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元宵節古詩
元宵節古詩
更新時間:2024-07-17 15:01:31
  • 相關推薦
元宵節古詩【優選1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元宵節古詩,歡迎閱讀與收藏。

元宵節古詩1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遠走高飛,荒無人煙)

  (2)千里江陵一日還。(一日千里)

  (3)危樓高百尺。(瓊樓玉宇,高聳入云)

  (4)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高瞻遠矚)

  (5)明月何時照我還。(歸心似箭)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一往情深或無與倫比)

  (7)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源遠流長,水天一色)

  (8)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出乎意料)

  (9)相逢何必曾相識(一見如故)

  (1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能生巧,開卷有益)

  (11)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絕處逢生)

  (12)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食不甘味或來之不易)

元宵節古詩2

  1、元夜踏燈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2、正月十五夜燈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3、元夕影永冰燈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4、詩曰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5、京都元夕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6、十五夜觀燈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7、上元竹枝詞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8、鷓鴣天·上元啟醮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深里佩環聲。驛傳風火龍鸞舞,步入煙霄孔翠迎。

  瑤簡重,羽衣輕,金童雙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樂,萬歲千秋與帝齡。

  9、元宵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10、辛亥元夕

  頑坐故貪黙,忽行時自言。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時序鬢發改,人家童稚喧。

  街頭試燈候,不到郭西門。

  11、元夕無月

  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

  12、汴京元夕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13、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14、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節古詩3

  1、《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3、《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4、《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5、《解語花·上元》

  宋·周邦彥

  風銷焰蠟,露浥烘爐,花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6、《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7、《京都元夕》

  金·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8、《完溪沙·春點疏梅雨后枝》

  宋·姜夔

  春點疏梅雨后枝,翦燈心事峭寒時。市橋攜手步遲遲。

  蜜炬來時人更好,玉笙吹徹夜何其,東風落靨不成歸。

  9、《京都元夕》

  元·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10、《元宵》

  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節古詩4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正月十五夜燈》

  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本詩描寫家家出門、萬人空巷、盡情而來、盡興方歸鬧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燈節成為了最有詩意,最為消魂的時刻。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滿城燈火,滿街游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的與眾不同。此詞描繪出元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啟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認為此詞有寄托,可謂知音。

  《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物是人非的悵惘,今昔對比的凄涼,由此美景也變為傷感之景,月與燈交織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為暗淡。淡漠冷清的傷感彌漫于詞的下片。燈、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過是凄涼的化身、傷感的催化劑、相思的見證。而今佳人難覓,淚眼看花花亦悲,淚滿衣袖。另:此詩作者尚有爭議,還有一說為朱淑真。

  《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這首詩是描寫長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據《大唐新語》和《唐兩京新記》記載:每年這天晚上,長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燈;前后三天,夜間照例不戒嚴,看燈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門貴族的車馬喧闐,市民們的歌聲笑語,匯成一片,通宵都在熱鬧的`氣氛中度過。

  《折桂令元宵》

  佚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這首散曲采用是起承轉合的結構。前面是元宵佳節的燈火輝煌、熱鬧喧囂,后面一轉是喧囂后的凄冷之景。兩相對比,讓人深切感受到作者的孤獨與凄切。

元宵節古詩5

  1、《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2、《京都元夕》

  (元)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3、折桂令元宵

  (元)失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4、《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5、《元宵》

  (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6、《元夜踏燈》

  (清)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7、《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8、《元夕無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9、《元宵月正圓》

  閩南歌謠

  鬧元宵,月正圓,閩臺同胞心相依,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

  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

  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

  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

  10、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11、《元夜踏燈》

  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

  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

  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12、《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13、《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14、《元宵》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15、《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16、《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17、《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18、《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元宵節古詩6

  江上度元宵節

  袁說友〔宋代〕

  一舟元夕臥孤村,夜半相呼了不應。

  說與兒曹休誶語,黃州明日買殘燈。

  元宵

  賽濤〔明代〕

  滿城簫鼓元宵節,小館燈花孤悶時。

  料得團圞行坐處,有人揮淚說分離。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其一

  釋祖欽〔宋代〕

  去歲元宵節,無油不點燈。今歲元宵節,有月照危層。

  客中元宵聞里中燈劇頗盛漫書

  徐宗達〔清代〕

  聞道元宵節,燈圍火樹紅。艷歌延落月,妙舞倚春風。

  繡陌遺金鈿,花街系玉驄。繁華真可羨,憐我寂寥中。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釋祖欽〔宋代〕

