11、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
12、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1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踏莎行》
14、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望薊門》
15、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16、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北風行》
17、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廬山謠寄》
18、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清平樂》
19、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
20、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沁園春·雪》
雪古詩10
教學目標:
1、讀懂古詩《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話語來說說這首古詩的意思。
2、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詩中所描繪的景色。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江雪:江上的雪。柳宗元(唐代)學生補充作者的簡介。
二、解釋詞語,說說詩意。
1、千山:周圍的群山。絕:斷絕
詩意:許多山嶺看不到一只飛鳥。
2、萬徑:數量很多的道路。蹤:腳印。滅:消滅,消失(沒有了)
詩意:條條道路上都不見人走動留下的腳印。
3、孤舟:孤單單的一條小船。蓑笠翁: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
詩意:孤單單的小船上,有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漁翁。
4、山:寒冷江面上。
詩意:獨自一人冒著滿天飛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四、說古詩,讀古詩,背古詩。
五、聯系實際,發揮想象
六、整首古詩給人一種什么感覺?
學生交流(凄冷、孤傲)
七、學生質疑:解決問題
八、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九、作業
雪古詩11
[宋]王之道
誰令一日如三秋,仁人方念淮南州。
斯民忍饑望麰麥,積雨又有傷殘憂。
冬溫土燥生春瘴,半夜風聲來枕上。
曉看飛雪欲堆檐,白馬參差攢玉嶂。
年饑高下藝麥多,暴如山阜汸如河。
那知雪欲苦淫潦,兩岐半吐翻隨波。
欣聞萬事一言了,使者勤民坐待曉。
指麾郡將率官僚,出郭共迎羅漢禱。
由來天意每因人,況自至誠宜感神。
明朝披霧走烏轡,晴光杲杲清無塵。
回頭菽粟賤如水,醉飽田間摩腹觜。
周行四海不齎糧,可但攜壺餉鄰里。
出游遂繼文昌謠,追鋒行赴公車招。
快將劉晏干排手,袞衣入相裨唐堯。
廣文才氣邁燕許,分教芹宮從少駐。
政德穩步玉筍班,好尾輶軒上天去。
雪古詩12
1、丘園八詠為順德龍山家仲遲駕部 其八 絳雪樓(清代-丘逢甲)
天半寒光幻綺霞,倚樓人正賦尖叉。屏風寫出賺山景,萬樹燕支六出花。
2、和繭雪和歸田園居六首 其五(明代-謝元汴)
榜室曰蝶莊,略彷三徑曲。怪石苦難致,疏梅補亦足。
一庭寓深窅,不以堂皇局。客至剝春筍,于此燒短燭。
孤鶴何處飛,涼魄光如旭。
3、雪(宋代-張商英)
六出飄蕭萬瓦乾,冰壺天地不容看。金門賀客螭頭冷,草閣吟終粟瓦寒。
故人家在西溪上,欲叩柴門興已闌。
4、艮岳百詠 泛雪廳(宋代-李質)
月團攜下九重天,來試人間第一泉。正在水聲山色里,六花浮動紫甌圓。
5、詠余雪詩(南北朝-沈約)
陰庭覆素芷。
南階褰綠葹。
玉臺新落構。
青山已半虧。
6、三和池陽詠雪次東坡韻 其一(清代-李寄)
風前隨與自秾纖,三爵醺然便解嚴。呂叟自誇詩有蝶,東坡不嘆食無鹽。
平鋪山徑全埋路,凍斷鐘聲不出檐。塞上昭君應從獵,馬頭花簇錦靴尖。
7、花時對雪(宋代-張舜民)
急霰飄零際,群芳爛熳中。
半開先逐水,未落已隨風。
兵渡金陵破,塵來繡嶺空。
誰能勞樽酒,暫使客顏紅。
8、奉和人日清暉閣宴群臣遇雪應制【唐代:趙彥昭】
出震乘東陸,憑高御北辰。祥云應早歲,瑞雪候初旬。
庭樹千花發,階蓂七葉新。幸承今日宴,長奉萬年春。
9、雪中送僧還竹閣【宋代:釋永頤】
白松生閣云生晚,城市一歸夜雪平。
燈在北高峰頂上,塔如千盡玉長檠。
湖練平鋪肅夜濤,柳翻生母白旌旄。
舞殘鷺翿歸何處,天上飛花散碧桃。
10、雪谿仙隱【宋代:樓鑰】
君之生兮天之西,望雪山兮名之以雪谿。
君之游兮海之湄,隱于雪竇兮杳然何歸。
子從其父兮孫訪吾祖,子志不遂兮孫之心良苦。
嗟嗟,閬中君兮棄家而遠游,
蹇胡為乎不久留。其遂蟬蛻塵埃而仙耶,
其亦肥遯得道不死而隱于四窗之幽耶。捫蘿以尋于爛平兮既不可見,
莽白云之廿里兮欲進兮焉求。青欞兮實繁,
莎羅兮花稠。鞠侯兮相與群,
白鷳兮嘯其儔。謂為遠兮何景物之良是,
謂在邇耶將徑之何由。肖群像兮茲堂,
謹奉嘗兮良疇。君其來兮庶幾其見之,
君之不來兮徒相羊以夷猶。
11、落梅風·詠雪【元代:張鳴善】
漫天墜,撲地飛,白占許多田地。凍殺吳民都是你!難道是國家祥瑞?
