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古詩》教學設計
《古詩》教學設計
更新時間:2024-07-05 09:27:15
  • 相關推薦
【實用】《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5、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師:

  多媒體課件。

  2、學生:

  搜集相關資料,做好對課文的預習。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整體把握

  1、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3、了解預習情況,指讀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這是一首送別詩。板書:

  送

  二、通讀詩文,理解大意

  1、回顧以前學詩句的方法:

  如:、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2、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同桌說說詩的.大意。

  3、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1、理解第一、二句詩:

  ⑴ 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板畫幫助理解。)

 、 圖文對照,理解“西辭”。

  板書:

  名樓送

 、 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體會“盛世、盛景融名人”的華美畫面。

  板書:

  盛景送

 、 師生互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第三、四句詩:

 、 讀讀這兩句,請學生找出用得好的詞語談感受。

 、 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 算算帆影遠去直到盡頭大約會用多長時間,談由此產生的感受。

  (引導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

  板書:

  目光送

  ② 想象“盡”了的是什么,無“盡”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情深意更重的摯友情誼。)

 、 討論:

  滾滾東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

  板書:

  心隨送

 、 師生互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賞讀詩句,深悟詩情

  1、自由賞讀。

  (尊重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請學生把自己就當作李白,換位賞讀。)

  2、師生配樂互讀,有感情地背讀。

  3、簡略欣賞李白的《贈孟浩然》。

  (輔助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真摯情感。)

  4、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詩人的深厚友誼。

  (根據學生發言相機板書。如:情深意長。)

  五、階段總結,布置作業

  1、圍繞“朋友間的真摯情誼”做總結。

  2、談話激發學下一首詩和繼續搜集這一類詩的興趣。

  3、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已認識的5個生字,會寫的7個生字。正確理解“更”“陽關”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意。

  3、比較課文中的兩首送別詩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別詩,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好習慣。

  4、繼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回顧第一首詩,導入第二首詩

  1、回顧第一首詩內容,并背誦。

  2、導入學習《送元二使安西》。

  二、運用學法,自學悟詩

  1、自由組合,學習《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繪畫的組一個組,愿意表演的組一個組,愿意編成故事的組一個組,愿意理解誦讀的組一個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2、各組匯報交流:

  (創造美、表達美是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學生用自己擅長的各種方式學習可以進一步培養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

  3、指導朗讀全詩,并熟讀成誦。

  三、遷移學法,拓展思維

  1、交流課下收集到的送別詩。

  2、引導學生體會送別詩的異同,著重讓學生領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3、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么類別的詩?

  (如:思鄉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選作業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讓學生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敘文。

  3、結合自己的感受創作古體詩或現代詩。

  4、搜集(如:邊塞詩)一類詩歌,比較、賞讀、摘抄或寫體會。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2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小動物的謎語,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

  1、請收集到有關小動物謎語的同學為大家猜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描寫小動物的兒歌。

  2、演示本課課件,激發學習興趣。

  二、初讀兒歌,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兒歌中小動物的名稱,并多讀幾遍。

  2、觀察特點,識記生字。

  (1)請會的.同學當小老師教大家讀。

 。2)小組討論(點擊課件,只剩下帶有“蟲”字旁的字)你發現了什么?

  (3)匯報成果(引導他們發現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4)師小結(漢字中有許多這樣的字,一邊表示它的意思,一邊表示它的讀音,我們可以利用這種規律學會很多字)。

  3、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三、朗讀韻文,積累語言

  1、個人自由讀。

  2、指名讀,大家評,全班齊讀。

  3、可用《小星星》的曲調唱歌。(激發興趣)

  四、指導書寫(前3個字)

  1、重點指導學生認為難寫的字,可讓學生參與到指導范寫中,為大家講解。

  2、學生練習,師巡視指導。

  3、互評作業。

  五、課后作業

  把兒歌讀或唱給家人聽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23個。

  3、完成“語文天地”中“學習顯身手”。

  4、理解詩句內容,感受詩句中渲染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

  教學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語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課型:古詩。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步驟:

  一、導入活動:

  1、學生們,十二月份結束了,我們將迎來新的一年。新歲月的第一天是什么節日?

  2、板書課題。

  3、從課題里。你聯想到什么?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

  ⑴、指導看書上的插圖,問:這篇課文圖上有什么?

 、、出示小黑板上的詩句,指定學生讀。

 、、全班齊讀。

 、、出示生字5個,(開火車讀)

  爆 屠 曈 換 符

  ⑸、出示生詞,同桌讀。

  爆竹 屠殺 蘇醒 交換 符號

  2、熟讀課文,理解詩句。

 、、學生自由讀詩句。

 、、小組討論:“說說你知道哪句詩的意思?

 、、指定學生說詩意。

 、、全班齊讀全詩。

  ⑸、分組接背詩句。

 、、指定學生背誦。

 、、小組比賽,哪組背得好。

 、獭⑼阑ハ啾。

  三、作業布置: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戶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五、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設計理念

  1.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自悟自得。

  2.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3.課后作業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過程

  一、談雪激趣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怎樣的雪景?你們看見過在漫天大雪里釣魚的情景嗎?詩人柳宗元就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出示雪景圖)

  二、初讀感知,想像畫面

  1.聽老師配樂朗讀,盡可能在腦海中想像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輕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想像畫面。

  3.指生朗讀。

  4.說說你腦海中的畫面有些什么,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三、進入情景,自主學習

  1.對于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

  **說

  (1)播放音樂,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著,接著下起了鵝毛大雪,一連幾天也不停,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見一只鳥在飛,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見行人的足跡。但在冰天雪地里,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卻孤零零地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2)剛才這位同學描述的好在哪兒?(強調用自己的語言,自然生動有創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補充的?

