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1. 《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解析:熙寧七年,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請調任密州。次年八月,他派人重修城北舊臺,并將其命名為“超然臺”。而超然二字,說的便是當時蘇軾心境的轉變。調任密州后,蘇軾懷鄉思故,有些郁郁寡歡。直到登上超然臺后,看到滿城的春花開得明媚動人,千家萬戶在煙雨朦朧中若隱若現。他的內心也逐漸變得開闊澄明。
感悟:沒有誰的一生,永遠歡聲笑語,永遠陽光朗月相隨。若是一遇到困境,就將自己困鎖圍城,人生就會錯失很多風景。只有敞開心扉,著眼當下,才能透過生活的苦悶,窺見那些細碎的微光。
2.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解析:這首詞,同樣是蘇軾在密州時所作。如果說,上一首詞,照見了蘇軾的豁達,這一首,則照出了蘇軾的俠氣。在白發漸生的年紀,他也不懼猛虎,決定親自射殺它,一展當年孫權的英姿。在不被朝廷重用的時候,他所思所想,還是馳騁沙場,報國殺敵。在命定的軌跡面前,他從不屈服,活得意氣風發、鮮活明亮。
感悟:其實人生,無非是一場與自我的較量。如果過早地選擇了屈服、躺平,那么過不了多久,人就會活得暮氣沉沉。因此,活著總要有點熱愛,有所堅持。哪怕再苦再難,也要活得熱氣騰騰,才能無愧于此生。
3.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解析:公元1080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這次被貶,對蘇軾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打擊。但他的人生,也在這里完成了蛻變,詩作創作更是達到了的巔峰。蘇軾初入仕途時,嫉惡如仇、高昂激轉,被貶黃州后,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整個人變得平靜坦然。有一次,他游蘄水清泉寺,看到一去不返的光陰、流水,他不再只是感慨,而是從中悟到了另一種向上的動力。
感悟:不要糾結人生艱苦,不要嘆息韶華易逝。反而從這一地雞毛的生活里,尋找到了別樣的樂趣。正所謂:失意不失志。雖然年華會老去,但只要心中的光不滅,人生就會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4.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解析:當蘇軾來到赤鼻磯時,他被貶到黃州已經兩年有余。作為一個有滿腔抱負,卻一直被打壓的文人,蘇軾心中自然是愁緒萬千。但他意識到自己的悲慘處境后,并沒有沉溺苦海,自傷心志。而是把個人的情緒放置在了歷史洪流中去比較,如此一來,失意也好,坎坷也罷,又算得了什么呢?
感悟:不要糾結人生艱苦,不要嘆息韶華易逝。反而從這一地雞毛的生活里,尋找到了別樣的樂趣。正所謂:失意不失志。雖然年華會老去,但只要心中的光不滅,人生就會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古往今來,多少王侯將相化為土,最后和普通人也沒什么分別。而我們終其一生所求的名利、權勢,也不過是鏡花水月一場空。那么,又有什么比開心地活在當下更重要的呢?有人說:“人生本是一場空,來時一絲不掛,去時一縷青煙。”在這過程中,消極悲觀不是人生的真諦,超脫飛揚才是生命的答案。誰若能真正想到這一層,便能不役于物,活得自在逍遙。
5.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解析:寫這首詩時,蘇軾被貶到黃州已經有三個年頭了。由于被貶,沒有俸祿,他一介文人,只能放下筆桿,拿起鋤頭,靠耕種荒地自給。日子是可想而知的艱辛?墒峭饨绲娘L雨再大,都絲毫不能影響他內心的豁達。縱使成了一個農夫,竹杖芒鞋,他也依然步履從容,活成了中國文人的榜樣。
感悟:人生免不了失意與坎坷,一味咀嚼其中的痛苦,只會讓人生變得苦澀難言。不如秉持一份君子心態,難而不怨,苦而不訴,在不為人知的歲月里,默默強大自己的內心。
6.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解析:亂蟬、衰草、白鳥、紅蕖,處處映照著雨后鄉村的景象。蘇軾在這一片寧靜幽遠的景色中,活得從容快意。這樣明快的詩句,很多人不相信,這竟是蘇軾被貶黃州三年后所作。若是換了旁人,被朝廷棄用這么久,只怕是愁也愁死了。但是蘇軾,一直被流放,字里行間,卻沒有怨恨,有的只是一副平和的心態。而這,也讓他成為了超越那個時代的存在。
