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古詩教學設計
古詩教學設計
更新時間:2024-07-01 15:03:41
  • 相關推薦
[精選]古詩教學設計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隨詩句認識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會積累詩詞。

  3、指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隨詩句認識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會積累詩詞。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出示掛圖)。

  1、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山行》。板書課題,指名朗讀,全班齊讀。

  2、介紹詩人杜牧。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2)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并將生字讀三遍。

  (3)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注意把句子讀連貫。

  (4)同桌互讀課文。

  2、檢查自讀。

  (1)抽讀生字卡(指名、開火車讀、齊讀)

  (2)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

  (3)教師示范讀課文。

  (4)齊讀課文。

  三、導讀,初步理解詩意。

  1、學習第一、二行。

  (1)師范讀。

  (2)生自由讀。說說你想知道些什么?

  (3)教師講解:

  “寒”寒冷,點明季節是深秋。

  “石徑斜”高而緩的山勢,坡度不大,所以可以乘車游山。 “生”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的種種動態,說明山很高。

  (4)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里描繪的景象。

  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在白云繚繞的地方有一處人家,炊煙裊裊。

  (5)指名讀、齊讀。

  2、學習第三、四行。

  (1)指名讀。

  (2)生自由讀。說說又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

  (3)教師講解:

  “坐”因為。

  (4)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里描繪的景象。

  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是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3、分組讀第三、四行詩。

  4、指導朗讀。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女生讀。

  (4)男生讀。

  (5)齊讀。

  四、指導背誦全詩。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試背。

  (3)指名背。

  (4)對不準確的地方教師進行指導。

  (5)男女生背誦比賽。

  (6)齊背。

  五、作業設計。

  背誦全詩。

古詩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2、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3、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4、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

  古代詩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寫景抒情的詩詞,今天來學習其中三首。

  二、學習詩句

  1、提示學習方法和要求:

  ⑴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看注解理解詞義。

  ⑶ 連起來說說每句話的意思中。

  ⑷ 反復朗讀,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

  2、學生自學,再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啟發,然后在班上集體交流,逐首理解。

  三、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惑

  四、教師小結(閱讀古詩的基本方法)

  第二課時

  一、指名分別朗讀三首詩詞

  二、比較學習

  1、引導比較異同:

  師:三首詩詞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同之處又是什么?

  2、學生按上述要求進行自學思考,做好發言的準備。

  3、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三、引導歸納

  1、相同點:

  詩人都在描寫一處景物,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著自己的情感。

  2、不同點:

  從詩人所在的地點、時間、觀察到的景物的'特點,當時的心境等方面進行比較;對詩與詞的不同形式加以區別。

  四、指導感情朗讀

  體會三首詩詞中詩人的不同心境,用恰當的語調加以表達。

  五、背誦,默寫

古詩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詩句意思。

  2、想象詩所描寫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準備

  教師:詩文畫面課件或掛圖、懷舊音樂帶、相關古詩。

  學生:搜集思念家鄉的古詩,古詩作者的情況。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首古詩《小池》

  (一)導入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從1冊至今,我們已學過很多古詩,愿意把記得的古詩背一背嗎?(抽學生背誦)這些古詩語言簡潔,韻律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今天,我們將學習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一首古詩《小池》。(板書課題)

  2、簡介楊萬里的情況。

  3、老師出示掛圖或課件,旁白:詩人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小池塘初夏時節的勃勃生機,表達出了對自然風光的一種喜愛之情。

  (二)初讀詩句,學生質疑

  1、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抽學生讀,分組讀,齊讀。

  3、再讀詩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組合作學習,結合注釋討論解決提出的問題,初知詩句大意。

  (三)理解詩句,想象美景

  1、說說你欣賞的詩句及欣賞它的原因。

  2、交流品讀情況,師相機點撥,體會作者用字的準確及選取了哪些初夏時節的景物。

  如:泉眼無聲惜細流中惜,

  樹陰照水愛晴柔中愛。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

  早有蜻蜓立上頭中立。

  3、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注意交流、補充。

  4、根據古詩和自己的`理解想象美景,說說美景,畫一畫美景。

  5、看到這樣的美景,詩人的心情怎樣?你的心情又怎樣?

  6、品味讀古詩。

  (四)指導朗讀,背誦詩歌。注意詩的停頓、節奏,試背,齊背。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泊船瓜洲》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上節課我們隨著楊萬里的描寫,欣賞了小池初夏時節的美麗景色,體會到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節課我們將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體會詩人的另一種情感。

  2、學生交流所了解到的王安石的情況,老師注意補充。

  (二)初讀詩句,學生質疑

  1、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反復讀古詩,直到讀流利。

  3、再讀古詩,談談自己疑惑的地方。

  4、尋求組內合作,結合注釋討論解決提出的疑惑,粗知詩意。

  (三)理解古詩,體會作者感情

  1、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2、反復讀詩,體會詩所表達的感情,其中哪些詩句集中表現了這種情感?

