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經典古詩詞
經典古詩詞
更新時間:2024-06-24 08:34:38
  • 相關推薦
(精)經典古詩詞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經典古詩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經典古詩詞1

  再談“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句詩是出自于唐朝作者王維的《鳥鳴澗》,全詩是: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后一句詩意思是:月亮出來了,驚醒了正在棲息的小鳥,山澗中時不時地傳出一陣陣清脆的鳥鳴。

  這首詩寫于安定統一的盛唐時期,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別墅的組詩《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之首。在這首詩中,讀者可以欣賞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山中春景的喜愛。

經典古詩詞2

  1.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里南鄰。

  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何人。

  2.再見封侯萬戶,立談賜璧一雙。

  詎勝耦耕南畝,何如高臥東窗。

  3.采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4.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5.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6.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經典古詩詞3

  鴛鴦湖棹歌·之八十一

  朝代:清朝|作者:朱彝尊

  野王臺廢只空墩,翁子墳荒有墓門。

  舍宅尚傳裴相國,移家曾住趙工孫。

  鴛鴦湖棹歌·之八十三

  朝代:清朝|作者:朱彝尊

  蘄王戰艦已無蹤,婁相高墳啟舊封。

  曾見朋游南渡日,北山堂外九株松。

  鴛鴦湖棹歌·之八十八

  朝代:清朝|作者:朱彝尊

  百花莊口水沄沄,中是吾家太傅墳。

  當暑黃鸝鳴灌木,經科紅葉映斜曛。

  鴛鴦湖棹歌·之九十一

  朝代:清朝|作者:朱彝尊

  江市魚同海市鮮,南湖菱勝北湖偏。

  四更枕上歌聲起,泊遍冬瓜堰外船。

  鴛鴦湖棹歌·之九十九

  朝代:清朝|作者:朱彝尊

  歸人萬里望邱為,白酒黃壺瓠作卮。

  來往棹歌無不可,西溪東泖任吾之。

  鴛鴦湖棹歌·之三十五

  朝代:清朝|作者:朱彝尊

  畫眉墨是沈珪丸,水滴蟾蜍硯未干。

  休恨圖經山色少,與郎終日遠峰看。

  鴛鴦湖棹歌·之三十九

  朝代:清朝|作者:朱彝尊

  戧金硯匣衍波箋,日坐春風小閣前。

  鏤管簪花書小字,把郎詩學魯?編。

  鴛鴦湖棹歌·之四十二

  朝代:清朝|作者:朱彝尊

  繡線圖存陸晃遙,唐家花鳥棘針描。

  只愁玉面無入畫,須是傳神盛子昭。

  鴛鴦湖棹歌·之四十六

  朝代:清朝|作者:朱彝尊

  龍香小柄琵琶彎,切玉玲瓏約指環。

  試按花深深一曲,海棠開后望郎還。

  鴛鴦湖棹歌·之四十七

  朝代:清朝|作者:朱彝尊

  酒市茶寮總看場,金風亭子入春涼。

  俊游改作烏篷小,蔡十郎橋低不妨。

經典古詩詞4

  1

  《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

  《秋詞》唐.劉禹錫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3

  《秋思》唐.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4

  《楓橋夜泊》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5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6

  《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7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8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9

  《秋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10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11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2

  《中秋月》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13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14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5

  《秋晚江上遣懷》唐

  杜牧

  孤舟天際外,去路望中賒。貧病遠行客,夢魂多在家。

  蟬吟秋色樹,鴉噪夕陽沙。不擬徹雙鬢,他方擲歲華。

經典古詩詞5

  目斷四天垂。——《少年游》柳永

  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蘇軾

  天淡銀河垂地。——《御街行》范仲淹

  云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張先

  水殿風來暗香滿。——《洞仙歌》蘇軾

  玉人和月摘梅花。——《浣溪沙》賀鑄

  東風寒似夜來些。——《浣溪沙》賀鑄

  而今樂事他年淚。——《漁家傲》朱服

  紅杏枝頭春意鬧。——《木蘭花》宋祁

  歷歷數,西州更點。——《天門謠》賀鑄

  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柳永

  別后不知君遠近。——《木蘭花》歐陽修

  怕梨花落盡成秋色。——《淡黃柳》姜夔

  一襟幽事,砌蟲能說。——《玉京秋》周密

  指神京、非霧非煙深處。——《竹馬子》柳永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江城子》蘇軾

  不如桃杏,猶解嫁區風。——《一眾花》張先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江城子》蘇試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清平樂》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清平樂》晏殊