  去歲元宵節,無油不點燈。

  今歲元宵節,有月照危層。

  偈頌一百零二首

  釋紹曇〔宋代〕

  索寞芝峰,賞元宵節。

  佳賓到來,如何鋪設。

  能挑海底燈,細剪山頭月。

  東山瓦鼓歌,堋八剌札,不是知音向誰說。

  元宵雨

  陶宗儀〔明代〕

  三五元宵節,連年氣候同。漫天來暮雨,吼地起南風。

  燈火樓臺寂,笙歌巷陌空。金吾徒弛禁,清坐愜深衷。

  元宵后聞雁

  孟洋〔明代〕

  昨夜元宵節,今晨鴻雁音。索居才入耳,為客即驚心。

  楚雪江湖遠,燕云關塞深。翻然動春興,出戶巳難尋。

  送仲指揮南還

  張寧〔明代〕

  去年送君春已過,花落鶯啼薊門路。今年仍作遠游人,風雪還家歲行暮。

  灤河半夜渡層冰,千里淮揚十日程。楊子江頭沽酒宿,薊門樹里聽雞行。

  到家應近元宵節,細柳營邊新草發。刀斗無聲清夜長,旌旗有影蠻煙絕。

  去年攜酒送君時,有約封侯來更遲。今年復送長安客,卻憶從前送別詩。

元宵節古詩7

  1、東風吹斷雨如繩,一夜仍開曲沼冰。便試元宵強半月,孰知天意欲催燈。仲并《平江守禱晴即應時近元夕矣寄呈五絕句》

  2、明年屈指春來早,定是元宵不苦寒。十里珠簾火城夜,客來應許醉中看。陳造《又次看字韻二首》

  3、聞道元宵始肯來,見梅說與且停杯。行將有客同清賞,雅致高標一似梅。吳芾《得子云和篇約元宵見訪再用前韻以速之二首》

  4、甲子乾飛雨,元宵濕隕星。風柔行陣陣,月淡下亭亭。木筆侵凌碧,來牟掩映青。東皇收拾急,暖漲赴滄溟。洪咨夔《春雪》

  5、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6、蕭史乘鸞下帝臺,參差仙蓋拂云來。分明禁苑春先到,萬朵芙容月下開。黎民表《元夜曲二首》

  7、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朱淑真《生查子》

  8、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9、欲向空門凈六塵,松龕蒲簟度芳春。病容消瘦慵梳洗,一任東風冷笑人。王鳳嫻《戍申上元寫懷》

  10、北使才歸南使來,前船未送後舡催。元宵行樂年年事,兒女嗔人夜不回。楊萬里《郡中上元燈減舊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

  11、曲律昆山最后時,海鹽高調教坊知。至今十棒元宵鼓,絕倒梨園弟子師。朱彝尊《鴛鴦湖棹歌》

  12、一輪月照萬花嬌,歌管聲中長夜潮。寶馬香車春似海,打球場外看元宵。丘逢甲《檳榔嶼雜詩》

  13、光風霽月瑞香盤,歲歲元宵錦作團。春到山家今幾許,不妨鄰舍借花看。錢時《借鄰家瑞香》

  14、一覺悠然已五更,窗橫梅影月偏明。年時記得嬉游罷,猶為梅花夢不成。陳元晉《寧都上元有作》

  15、田舍兒童走似麞,踏歌椎鼓斗顛狂。元宵乞汝閑幾日,元宵過后種田忙。趙文《聽兒童歌船作竹枝助之》

  16、客子未歸天一涯,滄江亭上聽新蛙。春風莫漫隨人老,吹落來禽千樹花。方太古《十五夜飲王敬止園亭》

  17、頑坐故貪黙,忽行時自言。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時序鬢發改,人家童稚喧。街頭試燈候,不到郭西門。何中《辛亥元夕》

  18、滄州老一年,老去憶秦川。處處逢珠翠,家家聽管弦。云車龍闕下,火樹鳳樓前。今夜滄州夜,滄州夜月圓。顧況《上元夜憶長安》

  19、橋上月,終夕自憑欄。只怕粉云香閣閉,從教珠露碧衫寒。人道看燈山。沈謙《望江南·元夜即事》

  20、春雪如蝴蝶,春燈如百花。漫漫飛不已,愁殺千萬家。我今無復夢,擁被讀南華。梅堯臣《上元雪》

  21、風雨元宵意倍傷,畫襜低拜掃晴娘。若教掃得天邊雨,為掃離人淚兩行。王彥泓《雜題上元竹枝詞三首》

  22、新年佳節喜相重,屈指元宵五日中。雪柳巧裝金勝綠,燈球斜映玉釵紅。周必大《立春帖子·皇后閣》

  23、恰恰元宵雨腳垂,天風為我掃除之。怪來平地寒如許,雪滿遠峰人未知。楊萬里《上元日晚過順溪》

  24、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隘通衢。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李商隱《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

  2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張九齡《望月懷遠》

  26、曲律昆山最后時,海鹽高調教坊知。至今十棒元宵鼓,絕倒梨園弟子師。朱彝尊《鴛鴦湖棹歌之七十四》

  27、花落殘缸睡味酣,九霄誰正夢傳柑。百千燈滿虛空界,半夜回光獨閉庵。周紫芝《次韻元司理元夜》

  28、邑少弦歌惟戍鼓,村無煙火只漁燈。吳趨彩艷閩珠燦,一樣思歸兩未能。皇甫汸《安平元夕對閩客作》

  29、過了元宵到曉鐘,一年樂事又成空。杯行不用深辭醉,明日君西我亦東。吳芾《元夕即席呈郭次張》

  30、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丘逢甲《元夕無月》

  31、一封寄去當人日,只是元宵近到家。何事春分猶未報,夜窗幾度卜燈花。葛紹體《望家信未至》

  32、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藥市,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欹帽垂鞭。陸游《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