  3、品讀古詩。

  (四)指導朗讀,背誦詩歌

  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試背、全班齊背。

  (五)課外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思念家鄉的詩句,讀給大家聽聽,要是能說出所選詩句出自誰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找資料,完成這個環節)

古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的內容,體會作者對春天的描繪與熱愛。

  2.朗讀課文,感受春天的美好。了解古詩大意。

  3.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感受春天的美好。背誦這兩首古詩。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1.師:你能背哪些古詩?

  指名背誦,表揚鼓勵。

  2.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兩首古詩。

  二、學第一首古詩

  1.師板書:春曉。

  師:誰會讀?(指名讀,請小老師讀)

  2.師:誰已經會讀了?請他讀一讀(表揚)。

  3.聽老師讀,說說你聽到了什么?

  4.聽錄音,跟著讀(兩遍)。

  5.再聽老師讀一讀,自己輕輕地讀一讀。

  6.師生合作讀,一人讀一行(生提出不懂的字詞,師揭示,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大意。)

  7.生看圖,師講古詩大意:春意綿綿好睡覺,不知不覺天亮了,猛然一覺驚醒來,到處是鳥兒啼叫。夜里迷迷糊糊,似乎有沙沙的風雨聲,呵風雨風雨,花兒不知吹落了多少。

  8.師:誰已經背出來了,請來試一試。(看圖試背,師表揚鼓勵)

  9.齊背古詩

  三、學第二首古詩

  1.板書:詠柳(指名認讀)

  詩得作者是誰呢?(賀知章)師板書。

  會背的站起來背一背(表揚鼓勵)。

  2.聽錄音,想想你聽到了什么?

  3.請小老師領讀古詩(兩遍)。

  4.聽錄音,跟著讀(注意停頓)。

  生質疑問詞,師揭示,生試講古詩大意。

  5.生看圖,師講詩意: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裝飾成的,下垂披佛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你可知道這細嫩的柳葉是誰裁剪的嗎?就是那鋒利如尖刀的二月春風啊!

  6.指名背誦古詩。

  四、復習鞏固

  1.男生、女生分別朗讀兩首古詩。

  2.指名背誦。

  3.小組開展背古詩比賽,選出優勝者,表揚鼓勵。

古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會認“劉、菊、殘、君、橙、橘、徑、斜、楓、于”等10個生字,會寫“于、首、枝、楓、記、劉”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3、了解詩意,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識記生字,練寫生字。

  教學難點:

  了解詩意,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知詩人,解詩題

  1、出示蘇軾畫像或寫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月餅盒等物品,讓學生直觀認識蘇軾及其經典詩句。(教師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

  2、簡介蘇軾:我國宋代文學家、書畫家,號東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文俱出色。

  3、解詩題:一天,蘇軾和朋友們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老先生與他很談得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興之所至,寫了一首詩贈送劉景文,題目就叫《贈劉景文》。

  板書詩題。齊讀詩題,提醒讀準后鼻音。

  二、釋字詞,明大意

  1、初讀。自由讀這首古詩,畫出生字。

  2、指名讀生詞:劉景文、擎雨蓋、傲霜枝、君須記、菊殘、橙黃、橘綠。(詞語可課前板書,也可做成卡片。)

  3、再讀。自由讀詩句,讀準字音。

  指名讀、同桌互讀、分組讀、齊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4、教師范讀,讀時要求學生在該停頓的地方用斜線做上標記。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5、再指名讀,齊讀,要求讀出停頓,讀出感情。

  6、質疑。同桌互相讀一讀這首詩,再把不理解的詞句提出來。教師點撥——

  荷盡:荷花枯萎。

  擎雨盞:托住雨珠的葉子。

  菊殘:菊花凋謝。

  傲霜:不怕風霜。

  君:您,古代對人的尊稱。

  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黃、橘子將黃還綠的時候。

  三、品詩句,悟詩情

  1、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再讀詩句,對照插圖細細品味,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反饋。

  (1)荷盡

  討論:荷花凋謝了,荷葉枯萎了,說明這是一個什么季節?

  (2)菊殘

  交流:秋風中,雖然菊花凋謝了,可菊枝仍精神抖擻地挺立著,你想對它說什么?

  (3)橙黃橘綠

  想象回答:讀了這幾個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蘇軾看到的秋天就只有這些景物嗎?發揮你的想象,幫詩人說說他看到卻沒有寫出來的景色。

  3、做填空練習:秋天的景象真美呀,秋天還是一個xx的季節!

  4、難怪作者感嘆: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板書:好景、君須記)

  四、誦詩句,寫生字

  1、賽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嘗試背誦,并交流自己的背誦方法。

  3、出示要寫的字:首、枝、記、劉,學生認讀。

  4、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識記,怎樣寫正確,寫美觀。

  5、教師示范,學生練習。

  6、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背誦《贈劉景文》。

  2、聽寫生字;抽讀要求會認的生字。

  二、歸納學法

  1、還記得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學習《贈劉景文》的嗎?

