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海棠古詩詞
海棠古詩詞
更新時間:2024-07-15 17:56:08
  • 相關(guān)推薦
海棠古詩詞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海棠古詩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海棠古詩詞1

  1、春色三分已二分,海棠紅軟半梨云。銀缸休照東風(fēng)樹,愁殺楊州杜使君。——凌云翰《詠海棠》

  2、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fēng)夜已昏。——曹雪芹《詠白海棠·半卷湘簾半掩門》

  3、東君何事妒花妍,不遣春風(fēng)一笑嫣。邀動芳心愁萬縷,盈盈含恨雨中天。——廖行之《雨中惜海棠花》

  4、撩亂蒙籠黯淡中,海棠收葉尚藏紅。燕支肯負(fù)勻妝淺,翡翠何貪剪刻工。酒病未蘇還懊惱,春愁才解易怔忡。流芳催得年華老,又見啼鶯轉(zhuǎn)小叢。——韓W《詠海棠》

  5、雨濯吳妝膩,風(fēng)催蜀錦裁。自嫌生較晚,不得聘寒梅。——洪適《海棠花》

  6、綠嬌隱約眉輕掃,紅嫩妖饒臉薄妝。巧筆寫傳功未盡,清才吟詠興何長。——王安石《海棠花》

  7、去年寒食猶依然,海棠花落南溪前。——袁說友《和林子長海棠韻》

  8、竹院深無礪角牛,佳人舞罷此番休。沉吟欲掩班姬扇,蕩漾真乘蔡女舟。魂入巫山疑楚夢,神游銅雀失吳囚。千秋事往風(fēng)流在,莫更凄涼吊古邱。——邵寶《海棠·其六》

  9、海棠前日滿枝紅,一夜飄飄卷地空。多少榮華駒過隙,莫教容易負(fù)東風(fēng)。——錢時《憫海棠》

  10、落紅片片渾如霧,不教更覓桃源路。香徑晚風(fēng)寒,月在花飛處。薔薇影暗空凝貯。任碧s輕衫縈住。驚起早棲鴉,飛過秋千去。——納蘭容若《海棠春·落紅片片渾如霧》

  11、剔銀燈快將詩句寫,曉風(fēng)寒海棠花謝。——張可久《雙調(diào)·落梅風(fēng)·湖上山翁醉》

  12、故園今日海棠開,夢入江西錦繡堆。萬物皆春人獨老,一年過社燕方回。似青似白天濃淡,欲墮還飛絮往來。無那風(fēng)光餐不得,遣詩招入翠瓊杯。——楊萬里《春晴懷故園海棠二首·其一》

  13、尤物真能奪化工,臘前偷泄數(shù)枝紅。霜花不上胭脂面,強(qiáng)飾春妍嫁北風(fēng)。——尹廷高《臘月海棠》

  14、海棠風(fēng)橫,醉中吹落,香紅強(qiáng)半。小粉多情怨花飛,仔細(xì)把、殘香看。一抹深檀秋水畔。縷金衣新?lián)Q。鸚鵡杯深艷歌遲,更莫放、人腸斷。——晏幾道《留春令·海棠風(fēng)橫》

  15、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fēng)夜已昏。——曹雪芹《詠白海棠》

  16、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羽書萬里飛來處。報掃蕩、狐嗥兔舞。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吳潛《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17、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宜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曹雪芹《薛寶釵詠白海棠》

  18、玉脆紅輕不耐寒,無端風(fēng)雨苦相干。曉來試卷珠簾看,蔌蔌飛香滿畫欄。——張九成《雨中海棠》

  19、臉暈輕紅酒力微,真妃半醉夜深時。杜鵑叫落花梢月,獨倚東風(fēng)睡不足。——黃庚《海棠》

  20、天機(jī)云錦拂檐牙,多少工夫到此花。恰莫匆匆等閑看,無邊春色是吾家。——錢時《山隱竣事海棠正花二首·天機(jī)云錦拂檐牙》

  21、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后盆。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曹雪芹《詠白海棠·斜陽寒草帶重門》

  22、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蘇軾《海棠》

  23、海棠花上問春歸,豈料春風(fēng)雪滿枝。應(yīng)為紅妝太妖艷,故施微粉著胭姻。——任希夷《海棠》

  24、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開。半月暄和留艷態(tài),兩時風(fēng)雨免傷摧。人憐格異詩重賦,蝶戀香多夜更來。猶得殘紅向春暮,牡丹相繼發(fā)池臺。——齊己《海棠花》

  25、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愁風(fēng)日損紅芳。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hù)海棠。——陸游《家園》

  26、春似酒杯濃,醉得海棠無力。誰染玉肌豐臉,做燕支顏色。送春風(fēng)雨最無情,吹殘也堪惜。何似且留花住,喚小鬟催拍。——周紫芝《好事近·海棠》

  27、細(xì)雨初憐濕翠裳,新晴特地試紅妝。無人會得東風(fēng)意,春色都將付海棠。——楊萬里《海棠塢》

  28、海棠院里尋春色,日炙薦紅滿院香。不覺風(fēng)光都過了,東窗渾為讀書忙。——黃庭堅《海棠》

  29、窗外海棠開了。明媚韶華正好。花艷嫁東風(fēng),蕩得吟魂顛倒。心禱。心禱。人愿與春不老。——潘榕《如夢令·海棠》

  30、忽識海棠花,令人只嘆嗟。艷繁惟共笑,香近試堪夸。駐騎忘山險,持杯任日斜。何川是多處,應(yīng)繞羽人家。——顧非熊《斜谷郵亭玩海棠花》

  31、鼎湖龍去御床空,輦路花開舊日紅。九日人間春色早,不堪草木見秋風(fēng)。——薩都剌《升龍觀九日海棠杏花開二首·其二》

  32、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fēng)。——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其二》

  33、命薄佳人,情鐘我輩。海棠開后心如碎。斜風(fēng)細(xì)雨不曾晴,倚闌滴盡胭脂淚。恨不能開,開時又背。春寒只了房櫳閉。待他晴后得君來,無言掩帳羞憔悴。——張炎《踏莎行·雨中觀海棠》

  34、晚出閑庭看海棠,風(fēng)流學(xué)得內(nèi)家妝,小釵橫戴一枝芳。鏤玉梳斜云鬢膩,縷金衣透雪肌香,暗思何事立殘陽。——李《浣溪沙·晚出閑庭看海棠》

  35、點綴春容特地妍,艷妝金縷臉霞嫣。無端風(fēng)雨妒顏色,半吐芳心向晚天。——廖行之《雨中惜海棠花四首》

  36、海棠如雪殿春余。禽弄晚晴初。倦客長慚杜字,佳辰且醉提壺。逍遙放浪,還他漁子,輸與樵夫。一棹何時歸去,扁舟終要江湖。——范成大《朝中措·海棠如雪殿春余》

  37、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墻角也宜盆。花因喜潔難尋偶,人為悲秋易斷魂。玉燭滴干風(fēng)里淚,晶簾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訴無奈虛廊夜色昏。——曹雪芹《詠白海棠·蘅芷階通蘿薜門》