  **畫

  (1)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2)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3)引導討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

  **讀

  (1)抽生讀。

  (2)集體評議。(師指導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3)練讀。

  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看同學的簡筆畫,邊看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4)抽生背誦。

  四、課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優秀詩文還有很多。課后同學們從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歡的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

  3、憑借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

  2、通過思索、想象詩中所描寫的環境、心情,并反復吟誦、回味,理解詩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體會《尋隱者不遇》這首詩采取問答體,寫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蹤不定的隱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曾經學習過不少古詩,誰來背背?大家想想,我們以前是怎樣來學習古詩的?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兩首古詩。

  二、學習《尋隱者不遇》

  (一)初讀感知

  1、出示古詩。

  2、初讀詩歌,學習生字。

  指名讀,齊讀,讀準生字。

  3、簡介作者。

  4、解題。

  指名說說題目的意思。

 。ǘ┘氉x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這首詩里都寫了些什么?主要內容是什么?

  2、指導理解。

  (1)“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松下問童子”告訴我們什么?

  由“言師采藥去”可知道什么?還可以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處!

  這是誰說的?由此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從童子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語氣、神態)

  詩人聽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詩人可能會做些什么動作?心里會想些什么?

 。ㄔ娙寺牶蟮膭幼、神態,看到山的幽深……)

 。3)指導朗讀。

  3、感悟詩情。

 。1)讀完全詩,你們覺得作者所抒發的感情是什么?請談談理由。

 。2)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

  (3)討論交流。

  隱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詩人對隱者充滿了敬意,也洋溢著羨慕之情。當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悵然若失,但觀賞了山中美景,忘卻了世俗的煩惱,心中更多的是興奮、開朗。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作業

  1、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2、試著把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5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學過很多的古詩,你還記得哪些?請背一背。這些古詩韻律優美,語言簡潔,好讀又好記。大家都喜歡讀古詩,今天我們要再學習一首古詩,題目叫《出塞》,板書課題。

  2、這首詩飽含對出征將士的憐惜之情,表達了詩人渴望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二、初讀全詩

  1、自由讀全詩,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分組討論、交流,弄懂字詞。

  2、交流學習的情況。

  三、理解詩句

  1、讀你喜歡的詩句,再說說喜歡的原因。

  2、交流學習,教師點撥。

  注意體會但使、飛將、不教等詞的意思。

  引導學生體會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意思。

  3、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同桌互相說,然后全班交流。

  4、學習有感情地誦讀全詩,通過互評交流方法,提升朗讀水平。

  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了解時代背景,體會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

  2、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的意思。

  3、帶著憐惜邊關將士、渴望和平的感情再讀古詩。

  五、背誦古詩

  示兒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要求

  1.了解兩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兩首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練,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4.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默寫《示兒》。

  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科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

  2.領會這兩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這兩首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練,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教具準備:課文插圖。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

  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

  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笆緝骸痹谶@里指對兒孫們有個交

  代, 相當于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

  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讀j )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W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

  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一,這句

  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因為看不到全中國

  統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

  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學生講后,教師加

  以歸納)

 。ā巴鯉煛,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的意思;“中原”,這

  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凹壹馈,祭把祖宗)“元”,同勿;“乃”,

  你的,“翁”,父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

  的時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

  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

  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五.各自背誦課文

  六.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七.默寫這首詩。(學生互相檢查)

  八.作業布置

  1.完成練習冊《示兒》。

  2.背默古詩《示兒》詩、詞、句意及中心。

  3.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板書設計]

  示兒

  死 定

  悲 告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7

  【優秀教案說明】

  通過《古詩兩首》的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沛發揮同學的主體作用,調動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古詩教學,首先要打破保守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還給同學獨立考慮、發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備課時,要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從同學已知入手,研討未知。強調同學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課前、課中、課后)。在兩首詩的教學中,適時地布置自學環節,鼓勵同學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同學創立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效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同學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沛地讓同學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詩相對而言易于理解,局部同學在學前就有接觸。就本課而言,有學習第一首詩的基礎,所以應發揮這一優勢,調動同學的各種感官,深入詩文的意境,讓同學對古詩詞有升華理解和再發明的空間。在課堂上,設計了讓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自學兩首古詩,如說一說、讀一讀、畫一畫。這樣,從同學學習的需求動身,尊重同學的個性差別,激發同學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的興趣,令同學利用各種方式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更為同學品味詩句意境和理解后的再發明架起了一座橋。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不只要體現同學的主體地位,還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學對某些難點會形成不同意見,發生分岐的理解。他們是爭辯會的辯手,討論會的論者,教師則是爭辯會的主席,既要鼓勵同學的獨立見解,又要在重點、難點之處,適時點撥指導,恰當地梳理問題,使同學在從辯到悟的過程中獲得提高。如,第二首詩中“含”的意思在全詩中至關重要,對同學來講,在帶入句中理解時又堪稱難點。在教學中,對“含”字的理解要走幾個回合。“含”的本意是包括,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義,教師要協助學在字的本義與詩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對“含”的認識。根據圖畫想一想詩人的位置,想一想詩人憑窗眺望的情境,從而升華對“含”的認識。