  2、教師小結后板書:知詩人、解詩題、讀詩句、明詩意、悟詩情、誦詩句。

  3、本節課,我們將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二首古詩。

  三、學習《山行》

  鼓勵同學們當“小老師”,自主帶領同學們學習。

  1、知詩人。誰能通過課前的資料收集,給大家介紹作者?

  杜牧:我國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解詩題。“山行”是什么意思呢?

  山行: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3、讀詩句。

  (1)指名讀,同桌互讀,小組讀、齊讀。

  (2)范讀、畫出停頓,再齊讀。

  4、明詩意。

  (1)詞語點撥:寒山(深秋季節的山)、石徑斜(石子的小路,彎彎曲曲)、白云生處(白云升騰的地方)、坐(因為)、二月花(二月春天的花)等。

  (2)《山行》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點撥要點:這首詩寫的是深秋季節的景色,從詩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就能看出。

  (3)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

  小結,并隨機板書:遠景:寒山、石徑、白云、人家;近景:楓林晚、霜葉紅。

  5、悟詩情。

  當我們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火紅的楓葉,也許我們也會與詩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贊道……(引讀全詩、嘗試背誦。)

  四、學習生字

  1、出示“于、楓”兩個字,指名說字形特點及識記方法。

  2、范寫。

  3、學生描紅,臨寫。

  五、拓展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昕,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板書設計:

  山行

  遠景:寒山、石徑、白云、人家

  近景:楓林晚。霜葉紅

古詩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會認識9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學習重點:感悟詩情。

  學習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時間:4月5日上午第二節,4月6日上午第一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李白和杜甫是我國唐代的著名詩人。李白人稱“詩仙”,杜甫被稱“詩圣”,他們倆漫游祖國山山水水,寫了許多著名的詩篇,你們知道他們是結下深厚友誼的朋友嗎?我們今天又要一起學習他們的作品了。

  二、自由讀《望廬山瀑布》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三、觀察插圖,說說你看到圖上什么美景?詩人是怎么寫的`?

  四、學生看圖,教師描述意境: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峰升起紫色的云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往下瀉,真讓人以為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呢。

  五、背誦朗讀

  六、自己學習《絕句》,交流:你看圖、讀詩,讀懂了什么?

  七、請個孩子看詩句,說說詩歌寫了哪些景物?

  八、質疑

  九、品味:

  1、畫出詩歌中描寫顏色的詞語,欣賞體會(黃、翠、白、青明麗色彩)感悟季節。

  2、判斷動靜詩句的描寫,欣賞《絕句》動靜交替的美感。

  3、品味:“千秋雪”時間的永恒,“萬里船”空間的廣闊

  十、背誦

古詩教學設計7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的

  1.學習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詩句,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比較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曉處凈慈寺送林子方》這兩首詩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寫。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背誦描寫春天的詩《游園不值》,今天我們學習描寫夏天景色的.詩。板書課題: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曉處凈慈寺送林子方》

  (二)回憶學法

  誰還記得我們是怎樣學習第一首詩的?

  小結板書:

  1.結合注釋自讀自悟(什么景象?)

  2.質疑、討論和交流

  3.反復吟誦,

  4.看圖想象,繪畫創作。

  (三)學習新課

  1.我們已有了學詩的經驗,下面請同學們自學后兩首詩。

  出示自學提示:

  (1)同是描寫夏天的景色,蘇軾筆下的夏天和楊萬里筆下的夏天一樣嗎?請你從內容和寫法上比較著來閱讀。(在詩中畫批)

  (2)觀察圖畫(或播放課件)想一想詩人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

  3.在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是先敘后議,寫西湖晴雨天氣;《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議后敘,寫了滿湖荷花荷葉;但都抒發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嘆熱愛之情。

  4.朗讀詩句,展開想象。(教師可播放課件,學生吟誦)

  5.指名吟誦,背誦。

  (四)激情創作

  請同學們任選一首你喜歡的描寫夏天的詩,把詩中的景象畫下來。

  (五)作業

  1.默寫三首古詩。

  2.完成自己創作的畫。

  附:板書

  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蘇軾)

  (楊萬里)

  西湖晴雨天氣

  滿湖荷花荷葉

  學法:

  自讀自悟,質疑,討論交流,

  反復吟誦,想象,繪畫創作。

古詩教學設計8

  教材簡析:

  古詩《雪》節選了4句,作者尤袤抓住子夜雪的兩個特點,將夜雪景色描寫得生動逼真,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江雪》是一首五言絕句,這首古詩塑造了一個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釣的老漁翁的形象,表現了詩人清高、孤傲、凜然不可侵犯的心志,流露出自己不愿與當權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設計理念:

  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圖避免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誦讀詩歌,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是第1學段古詩教學的重點。因此,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再現古詩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說出詩的大意,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兩首古詩。

  3、認識7個生字和兩個多音字;會寫11個生字,學會雨字頭、穴字頭。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書寫11個生字。