12、雪 其一【明代:孫緒】
弱態風飄下上,寒姿地勢高卑。疏密任君舞弄,險夷待我平治。
13、對雪【明代:管訥】
半年南國不雨落,一夕北風吹雪來。城中米價政爾貴,江上梅花空自開。
騎驢朝士曉未出,射虎將軍夜不回。寒齋獨坐更愁寂,饑鳥下啄青莓苔。
14、席上分韻同詠紅梅忌絳雪胭脂丹砂霞色酒暈二首 其一【明代:孫一元】
皎皎從來忌太尤,司花別處與風流。就中根撥無人會,眼底還將物色求。
15、雪霽夜寒【明代:李開先】
氣結云凝雪不晴,雪晴觱栗朔風鳴。
縱教受盡三冬冷,贏得虛窗一夜明。
16、雪夜邦相過齋中小集四首 其二【明代:胡應麟】
不謂山齋雪,能來侍從臣。談詩雙郢客,和曲幾巴人。
玉笛生春早,金尊促夜頻。曉來飛舄處,瑞氣滿楓宸。
17、豫章舟中同黃虞六詠雪四首 其三【明代:黎遂球】
封卻雞聲放曉遲,推蓬容易鬢成絲。如綿不煖扁舟夢,拭粉難描遠岫眉。
麈柄對談那得辨,鶴裘端坐較相宜。同云亦作松花片,待鳥撩天雁字詩。
18、和進之壬戌雪中作【明代:顧清】
冰柱誰家長萬尺,世人未見神仙宅。昆崙五城樓十二,一一銀山半天白。
天河倒掛楹棟間,下視蓬婆等卷石。東方有士古袁安,平生自信干人難。
閉門僵臥三日雪,早起翻念神仙寒。書生未試多濩落,此事幾為流俗嘆。
草堂相對一尊酒,龍公水妃互奔走。須臾瀰漫天地變,崖塹區區復何有。
瓦溝何恨太飄忽,檜頂何親獨淹久。從來幸不分町畦,此日寧須問容受。
晚來筆凍可柰何,滿庭落葉寒風多。嫦娥矯立碧云里,似欲斗彩撩清哦。
我今有詩亦不作,此雪詎堪還更落。
19、山雪三首 其三【明代:釋函可】
山中清且閒,寒雪共朝夕。除卻自行蹤,并無麋鹿跡。
20、雪【明代:薛蕙】
北極關山闊,寒冬雨雪來。霧沈玄菟塞,風繞白龍堆。
胡虜猶深入,征人且未回。遙思穆天子,黃竹有悲哀。
21、雪中遇東征兵船 其二【明代:張嗣綱】
雨雪霏霏柳葉殘,兵戈東下擁吳關。玉山影黯旌旗冷,銀漢光搖草木寒。
李愬此宵曾入蔡,范雎昔日正攻韓。主恩深重何時報,空請長纓倚劍看。
22、誠臺雪望懷子都五首 其四【宋代:薛季宣】
狂游失可人,萍聚我和君。千里共明月,幾山空白云。
擊雕飛墮毳,嚼雪冷冰齦。百歲無多子,離居困索群。
23、欲雪【宋代:蘇轍】
今年麥中熟,餅餌不充口。
老農畏冬旱,薄雪未覆畝。
驕陽引狂風,三白知應否。
久青車牛通,薪炭家家有。
唯有口腹憂,此病誰能救。
達官例謀身,一醉日自富。
尚應天愍人,云族朝來厚。
飛花得盈尺,一麥可平取。
24、題周氏溪園三首 其二 雪亭【宋代:朱熹】
危亭竹柏間,悄茜日幽絕。朔風一以厲,愛此枝上雪。
仰悲玄景駛,俯嘆群芳歇。不用此時來,那知歲寒節。
25、雪賦【朝代:南北朝|作者:謝惠連】
歲將暮,時既昏。寒風積,愁云繁。梁王不悅,游于兔園。乃置旨酒,命賓友。召鄒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風于衛詩,詠南山于周雅。授簡于司馬大夫,曰:“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1]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聞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域。岐昌發詠于來思,姬滿申歌于《黃竹》。《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于豐年,袤丈則表沴于陰德。雪之時義遠矣哉!請言其始。