  33、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元宵節古詩8

  正月十五夜

  (唐)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木蘭花令

  (宋)蘇軾

  元宵似是歡游好。何況公庭民訟少。

  萬家游賞上春臺,十里神仙迷海島。

  平原不似高陽傲。促席雍容陪語笑。

  坐中有客醉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蘭缸,另有蘭紅版本)

  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 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

  元夜即席

  (唐)韓偓

  元宵清景亞元正,絲雨霏霏向晚傾。

  桂兔韜光云葉重,燭龍銜耀月輪明。

  煙空但仰如膏潤,綺席都忘滴砌聲。

  更待今宵開霽后,九衢車馬未妨行。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上元應制

  (宋)蔡襄

  高列千峰寶炬森,端門方喜翠華臨。

  宸游不為三元夜,樂事還同萬眾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間和氣閣春陰。

  要知盡慶華封祝,四十余年惠愛深。

  鷓鴣天

  (宋)晁端禮

  閬苑瑤臺路暗通。皇州佳氣正蔥蔥。

  半天樓殿朦朧月,午夜笙歌淡蕩風。

  車流水,馬游龍。萬家行樂醉醒中。

  何須更待元宵到,夜夜蓮燈十里紅。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永遇樂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云鬟雪鬢另一版本:云鬟霧鬢)

  生查子

  (宋)呂渭老

  雙鬟綠發齊,多笑蔫紅落。

  穿竹過西齋,問字時偷學。

  嬌慵不慣羞,同倚闌干角。

  屈指數元宵,燈火堪行樂。

  歸去來

  (宋)柳永

  初過元宵三五。慵困春情緒。

  燈月闌珊嬉游處。游盡、厭歡聚。

  憑仗如花女。持杯謝、酒朋詩侶。

  馀酲更不禁香醑。歌筵罷、且歸去。

  水龍吟

  (宋)晁端禮

  倦游京洛風塵,夜來病酒無人問。

  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

  香散眉梢,凍消池面,一番春信。

  記南樓醉里,西城宴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幾,早人驚、潘郎雙鬢。

  當時體態,如今情緒,多應瘦損。

  馬上墻頭,縱教瞥見,也難相認。

  憑欄干,但有盈盈淚眼,把羅襟搵。

  御街行

  (宋)晁端禮

  柳條弄色梅飄粉。還是元宵近。

  小樓深巷月朧明,記得恁時風景。

  庭花影轉,珠簾人靜,依舊厭厭悶。

  如今對酒翻成恨。春瘦羅衣褪。

  王孫何處草萋萋,辜負小歡幽興。

  誰知此際,有人燈下,偷把歸期問。

  醉蓬萊

  (宋)趙磻老

  聽都人歌詠,便啟金甌,再登元老。

  山色溪聲,與春風齊到。

  補袞工夫,望梅心緒,見丹青重好。

  鵲噪晴空,燈迎誕節,槐堂歡笑。

  正是元宵,滿天和氣,璧月流光,雪消寒峭。

  今夜今年,表千年同照。

  萬象森羅,一奩清瑩,影山河多少。

  玉燭調新,彩眉常喜,寰瀛春曉。

  憶秦娥

  (宋)張孝祥

  元宵節。鳳樓相對鰲山結。

  鰲山結。香塵隨步,柳梢微月。

  多情又把珠簾揭。游人不放笙歌歇。

  笙歌歇。曉煙輕散,帝城宮闋。

  元夜

  (宋)陳與義

  今夕天氣佳,上天何澄穆。

  列宿雨后明,流云月邊速。

  空檐垂斗柄,微吹生叢竹。

  對此不能寐,步繞庭之曲。

  遙睇浮屠顛,數星紅煜煜。

  悟知燒燈夕,節意亦滿目。

  歷代能幾詩,遍賦雜珉玉。

  棲鴉亦未定,更嗚伴余獨。

  百年滔滔內,憂樂兩難復。

  唯應長似今,寂寞送寒燠。

  元夜

  (宋)朱淑真

  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

  新歡入手愁忙里,舊事驚心憶夢中。

  但愿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

  賞燈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

  彎彎曲,新年新月鉤寒玉。

  鉤寒玉,鳳鞋兒小,翠眉兒蹙。

  鬧蛾雪柳添妝束,燭龍火樹爭馳逐。

  爭馳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詩曰

  (宋)姜夔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注:珍品這里指元宵)

  水蘭花慢·元宵感舊

  (金)段成己

  金吾不禁夜,放簫鼓,恣游遨。

  被萬里長風,一天星斗,吹墮層霄。

  御樓外、香暖處,看人間、平地起仙鰲。

  華燭紅搖勒,瑞煙翠惹吟袍。

  老來懷抱轉無聊。虛負可憐宵。

  遇美景良辰,詩情漸減,酒興全消。

  思往事,今不見,對清尊、瘦損沈郎腰。

  惟有當時好月,照人依舊梅梢。

  瑤臺第一層 元宵

  (金)王丹桂

  時令相催。又還是,元宵報春回。

  桂輪新滿,金蓮乍坼,不待栽培。

  六街三市遍,列鰲山、輝映樓臺。

  競追陪,簇香車寶馬,馳騁多才。

  吾儕。情忘企慕,絳宮深處保仙胎。

  覺花芬馥,慧光明燦,別是歡諧。

  玉漿瓊液泛,結刀圭、不讓樽*。

  恣開懷。任鸞迎鳳引,游宴蓬萊。

  京都元夕

  (元)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 ,六街燈火鬧兒童 。

  長衫我亦何為者 ,也在游人笑語中 。

  青玉案·戊戌元元宵客京師賦

  (元)張野

  千門夜色霏香霧。又春滿、朝天路。

  回首舊游誰與語。

  金波影里,水晶簾下,總是關心處。

  征衫著破愁成縷。留滯京塵甚時去。

  旅館蕭條情最苦。

  燈無人點,酒無人舉。睡也無人覷。

  折桂令 元宵

  (元)佚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 金梁橋外月如霜。

  元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燈

  (清)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

  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

  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元夕影永冰燈

  (清)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元夕無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鴛鴦湖棹歌 之七十四