  就古詩學習而言,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同學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象,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如在第一首詩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讀,大體可分五步:第一,自讀自學詩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師配樂范讀,同學感知瀑布的氣勢;第三,同學邊理解邊想象邊朗讀,依據詩句在頭腦中形成畫面,讀出氣勢;第四,欣賞有關廬山瀑布景象的錄像片,詩畫結合,引導同學融入意境;第五,結合圖像和理解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發明性的朗誦。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還要注意課內外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同學收集、處置信息的'能力。如,課前,讓同學查閱有關李白、杜甫兩位詩人的資料。課后,收集兩位詩人的其他詩篇,使同學由此和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同學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沛發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只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同學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設計與研討】

  師:同學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現在,請你們自由背誦你最喜歡的那一首。

  (同學紛紛自由背誦)

  以舊引新,激發興趣。

  師:誰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無聲惜細流……”

  師:你能告訴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嗎?

  生:《小池》。

  師:背得不錯。誰能比他的聲音更宏亮?

  生:“春種一粒粟……”

  師: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深思)

  師:誰來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風》。

  師:對,背詩還要記住詩名。還有誰想背?

  生:我背《早發白帝城》!俺o白帝彩云間……”

  師:剛才聽了幾個同學的背誦,她的聲音是最洪亮的。

 。ㄍ瑢W舉手踴躍,又一位同學背誦)

  師:不錯。今天我們還能學習兩首古詩,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過課外查閱資料,你們對這兩位詩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課內外結合,教師的著眼點不只僅是學會這兩首古詩。

  生:杜甫被人們稱為“詩圣”。

  師:李白呢?

  生:李白被稱為“詩仙”。

  師:人們對他們的詩篇喜愛之極,所以給他們這樣的稱號。還知道別的嗎?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歲死的……(眾人笑)

  師:應該說病逝。

  生:李白是61歲病逝的。

  師:雖然只活了六十多歲,卻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還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寫了九百多首詩。

  師: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嗎?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師:他一生是在窮困和戰亂中度過的,但這一首詩卻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寫的,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見的。這一次,李白暢游廬山,寫下了《望廬山瀑布》。(同時板書)

  師:我們已經學過《瀑布》一課,在葉圣陶先生的筆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寫廬山瀑布的呢?請同學拿出自學提綱。(打出投影片)誰來讀一讀?

  生讀自學提綱。自學提綱:

  1、讀一讀這首詩,想一想廬山瀑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借助字典或聯系詩句理解詞語的意思,如“生”“遙”“川”“疑”等,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記下不懂的問題。

  師:打開書,翻到51頁。依照自學提綱一步一步地學,學完一道題再學一道題。

  (同學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ㄍ瑢W又讀,有了進步,群體練讀)

  (公開課上再次給讀得不夠的同學以時間,讓其練讀,注意到了同學的差別,教風樸實)

  師:就這樣邊說邊讀,還有讀懂的內容嗎?

  生:我把整首詩都讀懂了。

  師:可以說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笔钦f瀑布從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飛快地流下來,是從天的最高處落下來的。

  師:他有一個詞理解得非常準確,知道是哪個詞嗎?

  啟發同學注意聽,和時發現同伴的優點。同時,不追求統一的答案,注重詞匯的積累和運用。

  生:……“飛”,他說的是飛快的意思。

  師:不錯,對剛才那位同學的解釋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張。

  師:那你想怎么說?

  生:瀑布飛快地流下來,大約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銀河從天的最高處落了下來。

  師:他也有一個詞補充得好……

  生:“好像”!

  師:對。就是這個“疑”字,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師:都可以。這瀑布就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多么壯觀!自身讀一讀這兩句,想象一下瀑布奔騰而下的氣勢。

 。ㄍ瑢W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范讀,同學再次練讀)

  師:誰再試試?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讀得好!再現了瀑布宏偉的氣勢。齊讀這兩句。

  師:不錯,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何等壯觀。這里,詩人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書:疑)

  生:不是真有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而是詩人想象出來的,所以用上了個“疑”字。

  師:對,這不由使我們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詩,《靜夜思》中,好像也有這樣的筆墨!按睬懊髟鹿狻

  (溫故而知新。這里不但扎實地解決了“疑”字,而且通過運用,使同學感悟到李白詩詞的風格,有利于提高同學的欣賞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師:這神話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詩詞特有的風格。想象這景象,自身帶著感情讀一讀這首詩。

 。ㄍ瑢W自身有感情地讀)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生:為什么這里說“疑是銀河落九天”,而不說“像是銀河落九天”?

  師:誰幫他解決?