  3、通過誦讀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每當冬季來臨,我們就會經常看到雪花那輕盈的身影,夜里漫天飛舞的雪花,有月光的映照下,更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南宋詩人尤袤是怎樣贊頌這雪景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實處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指導朗讀,感知詩意。

  1、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詩,可以借助拼音,把古詩讀準確。

  2、同桌互相讀,聽一聽,他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3、指名讀。

  4、這首詩,怎樣讀才能把它讀得更美呢?想不想聽老師讀一讀啊?(師范讀,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和重音。)

  5、請你像老師這樣讀,一定會有不一樣的體會!(自由練讀,讀中體會。)

  6、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

  三、合作交流,理解詩意。

  1、這么美的詩句,你知道每句詩的意思嗎?下面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互相說說對詩句的理解。

  2、指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的意思,整體感知全詩內容。對學生理解困難的詞語重點指導。

  3、由文入畫,提升理解。

  學生觀察插圖,理解全詩,圖文結合,同桌合作交流,理解全詩內容。

  四、感悟詩境。

  1、作者尤袤就是用這樣樸實的語言,自然真實地將一幅夜雪圖展現在我們眼前。看到此景,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贊美和喜愛之情。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2、配樂反復吟誦,體會詩境。

  五、識字與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檢查字詞讀音是否準確。

  2、合作交流識記方法,重點指導“雪、窗、照”3個字。

  3、學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上節課,我們欣賞了南宋詩人尤袤筆下的夜中雪景,然而,你們看見過在漫天大雪里釣魚的情景嗎?唐代詩人柳宗元主看到了這樣的`景象。這節課我們學習古詩第2首《江雪》。

  二、初讀感知,想象畫面。

  1、聽老師配樂朗讀,結合插圖在腦海中想象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輕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想象畫面。

  3、指名朗讀。

  4、說說你腦海中的畫面有些什么,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三、進入情境,自主學習。

  1、對于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

  (1)說。

  ①配樂,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詩句描繪的景象: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著,接著下起了鵝毛大雪,一連幾天也不停,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見一只鳥在飛,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見行人的足跡。但在冰天雪地里,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卻孤零零地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②誰還有什么補充的?(指導對“蓑笠翁”的理解。他身上穿著的是——蓑;頭上戴著的是——笠;整個詞的意思就是——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③與第1首《雪》對比,此時兩位作者的心情感受相同嗎?說說你的理解。

  ④帶著你的體會再讀一讀(自由練習、指名、齊讀)。

  (2)畫。

  ①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②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③引導討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

  (3)讀。

  ①指名讀。

  ②集體評議。

  師指導朗讀停頓、節奏、韻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③練讀。

  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④背誦。

  四、識字與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檢查字詞讀音是否準確。

  2、合作交流識記方法,重點指導“驚、獨、釣”3個字,特點:左窄右寬。

  3、學生按照田字格練習書寫漢字。

古詩教學設計9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古詩詞要求“感受語言的優美”。同時《新課標》在“課程性質與地位”里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而語文素養的形成離不開古詩詞教育。古詩詞當中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古詩詞教學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該組教材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編排。《古詩詞三首》是生動的鄉村風光、田園意趣圖,洋溢著泥土氣息、自然質樸,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美的情愫。通過學生自主誦讀、想象吟誦、入情吟唱、拓展閱讀等過程,感悟詩文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意境美、思想美,讓學生熱愛富有情趣的鄉村,感受到鄉村田園風光的美麗。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鄉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

  2、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三首古詩詞的大意。

  3、在反復誦讀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體悟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4、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

  5、積累其它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

  6、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蠶桑、耘田、箬笠”等詞語。

  教學重點

  1.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難點 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

  一、圍繞單元主題導入新詩:

  1、我們走進了自然和諧的鄉村人家,游覽了遼闊的牧場之國,今天我們一起到詩詞中感受別樣的田園風光。首先學習第一首《鄉村四月》。(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可以在回憶本單元主題的基礎上來理解這首古詩。

  2、題目就是詩的眼睛,看到題目,你知道了哪些?

  就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進田園,去感受江南水鄉初夏的氣息吧。

  二、初讀課文,感音韻

  1、交流方法:在朗讀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聯系以前誦讀古詩的經驗,說說古詩怎樣讀比較好?

  (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等)

  2、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文。

  1)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文),教師巡視指導,相機正音

  正音:多音字:卷、了 生字: 蠶 、桑

  2)指名朗讀,同學評價,教師根據時機進行指導。

  3、指名學生再讀,試著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4、全班齊讀。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充分的朗讀為正確地理解古詩做好鋪墊。

  三、潛心會文──明詩意

  1、交流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處理方法:(查工具書、看注釋、聯系上下文、問同學或老師)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為學習其他古詩打下基礎。

  2、下面請同學們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如果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1)學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指導:

  請我們同桌兩位同學互相交流,先說自己讀懂的句子,再向對方請教不清楚的地方。

  2)同桌交流,我能自己讀懂那些句子?還有那些不理解的。

  3)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引導歸納1、2句寫景,3、4句寫人。

  3、整體理解古詩:誰來完整地說一說你從詩中看到的畫面?