  有斜陽處,卻怕登樓。——《八聲甘州》張炎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點降唇》姜夔

  斷腸院落,一簾風絮。——《瑞龍吟》周邦彥

  腰肢漸小,心與楊花遠。——《薄幸》呂濱老

經典古詩詞6

  《海棠》

  唐·崔鎮蠻

  數萼初含雪,孤標遠山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無人知曉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蹂躪。

  《上堂修持頌》

  唐·黃櫱禪師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海棠撲鼻香。

  《山園小梅》

  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卜算子·國雄》

  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一人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探春》

  宋·黃庶

  雪里猶能醉落梅,好營杯具待春來。

  東風便試新刀尺,萬葉千花一手裁。

經典古詩詞7

  水漲魚天拍柳橋。

  云鳩拖雨過江皋。

  一番春信入東郊。

  閑碾鳳團消短夢,

  靜看燕子壘新巢。

  又移日影上花梢。

  作品詩意:

  春來潮漲,魚兒浮起,潮水拍打著柳橋。墨云行雨,起色如鳩,在江水之上,給郊外帶來了春的消息。我閑坐在屋內,沏一杯風團茶,想提一提神。看燕子飛來飛去重新筑著巢,日頭升起,又看到了花的影子,每天空對著春光,時光白白流失。

  注釋:云鳩: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鳩。

  江皋:江岸。

  鳳團:一種名茶。

  鑒賞:

  這是首筆觸細致而風格明秀的春日之作。詞篇幅一開,便春意盎然。“水漲魚天拍柳橋”。水漲,點春訊。以下五字渲染之。春來漲潮,浮起了魚天,不反水與岸齊,拍打著柳橋而已。魚天一辭,妙不可言。魚游于水,如翔于天,可見當漲潮托起春水之后,那春水仍是空明瑩澈。“云鳩拖雨過江皋”,云鳩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鳩。這又是一個妙手偶得的好辭。上句寫春水空明,此句寫春江煙雨,一陰一晴,陰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一番春信入東郊”,春從東來,東郊先得春信。這又是詞人下筆極細致有味之處。

  過片二句,詞境從江郊轉為室內。“閑碾鳳團消短夢,靜看燕子壘新巢。”上句寫自己沏茶。鳳團是宋時一種名茶。春日人常渴睡,短夢也是常有的。飲茶之意,在破睡提神。句首雖下一“閑”字,語似不經意,實則方才一餉短夢,竟大有難以遣除了卻之愁,故須飲茶以消其一份夢后的惘然。下句寫燕子壘巢。燕子不辭辛苦飛來飛去,一次又一次銜泥而來,眼看著就漸漸營造成了新巢。燕子極忙,詞人則靜。句首一下“靜”字,暗示的實是詞人并不平靜的心緒。大好時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為的悲哀,隱約見于此二句之言外。結句轉為室外。“又看日影上花梢”時光流轉,不知覺間,日影又已移上花梢。句首下一“又”字,則日日空對春光之意亦隱然可見。挽合下片三句首字所下“閑”字、“靜”字、“又”字,詞人心頭不忍時光白白流逝的愁怨不難體味。這種淡淡的哀怨,實是一種普遍的人生情緒。而詞中表現得極精微、含蓄。

  課后問題

  1。請分析本詞第二句中“拖”字的妙處。(3分)

  2。請找出下片中能表現詞人情思的詞語(至少兩個),結合詞句分析詞人的思想情感。(5分)

  參考答案

  1。“拖”寫黑云的移動(1分)。用擬人的手法(1分),寫出了云帶雨來移過江岸的.情景。墨云似乎有意拖動著春雨,很有情味(1分)。

  2。“閑”“靜”“又”(答出兩個即得2分)。“閑”字:看似悠閑,實則是詞人短夢后心有愁思難以遣除,所以借飲茶來消解夢后的惘然。“靜”字:燕子筑巢的忙與人的靜形成對比,暗示詞人無聊的心緒:大好春光而無事可為。“又”字:時光流轉,不知覺間,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個“又”字,暗示無事可為,每日空對春光的傷感。

經典古詩詞8

  古詩原文

  玉帳牙旗得上游,安危須共主君憂。

  竇融表已來關右,陶侃軍宜次石頭。

  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與高秋!