  38、錦城春色萬人迷,飯顆無心著品題。實不如華謾濃艷,秋霜誰覷海棠梨。——方回《海棠花》

  39、唯應(yīng)多美酒,厭看海棠花。——劉《登樓》

  40、小樓風(fēng)定月初斜,紫玉新枝綰落霞。睡起不堪重秉燭,春來愁殺海棠花。——董少玉《海棠花》

  41、褪盡東風(fēng)滿面妝,可憐蝶粉與蜂狂。自今意思和誰說,一片春心付海棠。——唐寅《海棠美人圖》

  42、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jié)攢成雪滿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曉風(fēng)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曹雪芹《詠白海棠》

  43、二月巴陵日日風(fēng),春寒未了怯園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xì)雨中。——陳與義《春寒》

  44、山容娟麗青無盡,心地寬f樂有涯。春訊不應(yīng)梅占斷,風(fēng)流猶有海棠花。——張侃《家園散策二絕》

  45、海棠何事忽摧P?今日繁花為底開?應(yīng)是北堂增壽考,一陽旋復(fù)占先梅。——高鶚《賞海棠花妖詩》

  46、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

  47、海棠簇簇弄繁英,隨分相逢眼自青。一種風(fēng)流似西蜀,何須心著展江亭。——鄒浩《曾園見海棠》

  48、今年春色可勝嗟,二月山中未見花。長憶去年今夜月,海棠花影到窗紗。——程敦厚《惜海棠開晚》

  49、一叢梅粉褪殘妝,涂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墻。——王淇《春暮游小園》

  50、銀燭檀槽醉海棠,老來非復(fù)錦城狂。疏梅對影太清淡,為拂焦桐彈履霜。——陸游《雪後尋梅偶得絕句十首·銀燭檀槽醉海棠》

  51、恨殺東風(fēng)太豪橫,夜來吹盡海棠花。——蘇s《金陵雜興二百首·清明過了日晴佳》

  52、海棠帶雨濕紅妝,乞護(hù)重陰晝正長。蛺蝶不知花欲睡,飛來飛去鬧春光。——袁世凱《詠海棠》

  53、海棠弄春垂紫絲,一枝立鳥壓花低。去年二月如曾見,卻是誰家湖石西。——徐渭《畫海棠》

  54、海棠亂發(fā)皆臨水,君知此處花何似。涼月白紛紛,香風(fēng)隔岸聞。囀枝黃鳥近,隔岸聲相應(yīng)。隨意坐莓苔,飄零酒一杯。——王安石《菩薩蠻·海棠亂發(fā)皆臨水》

  55、新樣西風(fēng)較劣些,重陽還放海棠花。——楊萬里《張子儀太社折送秋日海棠二首·新樣西風(fēng)較劣些》

  56、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fēng)。——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57、銀燭光中萬綺霞,醉紅堆上缺蟾斜。從今勝絕西園夜,壓盡錦官城里花。——范成大《錦亭然燭觀海棠》

  58、海棠紅暈潤初妍,楊柳纖腰舞自偏。笑倚玉奴嬌欲眠。粉郎前,一半兒支吾一半兒軟。——查德卿《一半兒·海棠紅暈潤初妍》

  59、游絲無賴小庭空,夢想君家合樹紅。曾向西川親畫得,舉家終日看屏風(fēng)。——蘇s《海棠花放簡馮元咨》

  60、海棠花下春將暮,緩唱新詞味佳句。——王之道《青玉案·逢人借問錢塘路》

海棠古詩詞2

  香裊紅霏,影高銀燭,曾縱夜游濃醉。正錦溫瓊膩。被燕踏、暖雪驚翻庭砌。馬嘶人散后,秋風(fēng)換、故園夢里。吳霜融曉,陡覺暗動偷春花意。

  還似。海霧冷仙山,喚覺環(huán)兒半睡。淺薄朱唇,嬌羞艷色,自傷時背。簾外寒掛澹月,向日秋千地。懷春情不斷,猶帶相思舊子。

  譯文

  ①覺:一本作“頓”,暗:一本作“晴”。

  ②冷:一本作“似”。

  ③唇:一本作“辱”。

  ④簾外寒掛澹月:一本無“寒”字。澹:同“淡”。

  ⑤日:一本作“立”。

  ⑥子:一本作“字”。

  賞析/鑒賞

  “丁香結(jié)”,詞牌名,以李商隱“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詩句意為名。雙調(diào),九十九字。前片九句,五仄韻;后片十句,五仄韻。

  “香裊”三句,化用李商隱“客散酒醒深夜后,猶持紅燭賞殘花”詩意。一“曾”字,點出這是追憶夜賞海棠花。此言詞人回憶起從前有一回夜飲醉酒之后,曾經(jīng)高舉著銀燭臺去夜游花園,觀賞那紅艷艷的海棠花。只見海棠樹在燭光中搖曳,滿樹紅花香氣襲人,令其心身俱醉矣。“濃醉”,并非只是醉酒,也是被花所醉也。“正錦溫”兩句承前,再記舊事。言在海棠開花的日子里,主人家使用了錦障來保護(hù)海棠,由于措施得力,使海棠花開得更加茂盛。詞人說:我也曾看到燕兒穿插在梨樹等開著白花的花枝之間,由于那是任其自然,所以使白花瓣紛紛地被燕兒碰撞下來,以致鋪滿了庭前臺階。兩下對照,足見主人對海棠花是情有獨鐘。“馬嘶”兩句,回歸現(xiàn)實。言秋風(fēng)侵肌膚,激醒了夢中正在送客歸去的詞人,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仍是留在故居的園子里。“吳霜”兩句,言吳地的秋霜隨著晨曦來到這故園中,使詞人的頭腦更加清醒,這才知道,剛才的一次游園賞花,只不過是自己的一場戀花夢罷了。

  “還似”六句,以人喻花也。“環(huán)兒”,楊玉環(huán),字太真。詞人化用白居易《長恨歌》中“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名太真……”詩句意境。言眼前的海棠花還好像是那生不逢時的楊玉環(huán)。由此,詞人又生出種種幻覺:他仿佛登上了海霧繚繞中虛無縹緲的仙島上,喚醒了臉帶微笑,光艷照人的處在半睡半醒中的楊玉環(huán)。發(fā)覺玉環(huán)她微啟朱唇,似在訴說她的生不逢時的身世。“簾外”兩句,寫現(xiàn)實中的景色。詞人說:從室內(nèi)透過簾子觀看庭園中的夜景,只見淡月高掛空中,月色朦朧之中發(fā)現(xiàn)過去我的`愛人曾蕩玩過的秋千架如今仍舊豎在那里。見物如見人,秋千是愛人用過的舊物,現(xiàn)在她(指蘇妾)雖然離去,但見到昔日的舊物,詞人總會立刻想起她來。這不能不感到哀傷。夢窗憶妾詞中多處提到秋千,如《風(fēng)入松》:“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dāng)時、纖手香凝”。可見園中的秋千是實有其物。“懷春情”兩句,言詞人面對著海棠樹,緬懷起舊日繁花似錦的盛況,以及自己與愛人兩情交好的歡愉日子,更增加了一重相思矣。

海棠古詩詞3

  《詠白海棠》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抉,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fēng)夜已昏。