  生:因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師:(轉向提問的同學)你比較一下,同一個意思,用哪個字好呢?可以讀一讀,體會一下詩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為什么“生紫煙”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這兩個問題提得多好!質疑環節得到落實。值得稱譽的是,對同學的提問,老師發動全班同學考慮,解答,不代替代替。

  師: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大家怎么想?(板書:生)

  生:因為這里還有發生的意思,所以用同學的“生”。

  師:對,可以綜合著理解,先發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嗎?

 。ㄍ瑢W會意點頭)

  師:隨著大家的想象,我們眼前就出現了這樣的景象,千丈青山襯著一道銀白的瀑布,這瀑布飛騰奔涌,傾瀉直下。這么壯觀的景象只有遠望才干一覽無余。那么該怎樣讀這首詩呢?請你們想象這景象,自身放開聲音讀一讀。

 。ㄍ瑢W自由練談,指名讀)

  師:你們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這景象?

  生:(齊喊)想!

 。ǚ配浵,同時點出畫面中的“生紫煙”、“掛前川”)

  師:現在,你們面前就是廬山瀑布,你們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再次練讀)

  師:做詩人還可以自然些,你們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ㄍ瑢W有表情帶動作地練讀統背,后集體背誦)

  師:通過讀詩,我們看到了一很壯美的圖畫。那么《絕句》又會把我們帶入到怎樣的情景中呢?你們自身讀幾遍第二首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同學自由練讀)

  師:對于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身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比方能用自身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這一環節徹底放開了同學,讓同學自主選擇最喜歡的方式學習,受到他們的歡迎。

 。ㄍ瑢W選擇各自喜愛的方式自學《絕句》,老師巡視指導)

  師:畫畫的同學可以繼續畫,選用其他方式的同學能先匯報一下嗎?

  生:我用說的方式。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終年不化的積雪……

  師:誰能幫助?

  生:應該說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

  師:(轉向前—同學)可以這么說嗎?

  生:可以。

  師:請你繼續。

  生:門口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只。

  師:不錯。其他同學想一想,假如把“含”字的意思加進去,可以怎么說?

  生:在翠綠的柳樹上,有兩只黃鵬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師:描述得非常生動。

  生:一行白鷺悠閑地飛上了蔚藍的天空。從窗口望去,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只。

  師:(贊許地點頭)理解得好。誰知道“含”的本義是什么?

  生:(搶著答)包括!

  師:剛才這個同學的描述好在哪兒?

 。ò言u價的權利交給同學,同時加深了理解)

  生:他說得自然生動,不死板。

  師:對,這樣解釋就把詩的意境描述出來了。還有用其他方式匯報的嗎?

  生:我用讀的方式……

  師:畫畫的同學停下筆來,我們一塊兒來欣賞。

  生:(大聲)“兩個黃鸝鳴翠柳……”

  師:兩只小鳥歡叫跳躍,這句詩該怎么讀呢?你們試一試。

 。ㄍ瑢W自由練讀)

  師:誰愿意展示一下?(一生讀)

  師:對前兩句,有沒有不同的讀法?

  生:(輕快地)“兩個黃鶴……”

  師:(贊許地)好。∵B詩人愉快的心情都讀出來了。大家再試一試。(同學再次自由練讀)

  師:這景象在同學的筆下也已經畫了出來。誰來展示?

 。▽嵨锿队罢故疽煌瑢W的簡筆畫)

  這幾個回合中,老師的激勵語言很精彩,同學學得很開心。

  師:請你用詩句描繪一下你的畫。

  生:(指著畫上的景物)這是“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這是“門泊東吳萬里船”。

  師:那詩人在哪兒呢?(眾人笑)

  生:(深思片刻)詩人應該在房子里。

  師:干什么呢?

  生:在望著窗外的景象做詩。

  師:(滿意地點頭)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師:假如我們給這幅畫添上顏色,可以加上哪些顏色呢?

  生:柳樹可以添上綠色。

  師:什么樣的綠?

  生:翠綠。黃鶴可以加上黃色。

  師:好,這樣的色彩才夠明快。再看詩句,還有沒有?

  生:天要畫成藍色,白鷺和積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黃色的。

  生:房子是……

  師:千萬種顏色都畫得出來,你們再看詩句,詩中有什么是畫不出來的呢?(同學們深思)

  生:黃鸝的叫聲畫不出來!

  師:對,這是聽不到的。繼續找。

  生:“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白鷺飛時的動作畫不出來。

  師:詩人不是畫家,但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畫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絢麗多彩的圖畫,這就是詩的想力。咱們來一次畫配詩,同學們可以用詩句來描繪這幅畫。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理解作業4中帶點詞語和詩句的意思,說說《絕句》所描繪的景色。

  3、通過領會詩句內容,感悟古詩選詞煉局的精妙和豐富的內涵,從中受到

  美的熏陶。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春天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千姿百態的,占往今來無數詩人用飽含深情的詩句描寫贊美春天。誰能背誦有關春的'古詩?

  即使是同樣的風、同樣的雨、同樣的花,在不同的詩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兩首從不同的角度來寫春的詩,讓我們來欣賞。

  二、初讀指導

  1、白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問語。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占詩,相機正音。

  “篷”、“杖”后鼻音,“憐”前鼻音。

  (2)指名畫出停頓。

  游園不值絕句

  應憐/屐齒//印蒼苔,古木/陰中//系短篷,小扣/柴扉//久不開。杖藜/扶我//過橋東。

  春色/滿園//關不住,沾衣/欲濕//杏花雨,-枝/紅杏//出墻來。吹面/不寒//楊柳風。

  三、復習學占詩的方法

  還記得我們學占詩的“四步法”嗎?