  (清)朱彝尊

  曲律昆山最后時,海鹽高調教坊知。

  至今十棒元宵鼓,絕倒梨園弟子師。

元宵節古詩9

  風消絳蠟,露浥紅蓮,燈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譯文及注釋

  譯文蠟燭在風中燃燒,夜露浸濕了花燈,街市上燈光交相映射。皎潔月光照著屋瓦,淡淡的云層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飄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國少女個個都細腰如掐。大街小巷簫鼓喧騰,人影攢動,條條路上幽香陣陣。不由想起當年京城的燈夜,千家萬戶張燈結彩如同白晝。姑娘們笑盈盈出門游賞,香車上不時有人丟下羅帕。

元宵節古詩10

  1、《生查子》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2、《觀燈樂行》

  【唐】 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

  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3、《元宵》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4、《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

  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5、《折桂令》

  佚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

  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6、《正月十五夜燈》

  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7、《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星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8、《元夕無月》

  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8《汴京元夕》

  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9、《十五夜觀燈 》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10、《清玉案·元夕 》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

  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娥而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1、《生查子·元夕 》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12、《元宵 》

  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13、《上元竹枝詞 》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14、《正月十五夜燈 》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15、《上元夜憶長安 》

  唐·顧況

  滄州老一年,老去憶秦川。

  處處逢珠翠,家家聽管弦。

  云車龍闕下,火樹鳳樓前。

  今夜滄州夜,滄州夜月圓。

  16、《正月十五夜 》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7、《永遇樂 》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18、《水調歌頭 》

  宋·辛棄疾

  頭白齒牙缺,君勿笑衰翁。

  無窮天地今古,人在四之中。

  臭腐神奇俱盡,貴賤賢愚等耳,造物也兒童。

  老佛更堪笑,談妙說虛空。

  坐堆豗,行答颯,立龍鐘。

  有時三盞兩盞,淡酒醉蒙鴻。

  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盤狹路,拄杖倚墻東。

  老境何所似,只與少年同。

  19、《生查子·元夕詞 》

  宋·朱淑真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20、《上元夜 》

  唐·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21、《詩曰 》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22、《南鄉子·宿州上元 》

  宋·蘇軾

  千騎試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

  能使江東歸老客,遲留。白酒無聲滑瀉油。

  飛火亂星球,淺黛橫波翠欲流。

  不似白云鄉外冷,溫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23、《元夕影永冰燈 》

  明·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24、《元宵 》

  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25、《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26、《正月十五夜》

  (唐)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7、《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28、《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29、《元夕無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30、《元宵月正圓》

  閩南歌謠

  鬧元宵,月正圓,閩臺同胞心相依,

  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

  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

  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

  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

  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

  31、《南鄉子·宿州上元》

  (宋)蘇軾

  千騎試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東歸老客,遲留。白酒無聲滑瀉油。

  飛火亂星球,淺黛橫波翠欲流。不似白云鄉外冷,溫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32、《臨江仙·都城元夕》

  (宋)毛滂

  聞道長安燈夜好,雕輪寶馬如云。

  蓬萊清淺對觚棱。

  玉皇開碧落,銀界失黃昏。

  誰見江南憔悴客,端憂懶步芳塵。

  小屏風畔冷香凝。

  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人。

  33、《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宋)姜夔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34、《解語花·上元》

  (宋)周邦彥

  風消絳蠟,露浥紅蓮,燈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35、《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

  (宋)劉克莊

  繁燈奪霽華,戲鼓侵明發。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

  淺畫鏡中眉,深拜樓西月。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

  36、《憶秦娥·中齋上元客散感舊》

  (宋)劉辰翁

  中齋上元客散感舊,賦《憶秦娥》見屬,一讀凄然,隨韻寄情,不覺悲甚。

  燒燈節,朝京道上風和雪。風和雪,江山如舊,朝京人絕。

  百年短短興亡別,與君猶對當時月。當時月,照人燭淚,照人梅發。

  37、《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節皇后》

  (宋)趙佶

  無言哽噎。看燈記得年時節。行行指月行行說。愿月常圓,休要暫時缺。

  今年華市燈羅列。好燈爭奈人心別。人前不敢分明說。不忍抬頭,羞見舊時月。

  38、《鷓鴣天·建康上元作》

  (宋)趙鼎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

  花弄影,月流輝。水精宮殿五云飛。分明一覺華胥夢,回首東風淚滿衣。

  39、《水龍吟·紹興甲子上元有懷京師》

  (宋)向子諲

  華燈明月光中,綺羅弦管春風路。

  龍如駿馬,車如流水,軟紅成霧。

  太液池邊,葆真宮里,玉樓珠樹。

  見飛瓊伴侶,霓裳縹緲,星回眼、蓮承步。

  笑入彩云深處,更冥冥、一簾花雨。

  金鈿半落,寶釵斜墜,乘鸞歸去。

  醉失桃源,夢回蓬島,滿身風露。

  到而今江上,愁山萬疊,鬢絲千縷。

  40、《鷓鴣天·上元啟醮》

  (宋)張孝祥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深里佩環聲。驛傳風火龍鸞舞,步入煙霄孔翠迎。