  【詩詞鑒賞】

  別人都交卷了,黛玉還沒作。李紈催她,她提筆一揮而就,擲給李紈等人,表現(xiàn)了黛玉才思特殊的敏捷。

  和寶釵“珍重芳姿晝掩門”相反,黛玉是“半卷湘簾半掩門”,任性任情,并不特別珍視貴族小姐的身分。“碾冰為土玉為盆”,表明她玉潔冰清,目下無塵。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潔白,有梅花的馨香。“月窟仙人”不就是“絳珠仙子”嗎?在清冷的月窟里縫白色的縞衣,多么頹喪;在秋天的深閨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憐。滿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傾訴,只好在西風(fēng)落葉的季節(jié),凄凄涼涼地送走一個又一個寂寞的黃昏。

  詩社眾人看了黛玉的詩,“都道是這首為上”,李紈卻說:“若論風(fēng)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寶釵)稿。”李紈的評價未必公允,但她的評論確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詩的特點。所謂“風(fēng)流別致”,就是構(gòu)思新巧,瀟灑通脫,所謂“含蓄渾厚”,就是溫柔敦厚,哀而不傷。李紈從“大家閨秀”的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自然要把四平八穩(wěn)的.寶釵的詩評為第一了。只有最理解黛玉的寶玉理解了她的詩的內(nèi)蘊,要求重新評價薛、林詩的高下,被李紈頂了回去。

海棠古詩詞4

  中考古詩詞試題《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1.閱讀下面古詩,回答問題。

  新晴

  宋.劉攽(bān)

  青苔滿地初晴后,綠樹無人晝夢余。

  唯有南風(fēng)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

  “偷開門戶又翻書”一句中,“偷”字有什么表達(dá)效果?

  【答案】“偷”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南風(fēng)的頑皮可愛,表達(dá)了詩人的`欣喜、歡悅之情。

  2.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1)(2)兩小題。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fēng)。

  (1)一、二兩句寫出了“海棠樹”怎樣的特點?

  (2)“借花說理”是這首詩的一大特色,請就此做賞析。

  【答案】(1)枝葉繁茂,新葉脆嫩;含苞未放(2)將春風(fēng)中不輕易開放的海棠與爭相綻放的桃李做對比,說明了做人不要輕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蘊積,保持沉穩(wěn)。

  (一)古詩欣賞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選自《義務(wù)教育課程標(biāo)準(zhǔn)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

  23.請將首聯(lián)所展現(xiàn)的畫面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

  24. 請簡要分析尾聯(lián)中細(xì)節(jié)描寫的作用。

海棠古詩詞5

  繡幄鴛鴦柱,紅情密、膩云低護(hù)秦樹。芳根兼倚,花梢鈿合,錦屏人妒。東風(fēng)睡足交枝,正夢枕瑤釵燕股。障滟蠟、滿照歡叢,嫠蟾冷落羞度。

  人間萬感幽單,華清慣浴,春盎風(fēng)露。連鬟并暖,同心共結(jié),向承恩處。憑誰為歌長恨?暗殿鎖、秋燈夜語。敘舊期、不負(fù)春盟,紅朝翠暮。

  《宴清都·連理海棠》譯文

  一棵棵連在一起的海棠樹干,好象是一對對相依的鴛鴦,花團(tuán)錦簇。紅花開得茂盛,綠葉低垂,像似在護(hù)衛(wèi)著連理的海棠。美麗的樹根在地下相互交錯依靠,柔嫩的花梢如精美的盒扇般相互依傍,惹得深閨女子嫉妒感傷。和煦的春風(fēng)中,海棠花像美人熟睡,倚臥在相交的花枝上,如同情人進(jìn)入甜蜜的夢鄉(xiāng),形似燕尾的玉釵遺落枕旁。多情的人舉起紅蠟燭,照遍美麗的海棠,盡情游玩觀賞,月宮中孤居的嫦娥見此情景,更感幽怨哀傷。

  人世間的許多人都感到孤單凄涼,有幾人能像楊貴妃那樣賜浴華清池,盡情地享受皇帝的雨露風(fēng)光。他們在溫暖的芙蓉帳中,同心共結(jié),相依相傍,誓愿世世代代永不分離。可為什么生死兩茫茫,誰創(chuàng)作長恨歌,把綿綿此恨永久傳唱?幽暗的宮門緊鎖著,長夜孤獨凄涼很漫長,只能獨自對著一盞青燈訴說,盼望著佳人早日歸來,實現(xiàn)舊日愛情的盟誓,能雙雙化作這連理的海棠,海誓山盟,永不分離。

  《宴清都·連理海棠》注釋

  宴清都:詞牌名。

  繡幄鴛鴦柱:海棠全株花盛開時如繡幄,連理枝則如鴛鴦柱。

  秦樹:秦中(今陜西省一帶)有雙株海棠。

  鈿(diàn)合:盛珠寶首飾之盒,有上下兩扇。

  錦屏人:富貴家女子。

  交枝:枝柯相交。

  燕股:玉釵兩股如燕尾。

  滿照歡叢:夜晚用燭照花叢。

  嫠蟾:嫦娥在月宮無夫,故稱嫠蟾。嫠(lí):寡婦。

  華清:指貴妃曾浴于華清池。

  春盎:春水盈滿。

  連鬟:女子所梳雙髻,名同心結(jié)。

  承恩:白居易《長恨歌》:“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歌長恨:指白居易《長恨歌》。

  夜語:《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宴清都·連理海棠》賞析

  “繡幄鴛鴦柱。紅膩密,膩云低護(hù)秦樹”三句點明海棠護(hù)及所處的環(huán)境。“繡幄”,彩繡的大帳,富貴人家用來護(hù)護(hù)。“鴛鴦柱”指成雙成對的立柱,用來支撐大帳。護(hù)為連理,柱亦成雙。“紅膩密”言海棠護(hù)護(hù)團(tuán)錦簇,十分繁茂。以“膩密”寫護(hù),擬人稱物。“膩云”常用來描摹女子云鬢,這里以云鬢襯香腮來比喻翠葉護(hù)紅護(hù)。“秦樹”指連理海棠。《閱耕錄》中記載秦中有雙株海棠,高數(shù)十丈。此三句雖寫護(hù),但處處照應(yīng)人事,柱為“鴛鴦”,護(hù)為“紅膩”、“膩云”,護(hù)色之中如謀人面。“秦樹”景謝此事發(fā)生于長安一帶,于是李楊故事剛一開篇就隱約可萬了。“芳根兼倚,護(hù)梢鈿合,錦屏人妒”,三句正面描寫連理海棠。

  下面兩根相倚,燭面護(hù)梢交合,“錦屏人”指幽居深閨女子。海棠燭下都連在一起,親密無間,使得閨中繡女羨妒不已。“東風(fēng)睡足交枝,正夢枕瑤釵燕股”,二句描寫海棠護(hù)的妖態(tài),她在交合的枝頭沉沉睡去,而這交枝在她的夢中變成了燕股玉釵。蘇軾詠海棠有句云:“只恐夜深護(hù)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詞中這三句正是化用東坡詩意,寫人們連夜秉燭賞護(hù)的膩景。“滟蠟”形容蠟淚多。“滿照”的“滿”字形容燭光明亮,“歡叢”指海棠交合的枝葉。“嫠蟾”的“嫠”則突顯出嫦娥的孤單冷落,因自哀自憐而羞萬連枝海棠。詞的燭片重在描摹連枝海棠的形態(tài),同時句句關(guān)聯(lián)美人神態(tài)。作者體物工細(xì),運筆渾化,成功地做到了人膩物態(tài)的水乳交融。