  第一步:釋詩題;

  第二步:知濟人;

  第三步:明詩意;

  第四步:悟詩情,四、用“四步法”學習《游園不值》

  課堂交流。

  1。釋詩題: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園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詩人:

  作者是宋代葉紹翁(簡介葉紹翁)。

  3、明詩意:

  (1)交流難理解的詞。

  憐,愛惜。小扣,輕輕地敲門;

  柴扉,柴門。屐齒、鞋印,腳印。屐,木頭鞋。

  (2)朗讀詩句。

 、佟伴_火車”朗讀。

  ②女生讀,男生想象詩意。

  ③齊讀,;

  ④逐行朗讀,逐行理解。

 、葜该囌f詩意:

  真是舍不得讓屐齒踩在青苔亡,輕輕地敲打柴門卻久久不開。春色滿園是關也關不住的,一枝紅杏悄悄地探出墻來;,4、悟詩情:

  (1)作者喜愛春天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作者看到那枝紅杏后,心情如何?想到㈠十么?

  (2)創設情境(看圖畫,聽音樂)

  現在,你就是葉紹翁,你來到友人家敲門,門久久不開,抬頭正看見一枝紅杏探出墻來。你來朗誦這自詩,讓別人來體會這種情感。

  指名朗誦,體會情感:

  有感情地背誦濤句。

  指名表演背誦。

  (3)再次試說詩意。

  現在,你已想象出詩人所描繪的情景,體會到了詩人的感受,請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內容。

  5、體會寫法。

  作者如果不寫那枝出墻的紅杏,而去描寫滿園的春景,你認為哪種寫法更好?為什么?

  詩人正是采用丁以少勝多的寫法,使后兩句充滿廠理趣,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五、配樂齊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齊背《游園不值》。

  2、《游園不值》采用以少勝多的手法烘托滿園的春色,構思奇巧,耐人尋味。

  二、繼續精讀訓練

  1、出示《絕句》。

  指名讀。

  要求用“四步法”學習。

  2、知詩人:簡介僧人志南,3、明詩意:

  (1)白讀絕句,畫出難理解的詞語。

  (2)交流。

  古木:年代久遠的樹木。

  短篷:有篷的小船(看圖)。

  杖藜:藜莖做的拐杖。

  杏花雨:清明時節杏花盛開時下的雨。

  楊柳風:柔和的春風。

  (3)朗誦。

  “開火車”朗讀。

  男生讀,女生想象詩意。

  齊讀。

  逐行朗讀,逐行理解。

  (4)指名試說詩意。

  詩人志南將船系在岸邊占樹的樹陰中,拄著拐杖走過橋的東面,杏花開時,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將濕末濕,楊柳風很柔和,吹到臉上也不覺得寒冷。

  4、悟詩情:

  (1)春光明媚,勾起詩人的游興,你能感受濤人此時的喜悅心情嗎?

  (2)配樂朗涌。

  (3)指名看圖背誦。齊背。

  (4)創設情境,聽音樂,看畫面,想象。

  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連起來說一說,就是《絕句》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試著用自己的話寫下來。

  三,朗讀背誦這兩首詩。

  《練習1》

  教學要求:

  1、用鋼筆描紅。

  2、畫出句子中用錯的字,把正確的寫在括號里。

  3、照樣子填空。

  4、重新排列次序混亂的句子。

  5、熟記成語。

  6、讀讀背背。

  7、口語交際:不要私自撕別人的郵票。

  8、學寫毛筆字。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9

  一、教材分析

  《嫦娥》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29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是圍繞本組專題“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而選編的!舵隙稹芬辉娊桄隙痫w月的故事抒寫了身處孤寂中的感受,這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嫦娥》的背后是一個神話故事,在教學時應做適當拓展,引導學生閱讀其他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增強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之情,也為后面的口語交際做準備。

  這首詩內涵豐富,字詞較深,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朗讀感悟,想象體會的方式。使學生對古詩描述的形象有所感悟,對古詩飽含的情感有所體會,激發起他們對學習古詩的興趣,對神話故事的喜愛。教學中做到以生為本,順學而導,因此,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將本課教學重點定為: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教學難點為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燭、曉”兩個生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4、激發學生閱讀古詩和神話故事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ㄒ唬┙裉,老師把一位美麗的仙女請到我們的課堂,看看她是誰。(出

  示嫦娥的圖片)

 。ǘ╆P于嫦娥,有這么一個傳說。

  (三)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

 。ㄋ模╂隙痣x開了心愛的丈夫,在月宮里過得怎樣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名詩。

 。ㄎ澹└蠋煂懻n題。(提示:女字作為部首時,這一橫不能冒出頭。)

  設計意圖:理解《嫦娥》這首古詩,必須對《嫦娥奔月》這個故事有一定的了解,而故事的引入,又能激發起孩子的學習興趣。

  三、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ㄒ唬┳x準確

  1、自由朗讀古詩,自學生字。

  2、認讀 “燭、曉”兩個生字。

  3、認讀“燭影、曉星、屏風”三個詞。

  4、朗讀古詩。

 。ǘ┳x出節奏

  1、咱們讀詩,講究的是節奏和韻律,誰來有節奏地讀這首詩?