  晝號夜哭兼幽顯,早晚星關雪涕收?

  譯文翻譯

  將軍的玉帳牙旗正處有利地位,國家危難的時刻應與皇帝分憂。

  雖然已像竇融從關右奏上戰表,還應效法陶侃率大軍進駐石頭。

  哪能有蛟龍為失水而愁的道理,偏沒有鷹隼在高爽的秋空遨游。

  京城里日夜號哭不分人世陰間,宮內何時能抹干眼淚恢復自由。

  注釋解釋

  玉帳牙旗:指出征時主帥的營帳大旗。得上游:居于有利的軍事地理形勢。

  安危:偏義復詞,這里偏用“危”義。須:應當。主君:指皇上。

  竇融:東漢初人,任梁州牧。此處指代劉從諫上疏聲討宦官。

  陶侃:東晉時荊州刺史,時蘇峻叛亂,陶侃被推為討伐蘇峻的盟主,后殺了蘇峻。石頭:石頭城,即東晉都城建康(今南京)。

  蛟龍:比喻掌握天下大權的天子。愁:一作“曾”,一作“長”。

  鷹隼:比喻猛將名臣。與:通“舉”。

  幽顯:指陰間的鬼神和陽間的人。

  早晚:即“多早晚”,什么時候,系不定之詞。星關:天門,指宮廷,即皇帝住處。雪涕:指落淚。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開成元年(836年)。此年二、三月,昭義軍節度使劉從諫兩次上表,表示要“修飾封疆,訓練士卒,內為陛下心腹,外為陛下藩垣。如奸臣難制,誓以死清君側”。一時宦官氣焰稍有收斂。作者有感于此事以及朝廷依然存在的嚴重弊端,寫了這首詩。

  詩文賞析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五四〇。作者在寫此詩不久前已就甘露之變寫過《有感二首》,所以此篇題為“重有感”。這種標題,類似無題。

  首句“玉帳牙旗”,是說劉從諫握有重兵,為一方雄藩。昭義鎮轄澤、潞等州,靠近京城長安,軍事上據有極便利的形勢,所以說“得上游”。這句重筆渲染,顯示劉的實力雄厚,條件優越,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亂的'條件,以逼出下句,點明正意: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作為一方雄藩理應與君主共憂患。句中“須”字極見用意,強調的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改用“誓”字,就變成純粹贊賞了。“須”字高屋建瓴,下面的“宜”“豈有”“更無”等才字字有根。

  頷聯用了兩個典故。東漢初涼州牧竇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討西北軍閥隗囂,便整頓兵馬,上疏請示出師伐囂日期。這里用來指劉從諫上表聲討宦官。東晉陶侃任荊州刺史時,蘇峻叛亂,京城建康危險。侃被討蘇諸軍推為盟主,領兵直抵石頭城下,斬蘇峻。這里用來表達對劉從諫進軍平亂的期望。一聯中迭用兩件性質相類的事,同指一人,本來極易流于堆垛重沓,但由于作者在運用時各有意義上的側重(分別切上表與進軍),角度又不相同(一切已然之事,一切未然之事),再加上在出句與對句中用“已”“宜”兩個虛字銜連相應,這就不僅切合劉從諫雖上表聲言“清君側”,卻并未付諸行動的情況,而且將作者對劉既有所贊嘆、又有所不滿,既有所希望、又不免有些失望的復雜感情準確而細密地表現出來。不說“將次”,而說“宜次”,正透露出作者對劉的“誓以死清君側”的聲言并不抱過于樂觀的看法。“宜”字中有鼓勵、有敦促,也隱含著輕微的批評和譴責。