若乃玄律窮,嚴氣升。焦溪涸,湯谷凝。火井滅,溫泉冰。沸潭無涌,炎風不興。北戶墐扉,裸壤垂繒。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飛沙。連氛累靄,揜日韜霞。霰淅瀝而先集,雪紛糅而遂多。
其為狀也,散漫交錯,氛氳蕭索。藹藹浮浮,瀌瀌弈弈。聯翩飛灑,徘徊委積。始緣甍而冒棟,終開簾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廡,末縈盈于帷席。既因方而為圭,亦遇圓而成璧。眄隰則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巖俱白。于是臺如重璧,逵似連璐。庭列瑤階,林挺瓊樹,皓鶴奪鮮,白鷴失素,紈袖慚冶,玉顏掩姱。
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爛兮若燭龍,銜耀照昆山。爾其流滴垂冰,緣溜承隅,粲兮若馮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繽紛繁騖之貌,皓皔曒潔之儀。回散縈積之勢,飛聚凝曜之奇,固展轉而無窮,嗟難得而備知。
若乃申娛玩之無已,夜幽靜而多懷。風觸楹而轉響,月承幌而通暉。酌湘吳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對庭鹍之雙舞,瞻云雁之孤飛。踐霜雪之交積,憐枝葉之相違。馳遙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歸。
鄒陽聞之,懣然心服。有懷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賦積雪之歌,歌曰:
攜佳人兮披重幄,援綺衾兮坐芳褥。
燎熏爐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
又續寫而為白雪之歌,歌曰:
曲既揚兮酒既陳,朱顏酡兮思自親。
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紳。
怨年歲之易暮,傷后會之無因。
君寧見階上之白雪,豈鮮耀于陽春。
歌卒。王乃尋繹吟玩,撫覽扼腕。顧謂枚叔,起而為亂,亂曰:
白羽雖白,質以輕兮,白玉雖白,空守貞兮。未若茲雪,因時興滅。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不固其節。節豈我名,潔豈我貞。憑云升降,從風飄零。值物賦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隨染成。縱心皓然,何慮何營?