  2、能聽出他的節奏嗎?

  3、師生合作讀(老師跟大家一起讀怎么樣?)

  設計意圖:有層次的讀詩,從讀準字音,到讀得有節奏,步步深入。

  四、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回顧理解詩意的方法?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古詩的意思。

  3、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讀自悟。因此在梳理詩句意思時,屏棄了傳統古詩教學的逐句講解,而是讓學生首先對古詩有一個感知層面的整體把握,再通過注解自主探究詩句意思。通過同桌間的合作學習的形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究,

  五、品讀古詩,體會嫦娥心情

 。ㄒ唬╂隙鹪谠聦m里心情怎樣?詩中哪個字直接寫出嫦娥的心情?(悔)

  (二)你能給“悔”字組詞嗎?

  (嫦娥后悔什么?你能把嫦娥的心情讀出來嗎?)

  (三)嫦娥為什么后悔?(預設:因為她想念后羿、因為她在月宮里過得很不開心……)

 。ㄋ模┠銖哪睦锟闯鲦隙鸩婚_心?(碧海青天夜夜心)

 。ㄎ澹氨毯G嗵臁笔鞘裁匆馑?(出示圖片)嫦娥一個人在月宮中,每天看到的都是碧海青天,心里會感到怎樣?(孤獨、寂寞)也就是孤寂,(板書:孤寂),那“夜夜心”是什么意思?指導朗讀這句?

  小結:正是因為每個夜晚都感到孤獨寂寞,所以嫦娥才后悔。誰來讀出嫦娥的心情?(出示后兩句)

 。┳プ 吧睢焙汀皾u”字體會前兩句,并指導朗讀。

  小結:漫漫長夜中,嫦娥孤零零的一個人,每夜陪伴她的只有——云母屏風燭影深,看到的也只是——長河漸落曉星沉,她的心情會怎樣?——齊讀后兩句。

 。ò耍┱堥]上眼睛,讓我們的思緒跟隨著李商隱走進月宮,走進嫦娥孤獨難眠的那一夜夜。(師配樂朗讀古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九)、(配樂引讀)

  是呀!住在這華美的月宮中,嫦娥感覺不到幸福——齊讀古詩

  雖然能長生不老,沒有親人的陪伴,嫦娥絲毫都感覺不到快樂!——齊讀古詩

  從同學們的聲音里,老師聽出了濃濃的傷感,看來你們已經理解了嫦娥的心情,那李商隱寫這首詩,又想表達他什么樣的心情呢?

  設計意圖:“讀詩百遍,其義自見”,這個環節以“讀”為核心,以“品”為依托,以“情”為主線,讓學生走入情境,走進嫦娥內心。在反復誦讀中,整體感悟,在讀中,理解詩意,在想象中還原古詩情境,“使其言皆出自我口”。這時候的 “讀”已經成為一種讀者與作者間共鳴的催化劑。

  六、了解詩人背景,體會詩人感情。

  1、課件出示詩人背景資料,老師介紹。(背景音樂)

  2、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想說什么?

  3、內心孤寂的詩人望著月亮,想起傳說中寂寞無伴的嫦娥,他會對嫦娥說什么呢?請展開你的想象,寫下來。(課件出示:我會寫)

  5、詩人的心情全都化作了一首詩。(齊讀古詩)

  6、(配樂朗讀)誰來當詩人,把你的心情融入詩中讀一讀

  設計意圖:了解詩人的背景,為體會古詩深刻的內涵,感受詩人的情感打下基礎。而創設一個想象寫話的情境,化抽象的文字為形象生動的`畫面,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與詩人的心靈作一次近距離的對話,把讀、想、寫相結合起來,加深感悟,從而體會作者借由“嫦娥” 所抒發的孤寂之情。

  七、感情,檢查背誦

  1、我們來分角色讀,女生當嫦娥,男生當李商隱,看誰的朗讀能打動老師。

  2、評價:①我看到了孤獨的嫦娥、谖野l現你們的心情是一樣的。③帶著同樣的心情,我們一起讀——

  3、檢查背誦

  4、全體起立!讓我們仰望星空,深情地吟誦這首詩吧。(配樂朗誦)

  設計意圖: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是本課的重點,因此在這一環節,通過形式多樣的訓練,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八、拓展讀詩,激發閱讀興趣

 。ㄒ唬、今天我們不僅學了一首古詩,還聽到了一個動聽的神話故事,同學們還知道那些神話故事呢?很多詩人根據這些故事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這是老師搜集到的幾句,我們一起來讀吧!

  (二)我們的祖國是詩的國度,故事的搖籃,還有許多經典的古詩和神話故事等著你們去閱讀,讓我們與經典為友,和故事相伴!