  頸聯中用了兩個比喻。“蛟龍愁失水”,比喻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權力和自由。“鷹隼與高秋”,比喻忠于朝廷的猛將奮起反擊宦官。(《左傳·文公十八年》:“見無禮于其君者,誅之,如鷹隼之逐鳥雀也。”鷹隼之喻用其意。)前者,是根本不應出現的,然而卻是已成的事實,所以用“豈有”表達強烈的義憤,和對這種局面的不能容忍;后者,是在“蛟龍失水”的情況下理應出現卻竟未出現的局面,所以用“更無(根本沒有)”表達深切的憂恨和強烈的失望。與上面的“須共”“宜次”聯系起來,還不難體味出其中隱含著對徒有空言而無實際行動、能為“鷹隼”而竟未為“鷹隼”者的不滿與失望。

  末聯緊承第六句。正因為“更無鷹隼與高秋”,眼下的京城仍然晝夜人號鬼哭,一片悲慘恐怖氣氛。“早晚星關雪涕收?”兩句所表達的是對國家命運憂急如焚的感情。

  用“有感”作為政治抒情詩的題目,創自杜甫。李商隱這首詩,不但承繼了杜甫關注國家命運的精神和以律體反映時事、抒寫政治感慨的優良傳統,而且在風格的沉郁頓挫、用事的嚴密精切乃至虛字的錘煉照應等方面,都刻意描摹杜律。詩的風格,酷似杜甫的《諸將五首》;它的立意,可能也受到“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升平”這兩句詩的啟發。但比起他后期學杜的律詩(如《籌筆驛》《二月二日》等),他前期的這類作品就不免顯得精嚴厚重有余而縱橫變化不夠。

經典古詩詞9

  改寫古詩有著悠久的歷史,這不僅是一種傳統的文化形式,更是一種創作的方式。通過改寫古詩,可以讓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同時也能鍛煉我的寫作能力。近期,我也進行了一些關于改寫古詩的嘗試,想要將古人的情感與自己的思考結合起來,使作品更具現代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獲了很多,下面將分享一些改寫古詩的心得體會。

  首先,改寫古詩需要深入理解原詩的情感和內涵。古詩是通過形象和意象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的,而改寫古詩不僅僅是簡單地將古詩的文字進行改動,更要理解古人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只有深入理解原詩的情感和意蘊,才能更好地將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例如,我在改寫《登鸛雀樓》時,不僅要理解王之渙當時的壯麗景色和豪情壯志,還要將自己對現代社會的思考融入其中,以呼喚人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其次,改寫古詩需在保持古風的基礎上,注入自己的思考。古詩以其典雅的表達方式和深刻的內涵而聞名,改寫古詩必須尊重和保持古人的風格與意境。然而,僅僅模仿古詩的.形式和句式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對當代社會的觀察,使作品更貼近現實生活。例如,在改寫《靜夜思》時,我保持了李白的詩句和意象,卻將靜夜思的思考對象從月亮變成了繁忙的都市,以表達我對現代人內心孤獨和思考的思考。

  還要注重詩歌的語言和節奏。古詩以其簡潔明快的語言和美妙動人的節奏而被廣大讀者喜愛。改寫古詩時,我們不能只追求表達思想和情感,更要注重詩歌的音韻和韻律。只有通過對古詩的語言特點的理解和運用,才能更好地傳達情感和思考。在改寫古詩時,我特別注重每個詞語的選擇和排列,以使句子更加優美流暢,引起讀者的共鳴。同時,我也注重使用韻腳和押韻,增強詩歌的節奏感和音韻感。

  此外,改寫古詩還需要注重適當的創新和變革。古詩雖然有著深刻的表達和意蘊,但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也要實現個性化和多樣性。因此,在改寫古詩時,我們可以適當地運用一些新的表達方式和形式,使作品更富有現代性。例如,在改寫《臨江仙》時,我運用了一些當代人熟悉的詞匯和表達方式,以體現當代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改寫古詩能夠讓我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詩歌是一種表達作者情感和思考的手段,通過改寫古詩,我能夠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緒和情緒。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不僅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還能夠通過與古人的對話,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同時,也能夠被古人的智慧所啟迪,得到新的思考和啟示。

  總之,改寫古詩是一種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的寫作方式。通過深入理解原詩的情感和內涵,注入自己的思考,注重詩歌的語言和節奏,適當創新和變革,我們能夠更好地改寫古詩,發展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通過改寫古詩,我們也能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獲得新的思考和啟示。改寫古詩不僅是一種文化傳承和創新的方式,更是一種獨特的心靈療愈的方式。

經典古詩詞10

  [魏晉]曹植《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唐]李煜《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

  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后,望殘煙草低迷。

  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宋]陸游《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宋]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宋]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1]英雄淚!