  過片宕開一筆,從詠護(hù)轉(zhuǎn)而敘人事。“人間萬感幽單,華清慣浴,春盎風(fēng)露”。作者感嘆世間千萬不成連理的夫婦,他們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此句與“嫠蟾”句相呼應(yīng)。“華清”二句描寫貴妃占盡風(fēng)膩雨露。“連鬟并暖,同后共結(jié),向承恩處”。古代女子出嫁后,將雙鬟合為一髻,示有所歸屬,夫妻恩愛,還要綰結(jié)羅帶以表同后。楊妃承恩得寵,與明皇形影相隨。“連”、“同”又扣合題面“連理”,并照應(yīng)燭片的“兼倚”、“鈿合”二句,寫人亦不離詠護(hù)。“憑誰為歌長恨,暗殿鎖、秋燈夜雨”。李楊膩事建筑在“人間萬感幽單”的基礎(chǔ)燭,自然好景不長。后來他們倉惶西逃,楊妃終于死在馬嵬事變中。詞寫到李楊最歡樂處,筆鋒突然轉(zhuǎn)到香消玉殞的悲劇,援用《長恨歌》詩意,內(nèi)容更深厚,聯(lián)想更豐富。《長恨歌》中寫長恨處很多,而詞只把“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涵括到詞中,僅僅七個字:“暗殿鎖、秋燈夜雨”,卻寫出了玄宗回京后作太燭皇,受到肅宗軟禁;楊妃已殞命它鄉(xiāng),孤獨寂寞的膩景。“鎖”字形容高大深邃的宮殿為夜氣籠罩,兼有被軟禁之意,夜雨燈昏,更為凄涼。和燭片的“障滟蠟,滿照歡叢”形成鮮明對照。“敘舊期,不負(fù)春盟,紅朝翠暮”三句護(hù)人合寫。“舊期”就是七月七日,“春盟”就是生生世世為夫婦的'盟誓。“紅朝翠暮”就是朝朝暮暮、永不分離。意思是希望賞護(hù)之人能連理海棠一樣,永遠(yuǎn)相隨。

  詞人在描寫連理海棠時,抓住特征進(jìn)行鋪陳,且膩景交融,含蓄感人。連理海棠是雙本相連的海棠。唐玄宗李隆基寵愛楊貴妃,把楊貴妃比作海棠。玄宗和楊妃又有世世代代為夫婦的誓言。這篇吟詠連理海棠的詞就以李楊膩事為線索展開。

  這首詞描寫連枝海棠時,扣住描寫對象的特征,寫得細(xì)密貼切。如“芳根兼倚,護(hù)梢鈿合”、“交枝”、“瑤釵燕股”,或描摹,或比喻,從正面扣合“連枝”特點。“錦屏人妒”、“嫠蟾冷落”,又是以對比反襯的手法來寫“連枝”。兩相對照,形象更顯豐滿。另外,這首詞詠物而不拘泥于物,物態(tài)人膩,難分彼此,護(hù)中有人,人不離護(hù)。如結(jié)尾幾句,若確指李楊,則盟誓在七月七,不在春日;若坐實指海棠,護(hù)不能言,難以踐約。但若細(xì)細(xì)品味,又是句句詠護(hù),句句寫人。

  這首詞寫得精致含蓄,意境深遠(yuǎn)。結(jié)構(gòu)十分嚴(yán)謹(jǐn),詞之燭下片、起句結(jié)尾互相呼應(yīng)拍合,極為精當(dāng)有秩。此篇用麗字極多,如繡、鴛鴦、紅、芳、護(hù)、鈿等等,運用這些麗字時詞人注意到這些麗字和表現(xiàn)題材的切合,不使其游離于內(nèi)容之外,它們都是扣緊連理海棠和李楊事的主題,是為表現(xiàn)其內(nèi)涵服務(wù)的。并且詞人善于用動詞調(diào)動這些麗字,使詞能達(dá)到聲膩并茂的感人效果。

  《宴清都·連理海棠》創(chuàng)作背景

  吳文英一生未曾真正入仕,他癡于情、溺于情,在其情詞中熾熱、纏綿地抒寫自己對一位女子的深深眷戀之情,描寫的是自我個人的情事,表現(xiàn)的是一個男性對一個女人的真摯感情。他的詠物詞也是這樣,《宴清都·連理海棠》是一首詠物詞,也含有追念去妾之意。

海棠古詩詞6

  海棠

  鄭谷

  春風(fēng)用意勻顏色,銷得攜觴與賦詩。

  秾麗最宜新著雨,嬌嬈全在欲開時。

  莫愁粉黛臨窗懶,梁廣丹青點筆遲。

  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

  【閱讀訓(xùn)練】:

  1.詩人捕捉海棠“______”、“______”那種秾麗嬌嬈的豐姿神采,把花的形態(tài)和神韻浮雕般地表現(xiàn)出來。(2分)

  2.第三聯(lián)用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來表現(xiàn)海棠之美?請簡要分析。(4分)

  3.這首詩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感情?(3)

  4.明代的王象晉形容海棠曰:“其花甚豐,其葉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綽綽如處女。”本詩中那兩句表達(dá)了這種意思?并寫出海棠怎樣的風(fēng)韻美?

  5.本詩的第三聯(lián)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6.下面對詩的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首聯(lián)描寫了賞花的興奮,詩人目睹麗花,情不自禁飲酒賦詩。

  B.頷聯(lián)刻畫了海棠的嬌艷,海棠涌動春的氣息,萌動生命活力。

  C.頸聯(lián)刻畫了海棠的風(fēng)韻,就像美人上妝,就像畫家筆下美景。

  D.尾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的傾慕,流連忘返,竟對蝴蝶頓生艷羨之情。

  7.下面對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首聯(lián)運用擬人手法:春風(fēng)善解人意,特別眷顧海棠,為海棠花“勻”上了一層迷人的色彩,攝人魂魄。

  B.頷聯(lián)正面描摹:海棠新沾水珠,塵垢滌盡,花色十分光潔鮮艷,盛開的花朵,看上去猶如剛出浴的美人,嬌媚動人,含情脈脈。

  C.這首詩托物抒情:全詩通過對海棠自然美姿的熱情歌頌,表現(xiàn)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熱愛與追求。

  D.這首詩情與物相交流,人與花相默契,不愧是一首詠海棠的佳作。

  【參考答案】:

  1.新著雨”、“欲開時”

  2.第三聯(lián)詩人從側(cè)面對海棠進(jìn)行烘托。(2分)那美麗勤勞的莫愁女為欣賞海棠的嬌艷竟懶于梳妝,善畫海棠的畫家梁廣也為海棠的嬌美所吸引而遲遲不動筆,唯恐描畫不出海棠的豐姿神韻。

  3.這首詩既贊賞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現(xiàn)出詩人對美的事物的熱愛與追求。善畫海棠的畫家梁廣也為海棠的嬌美所吸引而遲遲不動筆,不肯輕易點染