  設計意圖:回歸到單元主題-----閱讀神話故事,通過學習這首詩,激發學生主動去閱讀更多的古詩,更多的神話故事,把學生從課內引向課外。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根據詩句想象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小孩釣魚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3、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的能力,能默寫《四時田園雜興》。

  4、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激發學生熱愛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重點、難點

  指導學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今天,咱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課件播放錄音。學生介紹作者。

 。ǚ冻纱螅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其詩題材廣泛對農民的痛苦,官吏的殘暴等都有反映,詞風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二、釋題并初步整體認知課文

  1.釋題:“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

  2.教師范讀全詩,學生小聲自讀并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學生自讀時板書全詩)

  3.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

  三、學習詩文內容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并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①晝: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績麻:把麻搓成線。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參加。⑧耕織:耕田織布。⑨傍:靠近。⑩桑陰:桑樹下。

  4.引導學生試著解釋全詩: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條,村里的男女都擔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5.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后兩句表現孩童無真可愛的行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襯托出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

  6.放聲自由讀詩,想像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五、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業

  背誦全詩,預習下一首詩。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引入新課

  我們學習《古詩二首》的第二首詩。《小兒垂釣》。(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播放錄音)

  1.認讀生字詞: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借問、遙招手、不應人。(注意生字“蓬、稚、遙”的字音字形。)

  2.教學生字“釣”,注意右邊“勺”里面的“點”不要丟掉。

  3、學生試讀全詩。

  三、釋題介紹作者

  讀課題,思考:“小兒”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釋?用釣竿釣線部分,理解絲線的一頭向下可以說成是垂下來的線。并引導學生理解:“垂釣”什么意思?“小兒垂釣”什么意思?

 。ǹ炊嗝襟w錄像,作者簡介。)

  四、學習前兩句

  1.指名讀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樣的小孩在釣魚?從哪看出他年齡很?理解“蓬頭、稚子”。這個頭發很亂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綸”什么意思?出示投影圖,指圖理解“學垂綸”就是學釣魚的意思。

  2.指名讀第二句。思考:小孩兒學釣魚是怎么坐的?什么是“側坐”?坐在哪?投影出示插圖幫助理解“莓苦”和“草映身”。

  3.指導朗讀。

  小孩年齡這么小,卻獨自坐在草叢中模仿大人的樣子學釣魚,你覺得小孩怎么樣?(板書:天真可愛)。這樣的小孩你們喜歡嗎?要讀出對小孩的`喜愛之情。教師范讀,學生試讀。

  4.指名說前兩句詩意。出示投影邊聽讀邊體會,想像詩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說這兩句詩意。

  五、學習后兩句

  1.齊讀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魚兒上鉤,出現了什么情景呢?一從哪看出路人在問路?“借問”什么意思?想象路人來問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問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遙”是什么意思?

  2.指名讀第四句。思考:小孩為什么擺手?從哪看出怕把魚嚇跑?怕什么聲音嚇跑魚呢?除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還怕什么聲音呢?讀后半句,思考“應”什么意思?“不應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嚇跑魚,又怕自己回答聲嚇跑魚,他一門心思撲在釣魚上,你覺得他釣魚釣得怎么樣?(板書:專心認真)

  4.學生扮路人、小孩表演,體會小孩緊張心理和天真可愛的形象。

  5.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小孩緊張的心理和活潑可愛的特點。

  6.指名看圖說后兩句意思。

  六、體會待的意境

  學生觀察圖,邊看課文朗讀邊體會,想像詩的意境。(播放媒體課文朗讀)

  指名到前面講全詩的內容,要展開想像。

  指導朗讀,讀出詩的意境美。

  七、指導背誦全詩

  八、總結

  這首詩前兩句寫了小孩的樣子和釣魚的姿勢,后兩句描述了小孩專心致志學釣魚的神態,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描繪得活靈活現,用詞準確,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讀后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觀其色。

  九.隨堂練習

  自讀下面一首古詩,試著解釋,并講給同學們聽。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十、作業

  1.背誦《小兒垂釣》。

  2.預習《我和企鵝》一課,試讀全文,不懂的字詞查字典解決。

  板書設計:

 。彻旁妰墒

  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耘田農績麻,勤勞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淳樸

  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天真可愛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認真專心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字卡、詞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詩。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釋題:

 、抛x古詩題目。

 。ㄗ⒁庵攸c字音:贈。)

  ⑵師簡介詩人“蘇軾”。

 。病⒖磮D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抛宰x,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⑵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

  擎殘橙劉

 、亲宰x,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⑷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找出古詩(一)中要求寫的生字:

  首枝記劉

 。病W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病⑿〗M內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秋天,收獲的季節。)

  七、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一、復習

 。薄⒄J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背誦古詩。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

  1、釋題:

 、抛x題。

 、坪喗樵娙恕岸拍痢薄

 。病⒆R記生字字音:

  找出詩中要認的生字,認讀,解決字音。

 。、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⑴根據《贈劉景文》的學習經驗,討論確定本組的學習方案。

 、瓢醋约航M的方案自學。

  4、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5、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艓煼蹲x,生邊聽邊想象。

 、粕氉x,一邊想一邊讀。

  6、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⑴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⑵找伙伴,練背誦。

  三、學習詩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義。

  2、指導書寫。

  四、實踐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五、作業

  課后“我會填”。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

 。、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薄⒄n文插圖。

 。病⑸挚ㄆ骸兑箷姟吩娋渥謼l。

  3、《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一、以舊引新,激趣導入

 。、學生自由背誦已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板書課題,理解課題中的“書”是什么意思。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出示掛圖,觀察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病⑼阑プx互查。