  設計意圖: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古詩的內容,同時訓練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

  4、帶著我們的理解再次走進古詩,自由朗讀。

  四、別出心裁──悟意境

  1、四月的鄉村,是詩的'世界,如果請你們給本詩1、2句配一副畫,請你說一說你準備用上那些色彩畫什么?并說出你的理由。引導學生從“綠原、白川、子規煙雨”等感悟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生機勃勃,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農家生活多姿多彩。由主要的綠和白體會到鄉村四月的清新明麗。

  2、綠原、白川、子規、煙雨,作者寥寥幾筆就把江南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四月的鄉村,還是童話的故鄉,如果你用心聽,它還是一首田園交響樂,你能聽到那些呢?(出示句式:我仿佛聽到的聲音)學生從詩中找對聲音描述的意象來回答。

  (布谷鳥的叫聲、下雨的滴答聲:聯想到四月的播種最佳時節;采摘桑葉的唰唰聲、蠶吃桑葉簌簌聲,水田插秧嘩嘩聲用“才”和“又”交織在一起,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采桑養蠶又是插秧,“鄉村四月”勞動的確實緊張、繁忙)⑴ 他們的忙的為了什么呢?

  ⑵ 此時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呢?(高興、喜悅)可見人民生活是怎樣呢?(幸福)人民喜歡勞動,對生活充滿希望可見農家人勤勞(隨機板書:幸福勤勞)

  ⑶ 作者這樣寫,他此時的心情會這樣呢?他主要是想表達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設計意圖:由意及境,逐步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當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感受鄉村與眾不同的生活美。

  五、濃縮鄉村四月圖,提升情感

  一幅田園畫,一曲交響樂,把我們帶進世外桃源,閉上你的眼睛,張開你想象的翅膀,我們再一次欣賞這鄉村四月的美景吧!

  1、配上優美、舒緩的樂曲,渲染氣氛,(教師誦讀)引領學生在想象中進一步加深體會。

  2、多么秀麗的田園風光,多么和諧、幸福的農家生活,睜開你的眼睛,看眼前是什么?你能讀出一份向往與感動嗎?學生看畫面一起朗誦(生讀)

  3、瞧,同學們被田園風光迷住了,此時此刻,你能看著畫面,把《鄉村四月》背誦出來嗎?(學生看畫面,背誦古詩)

  設計意圖:古詩詞的教學重在日積月累,學生在深入理解古詩之后再積累更易于加深學生的印象。

  六、總結

  四月的田園是美麗的,農家的生活無論是繁忙、緊張,還是恬靜幽雅的,都寫滿了農家兒女的幸福與追求,本課下一首的詩《四時田園雜興》和詞《漁歌子》也是與田園生活有關的,請你用今天的學習方法自學,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更深的感悟農家生活。

  七、板書設計:

古詩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分析

  1、《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中學生“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

  2、古詩鑒賞是歷年高考必考題,且要求越來越高,具體表現為:題型由客觀變主觀,分值由6分至8分再至現在的10分。20xx年江蘇《考試說明》這樣規定:“鑒賞評價D(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其中,景物形象是經常考查的對象。

  3、古詩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與現代文中景物描寫作用是一致的,因此,掌握古詩景物形象的鑒賞方法對閱讀鑒賞現代文如散文、小說也有幫助,同時,對提高寫作水平也會產生積極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1)了解景物形象的含義和作用

  (2)了解景物形象鑒賞題的出題方式

  (3)掌握景物形象鑒賞題的`解題步驟,明確答題規范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古典詩歌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對中華傳統詩文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3、過程和方法

  “先學后講,現講現練”,當堂反饋,合作探究。

  教學重點

  如何由景物形象出發概括氣氛特點、分析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及突破辦法

  如何由景物形象出發概括氣氛特點、分析思想感情

  方法點撥,以及借助互動練習予以突破

  教學輔助設備

  多媒體投影儀

  主要教學事件

  一、吸引注意

  二、告訴學習者目標

  (1)了解景物形象的含義和作用

  (2)了解景物形象鑒賞題的出題方式

  (3)掌握景物形象鑒賞題的解題步驟,明確答題規范

  三、預習案檢查與反饋

  四、輸入與示范新授材料

  景物形象的含義

  景物形象的特點:

  1、多樣性

  例1、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是一首寫景名詩,請從一個或兩個角度賞析這首詩的景物描寫。

  2、與情結合

  例2、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一連疊用九個意象,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表現了人物怎樣的情?

  景物形象的作用:

  景物形象鑒賞題的提問方式及答題步驟

  景物形象鑒賞題答題一般表達式

  例3、柳永《雨霖鈴》中“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個意象”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緒?