  4.本詩中三、四句表達(dá)了這種意思。海棠最美最動人之處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時。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開時”,色澤分外鮮紅艷麗,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時的紅暈,嬌嬈而嫵媚。海棠顯得別具一番風(fēng)韻,顯得異常之美。

  5.第三聯(lián)詩人從側(cè)面對海棠進(jìn)行烘托。那美麗勤勞的莫愁女為欣賞海棠的.嬌艷竟懶于梳妝,善畫海棠的畫家梁廣也為海棠的嬌美所吸引而遲遲動筆,不肯輕易點染,唯恐描畫不出海棠的豐姿神韻。則海棠的美麗和風(fēng)韻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了。

  6.C(沒有刻畫海棠的風(fēng)韻,而是通過莫愁的自慚形穢和梁廣不肯動筆側(cè)面烘托了海棠的風(fēng)韻。)

  7.B(應(yīng)是欲開的花苞,而非盛開的花朵)

海棠古詩詞7

  玉環(huán)夢斷風(fēng)流事,銀燭歌成富貴詞。

  東風(fēng)一樹玉胭脂,雙燕子。曾見正開時。

  《陽春曲·贈海棠》譯文

  楊玉環(huán)和明皇的風(fēng)流韻事已經(jīng)像幻夢般逝去,但是當(dāng)年在銀燭光下太白歌頌海棠花的富貴詞卻與世長留。在東風(fēng)吹拂下綻開,好像一樹白玉和胭脂。一雙雙歡飛的燕子,曾經(jīng)親眼看到花開時的芳姿。

  《陽春曲·贈海棠》注釋

  海棠:指美女。典出《太真外傳》:貴妃楊玉環(huán)醉酒未醒,唐玄宗李隆基命人攙扶來見.笑道:“豈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

  夢斷:夢盡。

  富貴詞:這里指歌頌海棠的詩詞。蘇軾《海棠》:“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我國素以牡丹、海棠為富貴之花,故稱。

  玉胭脂:指海棠花盛開時如同殷紅色的玉石。

  《陽春曲·贈海棠》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海棠艷麗姿容的小令:正如楊玉環(huán)夢盡的風(fēng)流韻事,亦如詩人寫下“故燒高燭”的富貴之詞,春風(fēng)吹來滿樹都是玉石一樣的胭脂。一雙雙燕子飛來飛去,曾經(jīng)目睹過你盛開的芳姿。在這首作品中,直接詠唱海棠的'只有“東風(fēng)一樹玉胭脂”一句,余則是相關(guān)的歷史故事與文學(xué)作品。還有把燕子擬人化從而對海棠盛開的見證,可謂蘊蓄豐贍,開闔自古口。

  《陽春曲·贈海棠》鑒賞二

  由標(biāo)題和曲詞內(nèi)容看,這可能是贈給一個風(fēng)流女子的。這個女子的名號或許就叫海棠。但關(guān)于海棠卻另有一番傳說。

  《太真外傳》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對楊玉環(huán)寵愛有加,有一次玄宗召玉環(huán)進(jìn)殿,恰巧玉環(huán)正酒醉未醒。在醉眼蒙眬中她被侍者扶著去見玄宗。玄宗一看禁不住笑了,說:“這哪里是妃子醉了,這明明是海棠還沒睡夠哇。”后來,人們便常把楊貴妃比作海棠,或把海棠比為楊貴妃。久之,海棠也就成了一般美人的代名詞。曲中的玉胭脂和富貴詞與海棠有什么關(guān)系呢?

  蘇東坡“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銀燭照紅妝”是詠海棠的。因為海棠和牡丹都被看做富貴花,所以本曲第二句化用蘇軾詩句,稱他詠海棠的詩為富貴詞。玉胭脂,本來是形容鮮紅的海棠花開放得最艷麗時光澤如玉的樣子,在這里暗指所贈美女風(fēng)流得意、榮寵正盛的景況。這女子得意的情形正好比春風(fēng)中開放的滿樹鮮艷潤澤的海棠花,光彩奪目,令人嘆羨。可就在這得意的時刻,作者卻給她劈面來一句“玉環(huán)夢斷風(fēng)流事”的驚嘆。

  從來女子紅顏多薄命,風(fēng)流常被風(fēng)流害。楊玉環(huán)當(dāng)初不是“三千寵愛在一身”、“長得君王帶笑看”嗎?最后又怎么樣呢?還不是“君王掩面救不得”、“花鈿委地?zé)o人收”,只落得個馬嵬坡“塵土虛名”的可悲結(jié)局!所以作者的用意也是不言自明,他是拿楊玉環(huán)作前車之鑒來提醒那美女:富貴風(fēng)流倒是快意一時,令人羨慕,可千萬不要步了楊玉環(huán)的后塵。如果是那樣,倒還不如安守本分,求得個一生平安,有始有終。

  其實此曲的這番道理也可視為送給天下美女的:美的提升其實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美的毀滅往往就在瞬息之間。

海棠古詩詞8

  古詩原文

  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譯文翻譯

  裊裊的東風(fēng)吹動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jīng)移過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jī)。

  注釋解釋

  東風(fēng):春風(fēng)。裊裊:微風(fēng)輕輕吹拂的樣子。一作“渺渺”。泛:搖動。崇光:高貴華美的光澤,指正在增長的春光。

  空蒙:一作“霏霏”。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贊楊貴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載,昔明皇召貴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故:于是。紅妝:用美女比海棠。故燒高燭照紅妝:一作“高燒銀燭照紅妝”。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絕句作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時作者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任團(tuán)練副使已經(jīng)五個年頭。

  詩文賞析

  此詩開頭兩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寫。首句“東風(fēng)裊裊”形容春風(fēng)的吹拂之態(tài),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fēng)”之句。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cè)寫海棠,“香霧空蒙”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zhuǎn)廊”,月亮已轉(zhuǎn)過回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從中還可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yuǎn),不遇君王恩寵。這兩句把讀者帶入一個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艷麗,然而略顯幽寂。

  后兩句,作者由花及人,生發(fā)奇想,深切巧妙地表達(dá)了愛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癡絕,是全詩的關(guān)鍵句。此句轉(zhuǎn)折一筆,寫賞花者的心態(tài)。當(dāng)月華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此芳華燦爛,不忍心讓她獨自棲身于昏昧幽暗之中。一個“恐”寫出了作者不堪孤獨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擔(dān)憂、驚怯之情,也暗藏了作者欲與花共度良宵的執(zhí)著。一個“只”字極化了愛花人的癡情,此刻他滿心里只有這花兒璀璨的笑靨,其余的種種不快都可暫且一筆勾銷了:這是一種“忘我”、“無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進(jìn)一層,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照應(yīng)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xiàn)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鐘。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記載: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日:“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運用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轉(zhuǎn)而以花喻人,點化入詠,渾然無跡。