 。、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础⒅该首x,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朗讀節奏參考: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深夜/籬落//一燈明。

 。、借助字典和詩后注釋,理解詩中詞語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四、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老師范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質疑:

  還有什么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老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础⒂懈星槔首x。

  五、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 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 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方法:

  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后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方法:

  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六、當堂作業

 。、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自己練習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七、拓展閱讀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

  第二課時

  一、課前游戲,復習導入

  1、說說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節日、日期和習俗。)

 。病⑿〗M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薄⒁宰约合矚g的方式讀通詩文,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 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 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 讓學生憑借已有的經驗和直覺讀準節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梢宰詫W,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看注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 交流學習收獲。

 、 質疑:有什么不懂之處?老師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础⒅笇в懈星槔首x,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動

  1、卡片連詞背誦。方法: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賽詩會。方法:

  ⑴ 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 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四、當堂作業

 。、出示生字卡片,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學生練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本文理解兩首古詩的意思,想象其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認識課后3個生字,能夠有感情地背誦這兩首古詩。

  3、背誦兩首古詩體會詩的意境和感情。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能力。

  情感目標:本文理解兩首古詩的意思,想象其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認識課后3個生字,能夠有感情地背誦這兩首古詩。

  教學難點:背誦兩首古詩體會詩的意境和感情。

  教學流程

  一、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自由讀詩,多讀幾遍,要讀通順,讀流利。

  二、對照注釋,初步理解。

  1、同桌交流,說說詩句的'意思。

  2、師適當講解,大致理解就行。

  三、感情朗讀,體會意境

  1、出示畫面和節奏提示,讓學生自主品讀,同桌合作讀讀聽聽

  2、師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幫助詩人能表達的思想感情,歷代詩人對它的題詩

  3、在熟讀讀的基礎上背誦。

  四、檢查識字

  五、練習

  1、評一評

  杜甫的詩:“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泵鑼懙拇壕芭c本詩描寫的春景有什么不同?(自由討論)

  生:杜甫的詩寫花很多,千朵萬朵來表現春天,這首詩沒寫那么多的花,而寫了燕子。

  生:這首詩寫的是野生的花和草,而黃四娘家的花是自己種的。

  2、想一想:烏衣巷繁榮時是怎樣一種景象?

  自由說,發揮想象力。

  六、作業:背誦古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了解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熟讀背誦兩首古詩。

  【學習難點】

  領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課老師布置的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

  (板書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叫做……

  (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贊美鵝的意思,那么詠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課件中的圖,你們右圖中看到了什么?

  7、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賀知章。

  (簡介詩人生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讀一讀,邊讀古詩邊把課后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4、從讀“詠、碧、妝、裁、剪“要求學生會讀,讀準。

  5、指名讀,請其它學生正音,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⑴ (放遠處看到柳樹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⑵ 詩人從遠處看到了柳樹,發生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麗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2、自讀第三、四句:

  ⑴ 接下來,詩人又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樣和同桌去讀第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⑵ 學生自讀,指名讀,讀到第三句時,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 讀到第四句時,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去和小伙伴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和同桌說。

  3、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

  4、講評學生的小綠筆。

  五、指導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學生提出難寫的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筆順要多次書空,記準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要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開來,一捺改成一點。

  “剪”字下面是刀。

  2、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六、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檢查作業

  1、背誦《詠柳》。

  2、讀春,積累詞句。

  (開火車,每人說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說一個含有“春”的詞語,看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

  3、課前搜集的有關“春”的佳句名詩,你們都搜集了多少?

  4、學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講出來。

  5、老師出示課件(收集的詞語、成語、名詩佳句)請學生來讀。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欣賞,那樣癡情,真可謂是把春天描摹的絢麗多彩,古人贊美春天的詩很多,我們今天學的是南宋詩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們學的這首詩,誰知道它們題目是什么意思。

  3、簡介詩人朱熹。

  4、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朱熹的《春日》。

  5、讀了這首詩后,你能猜一猜詩人在寫《春日》時的心情嗎?

  (高興、喜悅、歡快、舒暢……)

  (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6、猜測終歸猜測,大家能從詩文中找出明確的'詞句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

  (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老師點拔如下: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設得、東風面、總是春

  萬紫千紅

  7、指導學生誦讀古詩,師范讀一次。

  8、說一說古詩的大意。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詩人朱熹在泗水濱春游,心情為何如此快樂?

  原因之一是因為朱熹欣賞到了萬紫千紅的春色;原因之二,請聽我細細說來(出示)《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板書“勸學”)勸告大家多讀書,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說孔子在書籍中尋找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從耳目一新,深感快樂。

  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系嗎?我們大家要在書海中求知識,因為書的海洋里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古詩》教學設計 】相關文章:

古詩教學設計04-03

古詩的教學設計06-04

古詩教學設計06-06

[精選]古詩教學設計07-01

古詩《春曉》教學設計04-04

古詩教學設計《春曉》04-03

古詩《清明》教學設計03-30

【優秀】古詩教學設計06-11

[精華]古詩的教學設計06-05

古詩《詠柳》教學設計12-06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 日本免费高清中文网 | 一级a一级a爱片免费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