  瑤簡重,羽衣輕,金童雙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樂,萬歲千秋與帝齡。

  41、《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楊廣

  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42、《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3、《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44、《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45、《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

  堂上花燈諸第集,重闈應念一身遙。

  46、《清平樂·上元月蝕》

  (清)納蘭性德

  瑤華映闕,烘散蓂墀雪。比擬尋常清景別,第一團圓時節。

  影蛾忽泛初弦,分輝借與宮蓮。七寶修成合璧,重輪歲歲中天。

  47、《元夜》

  宋朱淑真

  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

  新歡入手愁忙里,舊事驚心憶夢中。

  但愿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

  賞燈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

  48、元宵雨

  (宋·戴復古)

  窮人不謀歡,元夜如常時。晴雨均寂寞,蚤與一睡期。

  朱門粲燈火,歌舞臨酒池。酒闌歡不足,九街恣游嬉。

  前呵驚市人,簫鼓逐后隨。片云頭上黑,翻得失意歸。

  49、《京都元夕》 (元)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50、《折桂令元宵》(元)失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51、《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52、《元宵》 (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53、《元夜踏燈》(清)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54、上元夜六首·其一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55、唐代李商隱的《觀燈樂行》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56、詠元宵(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57、《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58、生查子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59、《元夕無月》(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60、《元宵》(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61、《折桂令》元宵(元)佚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62、《正月十五夜燈》(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63、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隋)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64、十五夜觀燈(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65、正月十五夜(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星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秾李,行歌盡落梅,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66、元夕影永冰燈(清)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67、元夕無月(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元宵節古詩11

  1、《正月十五夜》——蘇味道(唐)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釋

  正月十五、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這天晚上稱“元宵”,唐代有觀燈的風俗。

  火樹、因為元宵節樹上點綴著裝飾的燈火,因此形象地稱為火樹。

  銀花、明亮燦爛的彩燈。

  合、燈光連成一片。

  星橋、星津橋,天津三橋之一。

  鐵鎖開、唐朝都城有宵禁,此夜取消禁令,城門鐵鎖開啟,任人通行。

  暗塵、暗中飛揚的塵土。

  逐、追趕。

  游伎(jì)、歌女、舞女。

  秾(nóng)李、指觀燈歌伎打扮得艷若桃李。

  行歌、邊走邊唱。

  落梅、漢樂府曲名,即《梅花落(lào)》。

  金吾、原指儀仗隊或武器,此處指禁衛軍。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時,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嚴,對私自夜行者處以重罰。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玉漏、古代計時漏壺的美稱。

  賞析

  蘇味道的這首詩,不僅寫得早,而且寫得好,因此成為寫元夕的名篇,甚至有人把它推崇為寫元夕的五律第一名。

  “火樹銀花合”,起句便好。怎樣表現元宵節鰲山燈海的壯觀場面呢?就是用一萬句也趕不上“火樹銀花”四字精彩。請想一想,這天夜里樹上、道上、樓臺上到處都掛滿了燈,明亮如晝,這多么使人激動!“合”字極為精練,也很有畫面感,仿佛整個長安城變成了燈的海洋。

  寫罷元宵之夜的整體氛圍,下面就人們的具體活動作了分述。達官貴人坐著馬車,所過之處,塵土飛揚。明月高懸,普照人間,人們無不在月光的光輝之下。歌女們穿得花枝招展,唱起了流行歌曲《梅花落》。車馬,歌妓、鼓樂,這些典型場面交織在一起,就把盛唐繁華、歡樂太平、欣欣向榮的景象充分表現出來了。因此,結尾兩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首詩最值得注意的,是它在無意中宣告了一個太平盛世的到來。通過描繪一個極富中國特色的節日,給人一種歌舞升平、國泰民安的祥溫暖的感覺。這首詩生活氣息濃厚,讀來有種打動人心的力量,畢竟,追求生活祥和是任何時代都不會改變的。

  2、《正月十五夜燈》——張祜(hù)(唐)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注釋

  內人、宮中歌舞伎,入宜春院,故稱“內人”。

  著(zhuó)、可譯為“有”。此句形容歌聲高唱入云,又兼喻歌聲、樂聲悅耳動聽,宛若仙樂下凡。

  賞析

  詩作開篇兩句“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總寫“帝京”中家家出門觀燈、處處燈火明亮的壯觀場面。其中,“千門開鎖”四字,可謂是作者的匠心獨運之處,既形容萬人空巷的情景,又用動作描寫將人們喜迎佳節的雀躍心情具象化了,使得讀者仿佛能看見家家戶戶開門關門、與家人相攜上街以及一路談笑、指指點點的生動畫面。