  例4、西樓曾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

  此詩描寫了什么景色?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五、課堂訓練

  通過練習檢查理解情況

  重基礎、分層次地進行有指導的訓練

  鷓鴣天代人賦①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注]①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②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詞的上闋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

  豐樂亭游春〔其三〕歐陽修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這首詩寫了暮春怎樣的特征?游人對此懷有什么樣的感情?

  江行[宋]嚴羽

  瞑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

  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

  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聲。

  [注]:棹歌:行船時船工所唱的歌。

  (1)詩人為什么厭聽棹歌聲?

  (2)請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

  江漢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其中二三聯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六、強化重點

  板書:

  景境情

  七、提問與答疑

  八、結語與作業布置

古詩教學設計11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感知美。

  1.課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揭題解題,簡介作者:這節課,我們就帶著愉快的心情一起來學習一首寫春天的詩——《詠柳》。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詩人賀知章你們知道嗎?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3.課件出示春柳圖,使學生初步感知柳樹的美。

  4.過渡:柳樹真美啊,連詩人賀知章也被柳樹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寫下了這一首贊美柳樹的詩。(課件出示詩歌)師:同學們已經按課文的預習要求預習了課文,接下來請大家在預習的基礎上把這首詩再朗讀幾遍,等一下向老師展示一下你們的朗讀能力好嗎?讀的時候要注意找出能體現柳樹美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個記號。

  二、朗讀全詩,初知大意——領略美。

  1.生自由朗讀。

  2.檢查朗讀情況。

  3.檢查自學情況:通過預習和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么?請大家自由來說說。

  4.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讀懂的地方。

  5.看來大家通過預習,都能自己理解詞語跟句子的意思。學到這里,大家發現這棵柳樹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樹高、綠;枝多;葉細)

  6.小結:這棵柳樹多美啊,它長得又高又綠,樹上垂下無數的柳條,它的葉子細細的,多么惹人喜愛啊!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首詩呢?(贊美、喜愛)我們一起讀一遍好嗎?(學生齊讀)

  三、質疑問難交流朗讀——品味美。

  1.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那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梳理疑問,重點問題再交流朗讀)

  3.交流朗讀:(主要運用課件幫學生理解,讓學生通過反復讀及小組討論體會課文三個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課文語言的美及柳樹的美)

  (1)出示第一句詩課件,體會用“碧玉”來比喻柳樹新長出的嫩葉,寫出了柳樹顏色翠綠、生機勃勃的特點,讓人感覺柳樹的顏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詩課件,體會用“綠絲絳”來比喻“柳條”,寫出了柳條隨風飄拂,輕柔美麗、顏色翠綠的特點,讓人覺得它的樣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詩課件,體會用“剪刀”來比喻“二月春風”的精妙之處以及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4.指導朗讀,齊讀全詩。

  5.小結過渡: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是用什么方法來寫出柳樹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詩人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句,用碧玉來比喻柳樹的枝和葉,寫出了柳樹的顏色美,又用絲絳來比喻柳枝,寫出了柳枝的樣子美,然后展開大膽的想象,由柳樹想到二月春風,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從而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接下來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配樂朗誦邊想象一下這首詩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請同學們把你們想到的意境描繪出來。

  四、想象意境,熟讀成誦——欣賞美。

  1.學生閉目想象意境。后先讓學生交流想到的'畫面,再指名描繪意境。

  2.出示本詩配歌課件,讓學生欣賞詩境的美。

  3.吟誦本詩:現在,你們面對的就是美麗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4.學生吟詩,背詩,互相評價。

  五、選讀詩歌,拓展思維——豐富美。

  1.大家吟詩的時候多投入啊,可見這一首詩寫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讀一些這樣的好詩呢?

  2.課件出示與本詩相關的幾首古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讀。

  六、自主作業,遷移能力——延伸美。

  學了這首詩后,你回去想給自己布置什么作業?(可找一些描寫春天的詩來朗誦;可畫一幅春天的畫,可以《詠柳》為題寫一篇作文。

古詩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

  2、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難點:

  1、 摘抄課文中優美語句,豐富語言積累。

  2、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3、學習古詩,要讀懂詞句,理解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童心小廣播

  一、學生根據單元內容安排小組進行童心小廣播

  4)主持人:童心小廣播開播了,請大家端坐靜聽。有請小廣播

  員***

  5)小廣播員廣播:我的廣播題目是……謝謝大家傾聽。

  6)掌聲后主持人小結:感謝***同學的精彩廣播,請下一組小

  組的廣播員做好準備。

  二、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1、 幻燈片播放天門山與西湖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兩個地方的特點與不同。

  2、板題,齊讀課題。

  三、創關游戲

  同學們,喜不喜歡闖關活動,今天老師帶著你們一起闖關去!