  “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zhuǎn)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艷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給她一方展現(xiàn)姿色的舞臺。于是作者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qū)除這長夜的黑暗。此處隱約可見詩人的俠義與厚道。“照紅妝”呼應(yīng)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極寫海棠的嬌艷嫵媚。“燒”“照”兩字表面上都寫作者對花的喜愛與呵護(hù),其實也不禁流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郁郁寡歡。他想在“玩物”(賞花)中獲得對痛苦的超脫,哪怕這只是片刻的超脫也好。雖然花兒盛開了,就向衰敗邁進(jìn)了一步,盡管高蹈的精神之花畢竟遠(yuǎn)離了現(xiàn)實的土壤,但他想過這種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tài),沒有誰可以阻撓。

  全詩語言淺近而情意深永。寫此詩時,詩人雖已過不惑之年,但此詩卻沒有給人以頹唐、萎靡之氣,從“東風(fēng)”“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麗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的達(dá)觀、瀟灑的胸襟。

海棠古詩詞9

  [宋]陸游

  斜陽廢苑朱門閉。吊興亡、遣恨淚痕里。淡淡宮梅,也依然、點酥剪水。凝愁處,似憶宣華舊事。

  行人別有凄涼意。折幽香、誰與寄千里。佇立江皋,杳難逢、隴頭歸騎。音塵遠(yuǎn),楚天危樓獨倚。宣華,故蜀苑名。

  【注釋】

  ①點酥:喻美目。

  ②宣華:蜀王舊苑。

  ③楚天:古時長江中下游一帶屬楚,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評解】

  這首詞,作者借官梅的“凝愁憶舊”,抒寫自己對成都蜀王舊苑的憑吊。上片從

  梅花而引起懷古之情。下片因梅而憶人。“折幽香、誰與寄千里”,表現(xiàn)了詩人“別有凄涼意”。全詞凄惻哀婉,幽雅含蓄。

  【集評】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詞為成都蜀王舊苑而作。中有古梅二百余本。不言過客之憑吊興亡,而凝愁憶舊,托諸宮梅,詞境便覺靈秀。下闋因梅花而憶遠(yuǎn)人,與本題懷古,全不相屬。故轉(zhuǎn)頭處用“別有凄涼意”之句以申明之,以下即暢發(fā)己意矣。蜀王故苑,放翁入蜀時,老木頹垣,尚存殘狀。余于光緒間入蜀,過成都城外昭覺寺,即詞中宣華苑故址,摩訶之池,迎仙之觀,及古梅百本,遺跡全消,所余者惟柱礎(chǔ)輪困,散臥于茂林芳草間。詞中所謂憑吊朱門斜日,又隔悠悠千載矣。蜀中燕王故宮,海棠極盛,為成都第一。放翁猶及見之,賦《柳梢青》一首,不及此詞之佳。

海棠古詩詞10

  朝代:明朝

  作者:顧清

  香頰潮紅亸翠襦,絳唇微吐滴胭脂。

  游絲不動日停午,斜倚東風(fēng)若有思。

  朝代:宋朝

  作者:吳芾

  雨后花頭頓覺肥,細(xì)看還是舊風(fēng)姿。

  坐余自有復(fù)芬馥,不許凡人取次知。

  詞牌名:烏夜啼|朝代:宋朝|作者:吳文英

  醉痕深暈潮紅。睡初濃。寒食來時池館,舊東風(fēng)。

  銀燭換。月西轉(zhuǎn)。夢魂中。明日春和人去,繡屏空。

  朝代:清朝

  作者:汪中

  淚眼啼煙似有情,翩翩粉蝶趁秋晴。

  三更露下涼如水,苔院無人月自明。

  朝代:宋朝

  作者:凌景陽

  名園封植幾經(jīng)春,露濕煙梢畫不真。

  多謝許昌傳雅什,蜀都曾未識詩人。

  朝代:宋朝

  作者:胡仲弓

  萬樹嫣紅壓錦城,此花宜雨又宜晴。

  睡中銀燭層層照,醉后朱唇暈暈輕。

  攜酒獨來蘇學(xué)士,逸詩笑殺杜先生。

  雪兒檀板休教唱,見說嬌羞不而驚。

  朝代:宋朝

  作者:蘇軾

  海棠珠綴一重重,清曉近簾櫳。

  胭脂誰與勻淡,偏向臉邊濃。

  看葉嫩,惜花紅,意無窮。

  如花似葉,歲歲年年,共占春風(fēng)。

  朝代:宋朝

  作者:蘇泂

  天涯萬里春風(fēng)晚,曾上西樓看此花。

  今日東南無處覓,矮筇來問蜀人家。

  朝代:宋朝

  作者:方岳

  閉門十日雨淋漓,洗盡紅香了未知。

  才一霎晴齊睡去,幾何人見半開時。

  世無解語玉超脫,春欲負(fù)予金屈卮。

  自是晦明天不定,非干工部欠渠詩。

  朝代:明朝

  作者:邊貢

  梧桐葉凋金井闌,芭蕉風(fēng)雨怨秋殘。

  海棠十月猶含蕊,故伴青松當(dāng)歲寒。

海棠古詩詞11

  柳戶朝云濕,花窗午篆清。東風(fēng)未放十分晴。留戀海棠顏色、過清明。

  壘潤棲新燕,籠深鎖舊鶯。琵琶可是不堪聽。無奈愁人把做、斷腸聲。

  柳戶朝雲(yún)濕,花窗午篆清。東風(fēng)未放十分晴。留戀海棠顔色、過清明。

  壘潤棲新燕,籠深鎖舊鶯。琵琶可是不堪聽。無奈愁人把做、斷腸聲。

  留戀海棠顏色、過清明。宋代。張輯。 柳戶朝云濕,花窗午篆清。東風(fēng)未放十分晴。留戀海棠顏色、過清明。壘潤棲新燕,籠深鎖舊鶯。琵琶可是不堪聽。無奈愁人把做、斷腸聲。

  譯文及注釋譯文

  綠柳簇?fù)淼脑郝洌宄靠諝馇逍聺駶櫍窕ù皟?nèi)香爐升起的煙裊裊如云。東風(fēng)吹得輕柔,天氣十分晴朗,我在貪戀海棠花的嬌色中度過清明。新燕住進(jìn)了剛壘成的泥巢,絲籠中緊鎖著舊日的鶯鳥。一陣音樂傳來卻難以進(jìn)入心中,難道是琵琶彈奏得不好、聲音太難聽?無奈在愁緒滿懷的人聽來,都是斷腸的.悲聲!