  后兩句則細言歌舞的熱鬧,眾多宮女聯袂(mèi)起舞,歌聲、樂聲直上九天,人們的嘖嘖贊嘆聲、歡笑聲不絕于耳。作者選取了他眼中最具代表性的元宵節特征,來凸顯這一夜的盛大和多彩,文筆簡練,卻非常傳神。

  3、《生查子·元夕》——歐陽修(宋)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注釋

  花市、民俗每年春時舉行的賣花、賞花的集市。

  燈如晝、燈火像白天一樣。

  春衫、年少時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輕時的自己。

  賞析

  這首詞借寫元夕來歌詠、追懷美好的愛情。通過“去年元夜”與“今年元夜”兩幅元夜圖景的對比,展現相同節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視中的蒙太奇效果,將不同時空的場景貫穿起來,寫出主人公悲戚的愛情故事。

  上闋描繪“去年元夜時”主人公與心上人同逛燈市的歡樂情景。起首兩句寫去年元宵夜的盛況美景,夜晚的花燈通明,仿佛白晝般明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主人公追憶與心上人月下約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間互訴衷情的溫馨幸福溢于紙上。

  下闋寫“今年元夜時”主人公孤獨一人面對圓月花燈的情景。一年過去,眼前的景象與去年沒有兩樣,圓月仍然高掛夜空,花燈仍然明亮如晝,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時光已然不再,主人公心里只有無限相思之苦。之所以傷感,是因為“不見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戀人拋諸腦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頭。令人肝腸寸斷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淚、浸濕衣衫。

  詳細了解本詩可點擊、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全文及鑒賞

  4、《青玉案·元夕》——辛棄疾(宋)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mò)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注釋

  “東風”句、形容元宵夜花燈繁多。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

  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滿天的煙花。一說形容燈多。

  寶馬雕車、豪華的馬車。

  “鳳簫”句、指笙、簫等樂器演奏。鳳簫,簫的美稱。

  玉壺、比喻明月。亦可解釋為指燈。

  魚龍舞、指舞動魚形、龍形的彩燈,如魚龍鬧海一樣。

  “蛾兒”句、寫元夕的婦女裝飾。蛾兒、雪柳、黃金縷,皆指古代婦女元宵節頭上佩戴的各種裝飾品,形容盛裝的婦女。

  盈盈、聲音輕盈悅耳,亦指儀態嬌美的樣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香氣。

  他、泛指第三人稱,古時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驀(mò)然、突然,猛然。

  闌珊、黯淡、稀疏的樣子。

  賞析

  上片寫景,鋪敘元夕滿城燈火、盡情狂歡的.景象。開篇兩句運用夸張和比喻,展示出一幅火樹銀花、爭奇斗艷的瑰麗畫面。“花千樹”“星如雨”,形容五光十色的彩燈綴滿街巷,無計其數,好像一夜之間被春風吹開的千樹繁花一樣,又如滿天星斗被風吹落。接著四句,寫人們歡度良宵的種種活動。詞中沒有直接描寫人物,而是通過車馬、道路,樂聲和舞燈等等畫面,烘托出游人繁盛、氣氛熱烈、場景壯觀。作者在上闋極力描繪元夕繁華熱鬧的場面,是為了反襯下闋“那人”不甘寂寞的孤獨情懷。

  過片“蛾兒”“笑語”兩句,用特寫鏡頭描繪了一群婦女結伴上街觀燈的生動情景。這兩句既是對上片傾城歡慶元宵的補敘,作為兩片之間的過渡,也是為下文做鋪墊。

  下片“眾里尋他千百度”四句,是全詞的核心,寄托了一種不同流俗的情懷。詞中的主人公走遍大街小巷,穿過熙攘的人群,東瞅西望,焦急萬分,一遍又一遍地尋找意中之人,忽然回頭,在燈火稀落的僻靜之處找到了她。

  人總是在苦苦尋覓,又總是經歷尋覓失敗的傷痛,一定要到繁華落去,鉛華盡洗的時候,才會突然明白,原來最親愛的人(事物)始終就在身邊,只是她們落落寡合,并不追求要在自己面前光彩奪目,卻始終在身后默默堅守。

  詳細了解本詞可點擊、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全文及鑒賞

  5、《永遇樂》——李清照(宋)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注釋

  落日熔金、落日的顏色好像熔化的黃金。

  合璧、像璧玉一樣合成一塊。

  吹梅笛怨、指樂曲中有《梅花落》的調子。

  次第、接著,這里是轉眼的意思。

  香車寶馬、這里指貴族婦女所乘坐的、雕鏤工致裝飾華美的車駕。

  謝、辭謝,謝絕。

  中州、即中土、中原。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

  閨門、內室之門,借指女子。

  三五、十五日。此處指元宵節。

  鋪翠冠兒、以翠羽裝飾的帽子。

  雪柳、雪白如柳葉之頭飾;以素絹和銀紙做成的頭飾

  濟楚、美好、端整、漂亮。

  風鬟霜鬢、發髻蓬亂,無心修飾打扮。

  怕見、怕得,懶得。

  賞析

  元宵節是宋人一年一度的狂歡。滿城燈火象征著盛世繁華,縱情歡娛的男女,其實是在享受太平時日下的難得自由,于是玩耍得格外瘋狂。當繁華散場,往事不再,每年的這場夜間歡游,也就會成為記憶。