26、揚州遇雪呈祝靜得二首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黎廷瑞】
玉佩珊珊怯暮寒,青霄夜半躡飛鸞。
真妃似念尋芳晚,別剪瓊花與客看。
27、苦雪【朝代:宋代|作者:薛師魯】
六出夫何甚,經旬散野堂。
喜心翻作厭,瑞物恐為殃。
歲晚思新火,天寒望太陽。
荒邨風雪里,賴有隔年糧。
28、領客賞海棠雪作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吳芾】
絕艷妖嬈壓眾芳,況來燭下逞新妝。
引將姑射神人到,亦逐春風上下狂。
29、和堅伯梅六題一孤芳二山間三雪中四水邊五月下六雨后每題二絕禁犯本題及風花雪月天粉玉香山水字十二絕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胡寅】
折綿威力漫相侵,根暖怡然獨秀林。
萬紫千紅非我對,為渠無有歲寒心。
雪古詩13
古詩原文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
譯文翻譯
雪花飄舞著飛入了窗戶,我坐在窗前,看著青青的竹子變成白玉般潔白。此時正好登上高樓去遠望,那人世間一切險惡的岔路都被大雪覆蓋了。
注釋解釋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稱雪花。
瓊枝:竹枝因雪覆蓋面似白玉一般。
惡路歧:險惡的岔路。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借景抒懷之作,寫得別具一格。
詩人坐在窗前,欣賞著雪花飄入庭戶,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變成了潔白的.瓊枝,整個世界都變得明亮了。于是詩人想到此時如果登上高樓觀賞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嶇(qíqū)難走的道路都將被大雪覆蓋,展現在眼前的將是坦蕩無邊的潔白世界。
高樓四望,一片潔白,詩人希望白雪能掩蓋住世上一切丑惡,讓世界變得與雪一樣潔白美好。結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與不平。
雪古詩14
春雪(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北風行(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耀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釵。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塞下曲(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雪梅(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驚雪(陸暢)
怪得北風急,前庭如月輝。
天人寧許巧,剪水作花飛。
點絳唇(納蘭性德)
五夜光寒,照來積雪平于棧。西風何限,自起披衣看。
時此茫茫,不覺成長嘆。何時旦,曉星欲散,飛起平沙雁。
夢江南(納蘭性德)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
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薩蠻(納蘭性德)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王安石)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觀獵(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終南望余雪(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問劉十九(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夜雪(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對雪(高駢)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
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雪古詩1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譯文
當暮色降臨山蒼茫的時候就越來越覺得路途遙遠,當天氣越寒冷茅草屋顯得更加孤零零。
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原來是有人冒著風雪歸家門。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注釋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這里大約是指湖南桂陽或寧鄉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詩人借宿者。這首詩通過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寫出山村景象與農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時候。
蒼山遠: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綽綽顯得很遠。
蒼:青色。
白屋:未加修飾的簡陋茅草房。一般指貧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歸人:夜間回來的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鑒賞
詩詞大意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中“日暮”點明時間:傍晚。“蒼山遠”,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青山遙遠迷蒙,暗示跋涉的艱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天寒白屋貧”: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
后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門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風雪夜歸人”,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這首詩用極其凝煉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詩是按投宿的順序寫下來的。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
反客為主
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詩可謂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其中最后一句“風雪夜歸人”甚至為劇作家借用為劇名,遂使此詩在當代更為著名。然而對此詩的理解,竊以為問題頗大,通常的講析很難令人信服。
主要問題是兩個,
一是標題,前面“逢雪宿芙蓉山”六字似已申足詩題,何以還要加上“主人”兩字?于是有人以為此乃衍文,“主人”兩字應該刪去;
二是“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一聯,諸多賞析者都展開神思,想象為:詩人夜宿于芙蓉山某農戶家,夜聞農家主人雪夜歸來,犬吠人答,所謂:“這些聲音交織成一片,盡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內,未曾目睹,但從這一片嘈雜的聲音足以構想出一幅風雪人歸的畫面。”(《唐詩鑒賞辭典》406頁) 此詩不但運用了“反客為主”——出奇制勝的藝術構思,而且還采用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藝術技巧。
由此可見,劉長卿的這首小詩,上聯寫貶謫中的投宿,重在客觀描寫,下聯寫投宿時的感受,重在主觀抒發,自然婉轉,一氣呵成。在表現形式上則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彈丸圓美流轉,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謂脈絡的跳躍。詩雖全用賦體,然仍意在言外,啟人深思。至此,標題中“主人”兩字所特含的暗示意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了,這個芙蓉山“主人”,不是別人,正是詩人之自謂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賞析
這是一首詩,也象一幅畫.全詩僅以寥寥二十個字,便勾勒出一個嚴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個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詩一上來,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漫無邊際的靄暮籠罩著遠處的千嶂萬壑,曠野茅屋在凜冽寒氣的侵凌下顯得是那么孤零安謐.起聯不寫行人的兼程尋宿,而先寫他已找到安頓處后從遠處看到的山村景象,這在布局上既避免平鋪直敘,又給下聯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和一種蕭瑟的氣氛。
下二句,由遠景逐漸移入近處,寫白屋有人歸來,引起了柴門外的犬吠聲,這聲音來得多么突然,又是多么可喜可親!如果說,上聯已構成了一幅寒寂清冷的風景畫,那么下聯便是在這幅畫的顯眼處,納入了聲響和人物,添上寒風和飛雪,經這樣的渲染、照應,就把遙見的"蒼山"、"白屋",近聞的"犬吠"和眼下的"風雪"交織成章了.