  注釋

  柳戶朝云濕:指歌妓的居處。

  午篆:一種盤香。

  壘潤棲新燕:新燕在剛壘好的新窩里棲息。

  把做:當(dāng)做。

海棠古詩詞12

  念奴嬌·宜雨亭詠千葉海棠

  綠云影里,把明霞織就,千重文繡。紫膩紅嬌扶不起,好是未開時候。半怯春寒,半宜晴色,養(yǎng)得胭脂透。小亭人靜,嫩鶯啼破清晝。

  猶記攜手芳陰,一枝斜戴,嬌艷雙波秀。小語輕憐花總見,爭得似花長久。醉淺休歸,夜深同睡,明月還相守。免教春去,斷腸空嘆詩瘦。

  翻譯

  巒疊翠的綠葉影里,遍地的千葉海棠宛如燦爛的錦繡明霞。紫膩紅嬌的花兒仿佛永遠(yuǎn)也扶不起的嬌弱美人般惹人憐愛。所謂好花看到半開時,此時正是最美好的觀賞時節(jié)。嬌巧的花朵因春寒而沒有完全綻放,卻被溫柔的春光滋養(yǎng)白里透紅,仿佛白凈的美人涂抹了胭脂紅一般。小亭分外寂靜,沒有人聲,可這春日的寧靜又被那幼小的黃鶯一聲婉囀的啼鳴打破。

  還記得當(dāng)初與心愛的人兒攜手游于花叢中的情景,我不時為她擷取一枝美艷的海棠簪于鬢發(fā),風(fēng)韻在她的.神采之間流蕩。我們每一個軟語溫存的細(xì)節(jié)都沒有逃過花兒的眼睛,然而冬去春來,花兒在不斷地輾轉(zhuǎn)開放,我們那軟語相憐的情景卻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淺斟低酌,現(xiàn)在只是微微有些醉意,怎么能夠就此歸去呢?夜深之時我還要與花同眠,即使到了明日我也還要在這里與花兒相守。要不然等春歸去之后,又到哪里去尋找詩料呢?恐怕到時即使是愁腸寸斷,也寫不出什么詩篇來。

  注釋

  念奴嬌: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寶年間的一個名叫念奴的歌伎。該調(diào)雙調(diào)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韻。

  宜雨亭:亭名,在張鎡的南湖別墅里。

  千葉海棠:海棠的一個品種。

  千葉:指重迭的花瓣。

  綠云:喻指海棠枝葉的茂密。

  明霞:形容海棠花的鮮艷美麗。

  文繡:繡有花紋圖案的絲織品。形容花葉色彩之美。

  紫膩紅嬌:指深淺不同的海棠花。

  扶不起:這里用擬人手法,寫出海棠嬌嫩之態(tài)。

  好是:正好在于。

  胭脂透:指花蕾尖紅透。

  芳陰:花叢中。

  雙波:指雙目含情。

  小語:細(xì)語。

  爭得:怎得。

  相守:相伴。

  詩瘦:為吟詩而使人瘦。

  賞析

  上片,首起三句“綠云影里,把明霞織就,千重文繡”,總寫海棠花葉之美。從宜雨亭上望去,但見海棠枝葉繁茂,如綠云鋪地,一片清影。而在這綠云影里,紅花盛開,明麗如霞,有如綠線紅絲織成的千重文繡。在這三句中,詞人連用三個比喻,濡染出紅花綠葉交相輝映的秀美景色。“綠云”喻寫其枝葉之密,綠陰之濃,點出干葉海棠枝葉茂盛的特征。“明霞”二字,極喻海棠花紅艷之色。“文繡”則形容花葉色彩之美。前面加上“千重”二字,又描繪出綠葉紅花重重疊疊,色彩斑斕的畫面。同時,綠云與明霞,又是明暗的對比,實寫與虛想結(jié)合,立意構(gòu)思,著實下了一番功夫。接下去的兩句,“紫膩紅嬌扶不起,好是未開時候”,寫海棠花嬌嫩之態(tài)。因花開有遲早之分,故色澤有深淺之別。深者紫而含光,淺者紅而嬌艷。后面以“扶不起”三字承接,便生動地描繪出海棠花嬌而無力的情態(tài)。“好是未開時候”,是由鄭谷《海棠》詩的“嬌嬈全在欲開時”變化而來。詩人賞花,全在情趣二字,張鎡和鄭谷都愛欲開未開的海棠花,是因為那深紅的蓓蕾,在青枝綠葉的映襯中顯得格外嬌美。它蘊藉含蓄,內(nèi)孕生機(jī),有一種蓬蓬勃勃的青春活力,最易引發(fā)人們美好的情思。宜雨亭上,海棠叢里,面對著那含苞欲放的嬌花新蕾,愈看愈美,于是再就“好是未開時候”的“好”字刻意描繪,寫出了“半怯春寒,半宜晴色,養(yǎng)得胭脂透”,具體而細(xì)膩地形容出海棠花欲開未開時的特殊美感。那點點蓓蕾,一半因春寒而不肯芳心輕吐,一半因映晴色而展露秀容,羞怯嬌嫩,直養(yǎng)得蕾尖紅透,艷麗動人。當(dāng)此際,詞人完全沉浸在美的追索中。為花的幽姿秀色而陶醉。“小亭人靜,嫩鶯啼破清晝”兩句,筆波一折,轉(zhuǎn)得好也收得好,而且一轉(zhuǎn)即收,恰到好處。一聲早鶯的啼鳴,打破了清晝的寂靜,也喚醒了詞人的沉思,極富搖蕩靈動之感。上片亭中觀花的詞情至此辭盡意盡,歇拍自然,從而為下片另辟詞境作好了過渡。

  下片由寫花轉(zhuǎn)而寫人。換頭以“猶記”逆入。連寫五句,記昔日與情人賞花情景。前三句“猶記攜手芳陰,一枝斜戴,嬌艷雙波秀”,回憶芳陰下攜手同游,她鬢邊斜插著一枝紅艷的海棠花,雙眸明秀,秋波含情。后兩句“小語輕憐花總見,爭得似花長久”,寫兩人在花前小語,輕憐密愛,此情當(dāng)日,花總也得為見證吧。如今花開依舊,而情人不見,深覺情緣之事,“爭(怎)得似花長久”!這是詞人的感傷,一句又轉(zhuǎn)回現(xiàn)在。詞人獨自賞花。小亭淺酌,觀眼前景,想心頭事,流連徘徊,不愿歸去。因此吟唱出“醉淺休歸,夜深同睡,明日還相守”。在酒意微醺的朦朧醉境中,思人戀花,情意綿綿,暗中叮嚀自己休要歸去,今夜與花同睡,明日與花相守,日日夜夜與花作伴。蘇軾《海棠》詩:“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燒銀燭照紅妝。”“夜深”句,字面用蘇詩,而又自立主意。“同睡”,連下句言相伴守而睡。這幾句寫得纏綿悱惻,婉曲細(xì)膩,對花無限眷戀的深情盡皆傾吐出來。末兩句,“免教春去,斷腸空嘆詩瘦”,緊承上三句寫出。訴說他所以與花相守,形影不離,乃在于深恐韶光倏逝,花與春同去。這樣就在愛花情中又加上惜春之情,感情分量更重,詞意也隨之打進(jìn)了一層。意謂若教春去,就要為之?dāng)嗄c,就要作詩遣懷,就要因詩而瘦。“詩瘦”本于李白戲贈杜甫詩:“借問何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見唐孟綮《本事詩·高逸》)這兩句機(jī)杼自出,翻出新意,技巧亦高,深刻地揭示了一位詞人不負(fù)韶光的心理活動。讀來真摯懇切,直語感人。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未知。張鎡本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張浚的曾孫,生活豪奢。他曾歷任大理司直、直秘閣、婺州通判、司農(nóng)少卿等職。曾卜筑南湖,有園林之勝。這首《念奴嬌》,就是他在南湖別墅宜春亭上賞千葉海棠時,有感而發(fā),援筆寫成。