  昔日的繁華歡樂早已成為不可追尋的幻夢,“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一句,飽含國破家傾、夫亡親逝之痛,詞人不但由簇帶濟楚的少女變為形容憔悴、蓬頭霜鬢的老婦,而且心也老了,對外面的熱鬧繁華提不起興致,懶得夜間出去。“盛日”與“如今”兩種迥然不同的心境,從側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和詞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們詞人心靈上投下的巨大陰影。

  李清照做一個南渡北人,在詞中書寫著“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愁苦滋味。在這些南渡北人看來,此刻的歡娛不僅不復昔年之盛,而且也不屬于他們了。就算勉強出游,也體認不到快樂。他們的元夕已經和中原故土一樣,被永遠地塵封在了江北,看到相似的風景只能勾起對故國與往事的感傷,那真的不如坐在家中,聽著別人享受他們的快樂,沉浸在往日的時光中,畢竟那里有自己的歡樂,有自在的青春。

元宵節古詩12

  1、木蘭花令·元宵似是歡游好

  宋·蘇軾

  元宵似是歡游好。何況公庭民訟少。

  萬家游賞上春臺,十里神仙迷海島。

  平原不似高陽傲。促席雍容陪語笑。

  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2、蝶戀花·密州上元

  宋·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

  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

  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3、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4、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

  宋·劉克莊

  繁燈奪霽華。戲鼓侵明發。

  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

  淺畫鏡中眉,深拜樓西月。

  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

  5、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宋·朱敦儒

  春雨細如塵,樓外柳絲黃濕。

  風約繡簾斜去,透窗紗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

  卻上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

  6、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的啊金地,鐘發琉璃臺。

  7、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

  宋·劉克莊

  繁燈奪霽華,戲鼓侵明發。

  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

  淺畫鏡中眉,深拜樓西月。

  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

  8、元夕

  明·王守仁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

  堂上花燈諸弟集,重闈應念一身遙。

  9、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

  去年今日臥燕臺,銅鼓中宵隱地雷。

  月傍苑樓燈影暗,風傳閣道馬蹄回。

  炎荒萬里頻回首,羌笛三更謾自哀。

  尚憶先朝多樂事,孝皇曾為兩宮開。

  10、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明·趙時春

  將壇醇酒冰漿細,元夜邀賓燈火新。

  直待清霄寒吐月,休教白發老侵人。

  11、永遇樂·落日熔金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12、臨江仙·都城元夕

  宋·毛滂

  聞道長安燈夜好,雕輪寶馬如云。

  蓬萊清淺對觚棱。

  玉皇開碧落,銀界失黃昏。

  誰見江南憔悴客,端憂懶步芳塵。

  小屏風畔冷香凝。

  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人。

  13、折桂令元宵

  元·佚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14、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15、觀燈樂行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16、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17、正月十五夜

  唐·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8、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19、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20、元夕影永冰燈

  清·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21、鷓鴣天·建康上元作

  宋·趙鼎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

  花弄影,月流輝,水晶宮殿五云飛。

  分明一覺華胥夢,回首東風淚滿衣。

  22、元夜踏燈

  清·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

  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

  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23、鷓鴣天·元宵后獨酌

  明·楊慎

  千點寒梅曉角中,一番春信畫樓東。

  收燈庭院遲遲月,落索秋千翦翦風。

  魚雁杳,水云重,異鄉節序恨匆匆。

  當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24、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25、元夕無月

  清·丘逢甲

  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

  26、元夕詩

  清·施閏章

  燕臺夜永鼓逢逢,獵炬金樽爛漫紅。

  列第侯王燈市里,九衢士女月明中。

  玉簫唱遍江南曲,火樹能焚塞北風。

  惟有清光無遠近,他鄉故國此宵同。

  27、京都元夕

  元·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28、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啊我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29、元宵

  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我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30、長安正月十五日

  唐·白居易

  喧喧車騎帝王州,羈病無心逐勝游。

  明月春風三五夜,萬人行樂一人愁。

元宵節古詩13

  【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思鄉,節日,元宵

  【名句】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出處】

  明王守仁《元夕二首》(其一)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

  堂上花燈諸第集,重闈應念一身遙。

  【譯注】

  故鄉的今天正是元宵節,我卻在荒村獨坐,寂寞冷清。

  【說明】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也是著名的儒學大師,著有《傳習錄》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學說的集大成者。《元夕二首》寫詩人元宵佳節孤獨無依,思念家鄉的.感受,真摯動人。

  【賞析】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這兩句寫元宵節詩人漂泊在外的孤寂與冷清之感。“故園今夕是元宵”,其實哪里今夕不是元宵節呢?只是沒有親朋的陪伴,元宵節只是一個虛無的名字罷了。沒有元宵節的燈火之歡已經顯得十分凄涼,可詩人還要獨坐在“蠻村”,這種荒蕪寂寥之感,令人倍加煎熬。“蠻村”泛指荒村,襯托出詩人所處環境的荒涼,與下文詩人回憶家鄉元宵的喜慶氣氛形成鮮明對照。作者把思念親人的感受如實寫來,具有普遍性,代表了所有佳節不能歸家的游子心聲,因此具有強烈感染力。