劉長卿這首詩的意境是從"夜"這個中心詞生發開去的"夜"是全詩的脈絡,"天寒"和"風雪"加深了"夜"的寒意.這夜,是眼前客觀現實的寒夜,也是詩人內心對時勢有所感受的象征意味的寒夜.劉長卿是一個"魏闕心常在,隨君亦向秦"(《送王員外歸朝》)的入世者,但現實生活卻使他淪為一個寄跡楚湘的謫臣。
他痛恨上司誣加的罪名,也深知代宗的圣意難違.在詩人心目中朝廷和官場的現狀就如同這"風雪夜"一般,他既不愿隨波逐流、攀龍附鳳,又無力撥亂反正,自然只好愴然喟嘆.由于在人生道路上長期奔波,當詩人這一次于風雪之夜得到芙蓉山主人的接待,其內心的復雜思緒:悲涼、辛酸之感中夾雜著某種慶幸和溫暖的'慰藉,是可以想見的
這首詩的遣詞造句頗見功力.用"蒼山"對"白屋",山是蒼色,屋是白色,二者遙相映照,便構成一個銀白蒼茫的世界.再以"遠"和"貧"真(這里的"貧"是少、乏的意思)來點出眼前的空曠浩茫,這就準確地表達了從遠處看到的景象.第三句中的"柴門"和"犬吠".既照應了"白屋",又是"白屋"的延伸.特別是句中一"吠"字,響亮有聲,劃破了日暮天寒山村的寧靜,喚起了寂寥群山的回響,給沉睡的郊野帶來了生氣.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賞析分歧
該詩釋義上的分歧主要有三:第一句“日暮蒼山遠”之“蒼山”是特指還是泛指,“遠”是尚遠還是似乎更遠;第二句“天寒白屋貧”之“白屋”是簡陋之屋還是覆雪之屋,“貧”是稀少還是感覺貧寒;第三句“柴門聞犬吠”之“聞”是詩人聞還找人聞。
在思想感情上的分歧是,一種意見認為該詩表達了“作者對貧 寒人家的同情”:且詩句“風雪夜歸 人”應解釋為“主人為謀求生活,在 外勞碌奔波,夜里才回家。”;而另一種意見認為“風雪夜歸人”應解釋為:“行人在風 雪之夜終于找到了可以投宿的地方,并受到主人熱情款待,而感到像 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樣。”古詩表達了作者對芙蓉山主人的感激之情,同時贊揚 主人熱情好客、與人方便的美德。關鍵是詩人的立足點在哪里。前者,詩人是在“白屋”外,在風雪途中;后者,詩人在“白屋”內,或前兩句在屋外,后兩句在屋內。
這首詩用極其凝煉知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吠雪人歸為素時知寒山夜宿圖。詩是按時間順序寫下來知。首句寫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進時所感,次句寫到達投宿人家時所見,逢兩句寫入夜逢在投宿人家所聞。每句詩都構成一個獨立知畫面,而又彼此連屬。詩中有畫,畫外見情。
詩知開端,以“日暮蒼山遠”五個字勾畫出一個暮色蒼茫、山路漫長知畫面。詩句中并沒有明寫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現紙上。這里,點活畫面、托出詩境知是一個“遠”字,從這一個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來臨知山路上行進時知孤寂勞頓知旅況和急于投宿知心情。
撇下來,詩知次句使讀者知視線跟隨這位行人,沿著這條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貧”是對這戶人家知寫照;而一個“貧”字,應當是從遙遙望見茅屋到叩門入室逢形成知印象。上句在“蒼山遠”前先寫“日暮”,這句則在“白屋貧”前先寫“天寒”,都是增多詩句層次、加重詩句分量知寫法。
漫長知山路,本來已經使人感到行程遙遠,又眼看日暮,就更覺得遙遠;簡陋知茅屋,本來已經使人感到境況貧窮,再時逢寒冬,就更顯出貧窮。而聯系上下句看,這一句里知“天寒”兩字,還有其承上啟下作用。承上,是進一步渲染日暮路遙知行色;啟下,是作為夜來吠雪知伏筆。
這前兩句詩,合起來只用了十個字,已經把山行和投宿知情景寫得神完氣足了。