感悟:人活于世,最要緊的就是要做到心平氣和,寵辱不驚。心氣高了,做人就會張狂;心氣低了,人生也就失去了色彩。唯有固守內心的平和,才能讓你在喧囂的塵世中尋得一份寧靜,發現生命的另一種豐盈。
7. 《臨江仙·夜歸臨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解析:寫這首詞的時候,蘇軾的心境已經越來越平和。蘇軾初來黃州時,雖然也樂觀,但性子上始終有些鋒芒和棱角。經過幾年的磨礪,他在心境上,變得愈發灑脫。農耕時,他儼然就是一個老農民,勤懇地耕種。種地累了,就去城里喝酒。喝醉了,干脆以天為被地為床,躺在草地上就睡。等到他睡醒時,已經半夜了,守門的家奴早已呼呼大睡,怎么叫都叫不醒。蘇軾也不著急,索性就倚著手杖聽江聲。在最低的境遇里,他將別人眼中的茍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
感悟:其實,誰的一生,沒有經歷過風浪。不同的是,有的人,一經歷風雨就沉了船;有的人,卻活成了一顆蒲公英,被風吹到哪里,就在哪里落地生根。蘇軾成為了后者,愿你我也能學習他的生活態度,于低谷中修行,于歲月中灑脫。
8.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解析:蘇軾在黃州時,自己造了一間簡陋的屋子,并將其命名為“雪堂”。為了給雪堂增添色彩,他在雪堂的四壁畫上了森林、河流及漁夫垂釣的景致。雪堂外面,他又特意栽了一棵柳樹,和一些青翠的毛竹。暑熱時,他就在柳樹下邊乘涼、打盹。有一段時間,他特別喜歡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于是就自己編了曲子。買不起樂器,他就用竹枝敲擊牛角,譜出了一首美妙的樂曲。總之,他總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樂趣。
感悟:在最簡陋的環境里,蘇軾也能過出神仙般的日子。而蕓蕓眾生的我們,為物欲忙,為名利往。卻忘了,簡單樸素亦是美好。人生的諸多煩惱,因為我們想得太多,而忽略了真實的生活。真正活通透的人,都懂得從容度日,與山水共清歡。把平淡的日子,活得優雅而高級。
9.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
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解析:元豐二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同時被牽連流放的還有他的好友王鞏。幾年后,王鞏北歸,蘇軾為他接風洗塵。席間,有一個叫寓娘的女子隨侍在王鞏身側,蘇軾問她:“嶺南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寓娘卻淡然答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边@八個字,也成了蘇軾一生心境的寫照。蘇軾走到哪里,哪里便是他的第二故鄉。
感悟:每個人的人生就像是一場長途跋涉,這途中,多的是高山峽谷,暗礁險灘。若想要順利地走到終點,最好的辦法,就是隨其自然,隨遇而安。
10. 《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解析: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蘇軾開始回首自己的一生。他這輩子,幾經磨難,幾多坎坷,到老了,仍舊像一葉漂泊的孤舟,居無定所。但是在他看來,這些苦難都無所謂。黃州、惠州、儋州,這三個被貶之地,流放之所,一個比一個偏僻,本應是他避之唯恐不及的傷心地。他卻說,這里有他最一生最成功、最美好的回憶。
感悟:他用后半生教會我們:生活的模樣,取決于你凝視它的目光。你若汲汲痛苦,自然晦暗難明;你若看得清明,自然萬物明朗,未來可期。人生是好是壞,全在你的所思所想。
【蘇軾最失意的詩詞】相關文章:
蘇軾經典的詩詞03-06
蘇軾的詩詞03-07
蘇軾的詩詞(精選)04-24
蘇軾詩詞05-25
有關蘇軾的詩詞11-02
蘇軾的詩詞(薦)06-16
蘇軾的詩詞[精]06-16
蘇軾經典著名的詩詞03-06
蘇軾詩詞[優秀]05-25
蘇軾寫的詩詞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