元宵節古詩14

  1、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上元夜》(唐)崔液

  2、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十五夜觀燈》(唐)盧照鄰

  3、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唐)李商隱

  4、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宋)姜白石

  5、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青玉案元夕》(宋)辛棄疾

  6、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生查子元夕》(宋)歐陽修

  7、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李夢陽《汴京元夕》

  8、火樹銀花元夕夜,彩燈萬盞熠霞流。龍溪笑語連天際,鳳垸歡歌滿埠頭。華夏巍巍縈紫氣,堯鄉蕩蕩燦紅樓。良辰美景多宏愿,圓月昭昭照九州。伯永《壬辰元宵夜詠》

  9、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唐寅《元宵》

  10、雨點稀疏掩月明,無妨今夜盡歡情。闌珊意散煙花閃,豪放心收爆竹鳴。鼓擊鑼敲迎福景,龍騰獅舞伴春聲。萬家燈火元宵鬧,一碗湯圓瑞氣盈。楊璐《雨夜元宵》

  11、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12、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正月十五夜燈(唐)張祜

  13、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崔液《上元夜》

  14、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丘逢甲《元夕無月》

  15、花市無塵,朱門如繡。嬌云瑞霧籠星斗。沈香火冷小妝殘,半衾輕夢濃如酒。毛滂《踏莎行·元夕》

  16、明月一輪虛畫屏,春寒催雨下空庭。江南過盡無人識,留得梅花試眼青。《元宵無月》

  17、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18、風緩月圓夜,炮竹連宿宵。不為去歲人,只作佳人告。歲歲復年年,何向寄柳梢。年年復歲歲,卻報黃昏早。董郎猶有時,百鳥筑鵲橋。嘆將杜宇心,泠風自知曉。古堡長煙《元宵夜》

  19、五光十色花千樹,姹紫嫣紅不夜天。艷艷燈籠高高掛,唯求福祉百萬年。颯然《元宵》

  20、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元好問《京都元夕》

  21、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22、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23、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李商隱《觀燈樂行》

  24、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25、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 ——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26、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27、今年華市燈羅列。 ——趙佶《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

  28、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崔液《上元夜六首》

  29、將壇醇酒冰漿細,元夜邀賓燈火新。 ——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30、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31、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云靜不收。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32、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姜白石《詩曰·元宵爭看采蓮船》

  33、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34、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35、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36、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37、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38、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39、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40、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元好問《京都元夕》

元宵節古詩15

  一、藏頭詩(祝你雞年元宵快樂) [七律]

  【祝】賀之聲網絡傳

  【你】當貴客月欣圓。

  【雞】歌盛世紅燈照,

  【年】品佳肴紫氣延

  【元】寶財來能達意,

  【宵】暉光顧自憐天

  【快】陪知己茶和酒,

  【樂】醉初春賦美篇。

  二、七律 元宵節(新韻)

  上元節日不平凡,

  萬里城鄉五彩懸。

  鳳舞龍騰高月照,

  女游男伴喜音傳。

  湯元和美南方樂,

  燈火通明北國歡。

  夜里煙花織錦繡,

  飛星如雨灑塵寰。

  三、調笑令 鬧元宵

  元夜,元夜,璀璨花燈高掛。

  人間天上同圓,此景此情醉歡。

  歡醉,歡醉,徹夜流連忘睡。

  四、青玉案 元宵節洺州觀音閣觀燈見一對情人有感

  觀音閣美千燈舞。鳳頭亮、龍珠吐。翹角流河光楚楚。紅蓮翠馬,手機相素,攝影調焦矩。

  八鄉十里爭奔赴。一對佳人暗相許。柳下廳前欣喜遇。無聲擁抱,融情解否,此刻春風度。:

  五、青玉案元夕

  良宵萬客觀燈樹。火花放、零如雨。明月如垠鋪滿路。幼童聲喚,玉顏眸顧,喜看金雞舞。

  風中最美鴛鴦縷。柳下相牽怎離去!摯友催他加裂度。情緣難斷,此時酸楚,離恨傷心處。

  六、沁園春 元宵節抒懷

  華夏城鄉,四海聯歡,九域恢弘。

  賞花燈奪目,金雞賜福;群公仰首,大圣融情。

  處處乘風,枝枝吐翠,萬里山河享太平。

  黃鶯唱,看紅梅艷放,鴻運臨卿。

  銷魂夜晚多聲,攜好友,同觀月更明。

  喜家家團聚,元宵猶愛;人人陶醉,美酒難停。

  一片祥和,十分愜意,滿地銀輝瑞氣盈。

  心情爽,伴湯圓覓韻,瞬息詞成。

【元宵節古詩】相關文章:

元宵節古詩07-06

元宵節的古詩03-15

[精選]元宵節古詩07-17

元宵節古詩07-17

描寫元宵節的古詩10-10

元宵節的古詩詞03-07

元宵節經典古詩(精選40首)02-22

元宵節古詩詞12-04

關于元宵節的古詩詞01-31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韩欧美精品一本二本道一区 | 人人爱草免费国产视频 | 亚洲欧洲日本综合久久 | 五月婷婷婷婷在线视频 | 日本免费亚洲视频 | 日本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