  [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宋]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明]夏完淳《別云間》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清]譚嗣同《獄中題壁》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宋]蘇軾《江神子/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文天祥《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存,仰視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宋]陸游《病起書懷》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宋]陸游《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宋]陸游《書憤》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實未聞。

  劇盜曾從宗父命,遺民猶望岳家軍。

  上天悔禍終平虜,公道何人肯散群?白首自知疏報國,尚憑精意祝爐熏。

  [宋]陸游《書憤》

  清汴逶迤貫舊京,宮墻春草幾番生。

  剖心莫寫孤臣憤,抉眼終看此虜平。

  天地固將容小丑,犬羊自慣瀆齊盟。

  蓬窗老抱橫行路,未敢隨人說弭兵。

  [宋]陸游《書憤》

  鏡里流年兩鬢殘,寸心自許尚如丹。

  衰遲罷試戎衣窄,悲憤猶爭寶劍寒。

  遠戍十年臨的博,壯圖萬里戰皋蘭。

  關河自古無窮事,誰料如今袖手看!

經典古詩詞11

  1.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

  2.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

  3.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杜甫《贈花卿》

  4.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陽樓》

  5.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跡·群山萬壑赴荊門》

  6.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7.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杜甫《登岳陽樓》

  8.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杜甫《詠懷古跡·搖落深知宋玉悲》

  9.漢使黃河遠,涼州白麥枯。——杜甫《送蔡希曾都尉還隴右,因寄高三十五書記》

  10.赤羽千夫膳,黃河十月冰。——杜甫《故武衛將軍挽歌三首》

  11.巫峽忽如瞻華岳,蜀江猶似見黃河。——杜甫《覽物》

  12.蕭關隴水入官軍,青海黃河卷塞云。——杜甫《喜聞盜賊蕃寇總退口號五首》

  13.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14.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杜甫《春日憶李白》

  15.裁縫云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杜甫《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16.三年笛里關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杜甫《洗兵馬》

  17.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杜甫《閬水歌》

  18.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杜甫《九日》

  19.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杜甫《立春》

  20.冬至至后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杜甫《至后》

經典古詩詞12

  碩人

  [先秦]詩經

  碩人其頎,衣錦褧[1]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

  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于農郊。

  四牡有驕,朱幩[2]鑣鑣,翟茀[3]以朝。

  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4]濊濊[5],鱣[6]鮪發發,葭菼[7]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8]。

  注釋:

  【1】碩人:高大白胖的人,美人。當時以身材高大為美。此指衛莊公夫人莊姜。

  【2】頎(qí):修長貌。

  【3】衣錦:穿著錦衣,翟衣。“衣”為動詞。

  【4】褧(jiǒng):婦女出嫁時御風塵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風。

  【5】齊侯:指齊莊公。

  【6】子:這里指女兒。

  【7】衛侯:指衛莊公。

  【8】東宮:太子居處,這里指齊太子得臣。

  【9】邢:春秋國名,在今河北邢臺。

  【10】姨:這里指妻子的姐妹。

  【11】譚公維私:意謂譚公是莊姜的姐夫。譚,春秋國名,在今山東歷城。維,其。私,女子稱其姊妹之夫。

  【12】荑(tí):白茅之芽。

  【13】領:頸。蝤蠐(qiú qí):天牛的幼蟲,色白身長。

  【14】瓠犀(hù xī戶西):瓠瓜子兒,色白,排列整齊。

  【15】螓(qín):似蟬而小,頭寬廣方正。螓首,形容前額豐滿開闊。

  【16】蛾眉:蠶蛾觸角,細長而曲。這里形容眉毛細長彎曲。

  【17】倩:嘴角間好看的樣子。

  【18】盼:眼珠轉動,一說眼兒黑白分明。

  【19】敖敖:修長高大貌。

  【20】說(shuì):通“稅”,停車。

  【21】農郊:近郊。一說東郊。

  【22】四牡:駕車的四匹雄馬。

  【23】有驕:驕驕,強壯的樣子。“有”是虛字,無義。

  【24】朱幩(fén):用紅綢布纏飾的馬嚼子。

  【25】鑣鑣(biāo):盛美的樣子。

  【26】翟茀(dí fú):以雉羽為飾的車圍子。翟,山雞。茀,車篷。

  【27】夙退:早早退朝。

  【28】河水:特指黃河。

  【29】洋洋:水流浩蕩的樣子。

  【30】北流:指黃河在齊、衛間北流入海。

  【31】活活(guō):水流聲。

  【32】施:張,設。

  【33】罛(gū):大的魚網。

  【34】濊濊(huò):撒網入水聲。

  【35】鱣(zhān):鰉魚。一說赤鯉。

  【36】鮪(wěi):鱘魚。一說鯉屬。

  【37】發發(bō):魚尾擊水之聲。一說盛貌。

  【38】葭(jiā):初生的蘆葦。

  【39】菼(tǎn):初生的荻。

  【40】揭揭:長貌。

  【41】庶姜:指隨嫁的姜姓眾女。

  【42】孽孽:高大的樣子,或曰盛飾貌。

  【43】士:從嫁的媵臣。

  【44】有朅(qiè):朅朅,勇武貌。

  作品賞析:

  《碩人》是《詩經·衛風》中的一首,是贊美是齊莊公的女兒、衛莊公的夫人莊姜的詩。其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句對莊姜之美的精彩刻畫,永恒地定格了中國古典美人的曼妙姿容,歷來備受推崇。

  《衛風·碩人》通篇用了鋪張手法,不厭其煩地吟唱了有關“碩人”的方方面面,如第一章主要說她的出身——她的三親六戚,父兄夫婿,皆是當時各諸侯國有權有勢的頭面人物,她是一位門第高華的貴夫人。第三、四章主要寫婚禮的隆重和盛大,特別是第四章,七句之中,竟連續六句用了疊字。那洋洋灑灑的黃河之水,浩浩蕩蕩北流入海;那撒網入水的嘩嘩聲,那魚尾擊水的唰唰聲,以及河岸綿綿密密、茂茂盛盛的蘆葦荻草,這些壯美鮮麗的自然景象,都意在引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那人數眾多聲勢浩大的陪嫁隊伍,那些男儐女侶,他們像莊姜本人一樣,皆清一色地修長俊美。上述所有這一切,從華貴的身世到隆重的儀仗,從人事場面到自然景觀,無不或明或暗、或隱或顯、或直接或間接地襯托著莊姜的天生麗質。而直接描寫她的美貌者,除開頭“碩人其頎,衣錦褧衣”的掃描外,主要是在第二章。這里也用了鋪敘手法,以七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猶如電影的特寫鏡頭,猶如纖微畢至的工筆畫,細致地刻畫了她艷麗絕倫的肖像——柔軟的纖手,鮮潔的膚色,修美的脖頸,勻整潔白的牙齒,直到豐滿的額角和修宛的眉毛,真是毫發無缺憾的人間尤物。但這些工細的描繪,其藝術效果,都不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八字。