海棠古詩詞13

  【君王予告作寒食,來看孤山海棠色。】

  出自宋代楊萬里《二月二十四日,寺丞田文清叔及學(xué)中舊同舍諸》

  正月一度游玉壺,二月一度游真珠。

  是時新霽曉光初,西湖獻(xiàn)狀無遺余。

  君王予告作寒食,來看孤山海棠色。

  海棠落盡孤山空,湖上模糊眼中黑。

  夜來三更湖月明,群仙下墮嬉殊庭。

  東坡和靖相先后,李成郭熙在左右。

  惠崇捧硯大如箕,大年落筆疾于飛。

  磨墨為云灑為雨,湖波掀舞山傾欹。

  畫作西湖煙雨障,今晨掛在孤山上。

  同來諸彥文章公,不數(shù)錢起兼吳融。

  何如玉船一舉百分滿,一笑千峰煙雨散。

海棠古詩詞14

  臨江仙·海棠香老春江晚

  唐代和凝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樓霧縠涳濛。翠鬟初出繡簾中,麝煙鸞佩惹蘋風(fēng)。

  碾玉釵搖鸂鶒戰(zhàn),雪肌云鬢將融。含情遙指碧波東,越王臺殿蓼花紅。

  譯文

  海棠花的馨香已經(jīng)殘盡,春江正臨日暮時分,小樓籠罩在輕紗一般的薄霧里,那么縹緲迷蒙。當(dāng)年在珠繡的簾子中,美麗的發(fā)鬢剛剛束成,麝香的煙氣和鸞鳳的玉佩,引來陣陣吹拂蘋花的春風(fēng)。

  寶玉發(fā)釵一步一搖,釵上的鸂鶒花飾相隨顫動。雪的'肌膚和如云的發(fā)髻就像要化解消融,她滿懷深情遙指綠水的東面,那里是越王的亭臺宮殿,蓼花開的正紅。

  注釋

  臨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為雙調(diào)小令。此詞使用的格律是雙調(diào),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老:殘。

  霧縠(hú):輕紗般的薄霧。

  涳濛(kōngméng):縹緲迷茫。

  翠鬟:女子烏黑的發(fā)髻,此處代指女子。

  麝(shè)煙:火爇(ruò)麝香所散發(fā)出的香氣。

  鸞佩:雕有鸞鳳的玉佩。

  蘋風(fēng):掠過蘋花的風(fēng)。這里比喻女子如初開蘋花惹人注意。

  碾玉釵:研磨制成的玉釵。

  鸂鶒(xī chì):此指釵上鸂鶒鳥型的花飾。

  戰(zhàn):顫動。

  越王臺殿:指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王的亭臺宮殿,亦即女子故國宮殿。

  蓼(liǎo):一種生長在水邊的草本植物,花色或紅或白。

海棠古詩詞15

  《玉燭新·白海棠》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縞衣妝就。東風(fēng)倦倚,憨憨態(tài)、不管敲殘更漏。嫩寒天氣,正睡穩(wěn)、烏衣時候。深夜靜、銀燭高燒,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點芳心,占多少春光,問卿知否?紅妝莫斗。誰得似、凈骨天然清瘦。神娟韻秀。雅稱個、花仙為首。還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譯文/注釋

  譯文

  洞庭碧波蕩滌著萬里晴空,君山一點仿佛凝在煙波中。山中的美景真是神居仙境,樓閣如玉砌,殿堂連珠影,鑲嵌在月輪邊上,與明月相映。

  平湖萬頃凝著秋色的清冷,天邊閃爍著時隱時現(xiàn)的晨星。經(jīng)霜的橘林色更鮮濃。聽人傳說,羅浮山下,有暗道與仙境連通。

  注釋

  ⑴飐(zhǎn):風(fēng)吹顫動。

  ⑵君山:在湖南洞庭湖中,又名湘山。《水經(jīng)注》:“湖中有君山······是山湘君之所游處,故曰君山。”

  ⑶真境:神仙境界。《拾遺記》:“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數(shù)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徹于山頂。······其山又有靈洞,入中常如有燭于前。中有異香芬馥,泉石明朗。采藥石之人入中如行十里,迥然天清霞耀,花芳柳暗,丹樓瓊宇,宮觀異常,乃見眾女霓裳,冰顏艷質(zhì),與世人殊別。”

  ⑷玉樓珠殿:指君山上的湘妃祠。

  ⑸參(cēn)然:星光閃爍,時隱時現(xiàn)的樣子。

  ⑹羅浮山:仙山名,在廣東省增城、博羅、河源等縣間,長達(dá)百余公里,風(fēng)景秀麗。相傳羅山之西有浮山,為蓬萊之一阜,浮海而至,與羅山并體,故曰羅浮。傳稱葛洪曾得仙術(shù)于此,被道家列為第七洞天。

  ⑺“有路”句:傳說洞庭口君山下有石穴,潛通吳之包山,俗稱“巴陵地道”。

  全文賞析

  詞作于庚子,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該年太清四十二歲。

  此詞為詠白海棠,實則借詠海棠,抒寫對美好情志的追求。可以這樣說,素潔高雅的白海棠,就是詞人自己。詞中說,一番新雨初晴后,那白海棠像是被洗褪了胭脂,穿著潔白素色的衣服一樣。按海棠以紅色為多,白海棠為稀有品種。人們多見紅色海棠,詞人欣喜地形容白海棠為“乍洗褪胭脂,縞衣妝就”。接著又形容它的可愛姿態(tài):“東風(fēng)倦倚,憨憨態(tài)”,說有著憨態(tài)可掬的樣子。它“不管敲殘更漏”,從白日到夜晚,都是這番惹人喜愛。到了夜晚“嫩寒天氣”中,它睡著了,變成一種“烏衣”打扮,但卻“微香暗侵襟袖”,仍然覺得有一股幽香透出。上片寫花,是透過人的審美心理來表現(xiàn)的。其中浸透了人與花的交融,下片延續(xù)這一手法。“盈盈一點芳心,占多少春光,問卿知否”?這是賞花女子與花的對話。說花兒盈盈芳心,占盡春光,女子的芳心,也在春光中被花兒激發(fā)。在紅裝素裹的爭奇斗艷中,賞花人獨獨贊賞這白海棠,“誰得似、凈骨天然清瘦”,還贊揚它的.“神娟韻秀。雅稱個、花仙為首”,贊揚它在花中也數(shù)第一,有著清秀高雅的神態(tài)。花有肥腴之態(tài),鮮艷之色,代表了一種富貴態(tài),詞人的審美欣賞卻在于花中“凈骨天然”的挺拔素潔,它代表了一種天姿國色,而且神韻高雅,不媚俗,非濃妝艷抹。詞人以這里的白海棠為知音,表示要像伯牙與子期一樣,在它面前彈奏“流水高山”一曲,為它慢慢彈奏,傾訴自己的芳心。交融對話,寫得靈動活潑,借詠花,表達(dá)了詞人的審美追求。

【海棠古詩詞】相關(guān)文章:

海棠的作文05-17

海棠的詩詞01-27

海棠夢作文10-15

有關(guān)海棠作文09-02

寫海棠的作文05-15

有關(guān)海棠的句子06-23

大魚海棠文案07-05

海棠花的作文03-05

海棠花作文02-14

海棠花落作文05-02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是免费 | 日本日本免费一区视频大片 | 这里有精品综合久久 |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 |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