  第一關:我真棒,我會讀文

  1、以小組為單位初讀古詩,出示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字詞句多讀幾遍。

  ②遇到不懂的字可借助注音,或做上記號,課堂上提問。

  2、指名朗讀。

  3、同學評價,教師指導感情再指名讀。

  4、全班齊讀。

  第二關:自讀自悟詩意

  要求:請大家聯系課文中的`注釋,并參考工具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1、學生個人讀悟。

  2、在小組內交流。

  3、在全班交流:提出疑問,大家商討解決。

  4、教師引導,說說詩意。

  第三關: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1、教師范讀,學生自由體驗。

  2、多媒體配樂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感情。

  3、指名朗讀,讀完后,請介紹為什么讀得這么好!

  4、引導背誦:這么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

  5、自由練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體配樂有感情的背。

  第四關:總結全詩,深化感悟

  讀完這兩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它們分別表現出一種怎么樣的感情?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

  四、作業布置

  背誦《古詩兩首》

  板書:

  望天門山 飲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 (唐) 蘇軾 (宋)

  天然美 熱愛大自然

古詩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的:

  1、感受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輝煌,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2、提高寫作編輯和口語交際能力。

  二.教學重點:寫作編輯詩歌賞析。

  三.教學難點: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四.教法設計:

  合作探究賞析評價

  五.學法指導:

  以詩詞編輯與詩歌朗誦為主,可以讓個別有特長的同學參與諸如詩意書畫,音樂與舞蹈。

  六.教具使用:課件

  七.課時安排:

  1、課外活動兩周。

  2、課內活動一課時。(成果展示)

  八。板書設計

  九.教學步驟:

  (一)課外活動階段

  第一周

  1、提交活動計劃,讓學生明確本次活動的目標、任務。

  2、以小組為單位,布置任務,明確分工,各司其責。

  3、通過各種渠道,查詢相關資料:

  a.可上網看“中華詩詞”

  b.詩詞編輯:

  c.每個同學用powerpoint的形式,做一個演示文稿,選一首古詩詞,其中有作家簡介,作品背景,解釋賞析、評價等。

  d.分類編排:

  可按詩歌體裁: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等。

  內容:詠志,詠物,詠史,感懷,田園,邊塞,山水,送別,思鄉,友誼等。

  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朝代:古詩和現代詩

  e.找出以古詩詞為詞的歌曲。

  第二周:詩詞編輯,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提出意見或建議,以供進一步修改。

  詩歌朗誦,在小組熱身、準備。

  作文上交,選出佳作。

  (二)課內活動階段(成果展示)

  主持人:(由班級組織能力強的同學來組織活動,自己準備開場白。)

  (找出班級干部同學擔當評委)

  1、古詩詞的編輯:

  把這一段時間課前五分鐘同學們收集的.和以前所學過古詩詞的整理出來,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按著內容、體裁、流派、朝代等編輯在一起,用打印文稿或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來。

  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思想內容、藝術形式、創意策劃及口語表達等進行評分。

  2、詩詞的欣賞:

  詩配畫,畫配詩、為詩譜曲,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

  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內容、作品的選擇畫與詩是否相配、是否有意境等進行評分。

  3、古詩詞的朗誦:

  自己選擇音樂來配音,朗誦一首或幾首詩歌。

  活動評價:從讀音、語調、表情、背景音樂與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評分。

  活動說明:由評委選出一、二、三等獎,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若得一等獎的小組,其成員在本次活動中的成績都是5分,其中由小組長視成員在活動中的表現酌情加分減分,給小組長更多的權利,以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及促進其他同學活動的積極性。此次成績算做期末考核的一個部分。

古詩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有朗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所、牧“等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地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

  背育古詩。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老師范字。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誰愿意將課外學飛的古詩背育給大家聽?

  2、這節課我們學習一首新詩。

  3、請大家注意觀察圖畫:

  (老師貼出圖)

  誰說說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一個小孩騎在牛背上正在看什么)

  他到底看見了什么?讓我們一起借助拼音讀,讀古詩《所見》。

  二、初讀古詩,記憶生字

  1、自己讀完古詩后,讀給大家一聽,互查讀音。

  2、將本詩要掌握的生字圈出來讀一讀,同桌交流記憶。

  3、老師反饋:

  ⑴出示生字卡片:

  所、牧、蟬、閉、材、童、黃、詩、指名讀準字音。

  邊讀老師邊按詩的順序擺放生字卡片。

  ⑵分析記憶:

  這么多生字怎樣快速的記住呢?

  ①熟字帶生字:

  推──捕蜻──蟬共──黃認──詩

  聽──所意──童親──立放──牧

  ②編兒歌記憶:

  一戶一斤米──所人才進大門──閉

  騎牛寫文章──牧由到共里共加隊──黃。

  ③開火車抽讀生字卡片。

  三、再讀古詩,感悟詩意

  1、將這些生字帶入詩中,誰愿意給大家讀讀。

  (指多名學生讀詩)

  2、自由讀詩:

  結合圖想想,詩人都看到什么啦?再與同桌交流。

  3、請學生簡述詩意,老師相繼補充:

  學生:詩人看到一個放牛娃騎著一頭老黃牛唱著歌,他的歌聲非常響亮,振蕩著樹林。可他聽到了蟬的叫聲,想要去捉蟬,于是馬上閉上嘴停止了唱歌。

  老師:同學們想像一下,閉上嘴的小牧童會怎樣做呢?