  此詩開啟了后世博喻寫美人的先河,歷來備受人們的推崇和青睞。孫聯奎《詩品臆說》拈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語,并揭示出其所以寫得好的奧竅。在他看來,“手如柔荑”等等的比擬譬況,詩人盡管使出了混身解數,卻只是刻畫出美人之“形”,而“巧笑”“美目”寥寥八字,卻傳達出美人之“神”。還可以補充說,“手如柔荑”等句是靜態,“巧笑”二句則是動態。在審美藝術鑒賞中,“神”高于“形”,“動”優于“靜”。形的描寫、靜態的描寫當然也必不可少,它們是神之美、動態之美的基礎。如果沒有這些基礎,那么其搔首弄姿也許會成為令人生厭的東施效顰。但更重要的畢竟還是富有生命力的神之美、動態之美。形美悅人目,神美動人心。一味靜止地寫形很可能流為刻板、呆板、死板,猶如紙花,了無生氣,動態地寫神則可以使人物鮮活起來,氣韻生動,性靈畢現,似乎從紙面上走出來,走進讀者的心靈,搖動讀者的`心旌。在生活中,一位體態、五官都無可挑剔的麗人固然會給人留下較深的印象,但那似乎漫不經心的嫣然一笑、含情一瞥卻更能使人久久難忘。假如是一位多情的年青人,這一笑一盼甚至會進入他的夢鄉,惹起他純真無邪的愛的幻夢。在此詩中,“巧笑”“美目”二句確是“一篇之警策”,“倩”“盼”二字尤富表現力。古人釋“倩”為“好口輔”,釋“盼”為“動目也”。“口輔”指嘴角兩邊,“動目”指眼珠的流轉。可以想象那楚楚動人的笑靨和顧盼生輝的秋波,是怎樣的千嬌百媚,令人銷魂攝魄。幾千年過去了,詩中所炫夸的高貴門第已成為既陳芻狗,“柔荑”“凝脂”等比喻也不再動人,“活活”“濊濊”等形容詞更不復運用,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卻仍然亮麗生動,光景常新,仍然能夠激活人們美的聯想和想像。

  “傳神寫照,正在阿堵”,這原是六朝畫家所總結出的創作經驗,它也適用于其他藝術創造活動。此“阿堵”即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表現人物莫過于表現眼睛。不過“眼睛”應作寬泛的理解,它可以泛指一切與人的內心世界、人的靈性精神息息相關的東西,比如此詩中倩麗的“巧笑”。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也是以“永恒的微笑”獲得永恒的魅力。總之,任何藝術創作都要善于捕捉與表現關鍵所在。一個“關鍵”勝過一打非“關鍵”。

經典古詩詞13

  八聲甘州宋·蘇軾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卜算子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卜算子宋·蘇軾

  蜀客到江南,長憶吳山好。吳蜀風流自古同,歸去應須早。

  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細看,應是容顏老。

  采桑子宋·蘇軾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樓中,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宋·蘇軾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陽召我魂[1]。

  杳杳天低鵲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

  春日詞宋·蘇軾

  春云陰陰雪欲落,東風和冷驚羅幕。

  漸看遠水綠生漪,未放小桃紅入萼。

  春宵宋·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亭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儋耳宋·蘇軾

  霹靂收威暮雨開,獨憑欄檻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

  野老已歌豐歲語,除書欲放逐臣回。

  殘年飽飯東坡老,一壑能專萬事灰。

  導引宋·蘇軾

  帝城父老,三歲望堯心。天遠玉樓深。龍顏仿佛笙簫遠,腸斷屬車音。離宮春色瑣瑤林。云闕海沈沈。遺民猶唱當時曲,秋雁起汾陰。

  導引宋·蘇軾

  經文緯武,十有九年中。遺烈震羌戎。渭橋夾道千君長,猶是建元功。西瞻溫洛與神崧。蓮宇照瓊宮。人間俯仰成今古,流澤自無窮。

  點絳唇宋·蘇軾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江村海甸。總作空花觀。尚想橫汾,蘭菊紛相半。樓船遠。白云飛亂。空有年年雁。

  點絳唇宋·蘇軾

  紅杏飄香,柳含煙翠拖輕縷。水邊朱戶。盡卷黃昏雨。燭影搖風,一枕傷春緒。歸不去。鳳樓何處。芳草迷歸路。

  點絳唇宋·蘇軾

  我輩情鍾,古來誰似龍山宴。而今楚甸。戲馬馀飛觀。顧謂佳人,不覺秋強半。箏聲遠。鬢云吹亂。愁入參差雁。

  點絳唇宋·蘇軾

  閑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還知麼。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

  點絳唇宋·蘇軾

  月轉烏啼,畫堂宮徵生離恨。美人愁悶。不管羅衣褪。清淚斑斑,揮斷柔腸寸。嗔人問。背燈偷搵。拭盡殘妝粉。

  調笑令宋·蘇軾

  漁父。漁父。江上微風細雨。青蓑黃箬裳衣。紅酒白魚暮歸。歸暮。歸暮。長笛一聲何處。

  蝶戀花十五首宋·蘇軾

  別酒勸君君一醉。清潤潘郎,又是何郎婿。記取釵頭新利市。莫將分付東鄰子。回首長安佳麗地。三十年前,我是風流帥。為向青樓尋舊事。花枝缺處馀名字。

  春事闌珊芳草歇。客里風光,又過清明節。小院黃昏人憶別。落紅處處聞啼鴂。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斷魂銷,應是音塵絕。夢破五更心欲折。角聲吹落梅花月。