“柴門聞犬吠,吠雪夜歸人”,寫知是借宿山家以逢知事。在用字上,“柴門”上承“白屋”,“吠雪”遙承“天寒”,而“夜”則與“日暮”銜撇。這樣,從整首詩來說,雖然下半首另外開辟了一個詩境,卻又與上半首緊緊相扣。但這里,在承撇中又有跳越。看來,“聞犬吠”既在夜間,山行勞累知旅人多半已經就寢;而從暮色蒼茫到黑夜來臨,從寒氣侵人到吠雪交作,從進入茅屋到安頓就寢,中間有一段時間,也應當有一些可以描寫知事物,可是詩筆跳過了這段時間,略去了一些情節,即使詩篇顯得格外精煉,也使承撇顯得更加緊湊。
詩人在取舍之間是費了一番斟酌知。如果不下這番剪裁知功夫,也許下半首詩應當進一步描寫借宿人家境況知蕭條,寫山居知荒涼和環境知靜寂,或寫夜間吠雪知來臨,再不然,也可以寫自己知孤寂旅況和投宿逢靜夜所思。但詩人撇開這些不去寫,出人意外地展現了一個在萬籟俱寂中忽見喧鬧知犬吠人歸知場面。這就在尺幅中顯示變化,給人以平地上突現奇峰之感。
此詩不但運用了“反客為主”——出奇制勝知藝術構思,而且還采用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知藝術技巧。全詩四句,每一句都足以成為一幅獨立知藝術畫面,每個畫面又都蘊涵著情與景對立統一知藝術韻味。
第一句“日暮蒼山遠”,是一天將盡與旅途遙遠知對立,從而強化了貶謫知悲涼氣氛;
第二句“天寒白屋貧”,是雪天知寒冷與貧窮知白屋間知對立,農家雖然貧寒,白屋盡管粗樸,但對于漂泊于旅途,急于遮雪避寒知人而言,亦不啻于一份人間難得知享受;
第三句“柴門聞犬吠”,柴門荊扉,是貧寒知標志,然而犬吠卻透露出生機與活力,適與前者形成強烈知對照,也是詩人倍感親切與人生感悟之所在;
第四句“吠雪夜歸人”,“吠雪”意味著艱辛與寒冷,而能得以“夜歸”,卻包含著情志知歸趣與超脫逢知人間溫馨,也是遭受磨難以逢心靈知領悟。
所謂達則吠鵬、云龍,窮則冥鴻、霧豹,在吠雪中夜歸,其象征知意味也是很明顯知。由于四幅畫面在對立中求統一,在交織中融于一體,余味不盡,所以能給人以特別強烈知感受。
另外此詩在用詞知音律上也頗有值得注意知地方,首句“日暮”是入、去,“遠”乃上聲,加上“蒼山”知兩平聲,一句之中已構成平、上、去、入四聲交錯知聲律之美,余下三句也大致如此,或平聲中有陰、陽知變化,如“天寒”、“歸人”二字;仄聲中有上、去知變化,如“犬吠”、“雪夜”,及尾字中知“遠”與“吠”,遂使此詩在自然吐納之中,極富高低錯落、抑揚頓挫之美。
由此可見,劉長卿知這首小詩,上聯寫貶謫中知投宿,重在客觀描寫,下聯寫投宿時知感受,重在主觀抒發,自然婉轉,一氣呵成。在表現形式上則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彈丸圓美流轉,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謂脈絡知跳躍。詩雖全用賦體,然仍意在言外,啟人深思。至此,標題中“主人”兩字所特含知暗示意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了,這個芙蓉山“主人”,不是別人,正是詩人之自謂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創作背景
大約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歷八年)至公元777年(十二年)間的一個秋天,劉長卿受鄂岳觀察使吳仲儒的誣陷獲罪,因監察御史苗丕明鏡高懸,才從輕發落,貶為睦州司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寫的是嚴冬,應在遭貶之后。
【雪古詩】相關文章:
《對雪》古詩04-03
雪的古詩05-19
雪古詩07-18
雪古詩(精選)07-18
雪的古詩(推薦)06-05
【經典】形容雪的古詩03-29
寫雪的古詩04-28
形容雪的古詩01-27
描寫雪的古詩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