  學生甲:騎在牛背上盯住蟬。

  學生乙:不,牧童從牛背上下來,準備去捉蟬。

  學生丙:牧童從牛背上下來站在地上,先看好目標,然后去捉蟬。

  老師:看到這樣的情景,在大家說產應該怎樣朗讀這首詩呢?

  四、在意境中誦讀古詩

  1、自由讀練。

  2、扮演詩人到圖畫前誦讀古詩。

  3、背育古詩。

  五、指導書寫

  1、自己描紅找關鍵筆畫。

  2、教師出示范字:

  請學生說說關關鍵筆畫。

  3、學生獨立臨寫。

  4、同桌交換課文互相寫。

  5、展示評價。

  六、板書設計

  13、古詩兩首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古詩《所見》,說說詩人的名字。

  2、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讀詞語:

  所以所有放牧特草關閉閉路電視黃牛特童古詩

  3、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3課古詩兩首中的另一首詩。大家說說古詩的題目是什么?

  小池。

  二、初讀古詩,識記生字

  1、這首詩是誰寫的?

  (楊萬里)老師簡介:

  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他的詩人大多數也是描寫自然景特的。

  2、借助拼音讀古詩:

  要求讀準字音,圈出生字。

  3、集體認讀生字:

  池、惜、陰、晴、柔、露。

  學生邊讀老師邊將生字卡片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4、交流記憶方法。

  5、集體反饋:

  ⑴熟字帶生字:

  地──池明──陰錯──惜情──晴霧──露。

  ⑵編兒歌記憶:

  把矛放在木頭──柔。

  6、再讀古詩:

  看誰字音讀得準。

  三、精讀古詩,體會意境

  1、聽老師范讀:

  說說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時候的景色?從哪兒看出的?

  學生甲:夏天的景色,因為夏天荷花開。

  學生乙:夏天的景色,夏天的時候有蜻蜓。

  2、除了同學們說到的'這些景物,你還從詩中看出有什么景特呢?

  學生甲:有泉水。

  學生乙:還有樹。

  3、那還有沒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泉眼、晴柔)

  老師簡單講解:

  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是晴天的美好。

  4、根據你對古詩的理解,找到小伙伴再讀讀古詩。

  5、推薦讀。

  6、練習背誦。

  四、課后延伸

  1、齊背13課的兩首古詩。

  2、請每個學生收集描寫夏天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五、板書設計

  13、古詩兩首

  小池惜晴柔

  陰

  露

  六、課堂作業設計

  照樣子填一填:

  放:放牧放羊

  牧:________

  晴:________

  惜:________

古詩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并背誦這兩首古詩。

  2.初步了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重點、難點:

  在初步了解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熟練地背誦。

  課前準備:將兩首古詩抄寫在黑板上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二、學習古詩

  (一)《磧中作》

  1.釋題,簡單介紹詩人岑參。

  2.自由讀

  3.指名讀

  4.男女生合作讀。

  5.簡單了解每句詩的意思:

  我遠遠地離開了家鄉,來到西地邊陲。廣闊的沙漠一直延伸到天邊;騎著馬兒向西走,仿佛就會走進藍天。月兒圓了又缺,缺了又圓;離家不覺已有兩月時間。今天夜晚,我們將在哪里宿營?平坦地沙漠一眼望不到邊,沒有綠樹,沒有鮮花,更沒有人家居住地裊裊炊煙!

  6.小組讀

  7.同桌讀。

  8.指名試背

  (二)《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1.讀題目,理解題意,告訴學生丘員外就是指丘丹。

  2.自讀古詩,注意屬的讀音。

  3.指名讀,理解幽人就是指隱居的人,即丘丹。

  4.逐句理解詩意:

  秋天的一個晚上,我想起了在山間隱居的`老朋友.思緒萬千。在涼爽宜人的秋月下.我邊漫步邊低吟著詩句。料想遠方的山中,也應是秋色滿目:黃葉灑滿了一地,松果撲、撲地落下。隱居避世的朋友恐怕還未安睡吧?也許他也在思念著遠方的我。

  5.多種形式讀

  6.試背

  7.作業布置

  8.背誦這兩首古詩

【古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古詩教學設計04-03

古詩的教學設計06-04

古詩教學設計06-06

古詩《春曉》教學設計04-04

古詩教學設計《春曉》04-03

古詩《清明》教學設計03-30

【優秀】古詩教學設計06-11

[精華]古詩的教學設計06-05

古詩《詠柳》教學設計12-06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日本乱码伦电影 | 综合在线精品视频专区 | 亚洲七七久久综合影 | 自偷精品精品国产日韩 | 亚洲精品欧美在线综合国 | 日韩少妇熟女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