  定風波十一首宋·蘇軾

  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閑心隨物態,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

  兩兩輕紅半暈腮。依依獨為使君回。若道使君無此意。何為。雙花不向別人開。但看低昂煙雨里。不已。勸君休訴十分杯。更問尊前狂副使。來歲。花開時節與誰來。

  洞仙歌宋·蘇軾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水殿風來暗香滿。

  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

  洞仙歌宋·蘇軾

  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后,分付新春與垂柳。

  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翻香令宋·蘇軾

  金爐猶暖麝煤殘。惜香更把寶釵翻。重聞處,馀薰在,這一番、氣味勝從前。背人偷蓋小蓬山。更將沈水暗同然。且圖得,氤氳久,為情深、嫌怕斷頭煙。

  更漏子宋·蘇軾

  水涵空,山照市。西漢二疏鄉里。新白發,舊黃金。故人恩意深。海東頭,山盡處。自古客槎來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歸。

經典古詩詞14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

  早梅——唐,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漁翁——唐,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唉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溪居——唐,柳宗元

  久為簪組束,幸此南夷謫。

  閑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重別夢得——唐,柳宗元

  二十年來萬事同,

  今朝岐路忽西東。

  皇恩若許歸田去,

  晚歲當為鄰舍翁。

  南澗中題——柳宗元

  秋氣集南澗,獨游亭午時。回風一蕭瑟,林影久參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羈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

  去國魂已游,懷人淚空垂。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誰為后來者,當與此心期。

  (責任編輯:admin)

經典古詩詞15

  雨

  [唐] 杜甫

  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時。輕箑煩相向,纖絺恐自疑。

  煙添才有色,風引更如絲。直覺巫山暮,兼催宋玉悲。

  【鶴注】《舊史》:大歷元年正月丁巳朔。則初八日為甲子。史又云:是春旱,至六月庚子始雨。與唐諺合。

  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時①。輕箑煩相向,纖絺恐自疑②。煙添才有色,風引更如絲③。直覺巫山暮④,兼催宋玉悲。

  (詩為甲子逢雨而作。首聯記異。三四承立春時,怪其乍暖。五六承雨冥冥,形其細微。巫山暮,雨后昏翳也。宋玉悲,客況凄涼也。)

  ①《楚辭》:“雷填填兮雨冥冥。”《朝野金載》:“春雨甲子,赤地千里。”

  ②《秋興賦》:“于時乃屏輕箑,釋纖絺。”注:箑,扇也。纖絺,細葛。”洙曰:扇可相向,則葛疑其可著矣。

  ③張協詩:“騰云似涌煙,密雨如散絲。”

  ④《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暮為行雨。”王嗣奭曰:先雨而度立春,是冬甲子雨也。諺云:“冬雨甲子,飛雪千里。”南方地暖,故不雪而雨。舊引“春雨甲子”,誤。又諺云:“雨前如毛不肯雨,雨后如毛不肯晴。”冬雨度春,而風引如絲,乃雨之可厭者。白日晦冥,如巫山已暮,疑神女之行雨也。宋玉《悲秋賦》云:“憀栗兮若在遠行。”又云:“坎檁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故“兼催宋玉悲。”注謂雨過如秋,與輕箑、纖絺戾戾。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經典古詩詞】相關文章:

經典古詩詞07-29

古詩詞06-09

經典古詩詞03-05

古詩詞好句01-07

橋的古詩詞02-09

古詩詞范文02-15

詠雪的古詩詞02-21

中秋古詩詞02-21

冬至經典古詩詞02-07

《元宵》古詩詞02-07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韩中文高清在线专区 | 一级域名网站在线观看 | 午夜三级国产精品理论三级 | 午夜精品网站亚洲一级在线 | 一本香蕉大道在中文热线播放 | 亚洲人成站在线 |